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版古代汉语练习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20 13: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文字》练习题

一、释词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 2、 3、 4、 5、 6、 7、 8、 9、

?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於是乎得人。

?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

?

及齊,齊桓公妻之,有馬二十乘,公子安之。

?

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

?

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

?

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

?

射其右,斃于車中, ?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

10、 衛人逆公子晉于邢。

二、古文標點今译题

不見先君乎君何所不逞欲且君嘗在外矣豈必不反當今不可眾怒難犯休而易間也乃出將適蒲彌曰晉無信不可將適鄄彌曰齊晉爭我不可將適泠彌曰魯不足與請適城鉏以鉤越越有君乃適城鋤彌曰衛盜不可知也請速自我始乃載寶以歸

三、古文閱讀題

秦穆公使賈人載鹽,微諸賈人。賈人買百里奚以五羖羊之皮,使將車之秦。秦穆公觀鹽,見百里奚牛肥,曰:“任重道遠以險,牛何以肥也?“對曰:“臣飲食以時,使之不以暴。有險,先後之以身,是以肥也。”秦穆公知其君子也,令有司具沐浴,為衣冠,與坐。公大悅。異日,與公孫支論政,公孫支大不寧,曰:“君耳目聰明,思慮審察,君其得聖人乎?”公曰:“然。吾悅夫奚之言,彼類聖人也。”公孫支遂歸,取雁以賀,曰:“君得社稷之聖臣,敢賀社稷之福。”公不辭,再拜而受。明日,公孫支乃致上卿以讓百里奚,曰:“秦國處僻,民陋

1

以愚無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處其上,請以讓之。”公不許。公孫支曰:“君不用賓相而得社稷之聖臣,君之祿也;臣見賢而讓之,臣之祿也。今君既得其祿矣,而使臣失祿,可乎?請終致之。”公不許。公孫支曰:“臣不肖而處上位,是君失倫也。不肖失倫,臣之過;進賢退不肖,君之明也。今臣處位,廢君之德而逆臣之行也。臣將逃。”公乃受之。故百里奚為上卿以制之,公孫支為次卿以佐之也。

1、從文中找出兩句賓語前置句,並說明它們前置的類型。 2、從文中找出兩个判斷句,寫在下麵: 3、把文中劃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文: (1)任重道遠以險。

(2)臣飲食以時,使之不以暴。 (3)吾悅夫奚之言,彼類聖人也。 (4)進賢退不肖,君之明也。

4、說明下列句子中加著重點號詞的詞性和意義(若無實義,則說明其語法作用)

(1)賈人買百里奚以五羖羊之皮。 以:

(2)使將車之秦。 之:

(3)有險,先後之以身。 之:

(4) 民陋以愚無知,危亡之本也。 以:

四、名词解释

六書 部首 偏旁 形符 聲符 直音 反切 古今字 通假字 異體字 繁簡字

2

答: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合稱六書。許慎首為定義,舉出實例:“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部首:字典辭書中把具有同一偏旁的字彙集在一起,建立為一部,每一部就用那個相同的偏旁為代表,叫做部首。

偏旁:構成合體字形體的基本結構成分。傳統稱合體字的左邊為偏,右邊為旁。現在統稱合體字的上、下、左、右、外、中等部位的結構成分為偏旁。

形符:又稱意符、形旁。是對漢字結構中的聲符而言,指漢字的表義部分。

聲符:又稱音符、聲旁。是對漢字結構中的形符而言,指漢字的表音部分。

直音:指用同音字來注音。這是反切發明之前的一種注音方法,如《康熙字典》:“架??音駕。”“柄??兵去聲。”

反切:用兩個字拼合來給漢字注音,上字取其聲母,下字取其韻母和聲調,拼合成一個新的音節,就是被注字的讀音。這是中國古代一種最主要的注音方法,大約起源於漢代末年。如:“貫,古亂反。”意思是取古的聲母g,取亂的韻母和聲調uàn,拼合成guàn,就是“貫”字的讀音。

古今字:同一個詞用兩個不同的字來表示,時間上一個先,一個後,先的是古字,後的是今字,古字有一義跟今字一樣。

通假字:古代漢語書面語裏音同音近字的通用和假借。通假字的本字和借字

3

同時存在,在本字見存的情況下,古書中不用本字而用同音字。

異體字:兩個字的音義、用法全同,只是形體不同,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代替。

繁簡字:繁體字和簡化字,是以筆劃多少來劃分的,筆劃多的是繁體字,筆劃少的是簡化字,合稱繁簡字。1956年國務院公佈了《漢字簡化方案》,1986年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共有簡化字2235個。簡化字的好處是減少了漢字的筆劃,加快了書寫的速度,易認易寫。

五、现行的字典辭書有哪幾種編排方式?各有什麼特點?

答:現行的字典辭書,編排體例上常見的有部首筆劃檢字法、音序檢字法和號碼

檢字法等三種編排方法。

六、汉字字體從古到今經歷了哪幾個主要階段?“隸變”的特點是什么。

答:漢字字體從古到今主要經歷了從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隸書、楷書的變化。

漢字由篆書到隸書的變化稱為“隸變”,隸書的產生是古文字轉變為現代漢字的分水嶺,隸變的特點主要表現為書寫風格和漢字結構兩方面的巨大變化:

? 書寫風格的變化:完全拋棄了篆書所遺留的象形意味。變圓轉不斷的線條為筆劃,標誌著方塊漢字的形成。

? 字體結構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偏旁簡化——

忄。手:扌。

水:氵。邑:阝(在右)。阜:阝(在左)。形體省並——纍靁:累雷。書:從聿者聲。釜:從金父聲。布:從巾父聲。烈然燕魚:四點底分別由火、燕尾、魚尾訛變而成。

七、形和詞義有關係嗎?為什麼?

