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的历程

更新时间:2024-04-14 13: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的历程(党史教案)

2017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96周岁华诞。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6年波澜壮阔,96年壮丽辉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回顾96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可划分三个大的阶段。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诞生,是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党领导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人民八十九年的奋斗、求索,开拓出今天的大好局面,的确来之不易。

第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诞生于中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背景。

第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失败呼唤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1840年以来,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在这样一种积贫积弱的民族危难情况下,许多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奋勇的斗争。如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但是无论是流血的革命还是不流血的改良运动最后终归于失败,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的领导。

第二,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不断的发展壮大,到1919年前夕,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已经达到200万左右,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雄厚的阶级基础。

第三,新文化运动的掀起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于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它对封建专制思想、封建文化进行了极大的冲击,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从而为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四,20世纪初的国际环境为我们党的创立提供了外部条件。在20世纪初的世界史上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第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矛盾和弊端,使得原来许多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向往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失望。第二是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榜样,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成为当时很多追求进步的中国人的一个目标、一个方向。

1921年7月23日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的一所寓所里,十几位穿戴各异、口音不同的人正在秘密集会。他们就是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位代表,代表当时全国的53名党员。他们是来自北京的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湖南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代表王尽美、邓恩铭;上海的代表李汉俊、李达;广州的代表陈公博、包惠僧;另外旅日共产党组织的代表有周佛海,他们中,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只有19岁。平均年龄约28岁,这个年龄正是一个人风华正茂的干事业的年龄,因此,某种意义上,这个年龄反映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希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历史的一种方向。 大家会注意到,上面的上述代表中没有李大钊,也没

有陈独秀,那么,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他们都没有出席一大。什么原因?在1920年12月份,陈独秀在领导成立上海早期组织后就到广州去了,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的委员长,在那里为筹办一所大学而奔波。李大钊当时担任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主任、教授,另外他还兼任北京国立大专院校教职员工代表联席会议的主席。无论李大钊同志还是陈独秀,当时都脱不开身,由于这样一种客观原因,他们两位都没有出席党的一大。

在会议召开期间,突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闯进了会场,这个人环视了会场一周之后又匆匆离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有比较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凭感觉他认为刚才这个冒然进入会场的人可能是侦探、特务,于是他建议会议立即中止,代表分散转移。果然在代表们分散后,大概10分钟左右,巡捕房的特务就把会场包围,并且对会场进行了搜查,但是代表们转移及时,巡捕们虽然搜查折腾了一番,但一无所获。代表们就陆续转移到嘉兴。在浙江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党的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把党的名称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大会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会议最后还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基于当时全党党员的数量不多,而且各地党组织也不够健全,会议决定暂时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而只成立中央局,来负责领导党的工作。经大会代表讨论,最后选举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个人组成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于1938年首先提出来的,当时,在延安的“一大”出席者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他们记得“一大”是1921年7月召开的,但记不清确切的日期,战争时期又无档案资料可查,于是就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象征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纪念日。1946年6月,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七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纪念日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标志着建党工作圆满完成。

自从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具体来讲,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过去一切旧的革命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因此,党的创立就使得进行斗争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自己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武装成立的。中国革命最后的胜利,正是因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走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而取得了胜利。第三,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的方案。经过艰苦探索,经过曲折失败,中国革命终于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上三点,可以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真正的焕然一新。

二、艰苦的斗争历程

(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中国共产党一诞生,立即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先后发动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工人运动,但这些运动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从失败中共产党认识到单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寻找革命的同盟军。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和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共合作时期进行了北伐战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风暴,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反动统治。然而,正当大革命如火如荼时,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了“七。一

五”反革命政变,给了我们党一个致命打击,中国革命经历了胜利的大喜,转而又遭受了失败的大悲。可以说,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当两党互相合作时,无疑是一对优势互补的搭档。当合作破裂时,共产党就吃大亏了。就像毛泽东在七大的一次讲话中说的:我们“ 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在共产党员由六万锐减到一万人的情况下,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风中,中国共产党在绝境中奋起,开始了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毛泽东在后来谈起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背景的时候,屡次都说那可是“逼上梁山”。如果说用逼迫的“逼”字来形容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背景的话,那么就可以用摸索的“摸”字来概括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大革命悲惨失败之后,党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是:还要不要革命?怎么革命?在这个关键时刻,党做出了正确抉择,决定用革命的武装对抗反革命的武装。1927年8月1日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从进攻城市向农村进军的艰难转变。

为了总结失败教训,确定新时期的路线和政策,1927年8月7日,党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八七会议)。会议是在汉口租界内苏联援华农业顾问洛卓莫夫的住处开的,正式会议只开了一天,但实际上用了一周时间,也就是用三天时间将会议代表偷偷领进来,会后又用三天时间将与会代表偷偷送出去,可见当时白色恐怖之严重、革命形势之危急。

