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梯形

更新时间:2024-07-05 08: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9章 等腰梯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

能说出并证明等腰梯形的两个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2、会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 3、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梯形的有关性质、概念的过程,发展

学生学习数学中的转换、化归思维方法,体会平移,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在梯形中应用。

情感与价值观:增强主动探索意识,发展合情推理思维,体会逻辑思维训练在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及正确运用辅助线),及梯形有关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观察】右图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下列四边形一定是梯形吗? 1. 一组对边平行;

2. 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

3. 一组对边平行另组对边不平行; 4. 一组对边平行另组对边不相等.

5. 梯形ABCD中,AD∥BC,∠A∶∠B∶∠C∶∠D有可能是( )

(A)3∶4∶5 ∶ 6 (B)3∶5∶4∶6 (C)6∶3∶4∶5 (D)4∶6∶5∶3

梯形的相关概念:

(1)一些基本概念(如图):底、腰、高.

底: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

腰: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高:两底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直角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3)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做—做】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引入用轴对称解决问题的思想). 在一张方格纸上作一个等腰梯形,连接两条对角线.

【问题一】 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有哪些相等的角?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画图并通过观察猜想;

【问题二】 这个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结论:

①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上下底的中点连线是对称轴. ②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③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二、应用举例

1、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

求证:AB=CD.

分析:我们学过“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相等.”因此,我们只要能将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转化为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命题就容易证明了. 图一 证明方法一: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F,得到△DEC. ∵AB∥DE, ∴∠B=∠1,

∵∠B=∠C, ∴∠1=∠C. ∴DE=DC. 又∵AD∥BC, ∴DE=AB=DC.

证明时,可以仿照性质证明时的分析,来启发学生添加辅助线DE.

证明方法二:用常见的梯形辅助线方法:过点A作AE⊥BC, 过D作DF⊥BC,垂足分别为E、F(见图一).

证明方法三:延长BA、CD相交于点E(左图) 2、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

A B∥DC,AD=BC. 求证:AC=BD.

证明:在梯形ABCD中, ∵ AB=DC,

∴ ∠ABC=∠DCB(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又 BC=CB,

∴ △ABC≌△DCB. ∴ AC=DB 三:课堂练习

1、等腰梯形的锐角为 60°,两底长分别为3cm和8cm,则它的腰长为 。

2、等腰梯形的锐角为60,上底长为3,腰长为5,则下底长为 。

3、等腰梯形的一个内角等于70°,则其他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 、 .

4、等腰梯形ABCD中,AD=2, BC=4, 高DF=2,四:课时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

求腰的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9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