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试卷A

更新时间:2023-09-19 17:53: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管理学原理》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题共20分)

1、泰罗倡导的科学管理特征之一就是工作的制度化与程序化,其中有一重要的原则称为“例外原则”。可以理解为: ( )

A.管理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权力,有些问题的处理可以例外,不受制度约束。 B.将程序化的工作按制度规定授权下属去完成,管理者主要集中精力处理非程序化事务。

C.制度的制定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特殊情况的处理。 D.给管理者留有不按制度办事的权力,以便照顾某些特殊关系。 2、大量证据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其长期利润之间有着( )关系。 A.正相关性 B.负相关性 C.没有明显关联 D.无法判断 3、目前,管理者主要采用四种类型的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其中复杂程度最高的信息系统是: ( )

A.事务处理系统 B.专家系统 C.运营信息系统 D.决策支持系统

4、某企业准备开发一种新产品,有两个方案供选择,一个方案是为了降低风险,建议使用临时|生设备,另一个方案是一步到位,进行长期性投资。如果在这个决策中,决策者知道两个方案的初期投资额:产品销售有畅销、不畅销和销不出去三种可能;以及在每种可能的情况下,这两个方案的获利的情况。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这个决策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决策?加人何种信息后该决策将变成一个风险性决策? ( )

A.确定性决策,投产后生产的数量。 B.本身就是风险性决策,不需要加其他信息。 C.不确定性决策,三种市场前景出现的预期概率。 D.战略决策,企业预期的市场份额。

5、在当前飞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人人常常会感到“计划赶不上变化”。有人甚至怀疑制定计划是否还有必要,对此,应当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坚持计划工作的必要性,批判怀疑论者。

B.“计划赶不上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应当经常修改计划。 C.如果形势变化快,可仅仅制定短期计划。

D.在变化频繁的环境中,更倾向于制定指导性计划和短期计划。 6、通过目标对管理者进行管理,即目标管理,要求目标应具 ( ) A.突破性 B.独特性 c.可考核性 D.单一性 7、组织设计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是: ( ) A.部门划分与结构形成 B.职务设计与人员调配 C.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D.职务设计与分析

8、在人力资源规划中,管理者采用外包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 ) A.加强对产品、服务质量的控制 B.保持灵活性和降低成本 C.便于工作分析 D.加强组织承诺

9、组织文化通过多种方式传输给组织成员,塑造组织文化的因素一般不包括: ( )

A.创始人的价值观 B.故事和语言 C.庆典和仪式 D.管理行为和方式 10、根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角色, ( )属于决策角色。 A.领导者 B.监控者 C.谈判者 D.挂名首脑

11、一个工程师感觉自己贡献了同等的投入,而得到的结果却比参照对象多,根据激励理论中公平理论的观点,这种状态是: ( )

A.公平 B.正常 C.报酬过低不公平 D.报酬过高不公平 12、吴总经理出差两个星期才回到公司,许多中层干部及办公室人员马上围拢过来。大家站在那里,七嘴八舌一下子就开成了一个热烈的自发办公会,有人向吴总汇报近日工作进展情况,另有人向吴总请求下一步工作的指示,还有人向吴总反映公司内外环境中出现的新动态。根据这种情况。你认为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最适当地反映了该公司的组织与领导特征? ( )

A.链式沟通、民主式管理 B.轮式沟通、集权式管理 C.环式沟通、民主式管理 D.全通道式沟通、集权式管理

13、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正式组织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其中对于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所起的积极促进作用的最主要表现是: ( ) A.增强其成员的群体意识 B.加强对其成员的行为规范 c.促进群体成员意见的一致 D.更好地满足其成员的心理需要 14、控制就是事情按计划进行。为此就需要在企业中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随时监控是否存在偏差。在发现偏差后,有人提倡“消灭偏差”,对于这种提法你如何看待? ( )

A.这种提法是正确的,只有消灭了偏差才能确保计划的顺利实现。 B.这种提法是错误的,如果要完全消灭偏差成本太高了。

C.这种提法是错误的,应该允许偏差的存在,只有超出控制标准的偏差才进行纠偏。

D.以上提法都不正确。

15、下面关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全面质量管理认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B.全面质量管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衡量实绩,比较标准,纠正偏差 c.全面质量管理授权于生产线上的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鼓励全员参与 D.全面质量管理仅指最终产品

16、一般来讲,对于新的竞争者而言,进入一个产业的可能性同时也意味着进入壁垒的存在,进人壁垒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规模经济和 ( ) A.产业生命周期 B.竞争程度 C.产业环境的文化 D.品牌忠诚度 17、( )或迟或早会引起整个技术水平的提高。