4

答:漢字的特點是以形表義,古代漢語又以單音詞為主,許慎的《說文》通過字

形來說明字的本義,有助於了解詞的本義,所以字形和詞義的關係很密切。

八、汉字最本質的特點是什麼?

答:漢字的特點是以形表義,是表意文字。跟以形表音的表音文字是不一樣的。

九、写出下列句子与之相对应的古今字、通假字、異體字

①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劉。取/娶,古今字 ②席不暇煖。煖/暖,異體字

③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或/惑,通假字 ④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賈/價,古今字 ⑤一脛之大幾如要。要/腰,古今字 ⑥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反/返,古今字

⑦楚王后車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知/智,古今字

⑧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辟/避,古今字 ⑨太傅年七八歲,著青布絝厀邊坐。絝/褲,異體字 ⑩ 秦民大說。說/悅,古今字

十、请分析自己姓名用字的六書結構,並說明解釋形體和意義之間的關係。

5

第二单元《词汇》练习题

一.释词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

1. 齊先鬻勺(趙)以取秦,後賣秦以取勺(趙)而功(攻)宋。

(《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自梁獻書於燕王章二》) 答案:鬻,動詞,出賣。

2.齊王以燕為必侍(待)其??弊)而功(攻)齊,未可解也。(同上) 答案:解,動詞,松懈。

3.夫斶前爲慕勢,王前爲趨士。(《戰國策·顏斶說齊王》) 答案:趨,動詞,接近。

4. 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同上) 答案:病,名詞,屈辱。

5. 斶願得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虞。(同上) 答案:娛,通“娛”,動詞,快樂。

6. 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答案:願,動詞,希望。

7. 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同上) 答案:來,語氣詞,加強肯定語氣。

8. 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同上) 答案:狗馬,偏義復詞,指“馬”。

6

9. 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同上) 答案:區區,疊音形容詞,小小的。

10. 老臣竊以爲媼之愛燕后賢於長安君。(《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答案:賢,動詞,超過。

11. 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同上) 答案:微,否定副詞,不。

12. 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意也。(《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錯,通“措”,動詞,放置。

13. 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同上) 答案:休,名詞,吉兆。祲,名詞,凶兆。

14. 及桓子[6],驕泰奢侈,貪欲無藝,略則行志。(《國語·叔向賀貧) 答案:略,動詞,干犯。則,名詞,法則。

15. 而離桓之罪,以亡于楚。(同上) 答案:離,動詞,遭受。

16. 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能作訓辭,以行事於諸侯,使無以寡君爲口實。(《國語·王孫圉論楚寶) 答案:口實,名詞,話柄。

17. 夫子莞爾而笑。(《論語·陽貨》)

答案:爾,後綴,又叫詞尾。粘附在實語素前後,只起增加一個音節的作用,並無實在意義。

7

18. 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詩·陳風·澤陂》:) 答案:涕,名詞,眼淚。泗,名詞,鼻涕。

19.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出師表》) 答案:感激,動詞,感動奮發。

20. 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記·勾踐世家》) 答案:走狗,名詞,善跑的獵犬。

二.古文标点今译题

梁王魏嬰觴諸侯於範臺酒酣請魯君舉觴魯君興避席擇言曰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齊桓公夜半不繺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調五味而進之桓公食之而飽至旦不覺曰後世必有以味亡其國者晉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聽朝遂推南之威而遠之曰後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楚王登强臺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臨仿徨其樂忘死遂盟强臺而弗登曰後世必有以高臺陂池亡其國者今主君之尊儀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調也左白台而右閭須南威之美也前夾林而後蘭臺强臺之樂也有一於此足以亡其國今主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梁王稱善相屬(《戰國策·魯共公擇言》)

參考答案:

1.標點:梁王魏嬰觴諸侯於範臺。酒酣,請魯君舉觴。魯君興,避席,擇言曰:“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齊桓公夜半不繺,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調五味而進之。桓公食之而飽,至旦不覺,曰:‘後世必有以味亡其國者。’晉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聽朝,遂推南之威而遠之,曰:‘後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楚王登强臺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臨仿徨,其樂忘死,遂盟强臺而弗登,曰:‘後世必有以高臺陂池亡其國者。’今主君之尊,儀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調也;左白台而右閭須,南威之美也;前夾林而後蘭臺,强臺之樂也。有一於此,足以亡其國。今主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梁王稱善相屬。

8

2.译文:魏惠王魏嬰在範台宴請各國諸侯。酒興正濃的時候,魏惠王向魯共公敬酒。魯共公站起身,離開自己的坐席,選擇善言道:“從前,夏禹王的女兒讓儀狄釀酒,酒味醇美。儀狄把酒獻給了禹,禹喝了之後也覺得味道醇美。但因此就疏遠了儀狄,戒絕了美酒,並且說道:‘後代一定有因為美酒而使國家滅亡的。’齊桓公有一天夜裏覺得肚子餓,想吃東西。易牙就煎熬燒烤,調和五味獻給桓公,齊桓公吃得很飽,一覺睡到天亮還沒醒,醒了以後說:‘後代一定有因貪美味而使國家滅亡的。’晉文公得到了美女南之威,三天沒有上朝理政,於是就把南之威打發走了,說道:‘後代一定有因為貪戀美色而使國家滅亡的。’楚靈王登上強台遠望崩山,左邊是長江,右邊是大湖,登臨徘徊,惟覺山水之樂而忘記人之將死,於是發誓不再遊山玩水。後來他說:‘後代一定有因流連高臺、山坡和美池而致使國家滅亡的。’現在您酒杯裏盛的就像儀狄釀的美酒;桌上放的是易牙烹調出來的美味佳餚;您左邊的白台,右邊的閭須,都是南之威一樣的美女;您前邊有夾林,後邊有蘭台,都使人有登強台那樣的快樂。這四者中佔有一種,就足以使國家滅亡,可是現在您兼而有之,能不警戒嗎?”魏惠王聽了之後,連聲稱好。

三.古文阅读题

??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

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

者耶?”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鐘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

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也?葉?

