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新生学业水平测试试卷分析报告 - 4

更新时间:2023-12-29 19: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十六期

二○○八年十月十七日

连云港市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

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全市有效教学管理年活动的有关要求,了解全市小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促进小学与初中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的水平,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建立与完善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根据连教研[2008]第20号文《关于组织全市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的通知》精神,9月12日对全市七年级新生进行了学业质量检测,现对数学试卷分析如下。

一、命题原则

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题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指导,结合我市小学与初中的教学实际,在继承和发扬我市前几次小学试题改革的基础上,突出试题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次数学命题主要在“一个标准、两个考查、三个适当、四个注重”的原则下进行。一个标准:就是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数学教材内容来编制试题,尽力做到不偏不超不怪。两个考查:一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二是重视数学学习潜力和数学方法的考查。三个适当:一是适当配置好试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的比例,二是适当地整合现行的数学教材两个版本(四县为大纲版、市区为国标版)中的命题素材,三是适当地体现《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纲要》的要求。四个注重:一是命题注重体现课改背景下纸笔测试改革的方向与要求;二是命题注重结合我市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实际;三是命题注重遵循“基础题要少转弯抹角,中档题要推陈出新,难题要深入浅出”的原则;四是命题注重弱化识记,通过信息、探究、应用、开放来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素质、潜能和能力。

二、检测组织

本次检测数学试卷由市教研室统一命题、制卷,数学学科满分为100分,检测时间为1小时。考前市教研室专门召开了各县分管主任、直属初中校分管校参加的考务工作会议,部署工作,明确要求。各县、区组织测试、登分。每考场30人,单人单桌,每考场均由来自不同学校的两名教师监考。各县、区都组织了由分管局长带队的督考及巡视组,奔赴

1

所属各考点进行督考与巡视。各县区集中统一阅卷,统一登分;直属初中校的考务由市教研室统一组织,市教研室派人定点巡视,统一阅卷与登分;有的县区把试卷批阅作为一次教师培训的绝好机会,阅卷教师由初中校教师和小学毕业班教师组成,在批阅试卷后组织了教师就阅卷和试卷情况进行了培训与学习。总的来说各县区的考务组织是有效的,试题的命制、试卷的保管、时间的统一、考风考纪的监督、阅卷及登分等工作,都能做到科学规范,有效实施,保证了本次调研测试的顺利进行。各县区上报了成绩统计表和试卷分析报告,市教研室对部分试卷进行的抽样分析。

三、试卷情况

1.试卷设计

试卷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三个板块,共27题,连续排号。基础知识为46分,包括填空与选择、判断与说理两个部分。基本技能包括计算和操作测量两个部分,共30分。计算包括简便计算、脱式计算和求未知数x,操作测量包括作点到直线的垂线,量出规定线段的长度,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综合运用包括四个小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共24分。

表1 试卷的板块结构

内容板块 题 数 分 值

2446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应用30试卷板块结构统计图基础知识 19题 46分 基本技能 4题 30分 综合运用 4题 24分

试题内

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

计与概率三个领域,数与代数占14题,共52分。空间与图形占9题,共29分。统计与概率占4题,共19分。每个领域所占分值与小学阶段各领域所占的课时数大致匹配。

表2 各领域内容分布统计表 范 围 试题题号 分 值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1、2、3、4、5、6、10、12、15、7、8、9、11、14、16、18、 13、17、25、 19、20、21、22、24 52分 23、26 29分 27 19分 2.试题难度

从抽样结果来看,基础知识部分的难度为0.79,基本技能部分的难度为0.81,综合应用部分的难度为0.72。 表3 试题难度统计

2

内 容 平均难度

基础知识 0.79 基本技能 0.81 综合应用 0.72 表4 试题难度分布统计 难度系数 0.8~0.9之间 0.7~0.8之间 0.6~0.7之间 0.4~0.5之间 题数 13 8 5 1 内 容 第1、2、12、13、15、19、20、22题 第3、8、10、16、17、18、21、24、25、26题 第5、6、7、9、11、14、23、27题 第4题 43 24 1 43% 24% 1% 分值 32 所占比例 32% 3.试题来源统计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考 点 内 容 多位数的读写与改写 比、分数(百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稍复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包含的思想与方法 正反比例量的关系 探寻数的变化规律 三角板各角之间组合 长方体的面、边之间的关系 简单的数字编码 三角形面积计算 分子、分母与分数值关系的概括化 统计图的种类及特点 判定直线上的位置 解方程的具体应用 分值 3 4 1 1 2 2 1 3 4 1 1 1 1 2 2 源于课本的内容或题目 四上多位数的认数第86-96页 六上认识比第68-69页 六下百分数的应用第1页 四下倍数和因数第74-77页 主要涉及对有关概念外延与内涵的理解 六下正比例和反比例第64页-65页 五上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 四下三角形第28-29页 六上长方体正方体第15-16页 五下数字与信息第32―33页编码活动 五上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六上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六下扇形统计图、五上条形统计图、五下折线统计图 六下确定位置第56页 五下方程的内容,原型为综合素质测试纲要第47页第5题 四下对称、平移和旋转第62-63页,原型为六下学习手册第70页第2题 六下可能性第94-95页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原型为综合素质测试纲要第115页第5题 六下百分数的应用第8页 3

16 图形的对称与变换 2 17 18 19

可能性的大小 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比较 打折在生活中的优化 5 5 5 20 21 22 23 24 25 26 简便计算 脱式计算 解方程与解比例 实际测量与画图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折线统计图(渗透了初步的函数思想) 运用比例解决现实问题 百分率概念理解与复式统计表的综合应用 9 9 6 6 6 6 6 六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80-81页 六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80-81页 五下方程第8-9页、六下比例第44-45页 原型为六下第50页练习内容 六下方程第4-5页用方程解决形如ax±bx=c的实际问题 原型为综合素质测试纲要第87页第2题 六下比例,原型为六下学习手册第75页第5题 六下认识百分数,原型为第110页第7题 27 6 试题主要涉及四、五、六年级三个年级所学内容,以六年级所学知识为主体。四年级占9分,主要是多位数的读写、三角形特殊角的组合、数的整除、平移对称和旋转等。五年级占11分,主要是列举的策略、数字编码、多边形面积计算、解方程等。其余为六年级内容,六年级内容占80分。有部分试题的原型来自《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纲要》和《数学学习手册》,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改编与整合,赋之以新的情境,新的形式和新的材料。

各年级内容所占分值统计图911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80

四、试题特点

1、基础为主,注重考查对核心内容的理解、掌握水平。

依标扣本,坡度平缓,基础性强,是数学试题的主要特点之一。填空与选择、判断与说理题型中的大部分题目都立足于考查小学数学的核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隐含于其中的基本数学方法,在考查“三基”时,注意结合现实背景,体现对数学本质理解的考查。如第1题是多位数的读写,第2题是比、分数(百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第4题是数的整除,第5题是包含的思想与方法,第6题是正反比例的理解,第7是用列举的方法探寻规律,第8题是三角板特殊角的组合,第9题是长方体的线、面、体之间的转换关系,第10题是数字与编码,第12题分子、分母与分数值的抽象化,第13题是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特点的比较与运用,第16题是图形的变换,第17题是概率的定性比

4

较与排列。基本技能主要涉及计算的技能和测量的技能,第20-22题为简便计算、脱式计算和求未知数x,第23题为操作测量题。第25题渗透了初步的变量思想等。同时所有的基础性试题都源于教科书、《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纲要》和《学习手册》,是将有关例题、习题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或弱化条件、延伸或扩展外延而形成的,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

2、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

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是近几年小学阶段调研测试所坚持的基本指导思想,今年的七年级试题在考查学生对小学数学的主干知识、重要方法掌握情况的同时,更着眼于考查学生的基本的数学能力。(1)注重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世界,命制情境新颖、背景公平的数学应用性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数学应用能力,是否具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能力,是否能够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用严谨、规范、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第7、9、11、12、15、18、19、23等题,取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问题情境学生都比较熟悉,背景知识对广大学生而言相对公平,又没有现成的题型可套,学生必须弄清题意,选择相应的解题策略加以解决,特别是第18题、第19题都是从现实中取材,要求学生自己分析、理解、决策,通过说理解决具体问题。(2)注重对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收集、处理信息,进而解决问题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是现代信息社会对人们的基本要求,也是七年级数学试题的一大特点。如第5题拉面问题,第9题不同侧面的拼接,第18题两家餐厅的拥挤问题,第23题规划平面图的问题,第25、26题都要求学生从字里行间或图形语言中读出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无关的信息、分析有关信息间的数量关系,并利用从各种相关材料中获取的信息解决问题,如果信息收集不全面,处理材料不准确,都将致使本题的解答不完美。(3)注重对几何图形变换能力的考查。几何图形变换能够展现图形内在的性质与图形外在的美,培养学生图形识别能力和对图形性质内涵的深入认识,图形的运动变化、动静结合,能把图形中变与不变的关系在运动中给予不断的揭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如第16题考查了学生图形的对称、对折、展开。第26题考查了同一时间旗杆的长度与影长,竹竿的长度和影长的变化规律,通过研究数从而获得形运动的规律。第25题包含折线的变化等。

3、突出过程,关注对学生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数学教学就是一个过程教学,只有通过大量的数学活动,学生才能形成对数学全面地认识。”因此,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在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中,更应关注对学生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切实了解学生过程性目标的达成情况。第一,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小学数学始终追求的目标,数学操作技能也是学生的基本技能之一。第23题呈现的是某新区规划的部分平面图,首先要求学生画出点到直线的距离,接着要求学生量出规定路线的长度,然后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转换。这里既考查了学生的动手测量能力,也考查计算、归纳,关键是看学生能否对实践操作的要领、程序有较好地把握,因为数学也是一门可以“做出来”的科学,学习数学所要从事的活动应更多地包括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交流等“做数学”的形式,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主要是接受模仿、记忆等机械地“听数学”的形式。第二,通过问题,让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外显出来,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暴露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了解学生过程性目标的达成情况。如第18题,示意图呈现出了“好日子”和“好心情”两家餐厅的长和宽及就餐人数,要求学生判断哪家餐厅比较拥挤,并说明理由。在判断和说理的过程中暴露了学生思维过程,学生思维要经历读题、读图、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观察、分析、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应用模型的一个思维过程,也体现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第19题,第27题也类似。

4、渗透思想,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

5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加大这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力度是课改的一个趋势。如第5题包含的思想,第7、9、18、26题的数形结合思想,第15题还原的策略,第17题的概率思想,第20题优化的思想,第22题方程思想,第25题的函数思想等等,敦促教师跳出死做题,做死题的框框,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从整体上把握数学,以致能灵活地运用数学。

五、答题分析

全市四县四区参加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的总人数为66201人,根据各县区上报成绩统计,数学平均分为66.93,优分率为15.91%,良好率为44.52%,及格率为65.99%,低分率为9.65%。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小时。试卷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应用三个部分,考查内容包括苏教版国标教材及要大纲教材的主要知识要点及相应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水平。调研后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了抽样分析,分别抽取了不同类型学校的6个班级的179份试卷,抽样力求做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所抽样试卷的答题情况进行了逐题统计与分析。基础知识的得分率为76.1%(其中填空与选择的得分率为75.4%,判断与说理的得分率为77.7%),基本技能的得分率为75.6%,综合应用的得分率为72.4%。

