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下学期高一(下)开学生物试

更新时间:2024-03-18 19: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下)开学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1.5分,满分60分) 1.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2.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 A.细胞核 B.核糖体 C.叶绿体 D.溶酶体

3.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的是( ) A.丙酮酸 B.核苷酸 C.氨基酸 D.脂肪酸

4.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B.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 C.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D.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和休眠种子的相同

5.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D.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

7.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B.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C.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D.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8.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 实验检测 组成单位 编号 化合物 主要功能 检测试剂 颜色反应 ① ② ③ ④ 淀粉 糖原 蛋白质 核酸 碘液 斐林试剂 蓝色 砖红色 葡萄糖 葡萄糖 氨基酸 储存能量 提供能量 承担生命活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甲基绿染液 绿色 核糖核苷酸 携带遗传信息 1页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B.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10.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 11.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B.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

C.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D.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1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和DNA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C.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1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14.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2页

15.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6.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17.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18.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1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植物根尖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3页

20.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该细胞的是( ) A.CO2 B.O2 C.K+ D.Na+

21.图中,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22.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23.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A.蛋白酶 B.淀粉酶 C.RNA D.脂肪酶

24.有关细胞中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25.下列物质中,能够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A.脂肪 B.钙离子

4页

C.糖 D.ATP

26.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27.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试验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料与试剂 ① ② ③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④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28.如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H2O)+O2

① ②

CO2+H2O+能量.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29.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30.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5页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31.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 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32.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3.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 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 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34.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35.如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B.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D.该时期能够观察到核膜和核仁

36.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有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分裂末期能够观察到赤道板和细胞壁

6页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37.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

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38.下列植物细胞中,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 A.蚕豆叶肉细胞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C.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D.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

39.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40.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30分)

41.是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的模式图(黑点代表物质分子),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与甲相比,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 (2)与丙相比,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

(3)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都非常重要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________.

42.如图所示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若干曲线变化图(如图1)和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图象(如图2),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7页

(1)曲线图中实线表示_________,虚线表示_________.

(2)图2中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其中B图_________(一种细胞器)的活动明显加强.

43.如图是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酵母菌应加到_________瓶中; A瓶中所加液体的作用是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在B D瓶中取少量培养液,滴加_________溶液检测酒精的存在,颜色变化为_________.

44.如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依据图填空:

(1)图中H表示的是_________阶段,C是_________. (2)图中F是_________,I阶段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下)开学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1.5分,满分60分)0 1.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8页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中的一种,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 【解答】解:A、蓝藻有拟核,酵母菌有细胞核,故A选项错误; B、蓝藻和酵母菌均能进行有氧呼吸,故B选项正确;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故C选项错误;

D、蓝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酵母菌不能,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蓝藻和酵母菌为载体,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间的异同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难度不大.考生要能够识记原核生物中的一些特殊实例,如:蓝藻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但是它的细胞结构中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2.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 A.细胞核 B.核糖体 C.叶绿体 D.溶酶体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颤藻是原核生物,水绵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据此答题. 【解答】解:A、颤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B正确; C、颤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C错误; D、颤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溶酶体,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颤藻是原核生物,水绵是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的是( ) A.丙酮酸 B.核苷酸 C.氨基酸 D.脂肪酸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脂质的组成元素. 【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解答】解:A、丙酮酸的组成元素只含有C、H、O,A错误; B、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B正确;

C、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不含有P元素,C错误;

9页

D、脂肪酸的组成元素只含有C、H、O,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题干中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供能特点,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B.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 C.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D.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和休眠种子的相同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本题是对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的考查,回忆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植物体内的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营养物质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故A选项正确;

B、细胞中的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故B选项正确; C、自由水可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故C选项正确;

D、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比休眠种子的含水量高,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对于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理解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5.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本题是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水的存在形式、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有氧呼吸过程、光合作用过程最高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性考查,回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水的存在形式、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有氧呼吸过程、光合作用过程最高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细胞中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故A选项正确;

