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试题集

更新时间:2024-03-12 19: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1.

体育:是一种以含目的性的身体活动为媒介,以发展

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1863)年

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至今不足( 100)年 3.现代体育是由(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所构成

4.全面发展的教育离不开(体育)

5.(发展身体)和(增强体质)是体育的本己目标 6.学校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7.以健身.娱乐等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被称为(大众体育) 8.在中国,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夏朝)

9.我国西周时期有了以(礼)(乐)(射)(御)(书)(春秋)为主体的学校教育内容

10."六艺"中的(射)和(御)可以被看成是我国学校体育的萌芽

11.汉代董仲舒用以取代"六艺"的"六经"包括(礼)(乐)(诗)(书)(春秋)(易)

12.(1932)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身体和增强体质为本己目标,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的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 2.

学校体育:是以适宜的身体活动和卫生措施为媒介,

以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以全面发展青少年儿童身心为目标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校教育活动 3.

大众体育:是以健身、健美、娱乐、医疗为目的,内

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4.

竞技体育:是一种借助竞技运动这种形式,而以增强

体质和促进健康为目标的体育活动。 5.

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古代“六经”:礼、乐、诗、书、春秋、易。

二 填空:(每空0.5)

13.<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毛泽东)

14.新中国实施全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最早年份是(1956)

3.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体育被称为 (C)

A: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

15.新中国成立至今,共进行了(2)次"千名优秀体终生体育 育教师"的评选活动和(2)次大规模 的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研究

16.邓小平所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面对世界)(面对现代化)(面对未来)

17.体育教学中的"三基"是指(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 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 C)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C)

A: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终生体育

5.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D) A:礼乐 B书数 C:诗易 D:射御

6.“武举制”最草产生于中国的(C) A:秦 B:汉 C:唐 D:宋

7.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的历史不足 8.“武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B) (B)A:50年 B:100年 C:150年 D:200年

A:唐 B;宋 C:元 D:明

9.中国清朝可被称为“体育家”的是 13.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D)

(B)

A:乾隆 B:康有为 C:梁启超 D: A:1955 B:1956 C:1957 D:1958 颜元

14.《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的颁布年份是

10.“体育科”最早出现于 (C)

A:1903 B:1913 C1933

11.《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 (B)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颜元

12.中央(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 (D)

A:1950 B:1956 C1958

:1923 D:恽代英:1957 D(C) A:1977 B:1978 C:1980 15.《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发于

(D) A:1990 B:1991 C:1995 1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D)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四.双项选择(每小题1分,答错扣0。:1979 D:1992 D:技术性分)

D D5 1.学校体育的主要特性是 A发展身体 B:提高成绩 C:休闲娱乐 D:(B)(C)

A:场所性 B:基础性 C:强制性 D:竞技性

增强体质

6.“三基”的内容包括

2.大众体育的主要目的在于 (CD) (C)(D)

A:基本素质 B:基本体能 C:基本技术 D A:掌握“三基” B:提高成绩 C:健身 D:娱基本技能

7.“六艺”的内容包括

3.西周“六艺中有关体育的内容有” (AD) (BD)

A:射 B:易 C:诗 D A:礼 B:射 C:乐 D:御

4.现代体育的构成要素有 8.“六经”的内容包括 (AB)

(AB)

A:学校体育 B:大众体育 C:竞技运动 D:休闲体 A:礼 B;书 C:射 D育

5.体育的本质性目标是 9.成立于1954年的体育学院有 (AD)

(AC)

::: A:西安 B:天津 C:成都 D; A;娱乐 B:旅游 C;远足 D:大众体育 E;学校体育 F:广州

竞技体育 G终身体育

10.1979年教育部。国家体委和卫生部联合颁发了 4.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有 (A)(C)(B)(D)

A:《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B:《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

C:《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D:《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五.多项选择(每小题1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D)

A:掌握“三基” B:提高成绩 C:发展身体 D:增强体质 E:保持心理健康 F: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5.在中国夏代表述“学校的”名称有 (C)(D)(F)

1.属于“六艺”的内容是 (A)(B)(C) A:学校 B:大学 C:校办工厂 D:序 E:学堂 F:(D)(E)(G)

A;礼 B:乐 C;射 D:书 E;数 F:易 G御

6.西方近代学校体育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有 (A)(B)

2.属于“六经”的内容是 (A)(B)(D)(C) (E)(F)(G)

A;礼 B:乐 C;射 D:书 E;诗 F:易 G春秋

A:派出留学生 B:洋人在中国创办教会学校 C:聘请外国学者来华讲学

3.构成现代体育的因素有 (D)(E)(F) D:洋人用武力逼迫 E:翻译外文资料

7.“五四”期间发表有关学校体育的学术文章的有 (C)(E)

1)学校体育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2)健与美是和谐统一的。在学校体育中,无时无处不体现美的因素

3)学校体育与技术教育互为影响,相互促进 4、

体育对学生智力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4) 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可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 5) 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必须从儿童抓起。

6) 从青少年儿童中发现培养大批后备力量,形成大、中、小学一条龙的训练体系是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七、论述题:每小题8-15分 1、

试论学校体育的地位、意义

1)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能因势利导的对青少年实施思想教育

2)以集体为单位的运动形式有利于对学生实施教育。 3)体育竞赛、评比等特殊教学活动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 5、

简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最终追求的目标。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可为终身体育打

a)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 c) 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

d) 学校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积极因素 2、

试论学校体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1) 2)

a) 学校体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内容。它一方面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同时还可建设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

好思想、体质、习惯、方法、能力等方面的基础. 6.简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3) 竞技体育是和平时期国家之间竞争的舞台。

b) 学校体育是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既可使学生形成遵纪守法、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又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c)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为学校体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章体育教师 一、填空; 1、 2、

体育教师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和(倡导者)

1、“——九儒,十丐”之说,出自于 (C)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2、“过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之说来自于 (D)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3、体育教师的首要职责是 (C)

体育教师的工作具有以下特性:(广泛性)和(复杂性); A、搞好课外活动 B、做好训练工作 C、上好体育

(示范性)和(创造性);(艺术性)与(感染性);(个体性)课 D、培养好体育骨干 与(集体性)相结合 3、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是(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训

4、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是 (C)

练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 4、

在职体育教师培养和提高的方式有:(自学)(教研活

A、专业术语 B、艺术语言 C、口令 D、方言

5、把教师称为人类智慧、知识、经验时代相传的“中介人”的教育家是 (D)

动)(学术研究)(短期培训)(函授) 二、单项选择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蔡元培 A、教学能力 B、训练能力 C、交际能力 D、D、乌申斯基

