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指导找手机》课堂实录(贾志敏)

更新时间:2023-11-23 20: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网易

新闻 微博 邮箱 相册 阅读 有道 摄影 爱拍 优惠券 云笔记 闪电邮 手机邮 印像派 网易识字

更多 博客

手机博客 博客搬家 博客VIP服务

LiveWriter写博 word写博 邮件写博 短信写博

群博客 博客油菜地 博客话题 博客热点 博客圈子 找朋友 发现 小组 风格

网易真人搭配社区iStyle

下载最文艺的手机博客APP> 下载最文艺的手机博客APP> 创建博客 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杰出作文博客

作文乃是人生一部分 导航 首页 日志 相册 音乐 收藏 博友 关于我

日志

杰出作文

我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班主任,教语文课,搞过作文教学改革实验,本科学历,中教高级职称,当过年级组长、语文教研组长,教学副校长,校长,企业教育科长,学区党委书记、主任,现任教研员。我的感言是:做不好本职工作,还谈什么爱岗敬业! 加博友 关注他

被推荐日志 最新日志

枕着你的名字入眠(音画) 【转载】淯水阁主贺挚友杰出 【转载】老师的良师益友(秋 唯有兄弟(音画) 我的视频目录

【转载】德财兼备恭贺博友杰 该作者的其他文章 博主推荐

祝朋友元宵节快乐 牵挂相知的你 元旦幸福感言

教育论文 怎样教育“不学”的高中生 【转载】(原创诗歌):画家的山水 珍藏“最美”——写在建博五周年 随机阅读

为何大陆关注香港保钓的人不多? 对疑似历史建筑不妨高抬贵手

刘思敏:携程推出海外酒店预订新平台 艺龙去哪儿网或将跟进 香港保钓人士成功登上钓鱼岛的背后

魏震:8月13-17日黄金外汇喊单盈利240点 醉酒失身要不要当真? 首页推荐

美国警察扫黄时'钓'小姐 香港黑社会百年风云(图) 千万富翁竟热衷考公务员 为何手淫的快感超过性交 叶帅之女文革参加造反派 八千湘女嫁新疆至死难归 更多>>

四年级上册习作7教学实录

想象作文:《变》课堂实录(马蔷)

《习作指导<找手机>》课堂实录(贾志敏)

2009-07-30 08:30:45| 分类: 作文教案、设计或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习作指导<找手机>》课堂实录(贾志敏) 第一教时:

师: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就是把平常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

作文就像玩一样,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但是,我们在学习作文的时候往往碰到许多困难,比较多的有两种:第一个是语句罗嗦,表达不清楚。第二个是写得不具体、不形象,因此,文章显得不生动。

怎样来克服这两种毛病呢?很简单,我们只要学会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把长的变成短的”(板书:长的变成短的),就是概括(板书:概括)。第二种,是“把短的变成长的”(板书:短的变成长的),就是展开,你就能写具体了(板书:具体)。

在阅读课上我们学得比较多的,练得比较多的是“把长的变成短的”,也就是学习一段话,老师让你概括这一段主要讲什么;学了一篇文章,老师让你提炼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那就是要“把长的变成短的”。在作文课上比较多的,是要“把短的变成长的”,把一句话展开,写具体。

下面,老师读几段话,认真地听,仔细地想每段话讲的是什么,然后请你把长的变成短的。 请听第一段:

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做什么事都是大大咧咧、马马虎虎的。妈妈叫他上街买油,他话没听清楚,提着酱油瓶出去了;数学课上,他不是把“+”看成了“×”,就是把小数点点错了位置。因此,小明从来没有得过满分;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默写“老大娘”,他粗枝大叶把“娘”写成“狼”,变成“老大狼”。(生笑)难怪大家给他起个外号叫小马虎。(稍作停顿)听明白了吧,很长的一段话,你把它变短,变成一句话。谁来说? 生:写了小明很粗心。

师:好的,请坐。谁再来说? 生:小明是…… 师:(纠正道)这段话讲的是什么?

生:这段话主要讲的是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 师:(评价)两个同学的发言,你呢(指第一个同学),声音讲得很轻,说话断断续续;她呢(指第二个同学),声音很响,说话很连贯。她比你(对第一个同学)说得好,你要向他学习。

师:请听第二段:

河马的嘴比一般的动物都大,它张开大嘴的时候,一个人跳进去恐怕还填不满哩。有人亲眼看到它一口把一条小船给咬成两截。当它咬嚼起5、6厘米粗的芦苇杆子,就好比人们吃韭菜那么容易。

这段话把它变短,用一句话来概括。(指着刚才那位女生)像这个小朋友这么说,要大声、响亮、语气连贯。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呀?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河马的嘴很大。 师:讲得没错。

生:这段话主要讲河马的嘴很大。

师:这两个同学都讲对了,但说什么也没有她讲得好。她说得很连贯。谁再来说? 生:河马…… 师:(纠正)这段话讲什么?

