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庞氏骗局的看法

更新时间:2023-12-16 04: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个人对庞氏骗局的看法

由于诚信这个行业在大陆发展确实比较滞后,所以在讲社会金融学之前,我想有必要先谈谈什么是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庞氏骗局另一个特点是象金字塔式推销方式的一种一层一层垒起来的,参与者要先付一笔钱作为入会费或是加盟费,先加入的人钱,由后加入的人钱分配,由此所赚的钱是来自其他新加入人的加入费,并不是公司业务所赚的钱,投资者通过吸引新的投资者加入付钱,支付上线投资者,如果加入的人越多的话,在短时间内上加入的人就能获得回报。如果最后加入的投资者没有发展下线,那么最下线的投资者便会蒙受金钱损失。可以这么说所有的游戏理财都是庞氏骗局的一种!

目前境内最多的形式是用根本不可能支付的高利息作诱饵的集资性金融诈骗。 这种方式是用后一批投资者存入资金中的小部分,支付给前一批投资者作为投资回报利润,以此

吸入更多资金,循环往复,使得债务底座按照几何级数倍增。直到当投资人数达到临界点,新增资金难以支付利息时,整个金字塔诈局就土崩瓦解了

典型的是网络上盛行的一些资金盘传销方式:如马克币、MMM、克拉币,还有更多不断更换名字和手法的变种。

总之,你贪图他不可能支付的高息,他吃你本金。天上一定不会掉馅饼,你信他忽悠是你愚蠢的贪心在作怪。

现实中金融系统的庞氏骗局特性,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认识: 第一,金融体系没有物质的根基,随时存在崩塌的危险。 银行获利的方式是从广大存款户那里以较低的利息获得存款,再以比较高的利息把款贷给需要资金的企业。众所周知,银行普遍存在大量的信用贷款(银行放贷额远比它的存款多得多,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越低,贷款的倍数就越大,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则贷款的倍数较小,通常都在10倍左右)。银行的风险在于挤兑,当众多储户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甚至由于听信某一传言)而要求把存款取出来,而贷款根本无法及时收回,发生危机也就在所难免。所以只要发生一定比例的挤兑,银行必然倒闭破产,与之相关的一切经济活动也难以幸免。整个金融系统就是建立在这样

一个沙滩上的摩天大楼,随时都有崩塌的风险。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各家银行均以“信用”为信条,而实质上任何一家银行都具有显著的庞氏骗局特征!

第二,金融衍生品,以传销式庞氏骗局贯彻始终。 信用经济是金融体系的必然产物。在现代经济中,信用经济规模加速扩张,而且信用结构日益复杂,在信用货币的基础上不断衍生出新的金融产品,它们与实质经济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毫不相关。至此,虚拟经济已经成为任何现代信用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泡沫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往往造成繁荣的假象,所以容易受到追捧,具有自我强化的机制;又由于形式上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完全脱离实质经济,所以虚拟经济具有超出实质经济承受范围的倾向。当经济泡沫恶性发展时,结果就会表现为泡沫经济。 所谓泡沫经济:

其一是经济中虚拟成份的比重超出了实质经济的承受能力,经济结构出现严重扭曲;

其二,在泡沫经济形成以后,某些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上的预期逻辑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使价格已经很高,由于需求极度旺盛,大多数市场主体仍然预计价格会进一步升高;

其三,公众行为的非理性化致使相关市场的不确定性激增,市场规则失效。通俗地来看,金融衍生品,与传销中的

传销品毫无二致,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只是传销计件的标的。金融市场中的“传销”盛行,源于人们对财富飞速增长的渴望,极易被虚假繁荣所迷惑。最终都无法避免因资金难以为继而顷刻崩溃的结果。

