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郑州市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方案
更新时间:2023-07-28 05:1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2020年郑州市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郑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2012年郑州市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2012年郑州市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四日
— 1 —
2012年郑州市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专项工作方案
为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增创优势,扩大效果,进一步强化综合载体的支撑能力,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把握机遇、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的要求,坚持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中心工作和综合性举措,紧紧围绕“四集一转”,以提升发展水平为主线,突出“四个强化、两个完善”(强化产业集群培育、强化服务功能提升、强化节约集约发展、强化统筹综合协调和完善支持政策、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四平台、一循环”建设(土地整理平台、资金融通平台、人力资源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破解“短板”、破解制约、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主导产业规模快速壮大,集群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支撑配套能力不断增强,产城互动发展加快推进。
——带动效应更加凸显。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0亿元,同比增长40%,占全市的比重超过40%;引进省外资金260亿元, — 2 —
同比增长30%以上,占全市的比重超过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收入5600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市的比重超过30%;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所在地常驻人口达到240万人以上。
——集群规模不断壮大。形成1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2个超500亿元、16个超1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其中主导产业集群规模超1000亿元的1个、超200亿元的3个、超100亿元的6个左右。
——集约水平明显提升。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进一步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单位产值能耗下降
3.5个百分点。
——集合构建全面推进。加快建设综合服务、技能培训、检验检测、仓储物流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动金融、邮政、公交等城市功能向发展区的延伸覆盖,综合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主导产业集群培育。推动各集聚区按照成长性最好、竞争力最强、关联度最高的要求,集中要素资源,完善支撑条件,强化针对性招商引资,突出发展一个主导产业,迅速做大产业规模,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1.壮大主导产业规模。加快集聚区主导产业项目建设,将投资5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项目全部列入省重点项目,1亿元以上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优先配置要素资源,强化跟踪协调服务,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60个、投产80个,带动全市集聚区完成 — 3 —
工业投资900亿元。完善产业集聚区项目会审、联审联批机制,综合运用项目准入、要素配置、税收分成、绩效考核等手段,统筹推动同类和关联项目按照主导产业集中布局建设,严格限制符合条件的新建项目在集聚区外分散布局。
2.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坚持龙头带动、市场带动、配套带动、技术带动,加快培育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围绕战略支撑产业、战略性新型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重点,优先支持15个集聚区加快提升集群规模和水平。在汽车及零部件、电子、装备制造、食品、纺织服装等转移趋势明显领域,重点支持10个集聚区大力引进行业优势品牌和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品牌。在有色、耐材等资源优势突出的领域,重点支持5个集聚区依托骨干企业,积极引进下游加工和关联配套企业,弥补短板、完善链条,推动产业向精深化发展。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选择5个左右产业基础较好、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的集聚区,以“区中园”模式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园,加快产业化步伐,促进先导产业规模化发展。
3.围绕主导产业“招大引强”。围绕做大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大力开展针对性招商引资。推动各地按照强化优势、弥补“短板”的要求,进一步细分行业领域,瞄准重点区域和龙头企业,找准战略结合点,加强谋划包装,力争每个集聚区新引进1个以上行业龙头企业或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将集聚区投资5亿元以上和行业龙头企业的签约项目作为市重大招商项目管理, — 4 —
实行“一对一”工作机制,组成专门工作小组,建立专业招商团队,明确责任目标,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开展签约项目大回访活动,对10亿元以上的签约项目,由市政府督查室按季督查通报,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二)全面提升综合配套能力。重点推动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综合性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功能集合构建。进一步完善外联道路和电网设施,提升快速通行和供电保障能力。
1.技术创新平台。依托集聚区骨干企业,新建10个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
2.配套服务设施。完善促进集群发展的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争取省相关专项资金、集中使用市相关专项资金,重点推进10个检验检测中心、15个仓储物流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民营资本,新建10个综合服务中心,为区内企业就近提供金融、会计、法律、咨询、设计等中介服务和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医疗保健等后勤服务。
3.环保设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相关支持资金,集中使用市生态补偿、减排专项、城市建设、部分土地出让收益等专项资金,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加强主要污染物实时监测监控,重点在以有色、建材为主导产业的集聚区新建5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因地制宜推进集中供热设施建设,鼓励距离集聚区较近的电厂进行热电联产改造;支持热负荷达到130吨/小时、年 — 5 —
利用超过4000小时的集聚区新建背压机组,推动热负荷不足的集聚区建设大型集中供热锅炉;力争新开工集中供热工程10个。
4.道路交通设施。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实现发展区主干路网全覆盖。
5.电网、信息网设施。优先将集聚区供配电设施建设和高压走廊迁建列入市年度计划,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重点推进5座220千伏输变电和12座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力争新增电网变电容量80万千伏安、输电线路40公里以上。加快集聚区3G和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大力推进移动通信网络提升和光纤宽带网络进楼入户工程,进一步提升集聚区通信网络支撑能力和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深入推进产城互动发展。把集聚区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突破口,统筹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加快集聚区内村庄搬迁步伐,优先在产业集聚区外规划建设为产业集聚区服务的公共租赁住房,鼓励搬迁村民和务工人员进城落户,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