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包括填空与选择、判断与说理两个部分)。填空题共10题,有22个空,每空1分,共22分。填空题是将完整结构试题的某一处(或多处)留空,学生需按照特定的要求,用合适和正确的语言、符号、数值等填在留空处,使试题正确、完整的一种问题呈现形式。填空题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有效规范正确答案的呈现形式,便于有效控制评分者的误差。选择题共6题,第11、12、13题每题1分,第14、15、16题每题2分,选择题共9分。选择题的选项为3选1。填空题和选择题属于客观题的范围,较好地保证了试题的覆盖面。

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认数中数的读写及改写,根据数的组成写出一个9位数,并将这个9位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再写出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的近似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数的大小不发生变化,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的则是近似值。本题正确率为86%,学生错误情况主要在第二个空,表现为对改写的意义理解不准,方法掌握的不牢,即数的改写要求数的大小不变,操作方法是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加上“万”字即可。

第2题考查了比、分数、除法、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该题的正确率为86%,有的学生将序号2看成了算式中数字,致使整个题目丢分。

第3题主要考查稍复杂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即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转化为“一个数是这个数百分之几”的类型,在稍复杂的应用题中这类题目是用方程解答的,在这里,主要考查学生对比较量和单位“1”量的理解。这题正确率为75%。最后的结果可以填百分数,也可以填分数(假分数或带分数)。

第4题主要考查能同时被2、3、5整除数的特征,即求2、3、5的最小公倍数,而且要求学生填的是公倍数中最小的三位数。这道题是数的整除内容中的基础题,正确率仅为46%,是整个试卷中正确率最低的题目。不少学生将结果填为30,即2、3、5的最小公倍数,不是最小的三位数,致使丢分严重。原因在于审题不清,要求不明,缺乏应有的严谨与细致。

第5题考查是包含的思想。尽管是填空题(客观题),却有主观题的倾向,即客观题的主观化。命题本意为韦恩图和图中文字共同表达一种包含的关系,让学生根据自我的体验与感悟,写出存在包含关系的人、事、物都可以,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从学生答题来看,有

6

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题抽样成绩统计表

表一:平均分、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低分率统计 平均分(分) 73.3 优秀率(%) 18.2 良好率(%) 65.7 及格率(%) 78.8 低分率(%) 3.2 表二:逐题得分率统计 题 型 应得分 实得分 得分率 基础知识(填空与选择) 1 537 464 86% 2 716 619 86% 3 179 135 75% 4 179 82 46% 5 179 121 68% 6 358 221 62% 7 179 116 65% 8 537 424 79% 基本技能 20 1611 1309 81% 21 1611 1137 71% 22 1074 880 82% 23 1074 734 68% 24 1074 830 77% 25 1074 793 74% 9 716 491 69% 10 179 128 72% 11 179 119 66% 12 179 152 85% 13 179 159 89% 14 358 243 68% 15 358 297 83% 16 358 277 77% 题 型 应得分 实得分 得分率 基础知识(判断与说理) 17 895 692 77% 18 895 675 75% 19 895 718 80% 综合应用 26 1074 786 73% 27 1074 701 65% 表三:成绩抽样情况统计 分数段 人 数 百分比 合 计 179 100% 95-100 15 8.4% 90-94 18 10.1% 85-89 25 14.0% 80-84 19 10.6% 75-79 27 15.1% 70-74 19 10.6% 65-69 13 7.3% 60-64 5 2.8% 60分以下 38 21.2% 7

的学生填的是形体的包含关系,有的学生填的是物体的包含关系,有的学生填的是人的包含关系,有的学生填的是概念的包含关系,还有的学生填的是初中开学两周才学的内容,这都表现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体验性。本题的正确率为68%,但也有学生填的是相关的内容而不是包含的关系,如被除数和商、圆和圆柱、加法和减法、加号和算式、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排球和篮球等。

第6题考查了学生对正反比例关系的理解情况,已知一组数,如果这组数是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或成反比例关系的量,判定另一组数中未知项的值。是成正反比例关系的量的概念在新的形式下的具体运用。本题正确率为62%。单一地判定一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要简单一些,两组量和两种关系置于一体比较并判定,需要对正反比例关系有着深刻的把握与理解。

第7题考查学生对一组物体中所蕴含的规律的探寻能力。本题从现实生活情境出发,意在通过推理、列举、不完全归纳等数学活动,考查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模型的能力。本题正确率为65%,实际上是一个等比数列,后一个数总是前一个的2倍,本题所设计的数字并不复杂,可采用枚举的方式加以解决。有的学生因受制于文字理解而丢分。

第8题考查三角形特殊角的组合,这是日常解题中常用的内容,是一个基础题,正确率却只有79%,显得偏低。有的学生因为丢掉了单位“°”而失分,有的学生因为又用自己的量角器进行实际测量形成误差而失分,把三个空分别填为119°、76°和104°,有的学生则根本未填。

第9题考查了学生对长方体的面与边之间关系的理解,避免了套用几何形体公式求面积求体积的情况,展示学生由一维向二维转换过程中对面与边关系理解的深刻性。本题正确率为69%,前两空是开放的,因为有两组相对的面,只要填一组即可,错误的较少,主要错误集中在后面两空,特别是判定鱼缸的深。

第10题考查学生数字编码能力。正确率为72%,从学生答题情况看都有较好的“序”的意识,共11位数。错误之处主要是对各个数字所赋予的意义理解不准,如“今年”是指哪一年,七年级是用初一年级的“1”表示,还是用七年级的“7”表示。

第11题考查了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避免了单纯的套用公式。渗透了“相等的两个量减去同一个量,仍相等”的思想。正确率为66%。

第12题是符号化的背景下考查分子、分母、分数值之间的关系。正确率为85%,答题比较理想。

第13题考查三种常见统计图的应用范围和特点,学生掌握是非常好,是所有试题中得分率最高的,得分率达89%。 第14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思维的严谨性。两家与学校同在一条街道上,那么两家可能在学校的一边,也可能在学校的两边。正确率为68%,学生丢分的原因是思维不够全面和严谨,多数学生受思维定势影响只判定出在学校两边的情况,而没有判定出在学校同一边的情况。

第15题考查的基本技能是解方程,运用的方法是顺推与还原的策略。正确率为83%,表明多数学生已掌握了相关技能与方法。

第16题考查了图形的轴对称性,两次对折即两次对称,正确率为77%,高于平均正确率。第14-16题3个小题在选择题的6个题目中是有一定难度的,每小题是2分,分值高于其他的3个题目。

第17-19题为判断与说理题,考查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判定与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概率、人员密度和打折问题的能力,落实课标中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传统的数学解题往往都要用算式通过计算来解决,而这三个题目却不同,第17题要求根据概率(定性)的大小进行排序,第18题要求学生先判定哪家拥挤,然后说明理由,第19题要求学生说理解决现实问题的策略,当然可以通过算式或结果来说明,但更多的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解题策略,达到的考查的目的。也表明日常教学中多样化学习方式与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落实的较好。三题的平均正确率为76.3%,高于整个试

8

卷的平均正确率73.3%。

第二部分是基本技能,包括4个题目,前3个题目为计算题,第4题目为操作测量题。计算题为24分,操作测量题为6分,共30分。计算题是从题目所给出的问题出发,按照数、式的有关概念、运算法则、运算律等直接进行运算

得出最终结果的结构形

抽样逐题得分统计图10080得分率式。其优势在于能全面系统地考查学生运算技能的掌握情况。

第20题为简便计算,

6040868675200第1题第3题第5题第7题第9题第11题第13题第15题第17题第19题第21题第23题第25题第27题466862858983777775808182777473797271686865696665分别考查了减法的性质、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第21题为脱式计算,考查学生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技能。第22题考查学生解答形如ax±bx=c方程的技能与解

题号比例的技能。设计的计算试题严格落实课标提出的“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要求,但没有设计口算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送分题。第20题和第22题的正确率分别达81%和82%,第21题的正确率为71%,表明学生计算的灵活性还是比较好的,运算技能也是比较理想的。但比预设的要低一些。

第23题是几何形体的度量问题,由于几何形体的度量与度量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同一性,所以通过度量的结果可以考查学生度量的方法。本题的正确率为68%,失分集中在作

抽样各分数段人数统计图40353025人 数2015251015185090-10085-89

38

271975-79分数段1913565-6960分以下

点到直线的垂线和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中距离,还有少数学生根本未做。作点到直线的垂线部分学生把“竹园与书店到医院那条路连接,要使这条新路最短”理解成竹园与书店连接或竹园与医院连接,致使丢分。测量从“菊园”到“医院”两条路的长度比较理想。

综合应用是选取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作为问题原型,采用应用题题型将问题原型设计为要求学生在理解实际情境的同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加以求解。

第24题是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以兄弟两人的对话为信息载体,在方法上可以用方程解答,也可以用算术方法解

9

答,多数学生是用算术方法解答的,表明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把握比较准确,具有初步的逆向思维的意识。本题的正确率为77%。

第25题渗透了初步的函数思想,折线为时间和路程的函数。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来加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其中还包括单位名称的统一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正确率达74%,还是比较理想的。

第26题主要考查学生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本信息与图形信息互为补充,以文字加直观图的形式,将条件和问题呈现出来,便于学生分析。此题本意是用比例解答,从学生答题情况看,不少学生未用比例的方法解答,说明用比例解答实际问题的训练还需进一步加强。本题的正确率为73%。

第27题考查学生运用百分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题是有一定难度的,要判定谁的命中率高一些,就要求出每个人两次的命中率,并进行比较。但这个题目也有简便的思考方法,即甲两次总的命中率分别比乙两次总的命中率都高,则甲两次的命中率肯定比乙两次的命中率要高,有的学生是这样想的,但说理却不够充分和准确。本题的正确率为65%。

六、典型试题分析

【题例】5.照样子,填一填。

12.下列三结果最大的是为不等于0的

﹡﹡+﹡﹡+﹡

② ③

﹡+﹡﹡+﹡﹡

长方形 正方形 等 式 正方形 ( ) 正方形 正方形 个运算式子中( )(﹡数)。

方 程 ( ) 评析:第5题和第12题试图通过对学生已学知识的概括程度来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的基础形成初步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最为本质的的特征是它的高度概括性,因此,越应表现在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能上升到方法和思想的层面,所以对已学知识的概括水平是每个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和数学学习能力表现的基本指标。第5题要求照样子,填一填,让学生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概括出包含关系,进而填出第3个韦恩图。小学阶段学生接触了一些数学概念,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这种特殊性表现在长方形包含正方形。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中可能看出等式的范围要大,方程的范围要小,两者之间是包含的关系,这种包含的关系是在对诸多概念抽象的基础上得出的。抽象化水平恰恰反映了学生的概括化水平。这道题参考答案具有开放性,当学生体会了包含关系后,包含关系就不仅仅局限于数学概念、数学学科,这正是概括化的优势所在。不少学生填人和儿童、植物和树、中国和江苏省等等,反映出较好的思维品质。第12题是用符号表示分子、分母,进而要求判断并选择出分数值最大的分数。符号化的本身就是一种概括。单纯地给学生一组具体分数(也可能是分数、小数、整数混合)让排序或比较大小,这有程序性的方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关注这一点。进行符号化处理以后,让学生在符号的基础上理解分子、分母、分数值之间的抽象关系。考查了学生对三者关系理解的深刻程度。