B、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反应形成1分子的水和肽链,因此生成物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故B选项正确;

C、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在线粒体内膜上,氧气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的还原氢反应生成水,反应式为:O2+[H]H2O+能量;因此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和水的分解和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酵解,故C选项错误; D、光反应过程中水光解产生的还原氢用于还原三碳化合物形成有机物,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水的存在形式、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有氧呼吸过程、光合作用过程最高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的综合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0页

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D.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

【考点】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糖类的作用;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有的脂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脂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

【解答】解:A、有的脂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性激素(属于固醇类)参与激素调节,A错误;

B、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B错误;

C、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正确;

D、细胞识别主要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D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对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的基础知识,及与生命活动的关系进行考查,涉及面较宽,但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7.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B.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C.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D.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组成元素.

【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而水和蛋白质及其他的有机物中都含有氢原子,故氢原子的数目最多,注意并非含量最高.

【解答】解:A、人体活细胞中有机物和水中都含有氢原子,水的含量又最高,故氢原子的数目最多,A正确;

B、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不完全相同,共有的碱基为A、C、G,DNA特有的为T,RNA特有的为U,B错误;

C、在细胞中多糖可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与脂质结合成糖脂,C错误;

D、蛋白质区别于脂肪的特有元素是氮,而脂质有的则含有氮元素,如磷脂,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结构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比较正确区分各种化合物的组成及特点.

8.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 实验检测 组成单位 编号 化合物 主要功能 检测试剂 颜色反应 ① ②

淀粉 糖原 碘液 斐林试剂 蓝色 砖红色 葡萄糖 葡萄糖 储存能量 提供能量 11页

③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氨基酸 承担生命活动 ④ 核酸 甲基绿染液 绿色 核糖核苷酸 携带遗传信息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分析】此题比较基础,考查的是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检测方法.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还原性糖可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蛋白质与双缩脲反应呈现紫色,DNA、RNA可以用甲基绿吡罗红进行染色观察,据此回答问题.

【解答】解:A、①淀粉是植物体内含有的多糖类物质,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供能物质,淀粉遇碘液可以变成蓝色,所以可以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存在,A错误;

B、②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多糖类物质,主要分为肌糖原和肝糖原两种类型,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糖原不属于还原性糖,不可以使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B错误;

C、③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主要功能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

D、④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检测试剂是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生物学实验中检测生物大分子常用的方法,意在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9.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B.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分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构成的蛋白质也各不相同.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蛋白质.

【解答】解: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数目也不完全相等,因此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A正确;

B、唾液淀粉酶和胰淀粉酶的结构不同,但它们却具有相似的功能,都能催化淀粉水解,B正确;

C、不同的蛋白质,其组成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因而在合成蛋白质时,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C正确;

D、氨基酸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结合,形成肽键.因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方式都相同,都是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结合,形成肽键,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理解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理解蛋白质的形成方式和多样性的原因.

12页

10.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 【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其中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脂肪和糖类的元素组成均为CHO,但是脂肪的碳氢比例高,因此等质量的脂肪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也多.

内质网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有关,也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解答】解: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故A选项正确; B、维生素D和性激素都属于固醇类物质,故B选项错误;

C、脂肪的碳氢比例比糖类高,因此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多,故C选项错误; D、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脂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脂质的种类和其中的固醇的种类;识记并比较脂肪和糖类的元素组成和能量的释放;明确脂质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

11.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B.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

C.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D.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分析】本题需要同学们理解糖类根据水解程度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根据是否具有还原性分为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

【解答】解:A、糖类分还原糖和非还原糖,其中还原糖指可被氧化充当还原剂的糖,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五碳糖等;故A正确.

B、葡萄糖属于单糖,不可以被水解,麦芽糖属于二糖,能水解成两分子葡萄糖;故B错误. C、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其单体是葡萄糖;故C错误.