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卹孤獨,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撤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胡為至今而不朝也?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為人也,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 9

?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於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戰國策·趙威後問齊使》)

1. 解釋短文中加點的字。 答案:

發:動詞,啟封。 歲:名詞,年成,收成。

說:動詞,喜悅。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悅”。 然:代詞,這樣。

食:動詞,這裡用作使動,可譯為“給??吃”。 業:名詞用作動詞,成就功業。 息:動詞,養育。索:動詞,謀求。

2. 分析短文中加框的復合詞的結構類型。 答案:

尊貴:聯合式復合詞 處士:偏正式復合詞 無恙:支配式復合詞 鰥寡:聯合式復合詞 北宮:偏正式復合詞 環瑱:聯合式復合詞 萬民:偏正式復合詞 為人:支配式復合詞 諸侯:偏正式復合詞

3. 把加下劃綫的部分譯成現代漢語。

答案:這兩個賢士沒有成就功業,一個孝女沒有封號,齊王怎麼能統治齊國,做萬民的父母呢?於陵子仲還在嗎?這個人的為人,對上不向齊王稱臣,對下不治理自己的家庭,對自己不謀求結交諸侯。這是一個引導百姓走上無所作為的道路的人,為什麼到現在還不殺掉呢?

四、名词解释

1、單音詞和複音詞 参考答案:

10

單音詞就是由一個音節構成的,在書面上用一個漢字來記錄的詞。如:馬、車、理、走、好、美、君、臣等。古漢語以單音詞為主,這是古漢語詞匯最顯著的特點。

複音詞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節構成的詞,其中包括雙音詞和多音詞。雙音詞是指由兩個音節構成的詞,在古漢語詞匯中,雖然以單音詞為主,但雙音詞也有一定數量,約占20%,而且關係比較複雜。多音詞一般表現為人名、地名、官名等專用名詞,如:司馬遷、公輸盤、滕子京、零丁洋、上大夫等。多音詞在古漢語詞匯中極少。

2、單純詞和複合詞

参考答案:

由一個語素構成的词叫單純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語素合成的詞叫複合詞,又叫合成詞。

3、疊音詞和聯綿詞

参考答案:

疊音詞是由兩個相同音節構成的單純詞,又叫重言詞、疊字。它主要用於摹擬聲音、描繪性狀。劉勰《文心雕龍?物色》:“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故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日出之容,瀌瀌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喓喓學草蟲之韻。”這段話指出了疊音詞摹擬聲音、描繪性狀的獨特修辭功能。

聯綿詞是由兩個不同音節構成的單純詞,又叫“聯綿字”、“連語”。其特點为“合二字為一詞,兩聲求一義”,即聯綿詞讀起來是兩個音,寫出來是兩個字,這兩個字在記錄聯綿詞時只是純粹的語音符號,字義與聯綿詞的詞義無關。聯綿詞的詞義寓於兩個緊密組合的音節中,兩個音節共同表示一個整體意義,不可分開。王念孫《讀書雜誌·漢書第十六》:“凡連語之字,皆上下同義,不可分訓。說者望文生義,往往穿鑿而失其本指。”

11

4、本義和引申義

参考答案:

詞的本義是指有文字可考的、有文獻資料可參證的、與該詞書寫形式相應的最古的本來意義。例如:來来:金文象麥穗,本義是麥。《詩·周頌·思文》:“貽我來牟。”向向:篆文象房子上開了一個洞。《說文》:“向,北出牖也。”本義為北窗。如《詩·豳風·七月》:“塞向墐戶。”《史記·秦始皇本紀》:“南至北向戶”。

詞的引申義是指一個詞在本義的基礎上直接或間接繁衍派生出來的其他意義。例如:生生,《說文》:“生,象草木生出土也。”由此引申為“生育”,《詩·大雅·生民》:“不康禋(yīn)祀,居然生子。”又引申為“養育”等。

引申有直接引申和間接引申之分。直接引申是指由本義直接派生出來的意義。如上例的“生”,直接引申義是“生育”。又如“節”,本義是竹節,《說文》:“節,竹約也。從竹,即聲。”由竹節直接引申為木節,《易經·序卦》:“其於木也,為節多堅。”間接引申是指由引申義再次引申出來的意義。如 “裁”,本義是裁衣,《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引申為“剪裁,刪減”,《漢書·食貨志上》:“而裁其賈以招民。”又《後漢書·鄭傳論》:“刪裁繁蕪。”又引申為“裁斷、判決”,《戰國策·秦策一》:“臣原悉言所聞,大王裁其罪。”又引申為“制裁、制服”賈誼《惜誓》:“為螻蟻之所裁。”

5、同義詞和同源詞

参考答案:

古漢語同義詞是指同一詞類中意義同中有異的一組詞,这一組詞中只要有一個義項相同便可構成同義詞,並非所有義項相同。“同中有異”的“同”,是確立同義詞的依據;“同中有異”的“異”是辨析同義詞的重點。

同源詞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相關的具有同一語言來源的詞。在閱讀古書或研究古漢語辭彙時,我們總會發現有一些詞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聲音上都有密切聯繫,如“食”和“蝕”。《詩·小雅·十月之交》:

12

“日有食之,亦孔之醜”又《荀子·天論》:“夫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 “蝕”是由“食”分化出來的,均為船母職部,它們有一個共同來源,所以把這種有“血緣”關係的詞叫同源詞。

五、簡答題

1、辨析聯綿詞應注意什麼?

参考答案:

(1)必須以古音為根據,而不能以今音為根據;(2)明確聯綿詞的釋義具有不可分割性;(3)明確聯綿詞的書寫形式具有多樣性。

2、怎樣分析詞的本義?