【题例】9.用右面几块长方形的玻璃做一个长方鱼号和 号玻璃是相对的面(填标号)。鱼缸的底面缸深 分米。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转灵活应用知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将长方体的特征和展

① 6 ③ 3

4 ④ 6 4

3

② 6 ⑤ 3 4 4

缸(单位:分米)。 是 平方分米,鱼

换过程的理解,考查学生开图等知置于具体的生

活情境中让学生去解决,根据题中的条件依据长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展开合理的空间想象与组合,把5个平面图进行有效的选择与拼接。对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展开图等知识进行应用,长方体一般为六个面,而试题呈现的是五个面,

10

要找出相对的面,学生的思维必然要经过一个不断尝试、调整和更新的过程,而且2号和4号、3号和5号都是相对的面,为学生的尝试留下了空间。最后要求学生填出鱼缸的深是多少分米,一方面学生要完成由二维到三维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优化与组合,找同四个侧面的相同点,即深多少分米。这种试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思维的过程性。

【题例】17.下面这些词语均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请根据可能性的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些词语。 有时 很少 总是 经常

评析:上题是试卷中考查学生概率意识和能力较为典型的代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从考法设计角度来看,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这几个词语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另外还有“通常”、“从来不”等,用表示可能性的词语来考核学生定性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但不作定量要求,需要学生对词语的内涵作较深入的掌握与比较,更多的是现实生活中词语理解水平,适度进行了学科综合,淡化学科界线。第二,国标教材中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较大纲版教材相比要多一些,而国标版教材到六年级要求学生能对可能性进行简单的定量表述,而大纲版教材却不作要求,试题这样设计对市区学生和四县学生来说是公平的,兼顾了不同区域教学的实际状况。第三,对概率的认识由定性到定量是一种数学化、精确化的趋势,此题看似定性,实际也包含量的成份,只能通过量的厘定,才能得出性的判断。定性与定量互补,定量与定性交融。

【题例】18.餐饮一条街上有“好日子”和“好心情”两家餐厅,下图是周末两家餐厅就餐人数,你能根据图示判断出哪家餐厅比较拥挤吗?为什么?

评析:本题考查学生把现实生活中“拥挤”现加以解决,本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根据不同的理解以看出,“好日子”餐厅为48平方米,“好心情”

6米 “好日子” 约50人8米 4米  约30人6米 “好心情”象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是多样的,从图示可餐厅为24平方米,前

者面积为后者的2倍,而前者就餐人数为50人,后者为30人,前者人数不到后者的2倍,所以后者比较拥挤;也可以通过人均占地面积的角度进行思考,即6×8÷50=0.96(平方米),4×6÷30=0.8(平方米),0.96>0.8,所以,“好25302530

心情”餐厅比较拥挤;也可以通过单位面积的人数进行比较,即50÷(6×8)= ,30÷(4×6)= , < ,所以,

24242424

“好心情”餐厅要拥挤一些。解题方法适度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题例】19.希望小学六(1)班36个同学去海滨公园游玩,门票每人15元,40人以上(含40人)团体票可以享受八折优惠。如果这次活动由你组织,你认为怎样买票比较省钱?

评析:此题把纯粹的数学问题变成一种时尚的社会活动。买门票是学生现实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事情,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为班级设计买票方案。第一种方案:直接买36张,不享受八折优惠,共花15×36=540元;第二种方案:因为40张以上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所以就买40张,共需15×40×80%=480元,比第一种方案少花60元;第三种方案是买40张花去480元,然后把剩下的4张买给其他旅客,可以得到60元,相当于买了36张只花了420元。本试题综合了“打折”等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而且促进了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应用意识。无处不在的现实生活问题,常常以其强烈的现实性和挑战性不时地与我们“不期而遇”。所以,数学命题理应跳出“考试教育”“题型教育”的框框,把数学知识的检测放置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适度“断奶”,在数学能力、数学意识和对问题的适应性等可持续性发展品质的培养上作出引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同时也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题例】25.晨阳从家去4千米远的图书

距离:千米 43馆借书。从所给的分钟,去时平均速分钟;返回时用了

折线图中,可以看出,晨阳去时用了 度是每小时 千米;在图书馆呆了 2

102011 406080100120时间:分钟分钟。

评析:这是一道生活化与数学化紧密相连的数学试题。题目的主体部分是一幅折线统计图,它向学生展示的是晨阳从家到图书馆再回到家0~120分钟间的活动情况,尤其是突出了晨阳在“图书馆”停留过。折线的变化体现了距离和时间两个量的变化结果(即速度),或者说距离和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便是折线(速度),赋予了每一段折线的具体实际意义,初步渗透了变量思想,这不同于小学阶段一般的解决问题。学生在求去时的平均速度时要进行统一单位。另外,通过来回时间的比较,渗透了人文哲理,富有教育意义。对此,不同学生会做出不同的评价。无论学生持何种观点,在分析信息展开评价的同时,学生的人文素养都能逐步得到修整与完善。做出否定评价的学生会从晨阳身上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做出积极评价的学生,则会以晨阳为榜样,严于律己。从这个意义上看,本题蕴涵了一种人文哲理,予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人性呼唤,给原本抽象严谨的数学命题增添了浓重的教育意义。

七、存在问题

1.学生缺乏严谨认真的态度,考试状态不佳。

这次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是在学生小学毕业两个半月,开学学习了两周初中的知识后进行的,检测的内容主要是小学六年级的内容。尽管命题弱化了单纯的模仿和记忆,确立以素质为本,以能力立意的思想,凸显学生感悟和体验,关注学生的思维参与,注重对小学毕业生习得的知识的理解、组织、应用、存储、提取、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特别是与小学毕业生水平相应的基础学力的考查。但毕竟经过了一个假期的遗忘,教师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复习和训练,学生缺乏冲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再加上考前缺乏相关的引导与教育,学生的考试状态并不理想。从阅卷和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答题缺乏严谨认真的态度,表现在有的学生答题字迹潦草,格式混乱,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审题不细,一知半解,考虑不周,急于求成、计算不细心,粗枝大叶,操作测量粗放。更有甚者一些基础题也空做未做。反映出学生考试浮躁,责任意识淡薄。表明平时这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不到位,在考试中如何审题、做题,做题的顺序,演草的次序,怎样在保证准确率的前提下提高做题速度、怎样保持对解决稍难题目的信心等等,这些良好习惯平时就应该注意培养。

2.两极分化的趋势依然明显,低分人数较多。

在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大背景下,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决定了小学阶段的核心指标是合格率。尽管这次检测有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但作为一次水平考试,从各县区上报的数学成绩看,全市数学学科及格率为65.99%,低分率为9.65%。作为水平考试,不及格率是偏高的,低分率也是偏高的;试想一下,如果在小学段就不及格,那么初中乃至高中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状况会是什么样呢?两极分化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两极分化有了新的变化,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两极分化的时间有所前移,以往更多的是在高年级分化比较明显,现在提前至三、四年级,二是两极分化还具体表现在向上分化与向下分化的趋势增大。小学是打基础阶段,数学学科本身就是容易产生分化的学科,如果这种现状不加以调控,这部分学生就不可能适应今后进一步的学习。

3.过失性丢分现象比较严重。

过失性丢分是指在考试过程中因为主观原因而造成能得分而未得分的现象。数学学科的过失性丢分要高于其它学科。造成过失性丢分的原因依次是:审题不清、计算错误、思维不严谨、知识遗忘、未按题目要求做答、书写不规范。审题不清成了学生考试过失性丢分的最大的问题,这为教师平时的教学敲响了警钟。而计算错误的问题也正好印证了为什么数学学科的过失性丢分最为严重(这也和计算能力的弱化有关)。对过失性丢分要有正确的认识。我们称之为“过失性丢分”,它的意思很明显:如果小心一点、注意一点,这些分数都是能够得到的,也就是说,真实水平不是这样子,完全有能力得到更高的分数。从某种角度讲,失去的分毕竟失去了,过失性丢分的说法有自欺其人之嫌。试想,在考试

12

前,如果反复提醒自己不要粗心、审题要仔细、分析要严密、计算要正确、答题要规范等,能在考试中减少过失性丢分吗?“过失性丢分”实际上就是“永久性失分”,好像一个运动员平时都不严格要求自己,在比赛场上能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吗?所以,不只是在考试中才出现过失性丢,而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这些过失性丢分一直都在发生,只是没有注意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只有认识到“过失性丢分”的本质,才可能在思想和行动上努力地解决过失性丢分的问题。

八、教学建议

1.帮助学生掌握减少过失性丢分策略。

第一,要培养学生定时高效的习惯。平时作业要求学生养成定时的习惯,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做题的时间,这样一个简单的记录,是从心理上对学生的约束,督促自己全神贯注,不断提高正确率和速度。批改时也容易发现过失性丢分的原因,作业讲评时有针对性地指导。第二,教学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解决过失性丢分的最有效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审题的方法。教师在习题讲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题目中的关键词,通过分析提取有效信息,提高解题的速率。要强化学生的答题规范,培养学生在下笔书写之前再看一遍题目要求的习惯,如是要求从大到小排列还是从小到大排列,是要求简便计算还是脱式计算。要教学生掌握解决类型题的分析技巧和模式,如选择题中采取排除法,同时也要分析每个答案,不能就选一个,一走了之,放弃了三个纠正错误的机会。第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题训练,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是减少学生过失性丢分的有效途径。进行专题训练时,要精选训练题,注重梯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要及时归纳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好精心指导工作。要注意每个专题的先后顺序,如审题训练平时就要训练,计算的速度结合内容有个渐进的过程。

2.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知识结构。

经过六年的数学学习,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避免知识散装,迁移性差,记忆负担重的弊端。翻开数学书对每页的内容都感到面熟,而合上课本脑海中却一片空白,究竟学习了哪些内容,很少有学生能完整地回答上来,头脑里往往都是零零碎碎的东西,孤立的零散的知识不容易记忆,而且占据较大的记忆空间,知识不系统也就难以记忆,也就更难融会贯通。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完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更应帮助学生把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加以梳理和整理,充实和完善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通过整理把一个个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成为块状的结构存储在记忆系统中,有结构的知识才更稳定、牢固、容易激活和提取。从思想和方法的层面对小学段的内容进行整理,六年级下册教材中本身就安排了大约两个月的总复习时间,总复习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结合目录对小学段的数学内容按领域、模块、内容、要点的顺序进行回忆、归纳和梳理。掌握了结构,便抓住了内容的骨架,找到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平时学习要由厚到薄,复习时要由薄到厚,按照复习提纲师生共同讨论,将头脑中的内容按一定的序列提取出来,逐一去完善、想深、想透。这样做便于克服“死记硬背,知识散装,迁移性差”的弊端,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3.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播种习惯,收获成功。如果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双基”,能否正确解题,而忽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严重失误。本卷中相当部分的失分,都暴露出学生的习惯问题。六年级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应该抓住这个关键的时期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一旦形成良好习惯,就很容易进入自我学习的阶段,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证。其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有时候我们也把它看作一种能力。这种习惯一经养成,不仅仅是对最后学生考试有帮助,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加强书写训练,格式指导,严格要求,严格监控,让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缜密思考,仔细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4.关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13

