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

更新时间:2023-06-05 04:50: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考实验

一组实验探究题

甘肃省平凉七中 九年级化学组

1.某中学探究学习小组在帮助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个盛有无色溶液(九年级化学常用试剂)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右图,请你对试剂作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1)猜想:这种试剂可能是_________溶液或_______溶液。

(2)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2

[;

[猜想]针对你发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大胆提出你的一个猜想: 。 ..

[设计方案]根据你的猜想,任选下列实验用品,进行实验设计。 ..

实验用品:10%的稀硫酸、30%的稀硫酸、相同大小的铝片(若干)

、氯化钠

3状的物质,该物质一放入水中立即冒出大量气泡,很快就得到一杯清凉可口的冰水,饮用时有碳酸饮料的口感。

(1)请你判断雪状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4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5.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

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图中I、Ⅱ、Ⅲ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你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I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Ⅲ,

在Ⅲ中应该加入________。

(4)探究结果为_____________。你认为除实验Ⅱ和Ⅲ所用试剂外,

还能够溶解氧化铜的一种常见物质是_____________。

6.小明、小强和小红三位同学在一起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222]受热完全分解后黑色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他们称取5.0g碱式碳酸铜在试管中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冷却至室温,称

中考实验

量黑色固体产物为3.6g。

他们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产物做出了以下猜想:①可能是氧化铜;②可能是碳粉;③可能是氧化铜和碳粉的混合物。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向盛有少量该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如果猜想①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猜想③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____。

(2)小强进一步思考后,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认为猜想③可以排除。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通过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排除了猜想②。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若证明某黑色粉末确由氧化铜和碳粉组成。你还可用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化学复习课上,老师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NaOH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1)我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如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

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思考后,又补充了一个实验来回答,这个实验是:_____________

(2)小余同学认为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3)由此探究,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⑴[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⑵[猜 想]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小鹏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

小芳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⑶[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现象和结论]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果用CnH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

中考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______ ________。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大的偏

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

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5安徽)图11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铅笔,在组成铅笔的各种材料中:

(1)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含有单质

的是________________,含有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只要求填一种物质的序号)。

(2)图11中④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铝,将一小片该金属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5安徽)小明对妈妈破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鱼鳔(如图12)所示产生了

兴趣,他以“探究鱼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明通过

1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其余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氮气。探4

究分两步进行:

(1)测量鱼鳔内气体体积。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A 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鱼鳔

内气体,测量其体积;B 在水下刺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鱼鳔内气体并测量

其体积(如图11所示),你认为测量结果不准确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理由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入环保监管范围。某中学九年级A、B两个班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

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如图13所示。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

各班的一个废液缸中,

研究小组对两个班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

(2)据悉,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中学以及科研单位的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各类废液大都未经严格处理便进入了下水道,A班的废液若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会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建议处理这些废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05大连)某同学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作出了如下三种猜想,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请你在

中考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按图示连接好仪器装置,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_______g,二氧化碳

的质量为________g。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3)装置Ⅱ和装置Ⅲ的顺序能否颠倒?_______(填“能”或“不能”)。

(4)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5宜昌)小兵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居然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于是他迫不及待的做起了这个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一种白色粉末和一种黑色粉末。

(1)根据实验现象,我能写出这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还引发了我对过去某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些新的发现:①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17.在实验室开放日,我与小娜、小佳、小丽等同学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摆放着4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两瓶固体和两瓶液体,我们决定对“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进行一些探究。

(1)小娜同学从一瓶固体和一瓶液体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进行混合,立即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对气体是何物质,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小佳同学猜想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气体则气体由______(选“a”或“b”)端进入。

(4)小丽同学从另外两瓶试剂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发现混合后固体发生了变

化,但无气泡放出。同学们对加入试管中的固体和液体从不同的反应类型、物质类

别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猜想:

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05扬州)小明同学在学习酸的性质时,他用大小,外形均相同的铝片分别和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他意外地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反应现象的差异呢?小明从微观角度分析得出,H+浓度相同的盐酸、硫酸中,只是所含______不同。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Cl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SO42对反应无影响; ②Cl对反应无影响,SO42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 --③Cl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SO42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

