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国绿色建筑和LEED能源策略比较—以万科中心为例 ---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卜增文 高工

更新时间:2023-08-21 03:00:01 阅读量: 高等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 LEED 能源策略比较 ——以万科中心为例杨红 1 时宇 2 田智华 3 熊云洁 3徐小伟 3 卜增文 4 1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2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3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4 合肥工业大学摘 要: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 LEED 的体系和架构基本相同,均覆盖室外环境、 节水、节能、节材与改善室内环境五个部分。由于国情不同,具体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 即使是能源策略,两个标准的评价结果和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结合万科中心项目 ——中国第一个同时获得美国 LEED 白金级认证和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标识的公共建筑, 分析两个评价方法在能源策略上的异同。 关键字: 绿色建筑 LEED ESGB 能源策略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 LEED 的比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以下简称 ESGB)与美国《能 源与环境设计先导》(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 以下 简称 LEED)的体系和架构基本相同,均覆盖室外环境、节水、节能、节材与改善室内环境五 个部分,根据国情不同,ESGB 增加了运营管理和优选项,LEED 增加了创新与设计。但是两杨红,(1967-),工学博士,副教授 通讯地址:518055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 Email:youngh@, Tel 0755- 26731152

种方法中,节能这部分的权重都是最大的。由此可见,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本文结合万科中心具体实例,分析和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

1.1 ESGB 和 LEED 在评价方法上的差异从条文和实施的结果来看,LEED 更侧重于客户操作的方便,条文通俗易懂,评价方法以 结果为导向,量化为主,条文简洁,说明和解释比较清晰,避免歧义。最终评价采取的是累计 得分法,即在满足前提项(Prereq ,ESGB 称控制项)后,每一项是 1 分,累计总得分数,判 断绿色建筑的级别。不管是节能的 1 分还是节水的 1 分,每 1 分的价值是相同的。 由于中国绿色建筑实践基础和技术路线不同,ESGB 的评价方法侧重于在措施和手段上进

图 1 ESGB(公共建筑)一般项分布

图2

LEED 2009 各项目分数分布

行引导,如 5.2.6 条,“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 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较少量化的结果要求,积极引导建筑设计采 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绿色建筑。 ESGB 的评价方法是均衡项数法,而非累计得分法。即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室内 环境、运营管理和优选项七部分,要同时达到规定的项数才可以评定为该星级的绿色建筑,也2

就是说,不可以将这七部分中的其中一部分做得特

别好来弥补另一部分的不足。如,一栋建筑 设定的目标是三星级,要求节能需要达标 8 项,实际达标 10 项,超过标准规定 2 项;标准要 求节水达标 5 项,实际达标只有 4 项,与标准相比差 1 项;节能达标超过的项数不能抵消节水 达标项数的不足,因此,只能降为二星。

1.2 ESGB 和 LEED 在能源策略上的差异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这一部分,在两个评价方法中权重是最大的,ESGB(公共建筑) 一般项共有 43 项,其中节能与能源利用 10 项,占总项数的 21%;优选项有 4 项,占总优选项 的 28.6%,见图 1 。加上环境策略中的可调节外遮阳措施,共有 5 项,占总优选项 35.7%。 LEED 2009 共 100 分(不包括创新分 10 分),其中能源策略 35 分,权重为 35% 。与 LEED2.2 相比,LEED 2009 能源与大气比例提高了 8 个百分点,对于场地和室外环境管理也提高了 4 个 百分点。LEED 从重视室内环境转变到更重视室外环境,见图 2 和表 1。

ESGB 权重大小排序为:节能、节材、运营管理、节水、室内环境、节地和室外环境; LEED 权 重大小排 序为:节 能、节地 与室外环 境、室内 环境、节 材、节水。 LEED 节能的权 重最大, 表1各评分项 分数 环境管理 节水 能源与大气 材料与资源 室内环境 创新与设计 14 5 17 13 15 5

LEED 2.2、LEED2009 与 ESGB 评分项和分数一览表LEED 2009 百分比 26% 10% 35% 14% 15% ESGB(公共建筑)项数分配 评分项 项数 百分比 14% 14% 23% 19% 14% 16% 百分比 分数 22% 8% 27% 20% 23% 26 10 35 14 15 6*

