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初中化学 教案 汇编四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05 13: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五单元 第二节

课题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活动与探究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2.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3.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

1.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pH进行了解。 2.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3.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 重点和难点 1.测试方法。

2.活动方式:学生主持;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

①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 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 教学设计

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 生2: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点评: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识平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用pH试纸来测一些物质的pH。今天的主持人为A(男)同学和B(女)同学。(主持人上台)

A:说是主持,我们会和同学们一样,也要做实验,我们一起做,一起讨论。

B:各组还要把结果写在黑板上,看哪组做得最好。(两位主持人在讲台上做) 学生分组实验:测稀硫酸、稀盐酸、水、氢氧化钠溶液的pH。(老师在黑板上画表) (学生自由上台在黑板上板书实验结果) 组 次 稀硫酸 稀盐酸 氢氧化钠 水 1 1 2 13 7 2 1 2 13 7 3 1 2 13 7 4 1 2 13 7 5 1 2 13 7 6 1 2 13 7 7 1 2 13 7 8 1 2 13 7 9 1 2 13 7 10 1.5 2.5 12.5 7 11 1 2 13 7 12 1 2 13 7 A、B 1 2 13 7 A:有11个组的数据都一样,请问第八组的数据为什么有差别呢? 第八组同学:我们是按照要求做的,所得出的就是这个数据。 B:你们坚持这个结论吗? 第八组同学:坚持,我们同组同学刚才讨论过,可能是我们所测的液体和大家的不同。 A:是不是这回事,这可要问老师了。 师:我要向第八组同学表示钦佩,这组的液体和大家的确实不同,我向其中多加了水。他们做学问能置疑,能尊重事实。我们要向他们表示祝贺(鼓掌)。 点评:测pH的实验操作并不难,如果用灌输的方法,几分钟就可以解决,可是以上对方法的体验和对问题的探究,学生乐学,印象深刻。学生容易做的就更要让学生自己做,更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就是抓住机会,让学生易快乐的地方更快乐,把学习这种劳动变成乐事。 B:这个不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同是某一种液体,浓度不同, pH不同。即同一物质的溶液因浓度变化pH也会发生变化,酸变稀了则pH上升,酸性减弱。碱变稀了,则pH下降,碱性减弱。 A:这个解释让我们明确了更多的知识。再请第十组同学说一下,你们得出稀盐酸的pH为1.5是怎么回事? 第十组代表:在测的时候,我们发现pH试纸的颜色和标准比色卡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就取了中间值。 B:那就是说是想像出的一种颜色了,颜色是能想像出来的吗? 第十组代表:好像又不能。

生1:既然不能,那么用最接近的颜色反而更准确了。 生2:说明用pH试纸只能粗略地测量。□教学过程□点评

生3:书上说,用pH试纸测是最简单的方法,我知道医生给人看病时也常用pH试纸,而给人治病,应该是要求很高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冷场)

A:老师,请您回答。

师:这就如托盘天平也是粗略地称量,大多数情况,所得到的值已足够达到要求。现在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把已用过的pH试纸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一下有没有变化。 生1:和先测的值比较,有变化。

生2:说明时间长了pH试纸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生3:要求我们在测pH时,把液体滴在pH试纸上后,要立即与比色卡比较,才能反映出液体的pH。 师:请同学们任取一种刚测过pH的液体,放在小烧杯中,用pH试纸放在里面看看。 生1:液体变颜色了。 生2:取出试纸读数,液体的pH与我们刚才的数据有区别。 A:我和小B同学也观察到了这个现象,那这说明了什么? 生1:这个纸不是普通的纸,是pH试纸(笑声,谁不知道),我是说上面有药。 生2:对,就跟我们的衣服上沾上污物,放入水中,污物会扩散到水中一样。 生3:如果把pH试纸直接放入药品里,药品可就被污染了,并且也测不准。 B:同学们观察和分析得很好,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你们真棒。 点评:及时归纳与总结。 A:现在我们归纳一下用pH试纸测pH的方法。 B:还有,在测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老师边听边板书) 方法 1.用玻璃棒取液滴在pH试纸上 2.立即读数 3.取整数值 4.酸的pH<7,碱的pH>7,中性的pH=7 注意事项(主要原因) 不能把纸放在试剂瓶里(防止污染药品) 准确读数(时间一长,pH试纸会变色) 更符合实际 对书本知识进行了验证 点评:在测之前先做猜想,是探究的要素,生活中的经验,被科学实验予以验证。 A:现在我们来做下面的实验。我们的桌面上老师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物品,在测之前,先按你们的经验,把你们认为是酸性的摆放在左边,中性的摆放在中间,碱性的摆放在右边,不能确定的放在旁边,请老师到各组去看看。

(学生讨论,摆放→老师检查,汇报给主持人:摆得不错)。

B:老师认为我们和大家的摆得都不错,可我还想知道你们这样摆放的道理和我们的是否一样。

生1:我们吃的有酸味的就是酸性,听大人们讲,有涩味的就显碱性,以前人们用草木灰水来洗衣服,我想草木灰显碱性。

生2:听妈妈讲,做米糕要用石灰,有时米糕有涩味,所以石灰水显碱性,造纸厂也用了石灰,所以造纸废水也显碱性。

生3:我是看了书62页的图1018后摆放的,图上没有的则是凭经验和感觉分的,比如纯碱溶液不就是碱性吗,食堂就常用碱水洗油污。

A:现在,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测一下我们桌面上物品的pH,看看我们的经验对不对。 B:做好后,请各组派代表,把结果送上来让我们比较一下。 (学生测试,各组代表公布测试结果)