三、双项选择(每小题1分,答错1个扣0。5分)

休闲娱乐能力

5、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方式一般是 (AC)

1、体育教师的作用有 A、自修 B、脱产深造 C、函授 D、出国培(AC)

A、传播和创造体育文化 B、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C、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培养优秀运动员

2、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性有 (AB)

A、广泛性 B、复杂性 C、抽象性 D、具体性

3、体育教师的职责有 (AC)

A、上好体育课 B、提高运动成绩 C、搞好课外体育活动

D、抓好学校后勤工作

4、体育教师的能力包括 (AB) 训

6、体育教师的主要职业技能包括 (BC)

A、社会交往技能 B、教学设计技能 C、动作示范能力

D、专业训练能力 四、多项选择

1、体育教师的职业技能包括 (BCE) A、社会交往技能 B、教学设计技能 C、动作示范能力

D、专业训练技能 E、课余体育训练能力

2、体育教师的职业特性有

(ABE)

A、广泛性 B、复杂性 C、抽象性 D、具体性 E、创造性

1、“——九儒,十丐”之说产生于元代 (√)

3、体育教师的职责有 2、体育教师的重要职责是搞好专业训练 (BDE)

A、搞好专业训练 B、上好体育课 C、抓好学校后勤工作

D、搞好课外体育活动 E、培养体育骨干

(X )

3、体育教师的工作具有抽象性和具体性 (X)

4、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上好体育课

4、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方式有 (√) (ADE)

A、自修 B、脱产深造 C、 出国培训 D、函授 E、短期培训

5、口令是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 (√)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

5、体育教师的作用有 1、 体育教师的作用: (BCE)

A、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B、传播和创造体育文

1) 是体育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创作者 2) 是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精心培育者

化 C、体现社会主业精神文明 D、培养优秀运动员 3) 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忠诚体现者 E、培养各类体育人才 五、判断题:每小题1分

4) 是培养年轻一代具有锻炼身体习惯的启蒙者和倡导者 2、体育教师的职业特性有:

1) 工作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2) 工作的示范性和创造性 3) 工作的艺术性和感染性 4) 工作方式的个体性和集体性 3、体育教师的职责有:

1) 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搞好课外体育活动

3) 做好教学、训练的后勤工作 4) 加强体育宣传、培养体育骨干 4、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1) 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尚的道德品质2) 良好的专业理论和技术 3) 广博的知识 4) 全面的能力 5) 健美的体魄 1、

体育教师的全面能力包括

1) 教学能力

2) 教育能力 3) 训练能力 4) 科学研究能力

5) 其他方面的能力,如社交活动能力等 2、

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和提高的方式有

1) 在职自学 2) 开展教研活动 3) 学术研究活动 4) 短期培训 5) 函授

7、体育教师的职业技能有 1) 教学设计技能

2) 课堂组织和运用口令的能力 3) 语言表达和动作示范的能力 4) 课外体育组织能力 5) 组织竞赛与裁判能力 6) 课余体育训练的能力

七、论述题:每小题8-10分 1、 2、 1、

怎样理解体育教师的作用 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

4、 体育教学规律:是体育教学过程内部各种教学现象所

存在的本质联系。 5、

体育教学原则:是长期体育教学时间经验的总结和概

括,是体育教学规律的反映,是指导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准

则。

6、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材内

第四章体育教学的基本原理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1、

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全面多样,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得

体育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到全面的发展。

7、

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

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技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过程。 2、

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学校体育的下位目标

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变成自觉的行动。 8、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

之一。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体育教学中师生应达到的结果和标准。 3、 程。

体育教学过程:是体育教学实施、运行的时空连续过

种直观方式,发挥学生各种感觉器官的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认真参加练习,使其掌握体育卫生知识,技术和技能,并培养其观察和思维能力。

9、 合理安排负荷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承担15、 心理负荷:完成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的心理过程的刺激程度。

16、 负荷量:指的是身体练习对有机体刺激的数量特征。 17.负荷强度:完成练习对有机体的刺激深度。 二、填空(每空0、5-1分) 1、

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是(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

适当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并使负荷与休息合理交替,以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协调的发展

10、 系统性原则:是指整个体育教学过程是连续的,各个阶段的目标、内容、指标和要求是层层衔接的,是在一个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

11、 区别对待原则: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同学,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不同班级和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2、 巩固提高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不断地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并逐步有所提高。

13、 运动负荷:完成身体练习时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性的刺激程度。

学大纲)(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实际条件和可能) 2、

体育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系统运行工程,是师生共同参

与的,通过(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内容)(进行操作)(反馈调节)(评价结果)等环节组成的 3、

体育教学过程是由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的结合体,包

括(教师)(学生)(教材)和(传播媒介)四大要素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动力,(教材)是教学的主体和客体相互联系的中介和教学的客体获得知

14、 生理负荷:完成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的生理功能器官、识的源泉,而(传播媒介)则是体育教学的物质保证 系统的刺激程度。

4、 体育教学内容可分为(显露性)教材和(隐性)教材。 A、体力实践活动 B、智力实践活动C、体力活动和思

维过程 D、情绪活动

(显性)教材主要是写在教学大纲上,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学习,掌握的内容。(隐性)教材主要指在教学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但又未写在教学大纲中那些因素 5、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有其普通的教学规律,如(认识

2、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B)

A、单一的B、多样的C、没有差异D、有差异,但不大

事物)规律、(社会制约性)规律、(教育,教养和发展规律同一规律)规律、等。此外,体育教学还有其自身特殊的教学规律,主要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上 6、

体育教学原则一般包括:(身心全面发展规律)(自觉

3、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入手点是 (A)

A提高学生的体育认识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锻练习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B、 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C、 传授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D、 在广泛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提高部分有运动才能的学生的运动 技术水平

4、体育教学的三项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D)

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合理安排负荷原则)(系统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巩固提高原则) 三、单项选择

1、体育教育活动为主的方式是 全面完成。 (A)

A、

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 不能D、有所侧重地

5.体育教学过程在时间上是具有向前进行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主要是指()。

A.一个较长的教学过程是有一些较短的和更短的教学 过程所组成的,长阶段是短阶段的连接和延续 B、

体育教学过程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中心,包括课内、课

C、学的客体,在教学中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接受教师的教育

D、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接受教师的教育

7.在动作技能的粗略掌握阶段,其生理特点和表现为 ()

A.大脑皮层兴奋过程高度集中,内抑制相当牢固、精确。表现在能很准确、熟练、省力、轻快的完成动作,并能灵活自如的运用

B.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不够。表现出做动作很吃力,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力,并伴随着一

