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25 03: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绪论
一、填空题
1、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从显微镜开始的,其发展经历的三个时期是经验时期________、____实验时期____ 、现代时期和__________。 2、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_______。 二、判断是非 1、巴斯德是一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他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因为显微镜稀少,列文虎克逝世后微生物学未能迅速发展。 ( ) 3、病原菌学说最初是由科学家柯赫提出来的。 ( ) 三、名词解释
1、微生物: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四、选择题 1、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以哪两位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 C A、巴斯德、列文虎克 B、柯赫、列文虎克 C、巴斯德、柯赫 D、巴斯德、弗莱明 2、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是 A 。
A、列文虎克 B、柯赫 C、巴斯德 D、斯坦利
3、菌种的分离、培养、接种、染色等研究微生物的技术的发明者是 C 。 A、巴斯德 B、柯赫 C、吕文虎克 D、别依林克 4、自然发生说的理论认为 。
A、微生物来自无生命的物质 B、大动物中发现有系统发育 C、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的 D、病毒是从细菌退化的。 5、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 。
A、驳斥自然发生说 B、证明微生物致病
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 D、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 五、问答题
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那些种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2、微生物的一般特性是什么?
1.微生物多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或细胞群体形式存在 3、微生物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
第一章 细菌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名词解释
l、细菌 2、中介体 3、质粒 4、异染颗粒 5、荚膜 6、鞭毛 7、芽胞 8、L型细菌 二、填空题
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作为测量单位。 2.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和——三种。 3.菌体有一个弯曲的叫——、有多个弯曲叫——。
4.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和——。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
5.细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是——,G+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G—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和——多层结构组成,其——是G—菌的内毒素的毒性基团。
6.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和——。 7.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和——。
8.细胞质含有——、——和——等有形成分。
9.mRNA与核糖体结合成多聚核糖体时,就成为——合成场所。 10.异染颗粒可用来进行——。
11.革兰氏染色的意义有——、——和——。
12.荚膜是构成——的重要因素,鞭毛是细菌的——器官。
13.菌毛有——和——两种,与致病有关的是——,可传递遗传物质的菌毛是———。
14.临床上常以杀灭——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15.细胞壁的功能有——、——、——和——。
16.G菌肽聚糖的结构由——、——和——组成三维网状结构。
+
17.革兰染色的步骤分——、——、——、—— 四步。 18.革兰染色阳性菌呈—— 色,阴性菌呈 ——色。
19.细菌蛋白质合成场所位于胞浆内的——,某些细菌胞浆内的——可用于鉴别细菌。
20.细菌荚膜最重要的功能为——,此外还有——、——、——等作用。 三、最佳选择题
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什么为测量单位( ) A.μm B.nm C.cm D.pm E.mm 2.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芽胞 E.核质 3.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
A.肽聚糖 B.磷壁酸 C.脂蛋白 D.外膜 E.脂多糖 4.内毒素的毒性基团是( )
A.类脂A B.核心多糖 C.特异性多糖 D.磷壁酸 E.粘肽 5.维持细菌故有外形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浆 D.核质 E.芽胞 6.溶菌酶的杀菌机制是( )
A.竞争肽聚糖合成所需的转肽酶 B.与核糖体的小亚基结合 C.裂解肽聚糖的β1.4糖苷键 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 E.破坏细胞膜
7.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的机制是( )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肽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E.抑制短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 8.对细菌细胞核描述错误的是( )
A.由裸露的双股DNA堆积而成 B.无核膜
C.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D.无核仁 E.具有完整的核结构 9.抵御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结构是( )
A.细胞壁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菌毛 10.与细菌粘附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
A.细胞壁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菌毛 11.对细胞壁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
A.维持细菌故有形态 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C.具有抗吞噬作用 D.有抗原性 E.与细胞膜一起维持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12.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 )