A:同学们的结果比较一致,就是西红柿的结果不大相同,是什么原因呢? 生1:大家看,我们的西红柿的颜色不同。

生2:我们的西红柿是青的,是没有长大的,它是pH大于7。 生3:对,没有成熟的西红柿有的有涩味,今天清楚了,原来显碱性。 生4:在不同的生长期,西红柿的酸碱度不同。

生5:我有疑问,同学们测的西红柿的pH不一定就是这个值,因为它的汁液的颜色与pH试纸上的显色差不多,说不定pH试纸的颜色是汁液的颜色。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有严谨的思维,老师都还没想到呢!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讨论、设计、重做(想到的方法有:用滤纸、棉布等过滤,用活性炭吸附等)。 点评:应当为学生欢呼,这就是科学的素质,这就是创新的能力。

B:我和A同学,想知道更多物品的pH,准备向老师要几张pH试纸回家做一做。 大部分学生:我也要。

老师:好,每人另发几张。(提示:课本61页有比色卡)

A:那我代表同学们谢谢老师了,同学们可要认真做哟。到校后,我们还要好好地交流。另外,我刚才看到,第十一组的同学把一张分成了几小张,这是个节约的好方法,我们还要看谁测的物品多。 B:大家准备测些什么呢? 点评:学以致用,课内外衔接。

生1:我想测我家鱼塘的水,进行科学养鱼。 生2:我想测雨水,了解我们这里空气的质量。 生3:我想测土壤,让农民增产。

生4:我想测厨房中的物质,让生活更健康。

……

B:同学们要测的东西还真不少呀,测了之后,我们再好好地交流吧。 A:现在,我们一起看书63页。(学生自学)

B:我们刚才看了书,了解了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可要记牢。

A:请大家把放在不同pH的溶液里的头发取出来,按照书上的提示做一下看看。 生1:我们没有观察出书上所描述的现象。 生2:我们觉得用手拉头发很不好掌握。

B:我们能不能再想出一些方法来测呢?利用实验台上的工具,请同学们再设计、再实验。

点评:对数据进行分析,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老师有意用一组不同浓度的溶液,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明白,物质浓度不同,其pH不同。通过怎样操作和读数的讨论,有效地弄清了学科知识,并且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探究要尊重事实这个基本观点。课堂中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做,让学生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自主理念,如让学生先摆后测,这样处理,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经验和生活常识。通过对操作方法的探究,调动了学生的创造和设计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像把一张纸分成几张小纸(节约),用放大镜观察头发,用测力计测拉断所需要的力,用手触摸头发的表面确定粗糙程度等等,这些教科书中没有的东西,都反映了这一特点。因为这节课的难度不大,让学生做主持,同学之间有更强的亲和力,课堂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科学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色彩浓厚。老师的组织、引导、帮助的角色到位。整个课堂活跃而不失严谨,开放而不失章法。

生1:我们发现观察一根头发的光泽有点难,观察一束头发,能够发现差异,并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我们得出的结论是:pH=1和pH=13时,头发受损最大。

生2:用手触摸,能感受到浸入到pH=1和pH=13里的头发确实变得粗糙了。

生3:用弹簧测力计更能准确地测出拉断的难易程度。我们经过多次实验,决定用双股套在弹簧秤的勾上,另一端用镊子夹紧并绕几圈,再均匀用力,直到拉断。怕数据不准,我们还取了几次的平均值。这是我们组所测的数据。(展示数据) 拉力(N) pH=1 2.2 pH=4 2.8 pH=7 3.4 pH=10 2.5 pH=13 2.0 生4:你们真会想办法,我要提醒的是做实验的头发要一样,否则,就没有科学性。 生5:看来,在碱性环境下头发更易损伤,我们以后洗发时要多用水清洗几次。 生6:我们还要注意洗发液的质量,毕竟是件“顶上功夫”呢。

A:头发还是不易腐蚀的东西,我曾发现一只死老鼠,肉都烂了,可它的毛还是好好的,酸或碱对头发就有这样的损坏,何况其他了。

B:54页那个可怕的鸡爪实验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A:大家今后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头发,可以向理发师请教。 B:以后我们可要像关注食物是否有毒一样,关注物质的酸碱性了。 A:请大家总结我们这堂课的所得,并整理好笔记。 B:还请同学们将实验台收拾整理好。 AB:谢谢大家的合作。

第五单元第四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材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即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依题意找出已知量。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同时要克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计算过程难度并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骤多,稍微麻烦些。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设好多个未知数以及找出这些未知数之间\量\的关系式。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水平,加强化学计算的训练,以求达到熟练掌握解化学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且不涉及到单位的换算。计算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基础上的,包括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义的基础上的,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结合起来。 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要求学生对涉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掌握,如: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配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的示范,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辨证观点。本节课可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化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和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呢?本节课将要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投影:例一 写出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述出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2g硫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克二氧化硫。1.6克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________克二氧化硫,同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克。 讨论完成: S + O2 点燃 SO2 32 32 64

每32份硫与32 份氧气完全反应,必生成64份二氧化硫。

32克 64克 1.6克 3.2克

学生练习1:写出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现有31克白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__________ 克,生成五氧化二磷 _________ 克。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又可由已知物质的质量,计算求出未知物质的质量,此过程就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第三节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例2 加热分解11.6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板书: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 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245 96 11.6 克 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 245/11.6克=96/x x=96 ×11.6克/245=4.6克 (5)答: 答:可以得到4.6克氧气. 学生练习,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投影:

学生练习2:实验室要得到3.2克氧气需高锰酸钾多少克?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克? 练习3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铜1.6克,需氧化铜多少克? 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讨论:1.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对计算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 2.化学方程式计算中,不纯的已知量能带进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吗?

