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模拟全练习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25 22: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模拟题(全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 )
A.追求自由 B.崇尚理性 C.具有情感 D.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生观是指人们对( )
A.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观点 B.社会生活的总观点
C.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观点 D.生活中某一具体问题的观点 3.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 )
A.集体所有制 B.国有制 C.社会所有制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4.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过渡时期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又是一种( ) A.社会运动 B.社会关系 C.社会革命 D.思想解放 6.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 )
A.通过思想解放而消亡 B.通过社会革命而消亡 C.通过发展生产力而消亡 D.自行消亡 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A.追求平等自由 B.人民当家作主 C.反对集中 D.尊重大多数的意见 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 )
A.开放性 B.先进性 C.阶级性 D.平等性 9.马克思主义认为,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实现是在(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 D.过渡时期 1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是( )
A.无产阶级先锋队 B.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 C.资产阶级的代表 D.民主集中制 12.垄断低价一般是( )
A.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价格 B.垄断组织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价格 C.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市场购买价格 D.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市场收购价格 13.金融寡头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
A.“参与制” B.“代理制” C.“个人联合” D.“企业联合” 14.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新型垄断组织形式是( )
A.康采恩 B.托拉斯 C.混合联合公司 D.股份有限公司 15.除跨国公司外,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另一个主要形式是( )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托拉斯 C.金融寡头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16.从资本形态上来说,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是( )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金融资本输出和商业资本输出 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垄断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17.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的发展趋势是( ) A.只有停滞,没有发展 B.只有发展,没有增长 C.既有停滞,又有发展 D.只有增长,没有发展
18.下列企业组织形式中有可能不是垄断企业的是( ) A.托拉斯 B.康采恩
C.混合联合公司 D.股份公司
19.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型垄断企业,其经济行为的最终目的在于( ) A.占领国内市场 B.获得平均利润 C.占领国外市场 D.获得垄断利润
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很大发展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在(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21.从资本输出主体来看,其主要形式有( )
A.私人资本输出和社会资本输出 B.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C.企业资本输出和个人资本输出 D.企业资本输出和社会资本输出 22.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资源配置全球化
23.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是为了垄断资产阶级( ) A.巩固政治统治 B.获取巨额利润 C.占领世界市场 D.控制他国主权
24.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和维持垄断统治的两手是( )
A.推行福利政策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实行暴力镇压和推行改良主义 C.进行劳资合作和加强科学管理 D.维持高就业率和降低通货膨胀 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国家垄断了一切经济活动的资本主义 B.国家干预全部经济生活的资本主义 C.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D.国家进行微观经济管理的资本主义 26.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中最主要的是( ) A.直接调节与控制 B.间接调节与控制 C.行政手段调控 D.法律手段调控
27.提高最低准备金率将直接导致( ) 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 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 C.市场商品价格上涨 D.市场商品价格下降
28.垄断形成后,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 A.商品输出 B.资源输出 C.资本输出 D.劳务输出
29.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国际垄断组织是( ) A.卡特尔 B.混合联合公司 C.托拉斯 D.跨国公司 30. 垄断资产阶级采用“福利政策”( )
A.减轻了对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剥削程度B.能够提高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名义工资 C.没有改变工人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D.表明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并非对立 31.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各种改良主义措施( )
A.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根本的改变 B.使工人的收入超过了劳动力价值
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和雇佣工人的地位 D.改变了工人的地位,使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 3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经济活动要( )
A.完全依靠“看得见的手”调节 B.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调节
C.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对立起来 D.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 33.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时规定的有利于它的价格是( )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保护价格
34.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主要经济调节机制是( )
A.国家调节市场,市场自由竞争 B.国家调节市场,计划引导消费 C.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35.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 A.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B.维持较高的就业率 C.促进国民经济的有计划发展 D.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36.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量资本输出( ) A.只有必要性,没有可能性 B.只有可能性,没有必要性 C.既无可能性,也无必要性 D.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 3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国际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为( ) A.商品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B.商业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 C.借贷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D.产业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 38.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是( )
A.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B.从产业资本、借贷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C.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D.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39.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是( ) A.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 B.经济迅速发展和相对停滞 C.生产社会化和占有私人化 D.世界多极化和地区集团化 40.垄断资本出售自己商品时的垄断高价是( )
A.超过商品价值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B.超过商品价值和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 C.超过商品生产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价格D.超过商品价值等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 41.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B.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自行消失D.全世界同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42.金融资本是( )
A.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B.工业垄断资本和商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D.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4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A.根本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彻底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C.完全排除了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 D.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 4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私人企业加工订货是( )
A.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的一种方式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C.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D.国家直接管理企业的一种方式 45.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是( ) A.国际经济一体化 B.国际政治一体化 C.国内经济一体化 D.国内政治一体化
46.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 )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七国集团 4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资本民主化”( )
A.减轻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受剥削的程度 B.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C.不能改变工人阶级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D.表明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并非对立 48.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
A.固定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B.流动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
C.流通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D.预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49.以下列形式存在的资本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 ) A.原料 B.燃料C.辅助材料 D.劳动力
50.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个别资本的总和构成( ) A.生产资本 B.股份资本C.社会资本 D.产业资本 5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
A.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资产阶段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矛盾
52.资本主义社会部门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 )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价格 D.商品的垄断价格
5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各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它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 A.在质上不同,在量上相同 B.在质上和量上都不同 C.在质上相同,在量上不同 D.在质上和量上都相同 54.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是( )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55.由于商业资本家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商品生产价格就等于( ) A.生产成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B.所有资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 C.生产成本+商业利润+平均利润D.生产成本+企业利润+利息 56.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是由于( )
A.店员的劳动全部是无酬劳动B.店员的劳动全部是有酬劳动 C.店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无酬地为商业资本家实现剩余价值 D.店员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无酬地为商业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57.利息是( )
A.借贷资本的价值B.货币资本的价值
C.职能资本的价值D.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58.在存在借贷资本的情况下,利息和平均利润的关系是( ) A.利息等于平均利润 B.利息一般高于平均利润
C.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平均利润是利息的一部分 59.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是由农产品的( )
A.生产成本低于价值的差额构成的B.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差额构成的
C.生产成本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的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 60.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 A.价值 B.生产价格C.市场价格 D.生产成本 61.超额利润反映的是( )
A.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B.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C.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岗位工人之间的关系D.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 62.商业店员的工资相当于他在( )
A.必要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B.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 C.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剩余价值D.全部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
63.假定某产业资本家,依靠借贷资本100万元经营产业,平均利润率为18%,年利息率为10%,该产业资
本家获得企业利润为( )
A.8万元 B.10万元C.18万元 D.20万元 64.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董事会 B.监事会C.股东会 D.职工代表大会 65.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B.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
C.对土地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D.对土地资本主义私有权的垄断 66.在产业资本循环中,执行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动资本 67.资本周转速度( )
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正比 68.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与( )
A.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同一过程 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同一过程
C.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同一过程 D.平均利润转化为垄断利润是同一过程 69.一般情况下利润率( )
D.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反比
A.小于剩余价值率 B.大于剩余价值率
C.等于剩余价值率 D.与剩余价值率无关 70.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运动中的( ) A.货币资本职能 B.生产资本职能 C.商品资本职能 D.流动资本职能 71.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
A.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D.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72.负责股份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是( ) A.股东会 B.独立董事 C.监事会 D.总经理 7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A.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的有限性 D.土地的等级差别 74.土地价格( )
A.与地租量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B.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正比,与地租量成反比 C.与地租量成正比,与平均利润率成反比 D.与平均利润率成正比,与地租量成反比 75.固定资本是( )
A.全部投入一次周转完毕 B. 全部投入多次周转完毕 C. 部分投入一次周转完毕 D. 全部投入十次周转完毕 76.公式 Ⅰ(v+m)=Ⅱc是( )
