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试题

更新时间:2024-01-11 20: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市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试题

一、综合性学习 一、基础?运用

①瑞蚨祥是位于北京的绸布店。清朝光绪十九年(1893年)开业,是(xiǎng yù)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为旧京城“八大祥”之首。瑞蚨祥百年以来始终坚持“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经营宗旨,所售商品一直受到广大顾客的喜爱。解放后,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周恩来总理指定瑞蚨祥提供的。

②据说,店名中的“蚨”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形似蝉的昆虫。晋代《搜神记》卷十三记载,青蚨“生子必依草叶……取其子,母必飞回,不以远近……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所以古人多以青蚨来代指钱财。 1.依据第①段中的拼音写出词语。 xiǎngyù

2.对文段中加点字读音和划线字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叟(sǒu) 昆的笔顺第七笔是丿 B.童叟(sōu) 昆的笔顺第七笔是丿 C.童叟(sǒu) 昆的笔顺第七笔是乚 D.童叟(sōu) 昆的笔顺第七笔是乚

3.下面的图标是瑞蚨祥的商标,商标里面的图案是( )。商标里面选用这个图案的原因是:( )

A. 蟋蟀 B蝈蝈 C青蚨 D 蝙蝠

4.下面是瑞蚨祥的牌匾。请你说明牌匾使用的书体及特点。

5.下列两组对联都可以挂在瑞蚨祥店内,请选择你认为最好的一组,并说明理由。 A. 上联:瑞蚨交近友;下联:祥气招远财。 B. 上联:紫白红黄皆悦目;下联:麻棉毛葛总因时。 【答案】 1.享誉 2.A 3.C

4.楷体。端庄大气 5.AB 【解析】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学生只有读准字音,才能得出相应的词语。在书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同音字、形似字、易错字的辨析,要准确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享誉”中“享”不要写成“亨”,“誉”字上面不要多一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读音和笔顺的辨析并列。判断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叟”应读作“sǒu”,“昆”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横、竖提、撇、竖弯钩。故选择A。

3.本题考查学生对商标牌匾案含义的理解能力。相传“瑞蚨祥”当年的掌门人经过反复推敲、多处考证后引用了“青蚨还钱”的典故。可见这个老字号创业初始就是有着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据说,店名中的“蚨”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形似蝉的昆虫。晋代《搜神记》卷十三记载,青蚨“生子必依草叶……取其子,母必飞回,不以远近……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这里说的是钱用完了又能飞回的故事。因此当年老板取店名瑞蚨祥就是借“祥瑞”的吉祥之寓意。现在瑞蚨祥就是以一对母子蚨图案申报注册为自己的商标,可见瑞蚨祥人对传统商业文化的高度肯定。据此理解应选择C项。

4.本题考查学生对书法作品的赏析能力。书法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汉字文化的精华。学生要全面了解书法的字体特点和代表人物。了解的瑞蚨祥的牌匾,可以看出“瑞蚨祥”三个字是楷体,字体端庄大气。

5.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③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④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⑤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A对联可以从交友、纳财的角度分析,B对联可以从商品特色的角度分析。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汉语是世界上母语人数第一的语言,有近 14 亿母语使用者,远大于第二位的六亿母语者的印地-乌尔都语。另外,汉语在信息规模上在全世界排位也是绝对的前二。例如期刊文章发表量和互联网信息量,中文都是仅次于英文的世界第二语言。据新华社报道,截至 2014 年 3 月,全球汉语学习人数已超过一亿。孔子学院开遍世界、各国学生争相学汉语的报道也屡见于国内媒体。 【材料二】

书籍翻译量,既能反映,又可以体现,甚至是,即不同语言在人类知识生产中的地位。根据 2012 年截取的数据,自 1979 年起人类社会一共出版大约两百万种翻译书籍。其中由中文翻译成外文的书籍一万三千余种,由外文翻译成中文的六万三千余种,合计七万六千种左右,这一数字位于全部语言的第十四位。由中文译出或译入的书籍,只占人类社会全部翻译书籍的 3%,中文属于第四梯队的边缘性语言。不仅远远不及英、德、法等语言,也不及许多小语言如丹麦语、捷克语等。