A.荚膜 B.芽胞 C.鞭毛 D.菌毛 E.核质 13.缺乏哪一种结构,细菌仍可生长繁殖(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核糖体 14.对鞭毛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B.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C.某些鞭毛与细菌致病有关
D.根据鞭毛的位置、多少,可进行细菌鉴别 E.以上均是 15.对细菌芽胞描述错误的是( )
A.均为G+菌产生 B.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C.不能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物质 D.对外界抵抗力强 E.一个芽胞发芽只生成一个菌体
16.G菌对青霉素、溶菌酶不敏感是因为( )
A.细胞壁含粘肽少,其外侧有外膜覆盖 B.细胞壁含有类脂A C.细胞壁缺乏磷壁酸 D.细胞壁含脂多糖 E.以上均可
—
17.对荚膜叙述正确的是( )
A.菌体分泌到体外的一层粘液状物质 B.化学成分是多糖或多肽 C.可抗吞噬 D.具有抗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 E.以上均是 18.对菌毛叙述错误的是( )
A.菌毛比鞭毛细短而直 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种 C.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D.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 E.细菌的耐药性可通过性菌毛传递
19.细菌芽胞与高度耐热性有关的特有化学组分是( ) A.核酸 B.肽聚糖 C.磷脂 D.多糖 E.吡啶二羧酸 20.关于脂多糖错误的是( )
A.类脂A是内毒素毒性基团 B.核心多糖具有属和组的特异性 C.特异多糖构成重要菌体抗原 D.特异多糖决定细菌种和型的特异性 E.类脂A有种属特异性
21.革兰氏染色法在临床上可用于( )
A.解释发病机理 B.鉴别细菌菌型 C选择用药 D.确定诊断 E.以上都不是
22.革兰氏染色使用染液的顺序是( )
A.稀释复红一碘液一乙醇一结晶紫 B.结晶紫一乙醇一碘液一稀释复红
C.结晶紫一碘液一乙醇一稀释复红 D.稀释复红一乙醇一结晶紫一碘液
E.稀释复红一结晶紫一碘液-乙醇 四、问答题
1.简述肽聚糖的主要结构及青霉素、溶菌酶对其抑制的作用机制。
2.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有那些? 3.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 4.简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意义。
5.简述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 6.细菌芽胞的强抵抗力与那些因素有关?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
2.中介体:是指某些细菌的细胞膜反复折叠并内陷于细胞质内,形成的囊状小体,一个细胞内可有一个或数个。中介体类似于线粒体,参与细菌的呼吸、生物合成及细菌的分裂。
3.质粒: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一种双股闭合环状DNA。 4.异染颗粒:是细菌胞质颗粒中的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具有嗜碱性,所以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光镜下明显不同于菌体的其他部位,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5.荚膜:某些细菌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一层粘液性多聚物,其成分为多糖或多肽。
6.鞭毛:是指菌体上附着的由细胞膜伸出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所有弧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少数的球菌附有鞭毛。
7.芽胞: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菌体内的细胞质脱水浓缩,形成由多层膜包裹着的、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
8.L型细菌:是指细胞壁受损或其合成受到抑制,仍可存活的细胞壁缺陷细菌。
二、填空题
1.微米(μm) 2.球菌,杆菌,螺菌 3.弧菌,螺菌 4.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荚膜,鞭毛,芽胞,菌毛 5.肽聚糖,磷壁酸,脂蛋白,外膜,脂多糖,脂多糖中的类脂A 6.物质转运交换,分泌胞外酶,呼吸作用,生物合成,形成中介体 7.染色体,质粒 8.核糖体,质粒,胞质颗粒 9.蛋白质 10.细菌鉴别 11.鉴别细菌,指导选择药物,了解细菌的致病性 12.细菌致病性,运动 13.普通菌毛,性菌毛,普通菌毛,性菌毛 14.芽胞 15.维持细菌外形,支持保护细菌,物质交换,具有抗原性 16.聚糖骨架,短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17.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 18.紫色,红色 19.核糖体上,异染颗粒 20.抗原性,抗吞噬,抗补体,使细菌具有毒力 三、选择题
1. A 2.D 3.B 4.A 5.A 6.C 7.E 8.E 9.B 10.E 11.C 12.E 13.A 14.E 15.C 16.A 17.E 18.C 19.E 20.E 21.C 22.C 四、问答题
1.肽聚糖的结构和青霉素与溶菌酶的作用机制:肽聚糖又称粘肽,是原核生物细胞的特有成分,由三部分组成:
(1)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排列,籍β一1,4糖苷键连接组成;
(2)四肽侧链连接于聚糖骨架上的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3)四肽侧链之间由肽链(如五肽交链桥)或肽键交连构成交连桥,由此构成完整的肽聚糖分子结构。青霉素可抑制交连桥的连接,溶菌酶能水解聚糖骨架中的β—l,4糖苷键,均能破坏胞内的抗高渗屏障,导致菌体膨胀、崩解。
2.G+菌与G—细胞壁的主要区别如下表:
表10一1 G+菌与G—细胞壁的主要区别
细胞壁结构 G+菌 G—菌 肽聚糖组成、含量 聚糖、侧连、交联桥 聚糖、侧链含量少 交连方式 肽桥交连 肽键交连 结构类型 三 二维片层 肽聚糖层数 可达50层 仅1—2层 机械强度 高 差 磷壁酸 特有 无 脂蛋白、脂多糖、外膜 无 有 胞质周围间隙 无 有
3.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所有细菌都有的结构,从外向内分别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
(1)细胞壁:是紧贴膜外的一层坚韧富有弹性的结构,具有维持细菌故有形态、保护细菌、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决定细菌的免疫原性等功能。G菌细胞壁由粘肽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G菌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肽、脂蛋白、外膜、脂多糖等多种成分组成。
(2)细胞膜:有物质交换、分泌胞外酶、生物合成、呼吸、形成中介体等作
+
—
用。
(3)细胞质:为原生质,无色透明胶状物。其内含有质粒、核糖体和胞浆颗粒等有形成分。
(4)核质:由双股DNA链高度盘绕形成,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物质。细菌仅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不存在核的形态。 4.细菌的特殊结构及意义?