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7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 78.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其规律性D.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9.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理在事先 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D.心外无物 80.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81.时间的特点是( )
A.间断性 B.不可逆性 C.广延性 D.伸张性 82.人类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环境的变化 B.高等动物的产生 C.生物的进化 D.社会性劳动 8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规律性 B.物质性 C.联系性 D.变动性 84.下列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
A.大雁由北方飞到南方 B.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
C.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D.旧中国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
85.任何矛盾都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客观性 B.斗争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8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A.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原理
87.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坚强领导,广大航天科技人员的刻苦研究、反复实验,指挥人员的精心组织和正确指挥,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神舟”载人飞船系列成功发射和返回。从因果关系上看,这属于( )
A.多果一因 B.同因异果 C.一果多因 D.同果异因 88.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动力和源泉 B.状态和形式 C.趋势和道路 D.本质和表现 89.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的基本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90.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
A.具有情感意志 B.具有宗教信仰 C.使用语言文字 D.制造使用工具 91.哲学是系统的、理论化的( )
A.世界观 B.方法论 C.认识工具 D.“科学的科学” 92.下列概念中,反映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的是( ) A.社会生产 B.阶级斗争 C.科学实验 D.教育实践
93.下列各项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是(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决定作用 B.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C.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 D.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94.时间空间与物质的关系是( )
A.时间空间是人类的主观规定B.时间空间是人类语言表述的规范
C.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真空”的客观存在说明空间与物质是可以分离的 95.对事物、矛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观点的主要害处在于( ) A.主观性B.片面性C.普遍性D.特殊性 96.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 ) A.照搬的B.完全虚构的C.能动的D.特殊的 97.事物的空间具有( ) 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四维性
98.“祸福相倚、长短相形”说的事物矛盾的( ) A.同一性B.斗争性C.普遍性D.特殊性
99.“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从事的社会活动所引起的社会结果,是由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造成的”。这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100.下列选项属于唯物辩证法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实践 B.联系和发展 C.阶级斗争 D.对立统一 101.静止是( )
A.事物绝对不运动 B.事物有时动有时不动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空间位置不变 102.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的是( )
A.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斗争 B.先进阶级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激烈的政治斗争 D.各种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武装斗争 103.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 C.科学家之间分工协作 D.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10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 C.人民生活的改善 D.社会科学的发展 105.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 )
A.物质 B.意识 C.绝对精神 D.实践 106. 人生观由( )决定
A.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观点 B.社会生活的总观点 C.世界观 D.方法论
107.承认因果联系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必然性)的观点,是( ) A.唯物主义决定论 C.形而上学不变论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
108.下列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 A.大雁由北方飞到南方 B.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 C.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D.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109.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是( ) A.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原理 110.时间是(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111.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B.物质是永恒的,运动是暂时的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是客观的,运动是主观的 11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11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规律
114.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1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有内在根据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是否发生了属性的变化 116.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17.有人提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认为科学研究应只研究必然性,不研究偶然性。从哲学上看,这是一种(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庸俗进化论观点 1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119.“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推演出来。”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20.下列说法中,强调全面看问题的是( )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121.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A.吾心便是宇宙 C.心外无物
B.存在就是被感知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122.“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一种(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123.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杀盗非杀人”,这些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124.下列命题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观点的是( )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社稷无常奉,群臣无常位 D.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12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
A.时间的有限性B.时间的客观性 C.时间的不可逆性D.时间的相对性
126.《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B.客观唯心主义运动观 C.形而上学运动观D.庸俗唯物主义运动观
127.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其中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个是( ) A.对立统一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128.“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一种( ) A.唯条件论观点B.外因论观点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D.唯物辩证法观点
12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 A.同一性B.绝对性C.特殊性D.客观性
130.古语说:“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避免出现类似蚁穴溃堤的现象。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B.原因的作用会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31.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132.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A、体力劳动者 B、进步的知识分子 C、各时代的进步阶级 D、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133.在物质关系和思相关系中,上层建筑属于( )
A、思想关系 B、经济关系 C、物质关系 D、财产关系 134.群体意识指的是()
A、集体主义的产物 B、群体实践的产物 C、个体意识的总和 D、群体意志的产物
135.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力的变化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 D、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36.国家的性质决定于()
A、国家的职能 B、国体 C、政体 D、国体与政体的统一 137.“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选择无关 138.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B、产品分配方式
C、人们在劳动组织中的作用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39.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B、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C、政治斗争的结果 D、使用暴力的结果
140.属于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有()
A、社会心理 B、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C、道德、艺术、宗教和哲学 D、自然科学和一部分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141.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辩证关系的原理 14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
A、社会意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B、社会意识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
C、社会意识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 D、社会意识是否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
14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其基本条件是() A、政治制度的状况 B、传统观念和习俗
C、科学文化水平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144.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思想文化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D.生产方式
14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
A.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实现的B.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实现的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的D.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的
146.在下列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
A.仓储设备B.运输设备C.生产工具D.通讯设备
147.从职能上看,国家区别于无阶级社会的社会管理机关的特点是( )
A.保卫社会秩序的安定B.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C.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D.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148.下列各项中揭示社会意识本质的是( )
A.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B.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C.它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活动过程D.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49.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 A.先进生产关系和落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间的矛盾
150.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
A.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一种形式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让步D.自下而上的社会变革形式
151.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的观点,是(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资产阶级人性论观点C.历史宿命论观点D.唯意志论观点 15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体是( )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C.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杰出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人们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54.就其本质来说,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 )
A.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B.科学家获取知识的方法 C.产业结构中的一个部门D.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
155.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 C.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D.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156.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157.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158.社会存在是指( ) A.社会管理体制 C.社会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政治法律制度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5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160.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政体是指( ) A.国家的政治性质 B.国家的政治结构
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16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按照一定的思想动机从事历史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 A.会与大多数人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 C.会与劳动人民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 16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会与先进阶级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 D.不会与任何人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
16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
A、它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B、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C、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D、它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164.唯心主义认识论是()
A、反映论 B、直观反映论 C、能动反映论 D、先验论 165.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166.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唯心主义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167.\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68.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16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可知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反映论的观点 170.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
A.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B.真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 C.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D.真理具有绝对性、不变性,谬误具有相对性 17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B.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C.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D.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172.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 C.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 D.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7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能动性C.具有历史局限性 D.具有社会性 174.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指( ) A.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 C.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C.认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明( )
