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理学习题

更新时间:2023-09-23 03:33: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兴奋性 内环境 神经调节 负反馈 稳态 二、选择题

1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A 物质代谢 B 新陈代谢 C 适应性 D 应激性 E 自控调节

2 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 A 适应性反应 B 旁分泌反应 C 稳态反应 D 非自控调节 E 前馈调节

3 以下哪项是由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 A 分娩 B 排尿反射 C 降压反射 D 小肠运动 E 血液凝固

4 体内哪种物质是不直接传递信息的 A 神经递质 B 调制物 C 内分泌激素 D 旁分泌物质 E 局部体液因素 5 内环境是指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血液 D 体液 E 组织液

6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部分的信息称为 A 偏差信息 B 干扰信息 C 控制信息 D 反馈信息 E 自控信息

7 家兔,雄性,体重2.1kg,20%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剂量1g/kg。切开腹壁找到膀胱, 两侧输尿管扦管,收集尿液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因素。这种实验方法属于 A 整体实验 B 离体实验 C 在体慢性实验 D 在体急性实验

E 生理实验

8 人体对外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是依赖体内的调节机制而实现的。其中,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迅速、精确、短暂 B 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C 有负反馈 D 有生物节律 E 有前瞻性 三、论述题

何谓内环境及其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试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在机体功能活动中有何作用?

第二章 细胞

一、名词解释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 刺激兴奋 抑制 兴奋性 阈强度(阈值) 阈刺激全或无现象 阈电位 极化 去极化 超极化终板电位 兴奋-收缩耦联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等长收缩 前负荷 后负荷 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 二、选择题

1 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产生饱和现象的机理是

A跨膜梯度降低 B 载体数量减少 C 能量不够

D载体数量所致的转运极限 E 疲劳 2 钠泵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是:

A维持细胞内高钾 B防止细胞肿胀 C建立势能储备

D消耗多余的ATP E 维持细胞外高钙

3 单个细胞的动作电位波形不能完全融合的原因是

A 刺激强度不够 B 刺激频率不够 C 不应期

D 细胞兴奋性过高 E 离子分布恢复不完全 4 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 A 为零 B高于正常 C低于正常 D.无限大 E.正常

5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取决于

A.刺激强度 B.刺激持续时间 C. K+和Na+的平衡电位

D.阈电位水平 E.兴奋性高低

6与静息电位值的大小无关的 A.膜内外离子浓度差 B.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

C.膜的表面积 D.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 E.膜对蛋白质等负离子的通透性

7 骨骼肌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降低使

A.静息电位增大 B.动作电位幅度变小 C.去极化加速 D.膜电位降低 E.复极化加速

8.动作电位的超射值接近于

A.钠离子平衡电位 B.钾离子平衡电位 C.钠离子平衡电位与钾离子平衡电位的代数和

D.钠离子平衡电位与钾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之差

E.锋电位减去后电位

9.在局部兴奋中,不应期不明显的原因是 A.激活的钠离子通道数量少,失活也少 B.与动作电位中的钠离子通道性质不同 C.阈下刺激的后作用时间短

D.没有钠离子通道的再生性开放机制 E.钾离子通道开放

10.运动终板膜上的受体是

A.M受体 B.N1受体 C.N2受体 D.β受体 E.α受体 11.终板膜上与终板电位产生有关的离子通道是

A.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B.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 C.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 D.化学门控非特异性镁通道

E.化学门控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 三、论述题

1.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机制如何?

2. 试述钠泵及其生理意义。 3. 试述静息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4. 试述动作电位及其特点和形成机制。 5. 简述局部电位及其特点。

6. 试述组织细胞在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7. 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8. 简述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及其途径。 9. 使用河豚毒后对神经纤维的生物电有何影响?为什么? 10. 在生理实验中,人工轻度增加细胞外液K+浓度时,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何改变?为什么?