生:这段话讲的是河马的嘴是动物中最大的一个。 师:你话讲得复杂,但是声音还响亮。

生:这段话讲河马的嘴很大,吃起东西来很轻松。 师:吃起东西来很轻松跟“大”没有关系。 生:不是,那就是河马的嘴很大。 师:哎,对呀!(示意该生坐下)好,你们几个同学都说对了,但没有一个同学说得“很好”,话要说得连贯、流畅。这段话讲什么呀?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河马的嘴很大。

师:好的。这段话主要讲的是河马的嘴很大,比一般的(突然发现一生还举着手)哦,你还要说。(走到该生面前,生犹豫)没关系的。

生:我现在觉得这段话主要讲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的嘴大。 师:他听得很仔细,我刚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河马的嘴比一般的动物都大。他听清楚了,而且听得很仔细。 请听第三段:

我是一个集邮迷,在我的集邮册里,珍藏着许许多多珍贵的纪念邮票。家信的信封上贴着我喜爱的邮票,征得家长同意后,我便把它剪下来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插入我的邮册里。听说邮局要发行一套新的纪念邮票,我便取出平时积攒的零花钱,风风火火赶到邮局排队等候开门。一个夏天的中午,我发现一个黑古隆冬的洞里面放着好多好多我喜爱的邮票,这下我乐不可支,就伸手去掏。掏啊掏,邮票没有掏着,却挨了爸爸重重的一个巴掌。我捂着脸,歪着脖子,呆呆地望着爸爸,心想:你为什么无缘无故打我呢?只见爸爸怒气冲冲用手指着我的鼻子骂道:“你这个小子,不好好午睡,却把手伸到我的嘴里掏、掏、掏(众笑),掏什么来着?”

这段话这么长,把它变短,讲什么呀?请你说(走向一生)。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个集邮迷。

师:讲得对,但是没讲好。这段话讲的什么呀?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个集邮迷,珍藏了许多邮票。 师:好,也对的,但是没有讲好。话要说好。你说说看。 生:这段话主要讲的……

师:我告诉你,要像她这么说。(示范)这段话主要讲了——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您是一个集邮迷。

师:什么?“您”是一个集邮迷,这里面“我”是一个集邮迷。谁再来说?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一个集邮迷。 师:(仍不满意)也对的,但没讲好。 生:这段话—— 师:(指着被表扬的那位)你来讲。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

师:对,就是这么说。这段话主要讲了——再来一次。 生:(清晰而流畅地)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个集邮迷。 师:(满意地)对了,要这么讲,知道吗?很清晰,很流畅。谁再来说,要像她一样。好,这小朋友充满自信。 生:(清晰地)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一个集邮迷。

师:对,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一个集邮迷。“把长的变成短的”了。有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短的变成长的”。比方说,这么一句话(板书: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这一句话谁会读? 生:(大声)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嗯,不错!“不错”的意思就是马马虎虎。谁再来念好它?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这位同学读得比较连贯。谁再来读好它?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嗯,不错!但是没有一个小朋友能读得很好。我读一遍给大家听听。(声情并茂地)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会了吧?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对啦!就是这么读,就是要像她这么读。会吗?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对了,就是这么读,读出感觉来了,谁再来读? 生:爷爷年岁大了,(师在一旁作手式,给她鼓劲)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对了,(欣慰地)就这么读!好,请这个小朋友再来读一遍。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嗯,你很认真,很努力的。(对另一生)你行吗? 生:(抑扬顿挫地)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十分赞许)我发现你特别聪明,你这一次读跟第一次的读完全不一样,第一次发言有气无力。注意,字变成词就有意思,词变成句子就有感情了。所以,你现在读得真好,我们请他再为我们示范一下好吗?好,我们鼓掌(生鼓掌)。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些——一些糊涂事。

师:不要紧张,再来一次好吗?慢慢地读好了,失败是很正常的,读得不好也是可以原谅的。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一些糊涂事。 师:读得真好!我发现到目前为止,这个小朋友是读得最好的。这个小朋友是全班最聪明,学得最好的。

你能不能举几个例子呢?年岁大了,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他干了哪些糊涂事啊?(对一生)你们看哪,那个聪明的孩子又举手了,他常常为我们做出榜样。(举手越来越多)对了,讲得不好没关系,老师最喜欢“讲得不好”的孩子。(众笑)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次,妈妈让他去买 油,他却买成了盐。

师:好的,爷爷真糊涂。还有吗?说得更好一点。 生:爷爷年岁大了,(师扶了扶他的肩膀) 师:你站直,你现在还不是爷爷啊。(生大笑)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次,嗯,有一次,他想填一张……填一张明信片,结果填他几岁的那里,他填成了姓名。 师:哦,他看错了,这不是糊涂,眼睛花了应该体谅。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干出一些糊涂事。比如,有一次他烧菜把油当成了水。 师:把油当成了水?那不对了,我发现是你有点糊涂了。(众笑) 生:本来我想说把油换错了,换成水了。

师:把盐当作糖不是蛮好吗?颜色差不多,形状也一样,换一下好吗?你很聪明,一定能说好的。

生:爷爷年岁大了,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次他烧菜,把盐当成了糖。 师:结果——

生:结果大家……,结果大家吃的菜变成…… 师:结果大家都不爱—— 生:不爱吃爷爷烧的菜。

师:好,这是个例子,很好。把盐当作糖啦! 生:爷爷年岁大了,

师:你这样说好不好?不要这样“年岁大——了”(师模仿该生将“大”字拖长)要这样,(示范)爷爷年岁大了,连着一块儿说。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比如,有一次,他出门,把自己的鞋子配错了,大家看了都笑起来。

