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更新时间:2023-12-03 23: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摘要

幼小衔接指的是儿童在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连接中的情况,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儿童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这个阶段既存在着连续性,又有它的独立性。学前教育中存在的小学化、高水平教师的匮乏、观念的陈旧、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严重的影响着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通过在小学以及幼儿园中的实践活动和调查,以及现有的资料整理,着重分析下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引言

(一)选题缘由

1、法律法规的要求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原国家教委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科研项目“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历时5年,于1995年完成,原国家教委于同年发文向全国推广此项研究成果。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相互合作,与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从90年代至今,幼教工作者们进行了许多研究实验,取得了很多成果:如以“幼小衔接”课程为特色的园本课程,抚顺小学为衔接而建的第一所幼儿园小学衔接教育实验班,以及大大小小的科研论文。但是现实工作中的幼小衔接工作形势一直不容乐观。 2、研究者本人的观察与实践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幼小衔接对幼儿的影响,特别是大班的同学的影响,是幼教领域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形成突破,长此以往,他们会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过程的表现。我们调查发现许多孩子自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发现,老师上课讲什么回家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可尿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作业记不明白也不问;有些孩子特别自私,自己的东西,别人稍碰一下就告老师,既不懂得谦让,也不懂得关心同伴;还有些孩子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等现象。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刚入学的儿童大约有40%会出现上述情况。 由此可见幼小衔接对于一名幼儿的重要性,所以我对于幼小衔接这方的问题比较关注。

(二)概念界定

幼小衔接(Young link)是在幼教领域中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从字源上来看,“幼”即“幼儿、学前儿童”、“小”指的就是“小学、小学生”,“衔接”就是指“两个相邻阶段之间的连接,联系”。

所谓“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平稳连接,主要在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中进行。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成长中的一件大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事,标志着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转折。与幼儿园相比,小学里儿童的生活环境、社会要求、课程内容、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

(三)文献综述

围绕幼小衔接这方面的问题,研究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主要有报刊、杂志、网络以及相关著作等,发现我国对于幼小衔接这方面的问题,研究的并不少,但是围绕的问题都是那几个方面,没有太大的创新性,而且大多数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幼小衔接这方面的问题。可见,幼小衔接虽然有很多人在研究,但是目前不管是国内或是国外对于解决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以下主要是我对所查阅到的文献的一个梳理: 1.幼小衔接的国内研究

刘东(2006)认为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教育的平稳连接

于过渡,幼小衔接工作搞的好,可以使即将升入一年级的适龄幼儿自然顺利地过渡到紧张的小学学习生活。2

陈景凡(2008)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指出了我国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1、把幼小衔接当做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忽略了它们的连续性;2、幼儿教育小学化,偏重“智”的发展;3、幼儿园,小学,家长之间缺乏沟通,衔接出现断层;4、幼小衔接中师资力量薄弱。3

张倩倩(2009年)从一个小学教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1、幼儿教育小学化;2、缺乏社会适应性能力的锻炼;3、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产生不良学习习惯。4

12

朱碧莲,浅谈搞好幼小衔接教育的一些思考,福建周刊,2008 3——4 刘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 3

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4

张倩倩,浅议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衔接[J].小学时代·教师,2009(8)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梁嘉(2002)从一个幼儿教师的角度研究了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1、单向性,幼儿园做了大量的幼小衔接的工作,而小学则很大程度的忽略的幼小衔接的重要性;2、片面性,重视了儿童的知识储备,忽略了能力的培养;3、突击性,幼儿园为应付小学开学进行的摸底测验进行突击训练;4、表面性,不少幼儿园将幼小衔接仅仅局限于表面工作上。5

庞威,赵月娥(2008)着重强调了幼小衔接中教师的问题,他们认为:幼儿园的教师中专业知识扎实,学历水平高的并不多,即使有,也很难从一而终;一些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没有一个客观而清醒的认识,而且没有将这一工作视为影响其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另外他们还强调了教师中性别结构的失衡,在我国幼儿园和小学中,男女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衡。此外他们认为很多家长的观念也存在问题,重智育轻德育,重短期成效,忽略长期发展。6

邹敏(1999)在归纳法国加强幼小衔接工作时,提出了法国的做法:(1)增加男性教师;(2)科学划分母学校和小学的学习阶段;(3)合并母育学校和小学的监督视导工作;(4)母育学校教师与初等教育的教师接受同样的培训。7