A.产品创新 B.材料创新 C.工艺创新 D.手段创新 18、行为引导和整合的基本前提是行为的( )。

A.多样性 B.可预测性 C.多变性 D.不可预测性

19、小王今年30岁,是某电脑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思路敏锐、干劲十足,不久刚获得某名牌大学的硕士学位,目前工资待遇相当高。假如你是小王的主管,你认为以下哪一种激励方式最能增进他的工作绩效? ( )

A.提高他地位的象征(如:更豪华的办公室、新的头衔、专用秘书等)。 B.对他的成绩给予公开表扬。

C.减少对他的监督,使他有更多的决策和行动自由。 D.采取以个人工作绩效为考核依据的奖励制度。

20、格拉斯·麦格雷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时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和Y理论,并相信Y理论假设最恰当地抓住了人的本质,对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然而,其在后来担任安蒂奥什学院院长的6年中却认识到这一哲学未能符合组织生活的现实,并深有感触地发表演讲。但当麦格雷戈重返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后,却又开始为他的人性学说布道,直到去世。如果了解这一史实,你将如何看待x理论和Y理论? ( )

A.x理论和Y理论经不起实践检验,没有任何意义。

B.麦格雷戈在再次任教后,一定会对x理论和Y理论有更深的感悟。 C.学者和管理者之间有分歧,是正常的,不足为奇。

D.x理论和Y理论尽管在实践中存在不足之处,但仍然具有学习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10题共20分) 1、管理者所扮演的人际角色是( )。

A.领导者 B.谈判者 C.代表人 D.联络者 E.监督者 2、道德是管理学研究的新课题,管理道德观主要包括( )。 A.权利观 B.公平理论观 C.社会经济观 D.功利观 E.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

3、下列哪些是与数据收集和信息产生有关的无形成本( )

A.数据收集系统运行和监督成本 B.因组织业绩下降而使信誉受损 C.员工士气不振

D.因工作程序变动而造成的工作瘫痪 E.可量度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以下哪些决策属于非程序化决策? ( ) A.对一项新技术进行投资 B.发起一场新的促销活动

C.当工人加班时问超过正常工作时间的10%时,生产管理者就需要雇佣新工人。

D.进人一个新的市场 E.研发一种新产品

5、下列哪些属于计划工作的原理( )。

A.责权一致原理 B.职务明确原理 C.许诺原理 D.灵活性原理 E.管理宽度原理

6、建立分部结构的目的是在组织内部建立更小的且更容易管理的单位,分部结构的形式包括: ( )

A.区域结构 B.产品结构 c.地域结构 D.市场结构 E.职能结构 7、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具体包括: ( ) A.招聘和甄选 B.培训和发展 C.绩效评估和反馈 D.薪酬和福利 E.劳资关系

8、下列关于领导和管理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管理是更大的概念,领导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 B.领导的内涵更为广泛,管理是其中的一部分 C.领导就是管理,二者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 D.领导是更高层次的概念,管理是低层次的概念

E.领导和管理都是一种在组织内部通过影响他人的协调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9、要通过激励促成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产生,取决于某一行动的( )。 A.效价 B.难易度 C.时间

D.代价 E.期望值

10、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包括( )。 A.确立标准 B.制定计划 C.衡量绩效 D.避免偏差 E.纠正偏差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4题共12分) 1、管理到的功利观。 2、头脑风暴法 3.需要层次论 4、前馈控制

四、简答题(每题6分,4题共24分) 1、组织中的管理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2、国际化经营的特征 3、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4、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

五、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论述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

2.何谓目标管理?其特点是什么?如何利用目标管理组织计划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试卷A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题共20分) 1 B 2 A 3 B 4 C 5 D 6 C 7 A 8 B 9 A 10 C

11 D

12 B 13 C 14 C 15 D 16 D 17 B 18 B 19 C 20 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10题共20分)

1 ACD 6 ABC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4题共12分) 1、管理到的功利观。

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谋求尽可能多的利益。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尤其是在那些受决策影响的人没有参与决策的情况下;同时,功利主义也会导致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 2、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头脑风暴法倡导创新思维。时间一般在1~2小时,参加者以5~6人为宜。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是英国心理学家奥斯本。该决策方法的四项原则是:①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②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③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④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3、需要层次论

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也称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按重要程度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的需要,这包括人类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如食物、水、衣着、住所、睡眠及其他生理要素。

(2)安全的需要,这主要是指人类免除各种危险和威胁的需要。包括免受身体及情感伤害和保护职业、财产、食物及住所不受威胁的需要。

2 ABCE 7 ABCDE 3 BCD 8 AE 4 ADE 9 AE 5 CD 10 ACE

(3)社交的需要,这主要是指人类在感情和归宿方面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这主要是指人们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工作、人品、能力、情感等方面予以肯定。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主要是指人们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五种需要之间存在递进规律,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动。