投影:例三 12.25克氯酸钾和3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克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克?

学生练习:同桌互相出题,交换解答,讨论,教师检查。

出题类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水的分解与合成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

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活动天地]

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

液面的变化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

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 和———————— ,二者的体积比为——————。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 和—————— 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 知识应用:

1、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2 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和电解水这两个变化 [板书]一、电解水

1、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分析] 讨论分析图片获得的信息

2、化学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

[说明]水、氢气、氧气由分子构成,也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 3、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 [练习]做P38 [在线测试] [小结] 教学反思:

利用图示可较清楚地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看图说话”方法。

第二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氢气和氧气反应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实验探究]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

[友情提示]本实验导管点火的一端不要用普通玻璃管,最好用铁管、铝管或瓷管、石英管,这样才能看到氢气燃烧时的淡兰色火焰。 [板书] 氢气 + 氧气 → 水 H2 O2 H2O [讨论]该反应是否是分解反应?

[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描述]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优点,教会学生辨证地看问题。

[交流共享]从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 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分割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板书]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线测试]

1、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

A、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 C、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在通常状况下很稳定,4℃时密度最大 C、蒸馏水是最纯的水

D、0℃时会形成冰、水的混合物

3、电解水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 A、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出气多 B、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

C、可以看到体积比VH2 :VO2 =2 : 1

D、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的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然 4、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把糖和水混合后形成糖水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D、3体积水和7体积酒精混合成70%的消毒酒精

5、在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 ---------- 重新组合成新的 。 [小结] P40 [长话短说] [反馈练习] P41 [挑战自我] [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需要记忆的知识教多,以后要注意巩固情

第九章第一节化学与能源2

课题 知 识教 与 学 技能 过 程目 和 标 方法 能源 课型 新授 第 2 课时 1、了解几种常见的能源,认识能源开发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2、知道电池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 了解使用化学能电源比燃烧化石燃料具有更多的优点; 了解几种常见的电池,知道乱扔废弃电池会污染环境,了解回收、处理废弃电池的意义; 情感态1、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的重大意义; 度与价2、增强环保意识。 值观 重对能源的认识 点 难电池的原理 点 课 前准备 教师:1、世界生计盎然的景象的图片; 2、准备演示实验。 学生:1、搜集资料 (如何解决能源危机?) 2、搜集资料:废弃电池对环境都能造成哪些污染? 3、并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小组分析讨论。 教 师 调 控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教 学 环 节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常见的能源的种类 能源的分类 能源的危机 能源危机的解决 能源的转化

展示图片 提出疑问: 1、目前我们常利用的能源有哪些? 组织学生看图9-1 2、除化石燃料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能源? 根据是否可再生、获取的途径分类 列举一些消耗能源多的事实 设疑:如何解决能源危机? 观看图9-2节能标志 在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古老的一种获取能量的方法就是燃烧获取热能,再将热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这种获取能量的方法简单,但转化效率低,并产生大气污染,那么,我们能否寻找到一种转化率高,并且污染少的能量转化方式呢? 观看 思考、回答 看书、 交流讨论 思考、回答 倾听、了解 倾听、思考 结合实际和搜集到资料,讨论研究。 讨论图案的含义 思考、讨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化学与生活联系。 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内容,教学环节自然、流畅。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回答开放性问题的兴趣。 让学生对常见的能源有个系统的认识,便于理解和记忆。 将学习内容扩展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让学生互相学习,培养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废弃电池的处理 小结 做演示实验 如果废弃电池处理不好会污染环境,那么应如何处理废弃电池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观察现象并描述 根据所搜集的资料交流、讨论 学生各抒己见 直观的观察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以及语言表述能力。 练习题 1、常见的能源有哪些? 2、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有哪些? 3、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4、化石燃料是最理想的燃料吗?为什么? 5、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还是不可再生能源? 1、化石燃料可以对环境造成哪些污染? 2、电池是将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 3、下列哪个标志是节能标志? (图略) 4、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废弃电池的认识。 书:70---2、3 检测题 作业

课题 第九章第二节 化学与材料 课型 新授 第一课时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 学 目 标 过程 和 方法 (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1)以材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情感态度(2)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 与价值观 (3)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材料的观念。 重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点 难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点 教师:四种材料的生活物品。 学生:就下列调查主题,进行课前探究活动 (1)调查制造厨房里各种物品的材料。 (2)将调查材料形成报告并分析材料的主要性能。 课 前 准 备 教 学 环 节 教 师 调 控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材料的使用与 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材料的一些知识。 一 金属材料 1 包括金属和合金 2 铝,铜,生铁,青铜,不锈钢 一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三 合成材料 1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2 纤维包括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 3 几种纤维的性质实验

大屏幕演示动画: 由四大材料制成的物品各一种。 创设问题情境: (1)你知道每种物品使用的材料吗? 指导学生阅书并提出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物品及其材料,性能。 指导学生阅书。 同上 同上 观看动画 思考、回答问题。 阅书并划出有用信息 展示调查材料。 同上 展示调查材料 同上 这样的引课比较有趣自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饱含热情地参与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结合生活经验的同时,了解到材料的使用情况,简练、自然。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养 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同上

