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多级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 习题 解

更新时间:2024-04-05 12:07: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章作业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第4章 多级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

自 测 题

4.1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

1. 现测得两个共射放大电路空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均为-100,将它们连成两级放大电路,其电压放大倍数应为10000。( )

2. 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各级的Q点相互独立,它只能放大交流信号。( ) 3.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各级的Q点相互影响,它只能放大直流信号。( ) 4. 只有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晶体管的参数才随温度变化。( ) 5. 互补输出级应采用共集或共漏接法。( )

6. 一个理想对称的差动放大电路,只能放大差模输入信号,不能放大共模输入信号。( ) 7. 共模信号都是直流信号,差模信号都是交流信号。( )

8. 对于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不论是单端输入还是双端输入,在差模交流通路中,发射极电阻RE一律可视为短路。( )

9. 在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单端输入情况时,只要发射极电阻RE足够大,则RE可视为开路。( )

10. 带有理想电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只要工作在线性范围内,不论是双端输出还是单端输出,其输出电压值均与两个输入端电压的差值成正比,与两个输入端电压本身的大小无关。( )

4.2填空题

1.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是一种采用 耦合方式的放大电路,因此低频性能 ,最常见的问题是 。

2. 理想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等于 ,输入电阻R等于 ,输出电阻R等于 。 Aiou3. 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大多采用 电路。

4.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为 和 输入端,前者的极性与输出端 ,后者的极性与输出端 。

4.3 选择题。

1.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是( )。

A.电阻阻值有误差 B.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 C.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 D.电源电压不稳定 2. 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 )。

A.便于设计 B.放大交流信号 C.不易制作大容量电容 D.电路具有最佳性能 3. 选用差动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

A.克服温漂 B.提高输入电阻 C.稳定放大倍数 D.提高放大倍数 4. 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 ),共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 )。

A.差 B.和 C.平均值 D.无关 5. 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RE,单端输出电路的( )。

A.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 B.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 C.差模输入电阻增大 D.差模输出电阻增大 6. 补输出级采用共集形式是为了使( )。

A.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大 B.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大 C.带负载能力强 D.改善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7.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特点是( )。(多项选择)

A.工作点互相独立 B.便于集成 C.存在零点漂移 D.能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 E.不便调整 8. 关于集成运算放大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集成运放是一种高电放大倍数的直接耦合放大器 B.集成运放只能放大直流信号 C.希望集成运放的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 D.集成运放的KCMR大 E.集成运放只能用于模拟信号的运算

第 1 页 共 8 页

第四章作业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9. 为了放大变化缓慢的微弱信号,放大电路应采用( )耦合方式;为了实现阻抗变换,放大电路内采用( )耦合方式。

A.直接 B.阻容 C.变压器 D.光电 10. 阻容耦合与直接耦合多级放大器之间的主要不同是( )。

A.所放大的信号不同 B.交流通路不同 C.直流通路不同 D.微变等效电路不同 11. 因为阻容耦合电路( ),所以这类电路( ),但是( )。

A1.各级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 B1.各级静态工作点独立C1.各级放大倍数互相影响 D1.各级放大倍

数互不影响

A2.温漂小 B2.能放大直流信号 C2.放大倍数稳定 D2.放大倍数不稳定 A3.温漂大 B3.不能放大直流信号 C3.放大倍数不稳定 D3.易于集成

习 题

??A?A???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巳知图P4.3中?=4.3 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试问在计算A1uu1u2?Aun。u30,?2=20,rbe1?rbe2?1kΩ,试用两种方法计算电路的电压大倍数。

+VCC RB1137kΩ CB1++ui-30μF RB1218kΩ RC15.1kΩ RB2124kΩ CB2+ RC23.3kΩ CB3+30μFVT2 RL3.3kΩ + CE250μF+uo_VT10.47μF RE12.4kΩ RB2210kΩ + RE2 CE11.5kΩ 50μF

图P4.3

4.4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为第一级放大电路的榆入电阻。阻容耦合两级放大电路如图P4.4所示,已知?1=

?2=50,UBE?0.7V,试指出每级各是什么组态的电路,并计算电路的输入电阻Ri。

RB125kΩ C1++ui-10μF RE110kΩVT1C+210μF RB2210kΩ RC210kΩ +VCC(+15V) C3++10μF RB2150kΩ VT2 RE20.1kΩ ' RE21kΩ uo+ C430μF_

