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 - 善良的独裁者,强权的合理性?

更新时间:2024-01-31 23:15: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善良的独裁者,强权的合理性?

----------“论残酷与仁慈,被人爱戴是否比被人畏惧来的好些”

【摘要】: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向来被某些患有道德洁癖的“君子”视为“暴君的导师”、“传授邪恶的魔鬼”,但是,在当今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他的“以威治国”理论反而更加有利于国家的安定与富强。所以,如果非要在残酷和仁慈中间二者选其一的话,那么对于君主来说,被人畏惧要比受人爱戴安全得多。所以,“性恶说”是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基础。在他看来,人性分有野兽的欲望,所以,圣人的教化和贤明的法令并不能规制他的一切行为。所以,君主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同样,马克思也曾指出:“马基雅维利在书中的阐述使政治的理论观点摆脱了道德,而把权力作为法的基础,从而将政治学的基础由道德转向了权力。”正基于此,所以我个人认为,善良的独裁者可以存在,强权的合理性也可以肯定,治理国家以什么样的手段并不重要,只要它能够给百姓带来和平,给国家带来富强。

【关键词】:强权政治、以威治国、道德教化、畏惧、性恶说、物欲

【正文】: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向来被某些患有道德洁癖的“君子”视为“暴君的导师”、“传授邪恶的魔鬼”,但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所阐述的某些思想很大程度上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方法,所以在我看来这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奇书。正如巴克纳·比·特拉维克所说:“人们经常断章取义以证明作者的道德沦丧,然而,这种做法对于马基雅维利的整个论题来说是有失公平和公正的。”所以,下面我将从《君主论》第十七章“论残酷与仁慈”来论述马基雅维利口中的“善良的独裁者与强权的合理性。”

读过《君主论》的人都知道,马基雅维利认为:“如果非要在残酷和仁慈中间二者选其一的话,那么对于君主来说,被人畏惧要比受人爱戴安全得多。”人们伤害自己爱戴的人比伤害自己畏惧的人顾忌更少,因为爱戴是出于自身的卑微,由恩义的纽带维系着,所以,在一定条件下,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随时斩断这一纽带;但是,畏惧却是由于人们对于惩罚的恐惧而保持着,从而不容易中断。所以,所谓的君主皇帝们山呼万岁的荣耀和震撼,所谓的真心臣服与忠心不二,都只不过是自我利益的维护和内心恐惧的掩盖,其与皇家的高贵、华丽、神圣没有半点关系。所以,最富有创造天才的马基雅维利大胆宣称,君主的全部

1

意义就是对强力权力的欲望。在马基雅维利的心目中,人民服从君主,是出于万不得已,如有可能,他们马上便会反抗。假如人民可能自由选择,那他们必然会随其本性,惟其是从。因此,马基雅维利主张君主治国,与其用爱,不如用威。在他看来,由爱而生的服从通常是靠不住的,只有由畏惧而生的服从,才可永久不变。

同样,马斯雅维利坚信在实际的政治社会中,抽象的理想主义毫无用处。政府成功的要素在于“力量”,在于“权术”。他从历史的事实中总结经验教训,相信政治艺术的运用应以人类的自私心为出发点。倘若离开各人的利益而空谈爱国主义,毫无用处。所以,在马基雅维利看来,人类政治生活的心理基础是物欲。所以,我们可以说,“性恶说”是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基础。

我们知道,马基雅维利最惊世骇俗的观点是:“君王须兼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里可以看出,马基雅维里抛开了一切的仁义道德,直言人的本性是恶的,忘恩负义、背信弃义、弄虚作假、生性贪婪、软弱怯懦等等都是人的天性中的缺点。正如历史告诉我们的,无论唐太宗多么的英明神武,再多的道德说教都掩盖不了神武门之变的血腥;无论武则天多么的果敢能干,依旧掩饰不了她数十年来的铁腕手段和心狠手辣;纵使朱棣是一个激情投身建设国家任劳任怨三更起五更眠的劳碌命,也丝毫不会冲淡靖难之役的阴影。所以,与马基雅维利一样,在我看来,与其遮遮掩掩,大谈道德教化与思想教育,倒不如大大方方的扯下遮羞布一论长短,正大光明地面对这一切。但是,马基雅维利的诚实与直率并没有让人们认识到社会的现实与自己的局限,反而使自己的著作一度遭到禁止。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吧。