A.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感性
B.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 D.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
175.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 )
176.牛顿力学是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范围的真理,如果把它用于微观高速运动范围,就会变成谬误。这说
C.真理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D.真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177.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只有参加实践才能深入理解书本知识
17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17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
180.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 A.客观性 B.绝对性 C.全面性 D.相对性 18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182.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B.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C.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D.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183.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发明的杀虫农药DDT,因其药效稳定,一度在世界各国大量生产、使用,因此米勒于1948年获诺贝尔奖。但后来在使用DDT的实践中发现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又被绝大多数国家禁止生产和使用。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 )
A.人们的认识是不断由片面走向全面的过程 B.人们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人们的认识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D.人们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18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D.概念—判断—推理
185.下列说法中,符合马克思主义检验真理标准观点的是( ) A.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 B.以伟人之言论定是非 C.以众人之意见定是非 D.以自己的认识定是非
186.“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87.感觉、知觉、表象是( )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88.下列反映资源配置两种方式的经济范畴是( )
A.产品经济和商品经济 B.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D.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 189.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 ) 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
C.货币和资本没有本质区别 D.货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转化为资本
190.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
191.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表现的是商品的( ) A.交换价值 B.价值 C.使用价值 D.价格 192.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 )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 C.创造了新的价值 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193.以下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在几个社会中都起作用的规律 B.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它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D.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起作用 19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
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195.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
A.可变资本之比 B.不变资本之比
C.固定资本之比 D.流动资本之比 196. 商品二因素是指( )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价值和价格
197.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D.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198.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 A.成正比 B.成反比C.不成比例 D.完全无关
199.下列关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比例由市场决定B.复杂劳动相当于多倍的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能还原为一定量的简单劳动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相同劳动时间内创造相同价值
200.通过G—W—G′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 ) A. G—W阶段商品的价值上 B. G—W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C. W—G′阶段商品的价值上 D. W—G′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20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价值转换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过程和劳动力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202.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具体劳动( )
A.转移被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C.创造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D.创造出剩余价值 20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依据是它们( )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与已有的理论相符合的就是真理
38.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
A.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 B.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D.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
39.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外,还有( ) A.生活方式B.人口因素C.民族构成D.地理环境 40.下列各项正确表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的有(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1.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叫作技术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古代社会B.农业社会C.工业社会D.信息社会 42.旧历史观的主要缺陷是()
A、看不到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B、看不到阶级斗争
C、看不到社会运动的特殊性 D、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作用 43.“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在内”,这说明() A、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B、生产资料和劳动者都与科学技术密切联系 C、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D、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可改进、发明生产工具 44.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表现在他们是()
A、历史命运的决定者 B、历史任务的发起者 C、历史规律的影响者 D、社会制度的选择者
45.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包括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畴的有( )
A.工人 B.农民
C.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4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之所以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原因在于( )
A.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47.在现代化生产中,由于应用了新的科学技术,劳动资料的内容变得十分丰富。下列各项属于劳动资料内容的有( )
A.仓储包装设备B.地下各种矿藏 C.信息传递系统 D.自动控制系统 48.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认为(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D. 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各个细节
49.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 I(c+v+m)=I(c+Δc)+Ⅱ(c+Δc)
B. Ⅱ(c+v+m)=I(v+Δv+M/X )+Ⅱ(v+Δv+M/X )
C. I(c+v-M/X )>I(v+M/X )
D. I(v+Δv+M/X )=Ⅱ(c+Δc)
50.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51.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 )
A.说明了平均利润是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结果 B.说明了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C.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利益关系的本质 D.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因 52.资本主义银行利润( )
A.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 B.由贷款利息总和构成
C.由存贷款利息差额构成 D.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53.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 ) A.土地价格 B.级差地租 C.绝对地租 D.平均利润
54.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受到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这种影响来自( ) A.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 B.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 C.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 D.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55.利润向平均利润转化的过程同时就是( ) A.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
C. 各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56.借贷资本主要来源于闲置的货币资本,包括( ) A.正在周转中的商业资本B. 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C.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的折旧费D.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57.货币资本是( )
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
C.商品资本的组成部分 D.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的资本 58.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
A.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使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 B.阐明了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C.为分析资本主义的企业利润、利息、地租提供了理论前提 D.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整体上的利益对抗性 59.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包括( )
A.不同地块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B.不同地块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
C.不同地块土地距离交通线和市场的远近不同D.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60.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可以说明( )
A.等量资本投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各个部门利润率不同 B.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部门通过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C.同一部门内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企业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积累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
61.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流通量的主要手段是( ) A.公开市场业务 B.商品市场业务
C. 再贴现率政策 D.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62.第二次大战后发展起来的地区经济集团,主要有( ) A.欧洲联盟 B.北约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非洲经济共同体 63.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 )
A.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C.垄断资本得自海外的利润 D.垄断资本通过再分配手段获得的利润
64.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矛盾斗争,主要体现在( ) A.贸易领域 B.金融领域 C.投资领域 D.消费领域 6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 )
A.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对经济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C.能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D.使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缓解 66.促进资本全球化的因素有( )
A.经济结构变化引起资本的国际流动B.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投资的增加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国外投资的增加D.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全面加强 6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及历史局限性表现在( )
A.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矛盾 B.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它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 D.它是垄断资产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工具 68.资本输出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 )
A.为过剩资本找到出路,获取高额利润和利息的手段B.控制输入国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手段 C.扩大商品输出的手段 D.使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统治的手段 6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在于( ) A.一些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要靠国家筹措 B. 解决日益严重的市场需求不足问题要靠国家的力量 C.一些基础性、前导性科学研究事业的基金要靠国家投入 D.运用再分配手段来调节、缓和各种矛盾要靠国家的力量
70.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经济迅速发展趋势的原因主要是( ) A.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面调整 C.各种形式竞争的促进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7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企业( )
A.通过国家直接投资建立 B.通过收购私人企业即“国有化”建立 C.通过向私人企业参股建立 D.都是国有国营的 7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指( ) 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国际知识产权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73.对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资本社会化的正确理解是( ) A.资本家的个人所有制是资本社会化的唯一形式
B.资本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
C.私人垄断企业是资本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是资本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 74.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有( ) 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B.无产阶级专政 C. 社会主义法制 D.社会主义民主
75.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在( )方面 A.思想领导 B.政治领导 C. 组织领导 D.作风领导
76.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主要要把握( ) A.以公有制为主体 B.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 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 D.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77.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有( ) A.工人运动的发展 B.社会革命
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7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概括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有( ) A.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 B.对社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节 C. 按劳分配 D.国家消亡 79.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有( )
A.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C. 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消失 D.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对共产主义的重要作用。 2.为什么说共产主义事业已经在实践之中?