师:嗯!好的。把鞋子配错了。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就像昨天,他把奶奶的手指当成烟杆,直往嘴里塞。(众笑)

师:这——把奶奶的手指当作烟杆往嘴里塞,那不是糊涂,那是痴呆了啊!(众笑)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比如有一次,他在烧红烧鱼时把醋当成了酱油,害得大家吃了一顿酸鱼。 师:嗯,好的。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次,爷爷要淘米,结果把米看成了面粉,把面粉看成了米,结果,往水,那个,往锅里…… 师:没关系,慢慢讲。

生:把那个水倒进锅里去,然后那个他淘了两下,把水全倒光,结果他一看,他才非常惊奇,咦,那个米怎么没了? 师:(语重心长地)你发现了吗?你想的意思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说明我们要好好学习语文。知道吗?你真的要好好学,你的意思表达得不清楚啊!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次,他把电扇的,那种,就是那个叶子——

师:又讲不出来啦? 生:嗯。

师:唉呀,看来语文的确得好好学。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比如上次,他想出去,结果把家里门的钥匙拿成了报纸(信箱)的钥匙。

师:不是叫报纸的钥匙,是“信箱钥匙”。你看,学语文多重要啊!词不达意。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有一回,他填一个单子,年龄栏里他少填了一个零,结果他成了7岁。

师:啊,好的,爷爷7岁了(众笑),闹了笑话。刚才一次交流,有的小朋友说得很好,找的例子很恰当;有的小朋友找的例子就过分啦;有的小朋友明明知道自己要想说的,但是却词不达意,就说明我们学语文、学作文非常重要。 现在,我把这句话改成分号(板书),再加一个分号,(板书)再来一个句号。(板书)这是聪明人的游戏了(摇摇手),一般的同学就没办法参加了。(转身指着黑板)你能不能说这么一句话,把它再想得多一点,用三个例子说明他糊涂。刚才大家用过的也可以再用。话要简明,要扼要。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这不——

师:“这不”用得非常好,“这不”意思就是“不是吗”的意思,那为什么要加“这不”呢?就是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生:这不,人家要他买醋他却买成了酱油;人家要他往菜里放盐他却放成了糖;…… 师:不是放成了糖,是“放的是糖”。 生:(继续)……放的是糖,还经常把鞋子穿错让人家哈哈笑。 师:好,讲得很好。现在,给大家看一样东西,(从口袋里掏出一只手 机)这是什么? 生:(齐声)手机! 师:手机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手机是现在最便捷的通讯工具,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发生了许多和手机有关的新鲜事。关于手机的新鲜事,你有吗?

生:手机要拨电话号码才能通讯,有些人常常会打错电话号码。结果本来是找他认识的人打到了一个不认识的人家里。 师:啊,这不是手机的毛病,那么座机上面也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不算新鲜事。谁还能说? 生:有的时候那个造手机的厂家把那1234位置搞混了。 师:怎么造手机的厂家会把1234搞混了呢?

生:就是上次电视上那个什么“算摸移动”,什么通讯,就是在两个国家使用的。 师:哦,这个小朋友真了不起啊,说了一件连老师都不知道的事。(众笑)还有吗? 生:上次我在少年宫画画的时候,我的包里装着我妈妈的手机,然后我上课上到一半,那个手机突然,那个手机突然叮铃叮铃响起来了,然后我把那个挂掉,然后过一会儿它又叮叮铃铃响起来了。

师:影响了你们上课,是吧?好,她把妈妈的手机带到课堂里,结果妈妈的手机响了,影响了大家上课。这也是个新闻,也是一件新鲜事。还有吗?

生:有一次,我妈妈带着手机走进公共场所,因为公共场所里要安静,所以她把手机变成了那种发动的,然后她就放在桌子上。 师:不是“发动”的,是“震动”的。

生:震动的。然后她就把手机放在桌子上,突然那个手机震荡了,然后移移移…… 师:震动了。

生:震动了。然后移移移,掉到地上了,后来妈妈发现,就放到桌子上,后来又震动了,又掉到地上去了。

师:后来又震动了,又掉到地上去了,又捡起来,是吧?(众笑) 生:嗯!

师:好的,你不觉得罗嗦吗?(众笑) 生:(该生承认)罗嗦。

生:就是我妈妈那个手机把它调成震动的,然后就把它竖直立放在桌子上,然后,电话响起来了,那个手机就在桌子上跳舞。

师:哎,在跳舞了,啊!好的(回到讲台前),那么大家思路没打开,这手机的故事很多,它的作用很大。

生:我妈妈有一台手机没交费,然后,她把那台手机给我了,有一次我在少年宫上课,奶奶给我打电话,打不进来,原来是那个电信公司把那个手机给停掉了,因为不交费。 师:哦,不交费,以后要催促你妈妈按时交费。

生:上次,我发了个短信给我姐姐说“你还好吗,要多注意身体。”后来我姐姐说我发过来的是“你外号多注意身体。” 师:你发的是什么?

生:你还好吗?注意身体。 师:结果她看到的是什么?

生:你外号多注意身体。

师:那估计是你的拼音没掌握好。

生:很早的时候,我爸爸买了个大哥大,用2万多块钱……

师:那要跟你说一下,“大哥大”当时不得了,改革开放初期,有大哥大的人都是有身份的人啊。

生:两个月过去了,大哥大下岗了。(众笑)

师:哦,下岗了,说明我们更新换代实在太快,所以我告诉你,大哥大已成历史了,当初大哥大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手里面拿着个大哥大往桌子上一放,大家就对他刮目相看,呦,哪来的大老板啊?