参考答案:

一是分析字形結構,二是依靠古代文獻的用例,二者必須結合起來用。

3、詞義引申的結果表現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詞義引申的結果表現在四個方面:詞義的擴大、詞義的縮小、詞義的轉移、詞義的褒貶色彩變化。

4、同義詞的差別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除等義詞外,同義詞之間的差別表現在:(1)辭匯意義上的差別;(2)詞義感情色彩上的差別;(3)語法使用上的差別。

5、同義詞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本義和語源進行比較;(2)引申義之間進行比較 ;(3)通過語言環境進行比較;(4)通過反義詞進行比較。

13

6、怎樣分析詞的引申義?

参考答案:

分析詞的引申義首先要掌握這個詞的本義。其次要瞭解引申義有遠近之分。由本義直接派生出來的是直接引申義,由直接引申義再派生出來的叫間接引申義。可以通過這種關係去分析引申義。第三,本義發展為各種引申義的特點是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

7、什麼叫基本詞匯?

参考答案:

基本詞彙是辭彙中最主要、最穩定的部分,是語言中基本詞的總和。其核心是所有的根詞。它所代表的事物是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所表示的概念是最基本、最必需的。其詞義具有穩固性,是構造新詞的基礎。

8、古漢語中詞義的引申對古今字的形成有何影響?

参考答案:

古漢語中的許多古今字都是由詞義的引申而形成的。有的字引申出新義後,為加區別,便造新字。如:“景”本義為“日光”,引申出“影子”的意義,於是,人們便造“影”字表引申義。“景影”便成了古今字。其他如“益溢”、“赴訃”都是如此。

9、舉例說明古代單音詞向現代複音詞發展的三種主要情況?

参考答案:

、(1)異詞代替,即改換完全不同的說法,例如“與”變成“參加”,“師”變成“軍隊”。(2)加詞尾或詞頭,即以原單音詞為基本語素,在它的前面或後面加上一個虛語素構成雙音詞,例如“杯”變成“杯子”,“虎”變成“老虎”。(3)同義聯合,即利用兩個意義相同的單音詞作為語素,相互聯合而構成一個複音詞,例如“朋友”、“道路”。

10、同源詞學習要注意哪些問題?

14

参考答案:

(1)同源詞應以詞為單位,不能以字為單位.古漢語辭彙系統以單音節詞為主。往往一個字記錄的就是一個詞。從書寫形式上看,字詞不分。字是記錄詞或音節的符號,同源的是“詞”而不是“字”。

在名稱上,古人習慣于把“詞”叫作“字”,王力先生也遵循了這一習慣,把同源詞稱作同源字,他在《同源字論》中就說到:“所謂同源字,實際上就是同源詞。”但是我們必須注意:通假字不是同源詞;異體字不是同源詞;同義詞不一定都是同源詞。

同源詞一定是同義詞或意義相關的詞,但同義詞不一定都是同源詞。例如“關”和“閉”,“管”和“鑰”同義,但它們不是同源詞,因為它們的讀音既不相同,也不相近,並且彼此沒有意義上的聯繫。

(2)同源詞的確定要堅持三個原則,即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相同或相關;有同一來源。三者互為條件,缺一不可。讀音相同,而意義不同,只能看作是同音詞;意義相同,而讀音不同,只能看作是同義詞。音義皆同,而非出於一源,只能看作是偶然的同音同義詞,也不能看作是同源詞。

六、應用題

應用本單元所學知識,解答以下四段短文後的問題。

????????

1、故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出日之容,漉漉擬雨雪之??????????

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喓喓學草蟲之韻。蛟日彗星,一言窮理,参差沃若,兩字窮形。並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矣。雖復思經千載,將何易奪?(《文心雕龍·物色》)

(1)請扼要說明這段話的涵義。

参考答案:劉勰這段話高度評價了《詩經》用詞在寫情狀物擬聲等方面取得的藝術效果。

(2)將文中加點的詞分類。

参考答案:文中加點的詞可分三類:①疊音詞詞:灼灼 依依 杲杲 喓喓 瀌瀌 喈喈;②聯綿詞:參差 沃若;③偏正複合詞:晈日 彗星

15

2、王育少孤貧,為人傭,牧羊豕近學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書生抄書,後截蒲以學書,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將鬻己以償。於是郭子敬聞而嘉之,代育還羊豕,給其衣食,令育與其子同學。育遂博通經史,仕偽漢,官至太傅。(《太平御覽·學部》)

(1)找出文中古今詞義相沿相同的詞;

参考答案:貧、傭、人、牧、羊、近、學堂、常、有、雇、抄、日、夜、不、止、衣、食。

(2)找出文中古用今廢的詞; 参考答案:豕、仁、鬻、太傅。

(3)找出文中古今都用但意義不同的詞並解釋其義。 参考答案:

少:古代三十歲以下都可稱為少,今義指十五歲以下為少年。孤:古義指少而無父,今義指孤單等。薪:古義指柴禾,今義多指工薪。書:古義可指寫,今義指讀的書。亡:古義多指丟失,今義多指滅亡、死亡。於是:在文中是兩個詞,意思是“在這時”,今為一個雙音節的連詞。給:古義指“供給”,今義指“給予”。同學:在這兒是兩上單音詞連用,“一同學習”的意思。

3、其後A.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無何,梁內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史,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走。B.安國曰:“甲不就官,我滅而宗。”甲因肉袒謝。安國笑曰:“可溺矣!公等足與治乎?”卒善遇之。(《史記·韓長孺列傳》)

(1)文中“坐、抵、官、謝”的意義是什麼?

参考答案:坐:犯(罪或錯誤)。抵:至;抵罪:即觸罪、被判罪。官:官署。謝:道謝,賠罪。

(2)“然、溺”後來寫為什麼字?