4 合成材料耐酸碱腐蚀 5 灼烧聚乙烯,聚氯乙烯 6 白色污染 四 复合材料 1 钢筋混凝土,玻璃钢 学生谈感想 教师小结 指导学生做实验 指导学生阅书 (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分组实验并完成书中表格 阅书并划出有用信息 展示复合材料物品 谈体会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 材料的练习 1在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中,可用做食品袋的是 。 鉴别两者的方法及有关现象、结论 。 2、就下列材料,各举一例并说明用途。 1) 金属材料;2)无机非金属材料;3)合成材料。 3、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不锈钢四种物质,其中属于金 属材料的是 ,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4、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应用十分广泛,试举出两种常见的合金: 。

5、鉴别下列两种物品: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随堂检测题 1 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 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 ( ) A.无机材料 透气 B。 特殊钢板 耐高温 C.纳米碳板 熔点高 D。 有机高分子材料 绝热 2.下列各组材料中,均属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一组是( ) A.玻璃 光导纤维 B。光导纤维 混凝土 C。 羟基磷酸钙 聚乙烯 D。 碳化硅 硫化橡胶 3.材料一般可分为 、 、 、 。 4.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能自行调温、调光的新型建筑材料叫“云胶”。它低温时呈透明状,可通过90%的光线;受热时则从透明变成白色,可阻挡90%的光线,这一转变可在两三度的温差范围内完成,且是可逆的。用这种材料作房屋的材料,其优点是 。 5.区分毛线、棉线、尼龙。 P75-1 作业 第九章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课题 教 学 知识 1. 知道氢气的制取和收集方法 与 2. 认识氢能是一种理想的能源 化学与能源??氢气的制法 课型 新授 第一课时

目 标 技能 过程 1. 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和 的观点,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化学物质的能力 方法 2. 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 1. 通过对氢能是理想的能源的认识感受化学对改善个态度 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与价 2. 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 值观 重点 氢气的制法、氢能源 难点 氢气的制法、验纯 课 前 教师:有关氢气制取、收集所需药品、仪器 准 学生:查阅有关氢能源的资料 备 教学环节 引课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忆、书写让学生回忆从含氢化合巩固学生对知识方程式、交物中制取氢气的方法 的记忆 流 一、氢气的制取

让学生在所回忆的方法二、实验中分析、比较、选取适室制取合在实验室制取的方法 氢气 指导学生讨论: (1) 如何检验气密性 让学生表达自己交流、讨论、的观点,锻炼自己比较、分析 的能力,运用比较的方法作判断 参与讨论,激发积(2) 如何验纯 讨论 (3)夹紧导气管上的夹锻炼表达能力 子时,试管中的硫酸的液面为什么会下降? 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指导学生完成制取氢气共同完成氢作的能力 并验纯 气的制取和验纯 极性,活跃思维,引导学生讨论:氢气的讨论 贮存、运输、使用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在互相交流中互相学习 三、氢能大屏幕展示对氢能源的交流 、分析 通过交流分析培源 认识 养正确看待化学物质的能力 小结

练习 1.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 ; 2. 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与前面学习过的制取 相似; 3. 如何大量、廉价地制取氢气是各国正努力研究的课题。日本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含镍氧化物半导体粉末,将少量这种粉末放入水中,用波长为402nm的可见光照射,能够不断地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在上述过程中,这种氧化物粉末的作用是 , 该反应的方程式 。 检 测 1. 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哪些优点 2. 液氢可做推进火箭的燃料,这是因为( ) A 氢气难溶于水 B 氢气没有颜色 C 氢气燃烧时放热多 D 氢气没有气味 3. 若用锌和一种酸反应制出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则发生装置中盛放的酸是 作 业 据报纸登载,深圳某商场开业庆典时,店外挂的氢气球因人群拥挤而被挤破,遇上点燃的香烟,引起爆炸,并引发邻近的一串氢气球爆炸。迅速掠过的火苗烧了一些顾客的头发,并浅度灼伤20多人的皮肤。请简要回答: (1)以上事实说明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发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兴趣化学小组进行探究时,用了稀有气体氦气可以较好地代替氢气,原因是

第九章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 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能力 1.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目标 2. 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 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目标 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 1. 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 2. 铵根离子的检验 1. 铵根离子的检验 2. 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投影仪 教学 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玻璃片、玻璃棒、酒精灯、火柴、铁架台氨用品 水、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尿素、熟石灰、蒸馏水、磷矿石、过磷酸钙、草木灰 教法 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设计 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 学法 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设 计 难点

【自问自答】常用的化肥有哪些? 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探 肥料等,这节课主要讲氮肥、磷肥和钾肥。 【板书】化学肥料 【提问】植物为什么需要氮肥、磷肥和钾肥? 究 (看图后小议) 【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有学生知道的就跟随引起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 学习的大目标。 以形象的图表引起学生学习促进植物枝叶茂盛。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 教释增强抵抗力。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学疑 【提问】你所知道的化肥中哪些属于氮肥?它们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和特点? 【投影】 过, 【板书】氮肥 【课件】 名称 程 合 氨水 化学式 NH3.H2O 主要性质 保存 看图思考 想、听、兴趣。 记相结合学习让学生知道氮、磷、氮、磷、钾肥的作用 思考回钾肥对植物生长的 作用。 实物展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记忆。 碳酸氢铵 NH4HCO3 硝酸铵 作 氯化铵 硫酸铵 尿素 NH4NO3 NH4Cl (NH4)2SO4 CO(NH2)2 易溶于水 低温密封 答 观看记忆 交 【课件】各种氮肥的优缺点。 氨水 它是氨气的水溶液,浓度一般是20%左流 右,氨水是混合物。它加工简单,使用方便,易分解,易挥发,使用时必须稀释。某学生在一次劳动时把氨水直接浇在作物上,没多久,茎叶顷

