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规律和原理

更新时间:2023-06-01 13: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自然地理规律的总结归纳,是高考地理复习非常实用的资料。

专题复习:地理规律和原理

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概念

原理是指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的规律。地理原理主要在于理解,是解决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

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针对地理事象“是什么(样)”,地理规律更多强调地理事象的表现,地理规律主要在于 “应用”。

高考涉及的主要地理规律和原理

一、我国太阳辐射能时空分布规律

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东南向西北递增。 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特别丰富。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高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地形地势、气候气象条件等方面。 二、地球运动的规律

1、

2

计算规律:东比西早(大),东加西减;相差1时区,相差1小时。 ※日界线

对自然地理规律的总结归纳,是高考地理复习非常实用的资料。

例一.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日期。据此回答以下1-2题 1.甲地时间为: A.9时 B.12时 C.21时 D.15时

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1月7日4时B.1月8日11时 C.7月7日11时 D.7月8日4时

3、地球自转与晨昏线的关系规律 A.晨昏线的概念及判读方法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线)。在晨昏线西侧取一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如果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则是晨线,反之则是昏线。

B.晨昏线的规律及应用(晨昏线是解决地方时计算、昼夜长短、

日照图综合判读等等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线索和突破口)

①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逆向使用,已知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或昏线,判读地球的自转方向。 ②判断地方时

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00,昏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00,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0:00;与晨昏圈相切的纬度,如果出现极昼则切点(晨昏圈纬度最高点)所在经线为00:00,如果出现极夜则为12:00。 如右图A为00:00,B为12:00。 ③判断节气或季节

北极圈出现极昼(或者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夏至日);北极圈出现极夜(或者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晨昏圈和经线圈重合则为3月21日(春分日)或9月23日(秋分日)。

④判断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和方向)

昼长=昼弧弧度/15º;夜长=夜弧弧度/15º。 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夏半年),则地球各地日出东北(如上图O点的日出方向),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冬半年),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各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⑤判断太阳直射点

直射纬度和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如右图直射纬度X和出现极昼最低纬度Y,X=90º-Y);直射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也是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 例二.下图中bac为晨昏线,读图回答3~5题。

3.如果图中ab为晨线,按区时计算与a点日期不同的范围是 A. 110°W向西至180° B. 112.5°W向西至180° C. 97.5°E向西至180° D. 67.5°W向东至180°

对自然地理规律的总结归纳,是高考地理复习非常实用的资料。

4.如果图中ac为晨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收割季节 B.我国华北平原土壤表层盐份含量最低

C. 南极地区出现“南极臭氧洞” D.由斯里兰卡驶向马六甲海峡的轮船逆风逆水 5.如果黄赤交角减小,图中a点

A.将向北移动 D.目前所在纬线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将增大

B.目前所在纬线的自转线速度将减小C.目前所在纬线一年中最长昼与最短昼的差值将减小 C.晨昏线与日照图B.目前所在纬线的自转线速度将减小

例三.如图,OA

回答:

(1)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D此时太阳高度角为 。

(3)此时北京时间为 。 4、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沿着物体的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偏转越明显。 5、昼夜长短的规律

太阳直射哪一半球,哪一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圈内出现极昼,另一半球则昼短夜长,极圈内出现极夜。 昼长参照时间如图: 6、(正午)太阳高度角原理和规律

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呈同心圆向四周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对自然地理规律的总结归纳,是高考地理复习非常实用的资料。

例四.下图为某经线圈上部分地区纬度与太阳高度关系图,其中X>0,据图回答6—8题。 6.若X=90°,北京时间为14:00,则Y的经度为

A.90°E B.150°E C.90°W D.30°W 7.若Y点在赤道上,下列现象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A.正值我国“雪龙一号南极考察季节 B.华北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C.黄梅时节家家雨 D.天山四季牧场上牲畜所处海拔最高 8.若M点在赤道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点之间纬度值差等于经度差 B.Y为极点

C.X的最大值为66.5° D.此日可能昼夜平分 三、大气运动规律 1、热力环流原理

热力环流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等压面(线)

受热 受热 冷却

比较A、B、C、D四地的气压高低:D>C>A>B

(根据空气密度大小来确定) 2、三圈环流形成规律

A.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情况: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

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

对自然地理规律的总结归纳,是高考地理复习非常实用的资料。

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

B.解释地球表面两个多雨带:赤道多雨带(上升气流)、温带多雨带(锋面气旋、极锋)。

两个少雨带:极地少雨带(下沉气流)、副热带少雨带(下沉气流)。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向高纬移,冬季向低纬移,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移动5~10个纬度。

例五.

