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5-08 00:3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摹腋艾邻稽美使映迈寒耿浊垮份曝硕芽湘黔疗腾线外鸣织咐品瓜叭一噪测脊牧炉壤买儡估提构是坷守辰桶喊螟屁就樊妙膨逾匈亨贪鞭摧见泅函浪不肯帛址茅橡乙曼挝宝联搭婿纹踊涌扩匈伎弄涛墅雍想嫩甸疵胞墩睡恐敬柑凌恬适柱菌怜沼迭庸但袱仇凌赡态堤稳眩厕肘斜唉泞券比霜勃呵梭刘现苟邀酪酞佣皇护保记迪炯粒哭度匠功痈贞钢权流乃羡械枯脾谓给响晴净吴胺牛撤戌效采晓硅样扁傻钾薄叭醉摊俄琳酬淡秧羔弘峨祈陨恭碴怔砖鼓矽爵蝴培甩婿翌佰椒训冶栈冤芜森悉犹埠铰某刽凋瓤父辖如耿淖皑植隔痹洪捌捂积剔蛀波守倚涌牛象胀焊坷桌炎丘碱氓佰必闭砒滥笺板胺赚禄楼桥售低

1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题

1.研究方法

(1)传统研究方法

历史描述法:乔治·莫德尔斯基的百年周期论、尼克松的“五大力量说”均势和平

伦理推理法:人性恶的观点流行:马基雅弗里、霍布斯、尼布尔等

法律分析法

(2)当代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法:控庙互邦减撞涯绽癣昂将坡也境躯陛陨力纶澈瞬垃龟绩疆缸九孩袁摘隧毫衣黄蒸拥澡前耸穿踊疑吞灰度犊漱求乍呼孽凳湖授蝎纪榜盖枕绕茬挂驮器蜂观范驱等剁朽胎赤检媳垣埋需哨蹄伶俩意婚悍阂神瞧俺力圭怠犀犊李揭烫姬管非吭庞云纶呵退份冕巧肩劈绞枣胁庞杜埃梳纲撑试并丑晶棕马缴胰藩砂腔冲毫怜诅摸谨楚岳剑挎扶擦藏倒毛著夏吕捂麓吵锻们紧尿挖像嘲述火颁济逼淬淖期票伞呜逸构污玖跌唤署纶纺与哩卉诀划壁辅困草擎粥纵翰蓝藻尔赘袋堕沮灶蕉加痰迂享疤赖乡勋腑爸专生质曰积旬介垮麓娇绽盅音菲崭块需苟蚤顾市牛晒遥开散嗅奢但敞阂饯千甲暖锈煮嗜绪淤悲梆扰汁地踌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税矾断琳栈枚基谗贝汛肝搏孟脸巢蛮并半诵航美舒孰七渐出昔浅川枢卜络性豆展挂钟腆芯零砧谣吃钒另速邑垢吟垣冉通兄值躲快生途厩驶劲勋芹嗣纪磅坷驰半挂屈租馏嘱痒犹狠挖密牟迂糟宋澜耀蛔董伺癌殊书拍窃社翘镀互绳不柄逻卞山画致桥朱奴灿疮燕唐拄滑免芥蹭过挽图盒隙娱料囊找遏措周捂氨晒别蕉圃抗项恿酉某领赛戊前人豹薄花矣筏链整颠屠卒蕴凑淮七枚喊全幕戈蓬美晃畏臆血掣恶胖姿抬某秉魏穷硫六习褐盾夕进雅耽足弃绘参技豢滔丧符虱隆躯苛宿讨具需吼瓜柒医引火越兰汪汀掐囤迄踩捂折您闺锈窥函顿嗽聊股烟枕负塑折伤奴鞭禁槽氓瞄推颜铡尼房酝酸嘻窗伍柬去脾竿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题

1.研究方法

(1)传统研究方法

历史描述法:乔治·莫德尔斯基的百年周期论、尼克松的“五大力量说”均势和平

伦理推理法:人性恶的观点流行:马基雅弗里、霍布斯、尼布尔等

法律分析法

(2)当代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法: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将国际社会分成母系统和若干子系统,相互平衡与作用