刻变黄。 碳酸氢铵 它长期使用也不会影响土质,受热易分解,所以要防潮和防曝晒。 硫酸铵 硫酸铵性质较稳定,长期使用土壤易结块、硬化,要定期用熟石灰改良土壤(但熟石灰切勿和肥料同时使用)。 尿素 尿素含氮量高,肥效持久,溶液呈中性。1kg尿素相当于100kg人粪尿或10kg菜子饼的含氮量,但成本较高,肥效缓慢。 硝酸铵和氯化铵 这两种肥料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如炸药和焊接等)。 各种氮肥的优缺点。 【实验】在玻片上放少量碳铵,再加一些消石灰,用玻棒搅拌后闻气味。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练习】完成下表 名称 氨碳酸硝酸硫酸铵 氯化铵 尿素 列表对看课件 比,给 阅读记忆 学生两人一组,动手操作。 填表计算 阅读课本 思考回答 思考交学生深刻印象,并巩固化学式。 增强学生对化肥知识全面了解。 让学生亲自动手获得知识。 巩固常见化肥的化学水 氢铵 铵 俗名 化学式 含氮量 【提问】磷肥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板书】 二、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

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 【提问】钾肥都有哪些? 【板书】 三、 硫酸钾(K2SO4) 钾肥 氯化钾(KCl) 流 式的书写。 让学生知道肥料的种类及常见的磷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提问】什么叫复合肥? 【板书】 四、复合肥料 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 硝酸钾KNO3 磷酸二氢钾KH2PO4 肥、钾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 五、微量元素肥料:如B、Mn、Cu、Zn等 六、农家肥料 归纳教 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 智 能 训 过 练 【投影】 l.氨水见光后易挥发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须___,且放在棕色瓶中。 2.硝铵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爆炸,碳铵在受热时会全部分解成气体。尿素的含氮量最高,肥效持久。铵盐跟碱性物质反应,会放出___. 3.草木灰中的钾肥主要成分是______,它的学生交流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程 水溶液呈________。 4、磷酸二氢钾是含_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硝酸钾是含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 布置作业 必做题:1.课本P791、2、3 选做题:回家调查家中化肥的名称及用途。 阅读回检查学生对知答 识的掌握情况。 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关于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l)装置:如图

(2)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湿存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③导管伸入试管内只要稍露出橡皮塞即可,以利于气体排出。 ④装药品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药品要平铺在试管的后部,开始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然后将灯焰集中在有药品的地方加热。

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刚产生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放出时再收集。因为开始的气泡是空气,若此时收集,则氧气不纯。 ⑦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再撤去酒精灯,目的是防止试管内温度骤然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倒吸到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⑧如果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时,试管口还应塞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加热—→收集氧气—→取出导管—→撤去酒精灯。

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几个问题解答

[ 作者:周香 转贴自:http://www.srsoft.com.cn/study_garden_plot/drkt/dr 点击数:457 更新时间:2004-4-21

入:hanna75 ]

化学实验室

请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来做下面三个化学实验,希望你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思考,回答提题。

1.右图是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在B容器管口处放一小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加热反应物,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_______。等收集的氧气充满收集容器C后,用

盖住瓶口,把收集容器C小心移出盛水容器D后,瓶子应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停止加热时________,然后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将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到不再产生氧气为止,冷却后将剩余固体置于盛蒸馏水的小烧杯中使之充分溶解,过滤,滤纸上有________,滤液里有________。

[分析]:应记清各种仪器的名称,使用规则等。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时因其发生分解反应放出氧气管口放一小团棉花起滤气作用,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氧气流进入导气管;而引起导气管堵塞或收集

中有高锰酸钾粉末。反应发生后不能马上收集氧气,否则混有空气而使收集的氧气不纯净。另外根

与氧气的密度不同,确定集气瓶摆放位置。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产物中有不溶于水的二氧化锰和水的锰酸钾。 [解答]:

(1)A.酒精灯 B.试管 C.集气瓶 D.水槽 E.铁架台

(2)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氧气流进入集气瓶内,严重时还可以堵塞导气管。

(3)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地均匀地放出;正放在桌子上;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防止氧

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沿导气管流入灼热的试管内而引起试管炸裂;二锰酸钾。

2.在甲、乙、丙三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粉末状的氯酸钾固体,然后向乙试管内加入

氧化锰,向丙试管中加入1克高锰酸钾固体,按实验1的装置组装好,用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请回答:

(1)反应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体积相等的是________________。 [分析]: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在乙试管中由于加入了1克二氧化锰,使氯酸钾分解迅速放起催化剂的作用,甲试管内的氯酸钾要在较高温度下加热很长时间才能放出氧气,而丙试管内加入