11. 比较物质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异同。

第三章 血液

一、名词解释

红细胞沉降率 血细胞比容 红细胞渗透脆性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溶解血型 等渗溶液 促红细胞生成素 二、选择题

1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 A 调节血管内外水的交换 B 调节细胞内外水的交换 C 维持细胞正常体积 D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E 决定血浆总渗透压

2 下列哪项为等张溶液 A 0.85%NaCl溶液 B 10%葡萄糖溶液 C 1.9%尿素溶液 D 20%甘露醇溶液 E 0.85%葡萄糖溶液

3 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 A 血浆蛋白含量 B 红细胞数量 C 白细胞数量 D 红细胞的叠连 E NaCl的浓度

4 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

A 不含血细胞 B 蛋白含量低 C Na+含量高 D K+含量高 E Cl-含量高

5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 A 纤维蛋白 B 纤维蛋白原 C 凝血因子 D 血小板 E Ca2+

6 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 A 体积 B 表面积 C 数量 D 比重

E 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7 红细胞沉降率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 A 体积 B 表面积 C 数量 D 比重 E 叠连

8 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下降可引起红细胞

A 变形性增大 B 渗透脆性增大 C 悬浮稳定性增大 D 血沉降率降低 E 血红蛋白含量增大

9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 雄激素 B 雌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 促红细胞生成素 E 生长激素

10 血液凝固的发生是由于 A 纤维蛋白溶解 B 纤维蛋白的激活

C 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D 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 E 因子Ⅷ的激活

11 血液凝固的内源性激活途径与外源性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别在于 A 因子X的激活过程 B 凝血酶激活过程 C 纤维蛋白形成过程 D 有无血小板参与 E 有无Ca2+参与

12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A 因子Ⅻ B 因子Ⅱ C 因子Ⅹ D 因子Ⅶ E 因子Ⅰ

13 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 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 抑制因子Ⅹ的激活

C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D 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 E 抑制血小板聚集

14 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A 因子Ⅰ B 因子Ⅱ C 因子Ⅲ D 因子Ⅶ E 因子X

15 在凝血过程中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凝血因子是 A 因子Ⅱa B 因子Ⅲ C 因子Ⅳ D 因子XⅡa E 因子XⅢa

16 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 A 加速因子Ⅶ复合物的形成 B 加速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C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D 激活因子Ⅻ E 促进血小板聚集

17 血管损伤后止血栓能正确定位于损伤部位有赖于血小板 的哪项特性 A 粘附 B 聚集 C 收缩 D 吸附 E 释放

18 血凝块的回缩是由于 A 纤维蛋白收缩 B 红细胞叠连 C 白细胞变形

D 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 E 红细胞破裂

19 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含有 A C抗原 B A抗原 C D抗原 D E抗原 E B抗原

20下列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A 运输O2和CO2 B 缓冲功能 C 参与生理止血

D 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E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21 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分析此人的血型为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E Rh阳性

22 在某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中加入足量组织因子和Ca2+后血浆凝固时间明显较正常人延长,该患者可能缺乏下列哪种物质 A Ca2+ B 因子Ⅻ C 因子Ⅷ D 血小板 E 因子Ⅴ

23 某患者血沉增快,若将该患者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血浆中,其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将A 增快 B 下降 C 正常 D 无变化 E 无法判断

24 某患者在胃大部分切除后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原因是对哪项物质吸收障碍 A 蛋白质

B 叶酸

C 维生素B12 D 脂肪 E 铁

25 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皮肤粘膜常自发性出现出血点和紫癜,主要是由于 A 不易形成止血栓 B 血管不易收缩

C 不能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D 血凝块回缩障碍 E 血液凝固障碍 26 Rh阴性母亲,其胎儿若Rh阳性,胎儿生后易患 A 血友病 B 白血病

C 红细胞增多症 D 新生儿溶血病 E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三、论述题

1.试述血浆渗透压的构成及其生理意义。 2.何谓生理性止血?简述生理性止血的机制。

3.简述血凝的基本过程,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各有何特点?

4.临床输血的原则是什么?为何同型输血前还要进行交叉配血?

5.正常人血中红细胞数为何能维持相对稳定?

6.为什么严重肾脏疾病患者常有难以纠正的贫血?

7.红细胞在等渗的尿素溶液中会发生什现象?为什么?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心动周期 心输出量 心指数 心力储备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平均动脉压 中心静脉压微循环 有效滤过压 二、选择题

1.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容积变化最大的时相是:

A.快速射血相与快速充盈相 B.快速射血相与减慢充盈相 C.减慢射血相与快速充盈相 D.减慢射血相与减慢充盈相 E.心房收缩期

2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 A心肌收缩是“全或无”的

B.肌浆网不发达,Ca2+贮存量少 C.心肌具有自律性 D.有效不应期长,可延续至舒张期开始之后E.心脏兴奋传导系统传导速度快

3能阻断浦肯野细胞0期去极化的物质是: A.异搏定 B. Mg2+ C.河豚毒 D.四乙基铵 E. 4-氨基吡啶

4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最敏感的血压刺激是:

A150~180mmHg的血压波动 B.小于60mmHg的血压波动 C.超过180mmHg的血压波动 D.90~110mmHg的血压波动 E. 120~140mmHg的血压波动 5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是: A.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B.Ca2+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C.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D.Na+和K+的平衡电位 E.Ca2+和K+的平衡电位

6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是由: A.Na+内流引起 B.Ca2+内流引起 C.K+外流引起 D.Cl-内流引起 E.以上都不是

7超常期是指: A.动作电位幅值超过正常 B.动作电位时间超过正常

C.引起兴奋需要的刺激强度超过正常 D.引起兴奋需要的刺激强度小于正常 E.兴奋传导速度超过正常

8浦肯野细胞的主要起搏离子流是: A.INa B.ICa C.IK D.ICl E.If

9以下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中,哪个是错误的?

A.静息电位水平 B.细胞直径 C.舒张去极化 D.细胞间连接 E.肌浆网功能

10心电图P-R间期延长,表示: A.心房肥大

B.心房内传导速度减慢

C.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减慢 D.心室肥大

E.心室内传导速度减慢

11心肌和骨骼肌的收缩特点不同,以下哪一点是错误的?

A.两者的收缩都依赖于粗、细肌丝的结合 B.两者的收缩都依赖外来神经冲动的到达 C.心肌每次收缩都依赖于细胞外Ca2+的流入,骨骼肌不需要

D.骨骼肌以运动单位形式收缩,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E.骨骼肌可以产生完全强直收缩,心肌不能 12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上升最快的是: A.心房收缩期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心室舒张期

13第一心音标志着: A.房室瓣开放 B.房室瓣关闭 C.动脉瓣开放 D.动脉瓣关闭 E心房强烈收缩

14体循环和肺循环基本相同的是 A.收缩压 B.舒张压 C.外周阻力 D.心输出量 E.做功量

15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位于

A.小动脉起始部 B.微动脉起始部 C.后微动脉起始部

D.真毛细血管起始部 E.小动脉和微动脉之间

16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 A.小动脉 B微动脉 C.后微动脉

D.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 E.A、B均是 17在湍流的情况下,血流量的大小与血管两端压力差的关系是

A. 与压力差的大小成正比 B. 与压力差的大小成反比 C. 与压力差的平方根成正比 D. 与压力差的平方成正比 E. 没有确定关系

18安静时,血压降落幅度最大处为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小动脉 E.微动脉

19老年人的脉压较青年人为大,主要是由于 A.老年人的循环血量较少 B.老年人的心输出量较小 C.老年人的小动脉弹性降低 D.老年人的血液粘滞度较大

E.老年人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降低 20中心静脉压主要反映 A. 外周阻力的大小 B. 心率快慢 C. 大动脉管壁顺应性的大小 D. 回心血量的大小

E.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的大小

21影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组织代谢产物 D.乙酰胆碱 E.组胺 22心肺感受器兴奋时 A. 促进抗利尿素释放 B. 使心迷走紧张加强 C. 使心交感紧张加强 D. 使肾血流量减少

E. 使肾交感神经活动抑制 23下列器官中,缩血管神经纤维分泌密度最大的是

A.皮肤 B.骨骼肌 C.心脏 D.脑 E.肾脏 24心肌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能与胆碱能受体分布主要是

A. 有α、无β、有M B. 有α、有N

C. 有α、有β1 、有N D. 有β2 、有M E 有β1有M

25下列那种情况下,颈动脉窦的神经传入冲动会增加

A. 平均动脉压升高 B. 平均动脉压降低 C. 动脉血po2升高 D. 动脉血H+浓度升高 E. 静脉血中pco2降低

26舒张冠状血管作用最强的代谢物是 A.H+ B.CO2 C.乳酸 D.腺苷 E.ADP 27刺激心交感神经,冠状动脉 A. 先舒张后收缩 B. 先收缩后舒张 C. 收缩 D. 舒张 E. 无反应

28心脏射血能力增强,静脉回心血量就增加,其原因是 A. 血流速度加快 B. 心输出量增多 C. 心舒期室内压较低 D. 动脉血压升高 E. 外周静脉压升高

29心肌和骨骼肌收缩活动的共同特点是 A.刺激强度增加,参与收缩的细胞数目也增加

B.超过最适初长时,肌小节长度变化明显 C.肌肉的自然长度接近于最适初长 D.儿茶酚胺可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

