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岭植物调查汇总

更新时间:2024-05-31 22: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01 石松科(1种)

中文名称:铺地蜈蚣(1-8)

别名:筋骨草;小伸筋;过山龙;狗仔草(广州) 拉丁学名:Lycopodium cernuum 科属名:石松科石松属 识别特征:

形态:植株高达60厘米。两歧分枝;主茎长 10 - 25 厘米,下部单出,上部多分枝,茎枝光滑或被毛,全部有叶;枝向上或下垂,末回分枝直径2 -5毫米

茎叶:叶密生,多行排列,长 2 - 3 毫米。穗无柄,圆柱形、卵形或近圆球形,长 3-20毫米,直径2-3毫米;能育叶顶端长渐尖,基部阔卵形,边有多数睫毛 果:胞子囊肾形,外有网纹

生境:生于湿润酸性土上,海拔150-1100米

园林应用:药用及观赏价值。枝供插瓶用,且为制作花圈、花篮及切花的主要衬托材料

02 卷柏科(1种)

中文名称:兖州卷柏(1-11,12) 拉丁学名:Selaginella involvens 科属名:卷柏科卷柏属 识别特征:

形态:植株长15-45厘米

茎叶:茎细长,直立,下部不分枝,上部数回分枝,圆柱形或近圆柱形,不具梭;羽片密生,三角形,那状披针形或袋形;小羽片多回羽状分枝,末回小枝长 5 - 35 毫米,叶宽2.5-4毫米。茎上的叶一型:指向茎的顶端,贴着,卵状披针形;枝上的叶二型:侧叶互相接近至呈复瓦状,椭圆形,长 1.5-2.5 毫米,质坚硬,略向上,顶端纯至渐尖,基部圆形或心脏形,两缘略不相等,上缘或接近基部处有小睫毛或小齿,中叶长为侧叶的1/4-1/8,指向茎及枝的顶端,贴着,全缘略有小齿,顶端渐尖或近急尖,基部截形或近心脏形,通直或弯曲,复瓦状排列

果:大孢子黄色、白色或褐色 果期:秋季采收

生境:白沙、崖县,生于山地林下阴石上 园林应用:观赏价值、地被

03 海金沙科(2种)

中文名称:小叶海金沙(1-26) 别名:石韦藤

拉丁学名:Lygodium scandens 科属名:海金沙科海金沙属 识别特征:

茎叶:植株高攀达5-7米。叶轴上的短柄相距7-9厘米;叶二形;不育羽片椭圆状,长约7-8厘米,宽4-7厘米,奇数羽状,小羽片4对,柄端有关节,阔披针形、育种椭圆形,先端钝,边缘有钝齿;能不育羽片椭圆状,长约8-10厘米,宽4-6厘米;叶薄草质,于后棕褐色,干后暗绿色,无毛

生境:生于海拔110-850米的阳光充足的路边或水沟边 园林应用:路沿地被或水边种植

中文名称:掌叶海金沙(1-26) 拉丁学名: Lygodium digitatum 科属名:海金沙科海金沙属 识别特征:

茎叶:植株高攀达6米。叶轴上的短柄相距10-20厘米;叶二形;不育羽片掌状深裂,裂片阔披针形,长约20厘米,宽1-1.5厘米,先端短尖;叶草质,于后棕褐色,无毛或主脉及小脉偶有短毛,长2-4厘米

生境:生于海拔500-900米的林中 园林应用:林下地被

04 莎草蕨科(1种)

中文名称:莎草蕨(1-28) 拉丁学名:Schizaea digitata 科属名:莎草蕨科莎草蕨属 识别特征:

形态: 常绿草本,根状茎短而横卧。

茎叶: 叶丛生,条形似莎草叶,长达30cm,宽2~3.5cm,全缘;仅1条主脉;基部渐狭成三棱形的柄,顶部簇生5~15条能育裂片,长2~4cm,宽约1mm,孢子囊生于裂片下面主脉两侧,成熟时满布裂片下面。因重力作用使叶片弯垂 果:孢子

生境:产广东与海南。生海拔约200m处的疏林下的干旱脊薄砂壤土上 园林应用:药用植物及观赏价值

05 铁线蕨科(1种)

中文名称:扇叶铁线蕨(1-84)

拉丁学名:Adiantum flabellulatum L. Sp. 科属名: 铁线蕨属 识别特征:

形态: 植株高20-45厘米

茎叶:叶柄细长挺立,叶面指状二叉分枝,根状茎短而直立,叶簇生;柄长10-30厘米,粗2.5毫米,紫黑色,有光泽,基部被有和根状上同样的鳞片,向上光滑,上面有纵沟 1 条,沟内有棕色短硬毛;叶片扇形,长 10 - 25 厘米,二至三回不对称的二叉分枝,通常中央的羽片较长,两侧的与中央羽片同形而略短,长可达5厘米,中央羽片线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1.5 - 2厘米,奇数一回羽状:小羽片 8-15对,互生,平展,具短柄(长1-2毫米),相5-12毫米,彼此接近或稍疏离,中部以下的小羽片大小几相等,长6-15毫米,宽5-10毫米,对开式的半圆形(能育的),或为斜方形(不育的),内缘及下缘直而全缘,基部为阔楔形或扇状楔形,外缘和上缘近圆形或圆截形,裂片全缘,不育部分具细锯齿,顶部小羽片与下部的同形而略小,顶生小羽片倒卵形或扇形,与其下的小羽片同大或稍大。叶脉多回二歧分叉,直达边缘,两面均明显 果:孢子

生境:生于阳光充足的酸性红、黄壤上,海拔100 --1100 米 园林应用:植株婷婷而立,典雅可爱,为观赏蕨类植物

06 金星蕨科(1种)

中文名称:单叶新月蕨(1-131) 拉丁学名:Abacopteris simplex 科属名:金星蕨科新月蕨属 识别特征:

形态:植株高20-40厘米。根状茎坚硬,长而横走,密被短毛及疏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约 3 毫米,棕色,全禄

茎叶:叶远生,单叶,近二型;叶柄稍被毛,不育叶的柄长 10 - 15 厘米,能育叶的柄长 30 厘米或更长;不育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 15 - 20厘米,宽 5 - 7 . 5 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脏形或有时为耳形,叶缘有钝锯齿或浅波状至近全缘;能育叶与不育叶同形但较小;侧脉多数而平行,在羽轴与叶缘之简有网眼 8 - 12 个;叶近革质,干后椽褐色,两面均无毛

果:胞子

生境:通常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密林或山谷溪流附近 园林应用:做地被及潮湿阴暗地点点缀景观

07 乌毛蕨科(1种)

中文名称:乌毛蕨(1—133) 别名:龙船蕨,赤头蕨

拉丁学名:Blechnum orientale 科属名:乌毛蕨科乌毛蕨属 识别特征:

形态: 陆生大型植物,植株高60—150厘米。根状茎粗壮,直立,顶部密被褐色钻线形鳞片

茎叶:叶簇生;叶柄长20—50厘米,棕禾秆色,坚硬,上面有纵沟,无毛;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40—100厘米,宽15-4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不缩狭,-回羽状;羽片18-50对,互生,斜向上,无柄,线形,长11-24厘米,宽6—10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或呈微波状。叶脉羽状,分离,侧脉二叉或单-,近平行。叶近革质,两面无毛。孢子囊群线形,着生于中脉两侧,连续而不中断 果:孢子

生境:生于海拔80—500米的林下、林缘、溪谷边、田边、路旁

园林应用:乌毛蕨形态优美,具有苏铁之风韵,是-种观赏价值很高的蕨类,适宜大型盆栽观赏,也适合园林花坛、林下、道旁地栽

08 里白科(1种)

中文名称:铁芒萁(中国植物志2-118,119) 拉丁学名:Dicranopteris linearis 科属名:里白科芒萁属 识别特征:

形态: 植株高达3-5米,蔓延生长

茎叶:叶柄长1~4米。叶轴有5~8回两歧分枝,第-回分叉处无侧生托叶状羽片,其余各回分叉处两侧均各具1对托叶状羽片。末回羽片较狭小,通常长8~15厘米,宽2.5~4厘米,上面绿色,两面均无毛 果:孢子

生境:生于疏林的林缘或空间空地呈小片状分布,仅构成面积不大的群落,通常冬季仅下部羽片干枯

园林应用:做地被及潮湿阴暗地点点缀景观

09 罗汉松科(2种)

中文名称:脉叶罗汉松(1-216) 别名:竹叶松、大叶竹叶松、油松 拉丁学名:Podocarpus neriifolius 科属名:罗汉松科 罗汉松属 识别特征:

形态:乔木,高达25m,胸径50cm;树皮灰褐色,纵裂成条片状;枝条斜伸或开展。叶披针形,厚革质,螺旋状排列,不成两列,长7-15(萌生枝上的叶长达25)cm,宽9-19mm,常微弯,上部渐窄,先端渐尖,偶有短尖头,基部楔形,具短柄,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中脉显著的隆起,下面淡绿色,中脉微隆起

花:雄球花单生或2-3穗簇生叶腋,长2.5-5cm,具短梗;雌花单生叶腋。花期4-5月 果:种子圆球形,径1-1.6cm,熟时肉质套被紫红色,着生于肥大肉质的种托上,种托橙红色,长约11mm,径9mm,柄长约9mm,秋后成熟 生境:多生于常绿林中

园林用途:长江以南各省区常做庭园树

中文名称:陆均松(1-218) 别名:山松、红松、泪柏 拉丁学名:Dacrydium pierrei 科属名:罗汉松科 陆均松属 识别特征:

形态:乔木,高达35m,胸径2m;树干通直;幼树树皮灰白色,老则变为淡褐色、褐红色或暗灰褐色,微粗糙,有浅裂纹,成薄片脱落;大枝轮生,多分枝;小枝下垂,绿色,无毛。叶两型,螺旋状着生,排列紧密,基部延下生长;幼树及大树下部枝条的叶镰状针形,长15-20mm,先端渐尖;大树的叶较短,鳞形或钻形,长3-5mm,背部有纵脊,先端尖头钝、向内弯曲

花:雄球花穗状,圆柱形,长8-11mm;雌球花无梗,单生枝顶。花期:4-5月

果:种子坚果状,卵圆形,长4-5mm,径约3mm,横卧于小枝顶端,先端钝尖,基部具杯状肉质套被,熟时红色或红褐色,无柄。10-11月成熟

生境:常生在有花岗岩、砂岩及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或红壤上,组成针阔混交林,或成块状纯林。大树喜光,幼树耐阴;适生于年均气温20度以上,1月平均气温12度、温度大、年降水量2500mm、偏酸性的红黄壤地带。天然林生长慢,而人工林生长较快,具共生菌根 园林用途:树姿优美,干通直,叶色翠绿,为较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又为优良的荒山造林树种

10 番荔枝科(1种)

中文名称:光叶紫玉盘(1-237) 别名:包氏紫玉盘

拉丁学名:Uvaria boniana 科属名:番荔枝科紫玉盘属

识别特征:

茎叶:攀援灌木;全株无毛,或微有毛。叶纸质,长圆形至长圆状阔卵形,长7-12厘米,宽8-5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两面无毛;侧脉8-10对,纤细,两面稍凸起,网脉不很明显;叶柄长2-8毫米。花1-2朵与叶对生或腋外生

花:花梗柔弱,常2。5-5.5厘米,无毛,中部以下有小苞片或缺;萼片3片;卵圆形,长2.5-3毫米,微有缘毛;花瓣6片,2轮,革质,卵圆形,长约8毫米,两面的顶部有微柔毛,外轮阔卵形,具缘毛,内轮较小而凹陷;雄蕊多数,全部发育,楔形,药室远距,药隔顶端扩大,并有乳头状突起;心皮多数,密生黄色柔毛;花柱极短或缺,柱头2裂,马蹄形,每心皮有胚珠6-8颗 果:果柄长4-5.5厘米 花期:5-10月