3.简述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相互关系。 4.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哪些原则?
5.简述造成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的主要原因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 6.试述垄断产生的原因。
7. 简述资本主义跨国公司及其作用。
8.试述近二十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的原因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加强国际经济调节的必要性。 9. 简述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
10.简述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三个阶段和条件? 11. 简述马克思考察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12. 简述部门之间竞争的原因和结果。 13.简述资本周转的条件。
14.生产成本就是生产价格,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5.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6.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1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8.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19.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20.简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2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22.简述感性认识的含义、表现形式。
23.简述实践和认识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24.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25.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及真理的谬误的关系。
26.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7.简述社会革命的根源和作用。
28.说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29.简述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0.简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31.简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2.什么是商品?什么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3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前提,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4.简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5.简述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形式及其本质。 36.简述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表现及其本质。 37.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什么特点?
38.如何理解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及其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2.论述质量互变规律对个人合理规划人生的启发。
3.用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原理,说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4.论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5.试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6.试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7.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8.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9.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并用以说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0.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并说明为什么要把探索真理当做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11.如何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12.论述真理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13.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14.有人说:伟大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15.论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1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与党的群众路线。 17.论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认识。
18.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19.为什么说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 20.论述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作用及其本质。 21.试述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2.分析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23.试述资本主义地租的主要特征及其基本形态。 24.论述商业资本的作用。
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巨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6.为什么说价值是垄断价格的基础?
27.试分析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
28.为什么说垄断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29.试述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和重大区别。
30.论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坚持党的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模拟题(全
书)选择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 D )
A.追求自由 B.崇尚理性 C.具有情感 D.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生观是指人们对( C )
A.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观点 B.社会生活的总观点
C.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观点 D.生活中某一具体问题的观点 3.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 C )
A.集体所有制 B.国有制 C.社会所有制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4.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 D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过渡时期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又是一种( A ) A.社会运动 B.社会关系 C.社会革命 D.思想解放 6.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 D )
A.通过思想解放而消亡 B.通过社会革命而消亡 C.通过发展生产力而消亡 D.自行消亡 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B )
A.追求平等自由 B.人民当家作主 C.反对集中 D.尊重大多数的意见 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 B )
A.开放性 B.先进性 C.阶级性 D.平等性 9.马克思主义认为,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
A.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实现是在(B)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 D.过渡时期 1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是( A )
A.无产阶级先锋队 B.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
C.资产阶级的代表 D.民主集中制 12.垄断低价一般是(B )
A.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价格 B.垄断组织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价格 C.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市场购买价格 D.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市场收购价格 13.金融寡头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A)
A.“参与制” B.“代理制” C.“个人联合” D.“企业联合” 14.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新型垄断组织形式是(C )
A.康采恩 B.托拉斯 C.混合联合公司 D.股份有限公司 15.除跨国公司外,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另一个主要形式是(D )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托拉斯 C.金融寡头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16.从资本形态上来说,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是(C )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金融资本输出和商业资本输出 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垄断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17.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的发展趋势是( C) A.只有停滞,没有发展 B.只有发展,没有增长 C.既有停滞,又有发展 D.只有增长,没有发展
18.下列企业组织形式中有可能不是垄断企业的是( D ) A.托拉斯 B.康采恩
C.混合联合公司 D.股份公司
19.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型垄断企业,其经济行为的最终目的在于( D ) A.占领国内市场 B.获得平均利润 C.占领国外市场 D.获得垄断利润
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很大发展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在(C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21.从资本输出主体来看,其主要形式有( B )
A.私人资本输出和社会资本输出 B.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C.企业资本输出和个人资本输出 D.企业资本输出和社会资本输出 22.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D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资源配置全球化
23.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是为了垄断资产阶级(B ) A.巩固政治统治 B.获取巨额利润 C.占领世界市场 D.控制他国主权
24.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和维持垄断统治的两手是( B )
A.推行福利政策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实行暴力镇压和推行改良主义 C.进行劳资合作和加强科学管理 D.维持高就业率和降低通货膨胀 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C )
A.国家垄断了一切经济活动的资本主义 B.国家干预全部经济生活的资本主义 C.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D.国家进行微观经济管理的资本主义 26.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中最主要的是( B ) A.直接调节与控制 B.间接调节与控制 C.行政手段调控 D.法律手段调控
27.提高最低准备金率将直接导致(B )
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 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 C.市场商品价格上涨 D.市场商品价格下降
28.垄断形成后,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C ) A.商品输出 B.资源输出 C.资本输出 D.劳务输出
29.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国际垄断组织形式是( D ) A.卡特尔 B.混合联合公司 C.托拉斯 D.跨国公司 30. 垄断资产阶级采用“福利政策”(C )
A.减轻了对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剥削程度B.能够提高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名义工资 C.没有改变工人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D.表明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并非对立 31.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各种改良主义措施( C )
A.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根本的改变 B.使工人的收入超过了劳动力价值
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和雇佣工人的地位 D.改变了工人的地位,使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 3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经济活动要( D ) A.完全依靠“看得见的手”调节 B.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调节
C.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对立起来 D.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 33.垄断组织在出售商品时规定的有利于它的价格是( A )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保护价格
34.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主要经济调节机制是( C ) A.国家调节市场,市场自由竞争 B.国家调节市场,计划引导消费 C.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35.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A ) A.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B.维持较高的就业率 C.促进国民经济的有计划发展 D.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36.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量资本输出(D ) A.只有必要性,没有可能性 B.只有可能性,没有必要性 C.既无可能性,也无必要性 D.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 3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国际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为(D ) A.商品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B.商业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 C.借贷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D.产业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 38.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是( C )
A.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B.从产业资本、借贷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C.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D.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39.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是(B ) A.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 B.经济迅速发展和相对停滞 C.生产社会化和占有私人化 D.世界多极化和地区集团化 40.垄断资本出售自己商品时的垄断高价是(B )
A.超过商品价值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B.超过商品价值和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 C.超过商品生产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价格D.超过商品价值等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 41.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B.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自行消失D.全世界同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42.金融资本是(D )
A.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B.工业垄断资本和商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D.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4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 )
A.根本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彻底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C.完全排除了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 D.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 4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私人企业加工订货是( B )
