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生态网络整体建构策略

更新时间:2023-09-11 04: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3.4郑州生态网络整体建构策略

根据图论,任何网络都可以简化成点和线的形式。从宏观角度来看,对于郑州主城区生态网络就是要解决点和线的问题,即廊道、节点与城市空间的位置关系问题。具体的说,就是怎样利用这张“生态网”把城市空间中的具景观生态意义的“源”能量发挥,集聚起来。充分发挥网络聚集——发散的特性,在郑州市老城区中主要起到聚集与辐射的作用;在新区中做到连接与保护的作用。与现状城市规划有机结合,为己完成的城市建设弥补不足,为未来的城市扩张引导。

图3-7 网络构成的基本形式

3.4.1强化生态网络结构

参照分枝网络与环状网络类型,构建郑州市的生态网络。通过上面的研究,郑州市生态网络的主要结构是以水系生态为中心,建构中心区内环外环生态廊道,紧密发展多个生态方向。其实,首先无论从规划或是生态的角度,生态水系(淮河水系、黄河水系)对郑州的影响肯定是最大的,它决定了城市的发展和内部结构。在郑州市老城区,应该首先提高城市二环路的道路生态性,如能形成较宽的内环带不但可以把城市最中心有限的生态资源保障起来,防止它们被城市建设蚕食,而且利于生态网络的扩散与生长。

图3-8 郑州市生态网络结构模式图

另外,郑州内环的现状形成了大大小小规模不一的绿地斑块,与内环网络不同,外环主要由大量斑块环成,因此,可以利用现状资源形成楔形斑块插入市中心区的内部,其间有主要廊道与内环相连,以便形成一个较稳定的方格网加环形加放射形结构。

郑东新区是郑州市新的城市规划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其规划建设也代表着郑州市城市规划的主要发展方向。贾鲁河水系水网密布,现状生态网络基本由水网架构,这种情况道路应该跟随水网络来架构而不是横穿。因此,郑东新区生态网络的形式更为自由,斑块与廊道的连接要得当。在规划中要把这种自然基底继续下去。除此之外,在市中心区除了要加强现有的依托道路的网络结构,更要将生态网络末端的放射式结构进行下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以环形与放射为整体,内部依托道路网络结构,外部多点扩散,一个中心,多点发散的网络模式。

3.4.2重视网络生态节点的建立

网络往往有着大量的节点,节点之间有着复杂的连接关系。有数据显示,5%的核心节点决定着一个网络的整体。保护这些“核心节点”来提高整个网络的可靠性。

度数越大的节点对于网络凝聚度起到的作用就越大,该节点就越重要。度数大的节点连接的廊道多,聚集的能量就越多,就越处于“要塞”的位置,节点重要度较高。越需要进行特别的关注。否则会导致区域生态网络的“瘫痪”;相反,具有活力的节点,也会对区域景观起到“针灸”的作用。具体到郑州市,结合分析评价,下面提出几点规划措施。

3.4.2.1以“点”带“线”发挥生态网络的最大功效

郑州市的道路廊道大多只起到“连通性”而非生态网络“连接度”的作用,土地的紧张使得道路绿地不断被压缩。而郑州市的生态网络又主要为道路所架构,所以如何启动道路廊道网络的生态活动是规划策略的重点。而交点又是重中之重,对重要节点生态规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廊道相比,生态节点的建立造价少时间短,而且节点斑块的生态辐射范围和其所具有的生态意义比普通斑块的要高的多。所以节点的生态活力增强可以有效转变周围区域的生态格局;带动与之相连的廊道,提高网路连接度;作为区域景观的吸引点对周围的景观流产生汇聚作用,另外也为市民提供了众多休闲之所。对于土地紧张、生态资源医乏的市中心区而言,这个策略是最有效的。它可以把有限的资源最大化。郑州市主城区可通过建立生态节点来弥补生态网络出现的漏洞,从而缓解局部生态紧张的状况。

3.4.2.2建立点与点之间的空间联系

郑州市生态网络中有众多节点,每个节点在各自的区域位置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果能够因地制宜,在网络中让这些不同功能、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节点相互协调、相互组合,建立点对点间的联系,也可大幅提高网络的的弹性与抗压性,植物园地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生态点群具有较强的吸引和汇聚作用,可以把周围的“景观生态流”吸引过来,这极为有利于局部生态网络的建立与加强。同时点与点间关系强烈的地区即使缺少支撑的廊道也会保持一定的生态网络系统及连接的特性。

3.4.2.3不同类型节点改造策略

结合前述分析,在规划策略中把网络间的节点分为三类:道路节点、河流节点、人文历史节点。其中,道路节点是最需要进行生态景观改造的;河流节点是最需要进行保护的;人文历史、古迹节点是需要去营造,需要和区域生态网络产生某种关系。

(1)道路节点独立的节点没有存在的意义,城市道路的节点都只是前进路上的中转站而不是终点站,而其他网络的每个节点则兼中转站及终点站并存。

郑州市道路节点的生态现状情况复杂,道路节点的形式基本可以分为立交和平交。其中本文把立交分为简单的下穿上跨和复杂的立交桥;平交分为十字平交和多道路的相交。

图3-9 郑州新区路段规划模式

根据前期分析把郑州市道路节点进行如下规划改造、修复、新建。对于市中心区,道路节点一般都是区域各种活动的冲突点,在这里进行绿色节点设计是不现实的。所以,本文认为改变市中心区范围内(主要指城市中心部分区域)道路节点的措施主要是现状的改造,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利用一些巧妙的绿化设计,既不改变节点构造现状又可以达到预期的生态效果。