全球语言之间的书籍翻译构成一种网络结构,如同高速公路、铁路网,书籍翻译量只能显示“通车量”,而语言的中心性指数则反映了一种语言在这个网络中的位置以及和其他节点的连接情况,及这种语言与其他语言的互通程度。

各种语言的中心性指数排名表 【材料三】

MIT 将计算出的语言中心性指数与各类数据进行拟合,发现语言中心性与人类知名人士

(1800-1950 年)数量存在高度相关性。“知名人士”不计商人、政治家、明星等,只记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故可认为是“人类知识的创造者”。在这份知名人士调查表中,英语、德语、法语使用者位列前三,这三种语言也同样是语言中心性指数中的前三名,是目前世界知识体系中最核心的三种语言。由此可见,语言的地位取决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涉及到中文的翻译书籍中,翻译入远多于翻译出,说明中文是一种文化弱势语言,接受外来文化程度大于向外输出文化。在这已不算多的文化输出中,古代和所谓“传统”文化仍然占据了中文文化输出的一大部分。1979 年以来被翻译最多的前三位中文作家分别是老子、孙子和孔子,都是古人。

6.将下面的句子填在【材料二】中对应的空白处,顺序为(只填序号)。 ①信息的质量

②与其他语言之间的关系 ③某种语言产出的信息规模

7.阅读以上材料,用下面的句式简要概述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 虽然汉语 ,但是从和

两方面来看,汉语。

8.【材料二】中提到“中文属于第四梯队的边缘性语言”,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6.③ ① ②

7.虽然汉语在母语人数、信息规模上世界排名数一数二,但从书籍翻译量和语言中心指数两方面来看,汉语属于边缘性语言(或地位很低)。 8..汉语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小。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排序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二,根据文段的介绍内容和待选句子的内容来理解,应该先水命某种语言产出的信息规模,然后说明信息的质量,最后点明此语言与其他语言之间的关系。

7.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根据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可以看出,中文虽然母语人数、信息规模上世界排名数一数二,但是从书籍翻译量和语言中心指数两方面来看,中文属于第四梯队的边缘性语言,不仅远远不及英、德、法等语言,也不及许多小语言如丹麦语、捷克语等。根据这一理解,用给出的句式来表达。

8.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材料二,可以看出这是从书籍翻译量和语言中心指数来谈某国语言的世界地位。中文属于第四梯队的边缘性语言。不仅远远不及英、德、法等语言,也不及许多小语言如丹麦语、捷克语等。这一现象说明汉语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小。 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中一则,结合上面选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所选材料中的“小确幸”的看法。 【材料一】

某日,小李情绪低落时,突然在宿舍的转角,见到一朵向日葵正金灿灿地迎着太阳开放,他的心情豁然开朗。所以至今,小李都很喜欢向日葵,每次看到向日葵,都会驻足欣赏一会儿,享受心里的“小确幸”,再启程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又充满了力量。 【材料二】

现实生活中,小王常常失败,也没什么可以交心的朋友,很偶然的在一次网络游戏里,他遇上了几位网友,跟他们一起玩游戏给小王带来很多快乐。为了这份难得的“小确幸”,小王废寝忘食地沉浸在网络游戏中,他觉得自己已经忘却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答案】答案示例一:

我认为小李的“小确幸”是积极的。因为小李在情绪低落时,驻足欣赏一会儿向日葵,享受这“小确幸”,然后就能充满力量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这是一种郑重的人生态度。 答案示例二:

我认为小王的“小确幸”是消极的。因为小王在失败之后,沉迷于网络带来的“小确幸”,这仅仅是为了逃避现实,他不能在现实中努力面对困难,这是“逐求”“厌离”的人生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迁移应用能力。首先要细读材料,找出小李和小王的“小确幸”的做法,根据文章内容和观点来谈看法,言之有理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题一般要与作者的观点一致。 二、默写 1.默写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_____________。 (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