⑴荚膜:是某些细菌分泌到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主要成分是多糖或多肽。它具有抗吞噬、抗溶菌酶、抗补体等作用,是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同时它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分型。
⑵鞭毛:是某些细菌从胞质内伸出到胞外的细长而弯曲的蛋白丝状物。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某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有鞭毛的细菌又可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
⑶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比鞭毛更细、短而直的蛋白丝状物。它又分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数量多,可达数百根,与细菌的粘附性、致病性有关;后者比前者数量少(1—4根)、稍长而粗,为中空管状物,可传递细菌遗传物质。 ⑷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在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它是细菌的休眠状态。它的结构复杂,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等有很强的抵抗力。临床以消灭芽胞为灭菌的标准。芽胞的形状、大小、位置可用于细菌的鉴别。芽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形成一个新菌体(繁殖体)。
5.革兰氏染色、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如下:
(1)革兰氏染色的基本步骤是:①涂片制备:涂片、干燥、固定;②染色:a.初染:结晶紫初染1分钟;b.媒染:卢戈碘液媒染1分钟;c.脱色:95%酒精脱色半分钟;d.复染:稀释石炭酸复红复染半分钟。该过程可简述为紫、碘、
酒、红,一一半半。
(2)染色结果是:G+菌呈紫色,G—菌呈红色。
(3)革兰染色的意义:有助于鉴定细菌、指导用药、研究和了解细菌的染色性、致病性等。
6.与芽胞抵抗力强的有关因素如下:
(1)芽胞内由多层致密膜状结构构成,化学药物和紫外线不易渗入。 (2)芽胞含水少,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 (3)芽胞形成时能合成一些具有抗热性的酶类。
(4)芽胞核心和皮质中含独有的吡啶二羧酸,与耐热性密切相关;芽胞发芽时,该物质从芽胞内渗出,耐热性随之丧失。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
一、名词解释
1.热原质 2.细菌素 3.菌落 4.培养基 5.专性厌氧菌 6.纯培养 7.外毒素 二、填空题
1.G+菌的等电点为PH——,G—菌的等电点为PH—— 。
2.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必需的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是——。 3.按细菌对氧气环境的需求可分为——、——、——和——。
4.细菌以——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一般细菌繁殖一代只需——min,结核杆菌繁殖一代需——小时。
5.细菌生长繁殖的曲线可分为——、——、——、——。研究细菌的生物
学性状,最好选用—— 。
6.根据性质和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五种。 7.根据物理形状,可将培养基分为——、——、——三大类。 8.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呈——、——、——生长现象。
9.细菌的营养类型有—— 和—— 两类,病原微生物多属于——菌中的——菌。
10.细菌摄人营养物质的方式有——、—— 和——。 11.细菌合成的色素分为——、——两种。 12.抗生素用于——和——的治疗。
13.细菌素的产生受——控制,其控制机理主要是——,具有——和——的特异性,临床上主要用于——。
14.细菌的核酸包括——和——两种;DNA碱基配对中的——和——在四种碱基的总量中所占百分比,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大,故——的测定可作为细菌分类的主要依据。 三、最佳选择题
1.下列那种代谢产物与细菌的致病性无关( )
A.内毒素 B.硫化氢 C.热原质 D.透明质酸酶 E.外毒素 2.下列那些代谢产物可用于细菌的鉴别( )
A.热原质 B.毒素 C.维生素 D.抗生素 E.吲哚 3.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 )
A.硫化氢 B.色素 C.细菌素 D.维生素 E.热原质 4.对人类致病的细菌大多数是( )
A.自养菌 B.专性厌氧菌 C.异养菌 D.专性需氧菌 E.微需氧菌 5.细菌繁殖的方式一般为( )
A.有性二分裂 B.无性二分裂 C.复制方式 D.菌丝分枝 E.菌丝断裂
6.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可能原因是( )
A.氧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合成 B.缺乏细胞色素,使细菌不能合成色素 C.缺乏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 D.氧能阻碍细菌细胞壁与细胞膜的半渗透作用 E.有氧环境中专性厌氧菌糖酵解不完全 7.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
A.营养物质 B.酸碱度 C.温度 D.气体 E.以上都不是 8.研究细菌性状的最好时期为( )
A.迟缓期 B.稳定期 C.衰退期 D.对数增殖期 E.A+C 9.人工培养细菌可用于( )
A.细菌性疾病的诊断 B.细菌性疾病的治疗 C.细菌的制备 D.基因工程 E.都对 10.下列错误的是( )
A.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增菌 B.平板培养基主要用于分离培养 C.斜面培养基主要用于纯培养 D.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观察动力 E.以上都不对
11.关于热原质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多由G一菌产生 B.是G一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和G+菌的多糖 C.注人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D.可被高压蒸气灭菌破坏 E.吸附剂和特殊石棉滤板可除去液体中大部分热原质 12.不属于细菌代谢产物的是( )
A.色素 B.毒素 C.热原质 D.抗毒素 E.维生素
13.不符合菌落的描述是( )
A.一个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成 B.是一个细菌细胞
C.一个菌落包含成千上万个细菌 D.肉眼可见 E.可分为S、R菌落 14.具有抗原性、毒性、特异性强等特点的物质为( )
A.内毒素 B.外毒素 C.热原质 D.侵袭性酶 E.以上都对 四、问答题
1.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2.简述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3.简述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条件。 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那些? 5.人工培养细菌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热原质:即菌体中的脂多糖,大多由G菌产生。热原质注人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热原质耐高温,高压灭菌不能破坏。除去热原质的最好办法是蒸馏。