郑州市新区的道路节点应该尽量体现生态化。具体做法可以树木为基础,布置和选择理想的树木位置以强化场地的构架。群植与培育以模拟自然状态为主。冠荫树用以统一场地,它们通常构成最引人注目的标识,遮荫蔽阳的同时还可以柔化构筑物线条。同时种植中层树充当低空屏障,既可挡风,又可增加视觉趣味。灌丛作为补充的低层保护和屏障。藤蔓植物作为网状物和帘幕,多用于桥柱美化。 另外,郑州有众多需要保护的人文历史古迹,例如商城遗址、省博物馆,这些保护建筑形成的节点具有一定的吸引可以与相邻的道路节点进行一体化设计,相互扶持,能更加鲜明的突出郑州市城市的特色。另外,中心区中位于城市公园周边的道路节点也可与公园中的绿地斑块相联系,生态、绿色不要被公园大门或围墙的阻隔而中断,具体中州大道可以与郑州森林公园进行一体化设计,即使不进入公园的人们也会感受到其氛围。

图3-10 道路节点的生态化改造模式图

最后,位于景区中的或景区周边区域的道路节点应该充分尊重自然。尽量减少或避免对动植物活动、迁徙、繁衍造成的阻碍。郑州市,黄河流域形成的湿地景区、贾鲁河多条之流流域景区等地就要尽量弱化道路节点,减少人工标志性的景观,做到人工与自然相融合、相协调。如图3-7,为道路节点的生态化改造。

(2)河流节点。由郑州市水系在主城区与城市道路形成的节点数量并不多。水体的改善是个漫长的过程,例如首尔清溪川的改造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郑州市中心区而言,如图4-8为处理较好的城市节点模式。可先在节点处进行生态和水体设计。对于处于发展中的地区就要尽量减少或消除人工对河流的伤害,避免出现道路与河流相交的情况,不可避免时要采用立体设计。

图3-11 处理较好的节点模式

3.4.3提高生态网络的连接度

根据图论,把郑州市现状生态网络简化成点和线。总体来说,可明显看到郑州市老城区依托道路网形成的生态网络密度较大,且形成了较为整齐的放射方格网状,新区还是相对比较自由的形式。

连接度是评价一个网络是是否成体系的最重要的指标。这里将城市生态网络的连接度定义为描述生态廊道节点在生态网络的拓扑空间上如何连接的指标。在城市生态网络中,连接度这个指标更多是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定量的对城市生态网络中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为下一步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网络系统绝不是连接度越高越有优势,尤其是在相对复杂的城市生态景观空间中,密集的城市道路产生的过高的连接度导致了严重的景观破碎化,而连接度低的区域又会产生生态景观隔离等问题。

3.4.3.1点—线一面相结合

郑州市生态网络中,一些廊道的结点是生态性最薄弱的地方,断点的增多会最终导致生态网络整体的断裂。这说明了点和线没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样,线与面即廊道与绿地斑块的结合也急需加强,这表明,生态节点与廊道的位置与大多数斑块的位置是无明显关系的。这种生态网络中元素的空间布局不利于网络的生长与扩散,对于大规模的绿地斑块而言,应如模式图4-10,廊道应该作为其触角延伸出去,生态节点分布其中。三者紧密结合,产生关联,创造最佳的生态效益,而不是三者分离。

图3-12 生态网络局部模式图

3.4.3.2保持适当的生态网络密度

保持适当的生态网络密度,同时提高廊道的生态性,尽力保全自然廊道的有效性。对于恢复连接度,郑州市主城区范围内主要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一些城区密集的道路网产生的连通性导致了城市景观的破碎化加剧,同质性景观较少,景观复杂程度极高。所以建议考虑逐渐恢复一些尺度较小的景观廊道,同时减少或尽量不要再增加道路网密度。对于河流网络则要恢复其连通性。在新区现状城市发展以组团式,或者说城市建设用地还没有连成片。河流网络等自然因素分割城市建设用地,对城市形态影响较大。城市道路密度较小,建议路网的建设能够充分考虑现状自然因素。

在城市核心生态斑块间构建的生态廊道,廊道宽度应适度加大,一般可控制在300 m或以上,并可结合生产生活、交通等人文因素进行扩展,从而来确定一定范围的生态廊道缓冲区,这不但可以有效保护生态核心斑块及廊道,而且可以大大增强廊道的生态化效应。同时加强道路及河流河堤两岸的植被建设,以减轻因交通而产生的大量污染对生态源地景观的影响以及对城市水域系统的冲击。 对于总体的城市生态网络密度,英国政府的自然保护专家曾建议,300m应是人们在城市不舒适的非自然环境中步行的最大忍耐距离。按照这一标准计算,生态网格密度是600m。但在市中心区,不易形成较宽的道路廊道,一般道路两

侧绿带能保持在15m以上就可以了,在特殊位置可以设立连接重要节点、历史文化古迹的景观廊道,两侧进行综合的生态绿色休闲空间设计。另外城市河道两侧绿带应具有生态网络上的横向、纵向和垂直等多重连接意义。

3.4.3.3合理划分景观单元

在进行生态网络规划的同时要考虑市中心被廊道分割而成的单元尽可能的进行混合的土地使用,并根据城市内部景观的复杂程度进行划分。在容积率较高的地块即使只进行少量的生态设计,或是仅1Om的绿地廊道也会使整个景观单元渗透进绿色,体现生态网络的指引性。

在宏观城市的角度来看,郑州市的城市建成区景观极为复杂,自然、半自然、人工斑块相混杂;居住、工业、商贸、休闲、人文各种功能集聚。淮河流域水系、黄河流域水系是郑州市这个城市单元的景观“源”。在规划中,有效的对这些单元中的景观源、生态中心进行连接、传递、培养往往对整体生态网络的构建与生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94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