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与疏导

更新时间:2024-01-08 04: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与疏导

作者:潘洪富

来源:《教师·上》2013年第07期

逆反心理,若不引起全社会、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重视,极易引起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对学生健康成长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研究逆反心理的形成与疏导尤为重要。 一、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⒈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原因

中学生正是青春期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心理矛盾急剧变化的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为“断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二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三是独立意识和自主的需要;四是好奇心引起的认知需求。当外界的刺激与其内心的“自我”意识形成强烈的反差时,就会引起学生心理强烈的不满和反逆,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⒉学校教育方法不当的原因

首先是教师要求脱离了中学生原有的个人需要,在学生还没有产生自觉的学习需要之前,我们应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需要,做到教师要求和学生需求的完美统一,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对立。其次是教师提出要求时采取了强制的或触犯学生个性的方式。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却常常适得其反,不尊重学生是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和对立的常见原因,由于教师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逆反心理产生。最后是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生硬、呆板,缺乏情感交流,方法简单粗暴,批评学生不分场合,不留情面,对犯错误的学生采取揭短、讽刺、挖苦等方式,致使学生无法接受,逆反心理由此形成。 ⒊家庭教育形成的原因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往往是由“爱之初”转换为“恨之切”。很多家庭子女因实现不了家长的愿望,而经常挨打、受骂,致使学生执拗、暴躁、冲动、刻薄、自私等不良心态的产生,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⒋社会的压力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极大差距的原因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很多方面差距极大。在我国相当多的地方仍然没有摆脱“升学”这一现实问题,没有走出或者没有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只抓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且无论是社会还是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9u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