(1)请将表格中的空格补充完整;

中考实验

(2)上述猜想____是成立的;

(3)若将第2组实验中添加的试剂NaCl改为HCl气体,能否完成探究任务?请说明原因。_________。

19.(05佛山)对大量实验进行分析,找出一些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和物质的内在联系,对一些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作出猜测,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试仿照下表中事例,以初中学过的酸、碱、盐的

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

(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2)实验方案:

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

A.金属镁

B.氯化钾 C.氢氧化钠 D.硫酸铜

(4)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Ⅱ取两只盛有2mL蓝色碘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数如下:

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5兰州)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1)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和下表

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5宿迁)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

中考实验

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发生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

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强差 D.浮力差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发如图

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现

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以上设计

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的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___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同学滴加

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发生了反应。

23.(05武汉)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完好)

(1)打开止水夹a,装入药品后连接装置,可观察到试管Ⅰ中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试管Ⅰ中的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时,夹紧止水夹,试管中有沉淀生成。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Ⅰ中加入试剂量后,

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

升,溶液由无色变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

25.(05宜昌)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小伟提醒:是不是拿错了药品?我查验后确认药品没有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我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如何用该变质的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钠溶液?简述实验步骤。

26.(04南通)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

[研究方案]先称取12.3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根据生成CO2的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

[

解决问题

]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

[ [发现问题]根据“与NaOH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对照图像,

中考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7.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两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I组:[作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可能是CaC03和Ca0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请你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白色固体的成分是CaC03和CaO的混合物。

II组:[作出猜想】白色固体可能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方案】取试样于试管中,加入水,再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II组的方案正确吗?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组为了进一步研究碳酸钙分解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称取一定量白色固体,用足量盐酸溶解,产生的气体经除杂、__________后,被已称量好的足量的“吸收剂”吸收 “吸收剂”宜选用__________,该方案中还需补充的步骤是 _____________。

28.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Cu2O)和过量的炭混合后,加热至800℃左右,即得金光闪闪的“假黄金”。有同学对“假黄金”的组成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高温时炭可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以后的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ZnCO3高温可分解成金属氧化物。

[提出问题]“假黄金”的化学组成可能是什么?

[猜想]甲同学对该“假黄金”的组成作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可能的单质有:C、Zn、Cu

猜想2)可能的氧化物有:ZnO、CuO、Cu2O

猜想3)可能是单质和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论证]乙同学经思考和推理后,首先排除了猜想,理由是 。

进而再排除了猜想 (选填①②或③);对余下的一种猜想,乙同学又排除了其中的一种物质,依据是 。对余下的两种物质,甲和乙同学用实验鉴定该两种物质确实是“假黄金”的成分。28.

29.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 。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 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

① ;② ;③ 。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

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

30..C、H2、O2、Fe、CO、CO2、CuO、CaCO3、稀盐酸、NaOH溶液、CuSO4溶液

他发现上述物质中,有些物质能与其他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例如:CuO与C、H2

中考实验

31. 一同学收集了一些家庭装修时废弃的大理石碎片,并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该装置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请回答问题:

⑴大理石应放在 中,装置A中反应

粗铜丝 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装置A中的粗铜丝能否用粗铁丝代

替 ,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⑶用装置B收集CO2 ,验满时应把燃着的带孔塑料

小药瓶 木条放在(母填字) 处

稀HCl ⑷实验室常用石蕊试纸检验物质的酸碱性:

酸性物质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物质使

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某学生欲探究碳酸具

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按下图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该学生通过上述实验能否得出满意的结论? 。

②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你设计还需要进行的实验,以得出满意结论。

还需要进行下列实验: 32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右表所示: (1)请你判断:表中X是(填化学式,下同) ,Y是 ; (2)欲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其实验方法是 ;

(3)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了,其原因是: 3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

无色溶液(如图)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立即产生气泡。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有CuO、MnO2、Fe3O4、铁粉、炭粉等。