LEED 2.2

节地与室外环境 6 节水 节能 节材 室内环境 运营管理 6 10 8 6 7

区域性

0

4*

优选项

14

注:由于创新分有一定的随机性,表中 LEED2.2 和 LEED2009 的权重计算均不包括创3新分。 总分 69 100% 110 100% 项数合计 43+14 100%

其次是室内、外环境;而 ESGB 在建筑节能之后,节材和运营管理权重比较高。 各评分项的权重大小,体现了两个评价方法在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上的差异。ESGB 除 了节能和节材权重较高,其他评分项权重均相差不大;权重最大的节能(23%)和权重最小 的节地(14%)差距是 1.6 倍,而 LEED 各评分项权重差距较大,能源与大气权重(35%)是 节水(10%)权重的 3.5 倍。 中国进入快速城市化进程,建设量非常大,因此建筑材料和材料资源消耗量很大,因此, ESGB 中节材的权重仅次于节能,是可以理解的。ESGB 的各评分项权重的比例分配,体现了 中国的建筑行业的特色和中国哲学中平衡的绿色建筑指导思想。 2 2.1 ESGB 和 LEED 的能源策略对比分析 量化考核与措施手段的差异

ESGB 和 LEED 差异最大之处表现在 LEED 更侧重于结果和量化,ESGB 更侧重于措 施和手段。从表 2 可见,ESG

B 在节能与能源利用这一部分,一般项和优选项共 14 项,10 个一般项中,只有 3 项是侧重于量化和结果:5.2.7、5.2.8、5.2.13,即只有 30%是量化的,

其余项都是侧重于措施和手段。4 个优选项,3 个可以量化的。总体来看,ESGB 有关节能 的一般项和优选项共 14 项中,其中只有 7 项是可以量化的,占总项数的 50%。当然,ESGB 的措施中也包含了计算和分析过程,不是完全的经验判断,详细条文见表 3。 表2条文 项目名称和内容 编号 一般项 5.2.6 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 5.2.7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 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 5.2.8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 规定 的 4 级要求。 5.2.9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 5.2.10 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 5.2.11 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 5.2.12 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 5.2.13 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第 5.3.26、5.3.27 条的规定。 5.2.14 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 5.2.15 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优选项 5.2.16 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节能标准规定值的 80%。 5.2.17 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5.2.18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 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 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 2%。 5.2.19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规定的目 √ √ √

ESGB 节能与能源利用一般项和优选项内容可量 备注 化项

★ ★ ★ ★ ★ ★ ★ ★

★ ★ ★6

√ √

LEED 2009 能源和大气这一部分,共有 35 分,见表 4。其中只有现场调试和计量与核 准合计 5 分属于措施和手段,其他部分都是可以量化的措施和结果。能源与大气这一部分 可量化的分值占 85.7%,远高于 ESGB 50%的量化比例。这也是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方法和 美国绿色建筑评价方法在技术策略上最大的不同。 表3条文 条文名称

LEED 标准能源与大气分数分布和条文内容条文主要内容 LEED2.2 LEED2009 分数 分数

前提 条件1

建筑能

源系 统的基本调 试运行

1.指定有独立调试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对项目的用能系统进 行调试。 2.用能系统包括但不限于HVAC系统及其相关控制系统、照明 系统、家用热水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 3.业主提供项目机电系统要求(OPR),设计单位提供设计说 明(BOD),调试方负责审查文件及设计图、进行系统调试, 确保运营阶段系统按照设计目标运行。 4.将调试要求写入施工文件。 5.编制并实施调试计划。 6.验证系统的安装性能。 7.完成调试报告。 通过能耗模拟的方法,按ANSI/ASHRAE/IESNA标准 90.1-2007附录G的整幢建筑能源表现标准,使设计的建筑能 源消耗低于标准中规定的能耗系统能耗成本预算(基准模 型),节能率不小于10% 新建建筑的空调系统中不使用CFC的制冷剂;既有建筑的空 调系统再利用,需要制订逐步取消CFC的综合计划。 通过能耗模拟的方法,按ANSI/ASHRAE/IESNA标准 90.1-2007附录G的整幢建筑能源表现标准,使设计的建筑能 源消耗低于标准中规定的能耗系统能耗成本预算(基准模 型),按照节能不同的比例不同来确定得分多少。 10 19

