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幼小衔接问题对应策略-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3-04-28 05: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 --

师大学学院专业

届本科生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 .总结资料

- - --

- .总结资料

- - --

的理解;对课程目标的选择;对教材的选用;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对课程容的决

策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调研。

对幼小衔接策略的研究方面,余玉茹认为在幼小衔接中,家庭应为孩

子做好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的准备。立华认为家长在幼小衔接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提出幼儿园应通过各种形式促进家园合作和沟通,从而更好地做好幼

小衔接。郭丽亚、哀凤芝认为在幼小衔接中存在着幼小教学时间和休息时

间差异过大;教育方法和环境不同;学习负担差异严重;部分教育容重复等四

方面的问题,因此从入幼儿园起就应注重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红

颖认为学前教育应为小学教育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并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幼儿园要有意识地、科学地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娟、王丹杰提出幼儿园三年制教育,形成幼、小“三”加“五”共八年教育

新学制,认为三年制幼儿教育与小学五年制教育衔接的关键是减少幼儿同小

学生在知识水平、智力与智力的心理素质、良好行为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生活常识、行为规则及作息制度等方面的差异。

对幼小衔接与儿童发展的研究方面,江玲、袁百灵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研究分析儿童观的横向要素结构和纵向层级结构对幼小衔接的影响,最

后提出幼小衔接的目标具有分解性,幼小衔接的容具有差异性。帼眉提出幼

小衔接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辩证关系:把握儿童发展和教育的阶段性与连

续性的辫证统一,侧重关注连续性问题;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辩证统一,不可

忽视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培养;把握智力与非智力、能力与态度的辫证统一,侧

重点放在主动性培养上;把握幼儿兴趣与教师指导的辫证关系,侧重点在培

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上;把握具体与抽象材料的辩证关系,侧重于向抽象方面

提高。马以念等人认为儿童在入小学前普遍存在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

力差、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差、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差

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弱等社会适应问题;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与学业成绩呈显性

- .总结资料

- - --

正相关。韦小冰等人对幼小衔接中幼儿的社会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幼儿园对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工作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能初步认

识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但对能力各要素的培养力度不均衡;一年级新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性适应困难;幼小两个教育阶段之

间缺乏沟通和交流。

论文(设计)写作提纲:

本文分为六部分,写作提纲如下:

1.幼小衔接的意义

2.近二十年我国幼小衔接的研究现状

2.1 对幼儿园与小学的课程研究

2.2 对幼小衔接策略的研究

2.3 对幼小衔接与儿童发展的研究

3.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幼儿适应困难的现象

3.1 幼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适应困难的部原因

3.2 幼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适应困难的外部原因

3.2.1 学习方式方面的差异

3.2.2 生存环境方面的差异

3.2.3 人际关系方面的差异

3.3 改善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适应困难的对应策略

3.3.1 针对幼儿在学习方面适应困难的措施

3.3.2针对幼儿在社会性方面适应困难的措施

4.学校及社会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4.1 忽视儿童阶段特点,衔接工作不注重连续性

4.2 走入误区,幼儿教育偏向小学化

4.3 受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小学忽视教育衔接

- .总结资料

- - --

- .总结资料

- - --

- .总结资料

- - --

[12] 娟,王丹杰.搞好幼小衔接,提高幼小教育整体改革效应[J].学前教育研究,1995,(5):28-29.

[13] 江玲,袁百灵.儿童观的结构与幼小衔接[J].学前教育研究,1996,(4):4-6.

[14] 帼眉.关于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J].早期教育,1998,(1):32-33.

[15] 马以念,秀莲,王冬兰.农村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1999,

(1):17-19.

[16] 韦小冰等.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性适应[J].幼儿教育,2003,(7-8):10-11.

[17] 庞威,月娥.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J].教育研究,2008,(5).

[18] 梁嘉.浅议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J].幼儿教育,2002,(9).

[19] 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J].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

[20] 朱征平等.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研讨[J].幼儿教育,1999,(5).

[21] 艳杰,吕晓.幼小课程衔接的理论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22] 徐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J].2004,(6):6-7.

[23] 军.帮助小学新生适应学习生活[N].文汇报,2000-9-1(5).

[24] 黄丽清.解决幼儿入学社会性适应问题浅谈[J].教育评论,2001,(1):95.

[25] 晓萍.让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1999,(7-8):50.

[26] 胡瑶.幼小衔接需要家长的配合[J].早期教育,2000,(9):10.

[27] 朱毓琴.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幼小衔接的着眼点[J].学前教育研究,1995,(3):41.

[28] 广田.幼小衔接:突变.减坡[J].幼儿教育,2003,(2):27.

[29] 沙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冷思考[D].师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8.

[30] 胡德维.不该忽略的游戏[J].教育科研,2004,(4):79.

指导教师意见:

- .总结资料

- - --

- .总结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3g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