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碴轨道及道岔施工方案

更新时间:2024-04-15 18: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有砟轨道及有砟道岔铺设

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二0一四年九月

1 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范围 1.1 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2)《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 (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5)咨询单位、评估单位确定的《宁安铁路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6)《客运专线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86号);

(7)《客运专线铁路工程静态验收指导意见》(铁建设〔2009〕183 号); (8)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9)施工承包合同、招标文件及施工招标答疑书、补遗书。 (10)设计单位提供的宁安铁路轨道工程设计文件、图纸及资料。 (11)国家及铁道部现行的相关强制性标准、行业标准、规范、规则、指南等。

(12)现场踏勘调查资料资料及本企业设备状况、人员技术水平、专业化程度。

(13)《钢轨焊接第1部分:钢轨焊接通用技术》TB/T 1632.1-2005。 (14)《钢轨焊接第3部分:铝热焊接》TB/T 1632.3-2005。 (15)《钢轨焊接第4部分:闪光焊接》TB/T 1632.4-2005。 1.2编制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积极有效的安全管理、技术、组织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工程安全。

(2)针对本标段工程特点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加强过程控制,从各个环节上保证工程质量。

(3)以服务主体工程,满足实际需要为基准,实事求是,力求经济、适用、合理、可行。

(4)高度重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珍惜、合理利用土地。 (5)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实现施工组织的连续、均衡、高效。

1.3编制范围

新建铁路宁安铁路NASZ-1标段铺轨里程范围:DK156+000-DK217+733,途经铜陵站、池州站共计2个车站,均为改建站,其中DK160+820-DK167+200正线、铜陵站及到发线、池州站1、2、7、8道为有碴轨道线路。本次编制的范围包括本标段的正线、到发线、及道岔。 2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2.1 工程概况

宁安铁路铜陵至池州段正线有砟轨道起止里程为DK160+800~DK167+200,共8.87铺轨公里;铜九改线4.4铺轨公里,池州疏解线3.1铺轨公里;池州站及铜陵站部分到发线也是有砟轨道,其中铜陵站站线铺轨5.25km,池州站站线铺轨4.517km。铜陵站设计共8股道,均为有砟轨道,其中宁安正线2条,宁安到发线5条,铜九改线1条;池州站有3条宁安到发线为有砟轨道,1条铜九到发线为有砟轨道。

铜陵至池州段有砟道岔共32组,其中铜陵站23组,池州站9组。铜陵站宁安正线上道岔12组,到发线道岔8组,综合维修工区道岔3组。池州站到发线有砟道岔2组,池州疏解线有砟道岔4组,维修工区有砟道岔3。 2.2 主要工程量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1 2 3 4 5 6 工程项目 正线铺轨有砟 站线铺轨铜陵东 站线铺轨池州 铜九改线 池州疏解线 有砟道岔 单位 铺轨公里 铺轨公里 铺轨公里 铺轨公里 铺轨公里 组 数量 8.87 5.25 4.517 4.4 3.1 32 备注 3 线路设计原则及线路技术标准 3.1 正线轨道

3.1.1 主要设计原则

宁安铁路正线轨道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除K160+820-DK167+200段为有砟轨道外,其余均为无砟轨道。

焊接长钢轨采用100m定尺长的无孔60kg/m U71MnG新钢轨,其质量应满足《高速铁路用钢轨》(TB/T3276-2011)要求。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正线有砟轨道采用Ⅲc型混凝土枕,每公里铺设1667根,扣件采用弹条Ⅴ型扣件(研线0602)。

3.1.2铺设精度

宁安铁路正线轨道应具有可靠的稳定性和高平顺性,以确保行车安全并有良好的旅客乘坐舒适度,必须满足下表规定的标准。

无砟轨道平顺度铺设精度标准 幅值(mm) 弦长(m) 高低 2 10 轨向 2 水平 1 扭曲(6.25m) 2 - 轨距 ±1 3.2站线轨道

3.2.1轨道工程标准 (1)轨道型式

铜陵站正线采用有砟轨道,池州站正线采用无砟轨道。

站内有砟轨道线路轨道工程标准表

顺号 项目 类型 单位 宁安正线 kg/m 铜九正线 铜九到发宁安到发线 其余站线 线 50 60 50 60 60 1 钢轨 跨区间 跨区间 每节长度 m 25 无缝线路 25 无缝线路 无缝线路 III型有挡肩III型无挡肩新II型 III型 新Ⅱ型 类混凝土枕 混凝土轨枕 混凝土轨枕 型 混凝土宽枕 专线3397 2 轨枕 根混凝土枕 1667 1667 1520 1667 1440 /km 数量 根混凝土宽枕 1760 /km I级 I级 I级 I级 材料 特级道砟 碎石道砟 碎石道砟 碎石道砟 碎石道砟 顶宽 m 3.6 3.4 2.9 3.4 2.9 面砟带宽 m 0.95 3 道床 边坡 1:1.75 1:1.75 1:1.5 1:1.75 1:1.5 土质路基 m 0.30 30cm/20cm 0.20/0.20 0.35 0.25 道床厚度 岩石路基 m 0.35 0.35 0.25 0.35 0.20

混凝土质路基 土枕 岩石路基 轨道4 混凝土质路基 高度 土宽岩石路基 枕 m m m m 0.746 0.796 0.946 0.796 0.797 0.796/0.736 0.63 0.647 0.796/0.736 0.58 0.736 0.736 附注:1、站内正线、到发线轨道高度基床条件系单斜面形路基4%横向坡度时线路中心处

轨顶至路基面的高度,其余站线轨道高度系单斜面形路基2%的横向坡度时线路中心处轨顶至路基面的高度。表中0.796/0.736,分子表示站内路基为单斜面时的轨道高度,分母表示站内路基为双斜面时的轨道高度。

2、表中宁安到发线不含池州站紧邻正线的二条到发线,其采用双块式轨枕。

3.2.2钢轨及配件件 (1)钢轨

车站到发线一次性铺设无缝线路,铺设60kg/m、100m长定尺无螺栓孔钢轨,其余站线为有缝线路,铺设50kg/m、25m长普通钢轨。到发线无缝道岔与普通标准轨线路相连地段,为避免无缝道岔处于伸缩区,应在无缝道岔与缓冲区标准轨之间设置长度不小于100m的伸缩区,伸缩区与有缝道岔间应设置2~4根25m的标准轨作为缓冲区。

(2)配件

到发线及在伸缩区范围钢轨接头螺栓应采用10.9级高强度接头螺栓,螺母应采用10级高强度螺母。垫圈采用高强度平垫圈。维修工区内钢轨接头螺栓应采用8.8级及以上高强度接头螺栓,垫圈采用单层弹簧垫圈,螺母应采用10级高强度螺母。

