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更新时间:2024-01-01 15: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 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 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 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
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 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 教师明确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 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8---P10例1、例2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 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 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1---P1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 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3、 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14---P15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
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 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四、随堂练习
第四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6、17例1,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二、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四、随堂练习
第五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8---P19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教学重点: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学难点:
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2。
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 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 2、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 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
第六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0---P21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 教学过程: 一、总结引入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
[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 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 4、 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
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练习的熟练性。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第七课时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教学内容:
课本P23 例4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五、随堂练习
第八课时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4---P25,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学,二(1)班现在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 1、 完成第24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 2、 完成练习四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
3、完成练习四第5题。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学生汇报发现。思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时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四第6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
生汇报解题思路。2、完成练习四第7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五、随堂练习
第九课时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课本P26---P27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答。
7+6+5 8+9-13 24-10-7 20+30+10 17-3+4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2、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3、完成练习2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27页做一做。
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四、课堂总结: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五、随堂练习
第十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
课本P28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第十一课时 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
课本P34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
(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
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1、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
2、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 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加减法估算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第十二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33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 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
4、完成P35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随堂练习
第十三课时 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
课本P36、3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动手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合作
精神。
教学难点:
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卷尺、直尺、米尺,可以测量身高的体重秤,学生记录统计
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活动
问:你们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手身开有多长?你的步长是多
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吗?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这些答案呢?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为活动的进行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践活动 1、测量身高。“你的身高是多少?”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我们班谁最高?谁最矮?哪个高度的人最多?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 思考后回答:可以使用统计表让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同学们的身高情况。认识统计表。用测量工具测量身高。一边测量一边计录。测量完后进行讨论交流。观察统计表,在小组内交流从表中了解的信息。指名回答。
2、测量活动。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测量什么?学生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学生汇报测量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表获得有用的信息。巩固测量方法,建立长度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四、随堂练习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
步学会用尺画角。 2、 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 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
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学生认识的兴趣。
1、 完成P40页的1、2、题。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2、 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1、认识角。
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
3、 学生创作画。 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第二课时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40、41,例3、例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 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
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 教学例3。 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三、学习效果测评 听。 1、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汇报发现。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2、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
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课本P42、43页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角和直角的把握。 教学难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方格纸、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的第2题。 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
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
[设计意图]:情境学习,进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1、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第3。
要求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说说理由。 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汇报说明理由。