参考答案:然:“燃”的古字。溺:“尿”的異體。 (3)翻譯劃線的兩組句子。

参考答案:A安國因犯法而被判罪,蒙受了獄吏田甲的侮辱。B.安國說:“田甲若不來官署謝罪,我就滅了你的宗族。”田甲於是脫掉上衣光著膀子來

16

到官府謝罪。

4、鄭人游於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論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導,不如吾聞而藥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實不才。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仲尼聞是語也,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1)指出文中的複音詞。

参考答案:吾子、執政、小人、然明、子產、鄭國、仲尼。 (2)找出三組同義詞和三組反義詞。

参考答案:同義詞:防—止;此—是;論—議。 反義詞:朝—夕;善—惡;大—小。

17

第三单元《语法1》练习题

一、釋詞題(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

??

1.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

子:名词的意动動詞,把??当作子女那樣愛護。來:动词的使動用法,使??來,招徠。

??

2.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

尊: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尊貴。重: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厚重。

?

3.故外戶而不閉。

戶:名詞用作動詞,掩上門。

??

4.以賢勇知,以功爲己。

賢: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賢能。功:名詞的意動用法,認為??有功。

?

5.父母使舜完廩,捐階,瞽瞍焚廩。 完: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完好。

????????

6.謨蓋都君咸我績。牛羊父母,倉廩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

牛羊:名詞用作動詞,把牛羊給??。倉廩、干戈、琴、弤用法與此相同。 ?

7.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博,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廣博。

???

8.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安: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生活安穩。信:名詞的使動用法,使??待人誠信。懷: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得到關懷。

18

???

9.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端:禮服名,名詞用作動詞,身著禮服。章甫:禮帽名,名詞用作動詞,頭戴禮帽。

??

10.既來之,則安之。

來:動詞的使動用法,使??來(歸附)。安: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生活安定。

?

11.踵門而告文公曰:?? 踵:腳跟,名詞用作動詞,至。

?

12.許子冠乎?

冠:帽子,名詞用作動詞,戴帽子。

?

13.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左: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向左邊掩。

?

14.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潔: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高潔。

?

15.君子信而後勞其民。

勞:勞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使??勞,使喚。

二、古文標點今譯題

(一)淳於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標點:

19

淳於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今譯:

淳于髡说:“男女之间不能亲手递接东西,這是礼法的规定吗?”孟子说:“是礼法的规定。”淳于髡又问:“假如嫂子落水了,那么能用手去拉她吗?”孟子说:“嫂子落水了而不去拉,这就如同豺狼了。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法的规定;嫂子落水而用手去拉,这是对礼法的变通。”淳于髡说:“现在,天下的人都掉落水中了,您不去救,为什么呢?”孟子说:“天下的人都落水了,要用王道去救;嫂子落水了,要用手去救。你难道想用手去救天下的人吗?”

(二)齊饑陳臻曰國人皆以夫子將復為發棠殆不可復孟子曰是為馮婦也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

標點:

齊饑。陳臻曰:“國人皆以夫子將復為發棠,殆不可復。”孟子曰:“是為馮婦也。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

今譯:

齊國遭受饑荒,陳臻對孟子說:“國內的人都以為先生會再請齊王打開棠邑的糧倉賑濟災民,大概不能再這樣做了。”孟子說:“再這樣做,就成馮婦了。晉國有個叫馮婦的人,善於和徒手與老虎搏鬥,後來他做善事(不再打虎了),士人都向他學習。野外有許多人追趕老虎。老虎背靠山角,沒有人敢去碰它。他們遠遠地看到了馮婦,便趕快去迎接。馮婦也就捋起袖子,伸出胳膊,走下車來。大家都很高興,可是作為士的那些人卻在譏笑他。”

20

三、古文阅读题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後的問題。

越王苦會稽之恥,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吳。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視靡曼,耳不聽鐘鼓。三年苦心勞力,焦唇乾肺,內親群臣,下養百姓,以來其心。有甘肥,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與民同之。身親耕而食,妻親織而衣。味禁珍,衣禁襲(重),色禁二。時出行路,從車載食,以視孤寡老弱之渍病困窮顏色愁悴不贍者,必身自食之。於是屬諸大夫而告之,曰:“願一與吳徼天之衷(求上天的裁正)。今吳越之國,相與俱殘,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與吳王接頸交臂而僨,此孤之大願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內量吾國不足以傷吳,外事之諸侯不能害之,則孤將棄國家,釋群臣,服劍臂刃,變容貌,易姓名,執箕帚而臣事之,以與吳王爭一旦之死。孤雖知要領不屬,首足異處,四枝布裂,為天下戮,孤之志必將出焉。”於是異日果與吳戰於五湖,吳師大敗。遂大圍王宮,城門不守。禽夫差,戮吳相,殘吳二年而霸,此先順民心也。

(一)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

?

1.越王苦會稽之恥。

苦: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為??感到痛苦。

?

2.以致必死于吳。

致: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到來。 3.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 ..

安: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感到安心。甘: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覺得甜美。

??

4.目不視靡曼,耳不聽鐘鼓。 靡曼:形容詞用作名詞,美妙的女色。

????

5.三年苦心勞力,焦唇乾肺。

苦: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痛苦。老: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焦: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焦。乾,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發乾。

?

6.內親群臣,下養百姓,以來其心。

來:動詞的使動用法,使??來(归顺)。

21

7.有甘肥,不足分,弗敢食。 ..

甘肥:形容詞或用作名詞,甘肥的食物。

?

8.身親耕而食,妻親織而衣。 衣:名詞活用作動詞,穿上衣服。

?

9.味禁珍,衣禁襲(重),色禁二。 珍:形容詞活用作名詞,珍奇的食品

?