前提 条件2 前提 条件3

最低能效

基本冷媒管 理

得分1

能效优化

得分2 得分 3

可再生能源 加强调试

得分 4 得分 5

加强制冷剂 管理 计量和核准

得分 6

绿色电力

在项目现场中利用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量占建筑全部能 3 耗的比例来确定得分多少(以年能耗成本百分比表示) 1 1.完成前提条件1中要求。 2.调试公司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分别对设计图纸和施工说 明进行审查,确保项目能耗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能够满足业主 要求和设计目标; 3.制定建筑能耗系统运行指导手册。 4.为建筑运营阶段物业提供培训。 5.承诺在建筑运行10个月内,与运行维护人员一同审查建筑 运行状况,必须提出相关调试运行问题的计划解决方案。 选择暖通空调系统和制冷剂,计算使得能够破坏臭氧和地球 1 变暖的成分排放最小化,满足LCGWP+LCODP*105<=100 制定《计量与核准方案》,方案符合2003版《国际能效效果 1 检测和认证规章》(IPMVP)第三卷:“新建建筑的节能概念和 方案”中的选项B或D的要求。 通过签订一个至少两年期的购电合同,满足每年至少35%的 1 总建筑用电来自可再生能源发电。其中,可再生能源是按照 资源解决方案中心的《绿色电力产品认证要求》加以定义。

7 2

2 3

2

表4LEED2.2建筑能耗分数 新建建筑 旧建筑改造 10.5% 3.5 % 14% 7% 17.5% 10.5% 21% 14% 24.5% 17.5% 28% 21% 31.5% 24.5% 35% 28% 38.5% 31.5%

LEED2009 建筑能耗与可再生能源量的得分表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LEED2009建筑能耗分数 新建建筑 旧建筑改造 得分 12% 8% 1 14% 10% 2 16% 12

% 3 18% 14% 4 20% 16% 5 22% 18% 6 24% 20% 7 26% 22% 8 28% 24% 98

LEED2009可再生能源分数 可再生能源量 得分 1% 1 3% 2 5% 3 7% 4 9% 5 11% 6 13% 7

42%

35%

10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2 能耗计算方法区别 LEED中的建筑能耗包括采暖系统能耗、空调系统能耗、通风系统能耗、生活热水能 耗、室内照明系统能耗及其他系统能耗等。其他系统能耗通常包含插座、办公设备、电梯 和扶梯、厨房炊具和冰箱、洗衣干衣等;医疗和工艺设备,给排水的水泵、停车设备、建 筑景观照明、施工设备、风扇、水泵;卫生间排风、停车场通风、厨房通风等系统能耗等 等又称为工艺能耗。在建筑能耗分析模型中,默认的工艺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不低于25%, 如该比例小于25%,需要提交证明材料。 LEED的建筑能耗计算软件比较成熟,有DOE2、eQUEST、IES、Energy plus等。 ESGB中的建筑能耗,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1.0.3条,应包括 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但是工艺能耗是不参与节能率计算的,所以按照 ESGB方法得到的节能率一般会高于LEED方法得到的节能率。ESGB没有要求提供软件计算 公共建筑包括照明等内容的能耗,为实现5.2.6 条“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 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需要分别用软件计算出围护结构节能率或能耗值,然后再算出空 调系统、照明系统的能耗,再加权计算,获得节能率。也可以通过能效测评的方法计算建筑 节能率。 9 当然,使用eQUEST、IES和Energy plus或DEST等能耗模拟软件计算得到的节能率,在