1.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内村庄迁并。加强新型社区的规划引导,按照集中安置、功能配套的原则,在集聚区之外选址建设安置社区,力争再启动70个村庄搬迁工程。
2.推动产业集聚区与城区功能设施共享。优先在城区与产业集聚区结合部,规划建设学校、医院、商业服务等城市功能设施,推动80%以上的集聚区实现公交、邮政等市政服务延伸覆盖。把 — 6 —
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需求作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重点,优先纳入全市年度保障性住房融资计划;鼓励用工集中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力争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80万平方米以上。
(四)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完善土地整理平台,加强土地整治、节约集约、监督管理三项机制的贯彻落实,着力通过挖潜和用地指标倾斜,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
1.优先保障用地指标。统筹安排使用计划指标和增减挂钩指标,重点保障产业集聚区项目合理用地,确保省下达的产业集聚区用地指标全部用于产业集聚区建设。将产业集聚区外“批而未征”土地依法依规调整用于产业集聚区建设。
2.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优先保障3层及以上标准厂房用地,力争新建320万平方米以上多层标准厂房,满足中小企业和配套企业发展需要。
(五)加强资金融通平台建设。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投融资平台和担保平台壮大资本实力,提升运作水平,增强融资能力,充分发挥其资金保障作用。
1.扩大资产规模。将各级财政奖补资金全部作为资本金注入投融资平台。推动各县(市)整合现有政府性投融资平台,注入土地、公用设施等经营性优质资产,形成一批资本规模超5亿元的投融资平台。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对政府性投融资平台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增资扩股,增强平台资本实力,提升多元化融资能 — 7 —
力。
2.提升运作能力。开展资金融通平台专项培训,对业务人员进行轮训。每半年组织一次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活动,推动产业集聚区资金融通平台与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金融机构的指导下提升资本运作、资本经营水平。推动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市财政融资平台和金融机构深化合作,力争全年融资超过50亿元。
(六)增强人力资源保障能力。重点加强人力资源平台建设,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功能,力争为产业集聚区培训各类技能人员20万人以上。
1.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围绕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食品、电子等用工需求增长最快的行业,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
2.加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设立就业服务窗口,积极开展代理招聘、用工推荐、人力资源培训等业务。建设产业集聚区就业信息网络,加强对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需求的日常动态监测,促进产业集聚区内人力资源供需衔接。
3. 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发布产业集聚区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举办专场招聘。依托产业集聚区现有培训机构,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开展产业集聚区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培训。组织产业集聚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专业技 — 8 —
术人员高级研修班。
(七)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体制机制,因地制宜理顺产业集聚区与所在行政区域的管理关系,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1.完善管理机构。按照《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机构编制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精神,加快制定郑州市产业集聚区机构编制实施意见。
2.提高行政效率。推动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环保等职能部门向产业集聚区派驻人员,受派出单位和集聚区管委会双重领导,相关行政审批事项由派出人员按内部流程办理或授予集聚区直接办理,实现集聚区与市级职能部门的业务直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确定的工作要求,2012年4月底前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明确年度工作任务、目标节点和具体推进措施。市绩效考核办公室按季度对市有关部门和各产业集聚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各部门要针对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引进、村庄迁并、集约节约用地、资金融通平台运作等发展难题,组织开展专项研究,及时推广外地创新发展经验,提升产业集聚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强化市级统筹推进。建立全市产业集聚区联席会议周例会制度,完善联动机制,加大对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统筹推动和分类指导力度,形成支持集聚区发展的整体合力。将各部门服务产业集聚区情况纳入市绩效考核。
— 9 —
(三)完善落实政策。2012年4月前出台《促进产业集聚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郑州市产业集聚区机构编制实施意见》,落实产业集聚区各项扶持政策。
(四)强化考核激励。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区考核办法,制定全市产业集聚区晋级考核方案,坚持产业集聚区季度考核,查问题、找不足、比差距、推广创新经验,每季度对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进行通报,将产业集聚区考核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
附件:2012年市直有关工作部门产业集聚区重点工作分工
二〇一二年一月二日
— 10 —
附 件:
有关工作部门分工安排
— 11 —
— 12 —
— 13 —
正在阅读:
夏俊峰案始末02-13
国际规则、规范最新发展及其对新造船的影响(HCSR EEDI)03-09
道德讲堂—环保 我的责任(一年级)09-29
像素基本概念 - 图文11-09
东理城学1号10-10
关于网购的考研作文范文04-06
关于春天的作文600字07-03
建筑电气安全性措施探析03-25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郑州市
- 集聚
- 专项
- 加快
- 产业
- 方案
- 建设
- 2012
- 以春节联欢晚会为例谈国家对节日文化空间的型塑_朱超宇
- 2章 增值税税收筹划及其会计处理
- 快捷键之在工作表中移动和滚动向上
- 模拟题—药剂学1
- 2009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 Unit 2 Healthy eating-Grammar
- 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调查问卷
- 简历模板—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 电脑安全使用常识
- 常用电子元器件介绍
- 直流电动汽车空调设计方案书
- 你读了这个故事的启示是什么
- 2018年中国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知识测试题
- 风电并网专题讲座_风电并网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题目:____也是一种享受
- 翠亨站监理月报01期
- 中考仿写句子如何仿写句子
- 西语专业四级试卷2011及答案
- 完善商事登记制度 建设现代法治工商
- 洗涤岗位技术操作规程通用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