2.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类物质,可抑制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细菌的生长,故名细菌素。其抗菌谱较窄,其产生受质粒控制。
3.菌落:单个细菌经分离培养(约18—24h)后,在平皿上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多个菌落连在一起称菌台。
4.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给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营养的基质称为培养基。培养基本身必须澄清无菌,并有一定的酸碱度。
5.专性厌氧菌:由于缺乏呼吸酶系统,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存,故称其为专性厌氧菌。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中99.9%为专性厌氧菌。
—
6.纯培养:多用于菌种的传代和细菌的扩增。取一个菌落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如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可获得大量的纯种细菌。
7.外毒素:一些细菌(大多为G+菌,少数为G—菌)在生活过程中产生并释放到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二、填空题
1.2—3,4—5 2.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生长因子 3.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 4.二分裂,20—30,18—20 5.迟缓期,对数增殖期,稳定期,衰退期,对数增殖期 6.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7.液体,固体,半固体 8.均匀浑浊,沉淀,菌膜 9.自养菌,异养菌,异养菌,寄生菌 10.被动吸收,主动吸收,基团转位 11.水溶性,脂溶性 12.感染性疾病,肿瘤 13.质粒,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种,型,细菌的分型 14.DNA,RNA,鸟嘌呤(G),胞嘧啶(C),(G+C)mol% 三、最佳选择题
1.B 2.E 3.A 4.C 5.B 6.C 7.E 8.D 9.E 10.E 11.D 12.D 13.B 14.B 四、问答题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⑴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生长因子、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类。 ⑵适宜的酸碱度,大多数致病菌所需的最适PH为7.2一7.6。 ⑶适宜的温度,大多数致病菌的最适温度为37℃。
⑷必要的气体环境:细菌的生长繁殖所需的环境气体主要是O2和CO2。根据对O2的需要情况,可将细菌分为:(1)专性需氧菌一在有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2)微需氧菌一在较低的氧气分压下才能生长繁殖。(3)专性厌氧菌一在无
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4)兼性厌氧菌一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 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有:细菌在合成菌体成分的同时,还能合成许多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产物。
(1)热原质:细菌菌体中的脂多糖,注人人体或动物体内后,可引起发热反应,故称其为热原质;脂多糖大多由G菌产生。热原质耐高温,可通过一般滤菌器,没有挥发性,因此除去热原质的最好方法是蒸馏。制备生物斜品和注射用水必须用无热原质的水。
(2)内毒素与酶:细菌可产生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的内、外毒素及侵袭性酶。 ①内毒素即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毒性成分为类脂A,在菌体死亡崩解后才释放出来。②外毒素是由G+菌及少数G—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出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的突出特点。③某些细菌可产生侵袭性酶。侵袭性酶可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的侵袭、扩散,是细菌的重要致病因素,如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
(3)色素:有些细菌能产生色素,对细菌的鉴别有一定意义。细菌色素有两类: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4)抗生素:有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它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称抗生素。抗生素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细菌仅产生少数几种抗生素。
(5)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仅作用与有近缘关系的细菌的抗生素类物质,称细菌素。细菌素的产生受质粒控制,抗菌谱较窄。 3.细菌的培养方法及条件:
(1)细菌培养:可分为分离培养和纯培养两种方法。细菌的分离培养,多用于从临床标本(混杂细菌)中分离某种特定的细菌(致病菌)。一般利用固体培养基(如选择培养基)通过划线法接种,使标本中的细菌分散为单个生长,形成菌落
—
而获得纯种细菌。纯培养多用于菌种传代和扩增。取一个菌落,接种于适当的液体培养基或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后可获得大量纯种细菌。
(2)培养条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提供必需的气体环境;一般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在空气中培养即可;专性厌氧菌则必须在严格无氧条件下培养。温度一般为37℃。培养时间一般为18—24h,应根据菌种及培养目的酌情处理。为获得大量细菌或其代谢产物,可采用连续培养法,在培养过程中不断通人适当气体、更换培养液并校正PH值,可维持细菌较长的对数生长状态。 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
(1)在固体培养基中细菌生成菌落,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分为三型光滑型(s型)菌落,其表 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新分离的细菌大多如此。粗糙型(R型)菌落,表面粗糙、干燥、有皱纹,有时呈颗粒状,边缘大多不整齐。粘液型(M型)菌落,菌落表现粘稠、有光泽、似水珠样,多见于有肥厚荚膜或粘液层的细菌。
(2)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有鞭毛的细菌可由穿刺线向四周运动,培养后刺线模糊不清,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无鞭毛的细菌不能运动,仅沿穿刺线生长,穿刺线清晰,穿刺线以外的培养基仍透明澄清。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查细菌的动力和保存菌种。
(3)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呈三种状态。浑浊生长,菌液呈均匀浑浊状态,可见于大多数细菌的培养。沉淀生长,细菌在试管低部形成沉淀,上部形成上清液,如链球菌的培养。菌膜生长,即在培养液表面生长,形成菌膜。菌膜生长多为专性需氧菌的培养,如霍乱弧菌。