10.必身自食之。

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吃。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特殊的用字现象

1.孤雖知要領不屬,首足異處。 要與腰古今字,要為古字,腰為今字。 2.四枝布裂,為天下戮。 枝與肢,通假字。 3.禽夫差,戮吳相。

禽與擒古今字,禽為古字,擒為今字。

(三)把下面两句话,翻译为现代汉语。

1.越王苦會稽之恥,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吳。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視靡曼,耳不聽鐘鼓。

譯文:越王為會稽山戰敗的恥辱而痛苦,想要深得民心,以招來敢於和吳國死戰的人,他身體躺在枕席上不能安心,嘴巴吃着美食不觉得甘美,眼睛不看美色,耳朵不聽鐘鼓音樂。

2.若此而不可得也,內量吾國不足以傷吳,外事之諸侯不能害之,則孤將棄國家,釋群臣,服劍臂刃,變容貌,易姓名,執箕帚而臣事之,以與吳王爭一旦之死。

譯文:如果這樣做行不通,估量我國国内的实力不足以傷害吳國,對外聯絡諸侯也不能損害它,那麼我就離開自己的國家、告別群臣,帶著劍,拿著刀,改變容貌,更換姓名,手裡拿著簸箕、掃帚像臣子一樣侍奉吳王,以便和吳王有朝

22

一日決一死戰。

(四)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所屬詞類活用類型。

?

1.齊威王欲將孫臏。(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普通名詞的使動用法

?

2.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禮記·儒行)——普通名詞的意動

用法

?3.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史記·留侯世家)——普通名詞的為動

用法

?4.野人舉塊以與之。公子怒,將鞭之。(國語·晉語四)——普通名詞

活用為一般動詞

?

5.騏驥之衰也,駑馬先之;孟賁之倦也,女子勝之。(戰國策·齊策五) ——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

?

6.聞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史記·扁鵲列傳)——不及物動詞

的使動用法

?7.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漢書·蘇武傳)——及物動詞的使動

用法

?

8.不弔吾喪,不憂吾哀,是死吾君而弱其孤也。(呂氏春秋·悔過) ——動詞的意動用法

??

9.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盜蹠死利於東陵之上。(莊子·駢拇)——

動詞的為動用法

?

10.其釣維何?維魴及鱮。(詩經·小雅·采綠)——動詞活用為名詞

?

11.君子正其衣冠。(論語·堯曰)——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

12.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

13.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形容詞活用為一般

動詞

??14.四美具,二難並。(王勃《滕五閣序》)——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

15.內無苛慝,諸侯不二。(國語·晉語八)——基數詞活用為動詞

?

16.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淩。(周禮·天官·塚宰)——倍數詞活

用為動詞

23

(五)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所屬代詞類型。

???

1.人涉卬否,卬須我友。(詩經·邶風·匏有苦葉)——第一人稱代詞

?

2.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論語·微子) ——第二人稱代詞

?

3.愛共叔段,欲立之。(左傳·隱西元年)——第三人稱代詞 ?

4.是鳥也,海運將徙於南溟。(莊子·逍遙遊)——表近指的指示代

?

5.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詩經·小雅·出車)——表遠指的指示代

?6.僕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司馬遷《報任安書》) ——表特指的指示代詞

?7.王顧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表旁指的指示代詞

?

8.子入太廟,每事問。(論語·八佾)——表逐指的指示代詞

?

9.噫!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問人的疑問

代詞

?

10.大王來何操?(史記·項羽本紀)——問事物的疑問代詞

?

11.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紀)——問處所的疑問代詞

?

12.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論語·為政)——肯定性無定代

?

13.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國語·周語上)——否定性無定代詞

????

14.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國語·越語上)——輔助代

????

15.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漢書·蘇武傳)——輔

助代詞

六、古代主要有哪些表示尊稱和謙稱的方式?

古代表示謙稱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稱自己的名;二是自稱低賤的

身份,常用的有“僕”、“臣”、“妾”、“奴”、“民”、“小人”等;三是

24

自稱卑賤不善之辭,常用的有“愚”、“孤”、“寡人”、“不穀”等。

古代表示表示尊稱的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稱對方的字;二是稱對方

的爵位、職銜、身份等,常用的有“君”、“卿”、“公”、“大夫”、“將軍”等;三是稱對方的近侍、所在等,常用的有“侍禦者”、“執事”、“陛下”、“殿下”、“足下”、“閣下”、“麾下”、“節下”等;四是稱對方以美善之辭,常用的有“令”、“子”、“吾子”、“夫子”、“先生”等。

25

第四单元《语法2》练习题

一、釋詞題(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

?

1、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 答:水:名词做状语,在水中

?

2、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 答: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做句子的宾语。

?

3、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僂丈人之謂乎?” 答:其:表示推測,相當於“大概,恐怕”。 4、不自伐,故有功。 .答:伐:夸耀。

?

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答:殆:通“怠”。

?

6、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答:貴:以??為珍貴,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7、小國寡民。

答:小:使?? 小;寡:使??少,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8、老聃曰:“汝庸知汝子之迷乎?” .答:庸:表反問,相當於“豈,怎麼”。 ?

9、鄭子陽即令官遺之粟。 答:遺(wèi):贈送。

10、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 答:望:怨恨,責怪。

二、標點題

孔子游于太山見榮啟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孔子問曰先生所以樂何也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繈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終也處常得終當何憂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寬者也

26

答案:

孔子游於太山,見榮啟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孔子問曰:“先生所以樂,何也?”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繈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終也,處常得終,當何憂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寬者也。”《列子·天瑞》

三、古文閱讀題。

故絕聖棄知,大盜乃止;擿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殫殘天下之聖法,而民始可與論議。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毀絕鉤繩而棄規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攘棄仁義,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則天下不鑠矣;人含其聰,則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則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則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楊、墨、師曠、工倕、離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亂天下者也,法之所無用也。

(一)、解釋下列加點字的用法。 1、殫殘天下之聖法,而民始可與論議。 答:殫殘:使??盡殘。

2、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 答:亂:使??混亂,形容詞使動用法。

3、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 答:文章:指“文采” 散:使??分離,使動用法。 4、擿玉毀珠,小盜不起。 答:擿:通“擲”,拋,扔。 5、焚符破璽,而民朴鄙。

答:朴:通“樸”,樸實。鄙,渾厚。

(二)翻譯“彼人含其明,??法之所無用也。”一段文字。體會文字中的現代

27

意義。

翻譯答案:

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視覺,那麼天下就不會出現毀壞;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聽覺,那麼天下就不會出現憂患;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麼天下就不會出現迷

墨翟、師曠、工倕和離朱,都外露並炫耀自己的德行,而且用來迷亂天下之人,這就是聖治之法沒有用處的原因。

四、古代漢語副詞有那些分類?

