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的运用与管理

更新时间:2023-05-16 02: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④中阖彀俺z程2006'11

j『{};|j蠹馨|骥琵鬻鬻翳|溺燃熬黼瀚麟瀚赣鼹赣糕鞭黼鼷瀚鼹瞩黼强■髓■■■■■■■■■■■■■■■■■■■■■■■■■■■■■l

1-0009—02

管理园地

文章编号:1671—0711(2006)1

李欲晓

(一汽解放汽车公司无锡柴油机分公司,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为了解决进口柔性机械加工生产线利用率低和成本高的难题,分析了生产线的特点,从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减少故障率为出发点的设备管理思路,并制定了措施。实施后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成本,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关键词:发动机;柔性生产线;信息化;层级化操作;专业化维修中图分类号:U468.23

文献标识码:B

一汽解放锡柴分公司是国内内燃机行业的领头体,个体设备的问题就会造成生产线停机。

(3)信息量大。生产线随时产生切削、数控、输送、检测等信息,以及收集、判断、传输、控制等信息。

3.柔性线使用特点

(1)掌握技术所需学习时间长,对人员技能要求高。

(2)生产线启动准备周期长,对环境要求高。(3)维修周期长,维修成本高。(4)人为干预少,对信息依赖度高。

二、上述特点对柔性生产线的管理提出以下问题

羊,公司于2000年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及国际先进水平的奥威发动机,2003年引进了用于生产该发动机的国际一流的加工生产线。由于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生产线的运用和管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一、进口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的特点1。技术特点

(1)信息化。生产线集成了数控和程控的金切、检测、输送、测试、装配、清洗、水电气辅助和环保等各种装备,相互之间以以太网为载体,通过信息的传递来控制和协同工作。信息化是生产线的基本特征。

(2)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由NC、

PLC控制,实现了设备运转、协同工作、物流转换、刀具更换等的全自动运行,人工干预被减少到了最低限度。

1.信息管理

信息是生产线的生命线,如果相关人员无法及时、准确获得第一手信息,将给设备维修、管理、改造带来极大的障碍。

2.设备使用能力

无论是语言障碍还是装备的先进性,均使员工的技能无法在短时间满足生产线的需要,这将导致人为事故频发,使用成本上升。

(3)集成化。生产线是上述各种装备的硬件

集成,也是液压、气动、数控、电气、材料、机制、刀具、测量等的软件集成。

(4)英文化。为了避免翻译造成的不准确性,在引进生产线时,操作设备的界面和信息均采用英文表述。

2.柔性线运行特点

(1)安全性高。生产线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了安全问题,设置了众多的安全互锁,采用了各种安全防护,达到了较高的安全水准。

(2)设备关联度高。生产线是一个设备集合

3.设备维修能力

面对生产线中的各种自动化的装备,设备维修

人员的技能也难以满足要求。

三,对信息化、设备操作和维修的应对措施

1.使信息化成为设备管理的有效手段

车间构筑了信息化设备管理平台,搭建了三层网络,分别实现单机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和生产线信息化功能。通过这三层网络车间能够实现以下

@咖0润凰p峨咖可匿咖⑤0黜匡匡啸0黜⑤万方数据 

管理园地

操作。

(1)程序管理。操作人员、线长、维修人员、维修工程师各司其职,按照车间规定的职责、周期、格式分别在制造单元、服务器上执行管理程序,并把程序复制,所以当任何设备出现系统崩溃时,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生产,从而大幅度减少了停台时间。

@中阖彀给z程2006.11

级及以下操作、C级操作工实施C级操作。根据生产线操作岗位和生产需要,A、B、C三类人员人数按照金字塔型配置。

(3)层级化设备操作的实施。为了保证实施到位,车间规定各级操作人员按规定的权限进行操作。A级操作员掌握密码进行设备数据备份,掌握绿色钥匙进行NC程序修改。B和C级操作人员掌握黑色钥匙进行换刀操作。维修工程师掌握红色钥匙,可以进入设备参数选取。

(4)层级化操作的意义。实施层级化操作之后,一方面车间操作人员能够很快适应自己的岗位,大幅度减少了设备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车间对三级人员实施差异化激励,并于每年1月和7月根据半年内三级人员的技能水平、设备保养等考核情况,对各级人员重新调整。

3.专业化的设备维修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1)英语培训为维修人员提供了学习机会。对维修人员进行专业英语培训,使他们适应了工作需要。