3.2.3轨枕及扣件

到发线铺设新Ⅱ型钢筋混凝土枕,每公里1667根,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800m区段每公里1760根。道岔区前后两端(后端包括辙叉跟端以后的岔枕)各50根轨枕应铺设与道岔同型轨枕,考虑中间站到发线末根III型枕距宽枕距离较短,为减少轨枕类型,中间站到发线铺设III型有挡肩预应力混凝土枕,长2.6m,每公里1667根;到发线站台及站台外两侧各10m范围内铺设混凝土宽枕,每公里1760根。铺设宽枕范围内,混凝土宽枕间铺设90型橡胶条,在道床顶面、边坡铺设保护道床的混凝土道砟盖板;车站其他线路铺设新Ⅱ型混凝土枕,每公里1440根。

铺设III型预应力混凝土枕的到发线及混凝土宽枕地段扣件采用弹条Ⅱ型扣件(专线3352)。其余站线扣件采用弹条Ⅰ型扣件(TB/T1495.1~1495.5-92)。

3.2.4道床

正线为无砟轨道地段,站内正线采用板式无砟轨道,道岔区采用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

车站到发线、保养点等线路采用有砟轨道,到发线采用一级碎石道砟,道床顶宽3.4m,边坡为1:1.75,道床厚度0.35m;其他站线采用一级碎石道砟,道床顶宽2.9m,边坡为1:1.5,道床厚度0.25m;混凝土宽枕地段道床由碎石道床和面砟带组成,面砟带宽95cm,厚5cm。

3.2.5道岔 (1)道岔号数 1)高速系统

新建中间站咽喉区正线间渡线以及正线与到发线连接的单开道岔采用侧向允许通过速度为80km/h的18号高速道岔。铜陵东站正线采用60kg18号高速道岔(有砟),共12组,图号:客专线(07)004;到发线采用60kg/m 18号道岔,共8组,图号GLC07(02)。池州站正线采用60kg/m 18号道岔(无砟),共12组,图号:客专线(07)001;到发线道岔共二种型式,其中无砟轨道段采用60kg/m 18号道岔(无砟),共7组,图号:GLC(07)02W,有砟段采用60kg/m 18号道岔(有砟),共2组,图号GLC(07)02。池州疏解线上下行插铺道岔均采用60kg/m 18号道岔(有砟),图号GLC(07)02。

2)普速系统

①列车直向通过速度为100~160km/h的路段内,侧向接发列车正线道岔不应小于12号。

②列车侧向通过速度大于50km/h,但不大于80km/h的单开道岔,采用18号道岔。

铜陵维修工区和池州维修工区内道岔均采用50kg9号单开道岔,共6组,图号:CZ2209A。除维修工区外新铺道岔均采用混凝土岔枕道岔, 60kg/m 18号单开道岔,图号GLC(07)02。60kg12号道岔,图号:专线4249-4252。50kg12号单开道岔,图号:专线4257-4260。

(2)道岔间插入短轨长度

正线上道岔对向设置,当有正规列车同时通过两侧线时,应插入不小于50m长度钢轨,当受站坪长度限制时,可插入不小于33m长度的钢轨。当无正规列车同时通过两侧线时或道岔顺向布置时,插入不小于25m长度钢轨。

到发线上两道岔间,有列车同时通过两侧线时,应插入不小于25m长度的钢轨;特殊困难条件下,应插入不小于12.5m长度的钢轨,无列车同时通过两侧线时,应插入不小于12.5m长度钢轨。

其他站线和次要站线,道岔顺向布置时,应插入不小于12.5m长度的钢轨,困难条件下不小于8.0m。

3.2.6到发线无缝线路设计 (1)设计锁定轨温

无缝线路的设计锁定轨温根据线路通过地区的最高和最低轨温、无缝线路的允许温降和允许温升计算确定,并满足无缝线路断缝检算要求。无缝线路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锁定,且相邻单元轨节间的锁定轨温之差不大于5℃,同一区间内单元轨节的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之差不大于10℃。

(2)岔区无缝线路

道岔设计应满足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允许温降和允许温升要求,各联结件应牢固、耐久、可靠。无缝道岔的设计锁定轨温应与两端区间无缝线路的设计锁定轨温一致。

3.2.7线路有关工程 (1)线路标志 1)用地界标。

用地界标设在永久用地范围的最外边缘,直线地段每隔100m,曲线地段每40m及宽度变换处,设置用地界标。

2)位移观测桩

到发线单元轨节始端和末端分别设置1对观测桩,当单元轨节长度小于1000m时,在单元轨节中部设置1对位移观测桩,长度大于1000m时,设置2对位移观测桩,观测桩间距不大于500m。

每组无缝道岔分别在道岔前后、限位器以及岔前、岔后50m处分别设置1对位移观测桩,多组焊连道岔观测桩设置与单组道岔基本相同,当岔间插入短轨大于50m时,道岔间增设1对位移观测桩。

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在单元轨节两端就位后立即进行标记,标记应明显、耐久、可靠。

(2)信号标志

包括警冲标、机车停车位置标、站界标等。 1)警冲标:每两线交会处一个。

2)机车停车位置标:邻靠旅客站台线路单方向进路设1个,双方向进路设2个。

3)站界标:每站2个,一端一个。

4)车挡标:每处土堆式车挡1个。 (3)安全保护区标桩

1)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边界的确定

铁路线路两侧应当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范围,从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的距离分别为:

①城市市区,不少于8m;

②城市郊区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0m; ③村镇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2m; ④其他地区,不少于15m。

2)沿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边界应埋设标桩,图号为《专线设(05)8043》。一般采用A型标桩,每200m左右设置一个,变化点处应增设,人烟稀少地区可减少设置数量;铁路两侧标桩应错开布置。

3)在人员活动频繁的桥隧两端、公铁立交附近醒目地点、居民区附近和人身伤害多发地段的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边界还应埋设B型标桩;在桥隧两端、公铁立交的铁路线路两侧安全保护区边界各设1对B型标桩,居民区附近和人身伤害多发地段的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边界每50m设置一个B型标桩。

(4)挡车器、车挡 1)设置线路

挡车器设置线路为尽端式存车线、临修线、日常检查线、确认车停留线、接触网作业车停留线、安全线等。

2)采用型号

有动车组通路的安全线上(临靠正线)设滑移式液压缓冲挡车器(SH965600/9型)+带止轮土基土堆式车挡(叁站(07)8095)。没有动车组通路的安全线采用滑动式挡车器(CDH(改)和土堆式车挡(图号叁站(07)8095)。 3.3有砟无砟过渡段设计