2.幼小衔接的国外研究

德国学者Griebel认为压力理论(theory of stress)、人生历程中的关键事件理论(theory of critical life events in lifespan development)以及家庭的过渡概念(concept of family transition)都适合研究教育体系中过渡的多种需求。8

新加坡研究者 Clarke和 Sharpe研究了入学之前 500个家庭(包括幼儿与家长)对入学的看法和继续追踪调查入学 6个月之后的270个家庭的看

56

转引自梁嘉.浅议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2002(9)

庞威,赵月娥,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J].内蒙古教育,2008(5) 7

邹敏,法国重视幼小衔接[J].幼儿教育,1999(7) 8

Wilfried Griebel&Renate Niesel.(2003)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家长早先的担心相反,入学之后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适应得很好,然而他们还是担心一年级的教师没有同情心并且太严厉。家长期待改善家校交流而且希望教师为孩子们在家里的学习提供支持,期待教师反映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9

澳大利亚研究者Margetts对过渡过程中个体的背景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如下:(1)个体特点,年龄与学业能力有关,与其他适应测量指标无明显相关;(2)进入小学第一年,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受父母家庭经济地位的影响;(3)幼儿参与较多的过渡活动更有可能预测到水平更高的社会信任感、自控、社会综合技能和学业综合成就,与父母职业水平有同等影响。10

丹麦学者Brostrom(2002)在一项对过渡活动的调查中发现,32项过渡活动做的比较好,例如:(1)入学前学校邀请幼儿参观课堂和课余活动中心;(2)入学前,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会针对幼儿的生活与发展召开会议;(3)教师们协同构建幼儿园、学前班和课余活动中心的课程。11

综合上面几位专家的论述,我发现国外关于幼小衔接的工作做的比国内的到位,而且国外的理论基础比国内的强,这还需要我们国内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努力。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通过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我国教育部和联合国儿

9

Griebel,W.&Niesel,R.(2002) Kay Margetts(2003) 11

Stig Brostrom(2002)

10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童基金会历时5年合作进行的“幼小衔接研究”,通过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半年的连续实验研究发现,对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准备,包括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小学学习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等)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够使儿童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

2、实践意义: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幼儿只要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题了,这是十分片面的。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五)研究方法

1、关于幼小衔接研究的总体思路

本研究选取了山东省青州市某幼儿园大班和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生个体、教师和父母的观察来了解幼儿的特点,并通过观察过程中看到的一年级的新生对于小学的适应程度,适应速度记录下来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幼小衔接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解决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2、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和相关著作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收集和整理,明确该研究的目标和大致内容。

(2)观察法

观察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幼小衔接,并对活动进行详细的记录,了解他们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3)访谈法

通过与山东省某幼儿园教师和某小学低年级老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全面的了解幼小衔接的存在的问题以及老师对这些的策略。在访谈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二、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智”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 重视“智”的衔接, 忽视体、德、美的衔

接, 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 重视知识, 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 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样不仅不利于儿童的学习而且会使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经过几十年的科学研究表明:5~7岁是孩子一个关键年龄阶段。教导孩子了解学习,认识学习,喜欢学习,自主学习,需要的是家长和老师智慧的启迪。在小学中,老师往往一味的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小学老师的工资或是业绩是与所带班级的成绩所挂钩的,所以说大多数教师会将重点放在孩子的学习结果上,而忽视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培养。

幼儿园和小学中,重视孩子学习培养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有一个度,很多幼儿园为了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的生活,过早的将体美课取消。现在中国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家中的家务也不用他做,什么事情有父母撑着,而现在中国的治安又不是很乐观,所以大多数家长一般不会让孩子在外面玩,所以孩子在家的时候只能是写写作业,看看电视,几乎没有什么锻炼的机会。这个时候孩子们在学校的时间就应该多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而且在户外活动游戏中,可以培养孩子的互相帮助,共同合作的团队精神。

在我实习的小学里面,本来带的班应该是一节体育课的,但是因为马上要期中考试,很多数学老师或者是语文老师都在觊觎那每星期仅有的两节体育课和美术。当学生听到体育课又不上的时候,脸上立马流露出了失望的表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情。

