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保护理论

更新时间:2023-10-09 16:06: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理论归纳 (一)传统的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理论的研究

1 在发展中国家支持贸易保护理论有以下几种理论 (1)保护幼稚工业论

实行贸易保护以保护发展中国家刚刚起步的工业,等工业成熟再取消保护。代表人物: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2)改善国际收支论

实行贸易保护来减少进口,从而减少外汇支出,增加外汇储备。 (3)改善贸易条件论

用增加关税等贸易手段限制进口减少需求可以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 (4)增加政府收入论

通过关税来增加政府收入。增加政府收入论实际上是一种利益行为。 (5)民族自尊论

为了增加民族自豪感,政府一方面从政治上把使用国货作为爱国主义来宣传,一方面企图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减少外来冲击,发展本国工业。

总体来说,发展中国家采取贸易保护的依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实践上也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在保护幼稚工业论的实践中存在保护对象的选择的问题以及保护手段的选择的问题。

在改善国际收支论的实践中存在别国贸易政策对本国出口的影响的问题。 在改善国际贸易论的实践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能否成功的通过贸易保护来降低产品的进口价格首先要取决于该国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其次,通过降低进口价格也未必能够获利,贸易是相互的,实行贸易保护很可能会引起别国相应的报复,结果是贸易条件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贸易量下降。

至于增加政府收入论,研究表明关税的比重跟异国的发展程度有反向关系,发展程度越低关税在政府收入中的比重就越高。

历史表明通过贸易保护实现民族自尊的做法往往是不成功的。清末中国在闭关锁国后使国家更落后,离现代科技发展更远,民族也就没有资本来自尊了。

1

2在发达国家支持贸易保护理论有以下几种理论

(1) 保护就业论

当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时,西方国家就以因外国的竞争而导致的经济不景气为由,来采取限制进口的方式来保障本国工业的生产和就业。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2) 保护公平竞争论

这一理论最初是用来对付国际贸易中因为政府参与而出现的不公平行为,后来又被广泛用来要求对等开放市场。

(3) 社会公平论

西方国家利用贸易保护来调节国内各阶层的收入水平,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最常见的是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保护。

(4) 国家安全论

国家安全论认为,自由贸易会增强本国对外国的经济依赖,所以应限制进口来保持经济的独立自主。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实行贸易保护的时候会对增加就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限制进口的时候不能保证不伤害出口。所以实行贸易保护很有可能增加了一个部门的就业但同时又减少了另一个部门的就业。

通过贸易保护来促进公平竞争,有可能造成更不公平的竞争,而且本国的消费者会为此付出更高的代价。其次,以公平竞争为由实行保护也同样可能遭到对方的反指控和反报复。 (二)贸易保护的新理论

新贸易保护主义建立在“规模经济贸易学说”的理论基础上。 1贸易保护可以分享外国企业的垄断地位

政府应该通过关税保护措施来分享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价格的外国垄断或寡头企业的利润,从而弥补国民利益的损失。

通过关税来分享外国寡头或垄断企业的利润并提高整个国民收益,这一点进口国政府是有可能如愿以偿的。但是,关税会使本来已经很高的价格变得更高,这样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2

2“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

通过政府补贴来帮助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而企业在赢得市场后所得到的利润会大大超过政府所支付的补贴。主要贡献者:加拿大经济学家巴巴拉·斯潘塞,詹姆斯·布朗德和保罗·克鲁格曼等

但是这一理论在实施中会受到各种实际情况的挑战。外国政府可能会采取同样的措施,这样各国政府的支出就会大于企业所得利益,整个经济是净损失。此外,信息的准确性不能确保,政府可能会因为信息不完全而盲目的进行保护,从而不能达到补贴的语气效果。 3国内市场失灵论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通过贸易保护来扩大某产品的市场可能会产生边际收益。(市场失灵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很难确定应该保护的产业,选择过程中既有政治因素又有利益集团的影响。此外,很难确定采用什么样的手段进行保护。

二. 贸易保护的必然性

1贸易保护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本国企业参与力量悬殊的竞争

著名经济学家韩德强曾说自由贸易无疑是“泰森和幼儿园小孩同台竞争”。在毫无保护的自由贸易之下,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落后国家必是永无翻身之日。所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一些相对弱势的产业上都会采取适度的贸易保护。