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中央的工作,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党先后组织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百余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从起义目标来看,几乎都是剑指大城市,秋收起义的目标是长沙,广州起义的目的就更明确,占领广州、建立苏维埃。二是从结果来看,这些起义基本上都失败了,即便夺取了城市也占不住,广州起义占领了广州,但仅坚持了3天,其他各地起义夺取城市的目标也几乎都没有实现。各地武装起义实践证明,攻打大城市的路走不通,一些起义部队开始转入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把秋收起义的队伍拉到了井冈山,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同志深刻剖析了近代中国国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与我们湖北相关的就有徐向前建立的鄂豫皖、贺龙建立的洪湖和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滕代远建立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达到10万人。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为了推动革命斗争,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委员会主席。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采取“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战略战术,苏区红军一次又一次打败了蒋介石的围剿。然而,革命的道路历经曲折,1934年,由于受到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放弃中央苏区,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一送红军下了山,一阵北风一阵寒。问一声啊,红军哥,几时人马再回还?”1934年10月10日,在数以万计的乡亲们悲怆的歌声中,中央红军撤离了红都瑞金,开始了考验中国红军战士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的长征。长征开始时,中央红军达8万多人,湘江一战,红军损失过半,只剩下3万多人了。红军往哪里去?革命的前途在哪里?1935年1月,红军攻下贵州遵义,在这里召开了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实际领导地位,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此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红军以钢铁般的意志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般的胜利。长征历经两年多时间,跨15个省份、20多座巨大山脉、30多条河流、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人烟罕至的湿地、遭遇400多场战斗,平均每3天有一次激烈战斗,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历经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甘肃会

宁胜利会师。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征,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传奇之旅,胜利之旅,艰苦之旅,不仅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而且早已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二)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

1937年开始的全国抗日战争,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经过了艰苦卓绝、悲壮英勇的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革命力量得到发展壮大。

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战中流砥柱的第一个方面的表现:提出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 第一点,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努力促成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卢沟桥事件第二天,中共中央就向全国发出通电,大声疾呼:“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事实上,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其中明确提出共产党和红军愿意同包括国民党在内的一切抗日党派和团体,共同抗日救国。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初步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方针。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以后,中共中央采取了和平解决的方式,迫使国民党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第二点,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

抗战爆发以后,在如何坚持抗战问题上,国民党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力图使抗战的进行不致损害他们的统治,因而采取了片面的抗战路线,也就是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和独裁,依靠政府和军队来进行抗战。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在 1937年8月陕北洛川会议上,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可以说,两条路线、两个前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符合并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路线。

第三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抗战初期,国民党内部的亲日派散步“亡国论”,他们片面强调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人,再战必亡;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幻想依靠英美力量,迅速战胜日本。为了向全国人民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 1938年5月至6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讲, 他说中日之间的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所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这一历史方位上,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第二,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进步的。第三,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它的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第四,日本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是“失道寡助”的,中国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得道多助”的。其中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可以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抗日战争要经过艰难的历程,后三个特点决定中国不会亡国,经过长期抗战,胜利最后属于中国。

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战中流砥柱的第二个方面的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存在着两个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独立的战场:一个是国民党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担负的敌后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上抗击着侵华日军的大部分兵力,在淞沪、忻口、南京、徐州、武汉等会战中,共歼

灭日军25万人,国民党也遭受了重大伤亡,最后节节败退。1938年10月,武汉沦陷,中国的华北、华中等大片国土和华南的一些战略要地落入敌手,日本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八路军、新四军在正面战场作战不利的情况下,迅速插入敌后,展开广泛的人民战争,发动起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以1938年10月武汉沦陷为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的对华方针有了重大的变化。以主要的兵力对付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了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就担负起抗战的主要责任,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战中流砥柱的第三个方面的表现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新希望。

中国共产党从各方面加强队伍建设。为了团结全党完成民族抗战的神圣使命,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共中央还在延安开展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延安整风运动,整风的主题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通过这次整风,从思想上纠正了左右倾错误的根源,使我们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延安整风运动,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非常坚实的思想基础。

抗战时期,是马克思中国化的重要阶段,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重要阶段。1945年4月到6月,在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做了一个总结。会议决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使我们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共产党注重加强根据地的建设。在政治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并践行民主,其主要的标志是“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提出和实践。“三三制”简单地来说,就是在抗日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一,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中间派占三分之一,抗战爆发以后,中共中央决定采取减租减息的政策,兼顾地主和农民两方面的利益,把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改善农民的生活结合起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生产也就得到了发展。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阶段以后,为了减轻根据地群众的负担,渡过经济困难,根据地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如“精兵简政”的政策就是其中重要一个政策,还有一个重要政策就是开展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这些领导人都亲自参加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机关、学校等纷纷垦荒开田,纺纱织布。由王震率领的359旅开赴延安以南的南泥湾,通过几年的辛勤劳动,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一个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 (三)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统治集团破坏和平挑起内战,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气势磅礴的解放战争。全面内战开始时,国民党军队来势汹汹,国民党军队430万人,接受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了美国大量武器,控制着主要城市。共产党军队130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占领的基本是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但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隔仅有三年零三个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地以弱胜强战胜国民党?原因就是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面对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形势,毛泽东同志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中共中央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政治上,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军事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在国统区,发动第二条战线。在正确方针指导下,形势逐渐各向有利于我军的方面转化,连续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巨大胜利。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堑,23日解放南京。随后,人民解放军分别向西北、西南、中南和华东继续追剿残敌。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反动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6n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