过渡段在有砟轨道45m范围内设置道砟胶,道砟胶按全部粘结及部分粘结方式设置。

过渡段基本轨之间设置两根25m长的60kg/m辅助轨,其中有砟轨道地段20m,无砟轨道地段5m,基本轨与辅助轨中心距为500mm,辅助轨扣件采用扣板式扣件(图号:研线0607)。

自有砟无砟轨道分界点开始的第一块轨道板采用设置辅助轨扣件的轨道板,板型为P4962A。

过渡段有砟轨道侧设置辅助轨范围采用2.6m长过渡段轨枕(图号:通线(2008)2201-2),配套采用WJ-7A型扣件(图号:研线0603),垫板静刚度为45kN/mm。不设置辅助轨范围采用Ⅲc型有挡肩混凝土轨枕(图号:专线3451),配套扣件采用弹条Ⅴ型扣件(图号:研线0602),垫板静刚度为60kN/mm。

过渡段有砟轨道下设置钢筋混凝土搭板,长8m,厚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搭板截面布置双层Φ12mm钢筋,并延伸至无砟轨道范围内5m。搭板范围内枕下道床厚度为350mm。

有砟无砟过渡点两侧各5m范围内不应设置基本轨焊接接头。 3.4 线路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双线。

最大坡度:12‰,局部地段经行车检算可不大于20‰。 速度目标值:200km/h以上。

最小曲线半径:3500m,引入南京、芜湖枢纽及安庆地区等根据运行需要选定。

线间距:4.6m。 牵引种类:电力。

机车类型:动车组、SS系列。

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行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 4 有砟道床铺轨及有砟道岔施工

4.1正线轨道主要施工方案、方法及施工安排 4.1.1道砟铺设方案

铺轨前的路基底层道砟使用汽车由道砟场运至路基进行摊铺,待铺轨过后在使用卸砟小车对线路进行补砟作业。本标段沿线路有砟地段工程量较小,不宜采用长铺机铺轨和老K车卸砟,故采用人工铺轨,轨道车补砟。

4.1.2 正线铺轨施工方案

有砟轨道施工拟采用一线“换铺”,另外一线“直铺”的两种方法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1)换铺法

“换铺法”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即先用25m标准轨(作为过渡轨)在现场拼装轨排,路局焊轨厂将100m无孔钢轨焊接成500m长轨条,利用长轨运输车将长钢轨运至铺架基地进行交接,由我单位使用机车运至施工现场,放钢轨于待换轨地段的轨道外侧的轨枕端部,先换铺再进行单元轨焊接,最后进行分层上砟整道和大养。

线路达到初期稳定阶段进行单元轨节应力放散、锁定作业,形成区间无缝线路。最后进行线路细整、钢轨预打磨、安装护轮轨、制作安装桥面系及线路有关工程等施工,达到验收标准。“换铺法”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流程图如下:

路基验收 道砟预铺 轨排基地拼装轨排 安装桥梁人行道 机械铺设临时轨排 轨道初整道 换铺长钢轨 焊接长钢轨形成单元轨节 补砟、大养 线路和道岔应力放散及锁定 线路精细整道、护轮轨安装 基地焊接长轨 长钢轨运输、工地卸轨道检测达标、验交 “换铺法”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作业流程

(2)直铺法

“直铺法”施工,即在其中一线人工铺轨后,另一线人工配合机械将轨枕散铺到位,然后利用长钢轨运输车将钢轨卸至线路一侧,利用人工将钢轨拨移至另一线路,然后采用人工铺轨的方法。 4.2站线铺轨方案

车站股道采取人工铺设。道岔铺设采取汽车吊机配合人工进行,道岔铺设完毕后,及时进行股道铺设,并为铺架施工提供至少一股到发线,以便作为铺架列车汇车和停放铺架设备的线路。所有道岔及轨料均通过工程线或公路提前运至施工现场。

为确保道岔的铺设精度和质量,道岔铺设前,车站岔区范围内的道砟应上足,并碾压密实度达到1.7g/cm3,道砟表面平整度达到±10mm/3m。 并使道砟面标高控制在岔枕底标高以下50mm左右,以避免发生道岔落道施工。道岔铺设过后,检测铺设精度合格后,应立即进行补砟,并对道岔进行振捣和整道养护施工。

4.3 主要铺架施工工艺与方法

主要施工工艺流程为: ① 摊铺底层道砟; ② 人工铺设左线的过渡轨排;③ 左线粗整道后,将该线长钢轨运进工程左线,卸在左线道心; 右线采取直铺法施工,使用推送装置配合长轨车将长轨一次推送入槽,进行人工铺轨; ④右线分层上砟整道作业,进行单元轨焊接。左线进行铺砟整道,并将左线长钢轨焊联成单元轨节后,进行换铺,并回收过渡轨; ⑤对左、右线分层上砟整道、机械大养;⑥道床初步稳定后进行应力放散和线路锁定; ⑦无缝线路锁定前将道岔、伸缩调节器铺设完毕,并同线路一起锁定;⑧护轨铺设与线路附属工程施工。

区间钢轨焊接采用闪光焊,道岔内部及两端采取铝热焊。钢轨焊接满足《钢轨焊接第3部分:铝热焊接》TB/T 1632.3-2005。 4.4人工铺轨施工工艺及方法

4.4.1卸轨枕:路基未上砟前,轨枕由汽车运至路基后,人工配合吊车进行卸车作业,将轨枕卸车后摆放于路肩一侧,待路基上砟后再进行散枕作业。

4.4.2路基散枕:砟上好后(砟带表面平整,中间拉槽顺直,轨排边线撒好)进行人工散枕。散枕时用一25m长白线两头系上木棍插于轨排边线位置,线上用红油漆标出散枕位置,轨枕即可按此位置进行摆放。轨枕中线与线路中线偏差不大于20mm。

4.4.3散钢轨:轨枕散布完成后,即可进行散轨作业。钢轨可采用吊轨器进行吊运。吊运时应注意保持平衡,吊杆一定要握紧,以防飞出打人。钢轨在吊运前应用钢尺进行配轨丈量,以防用轨发生错误进行返工作业。钢轨应严格按轨排表进行配轨铺设,配轨应由专人负责。由于使用的为再用轨,配轨时应对钢轨进行换边使用。

4.4.4轨道铺设:正线60kg/m钢轨采用弹条V型扣件,轨距为1435mm,不得使用不合格的轨枕和有缺损而未完全修复的轨枕;同一轨排的两股钢轨应选择公差相同的配对使用,其相差量不应大于3mm,且这个公差值应在前后左右之间互相调整抵消,累计误差不得大于15mm。直线上左右股钢轨头应方正,曲线上应按计算的相错量方正;轨枕应与线路中线相垂直,其间距及偏斜误差不得超过40mm,钢轨上的两个枕位标记间的误差不得大于5mm,整轨累计不大于40mm;砼枕轨距误差为+6mm,-2mm。