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2、 完成第42练习八第3题。
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重叠起来验证。
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 指名汇报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 3、 完成第42练习八第4题。
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学生先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 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4、 完成第42练习八第5题。
教师用钉子板或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是否是直角。
学生活动。
5、 完成第43练习八第6题。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两个三角形,观察图形、思考、汇报。 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有直角。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效果测评
1、 完成第43练习八第7题。
左图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角,右图中有8个角。做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教师作必要的指点。 2、完成第43练习八第8题。
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个角。教师指导学生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角。
学生活动。
指名汇报并演示数法。 [设计意图]:变式练习加强学生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一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44~46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小棒、练习本、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
1、出示插图 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1)1+1+1+1+1+1+1+1+1+1+1+1+1+1+1+1+1+1+1+1=20有1+1+……+1+1=20 几个1相加?
20个1相加
2)每个吊厢坐4人,一共有5个4相加,4+4+4+4+4+4=20还有别的算法吗?
3)2+2+2+2+2+2+2+2+2+2=20
10个2相加
4)6+6+6+6+6+6=36
6个6相加
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对呀, 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乘法”
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大家说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板书
1)1+1+……+1+1=20×1或 1×20
2)4+4+4+4+4+4=5×4或4×5
3)2+2+2+2+2+2+2+2+2+2=2×10或10×2
4)6+6+6+6+6+6=6×6
用乘号“×”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读做20乘1, 1乘20, 5乘4,4 乘5, 2乘10, 10乘2 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几 读作:几乘几
6、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意义。 三、尝试练习 :
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或
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或 荡秋千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或
2、 书上的主题图。你们瞧,他们正用小棒在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图
案呢,都有些什么图案呢?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想一想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呢?谁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算一算并写出算式 学生板演:
刚才拼图游戏中的4号同学摆的房子和树用了几根小棒?14+6 这与其他算式有什不同?是呀,像这样只有出现相同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但加数不相同时就只能用加法算,不能用乘法算。
[设计意图]利用正、反例子增强对概念的辨析,加深对概念的
理解。
3、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对每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小结,加深了对乘法的认识。 四、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内容:
课本p46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被乘数和乘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要准备气球、梨和熊猫图,学生准备红花、小圆形、梨和熊猫的
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让学生用红花摆4个2,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
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并读出2乘以4,表示4个2相加。
2、教师让学生用小圆形摆,自己想摆成几个几都可以。
摆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巡视时,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最后教师挑选不同摆法的学生,要他们说出: 摆成几个几,相同加数是什么? 有几个相同加数?读出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加深对两个基本运算意义的认识。 二、新课
1.教学例2。
教师摆出一幅有5个气球的图,说明这是1个5, 再陆续摆出三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5? 出四幅气球图后,让学生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5+5+5=15
5×3=15
教师应该对照连加算式结合着乘法的含义简单地加以说明:
5乘以3 表示3个5连加;
相同的加数是5,5就是因数。有3个5相加,或者说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也是因数,5乘3得15,15是积。
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例1中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拿出如右图的卡片。
练习时,先出示4+4+4+4+4+4+4+4+4=36,
让学生读加法算式,说出相用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加数。
然后让学生看着加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后,再出示4×9=36,读出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的卡片,应制成不同内容的多张卡片,以便反复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记乘法的各部分,有利理解和计算。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第47页上“做一做”的练习。
做第1题时,让学生先看图,按照图中的内容,分别填出:相同的加数是几,就用几做因数;有几个相同加数,就用几做因数,最后写出乘法算式。
做练习九第3~8题。
第3题,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先让学生把图看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共有几个几只?再按照书上的要求填数。
第7题,可以联系乘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判断必须是几个相同数连加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另外,也可能有少数学生把3+3+3+2改写成3×3+2,这个式子是对的,遇到这种情况,可给以鼓励,但这是乘加两步运算的式子,开始学乘法不要求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式子。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练习,及计算过程的强烈对比,达到熟练计算。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同学们能够从乘法的含义出发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练习九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大家都学得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
们。
出示1、爬梯比赛:以组为单位,每人做一道,看哪一个组在规定时间内
爬得高。 3+3+3+2 4+4 5+5+5 1+1+1+1+1 2+2+2+2 3+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1、 赛龙舟 :出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要想知道参赛的一共有多少人,谁能很快列出一道算式?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二、指导练习
1、 一共有多少个圆圈?
○ ○ ○ ○○ ○○ ○○ ○○○ ○○○ ○○○ 乘法算式:( )×( )或( )×( )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7+7+7+7=( )×( ) (2)3+3+3+3+3=( )×( )
(3)8+8+8+8+8+8+8=( )×( )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3个9相加。 ( ) 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3。 ( ) 6和4相乘。 ( )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进一步乘法的内在联系。 三、课堂作业: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练习九的第7~11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悉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因数和因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要准备学具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小黑板)
1) 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 5个4相加 2和7相乘 2)3个9相加,和是( )。
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根据要求,写出乘法算式,并及时校正。 二、读一读。
4×5 6×3 5×2 3×4
三、看图写算式
★★★ ★★★ ★★★ ★★★ ◆◆◆◆◆ ◆◆◆◆◆
算式是( )×( ) 算式是( )×( )
读作( )乘( ) 读作( )乘( )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意义。 四、指导完成书本7~11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的:
1、 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一5的乘法口诀。 2、 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 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 教具、学具准备:
在长条纸上画5个格, 5根小棒,学生每人准备2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大家齐背1~4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
二三( ) 二二( ) 一三( ) 四四( )
一四( ) 二四( ) 二四( ) 三三(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背的过程中熟记口诀。 二、新课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诀