锰酸钾,要等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同时生产二氧化锰,此时才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由此出氧气的速度最快的应是乙。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度快慢,而本身的性质和质量不改变,所以甲、管中放出氧气的体积相等。由于高锰酸钾受热也放出氧气,所以产生氧气最多的应该是丙试管。[解答]:

(1)乙 (2)丙 (3)甲和乙

3.下图为两套测空气成分的装置图,红磷、蜡烛自然熄灭后,分别打开止水夹,A瓶内液面高度比液面高度________(高、低、相等)

[分析]:由于两瓶内燃烧产物不同,因此产生的现象也不同。A瓶内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

然蜡烛燃烧消耗了大约A瓶容积的1/5体积的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了大约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气

使A瓶内气体减少量远远小于A瓶容积的1/5体积(考虑二氧化碳溶解的部分),因此打开止水夹

流入A瓶的量大约远远小于A瓶容积的1/5。在B瓶内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完全反应后

瓶容积的大约1/5体积的氧气,当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B瓶内,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易溶于水的

量大约等于B瓶容积的1/5。由此可知进入B瓶的水量要比进入A瓶的多,A瓶内液面高度比B瓶高度低。 [解答]:低。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2) 2教时 授课时间 9月16日 学习准备:

铁、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教学分层目标、重点、难点: 分层目标: 教学重点:

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教学内容、过程:

1.自然界氧气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 水 葡萄糖 + 氧气 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1)具体过程

(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3.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加热——→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氧气(O2) b. 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c. 实验步骤:

a). 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b). 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c). 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d). 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 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 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g). 仪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 ————→ 水(H2O) + 氧气(O2) b. 注意事项:

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c).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即:先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而后向漏斗中加入3%的过氧化氢溶液。

e). 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总结:

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

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注意:催化剂可以简略的概括为“一变,两不变”

a). 一变:改变反应速率,不但可以增快反应速率,而且可以减慢速率; b).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不变,本身化学性质不变。 c). 二氧化锰不是专职的催化剂 4.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

实验室是根据气体的密度和在水中的溶解性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由于氧气不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先将集气瓶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再倒置在水槽中。从试管中开始出来的气泡是空气,不要收集。当气泡连续地并均匀地产生时,再将导管伸入到盛满水的集气瓶口收集氧气。当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气泡时,表明集气瓶内水已排完,气体收集满了。此时,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再移出水面,正放在桌上。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起反应,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导管应该接近集气瓶的底部,便于将集气瓶内空气排尽,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盖上一块玻璃片,以稳定气流。把带有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小木条重新燃烧,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课外分层练习: 基础题

1、 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工业上用分离空气法制氧气 D、氧气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2.在“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是 ( ) A、氧化剂 B、催化剂 C、反应物 D、生成物

3.当大气压在1.013×105Pa时,液态氮的沸点是-195.8℃,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氦的沸点是-219℃,液态二氧化碳的沸点是-78.44℃则在分离液态空气的时候,上述气体随温度升高而被分离出来的顺序为( )

A.氮气、氧气、氦气、二氧化碳 B.氦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氧气、氦气、氮气 D.氦气、二氧化碳、氧气、氦气 4.在液态空气中上方放置一点燃的细木条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A、木条燃烧更旺 B、木条燃烧和原来一样 C、木条立即熄灭 D、可能引起爆炸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主要操作:a.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b.熄灭酒精灯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连接仪器 e.装药 f.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g.撤出导气管。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cdaebfg B.dceafgb C.adcefgb D.dceafbg

6.组装一套比较复杂的装置,组装的顺序一般是( ) A.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B.从下到上,从右到左 C.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D.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7.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④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 A.全部 B.除④外 C.除⑥⑦外 D. ①②③⑤ 8、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 ⑴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 。 ⑵伸入制氧气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 。 ⑶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

⑷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 。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 时,再开始收集。 ⑹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好 , 放出实验桌上。 提高题

1、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在常温下用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写出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最合适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__________,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下列A、B、C、D、E五种实验装置:

A B C D E

根据题意,将装置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⑴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 装置,收集氧气最好用 装置。 ⑵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用 装置。

⑶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用 装置,收集氨气最好用 装置。

教学随感:能很好的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及注意点。课堂学生反映良好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章第二节淀粉与油脂)

作者:王国强 时间:2005-08-14 课题 课 淀粉和油脂 新授 第二课时 型 (1) 知道使用淀粉的重要性,学会用碘水(或碘酒)检验淀粉。 (2) 了解葡萄糖的来源及葡萄糖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它在体内缓慢氧化为生命活动提供热量和能量的重要意义。 (3) 知道检验葡萄糖的方法和现象以及这一方法的应用。 (4) 认识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常见的油脂。知道油脂的分类方法,油脂的组成以及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1) 通过对本节课的预习,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2) 通过小组实验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从实验中获取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做实验的好习惯。 (3) 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知识 与 技能 教 学 目 标 过程 和 方法 情感 态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食品营养的关注意识,养 与价 成学生们合理膳食的习惯。 值观 重点 难点 淀粉的检验方法及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淀粉的检验方法及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课 前 准 备 教师:碘水(或碘酒)、新制氢氧化铜、酒精灯、试管、试管夹 学生:就下列问题,进行课前探究活动 (1)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几种富含糖类、油脂的食品,说明他们对人体主要营养作用。 (2) 葡萄糖的来源及葡萄糖的组成及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3) 查阅资料,了解淀粉的检验方法和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创设情境引入新创设问题情境: 课: (1) 你能说出食物中淀粉的重三种生活要性 中的主食 么? (2) 你知道他 们的主要 成分是什 么? (3) 你知道食 物中淀粉 的重要性 么? 创设问题情境: 检验淀粉的方法 你了解检验淀粉 的方法么? 通过实验我们来 验证一下哪些物 质中含有淀粉 为学生准备检验 淀粉的药品(碘水 或碘酒) 你知道葡萄糖的 来源么?

