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米德冲突”中探讨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与出路

更新时间:2024-04-07 11: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米德冲突”中探讨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与出路

从宏观经济角度,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有四个: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当一国实行浮动汇率时,前三个内部均衡目标可以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调节,后一个外部均衡目标可以用汇率政策、贸易管制政策来调节。而当一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时, 由于难以运用汇率的变动作为政策工具来调节外部均衡, 所以政府只能使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同时完成内外部均衡的目标,但事实上却很难达到。

当外部均衡与内部均衡要求实施扩张性政策与紧缩性政策这相反的措施时,这种情形被称为“米德冲突”,是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于1951 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中提出的。在本文中,我将从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利弊及对策方面来阐述我对人民币升值走出“米德冲突”的看法。

一.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人民币升值本质上仍然是贸易之争,从原因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点:1.就内部来说,至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预期的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仍然大幅增加,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过热的经济增长成为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动力。而过度的出口压力,使得其他经济大国,如日本及欧洲,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减少自己国家通货紧缩的压力;2.深陷于金融危机的美国,出于减少债务、加大出口及转嫁国内金融危机的目的,奉行美元贬值政策。如果人民币仍然执行盯住美元汇率的政策,将使美元贬值的效用无法全面发挥。尽管2005 年,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民币升值并不是屈于外国的压力,但时至今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幅已经接近15%,虽然这其中可能也有石油升值的原因,但如此之快的涨幅,外部影响还是可见一斑。

二.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危机中的率先复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体自2010年初便开始向人民币升值施压。推迟三个月公布的美国财政部《国际经济政策和汇率政策》报告,最后虽然没有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但仍坚决认为人民币被低估。人民币是否真的要被美国等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还是应坚持维持稳定的汇率。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一柄双刃剑,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存。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有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刺激进口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同时,汇率上升会抑制出口,长远来看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有利于改善吸引外资的环境。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使已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的利润增加,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促使其进一步追加投资或进行再投资;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吸引大量外资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

3.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币值含金量和国际信誉,扩大人民币的结算范围,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做好铺垫。

4.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中国近年来频繁遇到的反倾销诉讼和其他贸易争端越来越集中于人民币汇率定价过低之上,致使人民币升值与否成为减少贸易摩擦的关键。

5.有利于中国的企业对外投资,走向世界,增大中国的资本输出和投资实

1

力。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负面作用较为突出,具体如下:

1抑制出口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对我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造成巨大伤害,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不利于经济的复苏。同时对于目前仍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中国,对经济增长影响巨大。

2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人民币一旦大幅升值,将触发“热钱”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将加大我国房市、股市的 泡沫,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迫使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4.增加就业压力。由于目前我国提供的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企业,人民币升值将抑制或打击出口,甚至导致出口企业破产,最终将造成就业困难,影响社会稳定。

5.使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大量缩水。 对于利弊的权衡取舍,我们应该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对人民币的升值问题进行仔细思索——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绝对是弊大于利的。当前,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确保我国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必要手段,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靠出口来拉动,且扩大内需也需要一个过程,贸然减少出口,大量的外向型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破产,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如仍维持现状,保持汇率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巨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能力受到较大损害;导致国内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导致相对价格扭曲,加重经济失衡程度等。

三.“米德冲突”与人民币升值:

一国是否会出现“米德冲突”, 主要考虑两点。一是该国的经济是否是开放的。因为内外均衡的问题是与宏观经济的逐步开放相伴相随的。二是该国是否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 这两点都具备。首先, 我国自1978 年以来一直奉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其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至1994年我国实行官方决定的固定汇率制度。1994年1月至2005 年7月, 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但亚洲金融危机后,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为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以来,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这只是向浮动汇率制度迈出了第一步, 离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还有一定的距离。

从2003 年开始我国出现结构性的经济过热和轻度通货膨胀,CPI2003年上涨1.2%, 2004年上涨3.9%;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003 年上涨2.3%, 2004 年上涨6.1%。为防止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2003 年我国政府及时将宏观调控政策从扩张型转向稳健型,未形成实质性通胀。通胀压力主要为食品价格推动的结构性通胀,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等仍在低位运行。但是, 从趋势看我国有出现全面通胀的苗头。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 我国已进入标准的“米德冲突”若为了抑制通胀, 国内实行紧缩型财政货币政策, 则总需求减少。一方面进口需求会得到抑制, 另一方面国内生产的产品会更多地寻找海外市场, 于是贸易顺差更是高居不下。

2

相反, 如果要减少贸易顺差, 国内必须实行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而这种经济政策的后果将进一步加大目前的通货膨胀压力。在此次“米德冲突”中, 外部失衡的程度比较严重。它不仅加剧了贸易摩擦, 而且还加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的经济政策就不能如1992—1996 年那样以解决内部均衡为首要目标而忽视对外部失衡的调节。更何况我国目前出现的通货膨胀压力, 除了因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粮食、肉禽蛋等农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以外, 更多的压力是来自于外汇储备的激增。所以要走出当前的米德冲突必须内外兼顾。