A.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的一种方式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C.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D.国家直接管理企业的一种方式 45.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是( A ) A.国际经济一体化 B.国际政治一体化 C.国内经济一体化 D.国内政治一体化
46.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 B )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七国集团 4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资本民主化”( C )
A.减轻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受剥削的程度 B.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C.不能改变工人阶级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D.表明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并非对立 48.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D )
A.固定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B.流动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 C.流通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D.预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49.以下列形式存在的资本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 D) A.原料 B.燃料C.辅助材料 D.劳动力
50.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个别资本的总和构成(C ) A.生产资本 B.股份资本C.社会资本 D.产业资本 5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C)
A.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资产阶段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矛盾
52.资本主义社会部门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 B)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价格 D.商品的垄断价格
5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各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它所获得的平均利润(C ) A.在质上不同,在量上相同 B.在质上和量上都不同 C.在质上相同,在量上不同 D.在质上和量上都相同 54.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是(C )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55.由于商业资本家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商品生产价格就等于(A ) A.生产成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B.所有资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 C.生产成本+商业利润+平均利润D.生产成本+企业利润+利息 56.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是由于(C )
A.店员的劳动全部是无酬劳动B.店员的劳动全部是有酬劳动 C.店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无酬地为商业资本家实现剩余价值
D.店员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无酬地为商业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57.利息是(D )
A.借贷资本的价值B.货币资本的价值
C.职能资本的价值D.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58.在存在借贷资本的情况下,利息和平均利润的关系是(C ) A.利息等于平均利润 B.利息一般高于平均利润
C.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平均利润是利息的一部分 59.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是由农产品的(B )
A.生产成本低于价值的差额构成的B.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差额构成的
C.生产成本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的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 60.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B ) A.价值 B.生产价格C.市场价格 D.生产成本 61.超额利润反映的是( B )
A.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B.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C.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岗位工人之间的关系D.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 62.商业店员的工资相当于他在(A )
A.必要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B.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 C.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剩余价值D.全部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
63.假定某产业资本家,依靠借贷资本100万元经营产业,平均利润率为18%,年利息率为10%,该产业资本家获得企业利润为( A )
A.8万元 B.10万元C.18万元 D.20万元 64.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C ) A.董事会 B.监事会C.股东会 D.职工代表大会 65.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D )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B.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
C.对土地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D.对土地资本主义私有权的垄断 66.在产业资本循环中,执行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C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动资本 67.资本周转速度( B )
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正比 68.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与(C )
A.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同一过程 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同一过程
C.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同一过程 D.平均利润转化为垄断利润是同一过程 69.一般情况下利润率( A )
D.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反比
A.小于剩余价值率 B.大于剩余价值率
C.等于剩余价值率 D.与剩余价值率无关 70.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运动中的( C ) A.货币资本职能 B.生产资本职能 C.商品资本职能 D.流动资本职能 71.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B )
A.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D.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72.负责股份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是( D ) A.股东会 B.独立董事 C.监事会 D.总经理 7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B )
A.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的有限性 D.土地的等级差别 74.土地价格( A )
A.与地租量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B.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正比,与地租量成反比 C.与地租量成正比,与平均利润率成反比 D.与平均利润率成正比,与地租量成反比 75.固定资本是( B )
A.全部投入一次周转完毕 B. 全部投入多次周转完毕 C. 部分投入一次周转完毕 D. 全部投入十次周转完毕 76.公式 Ⅰ(v+m)=Ⅱc是( A )
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7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
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 78.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A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其规律性D.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9.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D )
A.理在事先 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D.心外无物 80.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81.时间的特点是( B )
A.间断性 B.不可逆性 C.广延性 D.伸张性 82.人类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环境的变化 B.高等动物的产生 C.生物的进化 D.社会性劳动 8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B )
A.规律性 B.物质性 C.联系性 D.变动性
84.下列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D ) A.大雁由北方飞到南方 B.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
C.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D.旧中国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
85.任何矛盾都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B ) A.客观性 B.斗争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8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 ) A.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原理
87.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坚强领导,广大航天科技人员的刻苦研究、反复实验,指挥人员的精心组织和正确指挥,以及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神舟”载人飞船系列成功发射和返回。从因果关系上看,这属于( C )
A.多果一因 B.同因异果 C.一果多因 D.同果异因 88.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B )
A.动力和源泉 B.状态和形式 C.趋势和道路 D.本质和表现 89.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的基本观点是( C )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90.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D )
A.具有情感意志 B.具有宗教信仰 C.使用语言文字 D.制造使用工具 91.哲学是系统的、理论化的(A )
A.世界观 B.方法论 C.认识工具 D.“科学的科学” 92.下列概念中,反映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的是(A ) A.社会生产 B.阶级斗争 C.科学实验 D.教育实践 93.下列各项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是( A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决定作用 B.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C.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 D.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94.时间空间与物质的关系是( C )
A.时间空间是人类的主观规定B.时间空间是人类语言表述的规范
C.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真空”的客观存在说明空间与物质是可以分离的 95.对事物、矛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观点的主要害处在于( B ) A.主观性B.片面性C.普遍性D.特殊性 96.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 C ) A.照搬的B.完全虚构的C.能动的D.特殊的 97.事物的空间具有( C ) 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四维性
98.“祸福相倚、长短相形”说的事物矛盾的( A ) A.同一性B.斗争性C.普遍性D.特殊性
99.“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从事的社会活动所引起的社会结果,是由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造成的”。这是一种( C )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100.下列选项属于唯物辩证法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B ) A.实践 B.联系和发展 C.阶级斗争 D.对立统一 101.静止是( C )
A.事物绝对不运动 B.事物有时动有时不动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空间位置不变
102.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的是( )
A.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斗争 B.先进阶级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激烈的政治斗争 D.各种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武装斗争 103.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D )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 C.科学家之间分工协作 D.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10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A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 C.人民生活的改善 D.社会科学的发展 105.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 B )
A.物质 B.意识 C.绝对精神 D.实践 106.人生观由( C )决定
A.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观点 B.社会生活的总观点 C.世界观 D.方法论
107.承认因果联系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必然性)的观点,是( A ) A.唯物主义决定论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形而上学不变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
108.下列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D ) A.大雁由北方飞到南方 B.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 C.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D.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109.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是(A.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原理 110.时间是( A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111.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C )
A.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B.物质是永恒的,运动是暂时的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是客观的,运动是主观的 11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D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11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B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A )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规律
114.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A )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1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C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有内在根据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是否发生了属性的变化 116.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C )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17.有人提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认为科学研究应只研究必然性,不研究偶然性。从哲学上看,这是一种( B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庸俗进化论观点 1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D )
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119.“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推演出来。”这是一种( C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20.下列说法中,强调全面看问题的是( A )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121.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 A.吾心便是宇宙 C.心外无物