今天我们学习5的乘法口决,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 11、教师出示主题图并提问。你们看,小丽和她的伙伴有在摆小棒了,他们在拼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没摆一个要用5根小棒) 2、指导学生操作,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来摆学具好吗?
1) 请大家用小棒摆出一把小伞,你摆一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5=5 5×1=5) 2) 再摆出一个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做解答。大家看到这,我们用小棒摆出的两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你来解决好吗? 板书:5 + 5 10 2×5=10 5×2=10
4、教学口诀“二五一十”刚才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有都是10所以就用一句口诀来表示。一起读口诀。那么1×5=5 5×
1=5
口诀怎样编?试一试 一五得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在得出结果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的含义,并为编制相关的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 教学其余口诀。
1) 引导学生摆放第三个。
2) 问:这时有多少根小棒?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 +5 15 3 ×5=15 5× 3=15 3) 引导学生编口诀。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 4)用相同的的办法教学最后两句口诀。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5 +5 20 4× 5=20 5× 4=20 四五二十 20 +5 25 5×5=25 五五二十五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给如何有效地记住口诀带来了方便。
5、引导学生记忆5的乘法口诀。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5的乘法口诀,你们看5的
口诀共有几句?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记住这些口诀呢?你有什么好办 法?把你的好办法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进一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验口诀编制的过程,明确口诀的来源,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三、巩固练习
1、 开火车。
老师说出口诀的半部分,学生补充口诀的后半部分。(先按照一
定的顺序出现口诀,再打乱顺序。)
2、 教材51页《做一做》 3、教材52页3、4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有较浓的积极性。 四、拓展性练习 1、 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一五得五 ( ) ( ) ( ) ( ) ( ) ( ) ( ) ( )
2、 在□里填上正确的数。
3+3+3+3=□×□ 5+5+5+5=□×□ 6×3=□+□+□=□+□+□+□+□+□ 4×5=□+□+□+□+□=□+□+□+□
3.教师出示 。教师任意指圆中的一个数,让学生回答5乘以这 个 数等于多少。例如,教师指4,要求学生回答“5乘以4等于20”。开始练习时,可以全班学生集体回答,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 4.让学生做练习十的第l~3题。
[设计意图]强化练习有利发挥学生积极动脑,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五、随堂练习
第六课时 5的乘法口诀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页练习十第4`~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悉5的乘法口诀,记住5的乘法口诀。 2、学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通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对口令 一五( )( ) ( )( )一十 四五( )( )
三五( )( ) ( )( )二十五 二五( )( )
学生模仿,同桌同学互对口令,看谁对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通过对口令,熟练了五的的口诀。
2、写乘法算式
正 正 ( )×( )=( ) 正 正 正 ( )×( )=( ) 正 正 正 正 ( )×( )=( ) 3、填口决。
三五( )( ) ( )( )一十 四五( )( ) 五五( )( ) ( )( )二十五 二五( )( )
4、计算
5×3= 5×1= 1×5= 5×5= 5×2= 4×5= 5×4= 2×5= 5、看图写算式。 △△△ △△△ △△△ △△△ [设计意图]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对乘法意义有进一步的理解。 二、实践题
1、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口诀写出算式。 三五( ) 二五( ) 四五( )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过实践后,达到熟练口诀的记忆。 三、随堂练习
第七课时: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书本第54、55页的例2~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1
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2、3、4的乘法
口诀。 2、 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重点、难点:
1是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16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组织复习5的乘法口诀。 1、开火车,对口令
一五…三五…五五…四五…二五……
2、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对口令活动。
[设计意图]组织复习,进一步熟悉口诀,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2、3、4、的乘法口诀
1、教学例2
教师让学生先看课本插图:小聪和小娟他们种的向日葵已经发芽了这下可高兴了!多可爱的小苗啊!你发现每棵幼苗上面有几片小叶?
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制口诀。1棵幼苗上有2片叶子,根据学
生回答
教师板书。“2×l=2 1×2=2。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算式问:“1个2得数是2,我们可以说成'一二得二'。”并板书:“一二得二” 接着教师又让学生看2棵幼苗,问;“这是几个2?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样写?”教师指着乘法算式,说:“2个2的得数是4。我们可以说成'二二得四'。”并板书:“二二得四4× 5=20 5× 4=20 四五二十。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顺利地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植物的教育。
2、教学例3
出示例3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每行有多少棵向日葵?可以说成几个3?要求一共有多少棵幼苗,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呢?可以编制一句什么样的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如果有2行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口诀是什么?如果有3行呢?2)引导学生对2和3 的乘法口诀进行记忆。引导学生归纳出口诀;“二三得六”。
教师让学生再摆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自己想,自己写,最后归纳出口 诀:“三三得九”。
1、
[设计意图]对学生半扶半放,让学生主动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 教学例4。
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方法跟3的乘法口诀类似。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得到相应的乘法算式和结果。
板书: 1×4=4 4×1=4 2×4=8 4×2=8 3×4=12 4×3=12 4×4=16
2)引导学生编制乘法口诀。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
六
3)想一想:1×1=?同桌交流板书:一 一得一
教师引导学生想:“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应该是1。相应的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那么,1乘以1得1,口诀应该是-一得一。” [设计意图]在学习过乘程中,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体现了教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三、巩固练习
l.做教科书第一25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做第1、2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订正。这样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同时用这些口诀进行乘法计算,通过计算又可以巩固乘法口诀。
第3题,是对口令游戏题。可以用来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训练学生记熟每一句口诀。练习时,可以由教师说题目,先让学生集体说得数,然后再指定学生说得数,尽量多给学生一些练习机会。
第4题,让学生看乘法算式写出乘法口诀,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做练习六第1题。
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能背出1-4的乘法口诀。如果某个学生乘法口诀不熟, 或者某个学生某句口诀不够熟练,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帮助。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新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四、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回家背诵2、3、4的乘法口诀。
第八课时:2、3、4的乘法口诀练习 教学内容:
书本第57~58页的2~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悉2、3、4乘法口诀,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会
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对口令 2、背一背
二三( ) 五五( ) 四五( ) 二四
( )三三( ) 二二( ) 三四( ) 三五( )二五( ) 四四( ) 一一( ) 一四( ) [设计意图]巩固2~3的乘法口诀,达到熟练运用。
3、填一填
5×3=★ ◆ ×5=10 ●× 5=25 ■×2=10 4×◎=20 1×5=□ △×5=15 ☆ ×5=20 ◇×◆ =25 5×★=30 [设计意图]用新颖的复习手段,来帮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4、算一算
1)两个因数都是5,它们的积是多少?
2)摆一个◇需要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要多少呢? 5、想一想。
如果 表示5,那 么 表示( ), [设计意图]用文字或直观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列式计算
a 2乘3得几?
b 3个4是多少? C 5个3的积是多少?
D 两个因数都是4,积是多少?
e 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练习是为巩固乘法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三、课堂随练 第九课时 乘加和乘减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池塘边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丰收了,你们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壮呀! 出示课本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
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3 3×4 4×3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时小熊也来到了它的家玉米地里……它来干什么
呢?它搬走了一棵玉米,还剩几棵玉米呢?你会解决吗?
