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误区及正确思路
更新时间:2023-10-31 23: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学前教育的误区有哪些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目 录
一、学前教育的误区........................................................1
(一)物化学前教育.........................................................1 (二)学前教育=托管........................................................1 (三)幼儿园是小小学.......................................................1
二、学前教育的真正目的.....................................................1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1 (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包含哪些...........................................2
1、所谓衣,是指自己穿衣,延伸为自理能力...............................2 2、所谓食,是指吃饭,延伸为礼仪........................................2 3、所谓住,是指居住,延伸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2 4、所谓行,是指行动,我将它作为行为习惯的总括.........................2
三、学前教育的正确方法.....................................................3
(一)孩子作为学前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既是受众,也是主体.....................3
1、让孩子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3 2、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行为规范.......................................3 3、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3 (二)老师应当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3
学前教育的误区及正确思路
内容摘要:在教育重要性日益普及的今天,学前教育的作用及方法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
重视。但就学前教育的内容及方法,尚存在托管、玩耍、强制灌输等错误认知,而对于培养学前儿童良好品、行,初步的学习习惯等常常被忽略。本文将就学前教育的首要目的及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学前儿童 思维误区 习惯 方法 一、学前教育的误区
时至今日,当胎教都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准父母们的瞩目之时,学前教育早已经同于小升初、中考、高考,处在了人们教育生涯讨论的风口浪尖。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看到学前教育地位的与日俱增,看到人们逐渐理解从娃娃抓起的含义,我本人是倍受欣慰的。但是从本人开始学习学前教育到后面从事学前教育以及从同事家长们的反应来看,目前人们对于学前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误解。 (一)物化学前教育
所谓教育是指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目前家长们“重视”学前教育的行为往往体现在:只选那些收费高,设施、设备高端的所谓贵族幼儿园,为此不惜搬家、离职,同时也承受了很大的经济压力;还有些家长强调国际化,言必称ABC,老师之中必须要有外教。诚然,学校较高的硬件基础,会对孩子的学前教育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但是教育并不能简单的用基础设施来“物化”。 (二)学前教育=托管
在本人从事学前教育期间,经常与学生家长就教育问题进行讨论,并将其作为提示自己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些频繁的交流中,我发现,众多家长对于幼儿园的印象并不是一所学校,而是一个能代替他们照顾孩子的相对规范的场所。每天放学,家长最最关心的是什么?“孩子有没有吃饱,有没有受伤,玩的是否开心”。诚然,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每位孩子的身体健康,但是除此之外,在此之上的是孩子个人素质的提示,今天有没有对人礼貌,有没有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家长更应该关注的问题,请牢记“幼儿园不是小板凳”。
(三)幼儿园是小小学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基本已经是目前社会的共识。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很多家长将起跑线曲解了,认为幼儿园要承担小学的责任,衡量孩子是否进步的标准就是学会数几个数,会不会aoe等等。知识很重要,但是请不要忘记“人格才是人生的第一堂课”。
二、学前教育的真正目的
了解到目前关于学前教育的常见误区,那么学前教育真正的目的,真正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将学前教育的作用总结为一个点: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学前期是人生旅途的重要奠基时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学习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是可以培养的。孩子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就会不自觉的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很难改变。刚出生的孩子就像缕缕白丝,把它染成黑色就是黑色,把它染成黄色就是黄色。所以,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不能不慎重。习惯是伴随孩子一生的东西,影响其生活方式和成长的道路,正所谓“一个人有什么
1
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良好的习惯就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就是孩子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包含哪些
作为一名入职时间不算长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我简单的将行为习惯分为“衣、食、住、行”
1、 所谓衣,是指自己穿衣,延伸为自理能力。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构成的渐变,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与日俱增。不要说幼儿期,甚至关于大学生离开父母便无法独立生活的新闻都屡见不鲜。自理能力早已经是我国未成年人中的重大隐患,今后一旦成年,进入社会生存,这种隐患必将招致一些不利局面。那么学前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就要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所谓食,是指吃饭,延伸为礼仪。
我曾经在一家优秀的教育机构供职过,期间做过一次街头访问,关于“你认为哪些行为不礼貌”,很多路人的回答出奇的一致——吃饭吧唧嘴。当然不礼貌的行为不胜枚举,说脏话、出格的肢体语言等等,而这些行为并非天生的,是在无人规范的情况下“自学成才”,而我们的学前教育就是要引导孩子走向礼貌的道路。