弹条V型扣件的构成 方正混凝土枕及轨枕间隔线

有砟地段铺设2.6m长Ⅲc型混凝土枕,每公里铺设1667根,轨枕间距600mm。 划轨枕间隔线:根据每千米配置根数确定轨枕间距尺寸,固定一根轨枕后,用八折尺和石笔向前或向后划在钢轨头部外侧,然后用白铅油按照白石划的标记,对准划在钢轨内侧的轨腰上竖直划一根宽3~5mm、长50~60mm的白线。要求误差不大于10mm。

方正轨枕:根据划好的白线用方尺将其方到另一根钢轨上。确定歪斜和不在间隔线范围的轨枕进行方正。

扒砟:根据轨枕偏斜程度和方动的方向,扒开移动一侧枕边的道砟,并扒开底砟应平于或低于枕底。

松螺栓:松动螺帽,以不影响轨枕方动为准,并松一根方到位一根,拧紧一根,在松下一根螺帽,不能连续松开螺帽。

方正轨枕:将方枕器安在钢轨底部的适当位置,用方枕器和枕木头方正轨枕,将枕木头放在混凝土枕边与方枕器顶柱间,以免顶伤混凝土枕。关闭阀门,用压力棒压出顶柱将轨枕方到正确位置,松开方枕器阀门取出方枕器和枕木头。

拧紧螺帽:拧紧扣件螺帽,使之达到扭力矩要求。 转移:方正好一根后,转移到下一根轨枕进行方正。 捣固:将方动过的枕轨进行八面捣固。 整理道床:恢复道床和回填石砟。 4.4.5弹条Ⅴ型扣件安装:

(1)铺设轨下垫板; (2)铺设钢轨; (3)安装轨距挡板,轨距挡板分4#和6#挡板,4#挡板位于外侧,6#挡板安在内侧,轨距挡板应不得压住轨下垫板,安装轨距挡板入位时,不得猛烈敲击轨距挡板

(4)安放弹条,将弹条安放到位后,将螺旋道钉套上平垫

圈,且在螺纹部分涂满铁路专用防腐油脂后,然后拧入套管,紧固弹条,W2型弹条扭矩约为160N.m,X3型淘汰扭矩约为95N.m;

(5)检查轨距与轨向,如有不符合要求,可按下表调整

轨距调整量 (mm)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左股钢轨 外侧a 8 7 7 6 6 5 5 4 4 3 3 2 2 内侧b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右股钢轨 内侧c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外侧d 8 8 7 7 6 6 5 5 4 4 3 3 2

钢轨端部和连接配件应涂油,垫圈开口朝下。接头螺栓力矩应达到500 N.m 。

轨料搬运:人工搬运钢轨距离不宜大于50m,倒运轨料小平车应有制动装置及2个以上止轮器,小平车推行速度不大于5km/h。各接头可先上不少于2个接头螺栓。直线上至少每隔6m,曲线上每隔3m固定轨距后,才准小平车送料。 4.5 钢轨换铺施工工艺及方法

周转轨铺设过后,及时进行补砟整道作业,使线路达到直线顺直、曲线圆顺后,即可开始长钢轨换铺作业。

4.5.1 基本作业

长钢轨换铺施工工艺流程图

运送钢轨至换轨地段卸长轨于线路轨枕两侧准备换轨、拆除扣件钢轨入槽、安装扣件连接接头、恢复线路 4.5.2整修工作

一般长钢轨换铺后,要经过两遍以上的全面整修,线路质量才能稳定。特别对原有接头处的低洼不平和空吊板应加强整治。整正线路方向,保持轨道平顺。加强接头养护,对左右错牙、高低不平的焊缝,应根据情况进行打磨整修。

长钢轨换铺作业示意图

4.5.3施工设备配备与施工人员组织 (1)主要施工设备配备 序号 1 2 3 4 设备名称 换轨小车 轨道车 重型撞轨器 丁字扳手 单位 台 台 台 把 数量 2 1 1 60 (2)作业工班人员组织 序号 1 2 3 4 5 工种 领工员 线路工 司机 修理工 防护员 人数 1 60 1 2 2 备注 施工现场指挥 装卸扣件 轨道车 设备维修 对两侧铺架列车进行防护 4.6站场人工铺轨施工工艺及方法

利用轨道车或汽车运送轨料。吊车配合人工卸轨枕,再将轨枕抬至已铺好底砟的路基上。依据线路中桩散枕,散枕时控制好轨枕间距,避免不必要的抽插枕施工。使用拉线将轨枕一端位置标出,按此线将轨枕按设计间距排放整齐,然后进行硫磺锚固,道钉锚固采取现场人工锚固。

正线铺通后,使用轨道车和平板车将站线25m用轨运至铺轨车站,使用板吊或吊车配合人工进行卸车,每次卸两根钢轨,沿已散好枕的铺轨线路进行卸轨,人工拖拉钢轨就位后翻轨入槽,然后摆放扣件戴好螺帽,再用扳手紧固。 4.7人工拨移铺设法

长钢轨运至工地后,将钢轨卸至已铺线路的轨枕端部,在两线间使用工字钢搭设钢轨滑移轨道,使用人工将钢轨由该股道拨移至相临股道。钢轨入曹后轨下垫上滚筒,使用撞轨器前后小范围移动钢轨,使钢轨对接就位。为此在卸轨时应严格控制卸轨位置,以确保不出现大距离的前后窜轨作业。

设备配备

序号 1 2 3 4 5 6 7 设备名称 滑杠 撬棍 起道器 重型撞轨器 滚筒 丁字扳手 对讲机 单位 个 根 台 台 个 把 台 作业工班人员配备

序号 1 2 3 工种 领工员 技术员 安质员 人数 1 1 1 备注 现场施工负责 技术交底 安全质量监督检查 收放滚筒、连接临时接头、拨移钢轨、上扣件40人。每10人1数量 25 40 5 1 50 40 5 4 线路工 40 组,共分4组,每个小组有一个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施工以及与其他小组的配合联系 合计 43 4.8道岔铺设施工工艺及方法 4.8.1道岔的运输与装卸

岔枕、道岔组件及箱装零配件,应按规定使用起重机械装卸。起吊时绳索吊点应布置在工件重心的两侧,禁止单点起吊长大组件,保证道岔部件不变形。卸下的岔枕、道岔的主要部件堆放场地应平整,并防止岔枕预埋套管内进杂物。