ESGB中也是认可的。 LEED的能耗计算需要同时提供能耗值与能耗费用,但最终用能耗费用来评价,这样对 于一些非常规的空调技术的评价如冰蓄冷系统就比较合理。 3 万科中心绿色建筑能源策略的分析 3.1 万科中心——漂浮的地平线 万科中心位于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旅游度假区,由美国建筑师汉斯·霍莱茵设计。方案 ——漂浮的地平线, 一个位于最大化景观园林之上的水平向超高层建筑”,漂浮的水平杆状 “ 空间,化解建筑形式和功能使用之间的直接关系,带给首层更多的活力。该项目 2009 年 10 月竣工投入使用,如图 3。 该建筑由四部分相对独 立的功能区组成:万科总部、 SOHO 办公、产权式酒店和经 营式酒店,平面功能分布如 图 4。总建筑面积2 2

层,其中东侧局部二层,西 侧局部六、七层,建 筑高度 35m。 地下部分按标 高划分为三层:局部 地下三层,为设备用 房;地下二层主要为 图 3 万科中心建成后外观

国际会议中心、酒店配套用房、机电用房

及部分停车位,建筑东北角为战时六级人防平时车 库;地下一层为机电用房、后勤用房以及停车场。 地上一层主要是架空,以保证底层绿地的最大化。由一系列散落的交通核、门厅、餐饮 吧,商店等构成。各个入口空间独立布置,这种方式同时也实现了各个功能分区组团之间流 线的明晰化。 由于万科中心几个功能区在地上部分相对独立,功能也不完全相同,装修的时间各不项 相同,所以在绿色建筑认证时,将万科总部的这一部分单独进行认证。2

3.2 万科中心 ESGB 认证达标项目分析 按照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万科中心建成并运营一年后,获得三星级认证,万科中心 获得三星级的达标项目分布和比例分别见表5和图5。 其中万科中心节能的达标项目为表3中的备注栏★条文,控制项全达标;一般项达标8 项,不达标1项,不参评1项;优选项达标3项,不参评1项。详细见表5。节能的所有项目, 除了不参评的项目如表2的5.2.15,5.2.17条,不适合的项目如表2的5.2.14条“选用余热或废 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其他项目均达标。可以说,万科中心的建筑 节能项目达标情况较好。这也和本项目为按照LEED白金级的目标定位有关。

11

图5

万科中心 ESGB 一般项达标项权重

图6

万科中心 LEED 得分分布

表5LEED NC2.2 分数分布 得分项 分数

LEED 2.2NC 与 ESGB(公共建筑)评分项和分数比较万科中心得分 分数 ESGB 项数分配 项数 ★★★ 折算项数 万科中心达标项数 达标项数 达标项数 排序 6 6 8 7 5 7 10 No.4 No.4 No.1 No.2 No.6 No.2 得分排序 评分项

环境管理 节水 能源与大气 材料与资源 室内环境 创新与设计 白金级项数 总分

14 5 17 13 15 5 >52 69

13 5 16 5 13 5

No.2 No.4 No.1 No.4 No.2 No.4

节地 节水 节能 节材 室内环境 运营管理 优选项

6 6 10 8 6 7 14 43+14

5 5 7 6 4 6 8

57

项数合计

3.3 万科中心 LEED 认证得分情况分析 2010 年 8 月,万科中心获得中国首个 LEED 2.2NC 白金认证的项目,LEED 2.2 NC 总 得分 57 分,得分情况如表 5,各项得分比例分布如表 5 和图 6。 万科中心LEED NC白金级贡献最大的是能源与大气,得分占总权重的28%,其次是场地 与室内环境。 万科中心ESGB三星级贡献最大的也是建筑节能,占21%,这一条与LEED一致。其次是 节材和运营管理,这两条和LEED不一致;室内环境贡献最小,这一条与LEED差异最大。 从万科中心运行数据来看,室内环境好也是这个项目的亮点之一。 LEED2.2能源项共17分,万科中心得16分,仅失去购买绿色电力1分,这是难度非常大 的技术要求,特别是在深圳的气候条件下。其中按照LEED 2.2 NC算出的建筑节能率达 46.8%,能耗费用节省率达60