外和作息制度中体育的全部形式 C、

一堂体育课是体育教学过程的最基本阶段,一个专题

单元可以说是最长的教学过程 D、

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是体育教

学过程的第一层次,一个专题单元是教学 过程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基本的层次。

6.体育教学中,教与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其中,学生是 些多余的动作 ()

A-教的主体,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和管理作用

B-教的主体,在教学中被教师引导接受有关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C.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内抑制逐渐发展巩固,并初步建立起动力定型,能精确的分析与完成动作。表现在逐步消除了动作的牵强、紧张现象和多余与错误动作,动作变的准确、协调和轻松起来、但仍不够熟练,不能运用自如

D.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不够。表现在逐步消除了动作的牵强、紧张现象和多余与错误动作,动作变的准确和轻松起来、但仍不够熟练,不能运用自如 8.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机能活动能力的特点也不相同。少年儿童的机能活动能力一般()A、上升时间长而慢,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高 B、上升时间短而快,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低

C、上升时间长而慢,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长,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高

D.上升时间短而快,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高

9、在体育教学中为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在贯彻适量运动负荷原则时,必须遵循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把下次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在上次课后的 () A、复原阶段 B-超量恢复阶段C、相对恢复阶段D、工作阶段

10、自觉积极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 ()

A、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 B、青少年儿童的年龄 C、体育教学中生理和心理负荷变化的规律 D、教与学双边活动过程的教学规律

11、直观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 ()

A、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 B、条件反射形成原理

C、体育教学中生理和心理负荷变化的规律 D、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12、巩固提高原则的理论依据是 ()

A、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B、运动条件反射建立和消退原理

C、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D、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

13、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3、体育教学中传播媒介主要指 ()

A、反比例关系 B、正比例关系 C、上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的 三、双项选择题

()()

A、体育教材 B、教学环境条件 C、教学方法和手段 D、教师和学生的人际关系

4、体育教学的负荷包括

1、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是 ()() ()()

A、必须详细说明目标的内容 B、不需要详细说明目标的内容

A、生理负荷 B、心理负荷 C、内部负荷 D、外部负荷 5、

体育教学中各种各样的练习是由()()构成的

C、应当用特定的术语描述教学后所要达到的结果和规格 A、负荷 B、休息 C、负荷量 D、负荷强度 D、不需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教学后所要达到的结果和规格

6、

体育教学中负荷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

2、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 A、负荷量 B、负荷强度 C、内部负荷 D、生理()()

A、主导作用 B、管理作用 C、信息载体 D、物质保障作用

负荷

7、 休息的形式有两种 ()()

A、积极休息 B、消极性休息 C、普通性休息 D、硬性规定休息 8、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理论依据是 ()()

A、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 B、人体是在大脑皮层调节下的统一的有机体

C、体育教学中生理和心理负荷变化的规律 D、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A、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B、条件反射形成原理 C、掌握体育卫生知识、技术、技能的要求 D、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多项选择(每小题下设5-7个答案,将其中正确的答案的标号填到提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选错、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体育教学的特点是 ()()()()()()()

9、系统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 A、 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 A、 理 C、

握体育卫生知识、技能、技术的要求 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B、条件反射形成原

B、 C、 D、 E、 F、

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育的基本途径

活动方式以体力实践活动为主 多种组织形式相互配合 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

D、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

10、区别对待原则的理论依据是 G、 具有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内容、进行操作、()()

反馈调节、评价结果等环节

2、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是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作用可概括为 ()()()()()() A、 B、 C、 D、 E、 F、

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大纲 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 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各地区和单位的实际条件和可能 某一阶段学校教学的目标 国家的体育政策

()()()()() A、 B、 C、 D、 E、

主导作用 自我完成的作用

完成认识活动的能动作用 制约作用 评价反馈作用

5、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有

3、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 ()()()()()()() ()()()()()() A、 B、 C、 D、

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 增强学生体质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

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锻

A、 B、 C、 D、 E、 F、 G、

认识事物的规律 社会制约性规律

教育、教养和发展的统一规律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人体技能适应性变化规律

炼身体的能力 E、 F、

发展学生个性锻炼意志

培养学生文明行为 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6、身心全面发展原则要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意味着 B、 ()()()()() A、 带等 B、 注意力 C、

课的基本部分的教材既应有上肢为主的教材,也应课的准备部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课的准备部分要活动全身各部分的肌肉、关节、韧

主要通过学生的触觉和肌肉的本身感觉来感知完

成动作时的肌肉用力的程度、方法及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就可以了 C、

除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感知动作的形象外,还要

通过学生的触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来感知完成的动作的肌肉用力的程度、方法及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D、

以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感知动作的形象为主,通

有下肢为主的教材 D、

课的基本部分的教材主要以发展一种素质,锻炼一

过学生的触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来感知完成动作时的肌肉用力的程度、方法及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为辅。 E、

以通过学生的触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来感知完成

个部位为主 E、

课的结束部分应使身心得到全面的放松

动作时的肌肉用力的程度、方法及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为主,通过学生视觉、听觉感知动作的形象为辅。

7、通常在教学中应要求教师扩大直观的效果,是指()()()()() A、 了

主要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感知动作的形象就可以

8、生理负荷的量和强度的变化形式主要有 ()()()()() A、 B、

负荷量先增加,待适应后再增加强度 负荷强度先增加,待适应后再增加量

C、 强度 D、

负荷量和强度同时增加,待适应后再同时增加量和C、 坚持体育教学的连贯性,科学的安排运动负荷 D、 深入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和个体特点

负荷强度增加时,负荷量应适当降低,待适应后再E、 从客观条件的实际出发 五、判断题(每小题1分)

1、体育教学是一个教、学、练合一的个过程,并以练为主,在教中练,在练中学,通过反复练习实践,达到理解教材的

增加负荷强度,同时降低负荷量 E、

负荷量增加时,负荷强度应适当降低,待适应后再

增加负荷量,同时降低负荷强度

9、贯彻区别对待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技术结构,掌握技能和反展体能的目的 () ()()()()()

A、 深入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和个体特点 B、 面向全体,兼顾两头 C、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D、 从客观条件的实际出发

E、 采用提问、测验、竞赛等多种形式

2、体育教学应从提高学生的体育认识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锻练习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作为入手点,把传授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技术、技能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将思想教

育和培养能力贯穿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

3、一个具体动作、一节课、一个专题单元的教学可以被看

10、贯彻系统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作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一学期、一学年的教学则不能被()()()()()