4.8.2道岔铺设

道岔铺设采用专用机械换铺法施工。本方法的主要方法是:道岔位置底砟铺设并压实,机械铺轨到达后铺设临时轨排通过,待道床基本稳定后,拆除临时过渡轨排,在道岔位置使用机械配合人工进行道岔现场组装铺设。此铺设方法用时较长,应在确保一线正常运输的情况下进行另一线的道岔铺设。相邻两正线岔尾直接相连的道岔,铺设轨温宜相近,温差不得超过10℃。无缝道岔的铺设和焊联轨温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以内。

(1)测量放线。施工前,从测量控制网引测并建立道岔控制网;测放道岔岔头、岔心和岔尾中心桩位,预埋岔位桩用混凝土包钢筋桩,桩顶刻十字丝 。道岔前后至少各50m-100m线路范围应同道岔区完成联测。

(2)岔区道床预铺同正线道床预铺同步,按道岔位置在铺轨到达岔位前进行预铺。为保证道岔区道床密实度,预铺后道砟用震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密度不低于1.7g/cm3,预留起道量不得大于50mm,砟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10mm/3m。岔前和岔后各30m内应与区间和站内正站线摊铺的底砟顺坡,然后再铺设临时轨排予以过渡。

(3)根据测设的岔位桩位置,在正线铺轨到达岔位时,在岔位处用临时轨排铺设过渡。

(4)补充道砟、整道作业,直至道床稳定。临时轨排区上砟整道应和两端区间线路轨道同时进行。

(5)人工配合吊车拆除临时过渡段的轨排,人工摊平道砟、平板振动器压实道砟,道床表面低于岔枕底设计标高不大于50mm,并比其低30mm。表面平整度达到±10mm/3m的要求。

(6)按道岔图纸设计位置和岔枕编号摆放岔枕,并使用钢尺精确定位每根岔枕的具体位置。摆放岔枕应先确定左、右开别,在现场标记出各岔枕的位置,然后按岔枕编号及规定间距摆放岔枕。为方便调整轨枕,使用60cm长的中空方形钢(50mm×50mm)配合液压起道机逐根调整岔枕间距,先使用起道机将轨枕抬起,将方钢置于岔枕端部下方,收起起道机,落岔枕与方钢上,然后人工调整轨枕平面位置。

取出方钢,使用水准仪逐根量测岔枕的高度,使全部岔枕均处在同一高度,保证相邻两根岔枕高低差≤5mm,整组道岔的岔枕高低差≤15mm。对不符合要求

的岔枕人工配合液压起道机进行调整,以确保道岔铺轨时不发生变形。

(7)摆放塑料垫片、垫板及橡胶垫板。按图纸所示将塑料垫片、垫板及橡胶垫板依次摆放于岔枕上,并将岔枕螺栓手工入扣。

(8)上道岔钢轨。铺设钢轨应先直股后曲股,先转辙后辙叉。按图纸设计的安装顺序将道岔钢轨摆放到岔枕上。用专用的吊具进行吊装钢轨组件,将可动心轨辙叉理论中心调整到预先标定的位置,辙叉铺设按照预先设置的参照点铺到最终的纵向和横向位置,之后按设计安装顺序铺设其他钢轨。

(9)方正道岔

1)用大直角尺检查道岔的方正,偏差应≤5mm用卷尺测量直、曲基本轨露头的尺寸。

2) 根据图纸给定的框架尺寸(直基本轨工作边到曲基本轨工作边沿岔枕中心线处距离)进行调整。用油漆笔在直上股钢轨轨肢上做出岔枕位置的相应标记。按同样的方法及技术要求调整岔枕及垫板,并紧固岔枕螺栓。

3)道岔粗调

道岔初步组装完成后,应对道岔进行粗调。铺设次序为可动心轨辙叉,导曲线钢轨,尖轨及基本轨。首先把可动心轨理论中心调整到事先标定的位置,调整基本轨及尖轨位置,主要是确保尖轨尖端和可动心轨理论中心之间的距离。主要内容包括:

① 道岔粗调测量 ② 道岔水平调整 ③ 道岔方向调整 ④ 道岔支距、间隔调整 ⑤ 总体调试各部尺寸 (11)上砟整道

道岔铺设后及时补充道砟,在剩余少量预留起道量的情况下(一般为20mm~30mm),先采软捣进行养护,然后再用内燃道岔捣固机进行养护,使道岔的方向、水平、高低达到要求。使线路几何形位指标符合下表的规定。捣固前要对尖轨及可动心轨保护,以免道砟进入。

(12)道岔精调

粗调后配合上砟整道作业,需对道岔系统进行精调,使线路几何形位指标符合有关规定。整组道岔组装、调整完毕,安装尖轨和可动心轨电务转辙机构,进行各项密贴和行程指标检查、调试。

1)道岔高低、水平不超过设计限值。滑床台板坐实坐平,垫板与台板的间隙不超标。

2)对道岔方向超限点作局部精调。直股工作边直线度符合规定指标、曲股工作边曲线段应圆顺无硬弯。

3) 调整轨距、支距。使尖轨检测点支距和导曲线支距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4)调整尖轨、可动心轨密贴和间隔铁间隙。保证密贴段密贴良好、间隙值不超限。

5) 整组道岔调试完毕应对弹条螺栓,岔枕螺栓、翼轨间隔铁螺栓、长短心轨间隔螺栓进行复拧,复拧扭矩达到350N.M。

(13)道岔使用与养护

道岔在铺架期间的使用应严格按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使用,并派专人负责道岔的使用与养护。每组道岔铺设后,在每个车站设立道岔维修小组,专对车站施工完毕后的道岔进行维修,确保每组道岔上砟整道后几何尺寸在可控状态;交验前,使用道岔捣固机进行养护二遍。养护作业温度必须符合无缝线路作业要求。安装拆卸III型弹条时必须使用专用工具,不允许敲击装卸。按规定要求标记轨距、支距、查照间隔、道岔规格、岔位编号。

4.8.3施工设备配备与施工人员组织 (1)道岔铺设设备配备 序号 1 2 3 4 5 6 7

设备名称 汽车吊 液压起、拨道器 活口扳手 丁字扳手 扭矩扳手 电动道岔捣固机 撬棍 单位 台 台 把 把 把 台 把 数量 1 4 8 15 1 2 10

8 9 10 11 12 13 14 铁锹 支距尺 轨距尺 50m钢尺 轨温计 全站仪 水准仪 把 把 把 把 个 台 台 20 1 1 1 4 1 1 (2)作业工班人员配备 序号 1 2 3 4 5 5 合计 工种 领工员 技术员 安质员 测量人员 线路工 司机 人数 1 2 1 2 22 1 29 备注 现场施工负责 技术交底及技术指导 道岔铺设质量监督检查、安全监督 道岔桩复测、道岔标高控制 平整道砟、摆放岔枕、钢轨、安装道岔配件 吊车司机 4.9分层上砟整道与机械大养施工工艺及方法