好了,关于手机的故事很多,有一个小朋友,关于手机写了个故事,很有趣。下面我把他写的这段话念给大家听,大家拿出笔,拿出纸,把它记录下来。它这段话一共有这么几句话,我把它打乱了。

于是,奶奶、爸爸、妈妈都忙开了。大家翻箱倒柜地找,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 爷爷刚要出门发现手机找不着了,这下他可急坏了。( )

原来,爷爷吃完早饭把剩余的菜放进冰箱里的时候,连同手机一块儿放进去啦。( ) 我问了爷爷,手机是开着还是关着,爷爷告诉我“开着“,于是,我心里就有谱了。( ) 果然,在冰箱里找到了爷爷的手机。( )

我连忙拨通了爷爷的手机,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寻找。( ) 听写完了,写好了吗? 生:写好了。

师:请这孩子站起来。你们在听写的时候我注意到,有几个小朋友的书写姿势特别好,这个小朋友就是其中之一,她坐得正,笔拿得直。下面就请你任选一句话读给我听,随便你读哪一句啊!你读第几句? 生:我读第一句。 师:(示范)我读第一句。 生:我读第一句。

师:你刚才进步了,再快一点,我读第一句。 生:我读第一句。

师:再快一点,我读第一句。 生:我读第一句。 师:就要读得这么快!

生:于是,奶奶、爸爸、妈妈都忙开了,大家翻箱倒柜地找,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师:你这个“还是”念得很好,但是读得不连贯。再来!

生:我读第二句。爷爷刚要出门发现手机找不着了,这下他可急坏了。 师:她读得有味儿。你读。

生:我读最后一句。我连忙拨通了爷爷的手机,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寻找。 师:就这么读。你读。

生:我读第五句。果然,在冰箱里找到了爷爷的手机。

师:你读得很认真,但是没读好啊!要读好不容易呀!说实在的,除了她读得让我比较满意,其它还没有一个人让我满意的。你读吧!

生:爷爷刚要出门发现手机找不着了,这一下他可急坏了。 师:读得不错。你来。

生:我问了——我问了爷爷手机是开着还是关着的,爷爷告诉我开着的,于是,我心里就有谱了。

师:嗯!你属于读得好的,但不属于很好的。你读。

生:原来,爷爷吃完早饭把剩余的菜放进冰箱里的时候连同手机一同放进去啦。 师:嗯,读得蛮好。你读。

生:于是,奶奶、爸爸、妈妈都忙开了,大家翻箱倒柜地找,结果找……找到……结果找到一无所获。

师:结果找到一无所获了,是吧?(众笑) 生:于是,奶奶、爸爸……

师:我告诉你呀,你人长得漂亮,音色也很好,你必须要好好读书,知道吗?你现在读得很好。

生:于是,奶奶、爸爸、妈妈都忙开了,大家翻箱倒柜地找,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师:“结果还是一无所获”还要读得连贯点啊。你读。 生:果然,在冰箱里找到了爷爷的手机。

师:好的。这一段话共六句,顺序是乱的,你自己找一找看,哪句是第一句,哪句是第二句?在每个括号里加上一个数字。(生找顺序)我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把六个数字填在上面,你来。

师:这两个小朋友不约而同都是“2、1、6、3、5、4”,对吗? 生:对!

师:对的。现在,你们根据这个顺序轻松地读一遍。(生读)现在我们请这两个小朋友把这一段话读一遍。你读。

生:爷爷刚出门,发现手机找不着了,这下他可急坏了。于是,奶奶、爸爸、妈妈都忙开了,大家翻箱倒柜地找,结果还是一无所获。我问了爷爷手机是开的还是关的,爷爷告诉我开着。于是,我心里就有谱了。我连忙拨通了爷爷的手机,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寻找。果然,在冰箱里找到了爷爷的手机。原来,爷爷吃完早饭把剩余的菜放进冰箱里的时候连手机一同放进去啦。

师:读得不错,到现在为止这个小朋友是读得最好的一个。你要好好赶上她。 生:爷爷刚要出门…… 师:一天早上——

生:一天早上,爷爷刚要出门,发现手机找不着了。 师:对啦,读得非常好。

生:他可急——这下他可急坏了。 师:对呀!

生:于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忙开了,大家翻箱倒柜地找—— 师:读得真好。

生: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师:嗯,有点过头。 生:我问了爷爷手机是开着的还是关着,爷爷告诉我开着,于是,我心里就有了土(众笑)。 师:有什么? 生:(不确定地)有了土。

师:有了土啊?(众笑)有了谱。“谱”是什么意思呢,“谱”就是主意、办法,“有谱”就是有底了,有办法了。

生:于是,我的心里就有谱了。我连忙拨通了爷爷的手机,一个房间、一个地找。 师: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找。

生: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找。果然,在冰箱里找到了爷爷的手机。原来,爷爷吃完饭,把剩余的菜放进冰箱的时候连手机也一同放进去啦。

师:这两个小朋友念得都不错。不过,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女同学比那个男同学要读得好,读得连贯,清晰。这个男同学呢,很认真,力求把它读好,结果呢,却弄巧成拙,还把“谱”变成了“土”,以后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啊。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里。 第二教时:

师:后来呢?孩子把这段话写成稿件寄到《贾老师教语文》杂志社。编辑看了,感到这篇稿子题材非常好,可是没写好,就写了一封信给这个小朋友。结果这个小朋友没等到文章发表,却等到了编辑部给他的一封信。

这封信我已把它印给了各位小朋友,大家拿起来看,老师把它念一下。 《贾老师教语文》编辑部给小明同学的一封信: 王小明同学,你寄来的《我帮爷爷找手机》的习作已经收到了,谢谢你对我们杂志的关心。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看了你的稿子很高兴,都说写得不错。爷爷糊涂得竟然把手机放到冰箱里了,非常有趣。如果小读者看了你的习作以后一定会笑得合不拢嘴的。但是,这篇习作内容过于简单,有些情节没有展开,显得有些单薄,别人读了以后不可能得到一个真切的印象,因此,这篇稿子暂不能刊用。建议你按照下述要求作些补充和修改再寄给我们。如果符合要求,我们一定会把你的习作刊登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第一,你说爷爷真糊涂,是怎么糊涂的?能不能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比方说,拿着眼镜找眼镜等等。

第二,手机找不着了,很是着急,那么爷爷怎么急的呢?额头上冒汗了吗?脸上的表情又是怎样的?他嘴上说了些什么话? 第三,大家一块儿帮他找,结果一无所获,这个“大家”指哪些人?大家是怎么分头去找的? 第四,我问爷爷这个手机是开着关着的时候,他说开着,我是怎么知道的?爷爷高兴的时候表情、动作又是怎样? 第五,原来爷爷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大家听了这些话后又是怎么评论爷爷的?

如果把这些问题都一一回答了,那么,文章就有具体内容了。有了具体内容,文章就形象了,也就生动了。

总之,写文章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作文是写出来的,但是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改一百遍也不算多,这是一个大作家说过的话。所以,希望你仔细考虑,认真修改,把改好的稿子再寄还给我们。

这篇稿子就是刚才两位同学读的那段话,过于简单啦。如果我们把它展开、拉长,把短的变成长的,把它写具体一点,就是一篇好文章。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写具体呢?也不是,主要是和中心有关系的地方要写得具体一点,具体了就形象了,形象了才生动。 我们现在分七个组,每组负责扩写一句话。

第一句,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些糊涂事。这句话我们请这四位小朋友负责好吗?这四个小朋友把第一句话后面举两、三个例子,把它写具体,好吗?

“一天早上,爷爷刚要出门,发现手机找不着了,他十分着急。”这句话我们请这六个小朋友来把它展开,好吧?他怎么发现的?他怎么急的?请你们来写。

“大家分头去帮他找,结果还是一无所获。”这一句请这六个小朋友来写。

“我问爷爷手机是开着还是关着,爷爷告诉我手机是开着,这时候我心里有谱了。”这句话请这六位小朋友来展开。

接下去“我连忙拨通了手机号,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结果在冰箱里找到了手机。”这句话请这一组来完成。 最后一段,这是怎么回事呀?哦,原来……你要问爷爷啦,怎么会把手机放到冰箱里去呢?请最后一组写这一段话。

总共给大家八分钟时间,好好地写,认真地思考,尽量把它写清楚、写具体、写生动。 (学生开始写,教师巡视、指导。) (八分钟后)

师:小朋友,时间到了,都写了好吗?这孩子最好,令行禁止!老师说不写了我们就放下笔,而且你看这个小孩坐得最好。

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们已经写完了,我们拿出来一起交流,一起再来改,我跟你们一起改。文章写得不好很正常,重要的是认真地去修改。

第一句话,这段话谁来?你上来读。第二,你读。第三,请你。第四,谁来?第五,你来。第六,你来。第七,最后一段,很简短的,你来好吗?

师: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什么意思呢?文章如果写得不够好的话,读得好可以弥补文章里边的不足,要读好。 生:爷爷年岁大了。

师:可以,你读得已经可以了,再响一点就更好。 生: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一些糊涂事,有时候分明手里拿着眼镜还一个劲地问:“我的眼镜呢?我的眼镜呢?”

师:你看,写得多好啊。分明手里拿着自己的眼镜,还到处问:“我的眼镜呢?我的眼镜呢?”说明他糊涂得可以,举了一个例子。再读下去。 生:还有一次,

师:还有一次,前面用了“有一次”,第二次前面必须加个“还”,还有一次。 生:还有一次,在一天晚上他多喝了点酒, 师:还有一次,在一天晚上,“在”不要啦。

生:还有一次,一天晚上,他多喝了点酒,回家时候敲错了,不是,回家时候摸错了门,掏着钥匙开人家的门去了,气得那家人错把他当作是小偷,说什么要把他送到派…… 师:说他是“小偷”就不对了。爷爷年纪大了,用“小偷”不合适,可以说他是“老贼”(众笑)。 生:气得那家人错把他当作老贼,说什么要把他送到派出所里去,吓得他直喊冤枉。你看,爷爷糊涂吧。

师:两个例子一举,最后一句话收口:你看爷爷糊涂吧。用事实说话,很好。第二句。 生:爷爷刚出门, 师:一天早上,

生:一天早上,爷爷刚出门,想给他的好友打电话,他摸了摸口袋:“咦,我的手机到哪去了?——”

师:好,这小孩写的语句非常流畅,一句挨着一句说。重头来。 生:一天早上, 师:怎么样啊? 生:爷爷刚出门,

师:刚出门,怎么样啊? 生:想给他的好友打电话, 师:那么打电话发生什么事啊? 生:他摸了摸口袋,

师:摸了摸口袋又有什么情况啊? 生:咦,我的手机到哪儿去啦?