4)引导学生列出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刚才有人用12减1,而12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既然12是刚才用3×4、4×3或3+3+3+3算出来的。那么如果把这两次的计算写成一个算式,你会写吗?
[设计意图]先出现一步解决的乘法问题,给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好方法上的
铺垫。
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试一试。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列出了含
有加减法的算式,,还列出了含有乘减法的算式。你们知道这样的算式应该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吗? 请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列出这样的算式外,还可以怎样列式来解决?小组继续讨论。乘加的算式有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
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 1、 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 7+5=口×口+口 9+7=口×口+2
=口×口-口 =口×口-口 8×6=口×口-2
4+6+8=口×3 3+4+5+6+7=口×口
[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第十课时 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9页例6 教学目的:
1、 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 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
1、 开火车学生做5以内的乘法口算练习。 2、出示练习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4+4+4+4 2+2+2 5+5+5+5+5 3+3 [设计意图]复习相关的旧知,为用乘法解决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森林里的小动物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正准备盖房子呢。他们请来了力气最大的小象,帮他们运送木头,你们看他们来了!
2、 引导观察主题图,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从图上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解决问题,这位同学提出了“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这个问题大家能够试一试,并把你的想法在4 人小组内交流。 4、汇报各组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2+2+2=6(根)
3×2=6(根)2×3=6(根)
5、教师小结,刚才在解决“一共有多少根木料?”的问题时,有的同学是按以前学过的加法来解决的,还有的根据乘法的大意一,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解决,请大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便?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思考方法,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进步成长。 三、巩固练习
1、课本59页《做一做》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图中的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课本60 页1~3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解答,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用乘法解决数
学问题。
四、拓展性练习
1、填一填,再写出乘法算式。
2、1副手套有2只,5副手套有□只。□×□
3、1颗五角星有5个角,3颗五角星有□个角。□×□ 4、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个轮子。□×□
4辆三轮车有□个轮子。□×□
5、1个笼子里有3只小鸟,4个笼子里有□只小鸟。□×□ a) 图中有几个□?请你写出算式。 b) 把1、2、3、4、5、6、7、8这八个数填在下面的□里。
□+□+□+□=18 □+□+□+□=18 [设计意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他们自主发展的机会。 五、随堂练习
第十一课时 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页例71和“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 6的乘法口诀。 2、 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
3、 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6 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学生每人准备3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大家齐背1~5的乘法口诀。 2.把乘法口诀说完整。
( )五十五 三( )十二 ( )四得八 ( )四十六 四( )二十 ( )五一十 ( )三得九 五( )二十五 ( )三得六 [设计意图]巩固前面所学的乘法口诀 3.写出乘法算式。 (l)5个3是多少? (2) 4乘以5是多少? 二、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课题“6
的乘法口诀”。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完成下表 鱼(条) 1 2 3 4 5 6 (个)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连加法,得出有关6的口诀的结果,为编制口诀打下基础。
2、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1)请你说说每一列是什么意思?分别表示有几
个几?2)根据这个表你能够列出哪些乘法算式?教师随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6=6 6×1=6 2×6=12 6×2=12 3×6=18 6×3=18 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把你编的乘法口诀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口诀
教师在前面写的乘法算式和口诀的右边板书:“1×6=6 6×1=6 一
六得六
2×6=12 6×2=12 二
六十二”。
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第61页,在自己一的书上把例7中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教师让学生填完以后。指定一名学生读出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同时,教师接着板书:
3×6=18 6×3=18 三六十八
4×6=24 6×4=24 四六二十四 5×6=30 6×5=30 五六三十 6×6=36 六六三十六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乘法算式和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齐读一遍。
教师在教室内挂的乘法口诀表上添上6的乘法口诀,并让学生读一遍。请你看一下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六六三十六“”只有一 个算式?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有利于熟记口诀。 三、巩固练习
l. 摆小棒。课本61页《做一做》要求学生口答,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师在黑板上用6根小棒摆一个六边形。要让学生看清楚教师是怎样摆的。提问:
“摆这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学生回答“用了6根小棒”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桌上摆2个六边形。教师边巡视边帮助摆得不好的同学。学生都摆好后提问:
“摆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摆2个六边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接着再摆一个六边形。 “摆3个六边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不用摆,如果要摆4个六边形,你知道要用多少根小棒吗?” 4.做练习十三第l~3题。
(l)做第3题。让学生把得数填在自己的书上,然后再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关于6的乘法口诀。学习记忆乘法的有效方法。 四、 随堂练习
第十二课时 6的乘法口诀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练习十三第4~11题。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记住 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
3、经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6 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6的乘法口诀 1、同桌对口令。 2、师生互补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达到熟记口诀。 二、指导练习第4~11题
1、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用数学”。用实物与
出要计算的问题。先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口头表述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
2、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
3、第7题混合练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给学生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第8题练习1~6的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分组做问答游戏进行练习,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5、第11题,“用数学”完成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
6、下面的游戏题,进行综合练习,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填在书上,看着说,再让学生背着说,看谁说得全对。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复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乘法有个系统的回顾,弥补不足之处。 三、 补充题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求5个4的和是多少,可以写成5×4=20( ) 2)6+6+6+6+5可以写成6×5+5。 ( ) 3)两个因数分别是4和6,他们的积是10。 ( )
[设计意图]此练习为了预防作业中会产生的错误,同时也提高了“用数学”的
要求。
四、智慧亭
1、已知△×△=25 △+□=13 求△+△=( ) □=( ) 2、已知□+○=9 □×○=18 求□=( ) ○=( ) [设计意图]在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聪明,从乘法入手去
想。
五、练习作业
第十三课时 整理和复习
给学生提?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5 ~ 6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 复习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 了1~6的乘法口诀,并且还学习了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块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个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使学生的学习在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任务。
二、整理复习单元相关的知识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卡我们先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老师出示卡片学生算 出得数
2、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算式都用了哪些口诀?