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极具诱惑的高端产品逐渐面世,像现在的电脑,游戏机等等,孩子们是经不住这些诱惑的,而当他们希望得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如果家长不给买,那么孩子会怎么样,有的会精神相当低落,但是他不会采取措施。而有一部分孩子,而且这一部分孩子的数量还在逐渐增加,他们会偷家长的钱,偷同学的东西,以此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是幼儿园和小学忽视了德育的后果。孩子们从小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将来大了不仅仅很难改掉,而且自己的心里会留下一个很深的阴影,对自己的自信程度会有很大的打击。这其中也渗透了孩子美育的培养,老师们和家长们要及时跟孩子们交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有用的,什么我们应该远离他们,并且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远离那些东西,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不只是要做表面文章。

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时候,一名学生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质问他中午午休的时候去干什么了,一开始那名学生在撒谎说跟家长出去吃饭,但是老师让他给家长打电话的时候,那名学生又说是和他家里的亲戚,不是跟父母,不知道电话,老师给他家长打电话,最后得知是去网吧里面玩游戏了。

还有一名学生,也是一名住宿生,看到一个家里有钱的同学拿着一个小游戏机在玩,于是他也想拥有一个,但是他又没有经济来源,又不敢问家里要钱说买游戏机,于是他偷了父母的钱买了一个,上课玩的时候被老师发现,老师把家长叫来,家长问他钱哪里来的,一开始也是撒谎,最后还是承认说是偷得家里的钱买的。

当我在山东省青州市某幼儿园大班中进行调查时发现,大多数老师不管是在上课的时候还是在课下,重点都放在了教授儿童一些算术,识字等关于理论性的方面,而很少拿出时间关系一下儿童的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太关注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了儿童的生理健康,却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二)形式上的衔接

不管是小学还是幼儿园在仙界方面多是在外部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如桌椅摆放形式, 课时数量、课节时间、午睡时间、游戏时间的增减) 上下功夫, 而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如培养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 往往被忽略。小学和幼儿教师的相互交流也多吸取对方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方面的特点, 而在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等方面很少沟通。一些一直在幼儿园受表扬、鼓励和在商量的氛围中长大的儿童,在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大家彼此之间并不了解,没有了那些奉承的话,相反会遇到小学教师的冷眼,这样会对他们的自尊心遭受到很大的打击,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我带的班里,有一名小学生李某总是完成不了作业,喜欢偷懒,学习成绩也一直跟不上,上课听讲也不专心,回答问题不积极。一开始代课老师上课还刻意的去让他回答问题,但是发现效果不大后逐渐开始了对他听之任之的态度,有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也会在课堂上对他有一定的嘲讽,下课会在办公室打两下,并没有跟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做好沟通。

在一个一年级的课堂中听课,是一堂数学课,我发现,教室内课桌的摆放逐渐走出了以往的固定模式,表面上是比较随意,但是老师在授课过程还是那些模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对于让学生回答的问题,前期铺垫做的也不是很多。并没有以一种让孩子们喜欢的形式进行。

在家实习的时候发现,小学低年级课堂中的教具的摆放,学生课桌的安排逐渐的在跟幼儿园接轨,但是这些方面仅仅的表现在了形势上,而对于孩子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适应情况等关注的还并不算太多,并且我注意到,教师对那些比较活泼比较外向的同学关注较多,一些班级的重要职务也都交给他们去做,而对于那些平时不爱讲话,性格内向,不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较少,这样这些同学只能听之任之,学习成绩会一直提不上去,并且心理也会出现问题,遇到事情容易走极端。

(三)突击衔接

一些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 带幼儿去参观小

学, 请小学生回园介绍等。这些做法是必要的, 但远远不够。很多在儿童3、4 岁刚入园时就应加以培养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都在最后时期进行强化训练, 忽视了日积月累, 急于求成,致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 难以适应, 不但教育效果不佳, 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和为难情绪。

其实这方面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表现的非常明显,许多幼儿园仅仅是在孩子们上大班的时候临时性的对孩子们进行一些关于幼小衔接的渗透,而不是从儿童刚入园的时候就一点点地将幼小衔接的一些基本的观念渗透到孩子们的思想中。这样不免会造成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儿童心理上会造成一定的偏差,产生一些害怕、厌学等心理。

衔接是急不得的,要让孩子们有个过程,在刚进入小学,孩子们会感到不适应,这是正常的,每个人到了一个新环境总会感到不适应。所以说,在孩子们进入小学以前就要尽量让孩子们爱上学习。其实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有一个很简单办法,就是让孩子们喜欢上老师。