【提出假设】黑色粉末是 ,无色溶液是 。(只写一种假设)

【设计实验】①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试剂瓶中的无色溶液;②用试管收集气体;③检验气体(写出操作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1)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此气体是 ,原假设 。

34.(1)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 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 而变质。

(2)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人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然后封口。真空充气包装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

【提出问题】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验证】可能是N2。实验初步验证的方法及现象: 。

充人的气体还可能是:① ;②

35. 请你用化学方法设计一组对比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目的:利用氧气的性质,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器材:①已集满氧气盖上玻璃片的集气瓶2个;②木条1根;③火柴;④酒精灯。

实验报告:

(答案)

1.答:(1)Zn(NO3)2 ZnSO4 (2)取少量(1~2mL)该溶液置于洁净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是ZnSO4溶液,否则是Zn(NO3)2 溶液。

2 [提出问题]铝片放到稀硫酸中为什么没有现象?[猜想]可能是铝片表面的氧化膜阻碍了反应的发生;

[设计方案]

中考实验

3.答:(1)干冰(或固体二氧化碳或固体CO2),(2)①取少量雪状物质置于容器中;②该物质直接气化没有液体留下;③取少量雪状的物质放入澄清石灰水中;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答:(1)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通入到少量澄清石灰水(或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①无毒;②不与食物反应;③廉价易得

+5.答:(1)溶液中H使CuO溶解。(2) H2O不能溶解CuO。(3) 盐酸或硫酸钠溶液 (4)溶液中的

+2-H可以使CuO溶解,H2O SO4不能使CuO溶解;稀HNO3或HCl

6.答: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变且氧化铜和炭粉都是黑色固体。(1)试管中溶液变成蓝色,黑色固体消失;试管中溶液变成蓝色,仍有黑色固体剩余。(2)在加热的条件下氧化铜和单质碳能发生反应。

(3)5.0g碱式碳酸铜中含碳:12/222×5.0g=0.27g<3.6g。(4)将混合物在大试管中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7.答:(1)都是一个密闭的体系里设法消耗CO2,使得气体压强减少,从而观察到明显现象。 NaOH溶液中有水,CO2又能溶于水,究竟是CO2溶于水使气压减小的结果?还是CO2与NaOH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

做个对比实验:取一个与甲装置同样大小的软塑料瓶,充满CO2后,注入与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同的水,振荡,比较瓶子变瘪的程度,即可判断。

(2)①产生气泡 ②将CO2通入NaOH溶液后,再滴加CaCl2溶液(或石灰水或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或……)③出现白色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略

(3)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保存氢氧化钠的方法应密封保存……

8.答:(3)点燃蜡烛,将一根长尖嘴导管插入焰心,用冷湿毛巾包在长导管外,尖嘴处用酒精灯点燃,一段时间后打开冷毛巾观察。(4)尖嘴处能点燃,去掉毛巾, 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

尖嘴处不能点燃,去掉毛巾, 导管内壁可看到冷凝的固体。

尖嘴处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 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

(5)2CnH2n+2 +(3n+1)O2点燃 2nCO2 + (2n+2)H2O

9.答:(1)可燃物 氧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隔绝空气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低于着火点

10.(1)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注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其体积的1/5 。 4P + 5O2点燃 2P2O5

(2)瓶塞未塞紧造成装置漏气 红磷不足 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水。

(3)不能 木炭燃烧生成的CO2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相等,木炭燃烧前后集气瓶内的压强不变.

(4)在集气瓶内壁上预先洒一层氢氧化钠溶液

11.答:(1)①或④,①或④,②或③或⑤,①或②或③或⑤ (2)有气泡产生,金属铝逐渐溶解, 2Al + 6HCl = 2AlCl3 + 3H2↑

12.答:(1) B 鱼鳔内CO2能溶于水;CO2 + H2O = H2CO3 (由此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实际气体体积小。)

(2)将燃着的木条放入含有鱼鳔内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继续燃烧。向另一含有鱼鳔内气体的集气瓶

13.答:(1)

(2)废液会腐蚀铸铁水管、污染水体;用碱中和或用石灰石处理或将两班的废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中和