说到这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马基雅维利为什么这么遭人憎恨了,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就像那个《皇帝的新装》里面的小孩,说出了许多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然而,大家都习惯了生活在一个充满着道德欺骗和仁义至上的虚假国度中,但是马基雅维利毫不留情的用手术刀般的精准的洞见,揭示了这个国度的生存法则,并且给出了如何成为让人敬畏的君主的成长手册。这个以兜售无所不用其极的实用主义者,是这样语重心长地告诉那些已经投入到统治事业或是准备投身这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中的人们:如果恶行有利于国家,则应当要不犹豫的去作恶。如果无法绕开那些不会毁掉你国家的恶行,那么你应当毫不犹豫的听从你

2

内心的做法去作恶。

当然,马基雅维利对人性的判断,最容易使我们想到荀子的“性恶论”。但是同样的假设,不同的人推出的可能是不同的结果。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却存在向善的可能性,,所以,可以通过后天的教化来“使之正”。而在马斯雅维利的人性观中,更多的是建立在基督教神学的人性恶基础上,与中式的人性善恶可以相互转换的观点不同,他认为人一生带有原罪,并不会因为一时善行而成佛,所以从这个逻辑出发,他认为人性既然分有野兽的欲望,那么即使是圣人的教化和贤明的法令也不能规制他的一切行为。这也是马基雅维利对“运用武力奉劝”的由来。所以,在这种基本前提下,那种说《君主论》只教导我们怎么做一个利己损人的批评,或许只是被理想主义的情结所驾驭而已。相比于把所有人变成圣人的大同观,我认为马基雅维利的现实观似乎更容易达成并被大众接受。

当然,马基雅维利也并非主张君主将人民当成玩物一般的戏弄。相反,他时时刻刻地提醒着君主们,应当善待自己的臣民,不夺取他们的财产,不霸占他们的妻女,不随意增加赋税。但这并不表明,他有多么在意民众的利益,他在意的只是这些行为会对君主的统治带来的影响。所以,我们说马基雅维利所赏识的成熟的政治家应该是兼具“狮子的威严和狐狸的狡猾”,要懂得如何用高明的手段来平息众怒和赢得民众的赞许。所以,如果我们将臣民对君主的感情分为爱戴、畏惧、憎恨三种的话,那么在马斯雅维利看来,君主首先要学会避免臣民的憎恨,然后在爱戴与畏惧之中,寻求平衡,而二者之中,臣民的畏惧则是君主的最佳状态。这就与我们上文说到的“被人畏惧要比受人爱戴安全得多”一样的道理。

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早有与马基雅维利不谋而合的观点,譬如“亲而犯难,不怒自威”、“ 霸王道杂之”等,只是出于“为长者讳、为尊者讳”的文化传统,往往让这些比较“科学”但又比较“阴暗”的文字消失在浩瀚历史之中,留下的只是帝王们冠冕堂皇的说辞。所以,面对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看到,道德更多的是作为一种附加价值体现在人的行为上,而非必要。在金钱的名利场,并不乏有大批《君主论》的追随者,人们似乎在潜移默化中使用着马斯雅维利的政治理论。

所以,面对这本毁誉参半的政治学论著,我们必须用辩证的眼光来解读。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正如马基雅维利所传达的那样,道德在政治里不过是个附庸,

3

是种表现手法,但是绝对不是政治的目的。所以,我认为“依法治国”是“以德治国”的前提和保障。但是,从情感的角度来看,我并不推崇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我还是希望孟子那样的“王制”国度出现,在我看来,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至少得建立在大多数人都已经具备民主意识和公民意识后才可以施行。虽然,每一位君主都一定希望被人认为仁慈而不是被人认为残酷。但是他也必须提防滥用这种仁慈。因为有时候,残酷可以带来秩序和统一,并且恢复和平与忠诚,而仁慈是做不到的。所以,正如马基雅维利在书中所言:“君主为着使自己的臣民团结一致和同心同德,对于残酷这个恶名就不应有所介意,因为除了极少数的事例之外,他比起那些由于过分仁慈、坐视发生混乱、凶杀、劫掠随之而起的人说来,是仁慈得多了,因为后者总是使整个社会受到损害,而君主执行刑罚不过损害个别人罢了。”所以,综上所述,借用迪多的一句话: “严峻的形势、崭新的邦家,命我森严壁垒,警戒着海角天涯。” 在我看来,善良的独裁者可以存在,强权的合理性亦可以肯定,只要他能够给百姓带来和平,给国家带来富强。

参考书目:

1、《君主论》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潘汉典 商务印书馆 2、《君主论权利与意志资本主义争论》 [意] 尼克洛 青海人民出版社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4h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