关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1

更新时间:2024-04-06 01: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稳,则社会稳”。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对应城市城北办事处农村社会稳定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 当前社会稳定现状

全处辖33个村、3个社区,总人口5.4万人,其中党员1949人。2010年,全处共受理群众信访83批(次),群众集体上访16批57人次。当前影响我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征地拆迁补偿分配、环境保护等城乡建设管理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突出。随着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加快推进,土地征用和拆迁补偿、环境污染矛盾纠纷出现的案件有愈加严重的趋向。据近年信访统计,这类信访纠纷案占总量的30%。

二是涉法涉诉案件信访问题突出。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诉之法律的纷争不断增多。但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法”来解决争端,而依靠单纯的“私力”解决,认为信访告状比诉讼解决问题快,不愿支付律师费和诉讼费,认为司法机关办事拖拉,徇私枉法,当自己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缠访缠诉,致使涉法涉诉信访不断发生。

三是企业破产、改制引发的遗留问题突出。上世纪80、90年代,我处膏矿企业改制工作由于资金欠缺,改制成本不够,历史遗留问题

1

多,难以解决下岗职工养老保险等切身利益问题。上访告状的原因是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参与上访人员多是下岗职工,群体上访、越级上访,案件有所上升。

四是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不健全,村级换届选举上访隐患大,引发矛盾纠纷突出。农村集体组织内部主要存在因村务公开问题引发矛盾纠纷,表现为农村两委等基层组织在处理村务尤其涉及集体经济财产时不公开、不透明,甚至有贪污腐化、滥用职权等,同时,换届选举也引发村民集体上访告状,形成了不稳定因素。

二、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原因

(一)思想文化多元引起的价值取向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化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但受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变化的影响,使利益关系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这种利益关系必然触及到人们的认识标准,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上,使人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上发生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浮躁、激进、盲目攀比、不理智、不冷静等。一个人或群体利益无法满足时,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采取聚众闹事,扩大事态等方式,使矛盾更加激烈。同时,有的群众法制观念淡薄,遇到问题“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使本该在法律程序内得到解决的矛盾纠纷逐步升级,形成多年越级缠访、闹访。有的片面强化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讲权利得多,讲义务少,受利益驱动,以上访闹事等方式追求不合理的个人利益,使矛盾激化。

(二)行政简单化和干部作风问题加剧了一些矛盾。少数党员干

2

部不善于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作风不扎实,方法简单粗暴,官僚主义严重,忽视群众实际困难,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究其根本:一是群众观念淡薄。没有树立起“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对群众利益、合理化建议重视不够,解决不力,把小事拖成大事。二是作风不实,没有树立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不愿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对群众的误解不解释不说明,对群众错误不教育不批评,对群众的情绪不引导不疏通,把小事拖大。三是能力不强。主要是一些基层干部对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清,政策法律水平不高,依法办事能力不强,缺乏应对复杂局面、处臵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控制力、执行力、协调力和号召力,方法简单粗暴,甚至知法犯法,执法不公,导致问题升级,矛盾激化,以至酿成群体性事件。

(三)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处在加强社会治安防范管理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治安防控网络建设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警民联动、协作有序的整体防控运行机制尚未有效形成;社会防范的长效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对重点人群、重点部位的防范措施不到位,安全防范制度落实不严;治安死角还比较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不力,群防群治网络还未真正形成,从而使社会治安的压力增大。

三、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践证明,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

3

组织,对农村社会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继续发扬党内民主,扩大群众参与,夯实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建立健全村调委会等基层综治机构建设,选好配强调委会主任,充实人员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治工作水平,充分利用他们的地缘、人缘优势,发挥他们在维护基层农村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要发挥派出所、社区保安队,作为治安巡防的主力军作用,做好本辖区范围内的治安防范工作。同时完善健全农村群防群治网络。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深入开展文明示范户、卫生示范户评选,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用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农村,推动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学校教育,注意对青少年的教育保护,预防违法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人民群众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稳定也就有了保障。当人民的民主权利没有保障时,社会就陷入混乱。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完善村级组织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决策水平,深入实施村务公开工作,提高村务的透明度,保障村民的自治权利和民主权利。

(三)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要以开展民主法制村建设为契机,针对农村和农民的特点,以普法为先导,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在普法的内容、形式、组织领导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首先在普法的内容上,应着眼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围绕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活动,以提高农

4

村群众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农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观念。其次,在普法的形式上,对村干部和普通村民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对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可以采取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法进行,对普通村民则可由村干部带动学法,向村民宣讲法律知识,并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寓教于乐,使普法教育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最后,在农村普法的组织领导方面,农村基层组织应落实相关的普法教育保障措施,如落实一个固定的普法教育场所,建立一个固定的法制宣传栏,每年要有一定的普法经费等,从而推动普法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四)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等孤寡老人的救助制度,做到应保尽保。深入实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缓解和减轻群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提高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推进城镇爱心助学基金建设,扩大受益面。

(五)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推进平安村(居)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效,在创造特色、探索经验上下功夫,努力营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加强司法所建设,强化为农服务的法律援助职能,做好重点人群管理,落实防范控制措施,防止、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做到“底子清、台账齐、责任明”。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村恶势力,坚持从重从快的的“严打”方针,对农村各种黑恶势力团伙及其成员,进行全面及时的打击,彻底摧毁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分子及其残余分子。同时,要提高广大群众的

5

自我防范水平。

(六)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要完善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处臵预案,建立健全不稳定因素排摸机制,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坚持集中排查和经常性排查相结合,及时掌握新问题、新矛盾。加强司法信访联动机制建设,完善调处网络,发挥综合优势,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探索建立纠纷双方自主谈判协商制度,由乡镇或村为纠纷双方提供一个平台,鼓励农民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并使之形成制度。

6

自我防范水平。

(六)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要完善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处臵预案,建立健全不稳定因素排摸机制,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坚持集中排查和经常性排查相结合,及时掌握新问题、新矛盾。加强司法信访联动机制建设,完善调处网络,发挥综合优势,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探索建立纠纷双方自主谈判协商制度,由乡镇或村为纠纷双方提供一个平台,鼓励农民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并使之形成制度。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ao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