自由贸易可以使外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进入市场,使消费者受益。然而在进口商品充斥整个市场的时候,本国的生产者会在竞争面前败下阵来。每个人都有两个身份,作为消费者受益的同时,作为生产者又在蒙受更大的损失。可以说,没有贸易保护,就没有新兴工业的发展。 2贸易保护曾使美国、德国和日本崛起

南北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关税迅速提高到百分之六七十,然后,大家知道迎来了美国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从1867年到1890年,这个短短二十六年时间,美国跃升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到1890年,尽管美国当时已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关税却达到70%。此后美国的关税有所下降,但是一直比较高,这个态势

3

一直要持续到二战结束。所以,美国实际上是靠贸易保护发展起来的

1871年德国在普法战争中获胜。法国内乱,巴黎公社起义。法国在镇压不了巴黎公社的情况下,邀请德国来镇压。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给德国,又给德国支付巨额赔款和战费。德国得到了阿尔萨斯、洛林作为钢铁和煤炭工业基地,用法国的巨额赔款去发展德国的重工业、铁路与交通。从1871年到1914年短短的43年时间里,德国就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德国的农产品竞争不过波兰、匈牙利、捷克,德国的地主和工业家纷纷主张贸易保护,德国就这样发展了起来。

日本明治维新后,大量地派留学生到西方学习西方的技术,引进西方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但并没有开放国内市场实行自由贸易。日本就是这样一个靠贸易保护起家和发展壮大的国家。

所以自由贸易无非是西方发达国家在自身强大以后用以恃强凌弱的把戏,所以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采取贸易政策的时候要谨慎。

3.避免因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改变了国际贸易差额的分布导致了一国贸易不平衡的假象而遭到进口国的报复

随着跨国公司及其海外经营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流向和贸易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序上改变了国际贸易差额的分布。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分工和核算体系,在内部贸易中获得了较为稳定的收益,但却把各国账面上贸易差额的此消彼长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甩给了各国政府。作为惩戒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最集中地区之一的亚洲地区制成品出口的迅速增长,使其对美国欧盟保持了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而美国和欧盟跨国公司在亚洲地区投资企业的出口已经成为美国和欧盟贸易逆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发达国家处理贸易逆差的政策并不主要针对这些跨国公司,而是拿出口国开刀。在这种情况下,一国政府应及时调整贸易政策,适当的保护本国相应的产业,以免受到西方国家的贸易报复。

三.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的交叉性以及冲突性 1.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的交叉性

一国在选择贸易政策的时候,不会单一的选择贸易保护政策以及自由贸易

4

政策;同时,随着时代的推进,贸易政策不会一成不变,会被一直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多数情况下,一国在实行自由贸易的同时会选择性的进行贸易保护,这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常见。如美国,美国政府在战后一直对农产品部门进行了强烈的干预与调节,美国农产品部门则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较为典型的代表。 同时,一国在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时候也会选择性的开放一部分市场。一国在对某国实行自由贸易的同时还可能在此类产业的对外贸易中对其他国家实行贸易保护,如欧盟成员国之间已形成高度的区域一体化,成员国相互间采取自由贸易,而对于成员国以外的国家则采取不同限度的贸易保护。

一国政府无论是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还是自由贸易政策,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从本国经济利益出发为了寻求更高的发展。新古典经济学的支持者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利用环境资源的比较优势开展自由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其次, 贸易可以提高人民收入,第三, 国际贸易促使世界各国经济参与国际分工, 使各国加强磋商与合作;贸易保护的观点认为贸易保护与开放市场并不矛盾,市场的开放与否等同于是否开门,而推行贸易保护还是自由贸易等同于门口是否有门槛的问题。所以适度的贸易保护可以一边开放发展经济一边对自己的门户实行保护。 2.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的冲突性 (1)理论上的冲突

自由贸易理论产生的基本依据是比较优势理论:各地区应致力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的商品,来交换其那些无法低成本生产的商品。而贸易保护政策则基于保护幼稚工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及涉及更多方面的政治经济学发展起来的 (2)政策上的冲突

自由贸易指政府不采用关税、配额或其他形式来干预国际贸易的政策,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自由贸易在没有进口关税、出口补贴、国内生产补贴、贸易配额或进口许可证等因素限制下进行的贸易或商业活动。这正是贸易保护政策的对立。

四.贸易保护主要形式以及效益分析 (一)进口关税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79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