铺轨过后,及时上砟整道,确保线路稳定平顺。分层上砟整道施工主要使用轨道车上砟,使用大型机械化整道作业车组整道。正线区间地段线路换铺长轨条后,根据设计要求的大养次数对线路进行机械大养,以确保无缝线路的初始平顺性。大养过后再次进行补砟,人工整容,并加强保养维护,确保道床稳定和线路平顺,为钢轨工地焊接条创造有利条件。大机养道前,首先对线路要素进行标示,为大机养道提供线路资料,以便按线路设计位置正确进行大机养道作业。

4.9.1一般要求及施工工艺

(1)长钢轨铺设后应及时上砟整道或进行单元轨焊接。长钢轨铺设时的轨温如果在锁定轨温范围内,可先进行单元轨焊接,再分层上砟整道,道床达到初期稳定状态后及时焊联锁定无缝线路。在高于或低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铺设长钢轨,则应先上砟整道后再焊接单元钢轨,最后施工无缝线路。

(2)起道、拨道、捣固作业轨温应在长钢轨铺设轨温-20℃~+15℃范围内进行。在使用大养机械进行作业前,应将枕盒内道砟填满,并使轨枕头外侧有足

够的道砟来稳定线路,并且线路经过人工整道后,基本做到直线顺直、曲线圆顺,并轨道中心和线路中线相吻合。

(3)起道:第一、二次起道量不宜大于80mm,第三、四次起道量不宜大于50mm。每次起道作业后轨枕头外侧应有足够道砟,以保证长轨轨道的稳定性。

(4)拨道:一次拨道量不宜大于50mm。

(5)捣固:起道量50mm以上时,宜选择双捣作业;起道量50mm以下时,宜选择单捣作业。插镐深度(从枕下算起至镐尖)应不小于起道量。桥枕地段枕下道床厚度不足150mm时,不能进行捣固作业。捣固作业结束前,应在作业终点划上标记,并以此开始按不大于2‰的坡度递减顺坡,一般不在圆曲线上顺坡。严禁在缓和曲线上顺坡结束作业。

(6)动力稳定:每层道床起道、捣固作业后,应进行1-2次动力稳定作业,稳定车在路基上工作速度一般为0.6~0.9km/h,由下层至上层逐层降低。在上桥或进隧道前30m范围内把加载值降低50%,并在下桥出隧道后30m范围内在把加载值逐渐提高到原来的数值。稳定车在桥上进行动力稳定时应避开桥梁自振频率,工作速度不得低于1km/h。在桥上不得开始起振,也不宜结束动力稳定作业。

(7)捣固作业时应同时夯拍道床边坡或砟肩。

上砟整道施工与长钢轨铺设和无缝线路施工相互影响和制约,其相互关系见下图:《分层上砟整道与无缝线路施工工艺流程图》。

4.9.2施工设备配备与施工人员组织 (1)每个作业口分层上砟整道设备配备

序号 1 2 3 4

设备名称 内燃机车 起拨道捣固车 动力稳定车 对讲机 单位 台 台 台 台 数量 2 1 1 20

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 外,进行单元轨人工整道后换铺长钢轨 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单元轨 第一次补砟 无缝线路锁定施工 捣固、稳定两次 第二次补砟 捣固、稳定一次 第三次补砟、捣固、稳定 第四次补砟、捣固、稳定 轨道整理 无缝线路锁定施工

(2)每个作业口人员配备(不含线路作业队)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合计

工种 队长 副队长 技术员 质检员 安全员 线路测量工 机车司机 车长 捣固车 稳定车 设备维护人员 人数 1 2 2 1 1 4 4 4 5 3 6 33 备注 每车2人

4.10道岔焊接施工工艺与方法

工地道岔内及两端钢轨锁定焊接采取铝热焊。 4.10.1工地焊接的一般规定

(1)气温低于0℃时不宜进行工地焊接.刮风、下雨天气焊接时,应采取防风、防雨措施。中雨、大雨和风力大于4级时不应进行焊接作业。气温低于10℃时,焊前应用火焰预热轨端0.5m长度范围,预热温度应均匀,钢轨表面预热升温为35℃~50℃,焊后应采取保温措施。

(2)承受拉力的焊缝,在其轨温高于400℃时应持力保压。

(3)工地钢轨焊接应符合长钢轨布置图,其加焊轨长度不得小于12m。 4.10.2.工地道岔铝热焊接施工工艺与方法

道岔与线路间钢轨的焊接方法与区间无缝线路相同。但由于道岔内部某些部位的焊接接头空间较小,需用铝热焊方法进行焊接。工地铝热焊应有以下设备:砂模、坩埚、支架、焊前加热装置、焊后保温装置(低温条件下)、锯轨机、钢轨拉伸器、推瘤机、打磨机、对正设备和钢轨探伤仪器等。施工前根据设备材料清单检查并落实必备的工具,材料和设备,到达焊轨现场应对现场条件进行综合调查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工地道岔铝热焊接施工工艺流程图 预 热

4.10.3工地道岔内部铝热焊接施工方法

(1)道岔焊接前,要进行一次全面整修、捣固、补砟,方正岔枕,并方正尖轨与基本轨的相对位置。如有部件损坏要及时更换。捣固整修后,保证道岔具有足够的道床阻力。焊接前先调整好道岔全长及各焊缝,使道岔全长偏差不大于±20mm,各焊缝宽度的偏差不大于±2mm。岔内钢轨接头焊完后,尚未与无缝线路长钢条焊连时,还要对道岔再进行一次全面整修、捣固,使道岔各部分都处于良好状态。

(2)道岔内钢轨锁定焊接前应进行应力放散,应力分布均匀。按设计顺序进行道岔内部焊接,为便于道岔焊接时的施工操作,通常按先直股后曲股的原则顺序焊接。

(3)道岔内部锁定焊接及道岔与两端无缝线路锁定焊接应同日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锁定和焊接。当进行完钢轨接头的焊接与胶结后,即对道岔进行全面整修,整修之后再进行辙跟接头的焊接工作。最后把道岔两端钢轨与无缝线路长轨条焊连起来。

(4)对钢轨端部做外部处理:拆除焊头每侧3~4根轨枕的扣件和垫板,除去接头下方有碍作业的道砟,检查钢轨端头,并用钢丝刷清洁钢轨端头100~150mm,使其满足铝热焊要求。

(5)调整轨缝使其满足焊接工艺要求。用对正设备从垂直和水平两方向对正轨端。装配砂模不得使用受潮的部件,应使钢轨端头间隙位于装有砂模底板的托盘的正中央,严格按操作工艺涂抹防漏泥。