喜欢学习和喜欢老师,就好像是人的手心和手背,是不可分割的。喜欢学习的孩子往往都是喜欢老师的,因为从老师那里得到了很多的知识;又因为喜欢老师,就不想让老师失望,所以一定会努力学习。

老师心目中有好学生,差学生,同样,学生心目中,老师也有个等级排列的顺序,有最喜欢的老师,有比较喜欢的老师,还有没什么感觉的老师,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这都是很正常的。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学生会有意无意的不好好学习这门课;相反,如果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学生上课就会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在学校中,的确有一些学生,为了老师而学习。如果老师对他们好,他们就信心百倍,热情倍增,废寝忘食。他们崇拜老师,把老师当做保护神,对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言听计从。而老师可能也喜欢这样的学生,但老师仍然会严格要求这些学生,所以当他们出现不良行为之后,老师也会批评他们。比如,如果因为不用功而没考好,老师必然会指责他们。如果为了老师学习,这时就受不了,觉得过去的努力皆成为泡影,老师不再喜欢我了。所以说老师应该利用好自己的这个特殊关系,把握好与学生之间的尺度,让学生善于主动与自己交流,一块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12

张珊有些偏科,别的科目都还好,就是数学特别差,原因竟然是不喜欢自己的数学老师。他的数学老师,是一个逻辑思维非常强的人,戴着一副很厚的眼镜,说话做事中透露着中规中矩,一看就非常刻板,非常严肃。张珊就是不喜欢这样的严肃样子,一上数学课就特别的难受,每当看见那些数学符号和数字,就像看到数学老师一样,这样一来,他的数学成绩当然上不去。

(四)单向衔接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 幼儿园积极地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主动向

小学靠拢, 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 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 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

这也是现在很多地方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现在的幼小衔接都存在着幼儿园一头热的特点,很多小学并没有重视起这一块,他们只认为孩子进入小学后自然会习惯小学里面的一切,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不同

12

章程 梁衍,上学了——如何帮助蛤仔做好上一年级的准备【M】,2006.1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孩子之间的偏差。一些适应能力强的孩子确实是很快就能适应,但是对于那种比较内向,不太爱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老师们就应该多关注一下。 我在小学实习的时候就发现,一些低年级的老师都是刚刚送走上一届毕业生返回来的,他们的观念一时也很难转变过来,他们也是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些小同学。他们的思想中难免会产生还是在教上一届大学生的错觉,所以很难关注孩子们在进入一个新环境中的心理。

(五)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的内容提前教授给幼儿,形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那样幼儿在进入小学后难免会产生这样一些心理:入学感觉学习很简单,很轻松,自以为老师教的知识自己都学过了, 已经会了, 就不认真听课, 从而养成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不良习惯,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的心理和能力, 也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 这时就会出现适应困难, 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同时, 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 对小学教学要求不甚了解, 所教知识和技能有时不够规范, 使儿童养成不正确的习惯, 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 读拼音不能“直呼”等, 致使儿童刚入学就面临首先纠正错误的问题, 阻碍了儿童应有的发展。

每个年龄都有这个阶段的任务,就像人们交流一样,要循序渐进,不能上来一下子就可以称兄道弟,那样是虚伪的,要首先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然后才可以成为知己。幼小衔接也是一样的,要有一个过渡,不能在没到小学的时候进行小学的任务,这样效果反而不好。每个阶段要有每个阶段的任务,幼儿园首先任务就是培养好幼儿的最基础的东西,虽然幼小衔接非常重要,但是不要忘记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本来目的。所以说在幼儿园中,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教师要将主要工作放到教授孩子应该学习的学习任务过,另外培养幼儿在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等方面的向小学倾向的问题。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三、解决幼小衔接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 明确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 又是连续性的, 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 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 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在衔接时期, 幼小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 且相互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 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促进其健康成长, 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 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 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应确立近、远期两个教育目标, 近期目标为帮助儿童顺利过渡。远期目标儿童一生的成长打下此阶段应有的全面素质基础。

(二)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 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向小学靠, 也不是小学向幼儿园靠, 而是双方都向儿童靠。要彼此沟通, 相互衔接, 双方既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特殊性, 又必须同时保持连续性,共同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 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习, 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 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习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衔接工作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 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 衔接工作在儿童一入园就开始了, 整个幼儿教育时期, 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 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 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 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三)从实际出发, 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城市和农村) , 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

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 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 , 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 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 以点带面, 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

