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更新时间:2024-03-17 20: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为 有 源 头 活 水 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反思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张如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随着“新教育”实验的扎实稳步推进,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协作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让学引思”耳濡目染,构建课堂教学以真的精彩。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下面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中的一点反思。

一.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做到善学真思”。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

(1)勇迈校外广阔天地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话不假,学习语文不仅仅在书本上,学生

1

还要走进广阔的大自然中去,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探究、观察记录等形式来亲近大自然,了解风土人情......

这样的语文课堂才可谓快乐开放,拓展了语文的外延。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记得牢,印象深刻。而且可以充分训练学生们的团队意识,磨练他们的意志、增长他们的才干。

例如,教学小学五年级《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时候,此刻正是生机盎

然的九月份,我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小学生们一听说要到大自然中去上课。一个个兴高采烈,我于是交代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的任务,把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的小组。有的小组观察植物,有的小组观察昆虫,有的小组搜集整理“绿色”,这样一来他们责任分工明确后就积极参与到小组中来,学习体验到的是鲜活的“绿色”,而不是书本上的干巴巴的“绿色”。可以说学习效果极佳。

再比如,我们学习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时,学生们对白衣天使---护士的工作的艰辛与危险并不是很了解,他们对之只有敬畏,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非典中叶欣护士长的伟大人格,走进白衣天使的内心世界,我组织学生分组去人民医院对护士进行采访,进一步了解医生与护士的工作性质与职责,从而来体会她们的艰辛与危险。学生们能与医生护士们促膝交谈,真切的感受到了书本中的叶欣护士的伟大,可以说学习效果很好。 (2)坚守课外阅读主阵地

课外阅读是提升语文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坚守住这个阵地,不可以随意丢弃。《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转为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一定要加以积极鼓励,采用多种教法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尽量挤出时间进行阅读训练,同时还要多多教给其良好的阅读方法,把课外阅读与说话教学和写作有机联系到一起,绝不可以把课外阅读割裂开来,注重整体能力的培养才是正确的选择。

例如,我在教学小学三四年级课文的时候,就依托课文资源,比如课文《三顾茅庐》、《李广射虎》、《少年王勃》、《虎门销烟》等历史故事进行延展,让他们课下查找资料并加以整理归纳,之后再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我最喜爱

2

的名人、“读名著知识比赛”等活动,通过交流读书体会,口头讲演、成语沙龙等活动。尽量把课内和课外知识有机联系到一起,学生们之间有了互动交流,激发了阅读兴趣,改善了语文课堂的听课状况,无形中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3)“磨亮”信息技术之“利刃”

信息技术应运而生,赋予了小学语文课堂新的生命,它通过色彩艳丽的画片,悠扬婉转的歌声,鲜活生动的视频,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小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他们不喜欢枯燥乏味的说教,把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上来,可以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它就像一把利剑劈开了语文陈旧课堂的枷锁。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黄果树瀑布》时,我考虑到从书本文字上让学生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是很难的,优美的文字难以唤起小学生的情感,单纯的说教也难以叫学生理解,所以为了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走进优美文字,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视频,学生们看着活灵活现的瀑布画面,欣喜若狂,觉得自己好像身临其境。我就势说:“黄果树瀑布美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课文,看看文章所描述的黄果树瀑布和我们欣赏的视频哪个更美?下面就仔细阅读课文,勾画出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文字吧。”这一下子激发了学习兴趣,他们改变了以往粗略阅读的习惯,仔细阅读起来,同时进行小组交流,学习效果很不错。

创设良好的多媒体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主动求知,激发学习兴趣,它为创建快乐而开放的语文创新教学模式做出了贡献。 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恰当地把它运用到语文课堂之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抵制它的消极作用,努力磨亮这把“利刃”。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教无定法”,只要是能促进语文学习的方法都是好方法,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语文的学习绝不仅仅局限于四十分钟的课堂和干巴巴的文字。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充分利用好课外教学资源,教活语文,努力构建出快乐、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二.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3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天鹅的故事》一课描绘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壮观感人的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奉献的精神。课文中第五自然段老天鹅不惜牺牲、英勇破冰的壮观场面是文章的一个惊心动魄的特写镜头,扣人心弦、震撼人心。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由浅入 深、层层深入地品读、体会、感悟。