师:你看,这就叫通顺,这叫连贯。所以你写不出话,你自己问自己呀,怎么样啊?为什么啊?话就出来了,你把这句话再读一读,让大家好好欣赏。

生:一天早上,爷爷刚出门,想给他的好友打个电话,他摸了摸口袋,咦?我的手机到哪

儿去啦?爷爷找遍了全身也没有找到,他急得直冒冷汗。 师:等会儿,等会儿,找遍什么? 生:全身。

师:全身不对。是全身的口袋,是吧?“全身”那是检查啦,不好用“全身”,改成“找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

生:爷爷找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也没有找到,他急得直冒冷汗,心想我是不是把手机忘在家里了?是不是我的手机丢了?

师:不是“是不是”,是“是”手机放在家里啦?后面是“还是”。你前边用“是”,那么后边必须用“还是”,不是“是不是”。

生:爷爷心想,是把手机忘在家里啦,还是我的手机丢了?可是急也没用呀,(老师肯定地点了点头)爷爷只能抱着一丝希望回家找一找了。 师:好啊!你写得真好!(指向第三个同学)

生:这一下,奶奶、爸爸、妈妈可忙坏了,妈妈还在爷爷的房间里寻找,抽屉里,床单下,桌子上,都翻遍了,可是爷爷的手机还是没有出现。 师:不是没有出现,它不会出现的,还是没有什么—— 生:(齐声)找到。

师:这是妈妈找的。那么奶奶、“我”怎么找的?“我”到什么地方去找? 生:“我”没讲……

师:你就写了一个奶奶呀?

生:我就写了奶奶、爸爸还有妈妈。

师:那么,奶奶怎么找的?爸爸怎么找的?要分开找呀,是吧?再说下去几句。

生:爸爸可找了好一会儿,沙发上,桌子下,凳子上,他的脸上一颗豆大的汗珠滚下来,接着第二颗,第三颗……

师:哦,这个不要,这个写它干什么,结果还是没有找到。 生:结果还是没有找到。(生想怎么往下说) 师:大家来到了客厅里,都说—— 生:还有奶奶。

师:奶奶就不要写了。大家来到客厅里, 生:大家来到客厅里, 师:都说, 生:都说—— 师:(轻声提示)没找到。 生:没找到。没了。

师:好的。你写得没有第二个小朋友好,要努力呀。(请第四个学生)接下去。 生:看着爷爷头上直冒汗——

师:等一等,这句话又错了。谁听得出问题? 生:看着爷爷头上直冒汗。

师:好的,谁来说,错在哪里?(几生举手,指一生)你说。 生:头上是不会冒汗的。 师:(又指一生)你说呢?

生:头是不会冒汗的,额头上才会。 师:哎,对了。(师握生的手)我们总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也是这么想的。(指着自己的头)头上怎么会冒汗,(几生笑)额头上才冒汗哪。虽说额头是头的一部分,但具体位置要准确。(指着额头)额头冒汗。

生:看着爷爷额头上直冒汗。

师:直冒“汗水”,——读起来顺些。

生:看着爷爷额头上直冒汗水,急急忙忙地找,真觉得不是滋味。突然,我的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念头,

师:好!什么念头?

生:只要打爷爷的手机号码不就行了吗? 师:对呀!

生:我急急忙忙跑——

师:这里加上“想到这儿”,句子就顺了。

生:想到这儿,我急急忙忙跑上去,问爷爷的手机是开的还是关的,爷爷回答是开的。于是,我就把我的想—— 师:这里面要这样:爷爷不耐烦地说:“开着,开着,这个时候还问这个干什么呀!”是吧?你这么一说,爷爷的性格特点就写出来了。 生:爷爷不耐烦地回答说:“开的,开的。”

师:“不耐烦地回答说”,“回答”就是“说”,“说”就是“回答”,用了“回答”就不用“说”了,用了“说”就不用“回答”。(生笑)

生:爷爷不耐烦地回答:“开的,开的。” 师:对,两个“开的”,就是表示不耐烦。 生:问这个干啥? 师:对,说得好。(翘起拇指)

生:于是我就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哈,我的手机有救啦!”爷爷高兴地叫道。他急急忙忙拨着手机号码。随着清脆的铃声,我急急忙忙寻找着。 “找到了,找到了。”

师:唉,你怎么把人家的饭都吃了呢,后边的话是人家说的。你这段短短的话,里边一连用了三个“急急忙忙”。说明什么呢?词汇贫乏!要多看书,啊?(指向第五位同学)不管她的,你写你的。

生:我一听爷爷的手机是开着的,

师:不是“一听”爷爷的手机是开着的,这句话不通。当我知道爷爷的手机是开着,或者:“我一听爷爷说手机是开着的,”这里可以用“一听”。 生:当我一听爷爷…… 师:当我知道……

生:当我知道爷爷的手机是开着的时候,马上向妈妈借过她的电话…… 师:把“电话”改成“手机”。

生:当我知道爷爷的手机是开着的时候,马上向妈妈借过她的手机,拨通了爷爷的电话,大家都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一边把手机放在耳朵旁听,一边一个房间、一个房间,仔细地找过去—— 师:好的。

生:从卧室找到厕所……

师:这厕所不要好吗?臭得不得了(生笑),不要玷污了我们的文章。从卧室找到客厅,好吗?