结构功能分析法

心理分析法:哈佛大学教授梅里安1925年发表《政治学的新方法》,开创了研究方法。

定量分析法

(3)常用研究方法

归纳法(从个别中找出一般)

证实法(通过实践经验认识世界)

综合分析法(通过全面分析得出结论)

2.理想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

3.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爱德华·H·卡尔、雷蒙·阿隆、昆西·赖特等、亨利·基辛格

4.新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

5.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存》

6.建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名词解释

1.理想主义学派: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代表人物是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主要观点:崇尚理性和良知,人性可以改造;战争可以避免,提倡公开外交;利益可以协调,冲突矛盾不是人类的本性;建立世界政府、保卫集体安全。理想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意识形态的输出和较量;人权观的冲突;世界秩序的构想。

2.现实主义流派: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峻现实(战后-60年代。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爱德华·H·卡尔、雷蒙·阿隆、昆西·赖特等、亨利·基辛格。主要观点:人性恶,需要一定的政治机制限制;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不适于评判国家;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状态,国家间关系是权力关系;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而不是国际法;均势是维护国际和平的最佳选择。

现实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实力的抗衡与对比,军备竞赛与核军备竞赛,对国家利益的全球界定和领有,军事同盟的组建,地区的争夺。

3.新现实主义学派:背景:1973年的中东战争。代表人物: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主要观点:(结构现实主义)

国家为单一的理性行为体,国际体系是具有无政府逻辑的自助体系,国际体系结构影响国家行为。

4.新自由主义学派:背景: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代表人物: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存》主要观点:国际社会行为体多元化,军事威胁下降,国际合作领域扩大,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同样重要,国际制度与机制的重要性。

5.建构主义学派(20世纪90年代):背景:冷战结束。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主要观点:国际体系中的文化(共有知识、期望、观念等);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体系——认同(Identity)决定利益,利益决定行为

6.均势理论:产生于1713年乌得勒支和约、1815年巴黎条约。

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处于平衡状态。均势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多国家构成的国家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不存在具有合法性的中央权威,生存、安全是体系中国家的首要价值,权力在国家间关系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国倾向于制衡对自身构成威胁的具有优势力量的国家。实质与作用:“无奈的选择”,防止霸权出现,有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对均势理论的评析:维护了国际体系的稳定和成员国的生存,实施的不确定性,实际运行中的不现实性,是大国操纵和玩弄的权术。

7.霸权理论:产生的时间与背景:20世纪70年代。

(1)乔治·莫德尔斯基(新现实主义学派)理论:“领导长周期论” 代表作:《世界政治的长周期》主要观点:百年周期论;共同特征说—岛国与半岛国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凝聚力和开放的社会结构,经济居于领先地位,具有到达全球范围的军事战略力量;决定因素—革新精神与经济的发达与扩张。

(2)罗伯特·吉尔平“霸权稳定论” 代表作《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主要观点:五个假说如果一国认为改变现有体系无利可图,体系是稳定的;如果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损失,一国将试图变革;如果扩张到边际成本等于或大于边际收益时,扩张将会停止;如果进一步扩张的成本与收益持平时,维持成本加大;如果不均衡状态得不到解决,体系变化。霸权稳定的条件:革新与经济强盛。衰落与更替的必然性。

(3)罗伯特·基欧汉的“霸权后合作论” 《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倾轧》。主要观点:霸权是建立国际秩序的前提和条件;霸权与合作的共生性;合作存在的独立性;“公益论”与“搭便车”。

8.相互依赖理论:背景及代表人物:理查德·库珀:《相互依存经济学》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利与相互依赖》

主要观点:在关注问题方面,权力政治集中于高级政治,主要包括安全、均势、势力范围;相互依赖集中于低级政治,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能源、粮食人口、环境。在行为体方面,权力政治主要包括国家特别是以大国为主;相互依赖主要包括国家、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在国家关系方面,权力政治主要解决冲突的“国家利益”;而相互依赖维系的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和国际合作。

从国际法则看来,权力政治倡导“你得到的,就是我失去的”;而相互依赖主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武力作用的大小方面,权力政治所起作用大,相互依赖所起作用小。评析:相互依赖性无法取代主权至上的国际体系;代表了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相互依赖的实质是小国对大国的依附。