14.答:分别夹取一张纸和一小块玻璃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纸燃烧,而玻璃不燃烧。取两支相同的蜡烛点燃后,一支放在空气中,另一支用玻璃杯罩住;放在空气中的蜡烛继续燃烧,而罩玻璃杯的蜡烛过一会儿熄灭了。用镊子分别夹一根小本条、一块煤,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小木条很快燃烧,而煤不燃烧。

15.答:(1)1.8g;4.4g(2)6∶1(3)不能(4)因为忽略了氧气的质量(5)不能;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也能被装置Ⅱ、装置Ⅲ吸收

16.答:(1)2Mg + CO2 点燃 2Mg + C(2)①二氧化碳也能支持燃烧②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

来灭火(或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等)

--18.酸根离子;(1)Na+ SO42;Cl (2)① (3)不能,由于HCl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增加了溶液中氢离子

浓度,实验条件发生了变化。

19.(1)碳酸盐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酸镁(或其他碳酸盐也可)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2)氯化钠、氯化钙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可溶性氯化物(或盐酸盐)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20.①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②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pH试纸变红或pH小于7。③将维生

中考实验

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把维生素C的溶液逐滴滴入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红色消失。

21.(1)B.试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C.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杯中;D.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内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E.烧瓶内形成喷泉。(2)A:无明显的现象;B:产生白色沉淀。

22.(1)C(2)A现象:塑料瓶变瘪了,B现象:鸡蛋进入(或部分进入)瓶中,C现象:气球胀大。(3)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消耗了CO2 。(4)稀酸,冒气泡;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3.(1)有气泡生成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 (2)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通过导管进入Ⅱ中,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也可)24.C

25.(1)与空气中的CO2反应[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 + 2NaOH = Na2CO3 + H2O] (2)Ba(OH)2 [或BaCl2或Ba(NO3)2或CaCl2或Ca(NO3)2 ] 生成白色沉淀

2233(4)取原变质的溶液,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所得溶液即为氢氧化钠溶液。

26. [继续探究] m(NaOH) = 13.3g -5.3g = 8g NaOH + HCl = NaCl + H2O 40 36.5

8g

m(HCl) m(HCl) = 8g×36.5/40 = 7.3g m(盐酸) = 7.3g/14.6% = 50.0g

[发现问题] NaOH 被盐酸中和后,继续滴加盐酸,为什么没有立即产生CO2气体?

27. 【实验验证】取试样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不正确 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不通入C02也会有浑浊现象产生 干燥 NaOH浓溶液 称量、计算

28. ②(或③),因为木炭过量,高温时能将金属氧化物全部还原成金属单质

③(或②),过量的木炭在高温下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O2或CO

29. ⑴ Ca(OH)2;CaCO3 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

⑵ 放热; ①取适量块状固体B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②取适量块状固体B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立即用温度计测定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少量水,立即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同时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水的水槽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放出。

④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少量水,立即在试管口套上一只瘪气球,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

2331. ⑴小药瓶 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 ⑵ 不能 Fe +2HCl == FeCl2 +H2↑ ⑶a ⑷ ①不能。②向一只洁净、干燥的试管中放入一条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向该试管中通入干燥的CO2 气体,干燥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

32. (1)N2,O2;(2)对着玻璃呼气;(4)氮气的体积分数减少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的含量增加引起的。

33. MnO2(或铁粉),H2O2(或稀硫酸)。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满气体的试管内(或用拇指堵住试管口,

O2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发出轻微的爆鸣声,气体被点燃)。(1)2 H2O2 Mn====2

H2O+O2↑(或Fe+H2SO4=FeSO4+H2↑);(2)氧气(或氢气),根据假设与检验的气体是否一致来判断成立或不成立。

34. ⑴氧气 氧化 ⑵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①CO2②CO2和N2混合气体

35. 收集两瓶氧气,一瓶正放,一瓶倒放,然后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中;木条在正放瓶中燃烧较旺;因为氧气助燃,且其密度较空气大,故正放瓶中氧气含量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6q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