A、 正确确定教学目标、内容、指标和要求 B、 切实搞好小、中、大学各阶段教学的对口衔接

看作是完整的教学过程 ()

4、教师在教学中起绝对的领导作用,所以只要教师引导和2、 简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用的具体内容

管理得好,可以不用考虑学生的需要 3、 简答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调控原理 ()

5、体育教师的教态,课堂纪律要求及教学情景的设臵虽然都是知识、文化、道德信息的载体,但他们都没有写在教学

4、 务 5、

简答动作技能改进与提高阶段的特点,表现及主要简答动作技能粗略掌握阶段的特点、表现及主要任

大纲上,所以他们都不是教材 () 任务 6、在动作技能掌握的各个阶段没有必要对出现的每一个大、6、

简答动作技能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的特点、表现及

小错误进行即时反馈,因为太耽误时间 主要任务 ()

7、身体训练水平越高的学生,机能活动能力上升的时间就越短,保持较高阶段的时间可以延长,承担大强度和急剧变

7、 8、 9、

如何贯彻身心全面发展原则 如何贯彻直观性原则

简答用动负荷的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 如何贯彻巩固与提高原则

化的负荷的能力也会提高 () 10、 8、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多看、多练,不必要像文化课一

七、论述题(每小题8-15分)

样思考动作的技术要领,辨别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的界限 1、 试述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及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12()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 1、

简述体育教学的特点

分) 2、 3、

如何理解体育教学中自觉积极性原则(15分) 试述如何贯彻合理安排负荷原则(15分)

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22、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全面多样,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得

17、 体育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到全面的发展。 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技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过程。

18、 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学校体育的下位目标之一。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体育教学中师生应达到的结果和标准。

19、 体育教学过程:是体育教学实施、运行的时空连续过程。

20、 体育教学规律:是体育教学过程内部各种教学现象所存在的本质联系。

21、 体育教学原则:是长期体育教学时间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规律的反映,是指导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准则。

23、 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变成自觉的行动。

24、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方式,发挥学生各种感觉器官的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认真参加练习,使其掌握体育卫生知识,技术和技能,并培养其观察和思维能力。

25、 合理安排负荷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承担适当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并使负荷与休息合理交替,以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协调的发展

26、 系统性原则:是指整个体育教学过程是连续的,各个阶段的目标、内容、指标和要求是层层衔接的,是在一个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

27、 区别对待原则: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同学,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不同班级和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8、 巩固提高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不断地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并逐步有所提高。

29、 运动负荷:完成身体练习时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性的刺激程度。

33、 负荷强度:完成练习对有机体的刺激深度。 二填空 1、

1)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大纲 2)学生的身心发展

的特点和规律;3)各地区、各部门和单位的实际条件和可能 2、

1)确定目标;2)激发动机 3)理解内容 4)进行操

作 5)反馈调节 6)评价结果 3、

1)教师 2)学生3)教材 4)传播媒介 5)教师 6)

学生 7)教材 8)传播媒介 4、

1)显露性教材 2)隐性教材 3)显露性教材 4)

隐性教材 5、

1)认识事物规律 2)社会制约性规律 3)教育、教

30、 生理负荷:完成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的生理功能器官、养和发展规律同一规律 4)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5)动作技系统的刺激程度。

31、 心理负荷:完成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的心理过程的刺激程度。

32、 负荷量:指的是身体练习对有机体刺激的数量特征。

能形成规律 6)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7)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

6、 1)身心全面发展规律 2)自觉积极性原则 3)直观性1) 体育教学活动方式以体力实践活动为主;体育教学是一个教、学、练合一的过程,以练为主,通过对精选的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实践,达到理解教材的技术结构,掌握技能和发展体能的目的,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体力活动和思维过

原则 40合理安排负荷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区别对待原则 7)巩固提高原则 三、单项选择

1、A 2、B 3、A 4、D 5、A 6、D 7、B 8、程是紧密结合的。 B 9、B 10、D 11、A 12、B 13、A 四、双项选择

1、AB 2、AB 3、BC 4、CD 5、AB 6、AB 7、AB 8、BD 9、BC 10、AD 五、多项选择

2) 体育教学是多种组织形式相互配合的教学活动;体育教学的实践课是在室外进行的,由于活动范围大,受场地、器材数量和布臵位臵的限制,加之教学对象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水平和体育基础的差异,所以学生的互动性远远大于室内课。因此,需要教师课前认真计划和准备,并要求课

1、DEF 2、ACD 3、ABCDEF 4、BCDE 5、DEFG 6、ABCE 中有较高水平的教学组织能力 7、D 8、ABCDE 9、ABD 10、ABC 六、判断

1、/ 2、X 3、X 4、X 5、X 6、X 7、/ 8、X 七、简答

1、体育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3)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多次反复练习,不但形成了一定的运动技能,而且在练习中也承受了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从而对促进身体发展,增强体质有着积极作用。

2、答:学生在教学中起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1)自我完成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锻炼身体,虽有教师的指引和启迪,但必须亲自参加整个教学过程,不可由他人代替

2)完成认识活动的能动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客体和参与锻炼身体的实践,虽有教师、教材和学校的各种安排,但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能动的发展自己

2) 制约的作用。所谓制约作用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校教育管理,都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为出发点,又以其为检验主导作用和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

3) 评价反馈作用。所谓评价反馈作用,是指学校的各种教育措施能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3、答:体育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有序的动态控制和反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师首先把有关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 、传授给学生,经学生接受、“内化”后产生效果。这时,教师还应该分析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调

整下一步教学计划,并采取最适宜、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这种调控过程 见下图。 2、

答:这个阶段特殊性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处于繁

华阶段,内抑制不够。表现出做动作很吃力,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所以,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 的动作表象和完整的动作概念。教师要 正确的 采用分解法或完整法,在重复练习中,要加强帮助和保护,逐渐形成正确的肌肉感觉,要充分应用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把讲解、示范和练习有机的结合并交替进行。 3、

答: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处于

泛化阶段,内抑制不够。表现在逐步消除了动作的牵强、紧张现象和多余与错误动作,动作变的准确、协调和轻松起来、但仍不够熟练,不能运用自如。这个教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地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动作结构的内在练习,注意改进动作细节,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建立动作的动力定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积极的思维,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进一步掌握动作的细节,尤其要注意学生个体见的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加大负荷量和强度,以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

6、答: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过程高度集中,内抑制相当牢固、精确。表现在能很准确、熟练、省力、轻快的完成动作,并能灵活自如的运用。但如果长时间的中断练习,已形成的动力定型就回消退,因此,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已形成的动力定型,并能在各种变化条件下,灵活自如的应用 7、