马斯洛还将五种需要划分为高低两级。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低级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属于较高级需要。低级需要主要从外部使人满足,高级需要主要从内部使人满足。 4、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因而,这种控制需要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并进行仔细和反复预测,把预测和预期目标相比较,并促进计划的修订。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为了保证经营过程的顺利进行,管理人员必须在经营开始以前就检查企业是否已经或能够筹措到在质和量上符合计划要求的各类经营资源。

四、简答题(每题6分,4题共24分) 1、组织中的管理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答:管理职能有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七种。 七种管理职能各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信息职能通过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利用和反馈表现出来;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表现出来;计划职能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控制职能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创新职能是通过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管理七职能的相互关系:(1)信息职能是其他管理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础;(2)决策既与其他管理职能有所交叉(管理者在行使其他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决策问题),又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依据;(3)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4)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2、国际化经营的特征

(1)跨国界经营。国际经营要涉及不同的主权国家,企业所面对的是多元、复杂的外部环境。首先,各国政体和国体差异决定了国际经营活动所面临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各不相同。其次,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从事国际化

经营的企业面对的经济环境有别于国内。第三,各国拥有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语言文化的差别又决定了国际经营者必须面对多种文化冲突的问题。这就要求国际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人员的要求和配备等必须适应国际化的环境。

(2)多元化经营。国际企业,特别是大型的跨国公司,跨越生产领域的幅度往往很大,有些生产领域的经营性质甚至完全不同,各产品之问的技术联系很少。多元化的国际经营可以降低国别风险。国际企业经营者可以根据国别环境的差异,调整其经营方向和重点,为本企业的发展寻求更多的机会。

(3)资源共享。国际企业允许其各子公司和代理机构共同利用公司的资源,包括资产、专利、商标及人力资源。由于各子公司和代理机构是企业的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得到外部企业所不能够得到的资产。

(4)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国际经营决策者必须综合内外部环境,根据经营目标制定有效的全球性经营战略,将各子公司和代理机构整合在企业之中。在全球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公司内部实行统一指挥,彼此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一个整体,以保证公司的整体利益。国际企业管理的一体化表现在,一方面,通过分级计划管理来保证公司全球战略的实现:另一方面,总公司与分支机构、子公司之间,各分支机构、各子公司之间,通过互通情报、内部交易来降低风险、共负盈亏。

3、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②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④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假设,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在决策者充分了解有关信息情报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做出完成组织目标的最佳决策的。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这种理论不可能正确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 4、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

从最能体现组织文化特征的核心内容来看,组织文化包括组织价值观、组织精神、伦理规范以及组织素养等。 (1)组织的价值观

组织的价值观就是组织内部管理层和全体员成部分员工对该组织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以及指导这些活动的一般看法或基本观点。 (2)组织精神

组织精神是指组织经过共同努力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 (3)伦理规范

伦理规范是指从道德意义上考虑的、由社会向人们提出并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它通过社会公众舆论规范人们的行为。 五、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 (1)系统调查

组织确定是否存在一个能被信息系统处理的问题或机会。进行可行性研究,以确定是否能在组织内建立一个新信息系统。一旦确定了一个信息系统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组织就可制订一个开发计划,争取获得管理当局的批准。 (2)系统分析

确定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考察为了提供所要的信息,需要做些什么。①考察和分析目前使用的系统、评估组织的外部环境和组织的内部条件以及仔细评估最终用户的信息需求;②系统设计人员确定一系列功能要求。这些要求集中体现在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类型以及应该以什么样的格式、频率和容量来生产和分配信息。 (3)系统设计

考察系统的技术能力。设计人员确定所需要的硬件、软件、人员和数据来源,并对将要生产出来的、用来满足前一步中所确定的功能要求的信息产品进行描述。具体来说包括:①设计用户界面或人员和信息的交互点;②产生数据及其属性和结构以及不同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据将最终输人到数据库中,成为数据库的输入;③设计软件系统——各种计算机程序。 (4)系统实施

这一步骤的结果是产生一个运行系统。在这一步骤,要添置或开发硬件和软件,以组成新信息系统。要制作新信息系统的说明书。调试完毕,系统就可以使用,组织也就可以进行旧信息系统向新信息系统的转换。 (5)系统维护

信息系统开发的最后一步是系统维护。新的硬件可能要添加到系统中,以满足新的需要或替换旧设备。软件要升级,用新的功能更强大的版本。用户在使用信息系统一段时间以后,可能会发现系统需要添加什么、能从系统中删除什么以及有什么更好的处事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4p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