.5%。详见表6。12

3.4 万科中心的节能策略 按照《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和万科中心相关报告,万科中心的建筑节能率为68.4%。按照 根据ASHRAE90.1-2004,依据eQUEST计算,万科中心的建筑节能率为46.8%,能源费用节 省率为60.5%。 表6 万科中心LEED NC2.2与ESGB(公共建筑)节能率计算结果比较类型 ESGB节能结果 LEED2.2节能结果 设计建筑 kWh/(㎡·a) 84.02 62.5 参照建筑(或基准建 筑)kWh/(㎡·a) 122.71 83.9 节能率 (%) 68.4 46.8% 能源费用节 省率(%) / 60.5%

万科中心的能源策略具体措施如下: 3.4.1围护结构 建筑围护结构根据深圳的气候特点,重点强化遮阳,采用活动遮阳系统。 ① 墙主体采用200mm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外抹20mm水泥砂浆,主体墙传热系数检测 值为K=1.08W/(㎡·K),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1.26W/(㎡·K)。 ② 幕墙玻璃采用双银中空Low-E玻璃,检测结果为:传热系数K=2.0W/(㎡·K),玻璃遮 阳系数SC=0.478,可见光透射比Vt=0.666。玻璃幕墙的气密性等级为3级。 ③ 屋顶主体为150mm钢筋混凝土,保温材料采用35mm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屋 面为绿化屋面。屋顶传热系数K=0.67W/( ㎡·K),热惰性指标D=3.92。 ④ 架空楼板主体为150mm钢筋混凝土,底部为1000mm架空层。传热系数 K=2.42W/(㎡·K),热惰性指标D=2.33。 ⑤ 不同立面均采用铝合金可调遮阳板系统。实际运行中,根据朝向和天气情况合理控 制各方向的遮阳板开启角度,有效地节约了空调与照明能耗。外遮阳系统的遮阳系 数可达0.13~0.41。 3.4.2 照明系统13

照明系统的重点是采用节能灯具,结合数字智能照明系统,极大降低照明能耗。 ① 办公室、会议室等功能场所采用T5型直管荧光灯,配用电子镇流器,光源具有较好 的显色性和适宜的色温。 ② 地下车库设有直流照明系统(65套LED灯具),由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供电。 ③ 采用数字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综合运用调光、场景、自动感应、光感日照补偿,定 时等多种控制手段,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各功能场所照度和照明功率密度检测结果见下表,各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检测 值至少比《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中的目标值低20%以上,有些功能房 间甚至低50%。 3.4.3 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采用冰蓄冷系统和高效制冷设备,末端采用新风热回收技术。 ① 冰蓄冷系统。根据深圳的气象条件,办公室仅考虑空调供冷。供冷系统采用部分 负荷冰蓄冷系统,制冷机采用双工况螺杆主机二台,制冷量分别为159RT(557kW) 和120RT(422kW)。冰蓄冷系统的设计蓄冷量1914RTH,约占设计全日总负荷的 49%。系统最大负荷时制冷机与蓄冰槽联合供冷,部分负荷时优先采用蓄冰槽供冷

, 利用深圳市的夜间冰蓄冷的优惠电价,降低空调运行费用。 制冰系统采用内融冰系 序号 统;双工况主机与蓄冰装 置串联布置,运行稳定, 可提供较大温差(8℃) 供冷。主机采用上游布 1 2 置,制冷机处于高温端, 3 制冷效率高。 空调冷水泵根据设在系 45

表7 万科中心各功能区域照度和功率密度实测值功能区 域 检测结果 照度 (lx) 会议室 办公室 餐厅 车库 楼梯间 367.1 385.7 395.8 80.0 38.0 功率密度 (W/m ) 6.6 6.3 4.7 2.1 1.92