果期:6月至翌年4月

生境:为低海拔至中海拔森林中较常见的植物 园林应用:垂直绿化

11 樟科(3种)

中文名称:黄樟(1-261) 别名:樟木、南安、香湖

拉丁学名:Cinnamomum parthenoxylon 科属名:樟科樟属 识别特征:

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5米,胸径可达30厘米

茎叶:树皮暗灰褐色,上部为灰黄色,深纵裂,内皮带红色,具有樟脑气味。枝条粗壮,圆柱形,绿褐色。顶芽卵形,覆宵圆形鳞片,被绢状毛。叶互生,革质,通常椭圆形卵状至长椭圆形卵形,先端通常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长6~12厘米,宽达3~6厘米 花:圆锥花序或聚伞花序,腋生或近顶生,花小,绿带白色,花梗纤细;花柱被短柔毛 果:果球形,直径6~8毫米,黑色 花期:3~5月及9~11月 果期:4~7月

生境: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或灌木丛中,常利用野生乔木辟为栽培的樟茶混叶林。喜温暖,潮湿、上壤深厚疏松的山地

园林应用:庭园绿化、行道树等,木材是上等的家具用材

中文名称:木姜子(1-289) 别名:山苍树、山番椒 拉丁学名:Litsea cubeba 科属名:樟科木姜子属 识别特征:

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5米

茎叶:枝条细长,枝叶芳香。叶互生,纸质,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2.5厘米

花:花于叶前开放,或同时开放,花序单生或束生,黄白色 果:果球形,直径4—6毫米,黑色,芳香,无毛,种子有脊棱 花期:2~3月

果期:7~8月

生境:生于山地阳坡杂木林中或林缘、溪边 园林应用:绿化种植

中文名称:无根藤(1-301)

别名:无头藤、无娘藤、金丝藤、罗网藤、无根草 拉丁学名:Cassytha filiformis 科属名:樟科无根藤属 识别特征:

形态:寄生缠绕草本,借盘状吸根攀附于他植物上 茎叶:茎线状,绿色或绿褐色。叶退化为微小鳞片

花:花极小,两性,白色,长不到2毫米,组成长2-5厘米的穗状花序 果:浆果,果实小,球形,直径约7毫米 花期:4~12月 果期:4~12月

生境:灌丛中,山坡, 疏林中 园林应用:垂直绿化植物

12 防己科(2种)

中文名称:崖藤(1-316) 拉丁学名:Albertisia laurlfolia 科属名:防己科崖藤属 识别特征:

茎叶:木质藤本;小枝稍粗壮,被绒毛。叶近盾状,叶片革质,卵状椭圆形至长原状披针形,长7-14厘米,宽2.5-5厘米,顶端短尖至近骤尖,基部钝,两面无毛或下面中脉和侧脉上被疏柔毛,侧脉3-5条,最下一对与中脉形成三出脉,在下面显著凸起叶柄长1-2.5厘米 ,两端膨大,通常着生在叶片的 近基部

花:雄花序,为3-5花所组成的聚伞花序,长达15毫米,被绒毛;雄花,外轮萼片三角形至卵形,被绒毛,内轮长约5毫米,具3小裂片,花瓣长约0.5毫米;雄蕊19-27个;雌花序未见,据果序可知仅存1花

果:果核椭圆形至近球形,长2.2-2.3厘米。黄色,被绒毛,单生或几个簇生,内果皮近平滑,胎座迹不明显 花果期:4-9月

生境:海南岛中部和南部,常生密林中 园林应用:垂直绿化

中文名称:苍白秤钩风(1-320) 别名:电藤

拉丁学名:Diploclisia glaucescens 科属名:防己科称钩风属 识别特征:

形态:木质大藤本;茎长可达20余米或更长,径达10余厘米,木质大藤本,全株无毛;枝淡褐色,有条纹

茎叶:叶柄自基生至明显盾状着生,通常比叶片长很多,叶片厚革质,下面粉绿色,掌状脉

通常5条;叶柄长3-7厘米

花:聚伞花序复作圆锥花序式排列,狭长,长15-20厘米,着生在无叶老枝上,常簇生;雄花;萼片卵状长圆形,小的长1.5-2毫米,大的长达2.5毫米;花瓣长约1.5毫米;雄蕊长约2毫米,雌花,子房半卵球形,柱头向外伸展呈唇形 花期:春季

果:核果红色,被白粉,倒卵状长圆形,长1.5厘米,宽7-9毫米。果期,夏季 生境:海南岛较多,常生林中 园林应用:垂直绿化

13 白花菜科(2种)

中文名称:海南槌果藤(1-351) 拉丁学名:Capparis hainanensis 科属名:白花菜科槌果藤属 识别特征:

形态:攀援灌木,无毛,极光滑,有刺;刺短,尖端黄褐色,下弯

茎叶:叶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9厘米,少有长12厘米,宽2.5—4.5厘米,少有宽6.5厘米

花:花大,白色,直径4—5厘米,单生于叶腋

果:果椭圆形或长圆形,长达5厘米,直径2.5厘米,果皮薄 花期:7~12月

果期:12月至翌年3月 生境:低海拔森林中 园林应用:垂直绿化

中文名称:罗志藤(1-352) 拉丁学名:Stixis suaveolens 科属名:白花菜科罗志藤属 识别特征:

形态:木质大藤本

茎叶:枝无毛,绿黄色,干后黄褐色,有凸起的淡黄色皮孔及纵裂条纹。叶草质,边缘稍卷曲,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

花:总状花序腋生,长15—25厘米,被短柔毛,暗灰色 果:浆果椭圆状,长3—3.6厘米,宽2.2—2.7厘米,黄色 花期:2~5月 果期:5~8月

生境:中海拔森林中较常见,多攀援于树上 园林应用:垂直绿化

14远志科(1种)

中文名称:黄叶树(1-369)

别名:黄壳果、门力、黄杨、毛丹、岭乌大 拉丁学名:Xanthophyllum hainanense 科属名:远志科 黄叶树属 识别特征:

形态:乔木,高5-20m;小枝纤弱,蜿蜒状,无毛。叶革质,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4-15cm,宽1.5-4.5(-6)cm,顶端长渐尖,基部阔急尖或稍钝,全缘而有黄色的边缘,两面均无毛。干时黄绿色;网脉下面凸起;叶柄长6-10mm

花:总状花序腋生和顶生,少花,不分枝或下部有时有短分枝,长4-8cm,或生于小枝上部的因叶脱落而呈多花的长圆锥花序;总花梗和花梗密被短柔毛,具披针形的小苞片;花白黄色,芳香,盛开时长约10mm;花梗长3-5mm;萼片背面被微柔毛,外面3片卵形,长约2mm,钝头,内面2片长圆状椭圆形,长约4mm;花瓣5片,分离,不相等,远轴和侧面的花瓣披针形而稍弯,具爪,稍具缘毛;雄蕊长4-8mm,花丝近基部和顶部有长柔毛;子房密被柔毛;花柱长约6mm,基部被疏柔毛,柱头头状,2浅裂,胚珠4颗。花期:4-5月。 果:果球形,成熟时直径1.5-2cm,淡黄色,被疏柔毛或以后脱落,果柄圆柱形,粗壮,长4-5mm;种子扁球形,直径约8mm 生境: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地林中 园林用途:木材坚硬致密,做建筑用材

15 茅膏菜科(1种)

中文名称:锦地罗(1—371) 别名:落地金钱

拉丁学名:Drosera burmanni 科属名:茅膏菜科茅膏菜属 识别特征: 形态:草本

茎叶:叶基生,旋叠如莲座状,倒卵状匙形,长6-10毫米,基部渐狭而成一柄,有红色缘毛状长腺毛;托叶膜质,稀分裂

花:花茎单生或2-3个由叶丛中抽出,柔弱,长6-28厘米,无毛;花梗于结果时直立;萼长约3毫米,分裂几达基部,裂片圆形,顶端急尖;花瓣长于萼片;花柱5枚,不分裂。蒴果近球形,熟时开裂;种子多数,极细小,黑色,种皮不光滑 花果期:全年

生境:多生于低湿的草地上

园林应用:盆栽,花镜,绿化种植

16 瑞香科(1种)

中文名称:土沉香(1-434)

别名:白木香、牙香树、女儿香、莞香、香材 拉丁学名:Aquilaria sinensis 科属名:瑞香科土沉香属 识别特征:

形态:乔木,高6-15m,胸径达90cm;树皮暗灰色,近于平滑,极易剥落,有坚韧的纤维;小枝幼时被疏柔毛。叶革质,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10(-14)cm,宽2-5(-6.5)cm,顶端急尖,具短尖头,基部阔楔形,两面无毛,有光泽;侧脉每边15-20条,疏密不等,小脉极纤细,不甚明显,近平行;叶柄长约5mm,被毛

花:花黄绿色,芳香,多朵组成繖形花序;花梗长5-10mm;花萼浅钟形,长约6mm,两面均被短柔毛,5裂,裂片卵圆形;花瓣鳞片状,10枚,被毛;雄蕊10枚,一轮,花丝长约1mm;子房卵形,被毛,2室,每室有胚珠1颗,花柱极短或无,柱头头状 花期:春夏,3-5月

果:蒴果长2-3cm,宽约2cm,顶端具短尖头,基部收狭并有宿存的花萼,被黄色短柔毛,2裂;种子1颗或2颗,基部有长约2cm的尾状附属体 果期:秋季,9-10月

生境:多生于山地雨林或半常绿季雨林中

园林用途:树形优美,适合庭院栽培,及绿化树木

17 五桠果科(2种)

中文名称:大花第伦桃(1-447)

别名:各班肉、枇杷树、山牛彭、大花五亚果 拉丁学名:Dillenia turbinate 科属名:五桠果科第伦桃属 识别特征:

茎叶:常绿乔木,高达30米,直径1米;树皮灰色或淡灰色;枝密被铁锈色长硬毛或近无毛。叶革质,倒卵形或倒卵长卵状长圆形,顶端圆或钝,很少急尖,基部阔楔形而下延成狭翅状,边缘有疏小齿,腹面除中脉和侧脉被短硬毛外,余皆无毛或近无毛,叶面被硬毛,脉上较密,侧脉脉15-22对,稀40对,明显;叶柄长2-4.5厘米,被锈色硬毛

花:总状花序顶生,有花2-4朵,长1.5-7厘米,总花梗密被铁锈色长硬毛,无苞片;花大直径10-13厘米;花梗粗壮,长3-20毫米;密被铁锈色长硬毛,无小苞片;萼片5.革质,广卵圆形,外面的 2片较大,长约3.5厘米,宽约2厘米,外面被锈色粗毛;花瓣5,膜质,倒卵形,黄色,稀白色或粉红色,长5.5-7厘米,顶端圆,基部狭;雄蕊2轮,外轮约310-325枚,长1.4-1.6厘米,内轮约25枚,长2-2.5厘米,花丝淡紫色,外轮的长5-11毫米,内轮的长2-5毫米,花药顶孔开裂;心皮8-9枚,披针形,长8-10毫米,宽3-3.5毫米,无毛,花柱圆柱形,长约13毫米

果:果近球形,不开裂,直径4-5厘米,红色,具宿存萼,种子倒卵形,长约6毫米,宽约4毫米,暗褐色,无毛,无假种皮 花期:1-9月 果期:1-9月

生境: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地林中。 园林应用:庭院树或片植

中文名称:锡叶藤(广东植物志3—93) 别名:涩叶藤

拉丁学名:Tetracera asiatica 科属名:第伦桃科锡叶藤属 识别特征:

形态:木质藤本,长3-5米或更长;枝稍粗糙,被糙伏毛或疏柔毛,稀近无毛。

茎叶:叶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稀卵形,长3-15厘米,宽2-7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圆形或渐狭,边缘有波状小锯齿或全缘,两面均粗糙。无毛或被紧贴的疏柔毛或无毛

花: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疏散,长10-25厘米,宽5-15厘米,被糙伏毛或疏柔毛,苞片和小苞片线形,被缘毛,外面被疏毛;花多数,白色,直径6-10毫米,花梗长1-5毫米;萼片5片,近圆形,革质,仅边缘具缘毛,内面的3片较大,宿存;花瓣3片,长约3.5毫米,宽约2.5毫米,卵形,膜质,无毛;雄蕊多数,长3-4毫米,花丝丝状,中部以上扩大;心皮1(-2)枚,无毛,具10-12颗胚珠

果:卵形,长6-10毫米,宽4-6毫米,褐黄色而光亮,具长约2-5毫米的喙;种子1-2颗,黑色,卵形,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具边缘呈流苏状,长5毫米的黄白色假种皮 花期:5-11月 果期:7-12月

生境:多生于海拔山地的疏林和灌丛中 园林应用:绿化种植

18 天料木科(1种)

中文名称:毛天料木(1—462) 拉丁学名:Homalium mollissimum 科属名:天料木科天料木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至小乔木,高6-7米,有时达到10米;树皮灰白色至灰色;小枝初时密被短绒毛,后因毛脱落而变无毛,浅褐色

茎叶:叶具短柄,革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5-8(-11)厘米,宽2.5-5厘米,顶端急尖或钝而短渐尖,基部阔楔形或钝,边缘有疏离的小锯齿,幼时两面被苍黄色的绒毛,成长时腹面的毛部分脱落,但背面仍被浓密的短绒毛,中脉在叶片腹面平坦,在背面凸起,侧脉纤细,每边6-8条,在叶片腹面平坦或稍下陷,在背面凸起,近叶缘处彼此联结;叶柄极短,长2-5毫米,密被短绒毛;托叶早落,倒披针形,长5毫米

花:总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内,长4-8厘米,密被苍黄色的短绒毛;花白色,7数,初放时直径4-4.5毫米,盛开时倍之;花梗长2-3毫米,有广展的长柔毛,中部具节;萼管狭陀螺形,长2毫米,有明显的纵槽纹,裂片倒披针状线形,初放时长2-2.5毫米,宽0.25毫米,盛开时倍之,顶端稍钝,边缘有缘毛;花瓣与萼片相似,稍长于萼片,急尖或微钝,被广展的柔毛,边缘有缘毛,具明显的脉纹;雄蕊和花瓣等长,下部被广展的长柔毛;花盘腺体陀螺形,顶端截平,被长而直的粗毛;子房被广展的长柔毛,花柱3-4,丝状,长3毫米,下部被广展的长柔毛,侧膜胎座3-4个,每个有胚珠3-4颗 花期:6-12月

生境:低海拔至中海拔密林中或山谷中 园林应用:庭园种植

19 山茶科(2种)

中文名:石胆(1-496)

别名:山赤(南桥);杠由母(尖峰) 拉丁名:Tutcheria multisepala 科属名:山茶科石笔木属 识别特征:

形态:乔木,高约8米

茎叶:小枝无毛或有极稀疏柔毛。叶革质,狭长圆形而两端狭尖,或为倒披针形,稀为倒卵形,尖端渐狭或骤狭为急尖,长6-13厘米,边缘有显明据齿,齿有微小黑色腺体,干时腹面暗黄褐色或暗揭色,背面色较淡,两面皆有微小腺点,无毛,网状叶脉在叶背面明显浮凸;叶柄长4-8毫米

花:花单生于小枝近顶部的叶腋间,无梗,白色,直径3-5厘米;苞片近革质,卵圆形,顶端圆,长0.8-1.5厘米,宽1.2-2厘米,外面密生灰色平贴长毛;花瓣5片,倒卵形,长约2厘米,外面密被柔毛;雄蕊多数,无毛;子房密生平贴柔毛,花柱3

果:果阔长圆形,黄绿色,长2.5-3厘米,直径2一2.4厘米,种子2颗,长圆形而两端尖,长17毫米,微压扁,深亮褐色,种脐长12毫米 花期:全年 果期:全年

生境:生于中海拔至高海拔山坡疏林中或山谷溪旁 园林用途:园景树、盆栽

中文名:海南柃(1-508) 拉丁名:Eurya hainanensis 科属名:山茶科柃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或小乔木

茎叶:嫩枝圆柱形,无毛;顶芽被短柔毛。叶革质,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5-10厘米,宽2-4.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腹面绿色,有光泽,背面灰褐色,无毛,边椽有明显细踞齿,侧脉每边8-10条,下面略凸起;叶柄长5-8毫米

花:雄花2-3朵腋生;花梗长4毫米;小苞片那圆形,长1毫米;萼片近圆形,长2-2. 5毫米,无毛;花瓣卵形,长构3.5毫米;雄蕊20枚;退化子房无毛。雌花1-3朵腋生;花梗长3-4毫米,小苞片萼状;萼片近乎圆形,无毛,长约1.5毫米;花瓣披针形,长2.5毫米;子房无毛,花柱长4毫米,顶端3浅裂

果:果实圆球形,直径4-5毫米 花期:秋冬季 果期:夏季

生境:生于海南中部及南部的常绿阔叶林中 园林用途:绿篱、花篱

20 五列木科(1种)

中文名称:五列木(1-510) 拉丁学名:Pentaphylax euryoides 科属名:五列木科 五列木属 识别特征:

形态:乔木,高7-15m,无毛;树皮灰褐色或灰黄色;小枝粗壮,圆筒形,有凸起的皮孔和条纹。叶革质,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2.5-5.5cm,宽1-3(-4)cm,顶端短渐尖而微凹,基部楔形;中脉在上面下陷,侧脉每边6-8条,在两面微凸起 花:假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2-4.5cm,中轴有不规则的棱;花单生,具花梗;花梗长3-4mm,粗壮;苞片2枚,近圆形,长宽均1.5mm;小苞片小,长圆形、三角形或圆形,有时顶端急尖;萼片近圆形,长宽均约2.2mm,顶端2裂,边缘具缘毛;花瓣长圆形,长4.2mm,宽1.8mm,上部略阔,顶端钝;雄蕊长2.3mm,花丝基部阔,花药近球形;花柱粗壮,长1mm,有5浅裂的柱头 花期:秋季

果:蒴果长1.2cm,直径0.4cm,长圆形,果梗极短,种子线状长圆形,种皮红色 生境:常见于中海拔至高海拔的密林中 园林用途:各种用材

21 水东哥科(1种)

中文名称:金莲木(1-513) 拉丁学名:Ochna integerrima 科属名:水东哥科 金莲木属 识别特征:

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纸质,椭圆状长圆形、长圆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7-16cm,宽2-5cm,顶端钝急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小锯齿或小钝齿,无毛,干时淡绿色;中脉两面均凸起,侧脉多数,粗细不均,网状脉略明显;托叶钻状,早落;叶柄短,长4-5mm 花:繖房花序顶生或生于短侧枝上,长宽均3-4cm;花大,黄色,盛开时直径达3cm,花梗长15-30mm,近基部有关节;萼片长圆形,长8-10mm,顶端钝,开放时外反;花瓣通常5瓣,阔倒卵形,长12-14mm,顶端钝或圆形;雄蕊多数,长约10mm,花丝与花药近等长,宿存,花药线形,顶孔开裂;心皮10-12,环生于花盘的顶部,花柱圆柱形,长于雄蕊,柱头圆盘状,5-6裂 花期3-4月

果:核果长10-12mm,宽6-7mm,顶端钝 生境:生于中海拔林层

园林用途:花大,黄色,可为庭院观赏用

22 金莲木科(1种)

中文名称:裂瓣奥里木(1—514) 拉丁学名:Ouratea labopetala 科属名:金莲木科奥里木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4-7米;枝纤细,无毛

茎叶:叶近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10-15厘米,宽3-5厘米,顶部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除基部1/3全缘外,通常有向前的小锯齿,两面均无毛,中脉两面均凸起,侧脉多数,纤细,近平行;托叶早落;叶柄长约5毫米,基部膨大

花: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长约12厘米,花梗长约15毫米;萼片5,椭圆形,长约5毫米;花瓣5片,卷折,倒卵形,长约5毫米,宽3-4毫米,基部狭而具2耳,顶端2浅裂;雄蕊10枚,花药具四纵棱,向轴弯拱,长约4毫米;心皮5,倒卵形,环生于花盘的顶部,长约1毫米,花柱钻状,长约3毫米

果:核果卵状肾形,具皱纹,长约6毫米,宽4.5毫米 花期:7月

生境:溪旁或密林中不常见的植物,有时异见于山顶 园林应用:观花灌木,绿化种植

23 钩枝藤科(1种))

中文名称:钩枝藤(1—515) 别名:车蓬藤,车叶藤

拉丁学名:Ancistrocladus tectorius 科属名:钩枝藤科钩枝藤属 识别特征:

形态:藤木,无毛;小枝有环形内弯的钩

茎叶:叶常聚生于小枝的顶部,革质,无柄,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7-40厘米,宽3-7厘米,顶端钝或圆形,罕有急尖,基部渐狭而下延,全缘,两面均有白色、圆

形的小鳞粃和小点;中脉在腹面下陷,在背面明显凸起,侧脉和网脉纤细,下面稍凸起 花:花无梗,直径7-8毫米,花蕾时近球形,组成顶生穗状花序式的圆锥花序;小苞片小,卵形,边缘蚀状;萼管极短,裂片长椭圆,略不相等,长4-5毫米,除边缘有小缘毛外,其余无毛,顶端圆形,边缘较薄,里面近基部有白色圆形的小鳞粃,外面在中部以下常有1-3个浅杯状下凹的腺体;花瓣质厚,斜卵形,顶端钝或圆形,通常内卷,在花蕾时常短于萼裂片;雄蕊10枚,5长5短,生于花瓣的基部,花丝基部较宽;花柱短,顶部有3柱头

果:果倒圆锥形,与增大的萼管合生,萼裂片扩大成翅,翅倒卵状匙形或匙形,最大的长达4.5厘米,宽1.6厘米,顶端圆形,有较明显的脉 花果期:3-12月(广)

生境: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地森林中 园林应用:垂直绿化,观花藤木

24 龙脑香科(1种)

中文名称:青皮(1-516)

别名:青梅、油楠,海梅,苦叶,油楠 拉丁学名:Vatica astrotricha 科属名:龙脑香科青皮属 识别特征:

茎叶:乔木,高7-25米,小枝、叶柄和花序均密被星状小绒毛。叶革质,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5-13厘米,宽2-5厘米,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干时两面均呈黄;网脉两面凸起;叶柄长,7-15毫米

花:圆锥花序生于叶腋内,长4-8厘米,密被星状短柔毛;花梗短,长2毫米;萼裂片线状长圆形,花时长约3毫米,钝头,两面均被星状柔毛,花柱短,柱头头状

果:果球形,直径约6毫米,下承托增大的宿萼,萼裂片翅形,不等大,其中2片最大,长约3-4厘米,宽11-16毫米,顶端圆形,有纵脉5条 花期:5-7月

生境:为海南中海拔森林中常见树种

园林应用:可成片种植成林。木材适为家具、建材用

25 桃金娘科(4种)

中文名称:桃金娘(2-7)

别名:岗稔、山稔、当梨根、木刀莲、稔子、豆稔、桃娘 拉丁学名:Rhodomyrtus tomentosa 科属名:桃金娘科桃金娘属 识别特征:

形态: 常绿小灌木,高1—2米或较矮小

茎叶:叶对生,革质,长3—10厘米,宽1—5.2厘米,下面披短柔毛,有离基三出脉

花:聚伞花序腋生,有花1-3朵.花紫红色,小苞片2枚,萼裂5;花瓣5;雄蕊多数;子房下位,三室 果:浆果球状,直径1.4厘米,暗紫色。果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等 花期:夏秋间

生境:生于丘陵坡地,为耐酸性的植物 园林应用:观花灌木

中文名称:海南玫瑰木(2—8)

别名:银稔

拉丁学名:Rhodamnia dumetorum var.hainanensis 科属名:桃金娘科玫瑰木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或乔木,高达8m

茎叶:叶对生,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长3.5-10cm,全缘,基出脉3条直达叶端 花:聚伞花序腋生,有花1-3朵;花瓣4,白色 果:浆果近球形,具宿存萼片 花期: 6~7月

生境:多生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地疏林中或灌丛中

园林应用:本种树形凝重,枝叶茂密,叶形秀美,花色洁丽,为优良庭园观赏植物,可群植、列植或作花坛、花径栽植

中文名称:子楝树(2—9)

拉丁学名:Decaspermum gracilentum 科属名:桃金娘科子楝树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至小乔木,高2—5米,小枝纤细,近四棱形 茎叶:叶革质至纸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全缘

花:聚繖花序腋生,疏花,长2—4厘米,花白色,通常三基数;花瓣卵形 果:浆果球形,直径3.5—4毫米,有柔毛,有种子3—5颗 花期:3~5月

生境:低海拔至中海拔的森林中 园林应用:庭园绿化

中文名称:狭叶蒲桃(2-17) 拉丁学名:Syzygium tsoongii 科属名:桃金娘科蒲桃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高1—5米,小枝纤细,横切面为正方形

茎叶:叶多数,小,具短柄,排列较密集,革质,线状长圆形至狭长圆形,顶端钝,基部渐狭或阔急尖,全缘

花:圆锥花序顶生,狭窄,长约3厘米;花白色,长约12毫米,花蕾圆锥形 果:浆果球形,直径5—7毫米,成熟时白色, 花期:5~8月 果期:9~10月

生境:低海拔溪边林中 园林应用:水边种植

26 野牡丹科(5种)

中文名称:毛稔(2-27) 别名:甜娘、射牙郎、亭娘

拉丁学名:Melastoma sanguineum 科属名:野牡丹科野牡丹属

识别特征:

茎叶:直立灌木;茎和枝均被三生,广展的长粗毛。叶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10-14厘米,宽2.5-5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钝,有纵脉5条,腹面无毛而光亮,但于表皮伏生短粗毛,呈条状微凸起,背面近无毛或沿脉上有上有极稀疏的粗伏毛;叶柄长1-2厘米,被稀疏,广展的长粗毛

花: 花极大,1-3朵生于枝梢,直径可达7-8厘米,紫红色;萼管长1-1.5厘米,被长而硬的刚毛,毛由基部广展,裂片5-7,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远较萼管为短,有相等大钻形的附属裂片;花瓣5-7片,阔匙形,长3-5厘米

果:果杯形,顶部比基部略宽,长1.2-1.6厘米,顶部直径1.2-1.5厘米,被红色长而硬的粗毛

花期:几乎全年

产地:澄迈、白沙、东方、保亭、万宁等地 园林应用:观花灌木

中文名称:多花野牡丹(2-28) 拉丁学名:Melastoma polyanthum 科属名:野牡丹科野牡丹属 识别特征:

茎叶:灌木;茎和枝被短而紧贴、鳞片状、有小齿的粗毛。叶长椭圆形至长卵形,长5-15厘米,宽2.5-6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通常楔形或阔楔形,罕圆形,绝不为心形,纵脉通常5,稀7条,腹面被短而紧贴的粗毛,背面被短小粗毛

花: 花2-3朵至7朵簇生于枝顶,粉红带紫,直径约5厘米;苞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远较花芽为小;萼管密被紧贴、扁平、披针形、长4-5毫米、鳞片状、有小齿的粗毛,裂片三角状披针形,急尖或渐尖,稍短于萼管或等长;花瓣倒卵形,长1.5-2.5厘米

果:果椭圆形,长约1.3厘米,直径8-10毫米,被紧贴、鳞片状、有小齿的粗毛,顶部有5浅列的果萼 花期:夏季

生境:旷野间较常见 园林应用:观花灌木

中文名称:柏拉木(2-30) 别名:山甜娘

拉丁学名:Blastus cochinchinensis 科属名:野牡丹科柏拉木属 识别特征:

茎叶:灌木,高1-2米;幼枝密被黄褐色鳞秕。叶具长柄,膜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8-16厘米,宽2-5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急尖,腹部无毛,纵脉5条,最外两侧两条纤细而紧靠叶缘,横脉仅在叶片背面凸起;叶柄纤细,长1-2.5厘米。花:花数朵簇生于叶腋内;花白色;花梗长2-5毫米;花瓣三角形,长约2毫米,无毛,稍钝头;雄蕊长约5毫米,花柱长6-7毫米

果: 蒴果近球形,长约3毫米,被污黄色的鳞片;果柄长3-7毫米;种子长圆形,长约1毫米

花期:4-7月

生境:生于中海拔疏林中湿地上或溪边 园林应用:近水观花灌木

中文名称:谷木(2-40) 别名:角木、子楝树(海南)

拉丁学名:Memecylon ligustrifolium 科属名:野牡丹科谷木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枝柔弱,近圆柱形

茎叶:叶具短柄,革质,椭圆形至狭长圆形,长5-7厘米,宽1.5-8厘米,顶端渐尖而钝,基部阔楔形,全缘,除中脉外,侧脉不明显

花:总花梗腋生,长4-6毫米,有花3-5朵;花芽球形,钝,直径3-4毫米;萼半球形,直径3-毫米;花瓣阔圆形

果:浆果球形,钝,直径8-10毫米,平滑 花期:4月

生境:低海拔或丘陵地区灌木林中常见 园林应用:观花灌木

中文名称:细叶谷木(2-41) 拉丁学名:Memecylon scutellatum 科属名:野牡丹科骨木属 识别特征:

茎叶:灌木,高1.5-4米,稀为小桥木顶端稍du;之柔弱。小枝近圆形。叶厚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2-5厘米,宽 1-3厘米,顶端稍钝或钝二微缺,基部阔急尖,干时常黄褐色,有时变微褐色,有时变微黑色,两面有微小的斑点,侧脉不明显;叶柄长3-5毫米

花: 聚伞花序腋生,有花数朵,长不及1厘米;花梗短,长1-2毫米;萼杯形,顶部近截平,直径约3毫米;花瓣紫色,卵圆形,长约2毫米,凸尖,背面菱脊;雄蕊长约4毫米,花药短而粗,顶部增厚,背面中部有一腺体;花丝短而厚,花柱砖形,长约4毫米

果:浆果球形,直径6-7毫米,有微小的疣状体,干后黄褐色,顶冠以截平、环状的萼檐 花期:6-7月

生境:低海拔疏林中,或丘陵,地灌木林中常见 园林应用:观花灌木

27 金丝桃科(1种)

中文名称:黄牛木(2-53) 别名:雀龙木

拉丁学名:Cratoxylon ligustrinum 科属名:金丝桃科黄牛木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2—10米

茎叶:树皮淡黄色,光滑;枝对生,幼枝略扁,淡红色。叶纸质,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9厘米,宽2-3.5厘米

花:聚繖花序腋生或腋外生,有花1-3朵,花粉红色,直径约1厘米 果:蒴果椭圆形长于萼,长8-12毫米。种子长约6毫米,一边有翅 花期:4~5月

生境:丘陵地常见,生长慢而萌芽力极强

园林应用:庭园绿化

28 藤黄科(3种)

中文名:多花山竹子 (2-54) 别名:山桔子(广东);白树仔(台湾) 拉丁名:Garcinia multiflora 科属名:藤黄科藤黄属 识别特征:

形态:乔木或灌木,高3—12米,胸径达30厘米

茎叶:树皮灰白色,粗糙;小枝亮绿色,无毛。叶厚革质,卵形或长圆状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7一16(一20)厘米,宽2—8(一10)厘米,顶端钝,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无毛,边缘反卷,干时背面褐色,中脉在腹面凹下,侧脉纤细,每边10—20条,疏展,与中脉成50--60度角;叶柄粗壮,长l~4厘米

花:花单生或粗成聚伞花序,后者又可作总状花序式或圆锥花序式排列,花橙

黄色,4基数,单性,稀杂性;雄花:花多数,萼片4,圆形,凹陷,外面2片长6—7毫米,内面2片较大,长约1厘米;花瓣倒卵形,长构15毫米;花蒜合生成4束,高出于退化雌蕊,花药密生于雄蕊束的顶端,集成球状;雌花:花少数,l一5朵,花萼、花瓣与雄花的相似;子房长圆形,上部略宽,2室,无花柱,柱头厚,盾状,

果:浆果球形、卵形至倒卵形,宽2.5—3厘米,成熟时青黄色,顶端具宿存的柱头 花期;夏季 果期:秋冬

生境:多生于山地疏林或密林中 园林应用:中层植被,行道树

中文名:岭南山竹子(2-55)

别名:岭南倒稔子;赤过;麦芽仔;鸠酸;山竹;粘牙仔(海南) 拉丁名:Garcinia oblongifolia 科属名:藤黄科藤黄属 识别特征:

形态:乔木或灌术,高5一15米,胸径达30厘米

茎叶:叶近革质,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3.5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两面均无毛,全缘,干时边缘反卷,中脉上面微凸起,侧脉每边10一18条;叶柄长约1厘米,无毛

花:花橙色或淡黄色,单生或组成伞形聚伞花序;花梗长3~7毫米;雄花;萼片4,圆形,长3—5毫米;花瓣4片,倒卵状长圆形,长7—9毫米;雄蕊多数,花丝完全合生成1束,花药着生于雄蕊柱顶部而呈头状,无退化雌蕊;雌花:萼片和花瓣与雄花的相似;退化雄蕊合生成4束,此子房短;子房卵圆形,无花柱,柱头盾状

果:浆果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4厘米,宽2—3.5厘米,基部承以宿存的花萼,顶端具宿存的柱头 花期:夏季 果期:冬季

生境:多生于平地、丘陵、山脚密林或疏林中 园林应用:中层植被,行道树

中文名:薄叶红厚壳(2-56) 别名:薄叶胡桐

拉丁名:Calophyllum membranaceum 科属名:藤黄科红厚壳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至小乔木,高l一5米

茎叶:枝幼时四棱形,有狭翅,无毛。叶薄革质,长圆形或披针形,长6一12厘米,宽1.5—3.5厘米,顶端渐尖、急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有光泽,干时暗黄色,边全缘而稍反卷,中脉上面凸起,侧脉纤细,极多数,两面均凸起;叶柄长6一10毫米

花:花两性,白色略带微红,通常3朵,有时1—5朵,组成长2.5—8厘米的聚伞花序;花梗长5—8毫米,被微柔毛;小苞片线形,早落;萼片4,外面2片较小,圆形,长约4毫米,内面两片较大,倒卵形,长约8毫米,花瓣状;花瓣通常4片,倒卵形,长杓8毫米;雄蕊多数,花丝基部合生成4束;子房卵形,花柱细长,柱头钻状

果:核果卵状长圆形,长16—20毫米,宽10—12毫米,顶端有短尖头 花期:夏季 果期:秋季

生境:多生于中海拔至高海拔的山地疏林或密林中 园林应用:中层植被,行道树

29 椴树科(1种)