B.存在就是被感知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122.“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一种( A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123.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杀盗非杀人”,这些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B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124.下列命题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观点的是( D )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社稷无常奉,群臣无常位 D.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12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C )
A.时间的有限性B.时间的客观性 C.时间的不可逆性D.时间的相对性
126.《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种观点属于(A ) A.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B.客观唯心主义运动观 C.形而上学运动观D.庸俗唯物主义运动观
127.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其中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个是(B ) A.对立统一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128.“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一种(D ) A.唯条件论观点B.外因论观点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D.唯物辩证法观点 12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A) A.同一性B.绝对性C.特殊性D.客观性
130.古语说:“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避免出现类似蚁穴溃堤的现象。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 ) 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B.原因的作用会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31.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C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132.人民群众的主体是(D)
A、体力劳动者 B、进步的知识分子 C、各时代的进步阶级 D、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133.在物质关系和思相关系中,上层建筑属于(A )
A、思想关系 B、经济关系 C、物质关系 D、财产关系 134.群体意识指的是(C)
A、集体主义的产物 B、群体实践的产物 C、个体意识的总和 D、群体意志的产物
135.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A)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力的变化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 D、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36.国家的性质决定于(B)
A、国家的职能 B、国体 C、政体 D、国体与政体的统一 137.“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C)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选择无关 138.生产关系的基础是(D)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B、产品分配方式
C、人们在劳动组织中的作用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39.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
A、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B、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C、政治斗争的结果 D、使用暴力的结果
140.属于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有(D)
A、社会心理 B、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C、道德、艺术、宗教和哲学 D、自然科学和一部分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141.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是(A)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辩证关系的原理 14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A)
A、社会意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B、社会意识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
C、社会意识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 D、社会意识是否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 14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其基本条件是(D) A、政治制度的状况 B、传统观念和习俗 C、科学文化水平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144.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A.思想文化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D.生产方式
14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B )
A.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实现的B.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实现的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的D.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的
146.在下列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C )
A.仓储设备B.运输设备C.生产工具D.通讯设备
147.从职能上看,国家区别于无阶级社会的社会管理机关的特点是(C )
A.保卫社会秩序的安定B.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C.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D.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148.下列各项中揭示社会意识本质的是(D )
A.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B.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C.它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活动过程D.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49.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C ) A.先进生产关系和落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间的矛盾
150.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B )
A.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一种形式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让步D.自下而上的社会变革形式
151.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的观点,是(A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资产阶级人性论观点C.历史宿命论观点D.唯意志论观点 15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体是(D )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C.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D )
A.杰出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人们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54.就其本质来说,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A )
A.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B.科学家获取知识的方法 C.产业结构中的一个部门D.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
155.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 C.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D.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156.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C )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157.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C )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158.社会存在是指( D ) A.社会管理体制 C.社会精神生活过程 15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B ) A.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B.社会政治法律制度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160.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政体是指( D ) A.国家的政治性质 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A.会与大多数人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 C.会与劳动人民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 16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国家的政治结构
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B.会与先进阶级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 D.不会与任何人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
16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按照一定的思想动机从事历史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D )
16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D)
A、它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B、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C、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D、它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164.唯心主义认识论是(C)
A、反映论 B、直观反映论 C、能动反映论 D、先验论 165.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166.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D ) A、类似唯心主义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167.\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D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68.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D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16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
A.可知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反映论的观点 170.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A)
A.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B.真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 C.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D.真理具有绝对性、不变性,谬误具有相对性 17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C )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B.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C.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D.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172.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D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 C.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 D.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7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C )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能动性C.具有历史局限性 D.具有社会性 174.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指( C ) A.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 C.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C.认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明( B )
A.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真理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D.真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177.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C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只有参加实践才能深入理解书本知识
B.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感性
B.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 D.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
175.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D )
176.牛顿力学是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范围的真理,如果把它用于微观高速运动范围,就会变成谬误。这说
17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 C )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17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C )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
180.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D ) A.客观性 B.绝对性 C.全面性 D.相对性 18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A )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182.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C )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B.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C.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D.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183.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发明的杀虫农药DDT,因其药效稳定,一度在世界各国大量生产、使用,因此米勒于1948年获诺贝尔奖。但后来在使用DDT的实践中发现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又被绝大多数国家禁止生产和使用。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 A )
A.人们的认识是不断由片面走向全面的过程 B.人们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人们的认识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D.人们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18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B ) A.感觉—知觉—表象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D.概念—判断—推理
185.下列说法中,符合马克思主义检验真理标准观点的是( A ) A.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 B.以伟人之言论定是非 C.以众人之意见定是非 D.以自己的认识定是非
186.“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C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87.感觉、知觉、表象是( B )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88.下列反映资源配置两种方式的经济范畴是( C )
A.产品经济和商品经济 B.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D.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 189.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 D ) 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
C.货币和资本没有本质区别 D.货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转化为资本
190.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B )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