设计值 照度 (lx) 300 300 300 75 30 功率密度 (W/m ) 9.0 9.0 9.0 3.0 3.0 142

统末端的压差控制器变频控制。乙二醇泵根据蓄冰系统的四种工作模式所需要的不 同流量变频控制。 ② 高效制冷设备。螺杆式冷水机组COP为4.68,比《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 螺杆式冷水机组的能效标准高8.8%。 在额定空调工况和制冰工况下能效比分别可达4.68和3.49,空调工况下两台机组的 实测值分别为4.58和3.54。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冷冻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为 0.0161,空调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为0.18~0.63W/(m3·h-1)之间,满足《公共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的要求,实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③ 采用可调节的空调末端设备。末端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架空地板送风方式,空调 末端风口具有二次回风及可变风量功能,公共交流空间采用风机盘管系统。每层设 置2台空调新风机组,新风机组的风机采用变频控制,风量根据室内CO2 浓度进行 控制。 15000 12500 /h 450Pa 项目选用了两台全热回收机组(风量为15000 m3/h 和12500 m3/h,机外余压为450Pa 和650Pa,热回收效率为64%/67%和63%/67%,装机功率为2×7.5kW 和2×5.5kW), 对排出的冷量进行回收,采用变频控制,分别根据所负担区域内的新风机组的实际 风量进行控制。 ESGB 对冷水机组的最低能效要求如下。 表8 万科中心空调设备实际能效和标准的对比ESGB 对空调设备能效要求 类型 制冷量(kW) COP (W/W) 水冷螺杆式 空调风机单位风量 耗功率 W/(m ·h )3 -1

万科中心空调设备实际能效 IPLV COP 铭牌值 标准 4.81 4.68 0.18~0.63 制冰 3.49 COP 实测值 标准 4.58 制冰 3.54

528~1163

4.30

四管制变风量系统(含初、中 效过滤器)≦0.69

空调冷冻水系统输 送能效比

≦0.0241

0.0161

3.5 万科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 万科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和独立光伏系统两类,总装机容量 为282.06kWp。其中,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主体光伏发电并网系统装机容量为 272.7kWp,清洁对比系统装机容量为 3.6kWp,主要用于日间办公区域照明、插座 供电。地下车库照明采用太阳能独立光伏系 统,装机容量为5.76kWp,

主要用于地下车 库照明。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1485块单晶硅 太阳能电池,27台德国SMA公司的 SMC10000TL(10kW)单相并网逆变器构 图7 太阳能光伏地下车库照明系统图 成,太阳能板倾角按照每年夏季、春秋季和 冬季分设为5°、25°和35°可调,光伏阵 列在全年的日照时间内无阴影遮挡区,系统综合设计效率为10.96%,其中太阳能电池效率 14.1%,逆变器效率98.1%。 经过全年实际测试,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全年总发电量为26.67万kWh,略低于设计值 29.78万kWh,占建筑总用电量的比例为15.3%。 4 结束语 从万科中心LEED白金和ESGB的得分和达标项数来看,两个标准评审均有富余分和富 裕项。本项目LEED得分57分,超过白金标准5分,超过近10%。ESGB节能一般项达标8项, 超过要求1项,超过14%;累计一般项达标是39项,超过18.2%;总体来说,LEED白金的标 准与中国绿色三星标准相当。但是,中国绿色建筑项数较少,波动较大,不确定因素多。约16

束条件多,三星级达标难度较大。为确保实现万科中心三星级的目标,每个项目的达标项都 富裕1项以上。 从能源策略来看,LEED要比ESGB更加简单,以结果为导向,用节能率和可再生能源 利用率来约束。要获得更高的节能率,就需要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更高效的 空调设备和高效的照明设备,以及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至于业主采取什么样的手段, LEED标准较少有限制,这一思路在LEED 2009中得到更多的体现。 ESGB比较符合中国的特点,在措施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包括建筑的布局和门窗的气 密性、空调系统的可调新风比、余热回收、能耗计量等都有要求。通过过程和措施的控制, 达到绿色建筑的目标。 LEED经过多次修订,更加符合市场的要求,简单、清晰,规定更加细致,执行容易, 结果可控,偏差不大。中国绿色建筑标准实施的时间较短,量化指标少,有些条文内容界定 不够细致,需要专家判断,存在偶然性。 ESGB的有些条文需要商榷,如优选项中照明功率密度规定(表2中5.2.19条):各房间或 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 这一条文难度不大,与优选项的要求不匹配,而且与优选项的节能计算有重复。 5 参考文献[1] [2] [3] [4] [5] [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LEED 2009 for New Construction and Major Renovations Rating System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卜增文,等.基于 LEED 标准的绿色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暖通空调.2004,34(2) 卜增文,何立群,译.绿色建筑中的暖通空调设计.制冷与空调.2000(4).

April 201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3u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