(4)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1)自缘身在最高层 (2)年少万兜鍪 (3)弓如霹雳弦惊 (4)羌管悠悠霜满地 (5)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羌”不要多一横。 三、名著导读

1.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讲述了主人公荒岛求生的故事。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1)-(2)题。

(1)下列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原著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无处可居——睡在树上,住进山洞,在小山下面搭帐篷。 B.无食果腹——出外打猎,驯养山羊,种植大麦磨成面粉制作面包。 C.无药治病——在荒岛上采集草药,熬制药汤,治疗疾病。 D.无器可用——用木板做成桌子椅子,用铁树制造铲子,烧制陶器。 (2)结合你初三的学习生活,谈谈阅读这部小说获得的启示。 【答案】(1)c(2)略8.略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这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考查,第(1)小题C项表述错误,小说中没有这一情节。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2.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①-②题。

1.曹操专权,威压献帝,把刘备留在许昌。刘备知道曹操猜忌他,便假装在家灌园种菜。 2.一日,曹操邀刘备至相府小亭中,摆上青梅与一樽煮酒,对饮聊天。忽天空乌云密布,似有龙在云间翻腾。曹操便由龙的变化谈到当世的英雄。 3.刘备称袁术、刘表等为英雄。曹操听后皆摇头大笑,说那些人都算不得英雄。刘备便问:“那何人堪称英雄?” 4.曹操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道:“当世英雄,只你我二人。”刘备听言,。 5.当此时,天空雷声大作,刘备趁机拾起筷子,道:“这雷响得真怕人。”曹操道:“大丈夫还怕雷吗?”刘备言:“这样响的雷,怎么不怕?” 6.曹操见刘备这等胆小,便把满腹疑忌打消了,与之开怀畅饮起来。

①这组连环画讲述的是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根据故事前后内容,为第4 幅画补上描写刘备心理与动作的语句。

②《三国演义》中,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请从曹操、刘备中任选一人,概括一个能够体现他“胸怀大志,腹 有良谋”的英雄事迹。

【答案】①示例:心中大惊,手中筷子不觉掉落地上。(意思对即可)

②示例一:人物:曹操 事迹:官渡之战,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示例二:人物:刘备 事迹:汉中之战,斩杀曹将夏侯渊,智取定军山,进而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奠定了蜀汉基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能力。第(1)小题是对补写人物心理的考查。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注意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当时情况。根据前面曹操的话和后面“刘备趁机拾起筷子”的情节,可以判断此时刘备“心中大惊,手中筷子不觉掉落地上”。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曹操和刘备都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英雄豪杰,可以从与之相关的故事中分析评价。 四、语言表达

1.《论语》言简意赅、意蕴丰富,给我们很多启迪。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两句话,教导我们既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发 现别人的不足并引以为戒,启示我们要谦虚好学并不断地改善自我。下列语段均摘自《论 语》,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语段,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和获得的启示。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语》中语录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准确翻译句子,然后理解句子的含义。句(1)是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来谈的,可以从“交友、诚信”的个角度作答;句(2)是从学习态度的角度来谈的,句(3)是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来谈的。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乙】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释:①籍:项羽的字。②项梁:项羽的叔叔。 1.下面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吴广素爱人 天下缟素 B.皆已失期 不期而遇 C.学万人敌 敌众我寡 D.又不肯竟学 未竟之志

2.对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祭以尉首(用)

B.尉果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 C.梁以此奇籍(因为) D.毋妄言(一定)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①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②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

4.面对暴秦的统治,陈涉说“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远观秦始皇巡游的队列,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请分析陈涉和项羽对统治者的态度有何不同。 【答案】 1.D 2.D

3.①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我想逃跑。②项籍年轻时,学习文字知识没学成,放弃不学。