5.人工培养细菌的实际意义有:(1)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分离培养致病菌并做药敏试验,可指导临床用药。(2)细菌的鉴定与研究,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等都要进行细菌的人工培养。(3)生物制品的制备和基因工
程。(4)做细菌的毒力分析和卫生检测。
第三节 细菌的致病性
一、名词解释
1、菌群失调症 2、条件致病菌 3、细菌的致病性 4、细菌毒力 5、感染 6、侵袭力 7、菌血症 8、败血症 9、隐性感染 10、带菌者 11、非特异性免疫 12、医院内感染 二、填空题
1、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时,可出现——。 2、由菌群失调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或——症。 3、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包括——、——、——和——。 4、某些正常菌群获得致病性条件是——、——、——。
5、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具有的毒力、侵入的—— 及——有密切关系。 6、细菌的毒力是由——和——决定的。 7、细菌的侵袭力是由——和——构成的。
8、内毒素是——菌细胞壁中的——成分。内毒素的致病作用有——、——、——、—。
9、内毒素是由——、——和——三部分组成。
10、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菌体抗原(O抗原)是——。 11、类毒素是由——经甲醛处理制备所得,可刺激机体产生——。 12、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可用甲醛处理制备成——。
13、依据外毒素的作用机制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和肠毒素。 14、抗毒素可由——或——刺激机体产生。 15、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有——、——和——·
16、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和——。 17、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调理作用可由——和——介导。 18、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结果有——吞噬和——吞噬两种。 19、乙型溶素的化学成分是——,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 20、引起内源性感染的细菌,多数是——,少数是——。 21、接触感染是指人与——或人与——密切接触引起的感染。 22、全身感染的类型有——、——、——、——。 23、感染的来源有——和——。
24、处于——的人称带菌者,带菌者有——和——。 三、最佳选择题
1、正常情况下,机体有菌的部位是( )
A.胃 B.骨骼 C.肌肉 D.血液 E.外耳道 2.正常菌群成员引起感染的条件之一是( )
A.变为耐药菌 B.发生基因突变 C.寄居部位改变 D.变为L型细菌 E.发生S—R变异 3.为治疗菌群失调症,应使用( )
A.维生素 B.类毒素 C.抗生素 D.抗毒素 E.生态制剂 4.构成细菌毒力的是( )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 D.分解代谢产物 E.侵人机体的途径 5.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
A.荚膜 B.菌毛 C.磷壁酸 D.脂多糖 E.异染颗粒 6.与致病性无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 )
A.毒素 B.细菌素 C.热原质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
7.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
A.荚膜 B.菌毛 C.芽胞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 8.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
A.鞭毛 B.芽胞 C.荚膜 D.性菌毛 E.普通菌毛 9.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 )
A.肽聚糖 B.M蛋白 C.脂蛋白 D.膜磷壁酸 E.壁磷壁酸 10.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
A.菌毛 B.荚膜 C.M蛋白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 11.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
A.H抗原 B.肽聚糖 C.O抗原 D.脂多糖 E.荚膜多糖 12.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 )
A.脂蛋白 B.脂多糖 C.类脂质A D.核心多糖 E.特异性多糖 13.关于内毒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C.性质稳定,耐热 D.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 E.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14.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 )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C.化学组成是脂多糖
D.可制备成类毒素 E.耐热 15.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金葡菌肠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霍乱肠毒素 E.肉毒毒素 16.由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
A.霍乱弧菌 B.肉毒梭菌 C.伤寒沙门菌 D.脑膜炎奈氏菌 E.乙
型溶血性链球菌 17.类毒素是( )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细菌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D.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 18.下述细菌中,可以引起菌血症的是( )
A.霍乱弧菌 B.肉毒梭菌 C.破伤风梭菌 D.伤寒沙门菌 E.白喉棒状杆菌
19.参与调理吞噬作用的受体有( )
A.PHA受体 B.C3b受 C.PWM受体 D.LPS受 E.ConA受体 20.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 )
A.补体 B.溶菌酶 C.抗生素 D.乙型溶素 E.细菌素 四、问答题
1、简述菌群失调症及其发生机制。
2、简述正常菌群的成员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 3、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 4、简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5、请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6、简述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7、简述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两种结果。 8、简述抗体和补体的调理作用。
9、细胞免疫对细胞内寄生菌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0、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各有何特点?
