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考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11 05: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MOS集成电路的加工包括哪些基本工艺?各有哪些方法和工序? 答:(1)热氧化工艺:包括干氧化法和湿氧化法; (2)扩散工艺:包括扩散法和离子注入法;

(3)淀积工艺:化学淀积方法:1 外延生长法;2 热CVD法;3 等离子CVD法; 物理淀积方法:1 溅射法;2 真空蒸发法

(4)光刻工艺:工序包括:1 涂光刻胶;2 预烘干;3 掩膜对准;4 曝光;5 显影;6 后烘干;7 腐蚀;8 去胶。 2、简述光刻工艺过程及作用。

答:(1)涂光刻胶:为了增加光刻胶和硅片之间的粘附性,防止显影时光刻胶的脱落,以及防止湿法腐蚀产生侧向腐蚀;

(2)预烘干:以便除去光刻胶中的溶剂;

(3)掩膜对准:以保证掩模板上的图形与硅片上已加工的各层图形套准; (4)曝光:使光刻胶获得与掩模图形相同的感光图片;

(5)显影:将曝光后的硅片浸泡在显影液中,使正光刻胶的曝光部分和负光刻胶的未曝光部分被溶解掉;

(6)后烘干:使残留在光刻胶中的有机溶剂完全挥发掉,提高光刻胶和硅片的粘接性及光刻胶的耐腐蚀性;

(7)腐蚀:以复制在光刻胶上图形作为掩膜,对下层材料进行腐蚀,将图形复制到下层材料中;

(8)去胶:除去光刻胶。 3、说明MOS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答:MOS晶体管有四种工作状态:

(1)截止状态:即源漏之间不加电压时,沟道各电场强度相等,沟道厚度均匀,S、D之间没有电流Ids=0;

(2)线性工作状态:漏源之间加电压Vds时,漏端接正,源端接负,沟道厚度不再均匀,在D端电位升为Vd,栅漏极电位差为

Vgs-Vtn,电场强度变弱,反型层变薄,并在沟道上产生由D到S的电场Eds,使得多数载流子由S端流向D端形成电流Ids,它与Vds变化呈线性关系: Ids=βn[(Vgs-Vtn)-Vds/2]Vds

(3)饱和工作状态:Vs继续增大到Vgs-Vtn时,D端栅极与衬底不足以形成反型层,出现沟道夹断,电子运动到夹断点Vgs-Vds=Vtn时,便进入耗尽区,在漂移作用下,电子被漏极高电位吸引过去,便形成饱和电流,沟道夹断后,(Vgs-Vtn)不变,Ids也不变,即MOS工作进入饱和状态,Ids=Vgs-Vtn/Rc

(4)击穿状态:当Vds增加到一定极限时,由于电压过高,晶体管D端得PN结发生雪崩击穿,电流急剧增加,晶体管不能正常工作。 4、MOS反相器有哪些种类?说明每种反相器的特性。

答:(1)电阻负载反相器(E/R):该电路在集成电路中很少用,在分离原件中常用; (2)增强型负载反相器(E/E):这种反相器的漏端始终处于夹断状态; (3)耗尽型负载反相器(E/D):有较高的输出电平和较快的上升速度,其翻转时间短,电路工作速度快,是目前最常用的反相器; (4)CMOS反相器:1 静态功耗低;2 抗干扰能力强;3 电源利用率低;4 输入阻抗多,负载能力强。 5、简述Latch-up效应的产生原理及防治办法 答:产生原理:用CMOS晶体管的说明闸流效应

(1) 在P阱内有一个纵向的NPN管,在P阱外有一个横向的NPN管,两个晶体管的集电极各驱动另一个晶体管的基极,构成正反馈回路;

(2)P阱中纵向NPN管的电流放大倍数约为50到几百,P阱外的横向PNP管的电流放大倍数约为0.5到10;

(3)Rw和Rs为基极的寄生电阻,阱电阻Rw的典型值为1K--10K欧姆,衬底电阻Rs的典型值为500--700欧姆。

如果两个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和基极寄生电阻Rw、Rs值太大,在外部噪声的影响下,很容易使输出端Vo瞬间置于Vss之下约为0.7V,使得N+漏区(也有可能是N+]源区)向P

阱注入电子,这股电子流使PNP和NPN管的正反馈增强,电流一直增强,将产生很大的破坏性,而且在去除干扰后,闸流电流也不会消除,即产生闸流效应,而且若输出端Vo置于Vdd上方,也能引P+漏极的空穴注入而引发闸流效应。

防止办法:(1)减小寄生晶体管的电流增益(2)采用伪收集极(3)采用保护环(4)加衬底

6、如何定义晶体管的串并联等效因子?