4.陈涉对残暴的统治阶级不满,有追求平等的理想。项羽对统治者充满仇恨,想自己做皇帝。 【解析】选自《史记》 作者:司马迁 年代:西汉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素”意思分别是“向来”和“白色”;B项“期”意思分别是“期限”和“约定”;C项“敌”意思分别是“抗争”和“敌人”;D项“竟”都是“完成”的意思。 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D项“毋”是“不”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其中“故”是“故意”的意思,“数”是“屡次、多次”的意思,“去”是“离开”的意思。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谈看法谈启示的题,注意一定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加以发挥。可以从陈涉与项羽的目标和统治方式来理解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美食、睡到自然醒、朋友的温暖祝福……这些生活中微小而确切的幸福,被称为“小确幸”。近年来,“小确幸”很受年轻人追捧,他们常常是在梦想遇挫之后,发热的头脑或者如火的热情开始降温,便开始慢慢学会享受“小确幸”。

②最初,“小确幸”是被各方肯定的。毕竟关注确切的幸福,意味着珍惜当下,不再躁动不安,不再好高骛远,没什么不好。不过,最早流行“小确幸”的台湾,今年以来却传出不少批评的声音。有人认为,很多年轻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间咖啡店,没有远大的目标。如果年轻人耽于“小确幸”,不思进取,将损及台湾未来的竞争力。

③当然,担忧者都是有一定年纪的老先生。他们担心,理想遇挫的年轻人,是通过生活细节寻找自我存在感,从而迷上“小确幸”;他们担心,如果最具活力和激情的年轻人,都失去朝气,安于现状,个人的“小确幸”将演变成社会之“大不幸”。而年轻人大都不认同老先生们,他们认为“小确幸”不过是闻到雨后草香的片刻欢愉,享受几秒整理干净衣服的惬意宁静,哪能产生那么大的毒副作用?

④这场对话不仅有隔着“代沟”的误解,也有对“小确幸”本身的误会。同样是开咖啡店,有的是消沉后的归隐,有的却可能充满朝气和创意。追根溯源,“小确幸”一词来源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但享受生活中简单的快乐,却并非自村上始。数十年前,林语堂提倡闲适生活,便很有“小确幸”的味道。林语堂说,自己最幸福的时候就是躺在床上的那一刻。他还喜欢边吃花生,边写作。这些经典镜头无疑都是“小确幸”。可是,这位文学大师却从不颓废,晚年也笔耕不辍,77岁高龄时还完成了一部《当代汉英词典》。“小确幸”本身没有所谓对与错,重点在于它装点的是什么样的人生。

⑤梁漱溟在《朝话》中,谈到人生的三种态度。一是“逐求”,追求名利以及一切物质享受;二是“厌离”,厌离人世;三是“郑重”,“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按照这种区分,逐名求利的“小确幸”只能让人“颠倒迷离于苦乐之中”,与其他动物没有差别。如果处于“厌离”状态,理想遇挫,心灰意冷,“小确幸”则只是精神麻醉剂,以点滴小欢愉,忘记人生的无聊和痛苦,那么老先生们将不幸言中。但是,“小确幸”也可以是“郑重”的。“郑重”两字用得极好,既有认真珍视当下、抓住一切机会之意,也有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之心。怀着一颗“郑重”的心享受“小确幸”,既自觉、踏实地去工作生活,又懂得体会日常的小幸福,开间咖啡店又何妨?

⑥倘能进入这样的人生状态,不仅青春无悔,遭遇的所有挫折也都是值得的了。 (选自2014年8月5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7.