细胞相连,起到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细胞内的杀菌作用。 9、细胞免疫对细胞内寄生菌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抗体难以对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发挥作用,故消灭胞内寄生菌主要靠细胞免疫。发挥细胞免疫的T细胞主要有细胞毒T细胞(Tc细胞)和炎性T细胞。 Tc细胞可以特异性杀伤病原菌感染的靶细胞,当靶细胞被溶解,释出的胞内寄生菌可以被体液因素清除。
炎性T细胞通过释放淋巴因子产生免疫效应。细胞内寄生菌进入机体后,一般先被吞噬细胞吞噬而不被杀灭,形成不完全吞噬。炎性T细胞可通过释放淋巴因子,如γ干扰素等,能激活巨噬细胞使其吞噬杀菌能力极大增强,可将不完全吞噬转变为完全吞噬,即可迅速将胞内寄生菌杀灭清除。 10、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特点
(1)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先天性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组成。其特点:一是与生俱有,可遗传下一代;二是作用无特异性,可杀灭任何病原微生物。
(2)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免疫,是后天获得,具有明显的特异性。由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组成;对胞外菌的感染主要靠体液免疫保护;胞内菌主要靠细胞免疫清除;外毒素主要靠IgG和SIgA中和。 1l、预防和治疗菌群失调症:
当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时会出现菌群失调。当这种失调状态进一步发展,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菌群失调症(菌群交替症)。 对菌群失调症的处理是:①停用原抗菌药物;②分离培养条件致病菌并做药敏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③使用微生物制剂,恢复正常的生态平衡。
第二章 放线菌
一、名词解释
放线菌 二、问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放线菌?为什么说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但又类属于细菌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 放线菌的培养条件和菌落特征。 3.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和菌丝体组成。 4. 放线菌繁殖方式怎样? 5. 放线菌的主要经济价值是什么? 6. 放线菌的常见代表属和主要应用。
第三章 真菌
一、名词解释
1.真菌 2.二相性真菌 3.菌丝体 4.孢子 l无性孢子 6.真菌中毒症
二、填空题
l、菌丝按功能可分为——菌丝、——菌丝、——菌丝。
2、白色念珠菌为——细胞真菌,在沙保培养基上可形成——菌丝。 3、真菌的菌落形态可分为——、——和——三类。
4、叶状孢子包括——孢子、——孢子和——孢子,它们均属于——性孢子。
5、抗真菌的特异性免疫以——免疫为主。
6、毛癣菌为——细胞真菌,其结构可分为——和——两部分。 7、皮肤癣真菌最适宜生长温度是——℃。
8、有隔菌丝由——细胞组成。无隔菌丝由——组成。
9、真菌是——微生物。多细胞真菌结构有——和——。单细胞真菌的菌落为——;多细胞真菌的菌落为——。
10、主要病原性真菌分——、——、—— 三大类。
11、对人致病的深部真菌有——、——、——、——,皮肤癣真菌主要有——、——、——三个属。
12、着色真菌的主要侵犯部位是 ——。 13、新型隐球菌最易侵犯——系统,引起 ——。 14、观察新型隐球菌常先用——染色。
15、皮肤癣真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先用——处理后镜检。 16、可以观察真菌菌丝和孢子生长状态的培养方法是——。 17、浅部真菌的致病特点是——、——、——。 三、最佳选择题
l、关于真菌孢子,下述错误的是( )
A.是真菌的繁殖器官 B.抵抗力与细菌芽胞相似 C.一条菌丝可长出多个孢子
D.孢子可发芽并发育成菌丝 E.致病性真菌多能形成无性孢子 2、关于真菌的抵抗力,错误的是( )
A.对2.5%碘酊较敏感 B.对1%~2%石炭酸较敏感
C.耐热60℃,lh不能被杀死 D.对一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 E.对干燥、日光和紫外线的抵抗力较强 3、关于皮肤癣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为多细胞真菌 B.有嗜角质蛋白的特征 C.只引起皮肤浅部感染 D.一种皮肤癣菌只引起一种癣病 E.在局部增殖及代谢产物的刺激而引起病变
4、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的器官是( )
A.心脏 B.肝脏 C.肾脏 D.肺脏 E.脾脏 5、白色念珠菌在玉米粉培养基上可形成( )
A.厚膜孢子 B.关节孢子 C.分生孢子 D.有性孢子 E.孢子囊孢子
6、关于新型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下述错误的是( )
A.为单细胞真菌 B.有肥厚的荚膜 C.培养可用沙保培养基 D.可产生芽生孢子 E.可形成假菌丝 7、下列最易侵犯脑组织的真菌是( )
A.毛癣菌 B.黄曲霉菌 C.表皮癣菌 D.新型隐球菌 E.小孢子癣菌
8、新型隐球菌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
A.革兰染色 B.抗酸染色 C.镀银染色 D.墨汁染色 E.棉蓝
染色
9、酵母菌和类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 )
A.复制 B.出芽 C.复制 D.二分裂 E.菌丝断裂 10、下述真菌的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形态结构比细菌复杂 B.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种类型,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C.孢于是真菌繁殖方式之一 D.多数都能引起人类疾病E.多细胞真菌又称霉菌