数学归根到底是一门以理性思维为主的学科,数学学科也是容易产生分化的学科,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处于后进,但是不能成为放弃的理由。从素质教育的目标、新课程理念、命题的导向都需要加强对成绩相对落后学生的关注,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后进生并不是对所学知识一点也不知道,而是知道的不全,不能形成能力.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研究这些学生在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和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多一点关心、多给一些机会,让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也有成功体验,树立信心。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5.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知识应用。

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是21世纪合格公民的必备素质之一,应用性试题是数学命题的主要题型之一,强化数学应用,一定要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就地取材,并充实到教学中去,努力做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教学中,要时常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编拟一些贴近生活,有着实际背景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审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启迪他们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可尝试运用以下措施: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精选与时事、经济、发展密切相联系的应用知识。指引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开展力所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把数学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成立课外探究小组,布置具体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基础学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让我们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分析这种兼顾到小学的“售后反馈”和初中“长效监控”的学科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瞻前”的目的是为了“顾后”,在今后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强化流程管理,狠抓措施落实,追求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均衡发展,切实把小学毕业的基点夯实,促进小学与初中的有效对接,和谐共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执笔人:顾长明)

附件一:赣榆县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附件二:东海县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附件三:灌云县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附件四:灌南县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附件五:新浦区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附件六:海州区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附件七:连云区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附件八:开发区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14

附件一:

赣榆县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我县七年级共有18868名学生参加本次检测,安排了641个考场。从检测结果看,数学全县平均分64.98,优秀率14.53%,良好率41.55%,及格率63.04%,下面就数学学科检测情况进行分析。

一、试卷特点

1、试卷题型安排多样。试卷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三个方面设置了填空与选择、判断与说理、计算题(含简便计算、脱式计算、解方程)、操作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题型。灵活多样的题型能够较全面地考察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在完成第二学段学习后数学思维水平状况。

2、试卷内容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业水平。试卷中的内容覆盖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从知识与技能、理解概念、运用规则和解决问题四个方面考查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

第一大项填空与选择,几乎每道题都涉及到一、二个知识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如第1、2、4、5、6小题,分别考查了读写数、分数除法与比的关系、数的整除、概念的包含关系、正反比例的意义,第7、11、14、15题分别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第8、9、16题,分别考查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第10、12题考查了学生的符号感。这些题有一定的难度,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综合考查了学生分析、比较、辨析、推理等综合思维能力。

第二大项判断与说理共3小题,分别考查了概率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和最优化策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第三大项重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分别考查了学生的运用减法性质、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解方程、解比例等计算能力,第23题考查了学生画图、测量以及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第四大项为综合应用题。应用题共有4小题,分别考查了学生利用分数、统计图、正反比例、百分率等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重体现了以下几点:

(1)把握平衡,体现“适度性”。①尊重教材,活用教材。教材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这份试卷中有相当一部分题目围绕教材,推陈出新,例如填空题中的第1、2、3、4、8、13题,计算题、应用题中的第23、24题等都是据教材相关内容改编而来。同时,试卷并不拘泥于教材,通过设计具有现实背景的问题和探索性问题,力求引导学生拓宽视野,跳出教材。如应用题25、26、27题等。②“生活化”与“数学化”并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选择鲜活的生活素材。本次试题也选取了部分生活素材进行了适度加工。例如第7题将拉面情境编入试题,通过计算反复对折后面条的根数考查学生收集信息、合理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中的信息呈现是“生活化”的,这样就便于学生抓住基本数量关系分析、比较,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关注数学思考,体现“策略性”。数学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巩固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索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例如第18题,改变了原来先求面积再求人均占地面积的题型,创设了一个餐厅就餐是否拥挤的场景,让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7题对随机事件可能性的进行考查;第25题图表题对统计意识、统计技能的考查,等等。这份试卷还适当考查了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简单的推理能力,凸显试题的“数学味”。

(3)丰富呈现形式,体现“趣味性”。试卷命题时,改变了 “纯文字化”的呈现模式,将情境图、统计表等形式有机编入试题,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第24题把分数应用题利用对话情境提出数学问题、第26题创设一个测量计算旗杆高度的情境把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唤起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相关情境的记忆。

总之,数学试题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二、数据分析

1、全县总体情况如下。 实考人数 17688 平均分 64.21 优秀率 13.88 良好率 40.08 及格率 61.63 低分率 10.30 2、分析

(1)全县总体成绩偏低。全县总平均分64.21分,刚过及格线,分数普遍偏低。平均分超过70分的学校共有4所,平均分在60-70分之间的学校有16所,低于60分的有17所,占学校总数的45.9%。原因主要有:①经过暑假,学生学习知识出现遗忘。试卷主要考查了学生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六年级学习的知识,从6月24日毕业考试后,到这次检测,中间间隔了两个多月,学生很少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出现了暂时遗忘。②由于开学初各校组织学生军训,学生还未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心理准备、知识准备都不是最佳状态,难以发挥最佳水平。③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法陈旧。传统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本次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也反映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结果的记忆,忽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2)部分学校成绩相对突出。从全县平均分看,超过75分的学校共有3所(如下表)。原因主要有:①生源优秀。这三所学校的学生一部分来自农村选拔优秀生源(据统计:我县农村优秀生源进入县城优质初中学校和民办学校共有6755名,这也是造成学校成绩不均衡现象的原因之一),一部分来自农村小学电脑派位,一部分来自县城小学电脑派位。县城小学电脑派位学生比例至少占学生50%以上。②县城学校师资相对较强。第一,由于近年来不断从农村小学选拔优秀教师进入县城小学,县城小学的教师独立研究和钻研教材的能力强,能吃透教材,能把握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第二,县城信息流畅、丰富,教师经常参加

各种外出学习动正常化、规范化,于学习,新理念不脑中去,并在课堂提升和发展。第三,高。县城教师上课感染力,教学思路

学 校 实验中学 外国语南校区 外国语北校区 实考人数 活动,教学研究活

平均分 83.06 82.90 76.60 优秀率 41.42 41.40 24.20 良好率 79.03 79.60 63.50 及格率 91.74 92.50 84.10 低分率 1.57 1.00 0.10 教师善于学习、勇断充实到教师的头中不断实践、验证、教师的自身素质的语言精炼、富有清晰,组织课堂教

1526 1163 1319 学的能力强。第四,平时教学抓得实。县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比较好,工作认真踏实,能严格要求自己,布置作业能及时批改订正,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和补救,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信心十足。③县城学校教学设施相对优越。数学新课程的实验教材与以往的教材不一样,很多课如果缺少教具、学具的充分准备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县城办学条件相对农村学校尤其相对于农村完小比较优越,这为教师顺利、高效地开展教学提供了充分条件。④县城学校社会环境优越。家长文化程度高,家长对教育孩子比较理性、科学,把关心孩子的学习落实到平时且能较好地进行学业辅导和心理疏导,使孩子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以上多种因素促成课堂教学效率高,特别是新授内容往往第一遍教学后就能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起正确清晰的知识结构,教学较容易取得明显的效果。

(3)不均衡现象比较明显。义务教育阶段一项紧迫而重大的目标和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同等的教育待遇,消除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教学质量诸方面的差异,实现均衡发展。从分数段来看,全县优秀率超过30%的学校只有两所,低于10%的有23所,及格率达到80%以上的只有4所,低分率超过10%的学校有21所,成绩不是呈正态分布,优分率偏低,低分率偏高。部分学校还应加大教学投入,合理配备师资,以提升教学质量求发展。

三、答题分析

抽样试卷各大题得分情况统计表(抽样60人) 学 校 黑林中学 厉庄中学 沙河中学 抽样 人数 89 90 60 应得分 4094 4140 2760 4048 基础知识 实得分 2559 2363 1536 3034 得分率 62.5% 57.1% 55.7% 74.9% 应得分 2670 2700 1800 2640 基本技能 实得分 1841 1999 1285 2301 得分率 68.9% 74.0% 71.4% 87.1% 应得分 2136 2160 1440 2112 综合应用 实得分 1059 1058.5 727 1731 得分率 49.5% 49.0% 50.1% 81.9% 外国语学校 88

合 计 327 15042 9492 63.1% 9810 7426 75.6% 7848 4575.5 58.3% 本次考试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能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基本掌握了小学所学的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初步建立起了空间观念;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从整体上讲,学生对于小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在第一大题基础知识题中概念题得分率均在65%以上,合格率在78%以上。这说明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切实掌握了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这符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

2.计算题的考试成绩比较理想。得分率达到75.6%,合格率达到82.3%,这在所有考题中是最高的。这与教师扎实的计算教学是分不开的,教学中,教师把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从考卷看出,简便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解方程和解比例的正确率高,学生不但掌握了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而且计算合理、灵活、简便。这充分说明:加强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经。

3.学生运用所学数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应用题得分率为58.3%,合格率达到63.07%。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太熟练,二是学生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还不够,没有分析出信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不能综合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来分析数学信息,缺少综合性练习。

四、试卷抽样分析

从上表看异明显,优秀学弱学校特别薄学科试题的难度量问题、师资配原因,但也较多力的差异,反映

学 校 石桥二中 青口二中 黑林二中 实验中学 全 县 抽样人数 90 112 67 120 389 平均分 55.23 55.00 56.00 84.08 65.24 优秀率 4.08 3.74 7.00 41.92 13.97 良好率 22.90 25.23 27.00 80.03 41.08 及格率 45.40 46.73 41.00 91.07 64.63 低分率 17.90 18.69 16.00 1.07 9.30 出,城乡校际差校格外突出,薄弱。这里虽含有问题以及生源质套和评价等客观地反映出主观努出这些地区的小

学课程实施水平偏低和相应的教学管理滞后,建议各校在教学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估时有针对性的调整及格率的权重,把转化学困生作为教学成绩评估的重要内容,以此引领教师扎实做好帮困工作。

五、思考与建议

1.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发挥教师群体力量进行备课,可以弥补教师个体钻研教材能力的不足,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2)要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3)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4)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素质。课堂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除了备好课还必须具有多种课堂教学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的艺术、启发引导的艺术、合作交流的艺术、表扬激励的艺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练习设计艺术和动态调控的艺术等等。(5)要坚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数学教师要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自我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对策,总结成功的经验,撰写教学案例和经验论文,以求更快地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素质和水平,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2.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一方面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认真检查的习惯等等。

3.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执笔人:王聿松)

附件二:

东海县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卷情况

1.整份试卷能很好的体现新课程理念,试题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实现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能力训练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题型分布合理,较为全面的考查了学生对各个重难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全卷分三个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46分)、基本技能(30分)、综合应用(24分),占总分的比例大约为5:3:2.客观题(包含解答题中直接填空部分)和主观题的分值分别占总分的比例为57%、43%,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个部分分别为55分、32分、13分,与教学中所占的课时数百分比大致相同。