D、乳糖的分子结构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缩合形成,需水解成单糖后被吸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糖类的分类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和DNA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C.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考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3页

【专题】正推法;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核酸中遗传信息的多样性是由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决定的,细胞内的核酸有2种,病毒中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

【解答】解:A、蛋白质和DNA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A正确;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DNA储存和复制的场所,B正确;

C、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在同一种病毒中不能观察到两种核酸,C错误;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质的组成成分、DNA与RNA的分布、有丝分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解答】解:A、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合成场所是滑面内质网,而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是分泌蛋白,故A选项错误;

B、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内质网形成囊泡,向高尔基体运输,故B选项正确; C、膜蛋白的合成过程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故C选项正确; D、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故D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内质网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4.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知识.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

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b.有的起载体作用,

14页

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4、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答】解:A、胞间连丝是贯穿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连线,为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故A选项正确;

B、细胞膜的外表的糖蛋白对于动物用保护润滑的作用,动物细胞间的粘着性也和其有关,因此癌细胞易扩散主要就是其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故B选项正确;

C、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有ATP水解提供能量,故C选项正确;

D、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与合成的,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与合成的,比如哺乳动物的乳汁,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细胞膜的特征:①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②功能特征: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

15.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动物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区别.

(1)原核细胞只有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核膜,真核细胞有众多的细胞器,有真正的细胞核.

(2)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没有叶绿体、液泡,高等植物细胞有叶绿体、液泡,没有中心体. 【解答】解:A、细菌细胞属于原核生物,只有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线粒体,A错误;

15页

B、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生物,只有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叶绿体,B错误; C、水稻叶肉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C错误; D、小鼠肝脏细胞属于动物细胞,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考点是各种细胞的区别,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各种细胞的区别,结合不同的模式图进行对比分析.

16.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人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线粒体等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好材料,方法即是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如蒸馏水中,使之渗透吸水而胀破.

【解答】解: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而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故A错误;

B、人的红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没有像成熟植物细胞那样的大液泡,故B错误;

C、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放在蒸馏水中,由于外界浓度低于细胞内浓度,导致吸水涨破,故C正确;

D、温度降低时,细胞膜的流动性减弱,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与原理,涉及细胞膜的结构、动物细胞结构、渗透作用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但难度不大.

17.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 (1)都能进行能量转换,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前者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后者来自光能;

(2)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此外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

(3)两者都含有磷脂(生物膜的主要成分)、DNA、RNA和多种酶,此外叶绿体中还含有光合色素.

【解答】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均含有少量的DNA,A正确;

B、叶绿体中的ATP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反应,无ATP的产生,B错误;

C、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整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且都产生了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C错误.

D、线粒体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有关的酶,而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暗

16页

反应有关的酶,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不相同,D错误. 故选:A.

【点评】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上的区别的理解.

18.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分析】据图可知,第一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正常状态,第二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的质壁分离状态,第三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质壁分离复原状态.

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解答】解: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不能看到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故A选项错误;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故B选项正确;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液体在盖玻片下移动,使植物细胞完全浸在液体中,故C选项错误;

D、不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这一步的观察现象要作为对照,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意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植物根尖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17页

【解答】解:A、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

B、植物根尖细胞中不含叶绿体,B错误;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该实验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该细胞的是( ) A.CO2 B.O2 C.K+ D.Na+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这两种被动运输方式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

【解答】解:A、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高于细胞外,运输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属于自由扩散,故A错误;

B、人体肝细胞外的O2分压低于细胞外,运输进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属于自由扩散,故B错误;

C、人体肝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肝细胞能吸收K+,即K+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进细胞的,属于主动运输,故C正确; D、人体肝细胞内Na+浓度低于细胞外,所以Na+是顺浓度梯度进入肝细胞的,不属于主动运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21.图中,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18页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进行物质运输的方式与特点.分析题目所给曲线图,可知物质a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的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关系,可判定为自由扩散,物质b在被转运的分子达到一定浓度时,转运速率不再增加,可判定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二者都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方式a不需要蛋白质的参与,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于与细胞膜同属于脂类物质,因而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运输;抑制细胞呼吸会对方式b中的主动运输过程中的转运速率有影响. 【解答】解:A、分析坐标曲线可以看出,a为自由扩散,b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即方式a)运输,A错误; B、方式a与载体无关,只与浓度有关,B错误;

C、方式b的最大的转运速率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

D、抑制细胞呼吸,能量供应不足,导致主动运输受阻,而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无关,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因素的曲线图,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

22.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该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层收缩,液泡变小,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分离,细胞核位于原生质层内,液泡的颜色变深.