1l、关于新型隐球菌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主要存在于鸽粪中 B.外周有肥厚的荚膜 C.形成酵母型菌落 D.主要经呼吸道感染 E.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12、关于白色念珠菌下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B.侵犯人体多种部位造成浅部及深部疾病 C.是单细胞真菌 D.在玉米培养基上可长出厚膜孢子 E.多为外源性感染
13、脑脊液涂片墨汁负染色可见芽生孢子,肥厚荚膜,患者为( ) A.化脓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隐球菌性脑膜炎 D.无菌性脑膜炎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4、属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为( )
A.细菌 B.支衣原 C.病毒 D.真菌 E.放线菌 15、感染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的微生物是( )
A.流感病毒 B.大肠杆菌 C.肺炎支原体 D.真菌 E.脑膜炎奈氏菌
16、不是真菌繁殖方式的为( )
A.出芽 B.产生孢子 C.菌丝分枝 D.菌丝断裂 E.二分裂 17、真菌与下列哪种疾病关系不大( ) A.肝癌 B.鹅口疮和阴道炎
C.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肺泡炎 D.脑膜炎 E.肝炎 18、关于新型隐球菌的致病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致病因素主要是内毒素 B.广泛分布自然界主要经呼吸道进入机体
C.常先引起肺部感染 D.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 E.免疫力低下者可引起内源性感染( ) 四、问答题
l、简述真菌的形态特征。
2、简述真菌的培养特性。 3、简述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 4、简述新型隐球菌的致病性。
5、简述皮肤癣菌的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真菌:真菌是一种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
2、二相性真菌:此种真菌可因环境条件(如营养、温度等)的改变,出现两种形态(酵母菌或丝状菌),并可以互变。
3、菌丝体: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形成菌丝。菌丝又可长出许多分支,交织成团,称为菌丝体。菌丝体按功能不同可分为营养菌丝体、气中菌丝体和生殖菌丝体。
4、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又可发芽形成菌丝,并发育成菌丝体。
5、无性孢子:是真菌菌丝上的细胞直接分化而成,没有经过细胞融合过程,是较为低级的繁殖方式。病原性真菌的孢子大多为此类。
6、真菌中毒症:有些真菌在粮食或饲料上生长、人、畜食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称为真菌中毒症。引起中毒的可以是本身有毒的真菌,也可以是真菌在代谢中产生的毒素。 二、填空题
l、营养,气中,生殖 2、单,假 3、酵母型,类酵母型,丝状 4、芽生,厚膜,关节,无 5、细胞 6、多,菌丝,孢子 7、22~28 8、多细胞,多核单细胞 9、真核细胞型,菌丝,孢子,酵母样菌落,丝状菌落 10、深部
感染真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皮肤癣真菌 ll、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表皮癣菌,毛癣菌属,小孢子癣菌属 12、皮下组织 13、中枢神经,慢性脑膜炎 14、墨汁 15、10%KOH 16、真菌小培养法 17、一菌一病,一菌多病,多菌一病 三、最佳选择题
1.B 2.C 3.D 4.B 5.A 6.E 7.D 8.D 9.B 10.D 11.E 12.E 13.C 14.D 15.E 16.E 17.E 18.A 四、问答题
1、简述真菌的形态特征:真菌按形态可分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两类。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如酵母菌。多细胞真菌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交织成团,称丝状菌,又称霉菌。有些真菌可因环境条件(如营养、温度、氧气等)的改变,出现两种不同形态,称为二相性真菌,如能侵犯皮下组织和内脏的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在病理组织中或在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培养时呈酵母型,在普通培养基上,25℃培养时呈丝状菌。 2、简述真菌的培养特性:真菌的营养要求不高,常用的是沙保琼脂培养基,主要含蛋白胨、葡萄糖和琼脂,酸碱度是pH4.0~6.0。浅部感染真菌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2~28℃,其生长缓慢,约1~4周才出现典型菌落。深部感染真菌则在37℃生长最好,生长较快,3~4d即可长出菌落。培养真菌需较高的温度和氧气。真菌容易发生变异,在培养基上传代或培养时间过长,其形态、培养特性及毒力都可以发生变异、
3、简述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主要引起内源性感染,多见于菌群失调和免疫功能降低者。白色念珠菌粘附于机体粘膜表面后,即可侵入机体,进入血流并繁殖,引起广泛的扩散性疾病。常见的白色念珠菌感染类型有①皮肤粘膜感染,如鹅口疮、外阴与阴道炎等;
②内脏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肠炎、肾盂肾炎等;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膜脑炎等。