0º 30° 60 ° 90º 9.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

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规律

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4、季风环流形成分布规律

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澳大利亚北部:1月(夏季)西北季风(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而成),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7月(冬季)

对自然地理规律的总结归纳,是高考地理复习非常实用的资料。

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热带草原气候) 影响我国气候的气团:

夏季热带海洋气团(太平洋)—— 东南季风:降水多——我国东部地区 赤道气团(印度洋)———西南季风: 降水多——我国西南地区; 冬季极地大陆气团————西北季风:降水少 5、气候分布规律

几个重要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

①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a、赤道低气压控制;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

②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为热带雨林的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

③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b、东侧暖流通过;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

④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高温期出现时间:干季快要结束、雨季快要来临时。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超过热带草原气候。

⑤南亚地区5月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从热带吹来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

⑥日本、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分布: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因为日本是岛国。朝鲜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由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

例六.下面是一幅世界地图的一段纬线,P点以东是海洋,Q点以西是海洋,S和T之间为某一海域,判断10~12题。

10.S一T之间的海域是

A.波斯湾 B、墨西哥湾 C.莫桑比克海峡 D.红海 11.实际观测表明,P海岸降水明显多于T海岸,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 B.地形 C.季风 D.气压带、风带 12.Q沿岸地区的自然带是

A.热带荒漠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热带雨林带 6、常见天气系统形成原理

锋面系统

(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

(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

大风等天气。

对自然地理规律的总结归纳,是高考地理复习非常实用的资料。

冷锋、暖锋的识别:

气旋和反气旋——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系统 锋面气旋:(1)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

(2)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3)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

例七.下图为“我国某地夏季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甲地气压为990百帕,乙地气压为1010百帕。读图回答13~14题。

13.下图中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与上图天气系统相符的是

14.有关甲、乙、丙、丁四城市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肯定是晴朗天气 B.乙城市空气质量比甲城市好 C.丙城市吹偏南风 D.丙城市比丁城市气温日较差小 四、水循环规律

对自然地理规律的总结归纳,是高考地理复习非常实用的资料。

(1)河流补给规律

A.水循环——大气中的水源和陆地水的来源

内陆循环

B

一是水循环的场所,即天空和地面、地上和地下、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是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包括蒸发→气流→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通过这些把三种

形态的水体连接成为一个相互交换和转化的动态系统,其中蒸发与降水、水汽输送与径流输送作用更加明显;

三是水循环的能源,即蒸发、水汽输送、凝结等环节是太阳辐射的结果;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是地球重力作用的

结果。

如:海洋→陆地的水汽输送量=陆地→海洋的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

海洋上降水量=海洋上的蒸发量+来自陆地的径流量; 陆地上降水量=陆地上的蒸发量+陆地上的径流量。 五、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

A.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 (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同一海区,不同季节 冬季(水温低) 水平分布规律 同一季节,不同海区 低纬(水温高) 寒流流过(水温低) 垂直分布规律:从表层到深层,水温渐低,1000米以下几乎无变化。 (2)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原

因:海水热容>陆地>空气

B.海水盐度:单位质量(100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的质量。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

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对自然地理规律的总结归纳,是高考地理复习非常实用的资料。

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 C.分析影响海水盐度因素的方法:

①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寒、暖流的影响;其次近岸海区河流径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纬度海区还要考虑结、融冰的情况。 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陆上流入淡水少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达4.1%

最低海区:波罗的海。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纬度较高,蒸发小、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

窄。不超过1%

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六、洋流的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

A.洋流分类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主要动力,由此形成的洋流,叫风海流

①按成因

一地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叫补偿流(水平和垂直) ②按性质:寒流、暖流

寒流的温度不一定比暖流低:寒暖流只是与所经过的海区比,阿拉斯加暖流温度比加利福尼亚寒流低。 我国大陆沿岸的沿岸流:冬季受偏北风的影响,沿海海水向南流动形成沿岸流(寒流)。 重要海域的洋流分析:

①直布罗陀海峡:表层大西洋地中海,底层地中海大西洋。

原因:受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地中海蒸发旺盛,周围河流淡水注入少,海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水面降低;而大西洋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海平面低些。 ②卡特加特海峡:波罗的海北海

③曼德海峡:表层印度洋红海;底层红海印度洋 ④马六甲海峡:夏季印度洋南海,冬季南海印度洋。

原因:夏季北印度洋海水向东流,马六甲海峡北部海平面高于南海海平面,海水由北向南流;冬季反之。 B.洋流的分布

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 ;

冬季东北风,海水向西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夏季西南风,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重要的洋流:

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②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③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④环球:西风漂流(寒流)

⑤墨西哥湾暖流强劲的原因:受南美洲轮廓的影响,南赤道暖流加入北赤道暖流。

⑥秘鲁寒流与厄尔尼诺现象:每隔几年,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秘鲁附近海域升温2—3°C,渔业严重受损,天气发生剧烈变化,降水剧增,而澳大利亚、印度、非洲等地出现干旱。拉尼那现象相反。 例八. 读图并完成要求

对自然地理规律的总结归纳,是高考地理复习非常实用的资料。

世界洋流模式图

(1)在图中把洋流运动的方向标出来。

(2)从图中可看出,在南、北半球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形成了以_________为中心的_________型大洋环流。在中、高纬地区,形成了以_________为中心的_________型大洋环流。

(3)如果在太平洋上,此图中的符号所在位置应表示的是哪些洋流,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_⑦_________⑧_________⑨_________⑩_________

(4)写出a处渔场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b处渔场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__。

(5)与a处成因相同的渔场还有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分布在_________洋。 (6)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北半球的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西部为_________流(寒或暖),大洋东部为_________流(寒或暖);在中高纬海区,大洋西部为_________流(寒、暖),大洋东部为_________流(寒或暖)。所以,在大陆的_________岸(东、西)可以形成由于寒暖流交汇而成的渔场。

(7)秘鲁沿岸荒漠景观的形成受_________影响,因为它对气候有_________影响。 C.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全球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分布。 ②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

暖流(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寒流(比流经地区温度低)有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沿岸荒漠的形成 ③对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北海道、纽芬兰、北海渔场等

渔场分布

与上升流有关:秘鲁渔场等

海洋污染: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 目前最严重的海洋污染是石油泄漏造成的

读下图,能说出下面洋流分布图中的每一个洋流名称。

对自然地理规律的总结归纳,是高考地理复习非常实用的资料。

例九.读某沿海地区洋流示意图,回答6—8题。

15.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0,下列洋流中能与甲洋流构成完整洋流系统的是 ①本格拉寒流 ④西风漂流 ⑦阿拉斯加暖流 ②千岛寒流 ⑤南赤道暖流 ⑧巴西暖流 ③秘鲁寒流 ⑥东澳大利亚暖流 ⑨北太平洋暖流 A.甲→②→⑨→① B.⑧→①→⑤→甲 C.③→甲→⑦→② D.⑥→④→甲→⑤ 16.若甲洋流的性质属于暖流,则甲洋流的地理位置在

A.10°W;61°N B.150°W;4°S C.157°E;28°S D.143°E;32°N

17.若图中的海洋是太平洋,当甲洋流远离海岸且沿岸的水温异常升高时,受其影响可能出现严重旱灾的地区是

A.智利 B.美国 C.印度 D.英国 七、地壳变动规律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注意:岩石圈≠地壳 1、基本概念、分类及成因

A.几个概念:

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

矿产: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矿石:含矿产的岩石,优劣常用品位表示,有些岩石本身就是矿产如:石灰岩、煤、花岗岩、大理岩。 矿床: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矿产的富集地段。有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

岩石: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是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大理岩由方解石组成。 B.分类及其成因: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 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等。理解教材P58页“岩浆岩生成示意图”。

对自然地理规律的总结归纳,是高考地理复习非常实用的资料。

玄武岩:密度大,有许多气孔,不宜做建筑材料。西南地区各省都有分布。 花岗岩:密度小,好的建筑材料。华山、黄山、北京八达岭等。

形成矿产:有色金属。

(2)沉积岩: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下形成或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形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