3、出示空白的乘法口诀表,老师把有关1的乘法口诀全部摆在第一列的位置。
[设计意图]进行口算练习,巩固1~6的乘法口算。
1) 组织小组进行汇报。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排列的结果?并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路,并体验这一规律。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记忆口诀,加深对1~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 2) 引导观察乘法口诀表的跑列规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看看他有怎样的排列规律?
3) 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设计意图]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认识,更加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的。起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4) 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背诵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4、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1) 出示教材65页第2题,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意义思,说一说主题图的
含义。
2) 让学生先独立进行解答。
3)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方法和理由。 4) 组织集体校正。
[设计意图]通过对解答过程的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悉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口算练习,组织完成66页第1、2题 2补充练习想一想算一算
(1) 有16名学生,每条船限坐5人,3条船能坐下吗? (2) 公园的门票每张3元,小红 20元买5张够吗?
[设计意图]结合实践运用,达到预计效果。 四、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 比一比》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课题:量一量 比一比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创新发展的能力。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测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正确测量实物。 难点: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测量工具,长方形的纸,能输入数据的统计表,学生分为3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选择测量工具
(1)认识各种尺。讲述:请把你带来的尺拿出来,在小组内看一看。
指名学生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问:你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
(2)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介绍 “拃”、“步”和“庹”的长度。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二、进行实地测量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1)量长方形的纸。
讲述: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学生尺分别量出四条边的长。 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生各自测量、填写。
材说明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把这张纸对折一下,再量一下折痕的长,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
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学生交流得出结论:由于这张纸的边长或折痕长都比较短,所以用学生尺来量就可以了。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反而更麻
烦。 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 的基础上,再用1分1(2)估测物体的长度。
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
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一“拃”、一“步”和一“庹”的长度,就可以用这些自身的尺来估测物体的长度。比如说我们的一“拃”
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有14厘米长,我们测量课桌的高度是4“拃”,我们就可以估测出课桌的高度大约是60厘米。
小组活动:自己选择物体进行估测,把结果填写到教科书第89页的表格里。 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三、总结提升
习惯。
这节课你参加了哪些活动,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三、教学重点、难点 板书设计
量一量 比一比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 肩膀大约宽30厘米 一条鳄鱼身长6米
教学难点:1. 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2. 推算经过的时间 小朋友一庹有一米多一点
5名小朋友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四、 本单元评价要点 课后反思
1、 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数的方法和1分1分数的方法)。
量一量、比一比这一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实际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
2、1时=60分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大致知道物体的长度的需求,激发学生认识天然尺子的欲望。从而锻炼学
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1课时 认识时间(1)
教学内容:课本p90、91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 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 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 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
第1/4页
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
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 2、认识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 认识:1时=60分。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写9时25分时,9:25)
(2)看钟面写时间。(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9时2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3:05”)。 三、动的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 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2、连一连
3、完成练习二十三1、2 五、课后小结:
第2课时 认识时间(2)
教学内容:课本p92例3及练习二十三4-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体会和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2、巩固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3、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教学难点:判断时间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 ( )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 )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 时针走1
第2/4页
小时,分针正好走( ),是( )小时。( )分=( )时。
3、填一 填
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小时。
4、根据“小公鸡和小猪的故事”写时间 (1)学生认真的看钟面上的时间,写一写; (2)汇报,集体订正。 二、引出新知
1、谈话揭示课题:让我们运用这些时间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2、出示例3,主题图
(1) 7:15----明明和小伙伴在锻炼身体;
明明说:我做完作业才去踢球。 小伙伴说:10:30,我们还要一起去看木偶剧。
9:00----明明说:做完作业啦!
提问:明明可能在下面的哪个时间去踢球?(7:45 9:15 10:50)
(2)小组讨论后,集体分析。 (3)验证答案。 (4)小结:解决这类问题要先看知道了什么,再思考怎样解答,最后验证解答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三4、5、6,逐题分析,集体订正。 2、按要求解答。 小红周六的作息表:
1:40—2:10 看书 2:10—2:50做数学作业 2:50—3:30做语文作业 3:30—5:00 锻炼 5:00—6:10看电视 (1)2:30的时候小红在做什么? (2)4:00的时候小红在做什么? (3)5:20的时候小红在做什么?