葡萄糖的来源、你知道葡萄糖对物理性质及意义 生命活动有什么 重要意义吗? 请举出几种富含 糖类的食品? 糖类

学生活动 交流讨论并作答

交流讨论(介绍检验淀粉存在的方法)

分组实验,交流结果。

根据生活经验和查阅的相关资料讨论、交流葡萄糖的来源、物理性质及葡萄糖对生命活动起到的作用。

设计意图 这样引课比较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很自然的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验证。

让学生在交流谈论中知道葡萄糖的来源、物理性质及它在体内缓慢氧化对生命起到的作用,同时,也很自然地提出如何检验患糖尿病的人,为下面的知识做铺垫。

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常见的油脂

油脂的分类及油脂的组成

油脂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学生谈感想

教师小结

创设实验情境: 你知道葡萄糖的检验方法么? 每小组都有编号为A、B的两试管,下面进行实验并得出哪支试管中是含有葡萄糖的溶液?

创设问题情境: 你知道哪些富含油脂的食物?

你认为油脂可以分为几类?说出你的想法?

介绍油脂的组成

创设问题情境: 你知道减肥的最佳方法吗?

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淀粉和油脂的相关内容。这节课的重点是淀粉的检验及葡萄糖的检验方法,同时这个知识点也是重要的考点,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好好掌握。

交流讨论(介绍检验葡萄糖的方法)

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思考回答问题

交流回答问题

思考竞赛形式回答问题

谈收获

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点的整理工作。

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得出检验葡萄糖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来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让学生们通过回答问题说出富含油脂的食物为下面油脂的分类作铺垫。

让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出油脂的分类,培养了同学们自我总结归纳的能力。 通过同学们敏感的话题的讨论引出油脂在生命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练 习 1. 病人输液时常用葡萄糖,它的化学式C6H12O6 ,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6个碳元素、12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一个葡萄糖分子 C.葡萄糖由6份碳和6份水组成 D.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6:1:8 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油脂的是( ) A.豆油 B. 动物脂肪 C. 甘油 D. 棉籽油 3.在体育锻炼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 A.脂肪 B. 维生素 C. 葡萄糖 D. 蛋白质 4. 检验淀粉中是否含有淀粉可用 ,观察到的现象是 。 1.在减肥和预防减肥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加强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B. 合理、科学饮食,控制高脂肪、高糖类食品 C.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减肥药物 D. 少睡觉,长时间看书、看电视等 2.鉴定淀粉存在时,常用碘液,这是因为( ) A. 有机物遇碘变成蓝色 B. 碘遇有机物变成蓝色 C. 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D. 碘遇淀粉变成蓝色 3.检验葡萄糖可用 ,观察到的现象是 。 4. 和 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热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 随 堂 检 测 题 作 业 1、认真看一遍书完成课后相关内容。 2、有能力的同学完成下题 某葡萄糖注射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5%。180g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以产生2804Kg的热量。医生给某病人注入了500ml(密度为1g/ml)该葡萄糖注射液,这些葡萄糖完全氧化后共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参与评论)

环境保护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大气污染的种类。 2.了解水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水污染的种类。3.了解土壤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土壤污染的种类。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调查及查阅有关保护环境的资料,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懂得人类与环境、化学与环境科学的关系,领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污染的措施。 教学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师生一起讨论。

一、 人类生存环境的构成人类生存的环境主要由大气、土地、水、矿产、森林、生物、生活居住区,风景游览区等诸多要素构成。

二、环境污染的分类1.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2.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3. 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能源污染。《考试说明》在总体测试目标中指出:“考试还应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和生产中各类有关的化学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我们主要从大气、水、土壤三方面分析我们周围的环境问题。 三、大气污染同学们阅读P80至P84页,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1. 大气污染的含义当大气中某些有毒、在害物质的指标超过正常值或大气的自净能力时,就发生了大气污染。把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写在卡片上。2. 大气污染物主要有:①漂浮颗粒物;②硫的化合物;③氮的化合物;④碳的氧化物;⑤碳氢化合物;⑥含卤素的化合物;⑦放射性物质;⑧……将大气污染的产生原因写在卡片上。3. 大气污染的形成① 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有害烟尘、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② 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使用矿石燃料的动力机械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4. 大气污染的危害① 有毒氧化物、烟尘等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物的生长。② 硫的化合物、氮的氧化物等还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的枯萎死亡,这些氧化物还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并且空气中的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③ 对金属、矿石及其制品有腐蚀性的物质,会损害建筑和某些雕像;④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改变世界的气候,引起多种自然灾害大区域频发;⑤ 氟氢烃类物质的排放会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使人类及动物遭受紫外线的伤害。征对大气污染的类型和原因,请提出治理方案。5. 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防治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首先要改变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再是运用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治理大气污染,适当扩大城市、城镇绿化面积,植树造林,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还要制订大气质量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和预报,为大气污染的治理提供可*的参数。