同时, 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 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环境、设施、教育内容、方法、教育形式、手段等方面不断变化, 如果双方还只把外部设施、条件的改变等做为衔接的焦点, 则很难达到彼此的协调。这样非但不能解决儿童适应困难的问题, 还会使两类教育失去各自的特点。应该看到, 内因是决定性因素, 促进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 是解决衔接的关键所在。虽然初入学儿童都或多或少会有适应困难问题, 但即使是在相同的学校环境、班级条件下,不同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过程长短不一, 困难程度大小各异。其原因就是个体的适应能力不同。所以, 双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 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而不是以增加知识量) 为目的,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四)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 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 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不能忽视。一方面, 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同时, 由于学前儿童数量逐年减少, 多数幼儿园已从超负荷运转到主动去争取生源, 家长也从注重园所数量和服务水平转而注重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并经常把幼儿园是否教小学所需的知识做为衡量其质量高低的标准, 这也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因素。因此, 幼小双方都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 采取普遍家访、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和学校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 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 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四、研究结论

幼小衔接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对于幼小衔接,虽然有大量的参考文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问题,例如片面衔接,形式衔接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想要解决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需要幼儿园,小学以及学生家长和学生各方面联合起来努力,首先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以达到最大程度的促进孩子的身心和生理健康的发展。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五、研究者的反思

(一)研究存在的问题

1、初次独自完成研究,不可避免出现好多困惑,尽量积极、主动向指导老师和同学请教。

2、面对大量的研究资料有点无从下手,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较多。 3、在搜集资料中,范围较小。

(二)获取的经验

这次的毕业论文写作,首先让我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一篇正规学士论文的基本写作要求及框;其次,又让我增长了很多专业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再次,锻炼了我的动手、动脑及与人交往的处事能力。总之,一次毕业论文写作让我自身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受益匪浅。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致谢

值此论文完稿之际,我心中百感交集,但是更多的是感激。本论文是我

四年学习生活的一个总结,更是对我四年血液的一次检验与磨练。这一过程,凝结着众人对我无限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智成老师,论文从选题、修改到最后定稿,老师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和帮助。没有老师严谨的学术风范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论文很难有今天这个样子。四年来,在学业上的成长,也倾注了老师巨大的心血。从指导读书到学术观点的启迪,从一名“门外汉”到逐渐走上学术道路,老师的周密细致,谆谆教导,使我受益终身。再次之际,谨向尊敬的导师表示深深的感谢。

感谢教科院0605班的同学,是他们在四年中给了我快乐,给了我帮助,让我在异乡感受到家的温暖,谢谢我的兄弟姐妹们。

最后,要向我远在家乡的亲爱的父母表达感激之情。四年的异乡生活和学习,父母给予了我默默的关心和鼓励。借此论文,送上我深深的感激之情。

光阴似箭,转瞬之间,在美丽的湖师已经生活和学习了近四个年头了。蓦然回首,心中充满了对美好青春岁月的回忆。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逝者如斯,面对未来,我会继续努力。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朱碧莲,浅谈搞好幼小衔接教育的一些思考,福建周刊,2008 3——4 2、刘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 3、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4、张倩倩,浅议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衔接[J].小学时代·教师,2009(8) 5、转引自梁嘉.浅议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2002(9)

6、庞威,赵月娥,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J].内蒙古教育,2008(5) 7、邹敏,法国重视幼小衔接[J].幼儿教育,1999(7) 8、Wilfried Griebel&Renate Niesel.(2003) 9、Griebel,W.&Niesel,R.(2002) 10、Kay Margetts(2003) 11、Stig Brostrom(2002).

12章程 梁衍,上学了——如何帮助蛤仔做好上一年级的准备【M】,2006.1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朱碧莲,浅谈搞好幼小衔接教育的一些思考,福建周刊,2008 3——4 2、刘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 3、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4、张倩倩,浅议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衔接[J].小学时代·教师,2009(8) 5、转引自梁嘉.浅议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2002(9)

6、庞威,赵月娥,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J].内蒙古教育,2008(5) 7、邹敏,法国重视幼小衔接[J].幼儿教育,1999(7) 8、Wilfried Griebel&Renate Niesel.(2003) 9、Griebel,W.&Niesel,R.(2002) 10、Kay Margetts(2003) 11、Stig Brostrom(2002).

12章程 梁衍,上学了——如何帮助蛤仔做好上一年级的准备【M】,2006.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5o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