1.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不包括 A 双向性 B 相对不疲劳性 C 绝缘性 D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E 生理完整性

2. 关于兴奋在中枢的扩布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有中枢延搁 B 总和 C 不衰减 D 单向扩布 E 兴奋节律的改变

3. 参与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受体属于

A 毒蕈碱受体 B N型ACh门控通道 C M型ACh门控通道

D促代谢型受体 E突触前受体

4. 兴奋性化学突触的传递过程不包括 A 突触前膜的Ca2+内流 B 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C 突触后膜的超极化

D 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电位 E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升高

5. 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A 突触前膜的预先超极化 B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

C 突触前抑制性递质释放过多 D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E 突触后膜的超极化 6. 脊髓内由Renshaw细胞构成的回返性抑制使用的神经递质是 E

1.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γ-氨基丁酸

D 多巴胺 E甘氨酸

7.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不包括 A 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 B 突触后膜超极化 C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D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E 有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8.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高?

A Na+ 、K+ 、Ca2+ 尤其是 Ca2+ B Na+ 、K+ 、Cl-尤其是Na+

C K+ 、Ca2+ 、Na+尤其是K+ D Na+ 、K+ 、Cl-尤其是Cl-

E K+ 、Ca2+ 、Cl-尤其是Ca2+

9.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高? A Na+ B K+ C Na+和K+ D Ca2+ E Cl- 10.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首先产生于下列哪个部位?

A 胞体 B 树突起始处 C 轴突起始处 D 轴突分支处 E 树突棘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γ-氨基丁酸

D 多巴胺 E 5-羟色胺 11.中枢活动的后放效应主要是由于神经元池中存在着哪种联系方式?

A 辐散式联系 B 聚合式联系 C 单突触联系 D 平行式联系 E环式联系 12.与丘脑的感觉接替无关的感觉传导道是 C

A 视觉传导道 B 听觉传导道 C 嗅觉传导道

D 本体感觉传导道 E 浅感觉传导道 13.来自特异投射系统的神经纤维主要终止于

A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的第四层 B 中央前回的第四层 C 中央后回的各层

D 中央前回的各层 E 丘脑腹后外侧核 14.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A主要起自丘脑髓板内核群 B 点对点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C 失去了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 D 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

E 进入大脑皮层后分布在各个层次

15.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特征不包括 A 多突触接替 B 易受药物的影响而发生传导阻滞

C 刺激该系统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 D 主要是通过丘脑特异投射系统而发挥作用E 是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 16.大脑皮层第一体感区的功能特征不包括 A 位于中央后回 B 代表区的大小与体表部位的面积大小有关

C 上行感觉纤维交叉投射 D 投射区的总体安排是倒置的

E 头面部代表区的内部安排是正立的

17.传导慢痛和内脏痛的神经纤维主要是 A Aα纤维 B Aγ纤维 C Aδ纤维 D B 类纤维 E C类纤维

18.内脏痛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 引起情绪反应 B 定位不明确 C 传入神经纤维属于Aγ

D 对内脏的牵拉刺激敏感 E 主要表现为慢痛

19.异相睡眠的主要特点有

A 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 B 血压下降 C 心率减慢

D 做梦 E 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

20.当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引起

A 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 B 梭内肌收缩 C 肌梭的敏感性增强

D 梭外肌收缩 E 梭内肌与梭外肌同时收缩 21.当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引起

A 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B 梭外肌收缩减弱 C

梭内肌收缩减弱

D α-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减少 E α-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不变

22.在下列关于肌紧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屈肌的肌紧张表现明显 B 主要的生理意义是维持站立姿势

C 肌紧张的反射中枢在脊髓 D 肌紧张的感受器是肌梭

E 表现为同一肌肉不同运动单位的交替性收缩

23.在哺乳动物的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会出现

A 脊髓休克 B 去大脑僵直 C 去皮层僵直 D 呼吸暂停 E 血压增高

24.在脊髓作为反射中枢的反射活动中,不包括

A 屈肌反射 B 腱反射 C 血管张力反射 D 排尿反射 E 翻正反射

25.震颤麻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 纹状体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异常 B黑质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受损