1.从“点滴小欢愉,生活小确幸”“个人小确幸,社会大不幸”“郑重看人生,何妨小确幸”三个语句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作为本文题目的一个语句,用规范的正楷字抄写在田字格内。 2.文章第⑤段作者首先介绍了梁漱溟的三种人生态度,分别是逐求、厌离和郑重。然后 将这三种态度分别与“小确幸”加以联系,否定了和的“小确幸”,肯 定了郑重的“小确幸”。最后回应前文,表明自己的看法, 【答案】

1.郑重看人生,何妨小确幸

2.否定了逐求和厌离的“小确幸”,肯定了郑重的“小确幸”。最后回应前文,表明自己的看法,心怀郑重,不妨享受“小确幸”。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题目的作用的分析能力。一般情况下,议论文的题目是论题或者中心论点,首先读懂文章的内容,弄清作者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议论,然后再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这篇文章作者对“小确幸”没有持反对态度,所以第二个是错误的,根据“怀着一颗‘郑重’的心享受‘小确幸’,既自觉、踏实地去工作生活,又懂得体会日常的小幸福,开间咖啡店又何妨”可知第三句话是正确的;然后用规范的正楷字准确书写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段的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细读第五段,明确语段的层次结构、论证方法,用标志性词语连缀即可解答。这段首先指出梁漱溟在《朝话》中谈到的人生三种态度,接着具体将三种态度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据此解答,意思对即可。

点睛: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

(三)阅读《与父亲博弈》,完成下列小题。 与父亲博弈 羽毛

父亲生日将至,给他买点什么呢?

父亲来这里三年了,背井离乡,只是为了照顾我的生活。亲恩比天大。别人的父亲会打牌,会抽烟,会到处游山玩水,会去广场跳舞。他一样不会。他几乎没有嗜好,除了劳动:成天忙忙碌碌,买菜做饭,洗衣服擦地板,像一台永不疲惫的机器。 父亲不仅过分勤劳,而且过分节俭。

有多节俭呢?如果他早上出门,晚上回家,午饭都舍不得吃,顶多在街上买一个两毛钱的馒头。他宁肯胃疼,也不愿花钱心疼。他从不为自己添置一件新衣服,总是拿着针线盒缝缝补补。

这跟他有没有钱无关。这种节俭起初是不得已,后来是习惯,现在已经深入骨髓,成了他自己的一部分。

父亲在农村长大,17岁丧母,作为长子,他和他的父亲要用几亩薄田来养活五六个弟妹。吃饭时,最小的弟弟在饭桌上掉一粒米,就得挨上一耳光。草根汤、地瓜粥,一吃十几年,吞噬掉孩子对美食的想象、对美的向往,胃和品位都在贫穷的溃疡里先天发育不足。后来他奋发拼搏,开店赚钱,送孩子上大学,盖起了四层的小楼房。但无论生活境遇怎么变,他只是愈加勤俭。

这种勤俭就像压榨器,把父亲几乎压榨到只有一个核:只干省钱的事和挣钱的事,只花万不得已的钱。他从不想尝试美食、华服或者欣赏美景,只欣赏钞票本身的油墨味。

我周末要去公园玩,他会说,我们以前从没有周末!门票还要两元呢。我提水果回家,他会说,我们小时候没有吃过水果,这水果比菜还贵!……

我说,拜托,爸爸,你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金融风暴,消费也是爱国! 父亲眼睛一瞪,说,时代再怎么过去,我都是你爸爸!小辈都得听长辈的! 我闭口。

多次“战争”下来,父亲有所软化,不再用节俭的标尺要求他人,偶尔也去逛公园,给我买冬枣买核桃,但对自己仍旧一毛不拔。好像全天下的人,就属自己最不重要。 这次父亲的生日,我不会放弃尝试。 前几年的尝试,都失败了。

头一年,我给父亲封了个红包,父亲原封不动地把钱又存了回去。

第二年,我给父亲买了双品牌布鞋,父亲至今没有穿过。问起来,父亲就说,今后回老家再穿!

