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更新时间:2023-06-11 03:2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信息处理技术基础教程第2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分类及应用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软硬件基本知识)

对计算机硬件的各部分有较深入的了解掌握数制转化及运算,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掌握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

计算机的发展 算 盘 计算尺 加法器 计算器 差分机 分析机 中国唐代 第一种手动式计数器 1622年,英国William Oughtred 手动式、减、乘、除、指数和三角函数运算 1942年,法国Blaise Pascal 机械式,只能做加法 1673年,德国Gottfried Leibniz 机械式,加、减、乘、除和开方 1812年,英国Charles Babbage 1834年,英国Charles Babbage

近代计算机1.差分机和分析机查尔斯.巴贝奇 1812年差分机 1834年分析机

史料:查尔斯.巴贝奇

三部分组成: (1)由许多轮子组成的保存数据的存储库; (2)运算装置; (3)能对操作顺序进行控制,并选择所需处理的 数据以及输出结果的装置。

2. MARK I 1944年Howard Aiken博士发现了查尔斯.巴贝奇的论文在IBM的支 持下,用机电方式制造了MARK IMARK II和 MARK III 是电子计算机 51尺长 重5顿 750,000部份合并而成

有72个累加器,每一个 有自己的算术部件,及 23位数的寄存器。

3. ABC计算机 1941年 电子管数字计算机John V.Atanasoff和Clifford E.Berry为数学物理研究研制的

4. 阿兰.图灵和冯.诺依曼史料: 阿兰.图灵 冯· 诺依曼

计算机科学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 阿兰.图灵主要贡献: 建立图灵机模型,奠定了可计算理论 的基础 提出图灵测试,阐述了机器智能的概 念

电子计算机之父: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 冯.诺依 曼 主要贡献: 与同事研制人类第二台计算机EDVAC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的

电子计算机的问世1946年2月由宾州大学研制的 ENIAC 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每秒5千次加减 运算 没有存储器采用十进制

重达30吨 占地250m2 启动工耗150000 瓦 18000个电子管

第一代计算机(46年—58年)

逻辑元件

电子管

内外 软 应

存存 件 用

延迟线或磁芯纸带、卡片或磁带 几千~几万次/秒 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 科学计算

工作速度

代表机型

ENIAC

第二代计算机(58年—64年)

逻辑元件

晶体管

内外 软 应

存存 件 用

磁芯磁带或磁盘 几十万次/秒 高级语言 科学计算及工业控制

FORTRAN ALGO 60 COBOL

工作速度

代表机型

IBM700系列

第三代计算机(64年—70年)

逻辑元件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内外 软 应

存存 件 用

半导体存储器磁带或磁盘 几十万~几千万次/秒 高级语言 计算、管理及控制 SSI MSI

工作

速度

代表机型

IBM System/360

第四代计算机(71年—现在)

逻辑元件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内外 软 应

存存 件 用

半导体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几百万~上亿次/秒(千亿次) LSI 操作系统、应用软件 VLSI 以网络、多媒体为特征

工作速度

集成电路—将电脑浓缩在一颗芯片上420,000,000

晶 体 管 数 目2300

0.18微米芯片

4004

奔腾4

10微米芯片

摩尔定律晶 体 管 数 单 位 时 间 执 行 的 指 令 数

百 万 条 每 秒

/

每18个月芯片能力增长一倍

计算机在我国的发展我国自1956年开始研制计算机 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1964年研制出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1971年研制出集成电路计算机 1985年研制出第一台IBM PC兼容微型机 2001年研制出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 2002年推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 2009年6月15日,运算速度世界第十、亚洲第一的超级计算 机“魔方”正式在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启动。标志着中国 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研发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 家。“魔方”原名“曙光5000A”, 拥有6600个四核AMD芯 片,峰值运算速度达每秒230万亿次。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设计、制造计算机的国家之一。

计算机的分类通用机 按用途分类 专用机 高性能计算机(巨型机或大型机): 速度最快、处理能力最强、 最快:NEC Earth Simulator 每秒35万亿次浮点运算,峰值40万亿次 中国:曙光4000A 2560颗64位AMD Opteron处理器 每秒8万亿次浮点运算,全球排名第10 按综合性能 指标分类 微型计算机: 台式机、笔记本和个人数字助量(PDA) 工作站:介于PC与小型机之间高档微机系统高分辨率、大容量内外存,图形功能较强

服务器:网络环境中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的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的新技术1.嵌入式技术将计算机作为一个信息处理部件,嵌入到应用系统之中的一 种技术。 系统和功能软件固化起来,类似BIOS的工作方式。 应用:各种家电、数码相机等

2.网格计算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拟的 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 是由成千上万个“节点”组成的“一张网格”。 优点:数据处理能力超强;充分利用网上的闲置处理能力。 示例:图1.1.6 D2OL网格计算

3.中间件技术中间件是介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系统软件

未来新型计算机

1.光计算机 2.生物计算机(分子计算机) 利用光子取代电子进 20世纪 80年代中期采用了 行数据运算、传输和存储。生物芯片开始研制 不同波长的表示不同 的数据 优点:超高速 缺

点:体积庞大 3.量子计算机 利用处于多现实态下的原子进行运算的计算机, 这种多现实态是量子力学的标志。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科学计算(数值计算)

如:导弹设计、飞机设计、石油勘探 数据处理(非数值计算) 如:办公自动化、企业管理、事务管理、情报检索 过程控制 如:导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飞行器的控制 计算机辅助系统 如:CAD、CAM、 CIMS p16 人工智能 如:博弈、专家系统、机器人 电子商务 虚拟实现

2.2.2计算机工作原理目前的计算机都采用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 对计算机结构的设计思想,即: 1.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2.程序和数据在计算机中用二进制数表示

John von Neumann 冯 诺依曼 美籍匈亚利数学家

3.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存储程序控制的,即存储程序工作原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7x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