生:从卧室找到客厅。 师:从客厅找到厨房。

生:从客厅找到厨房,最后我听到了一阵很微妙的铃声。 师:好。(指向第六位学生)这是你的了,是吧? 生:果然在冰箱里找到了爷爷的手机。

师:我发现啊,前面几个同学朗读的时候都是很急,就怕来不及读下去。你呢,读得很沉稳,就要像你这么读。听你的读是放心的,听他们读,总是不放心,好好读。

生:果然在冰箱里找到了爷爷的手机,我把手机还给爷爷,爷爷高兴得手舞足蹈。

师:唉,等等,等等。“手舞足蹈”这个词是很形象,很不错,但是,你想用在六、七十岁的老人身上好吗?那不是糊涂了,是神经有点错乱(众笑),谁给他换一个词? 生:高兴得叫了起来。

师:可以的。好,高兴得叫了起来。那么,她是四个字也还她四个字。 生:高兴得笑逐颜开。 师:笑逐颜开,可以的。 生:兴高采烈

师:啊呀,他也过分一点啦。 生:高兴得合不拢嘴。 师:(点头)这可以。 生:破涕为笑。(众笑)

师:还没哭怎么叫破涕为笑呢?(众笑) 生:眉开眼笑。

师:这可以。我感到还是你这个比较好,高兴得眉开眼笑,那么“眉开眼 笑”就是“高兴”,这个“高兴”就不好用了。算了,我们就马马虎虎吧,凑合一下,高兴得眉开眼笑。

生:爷爷高兴得眉开眼笑,所以一个劲地说:“终于找到了,谢谢。”我心里还有疑问,便问爷爷:“爷爷,你怎么会把手机放在冰箱里呢?” 师:嗯,引出下文来了。(指另一生) 生:我那个,偏离题意了。 师:不要紧的,来,你说说看。 生:不是的。(把自己写的拿给师看)

师:啊,你写错了是吧?那么最后一段她写错啦。(走向后排)谁来帮她忙?(对最后一组学生)行吗?最后怎么回事?(另一组学生举手)哦,你有办法。好,来,“破涕为笑”来了。(众笑)

生:原来,爷爷匆匆忙忙吃完早饭时把——把——

师:等一等,“吃早饭”不是“匆匆忙忙”。“匆匆忙忙”是把饭菜放到冰箱里的时候,不是放在吃早饭的时候,他吃完早饭匆匆忙忙把饭菜—— 生:爷爷吃完早饭,匆匆忙忙地把剩余的饭菜—— 师:嗯,你讲得比老师好。

生:把剩余的饭菜放进冰箱里时,连手机也一块儿带进去了。 师:好了吗? 生:嗯。

师:好的,我发现这七个同学在读的时候,(指一生)她读得很好;(指另一生)这个小朋友要表扬的,当人家不能完成任务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来帮助她完成;(又指另一生)这个小朋友写得非常好。

好的章节段落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对该生和另一生)请你们来读一遍。 生读。

师:这两个同学读得很好。(再指一生上台来)这三个小朋友写得特别好,我们再来欣赏一下。 生:(较慢)爷爷年岁大了, 师:不要这样读。(加快语速)爷爷年岁大了,

生:爷爷年岁大了, 师:对。

生:他常常会干一些糊涂事,有时候分明手里拿着眼镜还一个劲地问:“我的眼镜呢?我的眼镜呢?”还有一次,一天晚上,他多喝了点酒,回家的时候摸错了门,掏着钥匙开人家的门去了,气得那家人错把他当作是老贼,说什么要把他送到派出所里去,吓得他直哆嗦喊冤枉。你看,爷爷糊涂吧。

师:嗯,糊涂吧,写得多好。你的一段,也让我们欣赏一下。

生:爷爷刚出门,想给他的好友打个电话,他摸了摸口袋:“咦,我的手机放到哪去了?”爷爷找遍了全身的口袋,也没有找到,他急得直冒冷汗。心想:是把手机忘在家里啦,还是我的手机丢了?可是急也没用呀,爷爷只能抱着一丝希望回家找一找了。 师:好啊,写得多好,清清爽爽。你呢?