(4)小红做什么的时间最长?做什么的时间最短? 四、总结与拓展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请你回家统计你和爸爸、妈妈一天的时间安排。 第3课时 认识时间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正确地读写钟面时间,进一步明确“1时=60分”;
2、进一步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作息时间。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迅速的读时间;
第3/4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在钟面上拨时间,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作息时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通过两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给大家设了5个关卡,有信心过关吗? 二、闯关游戏
1、第一关:认一认钟面上的时间 ,说一说,写一写。 2、第二关:画出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 。 3、第三关:根据时针判断时刻。
4、第四关:简单的时间计算,写出相应的时间。
5、第五关:把时间与相应的活动连起来。练习生活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
三、课堂小结
关于时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四、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三7、8、9、10、11,逐题完成,集体订正。爸爸、妈妈一天的时间安排!
第4/4页
数学广角 排列组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排列与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乒乓球、套餐组合图片、纸箱、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吹塑纸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是《数学广角》,这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想知道吗?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孩子们,我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明明的自我介绍。)那咱们快去吧。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排数:
①(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师:看,明明的好朋友也来了。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玩。
(课件:情景创设。明明说: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排数游戏吧。用1、2这两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
师:孩子们,你们会吗?用1、2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 指名回答。
(课件:明明说:如果是1、2、3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多少个呢?)
师:从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哪些呢? ②自主探究:
师: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交流,也可以拿出数字卡片摆一摆,然后把你们排出的数记录在纸上。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③汇报结果。
1、你们小组排出了哪些数?2、怎样排的?指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汇报。其他学生一起说数。3、检查一下,有没有重复的?还有吗?(有没有漏掉的)4、谁发现了他们小组排数的规律?(可以让排数的学生说,也可以指名其他同学说。) ④观察、比较、分析、小结。
1、孩子们,看看,这几个组排出的都是哪些数?2、看来呀,每个组的方法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都只能排出这6个数。3、你喜欢哪个小组的方法?4、教师小结:看来,这种先固定最前面一个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这种方法最快最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 2、抽奖
孩子们,你们学习非常认真,我们来做个抽奖游戏,想参加吗?每个小朋友都有中奖的机会哦。
①教师出示4个号球:这里有四个号球:2、5、7、8。
②什么样的号码能中奖呢?我给你们透露点信息:中奖号码就是从这4个数中选出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猜猜,什么号码可能中奖?这个号码肯定能中吗?再猜?看来,可能中奖的号码有很多个。有什么好办法肯定能中奖?(把你认为能中奖的号码都写出来吧)(把用这四个数能组成的所有两位数都写出来,教师巡视,“有孩子写出来8个两位数,她还在继续写,看来不止8个”“你是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
③写好了吗?大家推举一个人来摸奖吧。学生先摸出一个球。中奖号码的最前面一位数出来了,是2,那中奖号码可能是? 25、27、28。再摸一个球。中奖号码是?
④你中奖了吗?把你写出的这个数圈出来。同桌互相看看,如果你同着中奖了,请你给他画一个苹果。
⑤出示所有结果:孩子们,你刚才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两位数?用2、5、7、8能组成的两位数究竟有多少个呢?咱们用刚才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的办法把这些数都排出来吧!老师写,你们说好吗?
3、握手
①师:孩子们,你们也是一群善于动脑的好孩子。这么多同学中奖了,来,咱们握握手,祝贺祝贺!加油!
②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猜猜看! 生1:6次! 生2:4次!
师:究竟几次,小组长作裁判,小组内的三个同学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
③学生汇报表演。小组长指挥说明。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握手的次数。(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④师问: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⑤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顺序有关。 三、拓展应用,深入探究 1、菜肴搭配。
课件:情景创设: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好吃的菜肴。妈妈说:孩子们,菜的营养要合理搭配,又不浪费,每个小朋友从这六个菜选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①师:该吃午饭咯,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自助餐。老师都流口水了拉。这么多好吃的菜,你选那些菜肴呢?听听妈妈怎么说:(课件出示)
师:哪些是荤菜,哪些是素菜?在这六种菜里选两种,还要注意只能选一种荤菜和一种素菜,可以怎样搭配呢?
指明学生说一、二个,还有吗?看来有很多种搭配,究竟一共有多少种搭配呢?
②把你们想到的搭配用线连起来,比赛哪个小组的最快,方案最全:不重复,不遗漏。 ③学生连线。
④学生小组汇报,有和他们想法不一样的吗?
⑤一共有多少种搭配?你这么快就知道啦,是不是有什么发现呀?(点数或者加法:3+3+3=9) 1、合影:
课件:情景创设:妈妈说:孩子们,给你们三个合个影作纪念。你们三个排成一排赶紧站好了。
①师:明明和红红、东东站成一排,可以怎样排呢?一共有多少种排法?(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可以画一画,摆一摆,同学一起排一排)
②谁来说说,他们三个可以怎样排?你是怎么想的?(固定左边的小朋友;固定右边的小朋友;固定中间的小朋友)
(师:所有的方案他说完了吗?还有补充吗?谁能够把所有的方案都能说一说?有这么多排法啊,你是怎么想的,能说得这么全面一个都没漏掉也没重复?)