3.从考试结果看,全卷均分为67.33分,试卷的难度系数适中。

二、考试分析

1.总体情况

全县有14091名学生参加考试,均分为67.33分,及格率为65.93%,低分率为6.36%。 2.抽样情况

抽样调查了全县的2823名学生的成绩,抽样调查的结果如下。 (1)各分数段所占百分比情况如图

调研考试抽样分析图(百分比)0.350.30.250.20.150.10.050从上图看,得分情况呈偏正态分布,大部分集中在

占样本容量的百分比80-99分之间,但30分以下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本份

百分比试卷较好的达到了调研的功能。

(2)主要试题得失分原因

90-9980-8970-7960-6950-5940-4930-3930以下100分析

分数段

东海县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题抽样调查得失分分析

试题题号 4 答对率 45.79% 得失分原因分析 不能准确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对题目中的提供的多个信息不能组合。 空间想象能力低,面与面之间的联系搞不清楚,计算能力也很薄弱,由此可以看出,综合能力低下。 学生对一些常规的重点结论有一定的记忆效果,但与其他灵活试题相比表现出死记硬背。 学生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统计问题掌握情况良好,教学情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意义非凡。 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空间想象能力仍显不足。 9 基础知识 11 66.72% 85% 13 16

89.79% 88.82% 19 基本技能 59.10% 约为78% 51.69% 64.96% 不能准确理解打折意义,弄不清两种方式下参与购票的人数的差异。显现出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能力不足。 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的训练很不错,但在第23题中表现出动手能力不足。 学生很难将图像中的信息转化为生活信息。读图能力差。 对同一时间物高与影长之比为定值掌握不够,不能正确列出比例关系式。解题不规范等。 应用数据进行决策的能力低下,不知道把数学信息作为说理的依据, 20--23 25 综合应用 26 27 68.08% 三、教学建议

从上表的得失分分析情况可以看出:(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知识体系不完整,缺乏问题意识,应用和探究能力低;(2)对知识的掌握,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所以严重缺乏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动手能力低,缺乏操作训练;(4)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为此,对今后教学有几点建议。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应关注新课改理念下“四基”的内涵,切实加强“四基”教学,在帮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并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的整合,把一个“点”一个“点”的教学,连接成“平面”、“立体”,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以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而不应该象第11题那样,只重结果。

4.有意识的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课中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要手动、口动,还要让学生真正的脑动。要积极组织互动活动,在相互交流探讨中获得数学认识、数学活动经验。

5.坚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自我反思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数学教师要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自我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对策,总结成功的经验,以求更快地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素质和水平。

(二)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一方面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规范书写的习惯等等。

(三)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我们的低分率仍然很高,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1)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2)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补差不能只在课外进行,真正的补差主阵地应该是课堂,我们老师要舍得在45分钟的时间里给差生机会。

(执笔人:张建山)

附件三:

灌云县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灌云县34所中学七年级新生共14914人参加了这次学业质量检测。下面对数学学科检测情况作简要分析。

一、试题特点

本试卷是一份能全面了解七年级新生数学能力高低的好试卷!本次检测命题知识覆盖全面,试题难易度适中,有一定的梯度和区分度。命题形式多样,能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及解题能力,试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应用三个部分命题界定清晰,比例合理。试卷布局新颖,构思转巧,有高度,有内涵,有创意。突出三个结合:即基础知识的考查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基本技能的考查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综合应用的考查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本卷把《数学课程标准》当中新的理念落到了实处。许多知识点的考查既重视结果,也追溯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开放型试题满足了学生主人翁心理。操作性试题展示了学生实践能力,生活化试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说理性试题在卷面上开设了思维体操与表达艺术的窗口。

二、试题分析及答题情况

本卷8K正反面共4页,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本卷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小学毕业生应知应会的知识点为考察主体,兼顾了苏教版国标教材和大纲教材两种版本的学习内容。共三大板块27题,从知识内容看,数与代数领域分值约占70分,空间与图形领域约占18分,统计与概率领域占约12分,抽好、中、差三个学校90份试卷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19题)

(一)填空与选择(1-16题,共31分) 知识领域 分值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18分 12分 1分 题 号 抽样总分 1620 1080 90 实得总分 1034 654 78 正确率 63.8% 60.6% 86.7% 1、2、3、4、6、7、10、12、14、15 5、8、9、11、16 13 本大题均考查基础知识。数与代数1、2、6、7、10、12、14涉及的知识掌握较好。第3小题对百分率的理解及单位“1”的确定,许多人概念含糊。第4小题能被2、3、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许多人写不出来,对这一基础知识回生严重,失分较多,仅有36%学生做对。6、7两题由于配以图表,增强直观思维,降低解题难度,多数学生能答对。14题有40%学生思考简单,只确认其中一种答案,忽略了另一种可能。

空间与图形方面知识,有些错题出人意料,如第5题,卷面提供了有包含关系的两个图例,让学生照样子填出第三个,答案有若干种,学生竟不知如何从知识储库中搜索,可见平时学习时知识结构的认识疏理这一环节极其薄弱。该题正确率仅为37%。第8题两块三角板组合的角是多少度,许多学生答错,正确率仅为48%,“常常捉鱼,不知鱼为何物?天天吃鱼,不知鱼为何味。”庸师误生,庸生误已。9题、11题、16题因有直观图支撑帮助,学生丢分较少。空间想象能力和判断能力较好的学生都能排除干扰,联系实际写出正确答案。

统计与概率涉及知识属简单常识,学生基本都掌握。

(二)判断与说理(17~19题,共15分) 知识领域 数与代数 统计与概率 分值 10 5 题号 18、19 17 抽样总分 900 450 实得总分 594 315 正确率 66% 70% 本大题也属基础知识的考查,检测学生能否根据卷面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学生需独立运用知识,加以分析比较,方可作出判断。17题根据提供的4个词语,辨析可能性的大小,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本题学生虽然没有系统学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但是语文水平补充了学生的答题能力。70%学生能凭借对词义的辨析理解,判断出词义所表示的可能性的大小,并作出正确排序。18题生活气息较浓,要求学生根据图示信息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学生只要想到“人均占地面积小的比较

拥挤”这一点,就能找到正确的思考途径。学生80%能作出正确判断,但“为什么?”却回答不准,中下等生表现在知道理由却不会用语言或算式表达,有的表达不准确,有的干脆不答。造成说理丢分,本题得分率为56%。19题因答案开放,形式不拘,且学生在小学六年级练习过这类题,所以解题策略和正确判断均显得轻松,本题得分率达76%。

第二部分基本技能(20-23题 共30分) 知识领域 数与代数 分值 24 题号 23 抽样总分 540 实得总分 166 269 正确率 77% 50% 20、21、22 2160 空间与图形 6 20、21、22考查学生简便运算,脱式计算,解方程及解比例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评分参考答案提高了计算过程的分值。强调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从卷面看学生计算方面的技能技巧掌握较好。20-22题得分率分别为77%、74%、78%。

23题信息量大,考查知识点丰富,综合性强,学生错误率较高。错例如:(1)①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最短。五分这三学生不知道,以致瞎蒙,有的连结竹园到医院,有的连接竹园到书店;有的干脆把竹园到书店,竹园到医院都连线。②不会画垂线。表现在垂线没标垂足,直角符号不写,用虚线表示垂线,垂线不垂直,没用画线工具。③审题而不知题意。有8名学生没有下笔。(2)量一量,图中从菊园到医院两条路的长度,90份试卷中53名全对,另外37名学生不会操作,有的把简单的操作复杂理解,审题不细心。(3)本小题如果独立成题,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学生一般没有困难,而本题相关信息分散,表达方式产生变化,学生就找不到头绪。90份试卷,只有37人做对,正确率仅为41%。

第三部分综合应用 (24~27题 ,共24分) 知识领域 数与代数 统计与概率 分 值 18 6 题 号 24、26、27 25 抽样总分 1620 540 实得总分 962 292 正确率 59% 54% 这部分共4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4题一半以上学生能用和倍思路转化方法或列方程等方式解决问题,抽样试卷中有50人正确,正确率为56%,错误原因集中在审题马虎,认为哥哥邮票是160张,错误列式为160X五分之三。第26题,用叙述口气陈述了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用正比例关系式即可解决,如果没有掌握正比例的概念和正比例应用题解题方法。学生很容易丢分。本题正确率达54%。第27题:看表判断,绝大多数都能判断出甲的命中率高。而说明理由则成功无几,抽样试卷中能完整解答本题仅为21人,仅达23%。第25题学生观察图意很困难,不能正确理解折线图中信息点的含义,不理解坐标轴上的点与折线图的点之间的关系。抽样试卷中只有优秀学生正确填出本题答案。只会填第一空的为27人,全填对的23人,一空也不对的29人。

三、存在问题

1、学生双基还不够扎实,对概念的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综合性知识题,综合应用能力,综合理解能力比较差。

3、书本知识遗忘较快,缺少亲身体验,没有经历知识的探索和建构过程。 4、分析说理能力最差,没有表述解题的习惯,缺少严格训练。 5、审题不细,识图困难。

6、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脱节,以至与生活相关的试题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 7、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偏低,高分极少。

四、解决措施

1、要注意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在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接受数学信息,经历探索、操作、感悟、理解、掌握的学习过程。才能使数学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生根。

2、要注意把双基的学习与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让学生获得双基的同时,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如识图能力、操作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说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数学概念的教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结数学活动的链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特别要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让书本的各个知识点在学生心灵上开花。

3、要注意每节课的三维目标与育人目标有机结合,加强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度的分析,要加强数学学习中以生为主,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研究,本次试卷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方式,计算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老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善导差生,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教学方式、教学问题、练习设计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三维目标通过数学活动,在学生的人生发展上结果。

(执笔人:张建中)

附件四:

灌南县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卷特点

整张试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共有组图13处,细算起来有36个小图(表)。既有集合圈韦恩图,又有展示运动过程的操作图、行进图、折叠图、拼图、投影图、情境图等等。而仔细分析研究会发现,整张试卷力求体现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同时在每一板块中都能注意渗透过程与方法的引导,在题目内容的编制上还十分注重价值观方面的建立与引领。从不同题型的设置和分布看,只要是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好平常的教学工作,就应该取得好成绩,没有出现偏题、难题、怪题,也不需要进行繁难的计算。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命题者动了很多脑筋,这也是本卷的特色和亮点。具体说,第6、7、9、11、12、15、、16、25等题能很好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的状况;第7、9、16、23等题能直接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水平;第9、18、19、23、24、25、26、27等题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也相当到位。

二、成绩统计

全县七年级共7536份有效试卷,整体平均分为67分,优秀率为14.68%,良好率为27.72%,及格率为23.79%,及格以上人数占参考人数的66.19%,低分率为6.56%。为了更好地研究学生的学业质量和分析试卷,我们将全县258个考场座位号为1号、2号同学的试卷确定为分析研究对象,统计计算得分率。全县共抽取486份有效试卷进行统计分析,各大检测板块及各小题的得分率如下表: 板 块 题 号 得分率 板 块 题 号 得分率 板 块 题 号 得分率

三20 88.3% 一11 53.1% 一12 75.3% 一13 81.5% 一14 64.6% 一1 79.7% 一2 81.1% 一3 50.6% 一4 36.2% 基 础 知 识 一5 57.1% 一6 57.2% 一7 44.2% 一8 43.8% 一9 73.7% 一10 53.9% 基 础 知 识 一15 76.4% 一16 84.7% 二17 69.0% 二18 73.6% 二19 70.8% 小计 68.1% 基 本 技 能 三21 83.5% 三22 83.8% 三23 55.7% 小计 79.4% 四24 62.5% 综 合 应 用 四25 54.8% 四26 73.0% 四27 64.8% 小计 63.8% 整体抽样得分率为70.5%,与总体平均分相关3.5个百分点,抽样分析结果与整体计算结果比较接近,抽样得分率的分析结果是可信的。