第一步:自读重点段,谈体会。可以这样设计: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找出这个故事中最打动你的地方,用你喜爱的方式读一读,品一品,交流交流。学生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抓住了情感的震撼点——“老天鹅带头破冰面”,提领而顿,披文入情。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阅读,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使学生能主动地读细读重点段,品字词,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

第二步: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可以这样设计:感人至深的文章需要静心体会,尤其是对于那些令你心中一动的词句,最好静下来,想一想:这个词、句表达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写?让学生在空白处写上内心最想说的话,引导学生扣住“胸脯和翅膀”、“腾空而起”、“石头似的”等发表见解。

第三步: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可以这样设计:多么巨大的力量,多么可贵的顽强精神!我们亲眼目睹老天鹅的壮举,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你能通过朗读再现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吗?

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注重个性化阅读,读悟结合,既为学生创设了放手自读的时间和空间,又引导学生在重点词句上反复品味,品词嚼句,再现“老天鹅破冰面”泣同类、感天地惊天动地的壮举,感受生命的不屈与伟大力量,引发学生的共鸣。无疑,老天鹅奋力拼搏的形象深深地印刻于学生的脑海中,忘我牺牲的精神深深震撼着学生的心灵。

其实,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天鹅那勇敢、顽强、舍己为人的精神已烙记在学生的心头了。这时再来让学生谈感受朗读课文,便水到渠成。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教师要充分挖掘阅读教材的内在魅力,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如直观演

4

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知识就会具备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所见》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体验牧童生活,老师用语言(包括肢体语言,并配上笛子独奏《小放牛》)描述到:“早晨,天刚蒙蒙亮,牧童便牵了黄牛,拿根细长的竹竿,和同伴一起悠哉悠哉地骑到黄牛背上。他们一会儿趴在牛背上听溪水丁冬,一会儿又立到牛背上看绿绿的田野,青青的小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家乡美丽的风光,于是情不自禁地唱上一支山歌。瞧,牧童的生活是多么自在,多么快乐!”学生在老师的语言描述中真切体验到了牧童生活的愉快、自由。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 “溶情”。

在角色互换中体验巧妙地进行角色互换,可唤起学生情感的体验。《半截蜡烛》是篇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文中的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面前与德军周旋时的细节描写是引领学生感悟他们一家机智勇的重点。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如果你是伯偌德夫人,当德军点燃蜡烛时,你心里会怎么想?”“如果你是杰克,当德军将蜡烛夺回时,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通过角色的互换,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容入文章的角色,体验主人公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文章的内涵,人物的形象也更鲜明起来。

角色表演一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活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也就是情感积蓄的过程。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扮演角色入情入境地去演一演,通过角色表演把积蓄的情感尽情地抒发出来。角色体验伴随着思维的过程,既体现着语言的内化、锤炼、发展,也是情感不断丰富的过程。如教学《负荆请罪》结尾部分时,教师提出问题:廉颇负荆请罪与蔺相如相见后,两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再分角色进行表演。学生不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也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

三.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

5

己深深地感动。

“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叶圣陶)。让学生主动思考,就应该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思考话题,让他们在一定的蛛丝马迹中发现踪迹,找到自己认知误区和不足。预学案运用,提前让学生熟悉教材背景,知晓不足。

预学案(引学单)应紧扣教学知识重点。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教学中,为了能帮助学生从祁黄羊的所作所为中体味“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内涵,教师不妨设计如下的预学引导题目: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认为祁黄羊所做的一切对国家有着怎样的影响?如果你是祁黄羊,你会这样做吗?很多同学根据上述预学题目,纷纷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说,国难当头,祁黄羊能以国家为重,完全不顾世俗杂念,是值得尊重的可敬之人。有的同学说,我会让其他的大臣推荐自己的儿子,这样来不仅可以避免嫌疑,更能使得自己的儿子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有的同学则不赞成上述观点,认为这样做不诚实,等等。由此可见,学生在“内举不避亲”产生了分歧,教师可从“为什么而举”和“亲的力量价值”上引导学生深思,帮助他们明白其中道理。

创设的预学案在体现趣味化和多样化的基础上,应该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学生的学习认知需要,让他们能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多留一些空白,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不足主动探寻,形成一定的整体认知感悟。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6

2016年11月25日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ad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