在解决中国此时的“米德冲突”时,有两点我们需要注意:

(一)认识到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只是解决“米德冲突”的一方面。 从理论上讲, 如果我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浮动汇率制度,则可以通过汇率调节完成外部均衡目标, 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完成内部均衡目标, 从而解决米德冲突。然而从国际经验来看, 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平衡有作用, 但决非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这种作用的大小还要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进出口结构、边际吸收倾向等诸多因素。所以, 企图通过人民币加速升值来缩减贸易顺差、缓解外部不平衡似乎不会有很大效果。

(二) 多种政策综合运用, 促进经济内外平衡。

当前, 我国外部经济的不平衡(国际收支大量顺差) 是多种因素导致的。首先, 国际收支顺差,特别是经常项目顺差反映了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国民储蓄大于国内投资, 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 其次,我国多年来实施的“奖出限入”的外贸政策和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扩大了贸易顺差;第三,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第四, 国际产业结构的转移,发达国家原有的一般加工制造业生产能力大量转移到中国,形成生产、出口和顺差的国际间转移; 第五,国内金融市场 不发达, 国内企业借助境外资本市场融资,从而增加了资本流入等等。因此, 要想实现外部均衡目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需从多方面入手, 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和政策。由此可见, 解决我国当前的“ 米德冲突”是一个系统工程, 仅仅从汇率改革的角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政府必须内外兼顾、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此外,我国的外部失衡与世界经济增长态势良好、国际市场需求比较旺盛有密切关系, 因此也需要相关国家政策的调整。

回顾我国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出现的两次比较明显的“ 米德冲突”(第一次出现在1992—1996 年, 第二次明显地出现在2007 年),均是以“国内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顺差”的形式出现, 只是如今第二次的冲突比较强烈。理论上讲, 我国解决米德冲突的最佳方案是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但从现实来看, 我国目前对外经济的失衡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如国内消费的相对不足、奖出限入的外贸政策以及对外资的优惠政策等等。因此, 仅仅依靠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还不能有效地解决米德冲突难题,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才能更好地实现内外均衡。

四.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分散压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目前人民币汇率制度, 是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企业承受能力和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的。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内外部压力, 建议逐步取消经常项下居民和企业的用汇限制, 有条件放宽“ 走出去” 的外汇管制,提高我国外汇资金的利用效率,主动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 可考虑适当下调出口退税率,提高出口商品的人民币价格, 逐步改变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滑坡的局面

3

2.加强区域间多双边合作,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合作, 通过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比重的增加, 抵御外部市场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并积极推动亚洲区域性的货币合作机制,加强亚洲资金的自我循环, 增强抵抗金融风险能力,为我国在国际经贸关系中争取更大的回旋余地。

3.改善储备风险,加强经济安全。重视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问题, 加大储备币种结构、储备持有形式等调整力度。充分利用好外汇储备资源, 增加重要战略物资,特别是能源物质的进口, 逐步建立我国重要能源的储备制度,力争在国际政治经济协调中掌握主动。

4.提高货币政策协调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金融外汇市场。外汇占款的大幅增长已经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性, 央行对冲外汇占款的压力很大。当前, 应积极研究央行资产结构调整方案, 研究盘活央行某些类别资产的可能性,恢复央行资产结构的弹性, 努力将基础货币增长控制在适度水平,防止商业银行贷款过快增长。同时, 要着力培育人民币远期和期货交易市场, 大力发展汇率风险规避工具, 增加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手段, 保证对外经济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5.将提高就业率、增加国民收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金融目标。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尤其是国民的消费能力, 是缓解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保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只有将就业率和改善国民收人作为经济工作的长期目标, 才能为我国各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确立明确方向。可以通过采取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定期增加国民工资收人, 实施能增强国民有效购买力的财政税收政策以及彻底杜绝各类企业和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随意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 并尽快解决“ 三农” 问题等措施来切实改善国民收人, 从而改善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状况。

[参考文献]:

[1]陈雨露.《国际金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林毅夫.《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国际经济评论,2007 [3]韩文秀.《经济学基本范畴与宏观调控》. 国际经济评论, 2007

[4]陈颂东.《我国1992 年和2003 年两次通货膨胀的比较研究》 理论月刊,2007 [5]管涛. 《关于中国经济回归均衡发展之路的思考》. 国际经济评论,2007 [6]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7]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8]程实. 《人民币汇率升值“合理”吗?》.西部论丛 2010年04期 [9] 陈永昌.《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与走势预测》.凤凰网

[10] 贺军. 《全球经济复苏前中国应坚持现行人民币汇率政策》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 [11] 曹彤. 《合纵连横,主动出击,人民币汇率战争新思维》.环球财经,2010年04期 [12] 杜琴庆.《美财政部:中国不是汇率操纵国,人民币依然被低估》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3a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