机具、材料准备工作 浇 铸 轨 端 处 理 拆模与推瘤 钢轨端头对正 热打磨与冷打磨 扣箱及封箱 探伤、检查 坩埚装料及安装恢复线路

(6)确认坩锅干燥、清洁、无裂纹,确认焊药包包装袋密封、干燥和无破损后,将全包焊药慢慢地旋转着倒入坩锅。倒前应将焊剂混合一下,以免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成分不均匀。焊剂顶部呈丘形,插入高温火柴,盖上坩埚帽。将坩埚支架安好,把坩埚放在支架上,转到砂模上方,调整坩锅位置,使浇注口对正砂模型腔,坩锅底部距砂模顶面为30mm。转开坩锅,准备预热。

(7)使用预热器对钢轨和砂型进行预热。使用一次性坩锅时,预热进行到最后10s时开始倒计时。当数至3时,移开预热器,放入轨顶砂芯,将装好焊剂的一次性坩锅放置在砂型正上方,点燃高温火柴,点燃焊剂。反应开始后,钢水自动浇注。从点燃焊剂到开始浇注的时间一般在15—30s之间为好。

(8)浇铸完毕后按规定时间拆模,并尽快推瘤。打磨焊缝时,应在钢轨踏面上保留适量高出钢轨的焊头金属。在焊缝温度未降至350℃以下时,不得解除钢轨拉伸器和对正设备,温度高于300℃时不得通行列车。

(9)钢轨冷打磨应在焊头温度降至50℃以下进行,使仿型打磨机进行打磨,不得在某一处过渡打磨,避免损伤钢轨。

(10)收尾工作。检查焊好的接头,做好原始记录并编写焊接序号;清理道床,按标准方枕;加强捣固焊头两侧的两根轨枕;将轨道恢复正常,并进一步清理焊接现场。

(11)对焊缝用超声波探伤仪进行检查,探明是否有焊接缺陷,并作好检查记录。

4.10.4工地道岔与无缝线路焊接

(1)道岔与两端无缝线路焊接应在道床基本达到稳定状态、轨面高程、轨向和水平已基本达到设计标准时,方可施焊。

(2)道岔两端与无缝线路长轨条的焊接,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并应准确记录实际锁定轨温。无缝道岔侧线应按设计要求焊接或锁定。

(3)焊接温度:最终道岔两端与长轨条的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5℃。 4.10.5施工设备配备与施工人员组织 (1)设备配备 序号 1 2

设备名称 锯轨机 钢轨除锈机 单位 台 台 数量 2 1

3 4 5 6 7 8 9 10 11 112 轨缝调整器 钢轨对正架 液压推瘤机 仿型打磨机 加热设备 坩锅 坩锅架 预热器 超生波探伤仪 平直度检测尺 台 套 台 台 套 个 个 套 台 把 1 1 1 1 1 若干 2 1 1 1 (2)焊接作业组人员配备 序号 1 2 3 4 5 合计 工种 组长 技术员 质检员 钢轨焊接工 探伤工 人数 1 1 1 2 1 6 备注 施工负责人 技术交底和现场指导 质量检查 钢轨焊接 钢轨焊接与探伤 5 施工组织机构及资源配置 5.1 施工组织机构

为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按计划完成铺轨任务,铺轨由第五分项目部成立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统一指挥,相互协调。组建有砟道岔及有砟线路铺设架子队。

施工总指挥: 陈祥龙 安全总负责人:姜磊 技术总负责人:郭剑 后勤保障负责人:轩云志

有砟道岔及有砟线路铺设架子队负责人:周海涛 施工现场安全和质量负责人:孔凡辉 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梁欢

物资、设备供应负责人:逯世文 行车调度负责人:王晓言 长轨装卸负责人:高峰 5.2劳动力配置

铜陵东道岔岔及有砟线路铺设架子队:共81人,其中管理人员7人,施工人员74人,负责铜陵东站和维修工区有砟道岔的铺设,负责铜陵东东站到发线、安全线和维修工区线路的铺设。池州站铺轨架子队:共81人,其中管理人员7人,施工人员74人,负责池州站有砟道岔及池州站有砟到发线以及池州疏解线的铺设。

5.3 主要机械设备及进场计划

(1)、内燃机车,计划投入1台,已进场1台。

(2)、群吊(2t龙门吊),共32台,已全部安装调试完毕。 (3)、大养机(两捣一稳),计划2013年7月进场

(3)、重型轨道车,计划投入1台,计划2013年4月份进场。 (6)、其他设备根据施工需要陆续进场。 6 施工工期安排

根据建设单位施组要求,2013年8月31日前全线轨道焊接锁定完毕,因此,科学合理的制定铺轨及焊接施工进度计划十分重要。

有砟轨道铜陵段DK160+820-DK167+200段,计划2012年9月份开始人工铺轨左线和铜陵站内双线,2012年年底结束。池州站有砟到发线及疏解线计划在2012年10月开始铺设,计划在2012年年底结束,车站到无缝线路段到到发线无缝线路段计划在2012年年底完场上砟,摆放枕木,线路连接等长轨到场后,1个月内完场轨道连接。1个月内完成线路养护并达到验收条件。 7 各种保证措施 7.1质量保证措施

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质量方针“追求卓越管理,筑造精品工程”,针对本工程技术较为复杂、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使全过程的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轨道工程具有一流的施工质量。

7.1.1工程质量目标

按照验收标准要求,全部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开通速度满足设计要求,全面满足运营需要;杜绝工程质量隐患及施工重大质量事故。

7.1.2质量保证体系

针对轨道工程的施工特点,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结构安全、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在工地设置专门的质量检查机构,配备专职的质量检查人员,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项目总工 机械物资部 工程技术安质环 按厂大成复制制贯制测按工按质机 技家堆品核定定彻订量设序部量织 术生料、械设施创部重复计自颁宣Q 标产源半设计工优颁、核文检验传C文方规规新制件、标教活 准许,成备定可装品件案划范、。 和监进育动 货证车质检施理行,创,、及,难 采,质检测工工分贯优优工季强工方程项彻制化艺节化点 购 产量入、监库案师分I度施标性现专 品质控 、调进复部S管工准施场项 量管行验单O理 设,工施施试 理质签位9 检计 进技工工测、维量证工0行术技技报发修管。 程0技措术术告 放 理评1术施 措措、控验 质交施 施制 量底 ,管 体跟理 系 踪把 关 ,现场指导 工地试组建计各质重材量项量、取检工跟难样查程踪、复管试检新验理验 测项,认、目抽证 数质检 据量分跟析踪整控理制 ,信息反馈