③还有跟他不一样的想法吗?其实,还可以固定最左边(右边、中间)小朋友,交换其他位置小朋友的办法,甚至还有其他的办法,你愿意动脑筋去想吗?不管用什么办法,这里三个小朋友排成一排,都只有6种排法,你能把这6种排法画出来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八单元排列与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乒乓球、、纸箱、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吹塑纸数字卡片。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课前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是《数学广角》,这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想知道吗?跟老师一起来学习吧。(板书课题)。
师:老师这儿有两个语文汉字,“数”、“字”(师举起展示)你能组成那几个词语?
生:数字和字数。
师:语文汉字大家会排了,如果是数学数字,你会排吗?请看屏幕用哪两个数字?1.2 (课件展示)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排数:1.2
师:用1、2这两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呢?请孩子们,同桌先用1和2这两张数字卡片摆一摆。 生同桌活动,指名回答。 2.例题学习 (1)出示题目
师:再增加一个数3,现在是1、2、3这三个数字,任选其中的两个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呢?(课件展示) (2)自主探究,小组活动
师:请4人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交流,拿出数字卡片摆一摆,然后把小组长把数记录在纸上,比一比,看那组用的方法最好,速度最快。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汇报结果,说方法。 指名汇报结果,师板书。(请不同顺序小组汇报)
你们小组排出了哪些数?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排的?检查一下,有没有重复的,有没有漏掉的? 请不同顺序小组汇报,并说方法。 (4)评议方法。排数时注意大小顺序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排出了6个两位数,你觉得那种方法摆最好?为什么?指名说。
(5)用最好方法再摆一摆 生再摆。
(6)教师小结:看来,这种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并且都按数的大小来排列的方法,最快最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 2、抽奖游戏—巩固练习
孩子们,你们学习非常认真,我们来做个抽奖游戏,想参加吗?每个小朋友都有中奖的机会哦。
①教师出示3个乒乓球:这里有3个乒乓球:1.4.8。(课件) ②什么样的号码能中奖呢?我给你们透露点信息:中奖号码就
从这3个数中选出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猜猜,什么号码可能中奖?一定能中奖吗?
怎样才能一定中奖?把你认为能中奖的号码都写出来吧,写时,看那些同学能用刚才学到的好办法来写数!
生写,教师巡视。 个别辅导“你是先确定哪位上的数?” ③指名逐个摸球,师引导。
④你中奖了吗?把你写出的这个数圈出来。同桌互相看看,如果你同桌中奖了,请你给他画一张笑脸。
⑤出示所有结果:孩子们,你刚才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两位数?用1.4.8.能组成的两位数究竟有多少个呢?咱们用刚才先确定十位上的数的办法把这些数都排出来吧!老师写,谁来说? 生说师书。 3、握手
①师:孩子们,你们也是一群善于动脑的好孩子。这么多同学中奖了,来,同桌握握手,祝贺一下!
②师 :提到握手,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课件)
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猜猜看!
师:究竟几次,请小组长作裁判,小组内的另外三个同学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然后用连线的方式表示出来。
③学生汇报表演。小组长指挥说明。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握手的次数。(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课件订正。 4.比较:
师:刚才我们排数和摸奖时都用了3个数字,握手是3个同学,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了?
师引导生说出排数和顺序有关,而握手和顺序无关。 三、拓展应用,深入探究 1、打乒乓球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很好,老师请大家去看乒乓球比赛。(课件) 这里也有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2.搭配衣服
现在天气很冷,比赛完后要赶快穿上外套,预防感冒!我们来搭配漂亮的衣服给他们穿,好吗?(课件)
师:请同学们也用连线来表示,连线时想一想,你先确定什么? 3.买本子
今天XX同学,学得很认真,老师奖励他一个五角钱的作业本。其他同学想要吗?但老师没有准备这么多,怎么办,没关系我们拿五角钱去买!(课件) 四:全文总结 师:有什么收获?
第九单元《总复习》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尺子等。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一)米与厘米的复习
1、师:小朋友,学期初我们学习了什么长度单位,你还记得吗?(米,厘米) 板书:(米,厘米)
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今天我们回顾一下好吗?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2 、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设计意图: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两次估计并测量黑板的长度,强化对米的长度表象。) (二)、 复习角与直角 1、 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2、 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 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 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 四、 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折纸:(1)把正方形纸对折一下,使折后的图形仍然有四个直角。 (2)把正方形纸对折一下,使折后的图形有一个直角。
(设计意图:折纸活动是本节课的课外延伸,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体现)
小朋友,你觉得这节课表现的怎样,互相说一说好吗?