C 红核的神经递质释放量异常 D 下丘脑的调节功能异常

E 边缘系统的调节功能异常

26.关于小脑对随意运动的调节功能,错误的是

A 通过小脑脊髓束对运动进行调节 B 接受脊髓小脑束的本体感觉传入

C 脊髓小脑主要调节肌紧张 D 前庭小脑参与维持身体的平衡

E 皮层小脑参与运动计划的形成和运动程序的编制

27.关于大脑初级运动皮层的特征,错误的是

A 对躯体运动的交叉性支配 B 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C 运动区定位的总体安排是倒置的 D 接受来自皮肤的浅感觉传入

E接受来自关节肌腱等深部的感觉冲动 28.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神经支配不包括 A 皮肤和肌肉的血管 B 汗腺 C 心肌 D 骨骼肌 E 平滑肌 29.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所引起的机体变化不包括

A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B 心跳减慢 C 促进胃肠运动 D 促进消化液分泌 E 促进胰岛素分泌

30.下丘脑在内脏调节中的作用不包括 A 摄食 B 水平衡 C 生物节律 D 内分泌 E 排便反射

31.突触前受体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 调节突触前膜的Ca2+内流 B 调节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

C 促进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 D 促进囊泡膜的再循环

E 机制突触前膜转运体的活动

32.传入侧支性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A 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 B 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C 兴奋性神经递质破坏过多 D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E 突触前膜的预先超极化

33.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有静息电位而没有动作电位 B 有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C 有分裂再生能力 D 具有缓冲胞外K+的功能 E 具有摄取神经递质的功能 34.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

A 翻正反射 B 紧张性肌牵张反射 C 腱反射 D 屈肌反射 E 交叉伸反射

35.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的功能主要是 A 抑制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B 直接兴奋α-运动神经元

C 提高肌梭的敏感性 D 发动肌牵张反射 E 抑制肌牵张反射 三、论述题

1突触传递的特征有哪些?

2试述去大脑僵有及其产生机制。

3试比较交感受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

4下丘脑调节内脏活动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5试述外周神经的胆碱能及肾上腺素能纤维有哪些?其递质对应的受体及其阻断剂是 什么?

6正常脑电图各波的特点及其意义如何? 7试比较两种睡眠时相的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8应用阿托品可缓解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哪些主要症状?为什么?

9高位脊髓横断损伤后肌张力及排尿反射各有何变化?为什么?

10肌梭和腱器官在牵张反射的作用有何异同?

11小脑的运动机能有哪些?

12震颤麻痹和舞蹈病的症状各有哪些?病因是什么?治疗方法如何?

1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征有哪些? 14试述神经系统内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方式及其过程。

15试述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

16何谓EPSP及IPSP?试述两者的作用及产生机制。

17试述突触后抑制的分类、及其生理意义。突触前抑制的结构特点及产生机制?

18何谓特异性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二者有何关系?它们的生理功能有何不同?

19简述大脑皮层第一体感区和运动区的分布及其功能特点。

20试述牵张反射的类型、反射弧及其产生机制。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一、名词解释

激素 第二信使 允许作用 下丘脑调节性多肽 长反馈 应急反应 应激反应ADH TRH CRH GnRH ACTH TSH LH FSH PRL PTHGH GHRIH 二、选择题

1.激素传递的方式不包括 A. 血液运送 B. 经组织液扩散 C. 神经轴浆运输 D. 经腺体导管分泌 E. 自分泌

2. 下列哪种激素属于胺类激素 A. 胰岛素 B. 甲状腺激素 C. 性腺激素 D. 胃肠激素

E. 肾上腺皮质激素 3.G蛋白耦联膜受体介导的第二信使不包括 A. cAMP B. IP3和DG C. cGMP D. Ca2+ E. PIP2 4.下列哪项不参与下丘脑激素分泌的调控? A. 靶腺分泌激素的长反馈调节 B. 腺垂体分泌激素的短反馈调节 C. 下丘脑自身超短反馈调节 D. 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 E. 单胺类神经递质

5.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 A. 雌激素和睾酮 B. 促甲状腺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 生长激素 E. 糖皮质激素

6.关于甲状腺腺泡细胞的聚碘作用错误的是

A. 需要激活Na+,K+-ATPase产生能量

B. 依靠腺泡细胞基底膜上Na+/I-泵的帮助 C. 当Na+顺浓度差内流时抑制I-的转运 D. 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E. TSH能加强腺泡细胞的聚碘作用 7.生物活性最高的甲状腺激素是 A. T4 B. T3 C. rT3