答:副詞通常表示動作行為和性質狀態的程度、範圍、時間、情態、肯定否定等,在句中的功能主要是充當狀語,偶爾作補語。依據意義把全部副詞分為六類,即程度副詞、範圍副詞、時間副詞、否定副詞、情態副詞、謙敬副詞。

五、請解釋副詞“不”、“弗”與“毋”、“勿”的異同。

答:“不、弗、毋、勿”都是否定副詞,“不”和“弗”表示一般性的否定。“弗”的使用範圍較窄, 一般只否定及物動詞,但及物動詞後一般不帶賓語。 “毋”、“勿” 主要用在祈使句中表示對某種行為的禁止或勸阻。 可譯為“不要”、“別”。就語法作用而言, “毋”和“不”相當,“勿”和“弗”相當。有時。“毋”和“勿”也可用於一般的否定,不表示禁止。

六、以“以”為例,具體說明連詞和介詞有什麼不同?

答:連詞是連接詞、短語或句子的虛詞,在句子中主要起連接作用。介詞由動詞虛化而來的虛詞, 在句子中的作用仍帶有動詞的痕跡。介詞不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不能單獨使用,能帶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用在動詞或主謂結構的前面作狀語,用在動詞、形容詞後面作補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工具、方式、原因、目的、物件等。連詞“以”由介詞“以”衍化而來的,主要有三種用法: 1、用於聯合結構,連接動詞、形容詞及有關短語。2、用於偏正結構,

28

連接狀語和中心語。3、用於複句,表示目的、結果、原因。介詞“以”由動詞“以”虛化而來。介詞“以”的主要用法有五種:1、介紹動作行為所使用的工具、憑藉的條件;2、表示某種資格、身份或地位;3、表示率領或依照 ;4、表示原因;5、表示時間。

七、找出下列內容中的語氣詞,並進行分析。

夫差將欲聽,與之成。子胥諫曰:“不可!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之國也;三江環之,民無所移。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將不可改於是矣!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夫上黨之國,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悔之,必無及已。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國之罪,又有美於此者將進之。”太宰嚭諫曰:“嚭聞古之伐國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答:夫吳之與越也(也,句中語氣詞,表示頓宕。) 仇讎敵戰之國也(也,句末語氣詞,用於判斷句。) 將不可改於是矣(矣,句末語氣詞,用於陳述句。) 夫越國(夫,句首語氣詞,它經常放在句首表示要發議論。)

不可失也已(也已,語氣詞連用。“也” 用在陳述句,加強陳述語氣。已,表示肯定確認的語氣。)

必無及已(已,句末語氣詞,表示肯定確認的語氣。)

服之而已(已,表示肯定確認的語氣。而已,相當於“罷了”。) 又何求焉(焉,用於疑問句,相當於“呢”。)

八、找出下列內容中的連詞和介詞,並進行分析。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於老彭。”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

29

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答:述而不作(而,連詞,用於聯合結構,連接動詞。) 竊比我於老彭(於,介詞,表示比較。) 志於道(於,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的對象。) 自行束修以上(以,介詞。)

不以三隅反(以,介詞,介紹動作行為憑藉的條件。)

則不復也(則,連詞,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聯繫。 “那麼、那麼就”的意思。)

富而可求也(而,連詞,用於聯合結構,連接形容詞、動詞。) 雖執鞭之士(雖,連詞,連詞,表示假設的讓步,“即使”的意思。) 如不可求(如,連詞,如果,假如。) 不義而富且貴(且,連詞,並且。) 於我如浮雲(於,介詞,對於。)

五十以學易(以,連詞,用於偏正結構,連接狀語和中心語。)

九、給下列句子中的空格填上恰當的虛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 )不慍,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爲人( )孝弟,而好犯上者,鮮(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 ),其爲仁之本( )!”子曰:“弟子入( )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 )學文。”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 )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 ),可謂好學也( )。”

答:按順序依次是:乎、而、也、矣、未、者、與、則、以、於、焉、已

十、查找原文改正下列句子中用錯的虛詞。

子曰:“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則衆星共之。”

30

三、根據所給漢字的擬音,查出其上古所屬的韻部;並判斷每組字之間是對轉關係、旁轉關係還是旁對轉關係:

1、回[?i];還[an] 2、曳[at];引[en] 3、負[?];背[?k] 4、叩[?];攷[u] 5、襲[?p]、侵[?m] 6、冒[u];蒙[??] 7、逆[ak];迎[a?] 8、趣[?];促[?k] 9、内[?t];入[?p] 10、爾[ai];然[an]

参考答案:

1、微元旁對轉 2、月真旁對轉 3、之職對轉 4、侯幽旁轉 5、緝侵對轉

6、幽東旁對轉 7、鐸陽對轉 8、侯屋對轉 9、物緝旁轉 10、歌元對轉

四 指出下列句中的雙聲連綿詞和疊韻連綿詞,並說明其上古聲類或韻部: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雎)窈窕 幽宵旁轉疊韻 2、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蒹葭 見母雙聲 3、黽勉從事,不敢告勞。(十月之交)黽勉 明母雙聲