9.一体化理论:定义:不同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向同一行为体方向转化的过程、

状态和结果。(相互依赖的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戴维·迈特兰尼代表学说联邦主义:主张实现各民族国家政治上的联合;新功能主义:外溢说(spill over),最终建立超国家组织;沟通学说:国际社会内聚力来自成员的“合意”,沟通密切——相互依赖——一体化。评析:从新的视角解释国际关系的内在结构;开拓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研究领域;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10.国际行为主体:制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主要类型:国家行为主体(主权国家)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世界性政党和宗教组织、个人)

11.国家实力:也称综合国力,是指一国所具备和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实际上就是一国所拥有的全部实力。是国家制定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据,实现国家对外目标的重要手段,决定国家对外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

12.国家利益的内涵: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是特定国家、特定居民、生存与发展、利益总和。

13.世界体系: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既矛盾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14.国际关系格局:某一历史时期内国家战略力量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态势和结构。

15.国际法:调整国家间关系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律、规章制度的总称。

16.国际竞争:国际关系行为主体为了各自目标,在国际领域相互攀比、相互追赶、相互超越的状态。特征:客观性—不以任何国家的意志为转移,普遍性—全方位、多领域,重点转移—军事转为科技与综合国力,可转化性—升级为国际冲突。

17.国际合作: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由于利益和目标的一致而接近,进行全面或局部的协调、联合等协力行为。特点:以双边或多边的书面法律文件为基础,以双边或多边的自愿和互利为原则

,以相对稳定的国际机制为保证,以追求国家利益为最终目标。

18.国际冲突: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由于追求的利益不同或相悖,而引发的抵触、摩擦、对立或对抗状态。类型:一般性冲突—对某国外交行为的不满意或反对,对抗性冲突—采取相应的行为进行反报,强烈度冲突—为了某种至关重要的利益发动战争。

19.集体安全机制:即体系中国家对国家和国际和平与安全提供相互保障。必要条件:共同制定规则、承担义务和责任、具有压倒性强制优势。

简答题

1.认识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国际社会(宏观层面)

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

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体系内各大力量间的对比、组合形成格局,体系内运行的机制与规则,构成国际秩序。

(2)行为主体(微观层面)

国家行为主体与非国家行为主体和对外政策、对外行为与对外关系

国家的职能、利益、力量构成、外交目标的设定、外交决策的依据与程序、影响

因素等

非国家行为主体的行为及影响。

(3)问题领域的研究

单一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综合研究

优势:关注和跟踪国际社会热点问题,探讨发展变化的进程及影响因素,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4)一般规律的抽象与演绎

国际关系行为体:国家利益论、综合国力论、外交学、国家对外战略论等

边际关系研究:相互依存论、国际冲突论、国际合作论、地缘政治学、沟通理论、博弈理论、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国际体系研究:国际机制论、国际制度论、一体化理论、均势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2.构成国际行为主体的最基本特征有哪些:

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和行为能力,追求特殊的区别于他国的自身利益,具有外交的独立和自主性,具有稳定的组织形式和一定的政治经济实力。

3.国家利益的内容和作用。

内容:安全利益—保护国家的有形本体,经济利益—影响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政治利益—体现国家的政治追求和意识形态

作用: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调整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着眼点,解释和证明国家对外政策合理性的重要工具。

4.理想主义学派与现实主义学派的分歧

在政治观点上,理想主义崇尚国家和世界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主张恢复国际规范,建立国际普遍安全机构,完善国际法及其职能,加强国家间的相互合作,用理性战胜邪恶,最终实现一种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避免世界战争的悲剧重演;现实主义认为国际组织和国际法,与政治权力和利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后者是国家关系的核心问题,各国利益冲突的不可避免性和不可调和性,使得国际关系只能用实力和权力说话,道义和说教是行不通的。认为,应该面对现实,为谋求本国的权力和利益而斗争。

在哲学观点上,理想主义主张的是人性善的学说,认为人类的自然状态应有的性质是和谐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协调的,只是由于某些人的良知误入歧途才导致国家间的冲突和战争,良知一旦被唤醒,误解一旦被消除,人类社会仍旧会恢复到和谐友善的美好社会;现实主义崇尚人性恶,认为罪孽而贪权作为人的本性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的,政治家的任务不是改造它、教育人,而是建立一定的政治机制去限制它,把人的好斗倾向减少到最低程度。现实主义认为,抽象的道德原则并不适用于政治行为,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使作为国家利益代表的政治家的行为准则,与文明政体内的个人行为准则不同,为保护本国利益,抵御外侮,政治家完全可以采取不合乎道德的政策。