191.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表现的是商品的(A A.交换价值 B.价值 C.使用价值 D.价格 192.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 C )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 C.创造了新的价值 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193.以下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它是在几个社会中都起作用的规律 B.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它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D.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起作用19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D )
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195.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A )
A.可变资本之比 B.不变资本之比
C.固定资本之比 D.流动资本之比 196. 商品二因素是指( B )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价值和价格 197.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D )
)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D.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198.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 A.成正比 B.成反比C.不成比例 D.完全无关
199.下列关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比例由市场决定B.复杂劳动相当于多倍的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能还原为一定量的简单劳动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相同劳动时间内创造相同价值
200.通过G—W—G′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 B ) A. G—W阶段商品的价值上 B. G—W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C. W—G′阶段商品的价值上 D. W—G′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20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价值转换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过程和劳动力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202.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具体劳动( A )
A.转移被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C.创造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D.创造出剩余价值 20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依据是它们( D ) A.在价值形成过程中,使用价值是否发生变化 B.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使用价值是否发生变化
C.在价值形成过程中,价值是否发生变化 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是否发生价值增殖
204.关于价值和交换价值相互关系的正确论断是( B )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价值就是交换价值,二者完全一致 D.价值由交换价值决定,二者量上没有区别 205.劳动二重性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 C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使用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价值 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D.具体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使用价值 206.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C )
A.等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B.大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C.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D.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0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前提是( B ) A.资本家集中大量货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D.消费资料成为商品
208.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是( A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C.价值 D.价格
209.通过对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流通的目的是( B ) A.取得原资本价值 B.增殖资本价值 C.获取消费资料 D.获取生产资料
210.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 B ) A.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企业追求相对剩余价值的结果 B.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C.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由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的 D.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产生的 211.不变资本是指( D )
A.在生产过程中实物形态不发生变化的资本 B.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发生转移的资本 C.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转移的资本 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 212.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 C ) A.靠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来扩大再生产 B.把剩余价值用来扩大生产增加就业
C.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进一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 D.把剩余价值不断用于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213.超额剩余价值是本企业( A )
A.产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产品的价值与生产成本的差额 C.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 D.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 214.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被称为可变资本是因为( D )
A.它的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B.它的价值不仅会发生转移,而且会自行增殖 C.劳动力仅能创造出相当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D.劳动力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还创造出剩余价值
215.假设原来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小时,则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应分别为
(C )
A.150%,100% B.150%,200% C.150%,300% D.100%,200%
216.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B)
A.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 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C.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217.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A)
A.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前提条件 B.任何社会生产的前提条件
C.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D.市场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生产力( ABC )
A.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水平 B.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C.包括生产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 D.其发展水平由生产关系决定 2.商品是( AD )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 C.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区分为( AC)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4.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AC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5.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有(ABD )
A.待售商品总量 B.商品的价格水平C.支付前期赊购商品的货款 D.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6.相对剩余价值是( BCD )
A.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的结果 B.在工人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所有企业都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工人必要生活资料价值下降的结果 7.在资本家的纺织厂中,棉花是( ABD ) A.劳动对象 B.生产资料
C.可变资本的物质形式 D.流动资本的物质形式
8.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BD )
A.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质B.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D.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性质不同,而抽象劳动的量上有差别但质相同 9.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BCD )
A.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D.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相关联 10.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指(CD )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1.下列选项中,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的有( BCD ) A.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
C.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D.不能把事物理解为运动发展的过程 12.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特点的有( ABC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稳定性 D.重复性
13.下列选项中,属于对抗性的矛盾斗争性表现的有( ACD ) A.敌对阶级之间的对立 B.生物界的生存竞争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交换 D.两岸同胞与“台独”势力的对立 14.下列命题中,属于量变引起质变表现的有( ABCD ) A.积羽沉舟,积腋成裘 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15.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ABCD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理论联系实际
16.物质生产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其表现有( BCD )
A.物质生产在任何时代都走在科学发展的前面 B.物质生产为科学提供实验设备和观测手段 C.物质生产决定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D.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17.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有( BCD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物质文明的发展 C.精神文明的发展 D.政治文明的发展
18.下列各条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规律的有( BD )
A.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B.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C.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9.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 ABD )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20.下列选项中说明量变是质变前提的有( ABC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ABC ) A.保持事物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 22.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有( CD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C.国家的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D.文学作品的题材和体裁的关系
23.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有( BCD ) A.客观辩证法
B. 唯物辩证法
C.朴素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
24.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内容的有( ABD ) 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B.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惟一特性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25.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做实验时,突然发现电流的变化引起磁针的偏转。他抓住这一现象深入研究,揭示了电流的磁效应规律,为后来发明电动机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事例说明( ABC )
A.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B.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C.人们的认识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D.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26.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ABC )
A.才能正确理解事物的多样性 B.才能理解事物分化的根本条件 C.才能理解事物的稳定性 D.才能理解物质的绝对运动 27.下列选项中,表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ABC ) A.高下相倾,长短相形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祸福相因,难易相成 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8.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BC )
A.对症下药 B.掌握火候 C.适可而止 D.因材施教
29.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实践不断(ABD )
A.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D.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30.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BCD)
A、具有天赋的聪明才智 B、占有丰富和真实的感性材料 C、大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3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BD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1.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真理与谬误关系的有( ABCD ) A.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B.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D.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
32.在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前,许多星球就客观存在着,但它们没有成为认识的客体。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后,它们就成了认识的客体。这说明( ACD ) A. 认识的客体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
B.认识的客体具有能动性
C.认识的客体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D.认识的客体具有社会历史性 33.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ABCD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理论联系实际
34.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实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条件的有( ACD ) A. 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C.把关于事物的认识和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35.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共同具有的观点有( AB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 D.认识是主动的创造过程
3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区别的有( ABCD ) 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37.在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CD )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与已有的理论相符合的就是真理