(2)培养各种类型的维修专家。柔性线是技术密集性产品,在维修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深层次、边缘学科问题,需有特长的维修专家解决。车间将生产线设备分成几大类,同时将维修人员分组,展开定向培训,使得维修人员能够在相关设备维修方面成为专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收稿日期:2006-05—25

■■■■■■■■■■■■■■■■■■■■■■■■■■麓霸■瞳礴豳隧礴鞭鼹麓黼瞩鼹瀚瀚黼鼹辫黎瀑麓溅鬃嚣溪黧鬟蘩鏊爨羲i?i

(2)信息上传下载轻松快捷。在每台数控机

床上都安装了Sindne软件,在中央管理计算机上安装DNCNT一2000软件。主要实现数据管理、机床装载和重新装载程序、与CAM系统连接、与对

刀仪的连接、用户管理、密码管理、历史记录、总“

线系统访问等功能。

数据复制存放于高级服务器的硬盘上。数据的修正总是在服务器上完成,因此,数据的连续性能得到保证。

(3)在线监控较能确保应用程序实时无误。由于在机床使用、维修、工艺调整、外界干扰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加工程序、PLC程序的变化,因此需设置网络监控系统,及时将变化的信息反馈给服务器,便于进行程序管理。

(4)设备管理信息收集。整个车间所有的制

造单元通过Ethernet构成了局域网,通过制造单元

上配置的WinBDE软件,采用自动和人机对话就能够把数据传送给中央管理计算机。中央管理计算机上配置的WinPDA专用软件对从每一台机床传送来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WinBDE软件的功能是自动从制造单元的NC

和PLC获得数据,获取对维护有用的信息,对机

床上发生的事件进行管理存档,显示当前的机床信息,进行状态分析、出错分析、机床效能分析。

服务器计算机上WinPDA软件的功能是对工作站的主要数据更新、实现图形和表格预览、进行阶段性生产信息统计。

2.层级化的设备操作管理,减少设备事故发生(I)设备操作分级。生产线的复杂性使员工全面掌握设备运作的难度大大增加,为此车间把各类操作按照风险等级和掌握困难程度分成A、B、C三级。

(2)操作人员分级。结合上述操作分级,把所有操作人员相应进行了A、B、C分级,规定A类操作工实施A级及以下操作、B级操作工实施B

近期我国发展大型风电机组的

研制开发目标

经过业内专家研讨和论证,针对“十一五”期间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方向、规划安排和重点任务,以及现有的技术状况,今后我国大力发展大型风电机组的重点将是,努力掌握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核心关键技术,包括总体设计、总装技术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等,整机技术路线将以目前欧洲国家流行的变桨变速的双馈异步发电型、低速永磁同步发电型为主。具体研制开发目标和方向大体是:研制开发符合依托工程张北风电场气候条件的2.5MW级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率达80%以上,叶片、电控与变流器、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立足国内研制开发;满足认证机构的设计认证;整机和关键零部件样机性能达到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整机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能力。(摘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网)

万方数据 

@啪0鼬凰p峨润可匡嗍@0咖匡匡啸0润@

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的运用与管理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李欲晓, LI Yu-xiao

一汽解放汽车公司无锡柴油机分公司,江苏,无锡,214000中国设备工程

CHINA PLANT ENGINEERING2006(1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晓立 航空企业信息化访谈录[期刊论文]-航空制造技术2002(7)

2. 徐红岩.XU Hong-yan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7(3)3. 刘志立.雷勇.LIU Zhi-li.LEI Yong 发动机试车数据报表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6)4. 张作刚.刘星.Zhang Zuogang.Liu Xing 信息化条件下航材精确保障途径探讨[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20)5. 张聚恩.徐志勇 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产业信息化[期刊论文]-航空制造技术2002(2)

6. 栾广辰.郝继铭.Luan Guangchen.Hao Jiming A系列发动机组装线设计[期刊论文]-内燃机工程2000,21(1)7. 邱俊源.唐庆如.敖良忠.Qiu Junyuan.Tang Qingru.Ao Liangzhong CFM56-5B发动机故障统计与分析软件设计[期刊论文]-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22(3)

8. 肖共萌.杨小东.雷勇.Xiao Gongmeng.Yang Xiaodong.Lei Yong 航空发动机试车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期刊论文]-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19(2)

9. 李慧丽.郎利辉.LI NG Li-hui 面向航空特种重型装备制造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期刊论文]-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5)

10. 何琳楠.刘振兴.HE Lin-nan.LIU Zhen-xing 航空发动机试验数据库的构建[期刊论文]-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0,23(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sbgc200611003.aspx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3y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