中文名称:破布叶 (2-58) 别名:布渣叶、蓑衣子、薢宝叶 拉丁学名:Microcos panlculata 科属名:椴树科破布叶属

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3-12m,树皮灰黑色。叶纸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8-18cm,宽4-8cm,顶端渐尖,基部圆形,腹面无毛,幼时背面被星状柔毛,边缘有小锯齿;叶柄粗壮,长约1.5cm;托叶线状披针形,长约为叶柄的一半 花:花序大,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内,花淡黄色;苞片及总花梗被灰黄色短柔毛和星状柔毛;花梗细而短;萼片5片,长圆形,长约6mm,被星状柔毛;花瓣与萼片同数,长圆形,两面被灰黄色柔毛,腺体的大小约为花瓣的一半;雄蕊多数,离生;子房近球形,无毛,黑褐色,柱头锥状 花期:夏秋间

果:核果近球形或倒卵形,长约1cm,宽约7mm,黑褐色,无毛,3室;果柄细而短 果期:冬季

生境:生于山谷、平地、斜坡的灌丛中;极常见

园林用途:树皮的纤维可编绳,据《生草药性备要》载:叶味酸,性平无毒,解一切盅胀,清黄气,消热毒,作茶饮去食疗。

30 杜英科(1种)

中文名:长柄杜英 (2-69) 拉丁名:Elaeocarpus petiolatus 科属名:杜英科杜英属 形态:乔木,高达12米。

茎叶:小枝无毛,小枝、顶茅、叶腋及叶痕常分泌出杠色的胶质树脂。叶革质,卵状长圆形

或椭圆形,长8-18厘米,宽4.5-7厘米,顶端短渐尖而钝头或渐尖,基部纯或圆,两面无毛,全缘或稍呈浅波状,侧脉每边7-9条;叶柄长3-6厘米 花:总状花序腋生,长6-12厘米;花疏离;花梗长10-15毫米,被短柔毛或近无毛;萼片披针形,长6-7毫米,外面被柔毛;花瓣约与萼片等长,长圆形,被丝质长柔毛,顶部9-14条裂;雄蕊20-30枚,花丝及花药被短柔毛,顶端有外弯的芒状长尖;花盘具腺体10枚,无毛;子房无毛,2室,花柱无毛,长约为子房的2倍

果:核果长椭圆形,长15毫米,直径9毫米,两端均钝;核稍有皱纹,有种子1颗 花期:8-9月 果期:春夏季

生境:常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拨的密林中 园林用途:行道树、园景树

31 梧桐科(2种)

中文名称:假苹婆(2―73) 别名:鸡冠木、山羊角

拉丁学名:Sterculia lanceolata Cav.Diss 科属名:梧桐科苹婆属 识别特征: 形态:乔木

茎叶:叶具柄,近革质,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9-20厘米,宽3.5-8厘米,全缘 花:花序腋生,多少被以绒毛,小苞片短,早落,花淡红色,外被星状小柔毛

果:蓇葖果稍被茸毛,近于无柄,长5-7厘米,宽2-2.5厘米,有黑褐色的种子2-7颗 花期:4~5月 果期:6~8月

生境:海南各地森林中常见 园林应用:庭园绿化

中文名称:萧婆麻(2-81) 别名:雁婆麻

拉丁学名:Helicteres hirsuta 科属名:梧桐科山芝麻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高达1.5米,多少被星状柔毛

茎叶: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5出脉,叶柄长约2厘米,密被柔毛

花:聚繖花序腋生,延长如穗状,花瓣红或紫色,长2—2.5厘米

果:成熟的蒴果圆柱状,长3.5—4厘米,宽11—12毫米,密披长绒毛并具乳头状突起 花期:夏秋

生境:生于旷野疏林中 园林应用:观赏灌木

32 粘木科(1种)

中文名称:粘木(2-110) 别名:华粘木、红茶、乌浪公

拉丁学名:Ixonanthes chinensis 科属名:粘木科 粘木属

形态:灌木或乔木,高4-20m,树皮褐色。叶纸质,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6-12cm,宽2-5cm,顶端急尖或圆而微缺,基部阔楔尖,干时褐色,无毛,侧脉每边5-7条,纤细,与网脉两面均凸起;叶柄长1-2cm,有狭边

花:二歧聚散花序生于枝的近顶部叶腋内,具唱的总花梗;花白色,直径约6mm(不连花丝);萼片5片,阔圆形,约长于萼片1.5倍;花盘杯状,有槽10;雄蕊10枚,伸出花冠外,长达2cm;子房近球形,花柱长,伸出,柱头头状 花期:5-6月

果:蒴果卵状椭圆形,长2-3cm,,宽约1cm,短锐尖,褐黑色,有浅条,裂为5果瓣;种子长圆形,长8-10mm,一端冠以长10-15mm的翅 果期:6-10月

生境:在海南岛,粘木常生长在热带季雨林或热带山地雨林中 园林用途:作房建、家具、农具等用材

33 大戟科(18种)

中文名称:银柴 (2-118) 别名:大沙叶(海南)

拉丁学名: Aporosa chinensis 科属名:大戟科银柴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高约 2 米;小枝被稀疏的硬毛,后来脱落

茎叶:叶椭圆形、长椭圆形、长椭圆状倒卵形或长椭圆状倒披斜形,长6-12厘米,宽3.5- 6厘米,顶端圆或短尖,基部圆或楔形收窄,通常全椽,或有稀疏的浅锯腹面光滑无毛,背面沿叶脉有稀疏的短柔毛,后变无毛

花:花小,单性,雌雄异株,无花瓣。雄穗状花序多数簇生于叶腋,雌穗状花序短;雄蕊2-4,子房密被短柔毛,2室,花柱短,柱头2裂

果:果椭圆状,被贴伏短柔毛,长10- 13毫米,含种子2颗;种子半卵状,长9毫米,宽约5.5毫米 花期:全年

生境:多散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暗野、路旁或河畔灌丛中,亦存于山谷、山坡阴湿密林下或疏林下

园林应用:灌木使用

中文名称:毛银柴(2-118) 拉丁学名:Aporosa villosa 科属名:大戟科银柴属 识别特征:

形态:乔木或灌木,高2-7米;幼枝密被锈色短茸毛

茎叶:叶革质,宽椭圆形或长圆形,长8-13厘米,宽4.5-8厘米,顶端钝圆或短钝尖,基部阔楔形,钝或近心形,通常全稼或有稀疏的波状腺齿,背面被绣色茸毛,腹面沿叶脉有稀疏的短柔毛,侧脉每边7-8条,两面明显

花: 雄花序长1-2厘米;苞片半圆形,长2-3毫米,外面被茸毛,内面基部被稀疏的短柔毛

果:果长约1厘米,被锈色茸毛,顶端渐窄成短嘴状,含种子1颗 花期:全年

生境:散生于山坡、路旁,或山谷、山坡阴湿密林中 园林应用:地被及潮湿阴暗地点点缀景观

中文名称:狭叶五月茶 (2-119)

拉丁学名:Antidesma pseudomicrophyllum 科属名:大戟科五月茶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或乔木,高2-12米,幼枝被黄色短柔毛,老枝无毛

茎叶:叶互生,纸质,线状披针形,长6-18厘米,宽0.6-1.5 厘米,顶端有小尖头,基部楔形,两面无毛,全缘

花:花单性异株,雄花未见到;雌花:排成腋生或顶生的总状花序,有时有少数分枝,长约 1.5-3厘米

果:核果椭球形,长约 5 毫米,短径 3 - 4 毫米,成熟时深红色 花期:花期 4-6月, 果期:果期 6-10月 生境:生于山地林中 园林应用:观赏树种

中文名称:山地五月茶(2-121) 拉丁学名:Antidesma montanum 科属名:大戟科五月茶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2-8米;小枝被短柔毛,老时无毛

茎叶:叶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7-25厘米,宽2-10 厘米 花:雌雄花序均为总状花序,分枝或不分枝,被短柔毛,长 6 - 15 厘米 果:核果卵形,长5-6 毫米 花期:4 - 7 月

生境:生于山地密林中 园林应用:观赏树种

中文名称:艾胶算盘子(2-123) 别名:艾胶树(海南)

拉丁学名:Glochidion macrophyllum 科属名:大戟科算盘子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罕为乔木,通常高1-3米,稀达7米;小枝无毛

茎叶:叶片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6厘米,宽2.5-6厘米,基部急尖或阔楔形而稍下延,两侧近相等,顶端纯或急尖,两面均无毛,干后黄绿色,侧脉每边5-7条;叶柄长3-5毫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2.5-3毫米

花:花簇生于叶腋,雌花及雄花常分别生于不同小枝上或雌花1-3朵杂生于雄花束内

果:蒴果扁球形,直径12-18 毫米,高7-10毫米,顶端常深凹陷,具6-8条纵沟,无毛或顶端微被柔毛,有细脉救

花期:各地不同,四季均见开花桔果

生境:生于山地或平地的疏林下阳处或路旁 园林应用:庭院树种

中文名称:黑面神 (2-127) 别名:狗脚刺

拉丁学名:Breynia fruticosa 科属名:大戟科黑面神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全体无毛,高1-3米;枝上部常呈压扁状,紫红色,小枝灰绿色

茎叶:叶片革质,菱状卵形或朋卵形,长3-6(-7)厘米,宽1.5-3.5厘米,两端钝或急尖,背面粉绿色,具细点,每边具3-5条侧脉;叶柄长3-4毫米;托叶三角状披卦形,长约2毫米

花:花小,单生或 2-4朵成簇,雌花位于小枝上部而雄花位于小枝下部各叶腋内,或雌花及雄花生于同-叶腋内,或分别生于不同小枝上;雄花:花梗2-3毫米;花萼陀螺状,长约2毫米,很厚,6细齿裂

果:蒴果球形,直径6-7毫米 花期:4-9月

生境:海南各地常兄。性耐旱,生于山坡、平地原野疏林下或灌木丛中、密林下 园林应用:很好的耐阴乔木

中文名称:龙眼睛(2-128,129) 别名:烂头砵(广州)

拉丁学名:Phyllanthus reticulatus 科属名:大戟科 识别特征:

形态:直立或攀援灌木,高 1.5-4(-5)米;枝褐色,幼时被黄褐色柔毛 茎叶:叶片纸质,宽椭圆形,椭圆形,长至宽卵形或近于圆形,长(1.5 ) 2 -4(-6)厘米,宽 1-2厘米,顶端急尖或纯圆,基部纯圆,边椽背卷,有时背面着白色 花:花具梗,通常1朵雌花和 2-3朵雄花同生于小枝的叶腋

果:果近球形,浆果状,红色,顶基压扁,直径约4毫米;种子褐色 生境:生于山谷、路旁、林下及岩石上 园林应用:比较适合生境的恢复树种

中文名称:水油甘 (2-130) 拉丁学名:Phyllanthus parvifolius 科属名:大戟科叶下珠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全体无毛;小枝多少具4棱,上部稍扁,具2凹槽,通常密集于茎或分枝顶部 茎叶:茎灰褐色。叶片薄革质,长圆形或多少椭圆形,顶端急尖,具褐红色的锐尖头,基部歪斜,边缘背卷;托叶卵状三角形,褐红色。