三、试题分析

总体分析:整张试卷为100分,其中基础知识46分,分“填空与选择”、“判断与说理”两个部分;基本技能30分,主要涉及计算能力、作图能力、实际测量与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考查;综合应用24分,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综观整张试卷属于学生应知就会的基本内容占近90%,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题目在20分以上。很好地贯彻落实了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要求。

从考查内容方面分析,考查学生基本概念的部分为30分左右,计算部分为24分,考查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近45分。 这张试卷作为七年级起点学业水平检测上非常合适,但是由于考查时间距离小学毕业会考时间已12周之多,很多学生对小学所学的内容略稍陌生,加之初中校的领导老师对此次考试在观念上存在差异,有的甚至认为学生考得差一些,本校的起点就低一些,这样反而更有利于本校的质量评估,因此,总体说来成绩偏低,不是小学毕业生的实际状况。

具体分析:

第一板块基础知识,包括分填空与选择、判断与说理两个部分共46分,整体得分率为68.1%。

填空与选择共16道(1---16题),其中填空题10题共22分,选择题6题共9分。这一部分的得分率为66.6%。

第1小题,读数写数,以与学生情感距离最接近的全国小学生人数为题材,根据数的组成写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考查学生有关读数写数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抽样得分率为79.7%。得分率偏低,还是在改写和省略尾数方面有点抽象,不是方法教学不到位,是学生的数感不是太好,今后不应在学生的数感受培养方面多做文章。

第2小题,比、分数、除法、百分数之间的互相改写并利用比的基本性质计算填空,这是考查学生对上述内容之间的内在

联系的掌握情况,属于基本题。但由于是连用4个等于号的连等式填空,加之其中出现了比的后项为2.5不符合学生通常填最简整数比的习惯,还有一些学生将题号2与数字6之间的间隔号误以为小数点,把6∶5当成了2.6∶5,导致全题皆错。此题得分率为81.1%。

第3小题,把含有百分率的“比”字句改成“是”字句,这也是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是对学生的基本知识的考查。学生填120%或者1.2倍都可以。但是非常诧异,此题的抽样得分率仅为50.6%。

第4小题,考查学生对数的整除知识的掌握情况,没有考查其中的繁难的部分,语言表述也简单、明了。属于基本题,因为老师经常训练才称它为基本题,其实中下等学生做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只不过与“三位数”结合了,并且要填符合条件的最小的三位数,仅此而矣,可是,抽样得分率只有36.2%。我想这不应该是知识掌握有如此大的问题,应该是学生的态度有问题,至少说有态度的成分在。因为在6月份的毕业会考中出现的几乎同样的题得分率为88.3%。

第5小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式和方程两组存在包含关系的概念的集合圈类比填写第三组同样关系的概念。只要能填出如整数与自然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梯形与直角梯形、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等等这些存在包含关系的概念即可。既考查学生对所学数学概念的存储记忆能力还考查学生对集合圈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在同时理解数学概念的集合圈意义的基础上现加上回忆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才能顺利解决此题。此题对中下学生来说难度很大,考查学生的综合判断与推理能力。抽样得分率为57.1%。

第6小题,在表格里只给出对应的量A与B的一组值和另一组对应量中的B的值,让学生根据正反比例两种关系分别求A的结果。这种题型可能学生平时见得少,没有经历过这种方式的训练填正比例的结果80的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填反比例结果2的就比较少,错误率明显增加,这说明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此题抽样得分率为57.2%。

第7小题,结合做拉面的师傅做拉面的实际,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再配上形象的图示,哪怕就是不用任何文字,只观察图示,学生也应能够根据规律填出正确结果。但是非常遗憾,此题得分率仅为44.2%。由此可见,我们的学生真是学了一些死知识,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样的题应该与毕业时间的长短没有关系,我们的教学确实值得反思。

第8小题,利用学生最熟悉的一副三角板中的角拼出较大的角让学生填出相应的度数。这应该是送分的题,但是此题的得分率只有43.8%。

第9小题,给出了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鱼缸的5个独立的面,并标注相应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出其中相对的面,并确定鱼缸的深度、求鱼缸的底面积。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力。这种题型应该是老师经常训练的学生委熟悉的,由于经常训练,所以正确率相对较高,为73.7%。

第10小题,通过介绍给学生编学号的规则,并举例,再让学生为给定的一名女生编学号,引导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编码的常识,这也应该算是基本题,但正确率只有53.9%。可能在平时的训练中老师重视不够或者被老师忽视了。

第11小题,一个梯形的两条对角线将梯形分成4个三角形,让学生判断靠近两条腰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否相等,此题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判断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前提下,再通过等量减等量仍相等得出结论。属于中等难度的题,学生的得分率为53.1%也属正常。

第12小题,以同样的符号配上相应的运算符号出现在分数的分子分母上,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三个分数的大小,

1

学生可以先将三个分数直接转化成 、1、2,再比较大小。此题的得分率为75.3%。

2

第13小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一位病人心跳次数变化情况,考查学生对三种常用的统计图的特征与作用的把握情况,属于基本题,也是送分的题,得分率为81.5%。

第14小题,告诉小强和小明家分别距离学校有多远,并且强调小强家、小明家和学校同在一条街道上,让学生判断小强家与小明家的距离,这道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本身就给学生一种提示,并且用关键词“可能”,学生解决起来应该没有大太的问题,但得分率也只有64.6%。

第15小题,此题考查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再应用“还原”思想或倒推的方法寻得结论。题型新颖,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解题的兴趣。得分率为76.4%属正常值。

第16小题,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打孔再展开,让学生选择展开后的图形。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观念的建立如何,从抽样得分率84.7%来看,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强。

判断与说理共3题(17-19题),每题5分共15分,主要考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判断与决策的能力,正确率为71.1%。 第17小题,让学生将“有时”、“很少”、“总是”、“经常”四个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排序,从成人的角度考虑,解答此题应该是很轻松的,命题者旨在考查学生对这些表达可能性大小的词语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以及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即使是没有进入新一轮课改年级的学生解答这样的题也应该不成问题,此题抽样得分率为69.0%,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在对“有时”与“很少”、对“总是”与“经常”的判断上把握不准,另外,如果经历了课改的教材正确率应该还要高一些。

第18小题,通过对两家餐厅的“人均”占地面积计算比较哪一家餐厅拥挤一些。解答这道题学生首先要理解判断是否拥挤要看就餐人员的人均占地面积,之后才能做出判断,回答“为什么”。命题者通过非常形象的图示出示题中的条件并且数据比例

与图中的线段长短完全吻合,给学生以十分直观的感觉,对正确解题起到发一定的帮助作用,73.6%的抽样得分率也能说明这一观点。

第19小题,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的“折扣”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道题涉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优化及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问题。36人去公园,40人即可享受八折优惠,其实不需要给出门票价格,也同样能够作出相应的判断,但是,命题者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没有人为地增加学的解题的难度,并且提供的参与答案也很宽松,只要能说明按40人打八折省钱即可。这类题型在平常教学中老师们也做了相应的训练,学生解决起来一点也不陌生,但是70.8%的抽样得分率还远低于我们的期待。

第二板块基本技能,分简便计算、脱式计算、求未知数x、操作与测量等四个部分,共30分,整体得分率为79.4%。 第20小题,简便计算,共3题每题3分共9分,抽样得分率为88.3%。分别运用减法的性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使运算简便,都是学生常见的一些题目,是送分给学生的题目,评分标准也非常的人文和宽松,但得分率还是略显偏低,考虑到正常错误率的因素,这三道题的正确率在92%左右是满意的结果。

第21小题,脱式计算,共3题每题3分共9分,抽样得分率为83.5%。其中有道是两步计算、两道是三步计算,都是一些常规有计算题,完全是出于考查学生的一般的计算能力与水平,没有出现大的数目整个过程中出现的最大数目是15,只是在第

3

一道题中同时出现了 与1.75,是学生平常计算中不常遇到的,但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了,有的学生甚至用简便的方法计算。83.5%

4

的得分率不算高稍显偏低。

第22小题,求未知数x,共2题每题3分共6分,抽样得分率为83.8%。都是非常简单的解方程和解比例,第一题在方程的左边同时出现10x和8x,需先运算得2x,剩下的工作就不能再简单了,第二题解比例也非常简单,就是考查学生一般的解方程的方法和能力,与课本内容完全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但是得分率着实不能让人满意。

综观计算部分的24分,都是一些简单的属于“送分”的题,但是整体正确率仅为85.5%,足以说明我们的计算教学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考虑到正常错误率的因素,我们至少还有10个百分点的努力空间,因为这些实在都是一般的计算。

第23小题,在给定的平面图上让学生作出线段外一点到这条线段的最短连线、量出图中相应线路的长度、根据给定的比例尺求出经比较后的最近路线的实际长度。此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读题能力、作图能力、实际测量能力以及利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发现学生在解决“如果从竹园新修一条路,与书店到医院那条路连接,要使为条新路最短,应该怎样修?请在图上画出来”这一问题时出现的错误大多,原因是学生根本不理解题意,压根儿就不知道是要从竹园向给定的那条路作垂直线段,绝大多数学生错误地将竹园与医院连线或将竹园与书店连线,归根到底是学生的读题能力太低下,不知道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比较而言剩下的量图上长度和求相应的实际距离的空格正确率较高。此题的总体正确率仅为55.7%。以后要在学生的读题能力方面加大训练的力度和强度。

第三板块是综合应用,共4题每题6分共24分,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体得分率为63.8%。 第24小题,根据兄弟对话的内容解决相应的问题,要根据所给的图示从个头的高矮判断谁是哥哥谁是弟弟才能顺利解决相应的问题,这一环节也无形中增加了学生错误率。总体来说这是一道非常一般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应该说中下层学生解决起来都不会有问题,但是抽样的得分率只有62.5%,如果将此题转换成纯文字表述的应用题,我想正确率一定会大大提高。看来我们在平常的训练中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呈现信息,培养学生能将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25小题,通过“折线统计图”的形式在二维坐标上呈现“晨阳”从家去图书馆看书再从图书馆返回家中蝗过程,要求学生回答三段时间的长短,并求出相应路程上的行走速度。这种题型应该是老师们经常训练的题型,但是由于把时间与相应的路程在二维坐标中呈现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抽样得分率只有54.8%。

第26小题,根据旗杆影子长度来求旗杆的高度,不仅将所需的信息用文字表述还通过图示的形式非常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即使学生从未见过这样的题型,受图示的启发也会联想到用比例思想来解决。从73.0%的抽样得分率看,我们的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这样的题不知做了多少次,为什么就不能达到“过关”的程度。

第27小题,计算并比较两位同学的投篮命中率,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综合考查,题目呈现了统计地原始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判断谁的命中率高并说明理由,评分标准很好地切合了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有的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通过计算即做出判断,因为甲两次的命中率都分别比乙高。64.8%的得分率说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我们还需要沿着新课程指明的方向不断努力。