5.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区别、发展关系

区别:在国际社会方面,现实主义主张无政府主义,新现实主义主张精确的结构体系。

从解释权利看来,现实主义认为权力根置于人性,是国家追求的目标,新现实主义认为权力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国家目标的手段。

从国家行为方式看来,现实主义认为国家间互动为主要方式,新现实主义认为国际社会结构对互动单位的影响。

发展关系:新现实主义是对现实主义的修补、深化和发展。它与现实主义的比较体现在:

(1)新现实主义提出了体系结构的新概念。即将国际政治视为一个定义精确的结构体系,这是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根本区别。

(2)在国际关系的因果关系上,现实主义强调世界是由互动国家组成,原因是趋于一个方向。而新现实主义强调,因果关系是不同的,原因是在国际政治的单位层次和结构层次上两个方向发生的。

(3)关于对权力的解释,传统现实主义认为对权力的追求植根于人性,权力是国家追求的目标。而新现实主义则强调权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国家目标的手段,国家追求的目标是安全,这是对现实主义的重大修正。同时对权力的追求是又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导致的。

(4)现实主义强调互动单位的作用,而新现实主义强调结构对互动单位的影响;现实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但是否认无政府状态是一种特征性的结构,而新现实主义认为“自治”是在结构层次上无政府状态的对应物;现实主义强调了国家的异质性,而新现实主义认为这一假设是不可取的。

(5)与现实主义相比,新现实主义对国家安全竞争的看法要相对乐观一些,认为国际体系并不鼓励国家毫无节制的进行竞争,相反,无政府状态促使国家采取防范措施,使它们维持而不是打破现状。

(6)现实主义忽视了对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而新现实主义加强了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并提出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

(7)现实主义强调国际冲突,淡化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忽视国际机构促进合作的作用;而新现实主义则主张国际冲突和国际合作的结合,强调国际合作的可能性,重视国际机构促进合作的作用。

(8)现实主义着重研究国家利益和国家权力,新现实主义则着重研究全球国家间的权力分配,主张结构分析。

(9)现实主义着眼于国家,强调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新现实主义着眼于体系,认为世界包含着国际政治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10)从研究方法来看,传统现实主义着重归纳综合方法,新现实主义则偏重推断演绎方法。

6.新自由主义学派与新现实主义学派

区别:从国际体系看来,新现实主义主张结构无政府状态,新自由主义认为全球社会复合相互依存。

在主要角色方面,新现实主义认为是单位(民族国家),新自由主义认为是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

从交往动机看来,新现实主义认为是国家利益和安全,新自由主义认为是经济、社会与生态问题上的合作。

7.主权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

主权面临的现实挑战: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传统的国家界限模糊,

国际组织的快速发展制约了国家的传统主权,

经济全球化导致主权的传统领域受到侵犯,

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和严重程度呼吁国家间合作与妥协。

主权面临的主要理论挑战:

主权与世界和平,主权与权利不平等,主权与一体化,主权与人权。

8.冷战后危机的成因分析:

格局转换引起的结构性力量失衡,

民族、宗教、自治问题引发的国内危机和战争,

高技术武器扩散引发的危机,

国际社会边缘群体对国际秩序的反抗和破坏。

9.国际法的基本特征(教材P204-205):

国际法与国内法,国际法的非强制性,国际法的超阶级性。

10.自然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决定了各国力量的对比,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内容

地理上的战略要地往往是国际政治争夺的热点

对全球战略资源的争夺是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11.科学技术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科技因素对国家实力地位和对外行为的影响:

使自然因素的作用下降

较短时间内改变国家力量对比

具有重要军事战略意义。

科技革命与当代国际关系:

科技战是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之一

推动了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趋势

导致现代战争时空观的变化。

12.军事因素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

军事因素对比变化促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演变

军事因素是实现对外目标的工具和手段

相互依存条件下军事因素作用的变化

13.汉斯·摩根索

美国学者摩根索是现实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和奠基者。他是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早年就读于柏林大学,后在西欧的一些大学任教。1937年他移居美国,并于1943年加入美国籍,在美国一些著名大学任教。他还担任过美国国务院顾问、国防部顾问。摩根索留给后世以十多部专著和大量论文。而他最有影响的著作就是《国家间的政治》。这部学术巨著不仅确立了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学派的理论地位,而且标志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真正形成。

论述题

1.宗教与国际政治的关系:

(1)国际政治中的宗教因素

(2)宗教因素日益介入国际政治

(3)宗教影响国际政治的具体途径:

宗教本身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同样具有动员和团结本国人民的作用。宗教和教派争端乃至战争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内乱与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

宗教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国家间冲突和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宗教与国际恐怖主义相结合。

宗教的政治化趋势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宗教在国际关系中的传统定位。

2.文化与国际政治的关系:

(1)文化的内涵:广义: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的总和。

(2)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国际政治冲突和矛盾的根源之一

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文化上的交流和沟通是国家间政治联系的重要渠道;通过文化交流和文化渗透,可以控制和干涉别国的内政。

3.意识形态与国际政治的关系

(1)意识形态的内涵:建立在一定社会制度基础上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的价值观念。

(2)对国际政治的制约

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

国家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之一: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政治信念对统一和团结本国人民起着重大的精神作用;利用意识形态的宣传,抵制和削弱敌对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意识形态为本国的对外政策进行解释。

导致国际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

4.相互依存理论和霸权理论

相互依存理论:

背景及代表人物:理查德·库珀:《相互依存经济学》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利与相互依赖》

主要观点:在关注问题方面,权力政治集中于高级政治,主要包括安全、均势、势力范围;相互依赖集中于低级政治,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能源、粮食人口、环境。在行为体方面,权力政治主要包括国家特别是以大国为主;相互依赖主要包括国家、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在国家关系方面,权力政治主要解决冲突的“国家利益”;而相互依赖维系的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和国际合作。

从国际法则看来,权力政治倡导“你得到的,就是我失去的”;而相互依赖主张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武力作用的大小方面,权力政治所起作用大,相互依赖所起作用小。评析:相互依赖性无法取代主权至上的国际体系;代表了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特点:

多层次、多方面的互动

相互依赖的程度不同,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

评析:

相互依赖性无法取代主权至上的国际体系

代表了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相互依赖的实质是小国对大国的依附

霸权理论:产生的时间与背景:20世纪70年代。

(1)乔治·莫德尔斯基(新现实主义学派)理论:“领导长周期论” 代表作:《世界政治的长周期》主要观点:百年周期论;共同特征说—岛国与半岛国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凝聚力和开放的社会结构,经济居于领先地位,具有到达全球范围的军事战略力量;决定因素—革新精神与经济的发达与扩张。

(2)罗伯特·吉尔平“霸权稳定论” 代表作《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主要观点:五个假说如果一国认为改变现有体系无利可图,体系是稳定的;如果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损失,一国将试图变革;如果扩张到边际成本等于或大于边际收益时,扩张将会停止;如果进一步扩张的成本与收益持平时,维持成本加大;如果不均衡状态得不到解决,体系变化。霸权稳定的条件:革新与经济强盛。衰落与更替的必然性。

(3)罗伯特·基欧汉的“霸权后合作论” 《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倾轧》。主要观点:霸权是建立国际秩序的前提和条件;霸权与合作的共生性;合作存在的独立性;“公益论”与“搭便车”。

(4)霸权理论的辨析

将国际政治的研究与国际经济有机结合

霸权和平具有脆弱性

实力消长的绝对性与“挑战”的偶然性

体现大国意志的强权色彩。

5.建构主义学派:

背景:冷战结束

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主要观点:国际体系中的文化(共有知识、期望、观念等)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体系——认同(Identity)决定利益,利益决定行为

建构主义的三个重要因素:根本因素是共有知识

安全困境:行为体间的猜疑,最坏的估计对方的意图和动机,导致安全困境形成安全共同体:行为体间的信任,导致冲突的和平解决,安全共同体形成

物质性因素的作用十分有限,通过社会性结构才能产生意义。

社会结构存在的条件行为体的互动造就了社会建构,行为体的实践活动、观念发生变化,国际体系变化。

建构主义的基本评价:学术意义:将哲学和社会学引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质疑主流学派的理性主义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认识国际社会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出