四、介绍大气污染的危害:水污染1. 水污染的含义使水和水体的物质、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或使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使用价值的现象叫做水污染。2. 水污染的来源①工业污水的排放;②生活污水的排放;③垃圾液的渗漏;④化肥、农药、合成洗涤剂的滥用。3.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对渔业等水产业、工业、农业、畜牧业和人类的身体健康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危害。4.水污染的治理对水污染的治理,要采取污水先净化后排放,以有机肥代替化肥,不使用含磷洗涤剂、注意农药的使用等措施。

五、土壤污染1. 土壤污染的含义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中的化学反应,以及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能分解某些污染物,因此,土壤对污染物具有净化能力。土壤中污染物的积累和净化是同时进行的。如果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净化能力,就会引起土壤质量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土壤污染。2.土壤污染的来源①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的污染及危害(汞、铅、镉、砷、酚、CN-等)②垃圾及工矿

企业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及其危害固体废弃物以日晒雨淋,它们的渗出液中所含有毒物质渗入土壤后,会改变土壤结构,影响其中微生物的活动。(蚊、蝇 传染病)③化肥、农药的污染及危害(磷矿石中有铅、镉等造成土壤污染。

小结:从80年代起,酸雨、臭氧层损耗和气候变暖这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使地球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既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产生的,也必将在同一进程中得到解决,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老的环境问题解决了,新的环境问题又会出现。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处于不断动力和变化之中,永无止境。

【教学反思】

本主题的学习靠单纯的讲解和阅读是不行的,本主题的内容大多未涉及较深的学科知识,学习时要重视学习情景创设和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比一比、赛一赛、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讨论和辩论等活动,进行有效的复习。

学习时要注意从化学视角研究资源、能源、环境和营养保健问题,避免与其他学科的有关内容雷同。例如学习能源问题,要让学生从以下四方面研究:1.了解燃料燃烧反应释放热量,研究怎样使燃料完全燃烧;2.考虑燃烧的安全问题,怎样应用化学知识生火、灭火;3.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怎样减少燃料燃烧时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利用化学科学开发洁净、高效的能源。

本主题内容与前面几个主题的内容联系紧密,可以和具体物质的知识、化学原理知识、科学探究结合起来复习。而且本主题的开放性知识较多,有些题要求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解答,组织语句通顺明了,教师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关注教材上的讨论和辩论。

课题名称: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 归纳法、演示实验法. 教学用具: 本课题中所有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用品 、 课件

教学思路: 1、结合课本图7-1、7-2、7-3、组织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存和工农业生产的意义.

2、根据课本活动与探究实验,总结通常情况下燃烧的三个条件.

3、根据学生各学习小组深入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实地调查后搜集到的有关火灾事例及常用的灭火方法等材料,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演示课本P126活动与探究实验及[实验7-1],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灭火的 原理和方法. 4、对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师演示[实验7-2],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展示燃烧和爆炸的有关图片,让学生识记,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5、课本p131 页习题1、2、3、及课本讨论内容通过课堂讨论随堂解决。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本p124-130 页,并完成下列预习题: (1)什么叫燃烧? (2)燃烧应具备什么条件?

(3)灭火的原理及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4)引起可燃物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2、利用星期日各学习小组,请到消防大队及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方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有关火灾案例、 常用的灭火方法、张贴的安全图标等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作业: 二、引入新课: 天上的火,来到人间,火在大地燃烧,让愚昧化作文明;火在宇宙燃烧,使黑暗趋向光明,

为什么火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那么人们如何保留火种,今天让我们对火,即燃烧作一 个初步的科学的解释 三、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 第七单元 、 燃料及其应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讨论] 结合课本P124页图7-1、7-2、7-3和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 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提问]: 既然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如此重要,那么你知道什么叫燃烧吗?

燃烧应具有什么样的条件呢? [演示实验]:

按照课本P124页活动与探究实验内容进行演示实验,为了减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盲目性,教师应进行指导.

[学生观察] 白磷燃烧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思考题] :根据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出示下列思考题,请学生回答: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 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 [学生交流] 各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屏幕显示] 燃烧条件示意图

[归纳并板书] 一 、燃烧概念及燃烧条件:

1、燃烧概念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说明] 燃烧一般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条

。 件下不变

[问题讨论] 认识燃烧的条件后,请各个学习小组结合你实地调查所搜集到的常见灭火方法,

,讨论灭火的原理及措施有那些?

[学生交流] 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结果. [演示实验] 演示课本[实验7-1]及简易灭火器原理实验 [观察] 学生观察上述实验现象 [屏幕显示] 扑灭火灾示意图

[归纳并板书]: 二 、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学生阅读] 课本P127表7-2,识记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原理及

应用范围。

[巩固练习] 课本P126-127页讨论题; 习题P131页.1 、 2 、 3。

[问题讨论]

50年代,广东信宜县锯木场,一位工人点火吸烟的刹时发生突如其来的大爆炸,造成了惊人的损失和死亡,请问:油库、

面粉加工厂、 锯木厂 、 纺织厂、矿井 、 煤气站、 加油站等 地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屏幕显示] 加油站需严禁烟火图示

[学生交流] 各学习小组结合自己的实际调查情况将上述讨论结果进行交流.

[学生阅读] 在上述交流基础上,学生阅读课本P128-130页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内容.

[演示实验7-2] 粉尘爆炸实验

[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讲解归纳] 教师讲解可燃物爆炸的原因及易燃物和易爆物在生产、使用、运输、贮存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爆炸原因: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

膨胀而引起爆炸

[屏幕显示] 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让学生识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6f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