另外,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门学科分上下午考完,在初中生活刚刚开始的第二周考小学阶段所学内容,又没有能够引起初中校和足够重视,有的初中校甚至担心这次考试就是为评估初中校的办学实绩寻找基数,所以根本就没当回事,更有甚者要求学生不要认真考??这些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

四、存在问题

综观整体试卷,我们发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理念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落实,苏教版教材的降低难度注重思维能力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老师的贯彻落实。但是,我们也依然发现我们的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

第一,概念教学仍然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基础知识部分共16道题,整体得分率为68.1%,有半数的题得分率在60%以下,最低的关于数的整除知识得分率竟然只有36.2%,更何况这道题学生并不生疏,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训练和练习的内容,命题者根本就没有人为地增加难度,没有任何的弯弯绕,甚至就是送分给学生得的。

第二,实践操作能力没有很好地落到实处。基本技能部分的第三小题,得分率为55.7%,就是过已知线段外一点作这条线段的垂直线段而矣,测量线段长度、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而矣。我们的老师平常也重视了,但是没有做到实处、没有出效果,这应该是实际操作题中最简单的、最常见的题了,但是得分率实在太低了。

第三,平时教学中数学问题呈现的方式过于单一。我们的学生对于解决这些图文并茂式的信息呈现方式很不适应。如哥哥有多少张邮票、旗杆高度、谁命中率高、图书馆看书、两种不同的比例确定A的值等等,这些题目的得分率低下与学生对这类题目的信息呈现方式不适应有着一定的关系。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命中率一题有的学生一看有十几个数据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无从下手。

第四,数学课堂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读题能力培养不够,甚至根本就没有关注。有很多的题目实际难度并不大,只不过是学生没有能够很好地读题、没有把题意理解清楚,也就是说不知道题目要我干什么。比如基本技能部分的第三题,很多学生不知道要从竹园向医院和书店所在的那条路作垂线,而是直接将竹园与书店连线。第3、4、5、6、10、14、15、16等题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不理解题意导致错误的因素。

第五,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比较单一、缺少开放的视野。传统意义上的程式化的、呆板的解题方式早已不能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判断与说理部分的三道题、综合应用部分的第四题,解题的方法和思路都很灵活,不拘形式,有的可以通过计算来说明问题、有的可以通过文字表述来回答,不再象以往单一的列综合算式解答的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体现和加以引导,贯彻开放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建议

第一,加强计算教学和基本计算能力的培养。尽管涉及到计算的三道题的总体得分率为85.5%。但是我们应该发现,这些计算都是最基本的计算,这也是符合课标要求的计算,没有一点点拔高的成分,我们认为基本计算的正确率还应该更高一些,如果能再提高10个百分点,那将是理想状态。建议要把计算教学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行堂堂练、天天练、一直不放松地练,建议计算训练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投入计算的热情和积极性,可以采用现场比赛、多轮次累计赛事等方式进行。每堂都进行相应的计算训练,每张练习都带有计算等到措施保证将计算能力的训练落实到位。

第二,要加强和重视概念教学。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也占去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应知应会的内容,在任何形式和级别的水平检测中必须进行有关数学概念的检测,因为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基础和前提,在历次学业水平检测中概念部分都要占到近三成的分值。从这张试卷分析,整个概念部分的得分率几近六成,不少题目的得分率都在50%左右,还有着足够大的努力空间。加强概念教学关键在于初始建立概念时要高度重视,不能稀里糊涂、模棱两可,一定要建立起清晰的、准确的、可靠的数学概念,初步建立起数学概念之后,要有计划地不断地加以相应的练习巩固形成的概念。要组织足够数量的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辨析、提升认识,坚固数学模型。

第三,要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本张试卷涉及动手实践操作的题目有做拉面、拼三角板、纸上打孔、作垂直线段、求旗杆高度、研究比较命中率等多处,并且得分率都比较低。尽管从表面上看只有作垂直线段是动手操作的题,而实际上,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上述的几种情况都应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数学的精神与热情。如果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亲历相关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去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纸上谈兵、口头说教,从现象直接到结论,学生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记。亲身经历的才是永远铭记的。

第四,要加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新课程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无论是传统的数学教学,还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都给予解决实际问题以足够的重视,但是,效果往往不是让人满意。这次考试综合运用部分的正确率为63.8%,感觉比以前没有太大的进步,还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五,要采用形式多样呈现方式让学生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利用数学信息、加工数学信息是新课程的重要要求之一,再也不能采用传统的方式将解决相关问题所需的条件充分而且必要地通过语言叙述的方式告诉学生已知条件和待求问题了。总是条件不多也不少,问题非常明确单一,答案唯一的实际问题。我们要研究适合新课程要求的各种题型和各种呈现方式,让学生在见多识广中积累经验,增长智慧。

另外,学生的阅读能力、读题能力、审题能力、书写水平、书面表达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也还有诸多工作要做,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

(执笔人:朱耀峰)

附件五:

新浦区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一、总体情况

我区参加七年级数学检测的学生3816人,平均分69.98分,优秀率18.03﹪,良好率50.29﹪,及格率71.93﹪,低分率5.71﹪。

二、具体分析

本张试卷是检测刚入七年级学习的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虽然学生在六年级下学期对小学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详尽的复习,但由于经过了一个暑假,学生对强化性的知识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遗忘,导致学生在考试后自己觉得试卷很简单,但又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加之考查的是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教师在考前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得不太到位,学生的考试态度还有待于提高;种种因素的存在,导致本次考试的成绩明显低于小学毕业考。但由于本张试卷的命题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也能考查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淀情况。

本张试卷共考查了学生的三个板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四个题型(填空与选择、判断与说理、基本技能、综合应用)的内容。总的来说能全面囊括学生在小学阶段所能达到的双基要求。第一项填空与选择我区的正确率在84.6﹪-46.5﹪之间,失分较多的题目是:第4小题,这题是考查学生对最小公倍数的知识掌握情况,由于该知识点是小学阶段的难点所在,学生对求的方法产生遗忘。对于第2.10两小题,学生有审题上面的错误,导致失分较多。第二项判断与说理我区的正确率在95.3﹪-59.6﹪之间,学生能基本掌握这三道题的判断方法,但在说理方面表述的不够详尽,特别是第17小题,很多学生存在审题上的错误。第三项基本技能我区的正确率在92.8﹪-58.7﹪之间,失分较多的体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待于提高,特别是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另外,学生对于垂线段的理解存在严重的不足。第四项综合应用我区的正确率在88.1﹪-45.6﹪之间,第25题的错误率较高,反映出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偏弱,部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差,不能灵活的应用知识,看图、识图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产生遗忘的迹象。 2.学生的考试态度不够端正,表现在审题方面不够细心。 3.学生的基本能力有下降的趋势,表现在计算和画图两方面。 4.学生对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四、解决措施

1.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教学中努力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

2.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育他们在每次考试中能正常的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特别是对于学困生,应给于过多的爱心和耐心。

3.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方面的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执笔人:陈 娟)

4.。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他们“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的意识。

附件六:

海州区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卷特点

试卷内容体现了基础性、生活性、直观性、综合性、灵活性、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导向作用。

二、考生情况

本次参加考试的学生大多来自乡镇村办学校,有一部分优质生源进入海州实验中学、新海实验中学或其它县区学习。所以本区七年级新生总体素质相对不尽如人意。根据成绩统计,数学平均分为67.29,优分率为12.66%, 良好率为42.27%,及格率为67.90%,,低分率为5.18%。

三、卷面分析

(一)抽样统计

为了能进一步准确科学地对学生的做答情况做出科学分析,我们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从全区1000多份学业质量检测试卷中抽取了汇文中学、新坝中学、幸福路中学、朐山中学四所学校的四个班级的105份试卷进行分析。

抽样成绩统计 (二)具体分析

总人数 平均分数 优秀人数 优秀率 良好人数 良好率 及格人数 及格率 识 1、基础知

105 68 16 15.2% 51 48.3% 71 67.6% 视基础知识的此部分重

考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只要学生能理解一些概念、定律、性质、规律,理解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够很好地解答此部分的试题。但是由于学生的遗忘性强,对过去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出现了许多错误。本部分失分率达35.6%。说明学生分析综合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面就失分率较高的题目作具体的分析。

第4题失分率为53%。许多学生审题不清,错误认为就是找2、5、3的最小公倍数。

第5题失分率为61%。许多学生不理解前面两个图中分别表示的是长方形与正方形、等式与方程间的关系(包含关系),因而也就不能正确填写后面图中的括号,说明学生一是不理解题意,二是知识间的关系不清。

第7题失分率为49%。错误的原因,一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二是不能借助直观情境图,分析寻找前四次捏合拉长后面条条数的变化规律,从而不能正确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9题失分率为31%。说明学生对长方体特征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空间想象能力欠缺,本题的思考思路是首先确定鱼缸底面,进而确定鱼缸的长和宽,在此基础上根据其它几块玻璃的有关数据进行合理想象,分别确定前后左右两组相对的面和鱼缸的深。

第10题失分率为48%。学生错误的原因,一是缺乏数感,二是审题意识欠缺,不能根据所给样例进行有序排号。 第12题失分率31.2%。原因是学生缺乏符号感、数感,不能寻求正确的解题策略,运用假设的方法正确解题。

第13题失分率为47%。失分率较高的原因,一是学生缺乏审题能力,二是定势思维,错误地认为在同一条街道上,就是在学校的同一侧,因而产生解题上的失误,同时也反映出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欠缺。

第16题失分率也较高,体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以及缺乏应有的操作意识。 第17题此题由于审题不清,答题时出现了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第18题失分率为54%,第19题失分率为43%,这两题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不能使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述“好心情”餐厅拥挤的原因及怎样买票省钱的方法。

2、基本技能

本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合理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运用等式关系求未知数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及操作能力,失分率为23.2%。

第20、21、22题,以计算为主,这一部分失分较少,主要集中在少部分学生身上,原因是计算能力和运算律的应用能力较差

第23题画图失分率高达60%多,其主要原因一是审题不全、不清,把“从竹园新修一条路与书店到医院那条路连接”,错误地理解为“竹园”与“书店”或“医院”连接。二是对“两点间垂直线段最短”的概念未能掌握,不能用垂直线段表示新修路段。

3、综合应用

此部分重视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学生运用实践经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侧重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考查。试卷中,有些题目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思考空间,让不同思维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解法。本部分失分率达35.3%。

第25题失分率近50%。此题是统计知识的活用,解题时需要对统计图呈现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弄清往返所行路程和所用时间长度及在图书馆购书所用时间长度,并根据习题所求问题正确解答,学生在解题时不能认真观察统计图,收集、分析、理解统计图中呈现的信息,因而不能正确解题。

第26题错误率近40%。究其原因是学生对题意理解不够,数量关系不清,同时不能借助直观情境图的支撑,分析理解同一时刻竿高与影长间的相互关系,即同一时刻竿高与影长的比值不变,因而不能确定正确的解题策略,导致解题发生错误。

第27题错误率30%多。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甲乙两个同学两次投篮情况,解题时需要认真收集、分析统计表中提供的有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把甲乙两次投篮的命中率分别加以比较,从整体上判断确定谁的投篮命中率高一些,并简明扼要说明理由即可。学生做题时多发生把甲乙两次命中率相加后再比较的错误做法。