生:果然在冰箱里找到了爷爷的手机,我把手机还给爷爷,爷爷高兴得眉开眼笑,所以一个劲地说:“终于找到了,谢谢。” 师:嗯,好的。

关于手机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个作文材料,就是受到报纸上一个真实的小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故事说在公共汽车上有一个乘客,突然发现他的手机没有了,很着急。他说,“我刚买来的呢。”一个聪明的乘客告诉他,“你的手机是开着还是关着?”他说,“我开着,我刚刚上车的时候还跟朋友打过电话呢。”他说,“那不要紧。你赶快拨你的手机号,我借给你手机。”结果拨了以后,一个人身上的手机响起来了,很轻而易举地把这个小偷给抓住了。 我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作文材料让大家来写,今天小朋友们写得很好。但是,(拿出一篇文章)写得好的同学还多着呢。下面,我读一篇一个四年级小朋友写的。他写得可好了,请听: 找手机

爷爷今年已经是七十开外的人了,可他仍然橡年轻人一样特爱赶时髦。

五年以前他就有了一只当时很流行的“新译通”手机,至今已经更换了两个。爷爷把他的手机当作稀世珍宝整天形影不离,生怕被别人拿走,逢人便说,“我的手机质量好,款式新颖,有了这玩意可方便多了。”

因为年纪大了,爷爷的记忆大不如前,常常闹出带着眼镜找眼镜,系着皮带说皮带没了,忙得不亦乐乎的笑话来。

一天晚上,只见爷爷满头是汗,神情慌张地走进我们的房间,用他那既是询问又是命令的口吻说:“我的手机看到了没有啊?快帮我找找呀!”话音刚落,我们全家五口人,就连平时不爱管闲事的奶奶也参加了我们搜捕手机的大行动。书柜底下、床底下,我们都蹲着找了个遍,就连卫生间也没放过。爷爷奶奶找了厨房翻抽屉,找了卧室翻大橱,一家人把大小四个房间全找了个遍,仍然不见手机的踪影。

这时,爷爷已经找不到往日的那个神气劲儿,只见他无精打采地半躺在沙发上。忽然,一个灵感闪过我的脑子,便急步走到电话机旁,抓起电话,快速拨了爷爷的手机号码。叮铃……叮铃……一阵熟悉的手机铃声响起,我寻声望去,哎,这铃声怎么会从冰箱里传出来。 我迷惑不解地打开冰箱,只见这小家伙正悠闲地躲在冰箱里避暑呢。(生笑,师:你看,人家写得多具体,多生动。) “爷爷,爷爷,手机找到啦!”我抓起手机往爷爷的房间里奔。这时候听到叫声的爷爷,“唰”地从沙发上蹦了起来,从我手里接过他心爱的手机,“哈哈,哈哈……”爷爷摸着后脑勺大笑起来。

原来呀,他在把饭菜放到冰箱里的时候,连同他的宝贝手机也一起放进去啦。 你们看,跟我们写的是同一个题材,但他写得相当生动。

好吧,同学们,我们文章写好了给他取个题目,如果围绕手机来做题目,写一个什么比较

好? 生:《手机失踪记》

师:你总是有创造性的思维。 生:《寻找手机》

师:《寻找手机》这个题目太平常了。 生:《手机流浪记》。

师:手机流浪,那不对的。 生:《手机避暑记》 师:好,手机避暑。(板书: 手机)这样前面加一个字。 生:《糊涂爷爷找手机》 师:加一个字。 生:找

师:找手机,还有吗? 生:寻手机

师:当然也可以呀。(板书:手机 )如果手机放在前面呢? 生:《手机不见了》 师:很好。 生:《手机没了》

师:手机没了,跟他一样。 生:《手机“案件”》

师:那么“案件”上面要加引号了,是吗?好,那么大家再看,如果把(板书:爷爷、手机)爷爷摆进去呢? 生:《爷爷手机的新家》 师:这个想像太丰富了。 生:《爷爷找手机》 生:《糊涂爷爷找手机》 师:好啊。 生:《爷爷寻手机》 生:《爷爷的手机不见了》 师:(板书:冰箱、手机)冰箱、手机放在里面,再编。 生:《冰箱里有手机》

师:冰箱里有手机真是奇怪,冰箱里怎么会有手机呢? 生:冰箱里的手机。

师:冰箱里的手机,好的,还有吗? 生:《冰箱里的手机客人》 生:《手机放在冰箱里》 生:《手机到冰箱里做一回客》 生:《手机怎么会在冰箱里》 师:手机怎么会到冰箱里了呢? 生:《手机去冰箱做客》 生:《手机躲进冰箱了》 师:好。 生:《手机在冰箱里过夏天》 生:《手机在冰箱里避暑》

师:这个题目好啊。(板书:我、爷爷、手机) 生:《我帮爷爷找手机》 生:《我在冰箱里找到了爷爷的手机》 师:这个题目太长了点。 生:《我破了手机消失案》 生:《我找到了这个小东西——手机》 师:我找到了这个小东西,就行了。

好的。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知道了作文一点都不难。作文就好比是做游戏,像玩一样。作文是用笔说话,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事情围绕一个中心按顺序写下来。我们作文中常犯的两个毛病:罗嗦,那“要把长的变短的”;写不具体,“要把短的变长的”,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如果掌握了这两种方法,我们一定能写好作文。

当然,好作文还有个条件,那就是要千锤百炼地改。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下课。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0人 | 分享到:

阅读(660)| 评论(0)| 转载 (6) |举报

四年级上册习作7教学实录

想象作文:《变》课堂实录(马蔷) 历史上的今天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迹。

热爱生活

忠艺人

卓雅寻梦

月亮宝贝

zhjlxl19

zhaoming

wangqian

china_sh 评论

点击登录|昵称: 取消 验证码:换一张

上一页 1... -1-1-1-1-1-1-1... -1下一页

页脚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隐私政策 - 博客风格 - 手机博客 - VIP博客 - 订阅此博客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6c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