课题 整理复习100内计算方法 课型 复习 案序 1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加深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其理解 难点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其理解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卡片。
教学基本思路 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板书设计 计算法则:1、—— 2、—— 3、——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分类整理 三、分小组活动 四、巩固练习 五、小结: 反思: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把学过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比一比,看谁学得好。 1口算(出示题)
36+30= 35+34= 56-22= 65-18= 50-24= …… 师:开火车说答案。然后分类。 生:A加法、减法
B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根据学生的分类板书 2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3、师总结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有关加、减法的练习总结,现在我把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师生共评 比赛算题,看谁能全做对。 做课本的105页1、2集体订正
课题 整理和复习乘法口诀 课型 复习 案序 1课时
教学目标 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加深乘法含义的理解,熟练地用口决计算式题 重点 形成本单元的知识网络 难点 形成本单元的知识网络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基本思路 理解含义熟记口诀 板书设计 乘法口诀表 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自主学习,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
二、整理乘法口决,制作乘法口决表 1师生谈话 2学生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3、汇报交流,形成知识网络 1、 说一说,学习的乘法口决
2、 将这些口决,有规律的排列起来,制成一个乘法口决 三、整理乘法口决的含义,熟记乘法口决 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开放练习 表。 3、 汇报、交流
4、 观察乘法口决表,发现规律 1、 学生说乘法算式的含义 2、 小结
3、 口算比赛,完成107页第13题
1、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 102页第2、3题
将身边遇到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口决来解决。 反思:
课题 整理和复习 组合排列 课型 复习 案序 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找出最
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信心 重点 经历探索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 难点 初步理解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的不同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图片,学具袋 教学基本思路 激发兴趣找出规律 板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创设问题情境 1让学生试一试 2发现问题 3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 5、小结
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 二、组合 三、比较 四、拓展应用
五、课堂总结 练习内容 6、拓宽应用 1、故事引入 2、探索新知 用学具摆一摆
完成课本106页8、9题 反思:
课题 整理和复习解决问题 课型 复习 案序 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加深对乘法口诀的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重点 熟记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解决问题 难点 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图片
教学基本思路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归纳整理,相互交流 1提问,乘法口诀
2整理乘法口诀,回忆所学的知识,展评学生的作业
3、介绍“九九歌”,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查找有关“九九歌”的资料。 4整理:如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 二、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三、总结评价 是多少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5小组讨论
6结合学生举的实例来回忆总结这类题的计算方法。 1、基本练习:速算3分钟(完成91页第一题) 完成91页第2题 2综合练习 3、创新练习
A、 课件出示信息
B、 请同学们根据住处编出自己心中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C、 交流汇报 反思:
课题 整理和复习组合排列 课型 复习 案序 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信心
重点 经历探索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 难点 初步理解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的不同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图片,学具袋 教学基本思路 激发兴趣找出规律 板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创设问题情境 1让学生试一试 2发现问题 3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 5、小结
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 二、组合 三、比较 四、拓展应用
五、课堂总结 练习内容 6、拓宽应用
1、故事引入 2、探索新知 用学具摆一摆
完成课本106页8、9题 反思:
课题 米、厘米、角、直角 课型 复习 案序 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知道各部分的名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信心 重点 角的认识 难点 画角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图片,学具袋、直尺 教学基本思路 激发兴趣找出规律 板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创设问题情境 1让学生试一试 2发现问题 3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 5、小结
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 二、组合 三、比较 四、拓展应用
五、课堂总结 练习内容 6、拓宽应用 1、故事引入 2、探索新知 用学具摆一摆
完成课本103页4、5、6题 反思:
课题 整理和复习组合排列 课型 复习 案序 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信心
重点 经历探索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 难点 初步理解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的不同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图片,学具袋 教学基本思路 激发兴趣找出规律 板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创设问题情境 1让学生试一试 2发现问题 3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 5、小结
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 二、组合 三、比较 四、拓展应用
五、课堂总结 练习内容 6、拓宽应用 1、故事引入
2、探索新知 用学具摆一摆
完成课本106页8、9题 反思:
正在阅读: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01-01
宿迁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荐代表性传承人一览表06-01
家乡的莲藕作文600字07-03
酒店工程部管理制度06-05
从工业机器人焊接单元到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05-10
《数据结构》填空作业题(答案)分析04-27
二手车买卖合同样本_合同范本08-01
“十三五”重点项目-葛根粉项目商业计划书11-11
学生会科技部工作总结12-17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上册
- 人教
- 教案
- 年级
- 数学
- 美满婚姻的八颗棋子
- 这几道家常肉菜你要是还不会的话,那你就该失恋了 - 图文
- 水泥企业化验室作业指导书
- 积极推进公司律师建设 提升银行法律工作水平
- 服务礼仪动作规范要求讲解
- 八年级数学上册 3.3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2)(新版)浙教版
- linq to sql的多条件动态查询
- 南露天煤矿2017年“三会”行政工作报告
- 高考模拟试卷福建省2018届高三年毕业班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滩煤矿井下五图一表管理规定(试行稿)
- 汤文言建模社团教案
- (必考试题)2019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第7讲 文学文化常识复习习题
- 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简史
- 简单儿童脑筋急转弯及答案
- 生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 农作物抗旱实用技术
- 化工厂自备热电站节能技改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 - 图文
- 上海译制片厂配音一代人的今天
- 2018年团区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工作计划与2018年团县委上半年工作总结与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汇编
- 羊群效应的LSV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