花:黄白色或白绿色,通常3~5朵簇生于叶腋,其中1朵雄花,余为雌花;雄蕊3枚,花丝基部合生。

果:蒴果具6纵沟;种子具蜂窝状网眼

花期:全年 果期:全年

生境:生于溪旁,水中岩石上或山谷林下 园林应用:水边种植

中文名称:单花水油柑(广东植物志5—51,52) 拉丁学名:Phyllanthus nanellus 科属名:大戟科叶下珠属

形态:小灌木,全株无毛;小枝纤细

茎叶:叶在小枝上密生,排成2列,薄革质,斜卵形或长卵形,托叶三角形

花:雄花:单生于叶腋;萼片4,近圆形,雄蕊2枚,花丝合生;腺体4个;雌花:通常单生于叶腋;萼片6,卵形,宿存 果:蒴果近球形,果皮平滑 花期:2~11月

生境:生于海拔100~700m的山谷、河谷的密林下或湿润灌丛中 园林应用:可用于阴湿林下植被或水边种植

中文名称:余甘子 (2-131)

别名:巷摩勒,油甘子(广东、广西) 拉丁学名:Phyllanthus emblica 识别特征:

科属名:大戟科叶下珠属

形态:灌木或乔木,高1-3米,稀10米,胸径达0.4米,树皮浅褐色;小枝通常1-3条自枝的节上发出,与枝同具纵向细纹,被黄褐色短毛

茎叶:叶片革质,背面干时带红色,袋状长圆形,长8-20毫米,宽2-6毫米,顶端截平或纯圆而具跳尖头或微凹,基部心形或纯圆,边椽略背卷,侧脉每边6-8条;叶柄长不及1毫米;托叶褐红色,长约l毫米

花:团扇花序生于小枝中下部的叶腋内,具多数雄花和1朵雌花,或全为雄花 果:蒴果球形、外果皮肉质,道径10-13毫米,干时开裂,内果皮硬壳质 花期:3 -11月

生境:生于斜坡谷地、草地及森林中 园林应用:观赏价值

中文名称:海南黑钩叶(2-134) 拉丁学名:Andrachne hainanensis 科属名:大戟科黑钩叶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高 1 - 2 米;小枝被贴伏的短柔毛

茎叶:叶纸质,卵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宽卵形,长(0.5)1-2.5(4)厘米,宽0.4-2厘米,顶端急尖,锐尖或圆,基部通常楔形或钝,两面叶脉及边椽有稀疏的短柔毛;叶柄长(2)3-5毫米,被稠密的短柔毛

花:雄花:宽约3毫米,花梗长1.5-3毫米;萼片长圆状倒卵形,长1.6毫米,外面被稀疏的短柔毛;花瓣袋形或披卦形,长约1毫米。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约3 毫米 果:蒴果扁球形,直径约5毫米,被稀疏的短粗伏毛

花期:全年

生境:生于山谷、山坡阴湿密林下 园林应用:观赏树种

中文名称:银叶巴豆(2-146) 别名: 叶下白

拉丁学名:Croton cascarilloides 科属名:大戟科巴豆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高30-50厘米,有时可达1米

茎叶:枝、叶和花序密被星状拔毛或星状粗毛。叶互生,卵形、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0厘米,宽2-6厘米,径端钝,基部圆或微呈心形 花:花雌雄同株,排成顶生、长5-10厘米的总状花序 果:茹果球形,道径约1厘米,被星状粗毛 花期:2 - 4 月及 7 - 9 月 生境:生于空旷的荒地上 园林应用:绿篱灌木

中文名称:光叶巴豆 (2-147) 拉丁学名:Croton laevigatus 科属名:大戟科巴豆属 识别特征:

形态:光叶巴豆乔木,高8~12米,幼嫩部分全被星状鳞片

茎叶:叶互生或小枝顶端的近轮生,薄革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7-25厘米,宽3~9厘米,边缘有疏离、具腺体的细齿,侧脉每边10~13条,叶片基部的腺体通常着生在中脉的两侧;叶柄长1~5厘米;托叶钻状,早落

花:状花序簇生于枝顶,长15~30厘米,被淡黄色或褐色星状鳞片,雌花散生在花序轴的下部,雄花密集于上部;苞片三角形,外面密被星状鳞片;雄花花萼裂片卵形,外有星状鳞片,花瓣长圆形;雄蕊12~15;雌花花瓣丝状,与萼齿互生;子房球形,花柱2裂,花柱分枝6

果:蒴果倒卵形,被星状鳞片 花期:花期9月至翌年2月

生境:生于密林、疏林、山谷、溪边或山坡的灌木丛中 园林应用:观赏树木

中文名称:疏齿巴豆 (2-147) 拉丁学名:Croton limitincola 科属名:大戟科巴豆属 识别特征:

形态:小灌木,高约1米或过之;枝被淡黄色星状毛或星状分枝脱落后仅剩基部粗肿的部分而似疣状小突

茎叶:叶厚粗质,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3-8厘米,叶脉羽状,叶柄长5-35毫米

花:总状花序长达7厘米,与萼片外面同被黄褐色星状毛;花梗长约1毫米

果:蒴果近球形,直径9毫米,被黄色星状毛 花期:9月

生境:生于山谷密林中,极少见 园林应用:行道树等

中文名称:白楸(2-153) 别名:力树(海南)

拉丁学名:Mallotus paniculatus 科属名:大戟科野桐属 识别特征:

形态:乔木或灌木;小枝密被褐色或黄褐色星状茸毛

茎叶:叶互生或上部的疏生,卵形、三角形或菱形,长5-13厘米,宽3-10厘米,上部常 2浅裂或仅一侧浅裂,顶端长渐尖,基部阴楔形,有2枚斑点状腺体,叶柄长2-15厘米 花:雄花序长 10-20厘米,顶生或腋生,每-苞片内有花2-6朵簇生;花梗长2毫米;雌花序圆维状,具展开的分枝,顶生,长5-35厘米,被黄褐色茸毛; 果:蒴果具短柄,扁球状三棱形,道径 7-8 毫米,粗厚而疏离的皮刺 花期:7-10月

生境:常生于山地或丘陵地的灌木丛中 园林应用:地被

中文名称:粗毛野桐(2-156) 拉丁学名:Mallotus hookerianus 科属名:大戟科野桐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1.5-6米;嫩枝和叶柄被黄色、开展的粗长毛

茎叶:叶对生,近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长8-12 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钝或圆形,全缘或具波状齿,背面中脉基部被粗长毛,中脉与侧脉交接处常有短毛,其余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8-9条;叶柄长l-1.5厘米,两端增粗;托叶袋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 花:雄花序总状,与叶对生,长4-10厘米。雌花单生,有时2-3朵组成总状花序,与叶对生

果:蒴果三棱状球形,直径1-1.4厘米,外面有密集而直的皮刺,顶端宿存的花柱长达1.5厘米

花期:3-4月 生境:山地

园林应用:观赏树种

中文名称:中平树(2-160) 别名: 灯笼树

拉丁学名:Macaranga denticulate 科属名:大戟科血桐属 识别特征:

形态:乔木,高 5 - 8 米;嫩枝密被锈色茸毛 茎叶:叶纸质,三角状卵形,长 12 - 26 厘米,宽8-22厘米,顶端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截平,盾状着生,边椽有波状具腺体的裂齿,腹面老时无毛,背面密生锈色糅毛及红色颗粒

状腺点,基出掌状脉通常 9 条;叶柄长 5 - 15 厘米,被卷曲的械毛;托叶早落

花:圆锥花序腋生或侧生,密被锈色械毛,有颗粒状腺点,雄花序长6-10厘米,苞片生于分枝基部,长约3毫米,内有窝状腺体,具花的苞片极小,长1毫米,内有花6-10 朵;雌花序长4-8厘米,苞片近叶状,长3.5-11 毫米,基部收紧呈柄状,下部的内面有多数碟状腺体,内有1至多花,早落;雄花:萼片2-3,圆卵形,顶端兜状,外面被微柔毛及颗粒状腺点;雄蕊9-15枚,花药4室;雌花:萼杯状,被绒毛,果时2裂;子房密被短粒状腺点, 2 室,稀为 3 室,花柱长1.5 - 2 .5 毫米

果:蒴果分裂为2个分果,长2-3毫米,宽4.5毫米 花期:3-5月

生境:为常见的野生乔木,生长在暗野灌木林中或疏林中 园林应用:观赏乔木

中文名称:山乌桕(2-182)

别名:红乌桕、红叶乌桕、山柳乌桕 拉丁学名:Sapium discolor 识别特征:

科属名:大戟科乌桕属

形态:乔木,高达 15 米,径达 40 厘米,有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具深纵裂杖;枝开展。 茎叶:叶椭圆状卵形,纸质,全缘,长3-10厘米,宽2-5厘米,下面粉绿色;叶柄细长,顶端有腺体2

花: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及花盘;穗状花序顶生,长4-9厘米;雄花花萼杯状,顶端不整齐齿状裂,雄蕊2;雌花生在花序的近基部,萼片3,三角形;花柱3,基部合生。 果:蒴果球形,黑色 花期:4-12月

生境:生于山坡或山谷林中

园林应用:优良的水源林树种、蜜源和油料植物,庭院树种

34 蔷薇科(3种)

中文名:台湾枇杷(2—199) 拉丁名:Eriobotrya deflexa 科属名:蔷薇科 枇杷属 形态:常绿乔木,高5-12米

茎叶:小枝稍粗壮,和叶柄、叶背面及花序初时被绣色绒毛,以后脱落近无毛。叶聚生于小枝顶端,革质,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1-15厘米,宽4-5厘米,顶端急尖至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据齿,齿端稍纯而向内弯,侧脉每边9-12条,中脉和侧脉在背面凸起;叶柄长3-6厘米

花:圆锥花序顶生,长6-8厘米,宽10-12厘米,密被绣色绒毛;苞片和小苞片长椭圆形,早落;花白色,芳香,直径不超过1厘米;萼筒长5-6毫米,外面密被锈色械毛,裂片长均为萼筒的1/3,钝头,外弯;花瓣圆形或倒卵形,长约5毫米,顶端2裂 果:果近球形,直径1.2-2厘米,黄红色,无毛 花期:6-10月 果期:冬季

生境:中海拔林中常见 园林用途:行道树 园景树

中文名:柳叶石楠(2-202)

拉丁名:Photinia benthamiana var.obovata 科属名:蔷薇科 石楠属 形态:小乔木或灌木

茎叶:叶狭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而下延

花:伞房花序生于小枝顶端,稍短于叶,密被灰白色柔毛;花梗长1-4毫米;萼筒倒圆锥形,密被柔毛,长和宽约3-4毫米,裂片极短;花白色,倒卵形或圆形,长4-5毫米,顶端略凹 果:果近球形,长约5毫米,宽约4毫米,顶部薄被淡黄色柔毛 花期:春季 果期:秋季

生境:低海拔的疏林中

园林用途:孤植、园景树、盆栽

中文名:浅裂绣毛莓(2-211)) 拉丁名:Rubus reflexus var.hui 科属名:蔷薇科悬钩子属 形态:攀援灌木,高达2米

茎叶:叶片心状宽卵形或近圆形,长8-13厘米,宽7-12厘米,边缘较浅裂,裂片急尖,顶生裂片比侧生者仅稍长或近等长。枝被锈色绒毛状毛,有稀疏小皮刺

花:花数朵团集生于升腋或成顶生短总状花序;总花梗和花梗密被锈色长柔毛;花梗很短。花萼外密被锈色长柔毛和绒毛

果:果实近球形,深红色;核有皱纹 花期:6-7月 果期:8-9月

生境:山坡灌丛、疏林湿润处或山谷溪流旁 园林用途:攀援植物

35 含羞草科(1种)

中文名称:羽叶金合欢(2-211) 别名:加力酸藤、南蛇簕藤 拉丁学名:Acacia pennata 科属名:含羞草科 金合欢属

形态:攀援多刺藤本;小枝和叶轴均被锈色短柔毛。叶柄基部及叶轴上部羽片着生处稍下均有凸起的腺体1枚;羽片8-10对,长8-8.5cm;小叶30-35对,无柄,革质,长5-10mm,宽约1mm,线形,彼此紧靠,顶端稍钝,基部截平,具缘毛,中脉靠近上边缘

