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启下的汉代度量衡

更新时间:2023-05-16 02:0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药古代剂量

汉代:承上启下的汉代度量衡

西汉末年律历学家刘歆,为迎合王莽在政治上的需要,征集通晓天文、乐律的学者百余人,度历代度量衡制度,经过总结归纳,分别整理成审度、嘉量、权衡各篇(后收入《汉书·律历志》),首次明确规定度量衡以黄钟为标准。成为我国古代度量衡最系统、最权威的著作。

而审度、嘉量、权衡的最小单位即为禾本科的黍,黍多为椭圆形,平滑有光泽,有白、黄、褐色三种,我国北方栽培较多,供食用或酿酒。 1、审度:

《汉书·律历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其法用铜,高一寸、广二寸、长一丈,而分寸尺丈存焉。用竹为引,高一分,广六分,长十丈。 职在内宫,廷尉掌之”。

根据出生汉代新莽文物测量所得每尺长分别为22.9、23.5、24cm,平均为24.466cm,东汉后期尺度略有增长,一尺约23.5cm。-《中国古代度量衡》

以上方法取中等大小的黍横排,一粒宽度相当一分之长。100粒宽度为一尺。 2、嘉量:

《汉书·律历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其法用铜,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其上为斛、其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 职在太仓,大司农掌之”

以上方法取中等大小的黍横排,1200粒容量为一龠为10ml。二龠为一合。-《中国古代度量衡》 3、权衡:

《汉书·律历志》“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12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五权之制,以义立之,以物钧之,其作小大之差,以轻重为宜。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 。职在大行,鸿胪掌之”

根据出土文物秦、西汉时期秤相当于今天的等臂式天平。西汉之后,转为不等臂的杆秤秤砣-《中国古代度量衡》

以上方法取中等大小的黍横排,1200粒重量为7.4g,一斤为236.8g。一两为14.8g。 以上资料出于《中国古代度量衡》,丘光明。商务印书馆。 根据《中华本草》禾本科=黍米Panicum miliaceum L. Sp. Pl. cd,其谷粒测量记载:长约为3mm,如此依椭圆形计算体积:

体积:3*2.3*2.3*π/6=8.31mm3/粒

10ml/1200粒=0.00833ml/粒 ∵1ml=1cm3,∴0.00833ml/粒=8.33mm3/粒

根据现代实物所算,其审度、嘉量换算是正常的。权衡根据丘光明测算其审度、嘉量正确来看,重要也是正确的。

以后朝代:见列表。

2、唐代: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根据唐代官方银铤为单位:一两=41.2克;一铢=1.716克 1文=4.1184克。

据《旧唐书》载: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黍,为一文(钱),积十文重一两。 3、宋:一斤=632克。

4、元、明、清代: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钱、十钱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一两=37.3g;一钱=3.73g,一分=0.373g,一厘=0.0373g,一毫=0.00373g;一斤=596.8g

中药古代剂量

汉代剂量 十六两 克制 出自 一两 一钱 3克 伤寒论讲义 一升 六钱至一两 18-30克 伤寒论讲义 一方寸匕 二钱至三钱 6-9克 伤寒论讲义 一钱匕 五分至六分 1.5-1.8克 伤寒论讲义

药剂学-南京版 一两 0.5165市两 25.82克 西汉 0.4455市两 22.27克 一升 0.34市升 西汉 0.20市升

新莽/东汉/魏晋 新莽/东汉

一尺 0.8295市尺 27.65厘米 秦代/西汉 0.6912市尺 23.04厘米 东汉 0.7236市尺 24.12厘米 魏晋 一升 0.3425市升 342.5毫升 秦代/西汉 0.1981市尺 198.1毫升 东汉 0.2023市升 202.3毫升 魏晋 一两 0.52市两

16.14克

秦代/西汉 0.45市两

13.92克

东汉/魏晋

中医治法与剂:秦汉晋一两约15克

浙江省《西医学中医组》东汉一两约4钱4分半(1973年版,故为16两) 1钱=3.125克 4钱4分半=13.9克

方寸匕考证: 按《本草经集注》“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 如此考:汉代一尺为23.5cm,一寸约为23.5mm。

从理论上算,抄散不落一般呈正方锥体,那么按正方锥体算:2.35X2.35X2.35/3=4.326cm3=4.326ml 至于现在普遍遵从的2.74ml,是不符合事实。

中药古代剂量

国家 齐国 邹国 (鲁国附近) 楚国 魏国 赵国 韩国 东周 燕国 中山国 秦国 西汉

容量 1L 205ml 1L 200ml 1L 224ml 1 鼎 7180ml

重量 1镒 370 克 1斤 1镒 1斤 1斤 1捋 1冢 1石 1刀 1斤 1斤 250 克 306 克 245 克 251 克 1164 克 23.3 克 9614 克 12 克 253 克 252 克

长度

20 两=1 镒

1L 1L 1鹕 1L

168ml 200ml 177ml 180ml

1寸

2.31cm

1L 200ml 1L 200ml 2 仑 1 合,10 合 1L,10L1 斗,10 斗1石 1L 1L 1L 200ml 204ml 200ml

1 仑 12 铢,2 仑 1 两,16 两 1 斤,30 斤钧,4 钧 1 石 1斤 1斤 1斤 1斤 1斤 245 克 222 克 220 克 400 克 220 克

23.1cm 1尺 23.1cm 1尺 10 分 1 寸,10 寸 1 尺,10 尺 1 丈,10 丈1引 1尺 1尺 1尺 1尺 1尺 1尺 23.1cm 24.3cm 24.2cm 27.6cm 29.2cm 30cm

新莽 东汉 三国魏国 三国东吴(蜀国) 晋朝 南北朝(北魏) 北周 东魏(北朝) 梁朝

10 黍 1 铢,6 铢 1 分,4 分 1 两,16 两1斤 1L 600ml 1 斤 660g 隋朝 1尺 1L 600ml 1 两 42.5g 唐朝 1尺 680g 1斤 1 大斤=3 小 斤 10 钱 1 两 1L 702ml 1 斤 660g 宋朝 1尺 2斛1石 10 分 1 钱 1L 1003ml 1 斤 610g 元朝 1尺 1L 1035ml 1 斤 597g 明朝 1尺 1L 1

035ml 1 斤 597g 清朝 1尺 1L 1000ml 1 斤 500g 民国 1尺 《汉书·律历志》所载的五衡(铢、两、斤、钧、石)单位制,应该始于战国后期。p

26.6cm 30.6cm

31.4cm 35cm 24.5cm 32cm 33.3c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6y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