今年,我想好了,就给他买个泡脚的木桶。他总是脚后跟疼,慢慢就爱上了用热水泡脚。我看过中医书,脚后跟疼是肾虚的表现。要带父亲去医院,他坚持不去。

那就买个木桶吧。我在网上查询,又去店里考察,买了一个香柏木浴足木桶,228元。这和父亲的付出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只要父亲身体舒泰,钱算个啥。

我把沉重的木桶提回家,放到他的卧室。父亲回家后,视而不见。我嬉皮笑脸地问他喜不喜欢。他冷着脸说,我今后都不泡脚了成不成? 这是冷幽默?不,这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到底没有用那个古色古香的浴足桶,依旧用边缘破损的塑料盆。我到底无法用物质来取悦父亲,只能用而立之年的顺从来回报他的付出。

有些无奈……下个月,我准备去买一套新一年的公园门票,这样他不能不接受吧?

成千上万的礼物,总有一件会适合我亲爱的父亲。日子越来越少,但我还来得及想尽办法,稍稍补偿父辈过分辛劳的岁月……这也是一场博弈,将屈服于绵绵不绝的尝试、耐心和爱。 (选自《读者》2010年第6期) 3.阅读文章,依据内容填空。 “我”与父亲博弈的内容 我周末要去公园玩,提水果回家等他都反对。 第一次给父亲过生日,我给他封了个红包。

4.文章中对父亲的直接描述并不多但形象鲜明,请你结合父亲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5.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题目不够严谨,与内容不符,你有怎样的理解,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6.说说你对文章结尾“这也是一场博弈,将屈服于绵绵不绝的尝试、耐心和爱”的理解。 【答案】

博弈的结果 后来他偶尔也去逛公园,给我买冬枣买核桃等。 父亲准备回老家后再穿新鞋。 3.①父亲原封不动地把钱又存了回去②我在父亲生日时给他买了一双新布鞋 ③今年我给父亲买了一个香柏木浴足木桶④父亲没有用那个古色古香的浴足桶,依旧用边缘破损的塑料盆。 4.父亲生长在农村,家庭条件艰苦。早年养家饱受贫穷。后来他奋发拼搏,开店赚钱,家庭富裕了但他只干省钱的事和挣钱的事,对自己极其节俭。勤劳吃苦,对孩子能理解,愿付出,“时代再怎么过去,我都是你爸爸!小辈都得听长辈的!”“我今后都不泡脚了成不成?”等语言,以及退回红包、不用木桶泡脚等行为,表现他不接受子女孝敬的物品,性格直爽脾气倔强。

5.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这个题目不够严谨,题目是“与父亲博弈”,而文章中没有表现父亲和“我”直接的冲突,更没有尖锐的博弈内容,只是针对父亲过生日,“我”给他买礼物而写,父亲几次拒绝,不能简单的称为“博弈”,而是表现父亲勤俭倔强的性格,所以题目不够严谨。 答案示例二:我认为这个题目很新颖,能够表现文章的核心内容,表现父子之间的“博弈”,更表现父子之间的感情。文章介绍了父亲艰难的人生经历和为家庭为子女而忘我奋斗的事情,“我”在父亲生日时送礼物,被父亲拒绝,既是一场父子“博弈”,更渗透着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用这个做题目,很有深意。

6.这句话表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爱,我体会理解父辈过分辛劳的岁月,我还来得及想尽办

法,不断尝试补偿父亲的艰辛付出,虽然父亲不断拒绝,但这个过程使我能更加感受到父爱。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根据给出的提示,理清几次“博弈”的事件,了解起因、经过、结果来填空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仔细阅读全文,找出与父亲有关的描写与情节,围绕“勤劳、不怕吃苦、性格直爽、倔强”来具体理解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作用的分析。解答题目的作用要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三个角度来考虑。内容:概括文章所叙述的事件;点名文章的主旨;之处文章的主要人物。结构: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等。艺术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了解文章的情节与主旨,再结合题目来理解,不管那种观点,理由要具体。

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对句子含义的考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2)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3) 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4)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这也是一场博弈,将屈服于绵绵不绝的尝试、耐心和爱”这句话,意思是我理解了父辈过分辛劳的岁月,还来得及想尽办法不断尝试补偿父亲的艰辛付出,虽然父亲不断拒绝,但这个过程使我能更加感受到父爱,表达了“我”对父亲深深的爱。 七、其他