4、简述新型隐球菌的致病性:新型隐球菌是条件致病性真菌,大多经呼吸道吸入,在肺内引起轻度炎症或隐性感染。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向全身扩散。其主要致病因素膜。新型隐球菌扩散后,最易侵犯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慢性脑膜炎。此外,还可引起肺隐球菌病(支气管肺炎),以及其他感染,如侵害淋巴结、骨、皮肤等引起炎症、脓肿。
5、简述皮肤癣菌的致病性和微生物学诊断:皮肤癣菌具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故多侵犯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引起手足癣、发癣及甲癣,病理变化是由真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引起的。
皮肤癣病的微生物学诊断是取患者皮屑、指(趾)甲屑或病发,经10%KOH消化后镜检。如见有菌丝和孢子,即可诊断有皮肤癣菌感染。可再经沙保培养
基或玻片小培养后,根据菌落特征、菌丝和孢子的特点进一步鉴定。
第四章 病毒 一、名词解释
1.病毒体 2.核衣壳 3.复制周期 4.细胞病变效应(CPE) 5.隐蔽期 6.吸附 7.缺陷病毒 8.突变 9.温度敏感突变株 10.干扰作用 11.病毒灭活 12.壳粒 13.包膜子粒 二、填空题
1.病毒属于——型微生物,必须在——内生存,对抗生素——。 2.病毒体积微小,其测量单位是——,必须在——下观察。 3.病毒基本结构仅由——和 ——构成,又称为——。
4.某些病毒在核衣壳外有——包绕,其上的突起结构称为——。 5.病毒侵入细胞后,以——方式增殖,感染细胞产生的——可抑制其增殖。
6.构成病毒的基本化学物质为——和——。
7.动物病毒的形态多为——;植物病毒的形态多为 ——。
9.病毒衣壳的排列方式有——、——和——。
10,构成病毒包膜的类脂来源于——,而蛋白由——编码。 11.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五个阶段。 12.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不耐——。加热——℃——min可使大多数病毒失去——。
13.保存含病毒的组织块可用——,病毒污染器具的消毒可用——浸泡。 14.包膜病毒体对——剂敏感,用其处理后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 15.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导致细胞的病理变化,称为——。 16.病毒的生物合成包括——和——二大重要步骤。 17.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和——两类。 18.病毒的穿人方式主要有——和——两种。
19.病毒复制周期中,启动感染的第一步是——期,隐蔽期是——期。 24.逆转录病毒的核酸可通过——将其——逆转录成——后与宿主基因整合。
28.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 三、最佳选择题
1.可以直接测量病毒体大小的方法是( )
A.电镜观察法 B.光镜观察法 C.X线衍射法 D.超速离心法 E.超过滤法
2.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 )
A.核酸+包膜 B.核心+衣壳+包膜 C.核衣壳+刺突 D.核心+衣壳 E.核酸十蛋白质 3.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
A.核衣壳 B.核酸 C.衣壳 D.刺突 E.包膜 4.不属于病毒体特征的是( )
A.非细胞结构 B.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 C.可在任何活细胞内增殖
D.对抗生素不敏感 5.下列对病毒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遗传信息
D.每个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 6.可直接作为 A. 7.对病毒包膜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化学成分是多糖原特异性
D.包膜被溶解可使病毒灭活 8.对病毒体特性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以复制方式繁殖RNA)
D.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 9.可将基因与宿主细胞基因整合的是 A. E.对干扰素敏感 ( )
B.可决定病毒的感染性 C.RNA可携带 E.决定病毒包膜所有成分的形成。 mRNA翻译蛋白质的核酸类型是( )
dsDNA B.dsRNA C.ss(一)RNA D.ss(+)RNA E.ssDNA ( )
B.表面凸起称为壳粒 C.具有病毒的种、型抗 E.可以保护病毒 ( )
B.测量单位是μm C.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 E.对抗生素不敏感 ( )
ss(一)RNA B.ssDNA C.dsRNA D.ss(+)RNA E.逆转录病毒
正在阅读:
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06-25
化妆品工艺学试题05-10
珠海金海马家居市场推广进度表07-27
英语教师自我介绍02-24
组织行为学的四种模型12-15
办事处科级干部述职述廉报告(精选多篇)09-26
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园项目IPO上市咨询(2013年最新细分市场+募投可研+招股书底稿)综合解决方案08-18
2012证券投资基金(讲义)-中华会计网校(目录)06-18
经典情书的句子 套路情话撩女朋友09-12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04-2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微生物学
- 药学
- 习题
-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