7.1.3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组织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架子队设专职质检员, 在施工过程中实施检测任务。在严格内部“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度的基础上,接受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质量监督、监察,并自始至终密切配合,严格服从。质量检查工程师直接对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行使监督权、检查权和质量检查否决权。

(2)技术交底制度

施工前,项目总工程师和主管工程师亲自抓技术交底工作,将施工方法、施工顺序、进度安排、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等以书面形式向高速道岔队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施工阶段由高速道岔队技术人员将技术标准向现场技术人员及领工员进行交底,现场技术交底由现场技术人员和领工员向作业人员进行分项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应有配套措施。

(3)测量复核制度

1) 所有测量工作的计算均须由两人独立完成,一人计算,一人复核。 2) 由测量结果形成的技术交底资料,必须由测量资料填写者之外的技术人员复核无误后才能发放。

3) 定位放样测量必须用不少于两组人员、两种方法进行检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作业或交接。

4) 所有测量的外业记录格式应符合行业测量规定要求,原始记录应清晰、整洁,不应涂改,原始记录、计算及成果书都应妥善保存。

(4)试验检验制度

规范计量检测试验工作,组建项目合格的工地试验室,应按试验检测程序进行现场检测试验工作,不得漏检。定期对测量、监测、试验仪器进行检验、校正或送有资格的检测部门进行检验、标定。

6.1.4 质量控制程序实施细则

(1)开工前,详细阅读设计文件、规范、设计标准,并结合现场实地测量校核,对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把问题解决在施工前。

(2)按质量控制程序,做好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控制工作。

(3)每道工序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检查、检验程序进行,上道工序未经检验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4)及时收集、整理各种试验和检查签证资料,工程完工后按规定时间及时汇编竣工文件。竣工文件所收编的一切资料必须保证其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7.2安全保证措施 7.2.1安全保证体系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见图。

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工程技术部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制定操作标准司机安全教育车辆状况检查行车事故分析处理行车安全教育安全环保部行车设备操作安全检查作业人员安全教育作业人员防护设施检查作业人员操作违章检查安全生产教育违章作业安全事故处理组织安全检查安全质量标准工地建设机械物资部制定机电设备使用措施机电设备状况检查行车事故分析处理 高速道岔队各施工班组6.2.2.安全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杜绝安全特别重大、重大、大事故,杜绝死亡事故,防止一般事故的发生。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

6.2.3安全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

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各类机械的安全作业制度;用电安全制度;起重作业安全制度;各种安全标志的设置及维护措施等。

(2)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开工前,对所有参建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对从事起重作业、焊接、机动车驾驶等特殊工种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安全操作合格证》后,方准持证上岗。

(3)安全生产检查

开工前的安全检查: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方案设计是否有安全措施,施工机械设备是否配齐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施工安全责任制是否建立,施工中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否有应急预案等。

定期安全生产检查:每月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积极配合上级进行专项和 重点检查;施工班组每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查。

经常性的安全检查:质检工程师、质检员日常巡回安全检查。检查重点:施工用电、机械设备、模板工程、起吊作业等。

专业性的安全检查:针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对施工现场的特种作业安全、现场的施工技术安全、现场设备的使用、运转、维修进行检查。

(4) 机械操作

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

保持机械操作室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酒后操作机械,机械不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

各种机电设备检修、维护时应断电、停运转;如要试运转,须有针对性保护措施。

机械司机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每班前检查机械状况,做好保养填写机械运转记录,严防机械事故的发生,严禁疲劳操作。 7.3 环境保护措施

6.3.1 加强环保、水保宣传,提高环保、水保意识

深入开展广泛宣传教育工作,编写环保宣传教育资料,充分利用工地宣传形式,宣传国家和各级政府关于环保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做好施工环保和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工作。

6.3.2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加强对环境监测

为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按设计环保措施实施,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全过程进行施工期间的环境监测,随时掌握环境资源变化,提供可靠的环境变化信息,适时采取相应对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3.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及创建文明工地规划

(1)加强施工现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按我单位文明工地建设的有关要求,建立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树立铁路施工企业的良好形象,协调好地方关系。

(2)各项临时设施、驻地,必须执行批准的平面图布置图,因地制宜,布局合理,整齐有序,安全卫生,禁止擅自随意搭设。

(3)各种材料、周转料、机具等要分类、分品种、分规格堆码,放置整齐。 (4)施工便道,场区道路要合理规划布置,专人整修,保持平顺,司机文明、礼貌行车。

(5)各工点施工,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做到有序展开,工完料尽,场地平整恢复及时。 7.4工期保证措施

6.4.1保证工期的组织管理措施

(1)建立专业架子队,统筹安排机械设备、材料供应、劳力调配、组织施工生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期兑现。

(2)投入足够的各种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保证各工序实行机械化作业。对所有机械设备实行统一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提

高机械使用率。

(3)保证足够的施工队伍,配备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有关技术规范组织施工,坚决杜绝返工现象。

(4)根据总体目标和实施进度、施工难度、外部因素等,编制施工计划并严格执行。

(5)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工序交叉配合不到位等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抓住重点,攻克难关,优化资源组合,合理调配劳动力及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

(6)主动加强与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联系和沟通,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监理工程师发出的通知和指令。

6.4.2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1)认真作好施工准备,做到材料、设备及时到位。组织人员、材料、机具尽快进场,尽快形成施工能力。

(2)合理安排劳动力,节假日不休息。

(3)积极采用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加强机械化程度,提高工效。 (4)各类机械设备保养运转良好,保证施工在最优状态下进行。 (5)组织精锐队伍,增加资源投入,尽可能地组织先期施工,保证工程衔接有序,接口顺畅。

(6)加强施工阶段的工期控制,确定施工阶段进度目标分解图及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深度。

(7)加强施工工序验收和工序间的紧密衔接,及时组织验收工作,交下道工序施工。

6.4.3保证工期的劳动力保证措施

(1)认真做好劳动力的统筹,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加强组织协调,确保施工劳动力能满足工程生产的需要。

(2)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施工劳动力人员定岗定责,严格技术标准、工艺措施,严明施工纪律,按设计要求施工。

(3)全面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术熟练程度。

6.4.4优化机械设备配置

(1)根据轨道工程及道岔的施工条件、施工方法的特点,优化机械设备。同时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力量,保证机械完好率,努力提高机械装备效率,确保工程进度。

(2)设备选型力求实用、先进、高效、耐用、易修,型号宜少不宜杂,以便于统一管理,设一定数量的备用设备,防止待机误工,在施工中备足易损件,做到随坏随修。

(3)组建一支由高级机械工程师和工人技师为主的维修队伍,配齐各种维修设备和工具,保障机械设备的出勤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5e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