图P4.4

第 2 页 共 8 页

第四章作业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4.5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为末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试写出图P4.5的RC耦合共集-共集放大电路输出电阻Ro的表达式。

+VCC RB11 C1VT1 Rs+us- RB12C2 RE2 RB21VT2 C3+uo_ RE1 RB22

图P4.5

4.6 为提高放大电路的带负载能力,多级放大电路的末级经常采用共集电路。共射-共集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如图P4.6所示。已知电路中?1=?2=50,UBE?0.7V。(1)求各级的静态工作点;(2)求电路的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3)试分别计算RL接在第一级输出端和第二级输出端时,两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I R151kΩ C1++ui-10μF R211kΩ R451Ω R51kΩ+ C247μF R73.3kΩ R35.1kΩ VT1A+10μF R5150kΩ VT2 C3+10μF RL5.1kΩ +uo_+VCC(+12V)

图P4.6

4.8 场效应管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用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作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可大大提高电路的输入电阻。由场效应管和晶体管组成的放大电路如图P4.8所示,已知电路中?1=?2=50,rbe1?1.5kΩ,rbe2?1kΩ,设电容

?|?10V时,场效应管的跨导g至少应为多少? C的容量足够大,试问当要求电路总的电压放大倍数|Amu+VCCRD6.8kΩ CRB190kΩRC11kΩVT2RE2510ΩuoVT1RB210kΩuiRGRE115Ω

图P4.8

第 3 页 共 8 页

第四章作业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4.9 恒流源在集成电路中除作偏置电路外,还可作为放大电路的有源负载,以提高电压增益。图P4.9电路是用恒流源作有源负载的共射放大电路,试说明恒流源作负载,对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有何改善?

+VCCVT2IC2RB+ui_VBB+VT1RLuo_RVT3IR图P4.9

4.10 图P4.10所示电路参数理想对称,晶体管的?均为80,rbb??100?,UBEQ?0.7V,RW滑动端在中点。

?、差模输入电阻R,差模输出试计算: (1)VT1管和VT2的发射极静态电流IEQ;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id?。 电阻Ro,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c+VCC(+12V)RC10kΩRC10kΩ+ uo_RL 10kΩ+ ui_VT1RW 100ΩRE5.1kΩ-VEE(-6V)VT2

图P4.10

4.11 图P4.11所示电路参数理想对称,晶体管的?均为80,rbe?7kΩ,UBEQ?0.7V;VT1管和VT2的发

?、射极静态电流IEQ?0.3mA,试估算:(1)RC3;(2)集电极静态电位UCQ1和UCQ2;(3)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d?、差模输入电阻R、输出电阻R的值;???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4)若直流信号uI?10mV,则Uiooc+VCC(+12V) R1kΩ+ uo_ RC220kΩVT1VT2+ u_iVT3 RE3VDZ+3.7V_-VEE(-6V)图P4.11

第 4 页 共 8 页

第四章作业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4.12 电路如图P4.12所示,RE1?RE2?100?,三极管的?1??2?100,UBE1?UBE2?0.7V。求:(1)静态工作点Q(IB1、IC1、UCE1); (2)当ui1?0.01V,ui2??0.01V时,求输出电压uo?uo1?uo2的值;(3)当C1、C2间接入负载电阻RL=5.6kΩ时,求uo的值; (4)求电路的差模输入电阻Rid和输出电阻Rod。

+VCC+10V RC15.6kΩ c1 ui1 RC25.6kΩ c2VT2 RE2 ui2+ uo_ uo1 uo2VT1 RE1 2mA 100kΩ-VEE-10V

图P4.12

4.13 电路如图P4.13所示,管子的??50,rbb??100?,R1上的电压可以忽略不计,UBE?0.7V。

?、R和R的值;(1)计算静态时的IC1、IC2、UC1和UC2的值;(2)计算电路的A(3)试求当Ui??1Vidodd时输出Uo的值。

+15VRC30kΩ RL15kΩVT1+.Uo_VT2 R1+.Ui_100Ω R1100Ω RE27.5kΩ-15V

图P4.13

第 5 页 共 8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2x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