答:(1)全面贯彻教学大纲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制定

(3)克服单纯从兴趣出发。不能学生喜欢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练什么。这种迁就学生兴趣的作法,会给学生的身体带来片面的发展。 8、

答:(1)综合运用学生身体的各种感觉器官,感知体

育教材,扩大直观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除通过学生 的视觉、听觉感知动作的形象外,还要通过学生的触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来感知完成动作时的肌肉用力程度、方法及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以扩大直观教学的效果。

(2)充分发挥教师本身对学生的直观作用。教师自身的一切活动,都是模仿能力很强的中小学生观察的目标。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体育理论素养和运动技术水平,重视动作技术示范的正确性和规格性。

(3)充分运用多种直观教具和手段。充分运用的目的是弥补或扩大学生对动作的感知。

(4)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等思维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明确动作的技术关键,辨别正确的动作和 错误动作,学过的动作和正

全年的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学进度时,应注意各类教材和考核项目的合理搭配,保证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是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课的准备开始,就应该考虑采用的练习内容应以全面锻炼身体的各部位,器官、系统。

在学习的动作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避免一般化的观察和单纯机械的模仿。

9、答:运动负荷是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因素构成。符合量是指完成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刺激的数量特征,其指标可以用时间、次(组)数、总距离、总重量来衡量。负荷强度是指完成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刺激的深度,可以用密度、速度、高度、远度、负重量难度等指标来衡量。

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是运动负荷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有一定的强度就有一定的量;反之,有一定量的练习就有一定的强度。有机体能承担较大的强度,就能承担较小强度的较大量;同样,有机体能承担较大繁荣量,就能承担较小量的较大强度。量的增加能为强度的提高打下基础,强度的提高又可为量的增加创造有利的条件。两者相铺相成,

练习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不断消除动作的缺点和错误激发学生反复练习的积极性。 2)

采用体温、测验、竞赛等多种方式。运用这些手

段时,要根据课的目标和要求进行。提问要有启发性。 3)

改变练习条件。改变练习条件包括场地、器材及

动作结构、环境条件等 4)

课内外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布

臵一定的课外体育作业和家庭作业。 5) 八、论述

1、答:我国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

培养进取动机

相互促进,不断提高,从而形成运动负荷逐步增加的趋势。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0、答: 1)

反复练习。反复练习是巩固提高原则的基本要

体育教学的各项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在体育教学中,应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为主要任务,这是由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和功能决定的,是完成体育教学其

求。每次课都应使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重复次数,反复

他任务的基础。只有以传授知识技能为基础,以掌握科学锻炼方法、知识为指导,才能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 探索、

另外,由于体育教学内容具有娱乐性、教育性、美育性的特点,及教学环境的开发度和自由度大的特点使得学生在掌握

自我联系与发现,在大量的身体练习中去加深对知识、原理、体育的知识技术的过程中,他们的心里过程与个性品质、思技术的理解与感受,不断培养其独立自我锻炼的能力、自我设计与评价的能力、自主学习与调空的能力、组织比赛与裁判的能力、相互保护与帮助的能力,以及对技术的练习、独立串联、运用、编排与创新的能力等。通过培养体育能力使学生今后乃至终生在各种生活工作条件下去自觉坚持身体锻炼,实现终身体育的长远目标。反过来,通过培养体育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体育,促进进一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积极性和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因为要掌握技术、技能必须要进行大量的身体练习,因此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这对学生的

想品德与作风等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与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品质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技术的效果和积极性,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增强体质、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总之,体育教学的目标应在教学中全面加以贯彻。应该从传授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入手,把提高学生的体育认识能力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将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能力贯穿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需要,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在完成体育教学目标时,可有所侧重。 2、答:体育教学中的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

生理机能、运动素质、技能活动能力都是较好的刺激和锻炼,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对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的身体有较好的作用。当学生的体质因此而增强后,再学习新的、难度大的知识技术,就会减低学习新技术、技能的难度,有利于知识技术的任务完成。

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变成自觉的行动。

自觉积极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过程的教学规律决定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矛盾的主导方面是教师。因为教师是教育者,他们掌握比较丰富的体育知识、技术和经验,对教学的过程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知识、技术的接受者,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自发的,取决于教师的诱导和控制。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积极性必须结合起来,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条件。

贯彻自觉积极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在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通过启发教育等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动机是一切行为的前提,是推动学

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能动的参加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

3)通过教学的内容、手段、方法引起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教学的兴趣是提高自觉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练习内容、手段和方法,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而要引起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组织,学习的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运用是否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应紧密围绕教学的任务和要求,以能达到同一目的的不同组织、内容、方法、手段,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 4)使学生了解完成教学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要求?目的何在?才能使

生学习、锻炼的心理依据。只有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自觉积极的完成这些具体认为,努力按照要求去做。 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与人,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满怀热情的关心与信任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感情息息相通。这

5)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选择训练内容,采用训练手段和方法,以及安排运动负荷要符合学生现有的水平 在上述方面过难或过易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影响他们的自觉积极性。因为,学生自觉和积极的

程度,取决又他们掌握和达到这些方面要求的难易程度和能力。要求过高或过难,虽经努力也很难达到或完成,会挫伤积极性;要求过低或过易,完成的不费力气,也同样调动不

合理安排负荷原则的理论依据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的规律。从生理负荷变化的规律来看,人体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必须在适宜的生理负荷的刺激下才能

起积极性。 一旦学生达到和完成教师布臵的各方面要求后,实现。因此,在一定的限度内,生理负荷越大,超量恢复的应立即提出新的进一步的要求,以使学生不断努力,向另一

效果也越好,适宜的程度也越大。如果生理负荷过大超过了

个新的高度挺进,从而始终保持学习的强烈愿望和进去心。 一定的限度,生理机能就会受到损害;而生理负荷过小,对 6)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成绩检查和考核,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和习惯。学习的成绩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取得的,只有当学生充分了解到他们的学习成果时,才能进一步把他们的自觉积极性调动起来。而当学生对学习的成果和问题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的养成和能力提高以后,就能主动的、创造性的参加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教学任务,从而促使自觉积极性提高。 4、

答:合理安排负荷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承

生理机能的发展也不会产生良好的作用。

从心理负荷变化的规律来看,“注意”、 “情绪”、“意志”三项指标在一节课的不同时区多有一个高峰值,如果分别在他们的 峰值区内完成不同的任务,将有利于获得理想的效果。