【解答】解: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的物质,不是细胞质,故A错误;

B、发生质壁分离后,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清水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故B正确;

C、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可通过细胞壁进入细胞,但不透过细胞膜,说明二者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明显差异,故C正确;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由于没有大液泡,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属于中档题.

19页

23.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A.蛋白酶 B.淀粉酶 C.RNA D.脂肪酶

【考点】酶的概念.

【专题】信息转化法;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分析】1、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

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解答】解: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其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去除后仍能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说明核糖体中的RNA能催化该反应.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核糖体、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识记酶的概念及特性,能结合题中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24.有关细胞中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专题】正推法;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ATP的有关知识.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解答】解: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以供给各项生命活动,A正确; B、机体在运动时和睡眠时都会合成ATP,也会消耗ATP,B错误;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且能产生少量的能量,因此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C正确;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脂肪是生物体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25.下列物质中,能够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A.脂肪 B.钙离子 C.糖 D.ATP

20页

【考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ATP的有关知识.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

【解答】解:A、脂肪是生物体中主要的储能物质,故A选项错误; B、钙离子为无机盐,无机盐不提供能量,故B选项错误; C、糖中的能量必需经过氧化分解,储存到ATP中,才能够直接用于生命活动,故C选项错误; D、ATP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脂肪是生物体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26.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促反应的原理.

【分析】读题干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酶的概念、影响因素、作用原理和作用特点,然后梳理基础知识,最后分析选项,根据选项描述进行判断.

【解答】解:A、有些酶是生命活动所必须,比如呼吸作用有关的酶,那么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都存在,A正确;

B、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变形的因素有:过酸、过碱、高温等,低温只能抑制酶的活性,不会破坏结构,B错误;

C、酶的作用实质即为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C正确;

D、酶是蛋白质或者RNA,本身是催化剂,也可作为底物被蛋白酶或者RNA酶降解,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酶的作用本质、影响因素等知识,综合考查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难度适中.

27.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试验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料与试剂 ① ② ③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 ④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21页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过氧化氢受热会加快分解,不宜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般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淀粉遇碘变蓝,如果淀粉全部分解,则遇碘不会发生颜色变化,B正确; C、酶具有专一性,淀粉在蔗糖酶的作用下不会分解,C错误;

D、淀粉不但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在酸的作用下同样发生水解,碘与氢氧化钠也能发生化学反应,故研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用淀粉作为底物,也不宜选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因此一般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探究温度、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28.如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H2O)+O2

① ②

CO2+H2O+能量.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过程①表示细胞中的有氧呼吸,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过程. 有氧呼吸过程:

22页

光合作用过程:

【解答】解:A、图中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少数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但是没有线粒体;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场所一般为叶绿体,但是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故A选项错误;

B、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故B选项错误; C、光合作用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二氧化碳,水中的氧变成的氧气,故C选项错误; D、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中还原氧气,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化学反应式为载体,考查了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场所;明确原核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是少数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以及各元素的去向. 29.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本题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过程和温度对无氧呼吸过程的影响.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细胞呼吸 的速率.

23页

【解答】解:A、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试管中加水的目的是排出空气,制造无氧环境,B正确;

C、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温度下降,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的速率减慢,气泡释放的速度下降,C正确;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释放出来,另一部存留在酒精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中,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是无氧环境的设置方法,温度对无氧呼吸过程的影响,无氧呼吸的产物,无氧呼吸过程能量的转移途径,D选项是本题的难点,往往因对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的去路不明晰而分析错误. 30.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叶绿素合成的条件:镁离子、适宜的温度和光照. 光反应需要的条件是光,色素、光合作用有光的酶.