第三,股票、期货等金融产品都难逃走上传销式庞氏骗局之路。

在今天的金融体系中,股票、期货、次级贷款证券以及投机性的房产、土地、石油等等,都变成了金融衍生品,都成为了不断变更标的的“传销”,各种金融投资工具无实质内容的差别,只是不同名称的传销品而已。股票、期货、房地产、石油等的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方式的飞速扩张与骤然破局:诱人的收益回报—带动众多的需求和价格的攀升—高回报率带动新一轮的参与者参与—带动潜在参与者持续的超高利润期望—进一步推高了价格—参与者作出价格只涨不跌的判断而不断追高买入,这样供需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发散性地提高,直至资金难以为继时,这一循环就会被打破,庞氏骗局破局。金融体系面对必然破局的风险,不断创新的金融衍生品,就是当一种投资工具快要崩溃时,换成另一种投资工具继续炒作,而可以长久维持。这就使得金融体系的庞氏骗局特性更为隐秘而不会被轻易发现。但当资金难以为继、民众不再信任而拒绝跟风之时,破局是必然的。

案例一:以股票市场为例

投机性的股票交易牛市就是以庞氏骗局方式制造出来的。通过一轮一轮的投入不断抬高股价,依靠后一轮的资金投入来给前轮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这样的游戏一直持续着、直至没有新的承接者而崩溃。对于单只股票而言,假如公司资产每股投入是2元,为什么能够以2.5元发行?是因为人们预期这个公司有前途。为什么发行之后,它还可以涨到3元呢?因为当人们看到它的业绩增长之后,提高了预期。但由此而不断地提高预期,不断地提高股价到10元、20元,那就完全偏离了现实基础。公司根本无法凭本身的经营获得那么高的利润来支付“股民”的红利,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拿后面投资者的钱去补,至于后面加入的,则靠再后来的加入者的钱去补充??这样一个支付系统就属于典型的庞氏骗局,其结果注定是要崩溃的。在中国的股市上,庄家形成了“庞氏群体”:进入股市的人并不在乎股票本身的未来业绩,而是期望“吃下家”来致富,所以已进入者希望有更多的新进入者。很多股民的心态也类似传销者,明知各种“概念”是一个骗局,但却希望自己买入后有更多的人进入,自己获利后再崩溃。

案例二:以房地产市场为例

房地产业成长过程中极易出现地产价格庞氏骗局。由于土地价格的市场投机炒作,会出现虚涨,土地价格出现成倍、

甚至几十倍的飞涨。房地供需过程中的庞氏骗局,住房市场容易出现这样一个循环:从众的购房理念—带动住房需求和价格的攀升—带动房地产商的利润期望—进一步推高了房屋价格—消费者认为房屋是不会贬值的投资品而追高购买,这样供需关系使得价格不断提高,直至某一天购买房屋的资金难以为继时,房产价格将应声而落。房产价格的下跌,必然导致一连串资产价值的大幅减价,直至银行贷款无法收回而导致金融体系的危机。地产的案例在国内是个非常值得推敲的,由于金融孤岛效应,在国内唯一可以抵御通胀的可能就是一些优质的地产了。那么你又如何看待房价的庞氏骗局呢?

案例三:庞氏骗局有个经典的中国案例——德隆案 与其同时代并采用这种模式的公司可以说是非常之多,不过德隆是当年影响最大的一家。这个细节可以通过书籍和网络获得。德隆案公开的数据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450亿。还有一个说法,这个数据是实际的一半?

结局:德隆崩盘。假设那年的股市没有挤兑风波呢? 那德隆系会不会就是合法的?留给朋友们自己考虑!!!

对于金融骗局的个人看法:

在境内没有违法之前都可以算是合法的,无论是直销还是其它。骗局没被拆穿之前还是骗局么?保险行业是不是有庞氏

的影子呢?我们的社保是不是也是一样的道理?目前官方公布社保亏空谁买单?国家么?国家又是谁的呢?再往下讲就要触线了——也不是我该谈论的问题,回避了!

我也认为庞氏骗局不会消失。原因是人性的贪婪和浮华会促使这个模式一直延续下去,至于你是不是会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由你自己决定。但是为了财富的安全和人身的保障,本人是不建议你参与的,如果你非要参与其中我也只能遥祝幸运了!

庞氏骗局对人的影响并不单单是骗局本身,骗局也能促进人类思维整体的进化,最起码对很多问题有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也是进步的表现。庞氏骗局真正对人性的影响是,大众都去追求虚拟的骗局当中,而放弃实际的产业,对一个民族来说才是毁灭性的打击。最后真话/谎言自己都分不清楚了,那你还奢望什么呢?东北衰退的背后是不是有这样的影子呢?我没有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9h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