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陵县文物资源调研

更新时间:2024-05-04 15: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宁陵县地处豫东平原,属商丘市管辖。全县辖9乡5镇、364个行政村,总人口60万,总面积798.12平方公里。宁陵历史文化悠久,上古,葛天氏部族在此生息,创造了人类早期文明,葛天氏是我国音乐、舞蹈、剧目、建筑、纺织和养生的人文始祖。夏、商、西周,宁陵为葛伯国。春秋,称沙随国;战国,为信陵君、宁陵君封地。秦谓宁陵城,西汉臵宁陵县。葛天乐舞、葛伯仇饷、沙随会盟、汋陵之战、曹操起兵等历史典故和重大事件均发生于此。宁陵为葛伯、诸葛、葛、权、沙、信、宁七个姓氏的祖籍地。

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宁陵素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在过去的岁月里,已为我县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强化文物保护尤为重要,而我县文物保护工作也亟待加强。 一、文物现状

文物是先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再生的物质和精神的历史遗存,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成果。宁陵史前文化和社会历史文化,有其独立创造的真谛。以史为鉴,以史育人。文物及其特有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在宁陵县考古发现的大量文化遗存和鲜为人知的地下文物,虽然是些砖砖瓦瓦、盆盆罐罐、碗碗碟碟,但他们足以已经向我们证明中山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古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世代相传和不断发展。尽管发掘出来的史前文物和古代社会文物数量和种类上也许并不算多,但我们亦从中仍然可以窥见丰富多彩的宁陵古代文化。

我县文物从历史上讲,总体是比较丰富的,由于历次政治活动的摧残和洗劫,加上历代黄河泛滥的肆虐,至今为止,保存下来的已为数不多。迄今为止,我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9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馆藏文物200余件。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中,我县又新发现了30多处价值很高的文物古迹,有的已经达到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准。 1、遗址类

宁陵县遗址类主要分为文化遗址、古城遗址、古村落遗址三种。文化遗址共2处,他们分别为丁堌堆龙山文化遗址及“三普”新发现的许庄遗址。其中,丁堌堆龙山文化遗址最具有代表性,他以其丰富的的文化内涵从而证明了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从而改写了宁陵历史的新纪元,2006年8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许庄遗址做为我县首次发现的明代古村落遗址,为研究我县明代时期的生活形态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葛城遗址作为我县唯一的古城遗址,至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也是宁陵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墓葬类

我县墓葬类主要分为汉墓群、古墓葬、近现代名人墓葬、烈士墓等,我县汉墓群主要分布在县城南部,分别为城郊乡解堌堆汉墓群、黄岗乡黄岗寺汉墓群、青岗寺汉墓群。 古墓葬主要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吕坤墓,“三普”新发现工部尚书汤斌墓、镇边大将军郭行全墓、

兵部侍郎胡守忠墓、国子监大学士贾二红墓、刘景桂墓、清把总牛广益墓、诰命墓等,其中以明代吕坤墓形制规格最高,原墓地占地面积百亩,墓前有石牌坊,两侧有石像生、规模宏大。明代武官胡守忠墓规制也颇高,而今上述等墓葬因各种原因均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吕坤墓后来在宁陵县政府和吕氏后人的努力下,恢复了陵园旧貌。近现代名人墓葬主要有我县广为人知的“老坚决”潘从正墓、李心梅墓、贾兼善墓等。而潘从正墓周边环境不甚理想,进出无路,不便于人们去瞻仰。尤为可叹的是李心梅墓,由于年久失修,农田耕作导致墓冢仅存不到0.5米高的小土丘。烈士墓为我县熟知的张弓烈士陵园、张环礼烈士墓以及“三普”新发现的赵尔庄烈士墓、张庄烈士墓、王体全烈士墓等,保存较为完整。 3、建筑类

我县建筑类主要有古建筑、近现代优秀传统民居等。古建筑主要有具有典型民族建筑风格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关清真寺、赵尔庄清真寺及栗大王庙等,东关清真寺由于年久失修、风雨侵蚀,大殿屋面及内部结构已遭受不同程度损坏,岌岌可危。近现代民居最典型的就是民国时期陈克常陈氏老宅,二层式砖木结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但也因年久失修造成房屋毁坏严重,亟待维修。 4、馆藏文物

我县现有馆藏文物200余件,其中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58件,一般文物100余件。由于馆藏条件有限,部分书画类出现霉变、虫蛀等破损现象,令人惋惜。

(二)我县文保工作现状

我县的文物保护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力组织下,始终坚持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为我县的文物管理、保护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 1、文保意识浓厚,思想重视。

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是保护好文物的先决条件也是重要手段,除文物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不断地加强学习外,还组织普及街道、社区的文物法规和文物知识教育,充分利用遍布全县的宣传载体宣传文保知识,不断提高着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组织多种形式活动,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营造了积极的社会氛围,使全县形成了“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普遍共识。

2、文保方式合理,工作到位。

首先是开展文物普查,发掘文物资源,申报文物等级。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我县文物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县先后有三处文保单位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被公布为市保单位,这得益于文物工作者细致地普查,耐心地发掘和不厌其烦地申报。自2007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以来,历时三年,县文管所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文物普查,文物工作者顶烈日、冒严寒,穿梭于大街小巷,乡村沟壑,竭尽全能不放过一座建筑、不放过一个点,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400余处,取得了一定成果。近期还将陆续申报公布一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次是做好了所有文保单位的“四有”工作,对文

保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安装了保护界桩和标志牌,进一步有效地保护了文物保护单位。 3、文保工作扎实 求真务实

对各级文保单位我们采取了不定期巡查制度,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当然这些离不开各级文保单位业余保护员的辛苦努力。同时我们还注重对文保单位的维修和维护工作,2008至2009年,我县通过积极申报文物项目经费,落实了对吕坤墓维护和整修的资金。对馆藏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不断人,单位职工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 三、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文物工作受到了空前重视,2002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通过,2009年10月,《河南省(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又或省人大通过,近年来,全国文物工作又掀起两个高潮,一是全国不少地区纷纷成立文物执法机构;二是掀起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高潮,这给文物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社会环境。当前,大环境特别是我市将大运河及商丘古城捆绑申遗工作对文物保护工作形成了很好氛围,《河南省(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也对文物保护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县文保工作正逐步得到加强。但由于我县本身文物资源匮乏,这样或那样的客观或主观的历史或现实的原因,文保工作形势依然很严峻。主要问题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6h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