光反应: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 暗反应: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有机物.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解答】解:缺鎂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反应,导致光反应强度下降,[H]和ATP减少,进一步导致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强度降低,进而影响暗反应,使暗反应强度降低. 故选:B.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要注意,光反应离不开光,暗反应有光无光均可进行.光反应需要暗反应提供的ADP和Pi,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两者相互依存,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31.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 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或丙酮,目的是溶解色素;研磨后进行过滤(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用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 【解答】解:A、使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而不是使用定性滤纸,A错误; 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剪成长条,用于层析,B正确;

24页

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要待滤液干后,重复划线2~3次,C错误; D、研磨叶片时,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溶解色素,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2.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CO2的固定发生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O2的产生发生于呼吸作用的第二阶段. 光合作用过程及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2个反应:一个是水的光解,另一个是ATP的合成;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也包括2个化学反应:一个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另一个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呼吸作用的三个过程及场所是:

第一阶段:反应物:C6H12O6产物是:2丙酮酸+[H]+能量(2ATP、少) 场所: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反应物:2丙酮酸+6H2O产物是:6CO2+[H]+能量(2ATP、少) 场所: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反应物:[H]+6O2 产物是:12H2O+能量 (34ATP、多) 场所:线粒体内膜

【解答】解:CO2的固定发生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①;CO2的产生发生于呼吸作用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③. 故选:A.

【点评】这种基础性的题目必须明确相关的知识点,记忆的熟练就是送分题,记忆的不熟练就是失分题.

33.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 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 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含水量和矿质元素等.

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此时应考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大小关系.

25页

【解答】解: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密闭容器内的植物,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二氧化碳逐渐被消耗,浓度降低,进而光合作用强度跟着降低;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难度适中.

34.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有机物的积累是净光合量,光合作用速率受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解答】解:A、分析图示可知,这一天的6:00(甲曲线的a点)和18:00时左右,甲乙两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和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相等;在6:00之前,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已经开始,但光合作用比细胞呼吸弱;A错误.

B、在18时后,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开始小于细胞呼吸,有机物的积累最多的时刻应为18:00时,e点时有机物的积累量已经减少;错误.

C、图示曲线的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部分关闭导致叶内CO2浓度降低,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H]和ATP的速率减慢,这两段下降的原因不相同;错误. D、b~d段,乙曲线的变化为植物的“午休现象“,是气孔关闭导致叶内CO2浓度降低之故;甲植物可能不存在“午休现象“或气孔关闭程度很小或气孔无法关闭;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借助曲线图,考查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难题.

35.如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26页

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B.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D.该时期能够观察到核膜和核仁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专题】模式图;有丝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解答】解:A、甲在分裂间期倍增,并在分裂前期移向细胞两极,A错误; B、乙中含有DNA而丙中不含,所以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B正确;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C错误;

D、由于核膜、核仁在分裂前期已经解体、消失,没有核膜和核仁了,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6.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有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分裂末期能够观察到赤道板和细胞壁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专题】正推法;有丝分裂.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分裂间期有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形成染色单体,A正确; B、细胞中没有赤道板结构,分裂末期能够观察到细胞板和细胞壁,B错误;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C错误;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于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7.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

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27页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细胞周期的顺序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 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

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解答】解:①末期细胞一分为二,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有丝分裂的前期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进而形成纺锤体;

③在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中心体复制发生倍增; ④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③→②→④→①.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平时学习可巧记有丝分裂记忆口诀: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体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38.下列植物细胞中,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 A.蚕豆叶肉细胞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C.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D.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C选项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其它细胞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 【解答】解:A、蚕豆叶肉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另外叶绿体中含有色素,妨碍观察,故A选项错误;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故B选项错误;

C、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成正方形,排列紧密,细胞分裂旺盛,故C选项正确; D、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逐渐成熟,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选择,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39.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28页

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和观察.解离的(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来,经过该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染色时,需要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解答】解: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解离,使组织细胞分离开,A错误; B、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B错误;

C、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观察不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细胞壁的动态变化过程,C错误;

D、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选材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0.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本题考查“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需要同学理解实验过程和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

【解答】解:A、解离是用药液(盐酸和酒精)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压片是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正确.