4、發郢都而去閭兮,怊荒忽其焉極。(哀郢)荒忽 曉母雙聲 或曉見旁紐雙聲

5、佩長劍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涉江)陸離 來母雙聲 崔嵬 微部疊韻

6、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莊子·秋水)匍匐 並母雙聲

五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說明通假字與本字在語音上的關係(即上古聲類和韻部):

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孟子·公孫醜下)畔通叛,同為元部並母

36

2、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罷於內。(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罷通疲,同為歌部並母

3、孝子不匱,永錫爾類。(詩·大雅·既醉)錫通賜,同為錫部心母 4、孤不自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三國志·諸葛亮傳)信通伸,同為真部,心母和書母旁紐

5、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通斑,同為幫母,頒在文部,斑在元部

6、箕子陽狂,接輿避世。(漢書·鄒陽傳)陽通佯,同為陽部喻母 7、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漢書·高帝紀下)填通鎮 同為真部 定母和知母旁紐

8、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史記·淮陰侯列傳)常通嘗 同為陽部禪母

六、名詞解釋

1、一三五不論,兩處必論;二四六分明,兩處不明 2、拗救 3、三平調 4、犯孤平 5、粘對 6、工對 7、平水韻 8、鄰韻 9、近體詩

10、詞調、詞牌、詞譜

七、利用常識部份講述的判斷近體詩首句平仄類型的方法,標注文選中唐宋律詩和絕句的平仄和拗救。

37

八、查找文選中唐宋律詩、絕句韻腳屬於平水韻的哪個韻目。

九、下面是兩位同學的近體詩習作,試指出該詩的平仄和用韻方面存在的問題。 詠春

萬里晴空任鳥飛, 池塘青草日漸新。 滿天花瓣隨風落, 無限春息醉萬人。

十、試以山水田園為主題,模仿王維詩作,寫一首五律。

十一、試以平水韻下平聲十一尤為韻,以詠史懷古為主體,創作一首近體詩,律詩絕句皆可,五言七言不限。

38

第七单元《训诂》练习题

一、 请解释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加点词语 二、 古文标点今译题 三、名詞解釋

訓詁 訓詁學 傳 箋 疏 猶 謂之

参考答案:

訓詁 訓詁學 傳 箋 疏

訓詁:“訓”是疏通、解釋的意思,“詁”又作“故”,指古代文獻的語言。二字分言有別,連用則同,都有疏通解釋古代文獻語言的意思。後來訓詁的範圍擴大,也可以指解釋方言甚至其他詞語。

訓詁學:現代訓詁學作爲一門獨立學科,它要研究訓詁的産生、演變、方法和規律,還要研究訓詁的對象、範圍、歷代訓詁材料以及訓詁的功用等,它是一門綜合性的工具學科。

傳:秦漢之際的注釋多稱傳,傳(zhuàn),傳述,就是以傳述的方式闡明經義,故稱傳。傳是最早出現的注釋體例。如左丘明的《春秋左氏傳》。

箋:注釋者對于前人傳注的闡明、補充、說明、訂正,都另行標明,不與前人傳注相混雜,這種注釋稱爲“箋”,它始于鄭玄的《毛詩箋》。

疏:“義疏”是既解釋古書正文,又解釋前人注解的一種方式。“義疏”產生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唐人把這種新的注疏稱之爲“正義”,正義就是解釋經傳以得出正確含義的意思。義疏有時簡稱“義”或 “疏”,如宋代孫奭所作的《孟子疏》。

猶:使“猶”這個術語時,釋者與被釋者往往是同義詞或近義詞的關係。如: 《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鄭玄箋:式,發聲也。)朱熹注:“微,猶衰也。”

謂之:使用 “謂之” 這幾個術語時,被釋的詞總是放在他們後面,如:

39

《詩經·周南·漢廣》:“之子於歸,言秣其馬。”毛傳:“六尺以上曰馬。”

四、簡答题

1、訓詁工作的成果可以形成哪三種形態的材料?

参考答案:

訓詁工作的成果可以形成三種形態的材料:注釋類、纂集類和考證類。 ①、注釋類訓詁材料。它是對古代文獻的隨文釋義,以疏通古代文獻為目的。比如唐代司馬貞的《史記索隱》、張守節的《史記正義》就是爲《史記》所做的隨文注釋,此類還有漢代毛亨的《毛詩故訓傳》、唐代李善的《文選注》、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國志注》,今人楊伯峻的《論語譯注》等等。

②、纂集類訓詁材料。它是通釋語義的訓詁專著,具有辭典的性質。比如按照意義類別編排彙集同義詞的《爾雅》,按部首編排據形說義的《說文解字》,專以聲訓探求語源的《釋名》,專釋方言詞的《方言》,源流幷重的《漢語大字典》,彙集歷代各類故訓的《故訓匯纂》等等。

③、考證類訓詁材料。它是以筆記、劄記或論文的形式存在的考釋、證明詞義的訓詁材料,比如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洪邁的《容齋隨筆》、清代顧炎武的《日知錄》,錢大昕的《十駕齋養新錄》,王念孫的《讀書雜志》等,都不乏大量的訓詁材料。此類還有近人黃侃的《黃侃手批白文十三經》,今人王彥坤的《前四史生僻詞語考釋》等等。

2、注釋類訓詁材料又包括哪五種類型?

参考答案:

注釋類訓詁材料又包括五種類型:

(1)傳注類。秦漢之際的注釋多稱傳,傳(zhuàn),傳述,就是以傳述的方式闡明經義,故稱傳。傳是最早出現的注釋體例。如左丘明的《春秋左氏傳》。

(2)義疏類。“義疏”是既解釋古書正文,又解釋前人注解的一種方式。“義疏”產生於魏晉南北朝時期。

(3)章句類。章句類注釋是在解釋字詞的基礎上,分析章節句讀,串講經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4h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