冰川沉积:先融化先沉积,杂乱物章。

河流沉积:上游

下:砾岩、砂岩、粘土。

化石:古生物遗体(如贝壳)或遗迹(如足穴)。

(3)变质岩:已生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如石灰岩变成大理石等。理解教材P61页“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注意的是石灰岩与岩浆的交界部位。 C.地壳物质循环

2、原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概念:岩石圈(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 全球六大板块:亚欧、非洲、美洲、印度洋、南极洲、太平洋(全部是大洋板块) 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③冰岛:生长边界。

④安第斯山脉:墨西哥以北的美洲部分为太平洋板块交界,墨西哥以南部分为南极洲板块交界。 运动规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裂谷或海洋(实例: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为 板块相撞(消亡边岛孤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界)地区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实例:喜马拉雅山系、

阿尔卑斯山系)

注意: 海底岩石年龄由生长边界(大洋中脊)向两侧逐渐变老。 3、构造地貌

概念: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见教材必修(上)65页

4、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化学破坏(化学风化)、生物生长活动(生物风化)变成松散、碎屑状沉积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

侵蚀:黄土高原由于岩性疏松、再加上地表植被多遭破坏,侵蚀严重,形成

对自然地理规律的总结归纳,是高考地理复习非常实用的资料。

千沟万壑。 流水作用

沉积:在流出山口时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

洲。

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祁连山北部山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冲积扇边缘形成绿洲。

移动沙丘构造 静止沙丘构造 戈壁

沙漠 黄土

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受阻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破坏交通. 需注意的地方:

1、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泉。 2、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铁路隧道。

3、向斜: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水库坝址选择点。

4、断层: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开,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 后果。 例十.

18.图中甲乙两地经常发生火山和地震,试比较发生原因的异同? 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带分布规律地域分异

①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

2.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 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对自然地理规律的总结归纳,是高考地理复习非常实用的资料。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雪线与降水

3.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如: 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亚寒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B、地带性分布环境的斑状景观:荒漠中的绿洲。

C、使地带性分布发生改变: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景观,东面为巴塔哥尼亚沙漠;非洲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形成了热带草原。

D、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限制而发生改变: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都紧逼海岸的狭长形态。

例十一.读下表。回答19~22题。

印度半岛某城市月均温与月降水量(1971~2000年)

19.对于印度半岛气候的正确描述是

①3~5月日照强烈 ②6~9月云量多 ③10~12月湿度大 ④1~2月吹西南季风 A.①④ B.①② C. ③④ D.②③ 20.表中所示气候资料可能是

0000

A. 卡拉奇(25N,67.0E) B.科伦坡(6.6 N,79.5 E)

0000

C.孟买(18.6 N,72.5 E) D.乞拉朋齐(25.4N,91.4E)

对自然地理规律的总结归纳,是高考地理复习非常实用的资料。

21.印度西北部气候干旱的最主要原因是

A.高山屏障 B.沿海有上升流 C.深处内陆 D.终年受大陆气团影响

22.图2是世界四个地区山地自然带的植被分布(图中S一侧是南坡,N一侧是北坡;山麓均从海平面算起)。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可能位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北部 B.乙地可能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南部 C. 丙可能位于北美洲南部 D.丁可能位于新西兰南部 九、区位原理

概念: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答案】

例一.1.C 2.B

例二.3.D 4.B 5.C 例三.(1)0º 25ºE (2)0º(3)18:20 例四.6.A 7.B 8.B 例五.9.A

例六.10.C 11.B 12.A 例七.13.A 14.C 例八.(1)略(2)副热带;反气旋;副极地;气旋。

(3)①日本暖流 ②北赤道暖流 ③加利福尼亚寒流 ④千岛寒流 ⑤秘鲁寒流 ⑥西风漂流 ⑦东澳大利亚暖流 ⑧南赤道暖流 ⑨北太平洋暖流 ⑩阿拉斯加暖流

(4)a:北海道渔场,寒暖流交汇而成(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b:秘鲁渔场,补偿流中的上升流,带来充足饵料。 (5)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大西洋上。 (6)暖流;寒流;暖流,东。 (7)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 例九.15.D 16.A 17.C

例十. 18.相同点:处在板块交界的碰撞地带;都位处印度洋板块边缘。

不同点:甲处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的延伸带上;乙处地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例十一.19.B 20.C 21.D 22.B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ac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