花:头状花序直径约1cm,具1-2cm长的总花梗,单生或2-3个聚生,组成腋生和顶生的圆锥花序,被暗褐色柔毛;萼近钟状,长约1.5mm,5齿裂;花冠长约2mm;子房被微柔毛花期:3-10月

果:果劲直,薄带状,长9-15cm,宽2-3cm,有梗;种子8-12颗,长椭圆形而扁 果期:7月至翌年4月

生境:多生于低海拔的疏林中,常攀附于灌木或小乔木的顶部 园林用途:可作庭院观赏

中文名:榼子藤(2-212) 别名:眼镜豆、牛眼睛、过江龙 拉丁名:Entada paseoloides 科属名: 含羞草科 榼子藤属 形态:常绿,木质大藤本

茎叶:枝无毛。叶为二回偶数羽状复叶,长10-25厘米,通常具羽片2对,顶生1对羽片变为卷髦;每一羽片具小叶2-4对;小叶有短柄,对生,革质,干后黄褐色,长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长3-6厘米,宽1.5-2.7厘米,顶端钝,微凹,基部略偏斜,叶脉两面明显,主脉稍弯曲

花:穗状花序长15-25厘米,被疏柔毛;花细小,略有香味,长2一3毫米,苞片被毛

花瓣长椭圆形,淡黄色,顶端尖,无毛;雄蕊稍长于花冠;子房无毛,具多颗胚珠,花柱丝状 果:果长达1米,宽8-10厘米,弯曲,扁平,木质,由许多接连的节组成;种子近圆形,直径4-6厘米,扁平,暗褐色,成熟后种皮木质,有光泽,具网纹 花期:3-6月 果期:8-11月

生境:生于山上或山坡混交林中,攀援于大乔木上 园林用途:藤本,花架

36 蝶形花科(8种)

中文名:荔枝叶红豆(2-243)

拉丁名:OrmOsia semicastrata f. litchiifolia 科属名:蝶形花科红豆属 识别特征:

形态: 乔木,高达12米

茎叶:嫩枝薄被黄色柔毛。叶为羽状复叶;叶有小叶5—7片,稀有9片;叶轴教纤细;小叶薄革质,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9厘米,宽1.5—3厘米,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干时两面淡褐色,腹面光亮,很象荔枝叶

花:圆锥花序生于上部叶腋内,约与叶等长,被黄色柔毛,萼被赤褐色柔毛,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此萼约长2倍,旗瓣近圆形,翼瓣线状倒披针形,龙骨瓣长圆形;雄蕊10枚,5枚发育,5枚退化;子房密被黄色短毛,有胚球2颗

果:荚果小,革质,稍膨胀,光亮,干时黑褐色,顶端有角质小尖刺;种子l颗,鲜红色,扁圆形,长和宽约9毫米 花期:8月花 果期:10~12月

生境:生于中海拔至高海拔的杂木林中 园林应用:中上层植被,行道树,庭荫树

中文名:长脐红豆(2-244)

别名:鸭雄青、指经、山石朝(海南) 拉丁名:Ormosia balansae 科属名:蝶形花科红豆属 识别特征:

形态:乔木,高达10米

茎叶:枝和嫩枝密被灰褐色短茸毛。叶长约15—20厘米;小叶5—7片,革质,椭圆形至

长椭圆形,长8—12厘米,宽3—5厘米,顶端短渐尖或钝,基部圆形略尖,腹面无毛,背面被灰褐色尘状绒毛

花:圆锥花序顶生,长20~30厘米,下部分枝长达18厘米,亦成一圆锥花序,总轴与分枝均密被灰褐色短茸毛;花稍密集;花梗长2—3毫米,与萼同被褐色尘状绒毛;萼裂片不相等,上部2枚三角形,其余的披针形;花冠白色,旗瓣近圆形,具短爪,翼瓣与龙骨瓣长椭圆形,有耳;子房卵形,有胚珠2颗

果:荚果质硬而脆,卵状圆形或椭圆形,长约4厘米,宽约8厘米,压扁,中部隆起,密被黄褐色短茸毛,顶端有偏斜的小尖头;种子1颗,很少2颗,紫杠色或砖杠色,长12一15毫米,种脐极长,长达12毫米以上,为本种最主要特征之一 花期:6~7月 果期:10~12月

生境:常生于山谷溪畔阴湿的阔叶混交林中 园林应用: 中上层植被,行道树,庭荫树

中文名:藤槐(2-245) 拉丁名:Bowringia callicarpa 科属名:蝶形花科藤槐属 识别特征: 形态:攀援灌木

茎叶:小叶近革质,卵形至长椭圆形,长6一13厘米,宽2.5—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叶脉在叶的两面均明显凸起;叶柄长1—3厘米,两端膨大

花:总状花序排成伞房式,长约2—5厘米,疏花;苞片小,早落;花冠白色,长约1厘米,旗瓣与翼瓣近等长,龙骨瓣最长;雄蕊分离达基部,不等长;子房被柔毛

果:荚果卵形,开裂,长2.5—3厘米,宽1.5厘米;果瓣有明显凸起的网脉,两端均急尖,有种子1—2颗;种子椭圆状,稍扁,长约12毫米,宽8毫米,种皮黑色或红色 花期:5—9月 果期:9月

生境:生于低海拔的林谷中或溪边 园林应用:绿篱,垂直绿化

中文名:毛相思子(2-247) 拉丁名:Abrus mollis

科属名:蝶形花科相思子属 识别特征: 形态:缠绕藤本

茎叶:茎和枝柔弱,被稀疏的长柔毛。小叶22—32片;叶柄和叶轴均被黄色长柔毛;小叶膜质,长圆形,最上部的2片常为倒卵形,长11—24毫米,宽6—8毫米,顶端截平而有小锐尖,腹面被稀疏的长柔毛,背面密被白色的长柔毛;小托叶极小

花:总状花序腋生,长3—7厘米,被淡黄色长柔毛;花长约6毫米,4—8朵聚生干花序总轴的每一短枝上;萼密被灰色柔毛;花冠粉红色

果:荚果长椭圆形,扁平,长约5厘米,宽0.8一l厘米,被长柔毛,顶端有喙,约有种子8颗;种子卵形,扁平,暗褐色或黑色,有光泽,长约5毫米,宽3.5毫米,厚2毫米 花期:8月 果期:8~9月

生境:多生于山谷疏林或灌丛稍湿润的地方 园林应用:绿篱,垂直绿化

中文名:椭圆叶野百合(2-253) 拉丁名:Crotalaria elliptica 科属名:蝶形花科野百合属 识别特征: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一60厘米

茎叶:基部木质;茎与枝稍被毛。叶有小叶3片,叶柄长1—2厘米;小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3厘米,宽8—20毫米,顶端一片通常较大,顶端瞬圆形或钝形,有时微缺,基部阔楔形,腹面无毛,背面被短柔毛;托叶披针状三角形,长1—2毫米,反折;小叶柄长不及1毫米

花: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3—8厘米,被短柔毛;苞片阔三角形或卵形,长不及1毫米;小苞片极小,着生于花梗上部;萼5深裂,外面密被短柔毛,裂片披针形,比萼管长 果:荚果椭圆形至近圆形,径杓5毫米,密被紧贴的短柔毛;种子2颗,成熟时红色,长2.8毫米,宽约2毫米 花期:8—9月

生境:低海拔山野、路旁、荒地、干燥河床等向阳处所 园林应用:下层植被,地被植物

中文名:美洲野百合(2-253) 拉丁名:Crotalaria anagyroides 科属名:蝶形花科野百合属 识别特征:

形态:直立亚灌木,高约2米,被丝毛

茎叶:叶有8片小叶;叶柄约与小叶等长或较长;托叶常不明显,锥状或刚毛状,长2—4毫米,早落;小叶长椭圆形,长3—6厘米,宽1.2-2.4厘米,中部宽阔,两端渐狭,顶端急尖或略钝,有极小的小凸尖,基部楔形,腹面无毛,背面薄被淡黄色短柔毛

花:总状花序顶生,长10—20厘米或更长,密被黄色短柔毛,花多而稍密聚;苞片锥状,在花序顶的常为冠毛状,开花时脱落;小苞片着生于花梗上部;花梗长4—6毫米;花萼长8—10毫米,密被黄褐色丝质短柔毛,裂片披针形,略长于管,上部2裂片在花蕾时合生,开花时中间开裂,顶端仍合生,至果成熟时则完全裂开;花冠黄色,比萼长1倍,旗瓣的爪顶部与龙骨瓣的边缘同被白色棉毛

果:荚果圆柱状,长2.5—4厘米,直径约1.2厘米,多少被极短的丝质柔毛或近无毛,种子20一30颗 花期:5—8月

生境:低海拔山野、路旁、荒地、干燥河床等向阳处所 园林应用:下层植被,绿篱

中文名:狭叶鸡血藤(2-262) 别名:红叶老京藤(海南)

拉丁名:Millettia reticulata var.stenophylla 科属名:蝶形花科鸡血藤属 识别特征:

形态:木质藤本,除花序和幼嫩部分被黄褐色柔毛外,余均无毛

茎叶:叶长约10厘米,具短柄;托叶极小,针刺状,长杓8毫米,基部突出而成一短而硬的距;小叶狭披针形,长2—6厘米,宽l一1.5厘米,顶端长渐尖而钝头,基部渐狭 花:圆锥花序顶生,柔弱而下垂,长5—10厘米,在基部分枝;总轴和分枝的上部常被械毛;花多而密集,单生于每节上;花梗比萼略短;萼钟状,长构8毫米,裂齿短而钝,边缘有淡黄色短柔毛;花冠无毛,紫色至玫瑰红色,长13—15毫米,旗瓣卵形,基部无胼胝状附属物,此龙骨瓣略短;雄蕊2组;子房橇线状,无毛

果:荚果狭长椭圆形,长可达15厘米,宽1—1.5厘米,扁平,干种子之间略缢缩,果瓣近木质,薄而硬;种子3—6颗 花期:5月

生境:常缠绕于灌木上,山野间常见 园林应用:绿篱,垂直绿化

中文名:三叉刺(2-266)

拉丁名:Trifidacanthus anifociolatus 科属名:蝶形花科三叉刺属 识别特征:

形态:直立小灌木,高l一2米

茎叶:多分枝;枝硬,灰色,干时有皱纹,有稀疏的皮孔,有些节上具三叉的锐刺;刺硬而劲直,长3—5厘米。叶互生;叶柄长2—4毫米,被毛;托叶卵状披针形,长1.5—2毫米;小托叶生于曲膝状、极短的小叶柄的基部;小叶近革质,椭圆形、长圆状椭圆形至线状长椭圆形,长15—60毫米,宽7—15毫米,两端圆形而顶端具小凸尖,有时顶端微凹入,两面无毛,边缘略加厚,干时背卷,网脉明显,在两面均凸起

花:花序单生,有花数朵,长约8厘米,略被稀疏的柔毛,基部为言午多复瓦状二列、托叶状的苞片所包;苞片阔卵形,顶端渐尖,具线条;花梗长5毫米,通常数枚簇生于花序的节上;花长杓1厘米;萼被稀疏的柔毛,长约3毫米,上部的裂齿三角状卵形;花冠无毛;子房略被柔毛,子房柄长杓1毫米

果:荚果长约2厘米,扁平而薄,劲直,具网纹,略被短柔毛,腹缝直或微波状,背缝深凹缺;荚节3—4个,长6—7毫米,宽4毫米 花期:4—7月

生境:多生于低海拔的森林中或岩石上 园林应用:下层植被,绿篱。

37 山毛榉科(1种)