贯彻合理安排负荷原则的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材性质等合理的安排课的生理负荷

新授课和复习课在安排生理负荷时应有不同的要求,。学生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不同,安排生理负荷时应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 教材,应考虑它们对身体机能的不同作用

担适当地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并使负荷与休息合理交替,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

和影响,作出科学的安排。此外,学生的生活制度、营养条件和 其他体力活动的负担,所在地区的气候因素及作场所的环境条件等,都是安排生理负荷时予考虑的。 (2) 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量和强度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通常是先增加负荷量,待适宜后,再增加强度。量和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量再增加时,强度宜适当下降。强度再增加时,量要适当减少。这样,量和强度交替增加和下降,密切配合,才能使学生承担负荷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3)正确处理负荷的表面数据和内部数据的关系 表面数据是指动作的练习量 和强度。内部数据是指负荷的量和强度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表面数据和内部数据在通常情况下是一致的,但因学生的体质强弱和身体训练水平的不同,一定负荷的表面数据作用于不同的学生,可产生不同内部数据,因此在分析符合时,应把表面数据和内部数据结合起来,加以判断和分析。 (4)掌握好负荷和恢复的关系

科学的安排好负荷和休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借以消除负荷后的疲劳,并使他们的工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5)安排好心理负荷

安排好心理负荷使既要与教学进程想联系,又要使之与生理负荷相配合,使学生的心理负荷高低起伏、节奏鲜明的变化,与学生的生理负荷一起达到相互调节、相互补充的效率。

(6)做好课中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监测调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采用观察法和测量法。了解学生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大小。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调控,以确保在适宜的生理负荷和欢跃愉快的氛围中实现课的预期教学目标。

第五章 体育教学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1、体育教学内容 2、体育教学大纲 3、运动动作 4、7、 动作技术 5、技术基础 6、技术细节 7、身体姿势 8、开始姿势 9、结束姿势 10、动作的轨迹 11、轨迹的方向 12、轨迹的幅度和距离 13、动作的频率 14、动作的

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是人体()和()

相互影响作用的结果,而()起决定作用。 8、 9、

人体的内力主要包括()和()

人体的外力包括人体的()()()及外界环境的()

速度 15、动作的力量 16、人体的内力 17、人体的外力 10、 身体姿势和动作轨迹反映了动作的()特征 18、动作的节奏 19、教材纲要体系 20、教材比重 二、填空:每空0.5-1分

1、运动动作的技术也称( )或( )。

2、从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的组合上分析它包括( )和( )。

11、 动作的时间的频率反映了动作的()特征。 12、 动作的速度反映了动作的空间()和() 特征。 13、 动作的时间、空间和时间特征。可统属于动作的()特征。

14、 动作的力量要素表现了()学特征。

3、运动动作的要素包括:身体姿势、( )、动作时间、15、 动作的节奏是动作的()、()相互配合的集中表现,( )、( )和( )等。

4、一个完整动作技术的练习过程,从开始到结束,可分成( )、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 )。 5、 6、

动作的轨迹包括轨迹的形式、()和()三个方面。 弧线运动有方向、()()三个基本因素。

是运动动作的()特征。

16、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是有说明、()和()三部分组成。

17、 体育教材如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分类,可把教材分为走,()、()、()、()()、平衡等。

18、 在小学把走、()()()()()平衡等最基本的身体自然活动归为一类,统称()

A、时间特征 B、空间特征 C、时间空间特征 D、综合特征

19、 体育教材如按身体素质分类,可把教材分为速度、()3、身体姿势和运动轨迹表现了动作的 ()()等类。

20、 教材排列的方式主要有()、()和()三种。 21、 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方向()。而曲线运动的特点是方向()。

()

A、时间特征 B、空间特征 C、力量特征 D、综合特征

4、衡量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科学性,最主要的是看其是否能

四、单项选择(每小题下设4个答案,其中有1个是正确的,够 () 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到提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填错不倒扣分)

A、反映运动技术的最新科学成就 B、提高运动成绩 C、发展身体,增强体质 D、体现民族性特点

1、动作的节奏表现了动作的 5、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体育教材()

可采用 ()

A、时间特征 B、空间特征 C、力量特征 A、以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分类方法 B、以身体素质为D、综合特征

主的分类方法

2、动作的速度表现了动作的 C、以运动项目为主的分类方法 D、以身体素质为主兼()

顾运动项目的分类方法

6、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初中体育教材可采用 ()

A、以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分类方法 B、以身体素质为主的分类方法

C、以运动项目为主的分类方法 D、以身体素质为主兼顾运动项目的分类方法

7、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高中体育教材可采用 ()

A、以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分类方法 B、以身体素质为主的分类方法

C、以运动项目为主的分类方法 D、以身体素质为主兼顾运动项目的分类方法

五、双项选择(每小题下设4个答案,其中有两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到提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答错1个口0、5分)

1、动作速度可分为 ()()

A、匀速度 B、平均速度 C、变速度 D、即时速度

2、动作的速度反映了动作的 ()()

A、空间特征 B、力量特征 C、时间特征 D、综合特征

3、反映动作空间特征的动作要素有

8、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动作的频率 B、身体姿势 C、动作轨迹 D、

A、人体的外力 B、支撑反作用力 C、 摩擦力 动作的节奏 D、人体的内力

4、反映动作时间特征的动作要素有 ()()

A、动作的频率 B、身体姿势 C、动作轨迹 D、动作的时间

F、动作的节奏 G、身体姿势

2、弧线的基本因素有

5、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排列除直线排列外,还有 ()()()()() ()()

A、连续排列 B、螺旋排列 C、间隔排列 D、混合排列

A、距离 B、长度 C、方向 D、轨迹 E、形状

3、在动作过程中,外界作用于人体的力包括 ()()()()()()

6、从一个完整动作技术的组合上分析,它包括 A、人体的重力 B、肌肉的拉力 C、支撑反作用力 D、()()

A、技术基础 B、技术环节 C、技术关键 D、技术细节

五、多项选择(每小题下设3-7个答案,将其中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到提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选错、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摩擦力

E、外界环境的阻力 F、组织器官的阻力

4、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有 ()()()()()

A、直线排列 B、螺旋排列 C、间隔排列 D、混合排列

1、运动动作的要素包括 () F、连续排列 ()()()()()()

A、动作的轨迹 B、动作的时间 C、动作的速度 D、动作的频率 E、动作的力量

5、动作的轨迹包括 ()()()()()

A、轨迹的长度 B、动作的形式 C、轨迹的方向 D、1、 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

轨迹的距离 E、轨迹的幅度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 运动动作的要素有哪些? 动作节奏的意义有哪些? 编选体育教材的原则有哪些?