38.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ABC ) A.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 B.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D.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
39.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外,还有(BD ) A.生活方式B.人口因素C.民族构成D.地理环境
40.下列各项正确表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的有(ABCD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1.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叫作技术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BCD)
A.古代社会B.农业社会C.工业社会D.信息社会
42.旧历史观的主要缺陷是(ACD)
A、看不到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B、看不到阶级斗争 C、看不到社会运动的特殊性 D、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作用 43.“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在内”,这说明(ABCD) A、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B、生产资料和劳动者都与科学技术密切联系 C、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D、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可改进、发明生产工具 44.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表现在他们是(BC)
A、历史命运的决定者 B、历史任务的发起者 C、历史规律的影响者 D、社会制度的选择者
45.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包括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畴的有( ABCD ) A.工人 B.农民
C.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4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之所以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原因在于(ACD ) A.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47.在现代化生产中,由于应用了新的科学技术,劳动资料的内容变得十分丰富。下列各项属于劳动资料内容的有(ACD )
A.仓储包装设备B.地下各种矿藏 C.信息传递系统 D.自动控制系统 48.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认为(ABD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各个细节 D. 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49.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BD ) A. I(c+v+m)=I(c+Δc)+Ⅱ(c+Δc)
B. Ⅱ(c+v+m)=I(v+Δv+M/X )+Ⅱ(v+Δv+M/X ) C. I(c+v-M/X )>I(v+M/X ) D. I(v+Δv+M/X )=Ⅱ(c+Δc)
50.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AD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51.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 ABCD )
A.说明了平均利润是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结果 B.说明了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C.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利益关系的本质 D.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因 52.资本主义银行利润( ACD )
A.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 B.由贷款利息总和构成
C.由存贷款利息差额构成 D.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53.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 BCD ) A.土地价格 B.级差地租 C.绝对地租 D.平均利润
54.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受到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这种影响来自( ABCD ) A.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 B.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
C.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 D.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55.利润向平均利润转化的过程同时就是( CD ) A.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
C. 各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56.借贷资本主要来源于闲置的货币资本,包括( BCD ) A.正在周转中的商业资本B. 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C.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的折旧费D.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57.货币资本是( ABD)
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
C.商品资本的组成部分 D.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的资本 58.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ABCD )
A.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使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 B.阐明了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C.为分析资本主义的企业利润、利息、地租提供了理论前提 D.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整体上的利益对抗性 59.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包括(ABCD )
A.不同地块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B.不同地块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
C.不同地块土地距离交通线和市场的远近不同D.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60.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可以说明(ABD )
A.等量资本投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各个部门利润率不同 B.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部门通过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C.同一部门内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企业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积累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
61.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流通量的主要手段是( ACD ) A.公开市场业务 B.商品市场业务 C. 再贴现率政策 D.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62.第二次大战后发展起来的地区经济集团,主要有(ACD ) A.欧洲联盟 B.北约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非洲经济共同体 63.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 ABCD )
A.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C.垄断资本得自海外的利润 D.垄断资本通过再分配手段获得的利润
64.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矛盾斗争,主要体现在(ABC ) A.贸易领域 B.金融领域 C.投资领域 D.消费领域 6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 ABCD)
A.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对经济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C.能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D.使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缓解 66.促进资本全球化的因素有(ABC )
A.经济结构变化引起资本的国际流动B.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投资的增加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国外投资的增加D.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全面加强 6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及历史局限性表现在( AB )
A.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矛盾 B.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它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 D.它是垄断资产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工具 68.资本输出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 ABCD )
A.为过剩资本找到出路,获取高额利润和利息的手段B.控制输入国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手段 C.扩大商品输出的手段 D.使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统治的手段 6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在于( ABCD ) A.一些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要靠国家筹措 B. 解决日益严重的市场需求不足问题要靠国家的力量 C.一些基础性、前导性科学研究事业的基金要靠国家投入 D.运用再分配手段来调节、缓和各种矛盾要靠国家的力量
70.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经济迅速发展趋势的原因主要是(ACD ) A.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面调整 C.各种形式竞争的促进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7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企业( ABC)
A.通过国家直接投资建立 B.通过收购私人企业即“国有化”建立 C.通过向私人企业参股建立 D.都是国有国营的 7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指( ABD) 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国际知识产权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73.对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资本社会化的正确理解是( BCD) A.资本家的个人所有制是资本社会化的唯一形式
B.资本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
C.私人垄断企业是资本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是资本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 74.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有( BCD ) 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B.无产阶级专政 C. 社会主义法制 D.社会主义民主
75.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在( ABC )方面 A.思想领导 B.政治领导 C. 组织领导 D.作风领导
76.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主要要把握( ABCD ) A.以公有制为主体 B.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 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 D.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77.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有( AC ) A.工人运动的发展 B.社会革命
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7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概括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有( ABD ) A.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 B.对社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节 C. 按劳分配 D.国家消亡 79.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有( ABD )
A.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C. 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消失 D.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对共产主义的重要作用。(第8章) 2.为什么说共产主义事业已经在实践之中?(第8章)
3.简述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相互关系。(第8章) 4.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哪些原则?(第7章)
5.简述造成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的主要原因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第6章)
6.试述垄断产生的原因。(第6章)
7. 简述资本主义跨国公司及其作用。(第6章)
8.试述近二十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的原因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加强国际经济调节的必要性。(第6章)
9. 简述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第6章)
10.简述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三个阶段和条件?(第5章) 11. 简述马克思考察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前提。(第5章) 12. 简述部门之间竞争的原因和结果。(第5章) 13.简述资本周转的条件。(第5章)
14.生产成本就是生产价格,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第5章) 15.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1章) 16.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第1章) 1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绪论) 18.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绪论)
19.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第1章)
20.简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绪论) 2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第1章)
22.简述感性认识的含义、表现形式。 (第2章) 23.简述实践和认识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第2章) 24.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第2章) 25.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及真理的谬误的关系。(第2章)
26.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3章) 27.简述社会革命的根源和作用。(第3章)
28.说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第3章) 29.简述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3章)
30.简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及其表现。(第3章) 31.简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3章)
正在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模拟全练习及答案01-25
2017年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目录)05-17
金湖县黎卞线冬季施工方案04-01
戏剧鉴赏心得体会11-08
FY12-华胜天成-云安全产品研发计划-v201106v0.607-26
挖竹笋作文350字06-16
什么是外汇市场翻译07-18
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作文02-04
国内手机广告发展分析05-15
城市取水泵站设计计算书11-20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马克思主义
- 概论
- 哲学
- 练习
- 答案
- 模拟
- GBT50640-2010绿色施工标准
- 中国移动传输线路L2考试2017-9月试题+答案
- 主观题专项训练 - 图文
- 《学会合理归因,积极面对成败》教学反思
-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 往年至2017年国考国税面试真题(带解析)
- 韩毅启动博士开题报告 - 图文
- 2018年中国晴雨伞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目录) - 图文
- 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
- 微观经济学A卷(李居英)
- 2016年竞赛与自主招生专题第十六讲:解析几何二(教师版)
- 成都至西岭雪山途中导游词整编稿
- 六年级科学效能作业
- 华为GSM网管日常基本使用使用指南
- 江阴市江南金属桶厂有限公司整厂搬迁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
- 专升本《电路理论》 - 08051150试卷 - 20160615203608
- 江苏省钢结构工程验收资料表格(空白全套)
- 研究生英语写译教程八章练习与课后翻译 词汇讲解
- 2017-2018八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魏宏彬主席在全市县区政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