中文名称:竹叶椆 (2-364) 别名:竹叶青岗栎、竹叶檪 拉丁学名:Quercus bambuslfolla 科属名:山毛榉科 栎属

形态:乔木,通常高不超过12m,稀达20m;小枝、叶柄、叶背被稀疏、黄色、丝质、伏贴、逐渐脱落的长柔毛;小枝幼时具细棱,干后暗褐色至紫褐色,有稀疏略明显的皮孔。叶薄革质,线形或椭圆状线形,长2.5-11cm,宽5-18mm,分长短两类,在不通支柱上或长或短,相当一致,顶端钝或园,基部急尖至短狭尖,全缘或每边有1-2小齿,背面带粉白色,基部常有残存的长柔毛,中脉在叶片腹面微凸起或平坦,侧脉每边7-14条,支脉纤细,网脉于后两面均不明显;叶脉长2-5mm

花:花序轴被棕色短柔毛;雄花序长1.5-5cm;雌花序有花2-数朵;花柱3-4,长约1mm。花期:1-2月或6-8月 果:果序长5-10mm,通常有果1枚;果二年成熟;壳斗盘状或杯状,宽1.4-1.8cm,高1-1.2cm,包住坚果基部至中部,外面被灰黄色微柔毛,内面被棕色长柔毛;环带5-6,近全缘或有时喙触状;坚果卵形或椭圆形,长1.5-2.5cm,直径1-1.5cm,处被微柔毛,干后淡黄色,柱座明显,果脐略隆起,稍粗糙,直径6-8mm。果期7-11月

生境:生于中海拔至高海拔的密林中,生在较干燥环境的植株较矮小 园林用途:可做庭院观赏

38 榆科(3种)

中文名称:山黄麻(2-369) 拉丁学名:Trema orientalis 科属名:榆科山黄麻属 识别特征:

形态:小乔木,高5-8米;幼枝密被柔毛

茎叶:叶二列,长椭圆状卵形至披针形,长6-15厘米,宽2-6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阔,截平或浅心形,通常稍偏斜,有明显的3出脉,侧生的1对脉常达叶中部以上,侧脉每边5-6条,边缘有小锯齿,腹面极粗糙而有短毛背面密被银灰色丝质柔毛;叶柄长4-12毫米 花:聚繖花序稠密,被柔毛,通常稍长于叶柄,多花;雄花长约1毫米,雌花长2毫米 果:核果直径约3-4毫米 花期:7月

生境:山谷路旁普遍生长 园林应用;庭园绿化

中文名称:狭叶山黄麻(2-370) 拉丁学名:Trema angastifolia 科属名:榆科山黄麻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高2米;枝纤细,紫色初时被微柔毛,后变无毛

茎叶:叶纸质,卵状披针形,长4-7厘米,宽1-2厘米,顶端近尾状渐尖,基部圆,边缘有细锯齿,腹面暗绿色,极粗糙,背面灰色,被微柔毛,基出脉3条,侧面2条几达叶片的中部,在叶片腹面稍压入,背面凸起;叶柄长2-5毫米,被短柔毛

花:聚繖花序有花数朵,与叶柄等长或略短,少分枝,被短柔毛;花小,直径约2毫米,具极短的梗;小苞片极小;萼片5,线形,开花时凹陷,长1-1.5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子房无毛,长约2毫米,花柱2,角状,内面具乳头状突点 果:核果卵状,多少压扁,直径约3毫米,干时有皱纹 花期:4-6月

生境:低海拔灌木丛中 园林应用;庭园绿化

中文名称:白颜树(2-370) 拉丁学名:Gironniera subaequalls 科属名:榆科白颜树属 识别特征:

形态:乔木,高6-8米;小枝被疏粗毛,在叶柄着生稍上处有1个明显的托叶痕迹

茎叶:叶革质,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8-20厘米,宽4-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钝或阔楔尖,近全缘或近顶部有小锯齿,腹面无毛而亮,背面粗糙和脉上被粗毛,有时变无毛,侧脉每边8-10条,在背面明显凸起;叶柄长5-10毫米,被疏粗毛;托叶长12-18毫米,被长粗毛

花:雄花序比叶柄长,雌花序单生或2个生于叶腋内,被疏长毛

果:核果无柄或近无柄,椭圆形,稍压扁,长8-10毫米,成熟后金黄色,具粗毛状宿存萼片5枚 花期:3月

生境:低海拔森林中 园林应用:绿化种植

39 桑科(4种)

中文名称:刺桑(2-376) 拉丁学名:Taxotropis ilicifolius 科属名:桑科刺桑属 识别特征:

茎叶:灌木或乔木,高达10米;刺长0.8-1.5厘米。叶革质,卵形,狭卵形或椭圆形,长3-17.5厘米,宽1.5-6厘米,顶端尖渐,常具3刺状小齿,基部急尖或钝,有时略偏斜,全缘或具疏离刺状锯齿,两面无毛,侧脉8-10对,在背面常凸起;叶柄长2-5毫米

花:雄花序长1-4厘米;雄花,萼片长宽都约1毫米,有缘毛;雄蕊长为萼片的2倍;退化雌蕊3-5裂

果:果生于具宿存苞片的长约1厘米的枝上,扁球形,具短柄,直径约1.3厘米,宿存萼片,大小不等,里面的2片较大 花期:春夏季 果期:夏秋季

生境:生于山谷林中 园林应用:庭园绿化

中文名称:水同木(2-388) 别名:尖刀树,哈氏榕 拉丁学名:Ficus harlandii 科属名:桑科榕属 识别特征:

茎叶:乔木;嫩枝有少许硬毛。叶纸质,互生,很少对生,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7-32.5厘米,宽3-19厘米,顶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渐狭或楔形,全缘或稍成浅波形,腹面无毛,背面有小凸点,基出脉5条,侧脉6-8对,彼此距离近相等,在 背面突起,网脉在背面稍明显;叶柄长1-8厘米;叶托卵状披针形,长约1.7厘米

花:花序簇生于由老干发出的 瘤状短枝上,近球形,直径1-1.5厘米,表面常有小点,基部收狭成一短柄,基部的苞片3片,细小;总花梗长0.8-2.4厘米 花果期:全年

生境:生于中海拔山谷沟边林中 园林应用:庭园绿化

中文名称:尾叶榕( 2-394) 拉丁学名:Ficus heteropleura 科属名:桑科榕属 识别特征:

茎叶:灌木或乔木;嫩枝和叶柄有秕糠状鳞片或干后结成小痂,叶互生,薄革质,长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6-20厘米,宽2,5-7.5厘米顶端骤尖部分长1-2厘米,基部稍偏斜,渐狭,全缘,有时中部以上浅波状,干后腹面灰绿色,有时茶褐色,有光泽,被面颜色较浅,基出脉3条,侧脉3-4对,和网脉在背面明显;叶柄长1-2.5厘米;托叶小,披针形

花:花序腋生,近球形;有短毛,成熟时浅红黄色,直径8-10毫米,基部骤狭长5-10毫米的柄,无或近于无总花梗 花期:花果期全年

生境:海南岛中海拔至高海拔的山谷林中 园林应用:庭园绿化

中文名称:舶梨榕(2-396) 别名 长身牛奶仔、梨状牛奶子: 拉丁学名:Ficus pyriformis 科属名:桑科榕属 识别特征:

茎叶:灌木;嫩枝有短柔毛,叶互生,纸质或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狭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4-17厘米,宽1-5厘米,顶端渐尖或骤尖,尖头部分长可达2厘米,基部急尖或阔 楔形,全缘,腹面无毛,背面苍白色,有小凸点,很少在脉上有短毛,基出脉3条,侧脉5-10对,在背面稍明显。叶柄长3-10毫米,有毛;托叶披针形,长5-9毫米 花:花序单生于叶腋,梨状,幼时有毛,长大后无毛,基部渐狭而成一柄,基部的苞片三角形

花果期:全年

生境:生于中海拔山谷、沟边 园林应用:庭园绿化

40 冬青科(1种)

中文名称:棱枝冬青(2—428) 拉丁学名:Hex angulata 科属名:冬青科冬青属 识别特征:

形态:常绿小乔木,高4-10米;树皮灰白色;小枝有明显的棱,被短柔毛或近无毛

茎叶:叶纸质或膜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3.5-5.5厘米,宽1.5-2.5厘米,基部楔形或急尖,全缘,有时在顶端附近具少数疏小齿,中缘上面凹陷,侧脉每边5-7条;叶柄长4-8毫米;托叶微细

花:聚繖花序单生于当年生枝的叶腋内;总花梗长5-6毫米,被短柔毛,有花1-3朵;花梗长3-5毫米,单花的花梗长10毫米;苞片三角形,被短柔毛。雄花:桃红色,通常3花聚生;萼膜质,深5裂,有时6裂、裂片近圆形或卵形,顶端圆或钝;花冠直径6-8毫米,花瓣卵圆形,长3毫米,基部稍速生;雄蕊长约为花瓣的3/4;退化子房球形。雌花:花萼和花冠与雄花的相似,但有时4数;退化雄蕊长约为花瓣的1/3

果:果红色,椭圆形,长6-7毫米,直径5-6毫米,具纵棱,具宿存花柱及盘状柱头;果柄

长5-6毫米,微红色,被短柔毛;分核5或6,间有4颗,背面具8条纹,中脊长深陷 花期:4月 果期:7-11月

生境: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疏林或密林中 园林应用:庭园绿化,绿化种植

41 桑寄生科(3种)

中文名:狭叶鞘花(2-464) 别名:水柿寄生(广东) 福氏鞘花 拉丁名:Elytranthe fordii 科属名:桑寄生科鞘花属 识别特征:

形态:灌木,无毛

茎叶:枝及小枝近四棱,灰白色。叶片长圆形或披针形,长5-9厘米,宽 2-3.5厘米,顶端渐尖而略钝,基部楔尖,上面光亮;叶柄长1-1.5厘米

花:总状花序腋生,单生,长8-14毫米;花梗长2-3毫米,顶端有卵形小苞片2枚;萼圆筒形,长2.5-3毫米,顶端截平或具小齿;花冠黄白色,近圆筒形,长8-10毫米,在花芽时有棱6条,顶部略膨大为棒状,合生成一管,裂片6,长椭圆形,外反,内面被小柔毛;雌雄蕊于花开放后伸出花冠外

果:果近球形,长约5毫米 花期:春季 果期:5月

生境:寄生于板栗、茶树、枫香、朴树等植物 园林用途:可用于垂直绿化

中文名:扁枝槲寄生(2-465) 拉丁名:Viscum articulatum 科属名:桑寄生科槲寄生属 识别特征:

形态:较细弱的亚灌木,全体无毛

茎叶:茎短时常为直立,较长则悬垂;枝圆柱状,灰褐色,节膨胀;小枝扁平,2或3又状分枝,节略扁,节下收缩,节间长1-4厘米,下部的较长,上部的较短,每节上宽下狭,基部宽1-3毫米,上部的最宽部分宽至7毫米或更宽。叶退化成鳞片状,位于花下,只见于最幼的节上

花:花轴小,簇生节上,每簇3朵,中央的为雌花,侧生的为雄花,每花下有两片合生成小船状或杯状的苞片;雄花的花冠有4裂片,常向外反曲;花药贴生于瓣片基部;雌花花冠裂片与雄花的同数,早落;子房圆柱形,平滑

果:果椭圆形,直径约3毫米,顶端截平,熟时黄色,表面平滑;种子绿色 花期:初夏 果期:春季

生境:常寄生在山毛榉和枫香等树上 园林用途:可用于垂直绿化

中文名:五瓣桑寄生(2-46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2s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