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研究

更新时间:2023-11-11 21: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

沉积相研究

姓 名: 陈 辉 班 级: 资工10702班 序 号: 1 指导教师: 郭 甲 世

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综合报告

一、 设计目的

使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加强油田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能尽快熟悉现场生产工作,及时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以适应常规地质研究工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研究内容

涉及沉积岩及沉积微相的研究与划分、储集层的宏观与微观分析与研究、测井多井评价、圈闭特征及油藏特征研究、储量计算及油藏评价等五大部分研究内容。本组只做了沉积岩及沉积微相的研究与划分(长6油层组)。

三、地质概况

一)工区概况

重点研究工区范围为安边一杨井地区的A8区块,面积约520km2该区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安边乡、杨井乡境内。这里有巨厚的第四系黄土覆盖,地形复杂,沟谷交错。属于典型的黄土源地貌,为半干旱气候,公路交通比较便利。其西侧为盐定工区,范围西至王家场,东至油房庄,北自安边北,南到沙涧子,总面积约为2100km2

截至目前,安边一杨井地区97年底以前共完钻各类探井21口,98年共完钻各类探井16口,勘探目的层为延9,延10,长21,长61,经过一年的钻探和试油工作,业已证实延9,延10,长21,长61具有工业油流,在97年A8井区提供的控制储量基础上,今年上升为探明储量,测井综合解释,纯油层19层,厚46.3m;油水层85层,厚202.8m。

中生界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为湖盆河控建设型三角洲碎屑岩沉积体系物源可能来自北东晋西褶皱区,河流从北东向南西注入湖泊、长6地层厚约180m,共分为三层; 长2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体,近南北向展布,地层厚约140m,共分为三层;早侏罗世的延安组第7、9、10油层组为网状河与辫状河沉积体系,地层厚约110m.延7、9、10、长21砂体发育带极为有限,由此形成了分布极散的坡缘和古地貌封闭的各类岩性油藏。

沉积相是研究油藏范围内储集体所属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带和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进而揭示储积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并深入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经过地层划分对比后可知,地层厚度横向变化较小,研究表明,延9,延10为网状河沉积体系,继承了甘陕古河道的格局,层位稳定;长5为三角洲平原相沉积,发育水上河道及分支河道,河流近南北向分布;长6为河控建设型三角洲沉积体系,物源来自正北与北东方向,呈朵状和指状分布。

二)相标志

(一)沉积构造标志: 1.层理

(1)交错层理

槽状交错层理;主要发育于辫状河与曲流河河床与堤岸亚相及分支河道中,层系一般8.15cm,纵切面细层向下收敛,反映较强动荡的水动力环境。

板状交错层理:主要见于曲流河河床亚相与三角洲前缘亚相中,层系厚5.10cm,且顶底较为平整,细层平直,为较规则的沙波迁移而成。

沙纹层理:即层系厚度<5cm, 多发育于粉砂或细粉砂级以下岩石中,该区流水成因沙纹层理较为常见。

(2)平行层理:主要见于砂岩、砂砾岩中,代表强水流条件。

(3)粒序层理:本区正粒序、反粒序均有发育。前者常发育于河流相的河床亚相与分支河道中,后者常发育于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微相中。

(4)水平层理:常见于泥岩、粉砂岩中,代表极弱的水动力条件下,有细粒悬浮沉积物形成层理 2.层面构造

冲刷-充填构造:多见于河床亚相底部、三角洲前缘亚相底部,一般为砂岩呈下凸充填于下伏的沟槽中,常伴有粗粒滞留沉积物。 3.变形构造

(1)滑动变形层理

在一定坡度下,由准同生变形作用使原生的沉积构造发生形变而形成的构造,按其滑塌的程序可分为滑塌褶皱角砾岩,该区多为滑塌裙皱。 (2)包卷层理

主要由沉积物的液化作用产生,它常使原沉积构造形态复杂化,形成各种扭曲变形,但层的连续性未遭到破坏。

(二)沉积构造标志 1.粒度

不同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具有不同的粒度特征,因此对粒度概率曲线和粒度参数的研究,是判断沉积环境的标志之一。 2.结构成熟度

结构成熟度是沉积岩的重要特征,也是进行沉积相环境分析的重要参数之一。

(三)古生物学标志

古生物和古生态资料是确定沉积环境最有效的标志,在黑色泥岩中可见到植物根、茎、叶等植物碎屑。

三)相分析步骤和方法

沉积相的研究,分为三个步骤,即单井剖面相分析,连井剖面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

1.单井剖面相分析

详细观察和描述取芯井的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及古生物等一系列特征,建立垂向层序,分析形成条件,了解邻井相的关系,利用相模式与垂向层序组合进

行对比,确定出单井沉积相、亚相及微相的类型。 2.连井剖面相分析

在单井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各邻井剖面之间的相序关系,充分利用电测资料进行对比工作,确定沉积相在二维空间的展布特征。 3.平面相分析

用归纳出的各类岩相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参数,建立一个神经网络模型,把这些特征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目标输入进行学习,学习后的网络再用于其它井的特征识别,然后把厚度大的微相转成井点的微相,绘出平面沉积相图。 四)微相类型

长6油层组地层主要沉积相是三角洲相,见表

表2-1 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类型 相 亚相 微相 三角洲平原亚相 三 角 三角洲前缘亚相 洲相 前三角洲亚相 水上分流河道主体微相 水上分流河道侧源微相 沼泽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主体与侧源微相 河口坝微相 远砂坝、席状砂微相 分流间湾微相 前三角洲泥 四、必备工具

1.计算机、数字化桌、打印机、扫描仪等 2.透明纸、方格纸、直尺、透图台灯。

五、组员分组情况

沉积组共八人:陈辉(组长)、陈祺锚、陈茜、陈鑫、程欣、代龙、代超敏

1)划分单井相(共22口井,见附图测井曲线图),并列出单井划相结果。 2)画连井相的剖面相(一个纵剖面,一个横剖面) 3)计算砂地比,画砂地比等值线图。

4)选出典型微相类型并成图,画微相垂向组合系列图。 5)画微相平面分布图。

6)列表进行微相的储集性能评价。

7)提交沉积柱状剖面图,并画出沉积模型。 8)提交沉积相综合报告及图表。

其中,陈辉、陈祺锚负责第一步划分单井相。陈茜、代龙负责画连井剖面相。代超敏负责第三步画啥地比等值线图以及第五步微相平面分布图。陈鑫、程欣负责找出典型微相类型并成图。陈辉、程欣负责沉积柱状剖面图的绘制。陈辉最后

负责整理检查完成情况。我们组分工明确、团结协作,通过老师的耐心指导及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使课程设计又好又快的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六、实习心得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

回顾起此次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问题,最后在郭甲世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同时,在此感谢我们的郭甲世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课设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同时感谢对我帮助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

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课设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8k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