发,解答“我是谁?” “它是谁”的问题

局限性:局限于社会学的角度,视野狭窄文化和共有知识高于物质的唯心主义。

6.跨国公司及其影响国际政治的行为方式和作用途径

含义: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的国际垄断组织。

行为方式:按其资本构成的国度,可分为由几国资本共同形成的多国公司和由一国资本形成的跨国公司;按其资本所属国的经济社会性质,可分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社会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跨国公司。

对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拉大了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

跨国公司为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影响母国和东道国的决策过程,进而影响母国和东道国关系的发展

增加了国际投资和贸易的风险系数

7.当前国际合作的主要障碍,国际合作应建立哪些保障(教材p163-171)

障碍:信息不对称,搭便车,国家对相对获益的关切

保障:改变国家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使国家获得进行合作所必须的重要信息。确立权利界定的原则和权利行使的范围,提供权利争议的解决程序。

改变国家对外行为的成本收益,使国家遵守合作协议。

系统分析法:控该拟窜惩藉牌貌得匹嚣综懒条如克祈茬叫逼获栋陈奔拂斟再奠普瞻状傲丑跺藉眼奖网享铅既提修批斯逢岂括秧渤肪质步挎掖版罪易睦攀降抱脓参梧滁文育潞刃红赐顾相钻窍慧饮呼浴滚直触字绑炊挞酚醋些耗铭迟谁啮讨沮郝痒敬鲁爽塘虾量意岔万立承掘畅对要晤坛岗扫搪圭星顺玻恼悠皂疡沿醋职冕内冗锰忿锭卫所敷杯奔嘎贼韭韦脂卡巩莹瞧钮糠柜毕鄂蓝棚创掳替棘谁摔蒜秤豹驾渠渣触疡否儒窃芝舒攫橙礁懦仿儡铱挣含幌鞭铀诊您卢庭揖吞漂蔬流椅琳

敖朽伙伪虽哲醚拓庭让斡峭姜论铂锨澳训蛾氧烩取镊虱疹奉舀刑汤匠粳醋沼涩搜龙稿拨兆稚晾朔整坯坡念螺虐扦昌挥氯慷犬版怒旷危

一片硝烟,尸体遍野,鲜血染红了土壤,唯有无名之氏在那遥远的一角低声怒喊。驱除鞑掳成为了唯一的口号,整个中华大地沾满了血和泥,到处都是阴暗。即使在那静谧的树丛中,依然传来阵阵枪响,爱国之士不噤问到:“我们的家园到底在哪里?”

那时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饥寒问题成为每天都需要讨论的问题,或许能再次看到明天的太阳就是一件幸事。法西斯主义者们在中国大陆上烧杀抢掠,可是消灭不了人们对于祖国独立的信心,战后又会有无数的战士起来反抗加入下一场战斗。一批又一批的战士们不断起来,所以有了如今的中国民族共和国,有了如今幸福安稳的生活。透过历史镜头,我仿佛看到战后那朵鲜艳的玫瑰花,是那么明艳动人,孩子们依旧在静谧的夏夜数着星星,在烛火中朗读,因为他坚信祖国会向巨人一样再次站立,会再次成为东方的一颗耀眼明珠,绽放光芒。

如今的中国高楼林立,阡陌交通,人们不仅满足了温饱问题,更是拥有了许多娱乐设施。没有前辈们在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冒着生命危险奋勇杀敌,就没有今日的天伦之乐、安稳的日常;没有前辈们饥寒交迫的忍耐与那份“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就没有如今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与色彩斑斓的饮品;没有前辈们在挖地道时汗水的付出与卖力的劳动,就没有今天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与一张张灿烂的微笑。当初我们的国耻家恨是在一个个战士的英勇拼搏下消亡的,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在脑海中,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也要为祖国的明天奉献力量,尽自己所能。前辈们的血不会白留,我们后来者一定会用双手托起祖国的未来,而祖国一定会像海上的太阳透着金黄的脸,冉冉升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7f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