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四措施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示范社区建设

更新时间:2024-01-03 06: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灵台县四措施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示范社区建设

本网讯 今年以来,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农村社会管理示范社区建设,作为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文件及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统筹城乡步伐的有力抓手,紧紧围绕“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这一目标,以富民、助民、育民、便民、利民为宗旨,从四个方面狠下功夫,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 抓组织领导 夯实三个基础

一是夯实领导基础。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实施方案》,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工作任务和方法步骤。各乡镇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创建思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开展了农村社会管理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二是夯实组织基础。按照党组织建设和社区建设“同步跟进”的原则,成立了以村“两委”成员为主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形成村“两委”成员和社区服务中心班子交叉任职的社区建设工作机制,为开展农村社区管理服务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是夯实群众基础。把加强对干部群众的宣传发动作为搞好社会管理示范社区创建的前提和切入点,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及召开会议、印发资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组织乡镇党委书记、重点村党支部书记到发达地区进行参观学习,积极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参与农村社会管理示范社区建设的热情,为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抓社区建设 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定规划,科学确立目标。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资源整合”的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在经济条件较好、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建制村,按照“一村一社区”模式进行创建,在村型较小、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地理位置比较集中的村,按照地域相邻、亲缘相近、风俗相容的原则,打破村域界限,按照“中心+村落”模式进行创建。按照这两种模式,县上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全县农村实际,在13个乡镇分别确定1个村作为首批创建对象,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随后逐步推开,确保了农村社会管理示范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起步。

二是定标准,明确定位目标。紧贴新时期农民群众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期望和要求,县上明确了6个方面的农村社会管理示范社区创建标准,即必须达到社区格局发育成熟、社

1

区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服务功能显著提升、社区生活健康文明、社区秩序和谐稳定。同时,围绕6个方面的创建标准分别细化了创建指标,提出了建强社区党支部、村民自治组织、群防群治组织和社区服务4类组织,完善社区办公、小康乐居、道路交通、文体娱乐、医疗卫生、教育教学、生产生活服务、治安保卫8项基础设施,建成生产生活、文体服务、医疗卫生、综治安保、互助救助5类服务站,构建五大服务体系的创建重点工作。 三是定责任,严格落实目标。明确界定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及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关系和职责,建立了议事协商会议制度,由村党支部定期召集社区群众代表召开例会,协商解决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重大问题。建立了定期检查调度制度,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度一通报,保证了社区创建的扎实有序开展。建立了考核验收命名制度,采取量化打分的办法,逐项验收评分,依据评分结果进行排名,落实奖罚措施。同时,对达到创建标准的农村社区,由县委、县政府进行表彰命名,极大地调动了各乡镇开展社会管理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抓配套服务 构建五大体系

按照抓农村社会管理示范社区建设的核心就是抓服务管理这一定位,从完善配套设施、强化社区整体功能入手,不断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各类服务活动,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为农民群众提供便利。

一是着力构建社区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围绕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积极推进日用品消费、农业生产资料购销点进社区,组织社区农副产品进市场,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科技服务队,建立畜禽防疫、农资经销供应站点,在有条件的重点村设立集贸市场,一些农村社区还分别建成了农民信息俱乐部、便民超市,组织志愿者开展了日常水、电、家用电器维修、公共场所垃圾清理、卫生保洁等便民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 二是着力构建社区文化服务体系。依托农民学校、远程教育站点等载体,把文化、体育、广播、信息引进农村社区,多数村都建起了农民书屋、文化活动室、广播室、老年活动中心、健身活动室、文化广场等文体活动场所,成立了农村红白理事会、社区演唱队、社火队等,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氛围。

三是着力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按照治疗室、诊断室、防保室、药房“四室分设”的要求,采取村委会全额出资修建、村委会与村医合资修建、村医全额出资修建、社会力量捐资修建等多种形式,建设标准化村卫生所,使村级卫生组织的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大力开展卫生防疫、计划生育知识宣传和普及,积极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地方病防治、疾病预防,有效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

2

四是着力构建社区社会治安服务体系。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了农村社区警务室,成立了治安联防、民事调解小组,形成了派出所民警、群防群治组织、社区干部“三位一体”的治安防范体系,开展经常性、群众性法制教育和“法律服务进社区”、“法律知识进万家”、民事纠纷调解和法律援助等活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和依托,实行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对接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和谐。同时,组建了兼职治安巡逻队,安装了数字化联防报警装置,扎实开展了“平安社区创建”等活动,营造了安全、稳定、温馨的社区环境。

五是着力构建社区互助救助体系。严格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和医疗救助制度,使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救助,80%以上的五保老人实现了集中供养,各项救助资金发放率达到100%。在4个村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稳定解决了4800人的温饱问题。组建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缺劳户开展“一对一”帮扶等活动,形成了邻里互帮,群众互助的良好气氛。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群众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保障。 抓平台建设 开展三项活动

农村社区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了解、把握广大群众的“心声”。为此,县、乡把服务管理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主基调,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创建过程中部署开展了一系列便民为民服务活动,着力打造农村社会管理示范社区发挥作用、服务产业、促进和谐的“大舞台”,有力地促进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开展各项农业技术指导活动。围绕牛、果、菜三大农村主导产业深度开发,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作用,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利用乡镇党校、农技站、远程教育等平台,大规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产业发展后劲。同时,遴选乡村产业能人,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伍,适时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向群众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现场技术示范培训,增强了群众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农业科技水平。

二是搭建民主平台,开展农村社区民主管理活动。积极探索开展村级民主管理工作,健全完善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按照公推直选、两推一选和三推两选一票决的方式,调整充实了村级领导班子,深入推行村级事务“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开展了“和谐五星”创评活动,探索实施了村班子、村干部和社区管理人员“双议双评”活动,把更多的话语权交给群众,让群众来决策村上和社区内重大事务,评判干部优劣。让群众自我约束言行,自觉倡导新风,自发弘扬正气,提升了村级事务科学决策水平,提高了农村群众民主管理意识。

3

三是搭建为民平台,开展各种利民便民活动。县、乡各级党组织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创先争优活动,在农村社会管理示范社区创建中充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为民措办实事、解决难题、帮困扶危。开年以来,由县综治、民政部门牵头,协同各乡镇确定了57个农民群众最期盼、最关注、最直接的热难点问题,公开进行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止目前,已有90%以上的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解决。同时,大力为群众措办实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帮助群众制定脱贫致富计划,有效推进了农村社会管理示范社区建设的扎实、深入开展。(灵台县综治办供稿)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9o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