答(1)串联:如图示是两个晶体管串联及其等效电路,设两个管子的开启电压Vt相同,且都工作在线性区

根据电流公式有:

Ids1=β1[(Vg-Vt-Vm)2-(Vg-Vt-Vd)2] (1) Ids2=β

2[(Vg-Vt-Vs)2-(Vg-Vt-Vm)2]

因为 Ids1=Ids2 所以

(Vg-Vt-Vm)2=β2/(β1+β2)[(Vg-Vt-Vs)2-(Vg-Vt-Vd)2]

代入(1)得 Ids=β1β2/(β1+β2)[(Vg-Vt-Vs)2-(Vg-Vt-Vd)2]

由等效电路得:Ids=βeff[(Vg-Vt-Vs)2-(Vg-Vt-Vd)2]

由于 Ids=Ids1, 则 βeff=β1β2/(β1+β2)

上式即为两个晶体管串联时的等效导电因子,同理可推出N个管子的串联使用时,其等效导电因子为:

(2)并联:如图所示为两个晶体管并联及其等效电路,设两个管子的开启电压为Vt相同,且都工作在线性区

根据电流公式有:Ids12=Ids1+Ids2=(β1+β2)[(Vg-Vt-Vs)2-(Vg-Vt-Vd)2]

由等效电路得:Ids=βeff[(Vg-Vt-Vs)2-(Vg-Vt-Vd)2]

由于 Ids12=Ids 则 βeff=β1+β2 此式即为两个晶体管并联时的等效导电因子,同理可得N个Vt相等的管子并联使用时的等效导电因子为:

7、简述存储器的主要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答:存储器主要由:存储器、地址译码、读写电路和始终控制电路构成,各部分作用如下: (1)存储体:由若干个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有两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以代表存储的二进制信息0和1,如果要存储N组二进制数据,每组二进制数据又由M个二进制数组成,则需要M*个单元,这时称该存储器的存储容量为M*N位,N代表能存储的字数,M代表每个字的位数

(2)地址译码:为了能够正确写入和读出单元阵列中某个单元的信息,必须给每个单元分配一个唯一的地址,地址译码器就是通过查询这些地址来访问每个单元中的信息的。

(3)读写电路:存储单元的状态0或1,不能直接提供给外部电路,必须经过读出放大器放大。有的存储器对写入信号有特殊的要求,此时需要专门的写入电路。 8、简述动态单管单元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单管存储器单元是由一个晶体管与一个和源极相连的电容构成,MOS管作为开关,起地址选择作用,它的多晶硅栅电极同时作为字选择线即读/写选择线。它的漏极和源极分别接数据线BL和电容Cs。为了增加存储器的电荷量,加入多晶硅Ps,读写时Ps加正向电压Vdd,在Ps区下的硅衬底表面形成N型反型层和MOS管的源区连在一起形成电容的另一个极。 (1)写入过程:字线从地电压升为高电压,MOS管导通,如数据线为低电压,则接在电容Cs上的Vdd通过T对Cs充电,写入信息“1”;如数据线为高 ,则Cs经过T放电,写入信息“0”。当字线回到地电压时,MOS管截止,信息就保存在电容Cs上。

(2)读出过程:对某单元读出数据是,数据线预充电至高电平,当字线升为高电压时,T导通。若Cs上有电荷,则Cs放电,是数据线电位下降,此时若在数据线上接一个读出放大器,便可检出Cs上的“1”状态,读出信息“1”;若Cs上无电荷,则数据线无电位变化,放大器无输出,表示Cs上存储的是“0”状态,读出信息“0” 9、对门阵列和标准单元设计方法的主要特征进行比较

答:(1)门阵列阵列设计师一种面向逻辑级的设计方法,是采用部分制作工艺的方式,制作出一定规模的半成品芯片,通过后期在半成品芯片上的再加工,形成所需的产品。 ①优点:1、事先制备母片,使制作周期缩短;2、母片及库单元是事先设计好的,并且经过验证,因此正确性得到保证;3、门阵列设计模式非常规范,设计自动化程度高;4、价格低,适合小批量的ASIC设计。

②缺点:1、利用率低;2、不够灵活,对设计限制值较高;3、布通率不能达到100%,需要人工解决剩线问题。

(2)标准单元设计,事先设计好常用的逻辑门和功能模块,放在单元库中,供设计者在设计时使用,对芯片的制作过程不加限制,不采用母片预定的方式。

①优点:1、布图方式灵活;2、布线资源充足;3、在单元行内可以插入空闲单元来提供垂直走线的通道;4、自动化程度高,设计周期短,设计效率高。②缺点:增加了制造的费用和设计的复杂程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39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