体育教材的主要分类方法有哪几种?初中段可采用哪种分类方法?

简述中学跑、跳、投教材的分布与特点。 七、论述题 1、 试剖析途中跑动作技术各动作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2

分) 2、

试论我国编选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原则。(15分) 试题参考答案 13、持续法 14、间歇法一、名词解释

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和各种体育动作 2、

体育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中有关课

程设臵的规定与要求而制定的体育教学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教学内容的方向、目标、教材范围、教材体系安排、教材比重以及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等。 3、

运动动作: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体育目的所采用的体育

动作的总称。它指单个动作,又包括成组动作或成套动作。4、

动作技术也称运动动作技术或动作技术,通常指合理

有效的完成动作的方法。 5、

技术基础:指动作的各个部分按一定顺序、路线和节

奏组成动作技术的整体。 6、

技术细节:是指标构成技术环节各个部分的具体动作

内容。它不影响技术结构的性质,但可表现出个人技术特点。7、

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各个部分在练习过程中所处

的状态,即空间位臵。

8、 开始姿势:指在做练习基本阶段前,身体及身体各个17、 人体的外力:是指动作过程中,外界作用于人体的力,包括任意的重力、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及外界环境的阻力。 18、 动作的节奏:是指完成动作时,动作的各个部分按一定的顺序所表现出来的强弱和时间间隔的关系。

19、 教材纲要体系:是指标以教学目标为核心,遵照教学内容的编选原则,将各种教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要求组合成统一整体。他反映了各类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20、 教材比重:是指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总学时数之比。 二、填空:每小题2分

1、1)运动技术 2)动作技术 2、1)技术基础 2)技术细节 3、1)动作的轨迹 2)动作的频率3)动作的速度 4)动作的力量5)动作的节奏 4、1)开始姿势 2)结束姿势5、1)轨迹的方向 2)轨迹的幅度和距离 6、1)长度2)形状7、1)人体的内力2)人体的外力3)内力8、1)肌肉的拉力2)组织器官的阻力9、1)重力2)支撑反作用力3)摩擦力4)阻力10、空间11、时间12、1)时间2)空间、

部分所处的准备状态。 9、

结束姿势:是指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身体的各个部

分所处的状态。

10、 动作的轨迹:是指做动作时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移动的路线。

11、 轨迹的方向:是指在练习中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移动的方向。

12、 轨迹的幅度和距离:是指动作范围的大小,是以长度和角度来衡量的。

13、 动作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动作重复的次数。 14、 动作的速度:是指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路程。

15、 动作的力量:是指完成动作时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用力的大小,即有关肌肉克服阻力的程度。

16、 人体的内力:是指人体各部分相互作用下产生于体内部的力,主要包括肌肉的拉力和组织器官的阻力。

运动学14、动力15、1)时间2)空间3)综合16、1)大纲本文2)附件17、1)跑2)跳跃3)投掷4)攀爬5)悬垂支撑18、1)跑2)跳跃3)投掷4)攀爬5)滚翻6)基本运动19、1)灵敏2)力量3)耐力20、1)直线排列2)螺旋排列3)混合排列21、1)不变2)不断变化

三单项选择(四个答案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的填在后面的括号里。每题1分天4错不倒扣分) 1、D2、C3、B4、C5、A6、B7、D8、D

四-双项选择(有四个答案,有两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填在后面的括号。每题1分,答错一个扣0.5分) 1、AC、2、AC,3、BC,4、AD,5、BD,6、AD

五多项选择每小题下面设3-7个答案,将正确的答案的标号填到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 多选 、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ABCDEFG2、BCE3、ACDE4、ABD5、ACDE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

1、运动动作的要素有:身体姿势,动作的时间,动作的轨迹,动作的频率,动作的速度,动作的力量,动作的节奏等。 2、动作节奏的意义

1)能使身体各部分和内脏器官之间协调一致,有利于掌握正确的动作形成动力定型

2)一定的节奏能使身体各部分肌肉紧张与放松,工作与休息合理交替,从而使动作协调省力。有助于提高集体练习者的积极性。

3)可以促进集体动作的协调动作和密切配合。

3、编写教材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2)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原则3)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原则4)适应学生心理特征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原则6)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7)教材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原则。 4、体育教材的主要分类方法主要有1)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2)按运动项目3)按身体诉诸4)以1)或3)为主兼顾运动项目的分类等,初中阶段可采用以身体素质为主的分类方法。

5、跑、跳跃、投掷是人们最基本的活动能力,也是锻炼身体、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它们在教材授课时数中占首位。在跑的教材中,,发展身体素质和跑的能力练习,是进行快速跑和耐久跑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跳跃、投掷教材中发展

可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材料的编选必须符合教育性、健身性、实用性、趣味性及我国的国情等方面方面论述 第六章 体育教学法

弹跳力、力量、投掷和跳跃能力的练习,对发展下肢弹跳力,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增强上肢和腿部力量都有实效。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田径教

1、体育教学方法 2、指导法 3、语言法 4、讲解法 5、直

材,既不与竞技运动,也不与人们的自然活动动作完全相同,观法 6、动作示范 7、条件诱导 8、完整法 9、分解法 10、主要是学习它们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不过分强调专项动作的,是将它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完成体育的综合教育目标,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七、论述题

矫正法 11、重复法 12、变换法

15、游戏法 16、比赛法 17循环练习法 18说服法 `19、榜样法 20、评比法 21、表扬法 22、批评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

构成体育教学方法的因素有三个,即()、()、()。 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通过()、()、()、()等

1、试剖析途中跑动作技术各动作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5分) 1、 从途中跑练习过程中的身体姿势,腿的前摆、后蹬、臂的

2、

前后摆动等动作的方向、幅度(距离)、轨迹、时间、力量、方法来实现的。 频率和节奏2-3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加以剖析。 2、试论我国编选中校学体育教材的原则。

3、

体育教师在宣布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时,语言要()、

()。 4、

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方式有()、()、()、()。

5、 6、 7、 8、 9、

示范的位臵要根据()、()及()等因素而确定。 示范的方向要根据()和()而定。

体育教学中的条件诱导有()、()和()等形式。 分解法通常可采用()分解和()分解两种方法。 重复法的特点是练习条件()并反复练习,每次联系

A、直陈法 B、概要法 C、侧重法 D、联系法

3、为显示动作的左右距离可采用 ()

A、背面示范 B、侧面示范 C、镜面示范 D、正面示范

4、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

的间歇时间()严格规定。

10、 单一重复练习多用于(),连续重复练习多用于()。 可采用 () 11、 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能有效的增大()和() 12、 循环练习法的练习方式很多,最基本的有()循环和()循环两种。