B、低倍镜下观察视野宽,便于找到分生区,而高倍镜更容易看清染色体;正确. C、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观察到的细胞大多为间期,这时观察到的是细长丝状的染色质;错误.

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是观察分裂期,由于分裂期时间短,只有了解有丝分裂日周期性才便于在分裂期观察;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相关知识,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30分)

29页

41.

是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的模式图(黑点代表物质分子),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与甲相比,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需要载体.

(2)与丙相比,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需要消耗能量.

(3)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都非常重要的物质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专题】模式图;物质跨膜运输.

【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消耗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消耗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消耗 O2、CO2、H2O、N2 Na+、K+、Ca2+等离子; 举例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甘油、乙醇、苯、尿素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所示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乙图所示物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丙图所示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解答】解:(1)与甲相比,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相同之处是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2)与丙相比,乙方式所示物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其不同之处是需要消耗能量. (3)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都非常重要的物质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故答案为: (1)需要载体 (2)需要消耗能量 (3)主动运输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

42.如图所示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若干曲线变化图(如图1)和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图象(如图2),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30页

(1)曲线图中实线表示DNA的数量,虚线表示染色体的数量.

(2)图2中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EADCBF,其中B图高尔基体(一种细胞器)的活动明显加强.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有丝分裂.

【分析】分析图1:图1中实线表示DNA含量变化曲线,虚线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其中AB段表示分裂间期,BC段表示分裂前期,CD段表示分裂中期,DE段表示分裂后期,EF段表示分裂末期.

分析图2:A细胞处于分裂前期;B细胞处于分裂末期;C细胞处于分裂后期;D细胞处于分裂中期;E细胞处于分裂间期;F细胞处于分裂末期. 【解答】解:(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变化规律为: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DNA变化规律为: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因此图1中,实线表示DNA数量的变化,虚线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

(2)由以上分析可知,A细胞处于分裂前期,B细胞处于分裂末期,C细胞处于分裂后期,D细胞处于分裂中期,E细胞处于分裂间期,F细胞处于分裂末期,因此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E→A→D→C→B→F.图B处于分裂末期,此时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而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故答案为:

(1)DNA的数量 染色体的数量 (2)EADCBF 高尔基体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3.如图是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酵母菌应加到B D瓶中; A瓶中所加液体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一段时间后在B D瓶中取少量培养液,滴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存在,颜色变化为橙色变为灰绿色.

31页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其中甲装置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A瓶中是NaOH溶液,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B瓶是酵母菌培养液;C瓶中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目的是检测有氧呼吸过程中CO2的产生.乙装置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中D瓶是酵母菌培养液;E瓶中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目的是检测无氧呼吸过程中CO2的产生.

【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酵母菌分别加到B、D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应加到C、E瓶中;A瓶中所加液体是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除对实验现象的干扰. (2)检测酒精所用的试剂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能使酒精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故答案为:

(1)B D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酸性重铬酸钾 橙色变为灰绿色

【点评】本题结合图形,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4.如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依据图填空:

(1)图中H表示的是光反应阶段,C是【H】.

(2)图中F是三碳化合物,I阶段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据图分析:过程H代表的是光反应阶段,过程I代表的是暗反应阶段,A表示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B表示氧气,是由水在光下分解产生的,C表示的是[H],D表示的是ATP,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E表示ADP,F表示的是三碳化合物,G表示五碳化合物.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H代表的是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C是水光解后形成的NADPH,即【H】.

(2)图中F是二氧化碳固定后形成的三碳化合物,过程I代表的是暗反应阶段,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故答案为:

(1)光反应【H】

(2)三碳化合物 叶绿体基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物质和能量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分析图片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32页

3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32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