3、所谓住,是指居住,延伸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其实很多家长对此是有一定理解的。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们发现,他们送孩子来幼儿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这里孩子多,能让他们学会交流。没错,我们可以将一个班级看成是一个小社会,或者更准确一点的描述——小社区。在这里,表面看起来,每个孩子都类似一个标准件,接受老师的统一教育,指挥。但实际上,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在这个小社区中担任的角色也不同,有些孩子有主见,善于分配,有些孩子执行力强,懂事听话,有些孩子脾气大,常与人发生摩擦,有些孩子内向,总是踽踽独行。作为老师,作为引导者,我们的任务就是教会孩子与人为善,在此基础上融入小社会,并且能够跟小社会中的其他孩子达到和谐共处,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充分了解彼此,并且根据彼此的不同性格,实现一些基础层面上的合作。
4、 所谓行,是指行动,我将它作为行为习惯的总括。
每位父母都希望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是“棒棒哒”,在这里,需要考量的就是孩子的整体品行、素质。孩子能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带人接物能否做到彬彬有礼,为人处世能否做到和谐共赢,当然这些课程需要一生来学习,不可能在学前教育中一蹴而就,包括我们老师自己也是在行为习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但是我们希望我们所教育出来的孩子,在基
2
础的行为习惯上能够做到优秀,人见人爱,棒棒哒。
三、学前教育的正确方法
既然了解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那么我们下面将对如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做一个初步的探索、分析。学前教育的参与者分为:老师、孩子、家长,这三者的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老师更应当充担这三者中的纽带。
(一)孩子作为学前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既是受众,也是主体。首先老师要多在孩子身上下工夫
1.让孩子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很强的形象性,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看故事书或者故事光盘的形式让幼儿通过图片来感受故事中人物行为的好坏。我们要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以及这种习惯的重要性。
2.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行为规范
定班规,定习惯培养目标,老师以及幼儿都参与其中,要让孩子懂得某种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且渴望养成这种习惯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遵守规定,培养过程中我们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
老师为幼儿制定了一些规则,但是如果幼儿不能很好的自觉遵守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这就要求我们还应当培养幼儿的自律精神。所谓的自律也就是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老师和孩子可以一起商量,制定出一些规则,然后和孩子一起遵守。比如,在室内不能大声喧哗,玩游戏的时候要按规定进行,按规则决定胜负;对帮助自己的人说谢谢,不小心碰到小朋友了要说对不起??如果孩子违反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当然,如果老师违反了也要自觉受罚,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懂得规则的严肃性,自律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二)老师应当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家长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源于成人,尤其是家长。孩子的许多习惯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确是可以肯定的。幼儿的习惯是在家长的影响下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孩子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因此,我们必须一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的礼貌行为,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但孩子的年龄小,
3
分辨能力不强,父母不知不觉做成的不良示范同样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父母喜欢乱发脾气,孩子脾气也不一定会好;父母喜欢张口骂人,孩子自然也会随口骂人;父母爱好穿衣打扮,孩子也就喜欢穿着打扮,甚至父母喜欢吃的食物,孩子也会爱吃。总之,孩子的学习以及习惯的养成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一定要做出榜样,正面诱导,长期坚持,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结束语:行为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习惯性的创新。由此足见习惯的力量。学前教育,作为人的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正规系统的教育,对于人的习惯的养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前教育的时间不长,孩子在以后的更长的生活中,会受到各方面的更多更大的影响,但我们希望在学前教育期间能在他们心中种下良好习惯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4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的现状及未来》王贺.伊豆半岛出版社.1995年版 [2] 《习惯主导人生》唐骏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3] 《好习惯,好性格成就好孩子》石晓伟.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杨丽珠.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 《学前教育论稿》赵寄石.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成功家教》凌小云.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5
正在阅读:
学前教育的误区及正确思路10-31
新华百货半年报摘要05-12
大(1) 班(2015--2016上新)教案(上新)10-31
初赛选择题综合 - 图文09-11
MIDAS梁格法学习小结及疑问11-12
企业价值评估习题参考答案05-11
油漆对人体的危害12-29
最美的逆行人 关于抗“疫”的作文2篇02-23
《幼儿园管理》练习题(附答案)09-07
支架高级工技能鉴定考试题11-1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学前教育
- 误区
- 思路
- 正确
- Key to chapter 3
- 大(1) 班(2015--2016上新)教案(上新)
- 世界工厂网--采煤机品牌
- 盾构法隧道施工同步注浆技术
- 视频监控复习 - 图文
- 有机化学习 题
- RocketIO的高速串行通道设计与验证
- 分子结构exc7
- 植物常用培养基附加配制说明 - 图文
- 质量责任制考核表
- 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常福军
- 外贸母婴用品行业分析:跨境电商母婴用品行业分析报告 - 图文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归类复习资料(三年四班)
- 高中新课程标准政治教材修改说明
- 社保1212郭琳毕业论文(目录及绪论)
- 开关电源休眠功能开启指导及充放电参数设置标准 - 图文
- 物理化学期中论文
- 保险公司资本结构
- 性格探索 - 图文
- 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上册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