三、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后均设4个答案,其中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在提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填错不倒扣分

1、体育课中的“一句话评价”是一种()的语言法形式。 A、口令和指示 B、口头评定成绩 C、口头汇报 D、讲解

2、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直接陈述是()的讲解形式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对比示范

5、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距离可采用 ()

A、正面示范 B、侧面示范 C、背面示范 D、镜面示范

6、对方向、路线变化比较复杂的动作,可采用 ()

A、正面示范 B、侧面示范 C、背面示范 D、镜面示范

7、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 11、对于复杂的动作,在新受阶段的教学后采用的讲解形式()

A、流水依次进行 B、条件不断变化 C、每站联系无间歇 D、能有效的增大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

8、在体育教学中,安排循环练习时,各站开始采用连续完

是 ()

A、侧重法 B、分段法 C、对比法 D、联系法 四、多项选择:下列每小题后均设5-7个答案,将其中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到提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选错、多选、

成练习的运动符合是学生最大负荷能力的 少选均不得分 ()

A、1/2 B、1/3 C、1/4 D、2/3

1、构成体育教学方法的因素有 ()()()()()()()

9、间歇训练法的作用是 A、练习者 B、教师 C、语言 D、环境 E、器材设备 ()

能提高肌肉力量 B、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协调能力 C、能提高供氧能力

D、能提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

F、教材 G、运动动作

2、下列形式中属于语言法的是 ()()()()()()()

A、 讲解 B、示范 C、口令指示 D、电视录象 E、口头

10、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优秀行为作出肯定评价是一种 平定成绩 F、口头汇报 ()

A、 说服法 B、榜样法 C、表扬法 D、评比法

G、演示教具

3、下列形式中属于直观法的是 ()()()()()()

A、示范 B、自我暗示 C、条件诱导 D、默念 E、定向和领先 F、口令指示

7、构成间歇训练法主要要素是 ()()()()()()()

4、重复法的特点是 A、 每次练习的时间 B、每次练习的距离 C、每次练习的()()()()()()()

A、 条件固定 B、条件变换 C、有间歇 D、反复练习间歇时间无规定

F、间歇时间有规定 G、休息方式有规定

5、运动变换练习法时,可变换的条件有 ()()()()()()()

A、动作组合 B、运动结构 C、环境 D、场地 E、负荷 F、器材 G、练习者

6、游戏法的主要特点是 ()()()()()()()()

A、情节性 B、积极性 C、思想性 D、极限性 E、竞争性 F、创造性 G、娱乐性 H、力量性

重复次(组)数

、D、每次练习的负荷量 E、每次联系的负荷强度 F、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

G、每次联系的休息方式

8、持续法的特点是 ()()()()()()()

A、无间歇 B、练习时间长 C、练习强度较小 D、练习量大 E、练习条件固定

F、反复进行练习 G、严格控制休息时间 9、决定体育教师示范的位臵的的因素主要手 ()()()()()()

A、学生的队形 B、动作结构 C、动作性质 D、安全 E、场地

F、要求学生观察的部位

E10、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完整法时对于较复杂的动作,为降低教学难度可采用的做法有()()()()()()()

6、通过摆事实、将道理等说教影响学生言行的方法是说服法。 ()

A、突出教学重点 B、将动作分解 C、简化动作要求 D、7、体育教学中的条件诱导是指定向和领先。 助力与阻力 E、利用辅助练习 F、采用诱导性练习 G、()

借助电视录象

五、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用/和X表示。每小题1分

1、构成体育教法的三个要素是语言、教材和器材设备 ()

2、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教育过程。 ()

3、示范的位臵要根据动作结构和要求学生观察的部位而定()

4、为显示动作的左右距离可采用镜面示范 ()

5、重复法与间歇法的主要区别杂间歇时间和休息方式有无严格的规定 ()

8、在体育课中,教师的站位通常要使观察的动作面与学生的排面成垂直的部位。()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 1、

简述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及体系结构

2、 简述讲解法的概念、形式及要求 3、

简述示范罚的概念及要求

4、 简述完整法的概念和优缺点 5、

简述分解法的概念、形式、优缺点

6、 简述体育教学中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7、 简述重复法的特点、作用及适用范围 8、 简述间歇法的特点用法要求 9、

简述循环练习法的特点及用法要求

10、 简述体育教学中榜样法的概念及要求

七、应用题:每小题5分 1、 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矫正法 2、 体育教师应如何站位

3、

根据游戏法的特点,谈谈游戏的创编

八、论述题 1、 论体育教学方法的构成因素

2、 论体育教师学习、掌握体育教学方法的意义和要求 3、

论当前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现状及趋向

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

标所采用的教学途径和手段。 2、 指导法: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的一种方法 3、

语言法:是指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

习的一种方法。

4、 讲解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用语言向学生

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作用、要领、方法、要求,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5、

直观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借助听觉、视觉和肌肉

本体感觉等感觉器官感知动作的一种常用直观方法 6、

动作示范:是指教师(或指定的学生)以具体动作为

范例,指导学生进行学练的一种方法 7、

条件诱导:是以某中条件为诱因,与运动动作相联系,

以达到直观目的一种方法 8、

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

完整的、连续的进行教学和练习的一种方法。 9、

分解法:是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或

段落),按部分逐次进行学习,最后达到全部掌握的一种动作教学方法。

10.矫正法: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选择有效的手段,及时矫正错误动作的一种方法。

11.重复法:是指根据练习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12.变换法:是指根据练习的需要,在变换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13.持续法: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强度,不间歇的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

18.说服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说教影响学生言行的一种方法。

19.榜样法;是以英雄事迹、模范行为、先进事例等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的一种方法

20.评比法:是利用竞赛、检查、评估等方式对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思想行为进行比较评价的一种教育方法

14.间歇法:是指在一次(组)练习后,严格控制间歇时间,21.表扬法:是对学生的优良思想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已在机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又进行下一次练习的一种方法

15.游戏法:是在体育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学时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16.比赛法: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17.循环练习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内容和任务,然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去轮换循环的一种练习方法。

达到强化教育效果的一种方法。

22.批评法: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作出否定评价,用以克服和改正其缺点错误的一种教育方法。 二、填空题

1、 语言 运动动作 器材设备

2、语言法 直观法 完整法和分解法 矫正法 3、精练 果断

4、动作示范 教具 模型演示 电影 电视录象 条件诱导

5、学生队形 动作性质 安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2k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