D. DIT和MIT E. 酪氨酸

8.关于生长介素错误的是 A. 主要由肝脏产生

B. 又称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C. 血中IGF含量与GH水平呈反比关系 D. 介导GH的促生长作用

E. 对脑组织的发育一般无影响 9.下列抑制生长激素分泌的因素是 A. 血糖降低

B. 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 C. 慢波睡眠期 D. 创伤及应激 E. 雌激素、睾酮

10.关于催乳素对乳腺的作用错误的是 A. 促进青春期乳腺的生长发育

B. 促进妊娠期乳腺的增生和乳汁的合成 C. 妊娠期乳腺不泌乳是因其与雌激素的协同作用

D. 维持哺乳期乳汁分泌

E. 分娩后催乳素立即发挥泌乳作用 11.血管加压素的生理作用是 A. 升高血糖 B. 增加血容量

C. 升高和维持动脉血压

D. 增加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E. 增加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12.关于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增加组织细胞耗O2量

B. 促进幼儿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 C. 增强心肌收缩力

D. 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率 E. 增强食欲和食物的消化吸收 13.以下那个因素不参与机体对寒冷刺激引起的适应性反应?

A. 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B. TRH C. TSH D. T3和T4 E. 生长抑素

14.关于胰岛素降低血糖作用错误的是 A. 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 B. 增强糖原的合成 C. 抑制糖原的分解 D. 增加糖异生

E. 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

15.以下哪项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A. 交感神经兴奋

B. 血中氨基酸及脂肪酸增加 C. 胃肠激素 D. 迷走神经兴奋 E. 血糖升高

16.关于糖皮质激素生理作用错误的是 A. 升高血糖

B. 使肝外全身细胞内蛋白质减少 C. 加强心肌收缩力,维持动脉血压 D.增加脂肪的合成 E. 减少淋巴细胞数量 17.临床病人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将导致

A. 肾上腺皮质萎缩 B. 肾上腺皮质增生 C. 肾上腺髓质萎缩 D. 肾上腺髓质增生 E. 以上均不对 18.以下哪种因素导致血中儿茶酚胺类激素浓度升高? A. 血糖升高

B. 恐惧、焦虑和剧痛 C. 慢波睡眠期 D. 血压升高 E. 机体清醒安静 19.以下关于甲状旁腺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其分泌主要受血浆中Ca2+浓度的调节 B. 直接刺激破骨细胞的溶骨

C. 主要增加小肠粘膜对Ca2+的吸收 D. 直接刺激肾脏远球小管重吸收Ca2+ E. 主要作用是升高血钙,降低血磷 20.下列哪种激素对儿茶酚胺心血管效应起允许作用? A. 甲状腺激素 B. 生长激素 C. 糖皮质激素 D. 醛固酮 E. 抗利尿激素

21.关于ACTH分泌的调节正确的是 A. 下丘脑CRH抑制其分泌

B. 血中糖皮质激素的正反馈作用 C. 血中糖皮质激素的负反馈作用 D. 血中ACTH促进CRH 的分泌 E. 以上均不对

22.关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错误的是 A. 最重要的作用是使血糖升高 B. 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 C. 通过IP3-DAG系统发挥作用 D. 增加心肌收缩力 E. 加强脂肪酸的氧化

23. 生物活性最高的维生素D3是 A. 24, 25-(OH)2-D3 B. 1, 25-(OH)2-D3 C. 25-OH-D3 D. 7-脱氢胆固醇 E. 以上均不是

24. 降钙素的主要作用是 A. 升高血钙和血磷 B. 降低血钙和血磷 C. 降低血钙,升高血磷 D. 升高血钙,降低血磷 E. 主要参与正常血钙的调节

25. 切除肾上腺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哪种激素缺乏有关? A. 醛固酮 B. 皮质酮 C. 睾酮 D. 雌激素 E. 皮质醇 三、论述题

下丘脑调节性多肽有哪些?其合成释放部位如何?各有何生理作用?

1简述含氮类激素的作用原理。第二信使有哪些物质?

2简述类固醇类激素作用原理。

3简述生长素、催乳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4简述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调节。 5简述肾上腺皮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调节。

6长期使用皮质醇,为什么不能突然停药而必须逐渐减量?

7简述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8简述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调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6c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