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2014)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22 05:48: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 学 进 度 计 划

2014年9月1日

萝岗区九佛中学地理科 执教:朱永高

一、 课程内容及授课年级

课程内容:地理 授课年级:七年级上册

二、 课程总目标

1、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2、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推出教学品牌。

3、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三、 使用教材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四、 总课时安排 36节

1

科目: 地理 年级:七年级 月份 周次 课节 教学内容 备注 9 10 11 12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与同学们谈地理 第一章 $1.1 地球和地球仪(一) $1.1 地球和地球仪(二) $1.1 地球和地球仪(三) $1.2 地球的运动(一) $1.2 地球的运动(二) $1.3 地图(一) $1.3 地图(二) $1.3 地图(三) 第一章单元复习 第一章单元检测 第二章 $2.1 大洲和大洋 $2.2 海陆的变迁 第二章单元复习 第二章单元检测 第三章 $3.1 多变的天气(一) $3.1 多变的天气(二) $3.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 $3.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二) $3.3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 $3.3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二) $3.4 世界的气候(一) $3.4 世界的气候(二) 第三章单元复习 第三章单元检测 第四章 $4.1 人口与人种(一) $4.1 人口与人种(二) $4.2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 $4.2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二) $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 $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二)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一) $发展与合作(二) 第四、五章单元复习、检测 期末总复习 2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授课题目 教学目标 与同学们谈地理 总第1 课时 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结合生活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 教学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1课时 课时安排

3

教 学 过 程 一、教师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1.地理课必须每堂课带齐所必需的教材、地图册、填充图册、练习册一书三册,预铃响起,拿出一书三册,安静坐好,准备上课。 2.上课遵守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不得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积极发言,勇于锻炼,使自己每堂课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3.课前演讲: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理课前全班同学轮流演讲,要求:内容《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时间:3--5分钟,可以自己独立也可与同学合作演讲,展示方式不限,自行设计,力争脱稿。 4.民主选举:民主选出课代表,纪律组长协助老师进行日常地理教学工作。 课代表职责:协助老师进行地理课的日常工作管理全心全意为本班同学服务。 纪律组长:协助老师和课代表负责本组地理学习全心全意为本班同学服务。 5.平时成绩:基础分5分,满分20分,15分机动分通过平时演讲、作业完成、纪律表现、学习态度、发言情况积累获取。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扩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 五、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 六、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 七、如何学好地理?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只有掌握好学习地理的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做到事半功倍,学得扎实而灵活。 一、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地图既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也是地理课区别于

4

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只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工具。 1.正确用图 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和范围,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2.习惯用图 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做到眼中有文,心中有图,文图结合,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二、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知识点 阅读教材,首先要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某个地理区域在哪儿?哪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 2.构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它要素的变化。我们应理清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3.学会知识梳理 同类知识找规律:地理教材对同类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如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不同区域间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我们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三、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 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记住他们确实不易。明确了记忆的内容还应掌握记忆的方法。 1.及时复习,重复复习 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 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多种感官参加(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 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 学习地理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将一些内在联系并不紧密的地理事物编成一些琅琅上口的句子,可以加强记忆。如: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尼和不,临海孟印巴。 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把握这些联系,就会记忆的一清二楚。 5.抓住异同 对比记忆 抓住不同地理事物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长江和黄河,存在着许多差异,运用对比法去记忆是比较合适的。 学好地理,必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只有留心身边的地理环

5

境,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去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板书设计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综合地分析地理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6

授课题目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总第2课时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及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并学会在地球仪上是别经线、纬线、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学社国内拖过观察地球仪知道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苦历程,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学习有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等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比较和归纳等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课堂制作小地球仪等活动,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仪及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学生通过学习有关地球仪知识,为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地球形状及会观察地球仪;两极、经线和纬线。 教学难点: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经线、纬线的特征。 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 →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 地球卫星照片)

7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8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周 长:4万千米 半 径:6371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9

授课题目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二) 总第3课时 教 学 过 程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 (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度、30度、60度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度E和20度W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7u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