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我用书写青春

题目二:时至今日,我们的学校——北京育才学校已经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你 也在学校生活学习几年了,积聚了与育才共同成长的许多事情。请以“我与育才的故事”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记述过往,表达心境。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班级名称或师生姓名。 【答案】我和育才的故事

提笔让写我和育才的故事,说实话,心里有些忐忑:自己没在这儿上过学,经历毕竟不深刻。但自从我儿去年到此上学后,我就逐步加深了对这所学校的热爱。

入学第一天,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入学仪式,通过步入感恩之门、情商之门和逆商之门,让孩子懂得了自己从此由幼儿变成了一名真正的学生。作为家长,看到孩子迈入大门的那一刻,思绪万千:一是看到孩子的成长由衷感到高兴,二是想到孩子从此步入漫长的学习之路有些心疼。当活动安排每个孩子亲吻自己的父母表达感激之情的时候,我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赵校长在会上说要让孩子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由此,我对这个学校有了初步的印象,人性化教育、特立独行的思维模式、感恩教育、育才先育人等等诸如此类,让我觉得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应该会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孩子,这也是我的愿望。

孩子有幸成为一二班的学生,班主任郭娜娜老师,一位朴实认真的老师!通过接触,这种感觉越来越深刻,我能感受到她对学生的用心之专,最可贵的是她没有现在很多人有的浮躁和功利,做人踏实、认真。通过几次家长会,觉得她的功底也相当扎实,口语表达能力极强,普通话非常标准,对学生不分伯仲,倾注全部心血。真庆幸我的儿子遇到了如此优秀的老师,我常常这样想。数学老师王锦霞,刚接触的时候感觉她有点严肃、不苟言笑,这可能是教理科老师的共性吧。后来,我发现儿子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渐拓展,口算速度极快,经过询问儿子,得知王老师教会了他们很多学数学的方法,这让我对王老师刮目相看,果然是教数学的,确有一套,由衷地感到佩服!

每次去接孩子的时候,孩子总会生动地给我讲在学校发生的点点滴滴,我也从儿子的口中逐渐喜欢上了这所学校。学校校花定为梅花,吉祥物为梅花尤尤,十分贴切。教育孩子要像梅花一样坚韧不拔、凌寒傲雪,只有具有如此品格,孩子才可能做到坚不可摧、奋发向上!我想这应该是赵校长提出来的吧,以前跟她略有接触,觉得其本人就如梅花之性格,坚韧、乐观!希望我的孩子在这样美丽的学校茁壮成长吧,有这样敬业的师资队伍,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儿子的成功呢,为我的儿子在育才这所美丽的校园感到骄傲! 三十年育才,你我添彩;三十年育才,继往开来!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我与育才的故事》这一题目中,“育才”是学校的名字,意思是写“我”与“学校”的故事。这就限制我们写作的范围要在“学校”,可以写“我”与同学之间的故事,可以写“我”与老师之间的故事,可以写“我”与学校的一草一木的故事。可以围绕中心写一件事,也可以选择三个素材,用小标题的形式作文。

点睛: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作全面审视。对于命题作文,其中心要依据对题目的分析来确定,因此,审题至关重要,写作前一定要“瞻前顾后”,审清其中的内涵,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来确立要表现的中心。否则,一旦“跑题”,即使语言非常生动精炼,内容新颖精彩,该文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得分更难以提高。

命题作文,选材得当,至关重要。对于题目来说,范围有大小之分,对于所写的事件来说,意义有深浅之分。一般情况下,小题应该“大作”,大题应该“小作”。“小题大作”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涉及的人数较少的作文,对这样的事件如果作深入地思考和挖掘,往往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大作”就是要在事件的意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动脑筋,细思考、深挖掘;“大作”就是要“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就是要言人所未言之言,道人所想道之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4n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