四、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学生的概念不清晰、理解不透、不扎实,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使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述事件的原因及解决一些问题的方法。失分严重,原因有四个:一是对概念的教学还基于死记硬背,缺乏在具体操作应用中去理解,没有通过变式训练等,将概念知识具体化,二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课上缺乏锻炼,三是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四是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及自身平时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

差。

2、学生双基能力薄弱,没有夯实基础。新课程虽然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但对于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掌握必备的基本技能还是不能忽略的,特别是基本计算技能,从检测试卷中我们感觉学生在此部分出错较多,学生的计算技能在逐步下降。

3、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较低。一是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二是关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忽视“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只把它当作一般的应用题去处理。在阅卷的过程中发现我们一些教师仍然对“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内容的教学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字迹马虎,计算粗心。 (2)缺乏全面审题、弄清题意的意识,一目做题。

(3)没有养成借助直观情境图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4)懒于动手。试卷中有些题完全可以借助草稿纸折一折等方法,得出正确答案,提高得分率。 5、忽视弱势群体。 (二)对策

1、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发挥教师群体力量进行备课,可以弥补教师个体钻研教材能力的不足,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安排特点,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较为合理的教学流程。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首次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体验新知,使他们在经历、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并让学生充分地用数学语言表述知识的形成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水平。

2、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素质。课堂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除了备好课还必须具有多种课堂教学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的艺术、启发引导的艺术、合作交流的艺术、表扬激励的艺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练习设计艺术和动态调控的艺术等等。同时加强新课程理念和学科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科素养,并强迫自己接受新课程理念,改掉习惯于用标准化眼光教学、批改开放题的习惯。

3、夯实基础。双基能力的提高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前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要关注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明白计算的方法、技巧,同时通过变式训练等将概念知识具体化。

4、坚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要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自我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对策,总结成功的经验,撰写教学案例和经验论文,以求更快地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素质和水平,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5、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写好字、细心计算、认真审题等方面入手,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课堂教学中要耐心培养学生借助直观情境图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操作实验培养学生勤于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新知的能力。

6、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逐渐形成“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好格局,以达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执笔人:江尧民 张金成)

附件七:

连云区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卷特点

试卷能够确立以素质为本,以能力立意的思想,凸显学生感悟和体验,关注学生的思维参与,弱化单纯的模仿、记忆和计算,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和基本学习潜能的考查,注重对小学生六年来习得的数学知识的理解、组织、应用、存储、提取、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特别是与小学毕业生水平相应的数学能力的考查,力求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学习水平。全卷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应用三部分共27题。基础知识部分的分值是46分,主要题型有填空与选择、判断与说理;基本技能部分的分值是30分,主要题型有简便计算、脱式计算、求未知数、操作;综合应用部分的分值是24分,主要是根据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据分析

1.成绩统计

全区共1801人参加考试。区数学平均分71.43 。优分人数297人,优分率16.5%;良好人数962人,良好率53.44%;及格人数1361人,及格率75.61%。低分人数85人,低分率4.72%。

2.数据显示

(1)平均分、优分率、良好率、及格率均还有提升的空间。从优分率16.5%来看,还是很不理想的。说明在提优上还需要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及格率75.61%,反映出全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还是比较薄弱的,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还需要落到实处,常抓不懈。这两个指标数不高直接制约着均分的整体提升。

(2)特差生人数较多,表现在低分率较高,达4.72%,反映出区内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就相当吃力,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点的难度加大,这部分学生今后将面临着很大的考验和学习压力。

三、问题建议

1.主要错例及问题

问题一:审题不认真,做题不细心。从整体上看,学生试卷书写不认真,答题字迹潦草,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答题浮躁,缺乏冷静思考,由此造成审题不清出现过失性错误。比如判断与推理的第1题,题目要求“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词语”,有些学生却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非常可惜。再如填空与选择的第5题“照样子填一填”,失分率较高。相当一部分不能认真观察给出的示例理解题意,盲目的填写。反映出学生审题能力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对薄弱。

问题二:计算能力尚需提高。本张试卷的基本技能这一项中单纯的考察学生计算技巧、计算能力的就有简便计算、脱式计算、求未知数三项,共25分。抽样统计得出简便计算的得分率为81%,脱式计算的得分率为80.5%,求未知数的得分率为84%,还算比较理想,但是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简便运算中失分较多的是第2题,主要原因是不能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是对分配律理解上的问题。而后两项纯粹是最基本的计算技能应用,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看错数字、抄错符号而导致丢分。今后数学教学中要重视计算教学,要加强计算基本功的训练,同时注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估算、验算、认真审题等。

问题三: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从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学生解答问题更多地习惯于常式化、公式化的类型,对运用概念、公式直接解答的“解决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标准类型题解答得分率高,而对须从实际情境中寻找数学信息解决的问题或稍微改变题目呈现形式的题目的解答失分相对较多。如:第18、19题、第25题等,得分率较低。第18题有一部分学生判断“好心情”餐厅拥挤,但理由却是“因为面积越小就越拥挤”,表现出不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找到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不明确。这说明我们的“解决问题”教学中,公式化、套路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观察生活、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问题四:数学解释和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需进一步加强。本张试卷中设计了一些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分析进行归纳表述的问题,如第18、19、27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如何下手,还有不少学生答卷时表达和解释不规范,欠准确,反映出课堂教学中缺乏相应的要求和针对性的训练,这影响了学生的“数感”,影响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加强数学语言的规范性要求非常重要。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它是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能够进行各种数学语言的转化,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语言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2.教学建议

建议一: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教材是承载课程标准理念的主要载体,是主要的教学资源,也是教与学的主要凭借。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深入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和明确教材的结构体系、编写特点,准确理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积极寻求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科学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

建议二: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拓宽了很多,有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有些学生了如指掌,因此在设计每节课教学内容时,我们教师要真正找准教学的真实起点,仔细分析学习这些新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维方法,着重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找准要引导和点拨的关键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既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教学目标的“吻合度”,又能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建议三:加强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有所偏爱,要及时给予补缺补漏。因此,教师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建议四: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等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点点滴滴的改进做起,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组织好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有展示才华的机会。要积极提高教学实效性,努力避免有活动无体验、有合作无实质、有探究无思考、有激励无指正等浅层次的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一步探索“以‘双基’为载体,三维目标兼顾”的教学方式。

建议五: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基础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力争做到人人过关。对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内容,要着力突破,集中训练。对易混概念要加强辨析和对比。尤其要加强口算、笔算训练,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如果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双基”,能否正确解题,而忽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严重失误。学生答题字迹潦草,格式混乱,审题不认真,计算不细心,反映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做事浮躁,责任意识淡薄。本次测试中学生的过失性失分相当普遍,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成绩。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养成的后果,应当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书写训练,格式指导,严格要求,严格监控,让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缜密思考,仔细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执笔人:孙 焱 张艳丽)

附件八:

开发区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题特点及成绩概况

本次检测的数学试卷完全符合新课标要求,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既突出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注重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试题能够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社会实践,没有偏题、怪题,难易也是适度的,但是测试成绩很不理想,本次测试全区共有571名学生参加,平均分68.0分,90分以上83人,优分率14.5%,75分以上254人,不及格171人,其中30分以下有29人,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在60—74分之间。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基础知识方面 1.各项得分率

题 号 应得分 实得分 得分率 1—4 5139 3504 68.2% 5 1142 294 25.7% 6 1142 731 64% 7 571 214 37.4% 8—10 4568 3042 66.6% 11 571 169 29.6% 12—16 4568 3245 71% 17—19 8565 6321 73.8% 2.具体分析

基础知识部分又分为填空与选择、判断与说理两部分,从上面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对判断与说理部分掌握较好,其中第18、19两题,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数据计算来说理,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新课标理念。填空与选择中1—4、6、8—10、12—16属于基本题,考查学生数、形知识以及空间观念等基本状况,得分率还比较理想,而第5、7、11则在此基础上加以提升,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从而造成有些学生无从下手,得分率明显下降。尤其是第5小题,得分率只有25.7%。

(二)基本技能方面 1.各项得分率 题 号 应得分数 实得分数 得分率 23 20 21 22 (1) (2) (3) 5139 4102 79.8% 5139 4199 81.7% 3246 2825 82.4% 1142 259 22.6% 1142 910 79.7% 1142 590 51.7% 2.具体分析

这部分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计算能力、作图能力以及比的知识的相关应用能力,简便计算第1题是减法性质的应用,基本没有学生出错,正确率较高;第2题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错的较多,正确的做法应该有两种,先用8乘两个分数的和再加8,或者直接用8乘两个分数与1的和。而很多学生不是少加一个8就是把“加8”变成“乘8”,或者用8乘两个分数与8的和,错法可谓五花八门;第3题是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综合应用,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忘了添小括号或者是1.25乘8等于1。脱式计算中,第1小题属于分数、小数混合运算,错的较多,其余两题正确率还可以。解方程在计算10x减8x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正确率较高,但在应用等式性质计算的过程中错误较多。第23题分3个小题分别考查学生作图、测量、根据比例尺进行计算的能力,第1小题如果直接让学生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应该比较容易,但试题却将”点、线之间垂线最短”这一性质隐含其中,所以正确率明显下降,只有22.6%。

(三)综合应用方面 1.各项得分率

题 号 应得分数 实得分数 得分率

24 3426 2149 62.7% 25 3426 1751 51.1% 26 3426 1994 58.2% 27 3426 2577 75.2%

2.具体分析

综合应用部分的得分率很不理想,总体得分率只有61.8%其中第25题的得分率最低,只有51.1%,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准确识图和单位换算。第24和26 两题虽然正确率不是很高,但从卷面上可以看出教学中注重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既有学生用比的知识,也有学生用分数的方法解题,还有的学生用比较、推理等方法。第27题属于判断说理题,只有50个学生误判乙的命中率高,仅占8.8%;有233名学生既能准确判断出甲的命中率高,又能通过计算或者用叙述性语言讲明理由,占40.8%;有288名学生虽然能凭感觉判断出甲的命中率高,但却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说理不清而造成错误,占50.4%。

三、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1.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从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学生解答问题更多地习惯于常式化、公式化的类型,对于形式稍作变化试题的解答正确率相对较低。例如“填空与选择”的第5题,实质是考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只是改变了呈现方式,以集合圈的形式出现,举这种例子对于小学毕业生来说,应该不算难事,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对所学知识数进行整合的能力,这题的正确率只有25.7%。又如“综合应用”的第2题,如果用叙述性语言呈现的话,这题应该属于比较简单的,但由于这里是以折线图的形式出现,学生识图能力较弱,因此答题的正确率只有51.1%。

2.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从这次测试的成绩来看,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非常明显,好的学生考了90多分、100分,而差生只考两三分,甚至考0分,不及格的接近百分之三十,其中30分以下的占5.07%,10分以下竟然有十几个。我区三个中学不及格率和低分率都相对偏高。如果这种现状不加以调控,这部分学生将很难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学生心态不稳。由于刚升入中学,还没有完全适应中学的生活,大部分学生带着茫然、不稳定的心态参加考试,不能进入良好的状态,加之暑期两个月造成的自然遗忘,致使答题的正确率及卷面书写都不够理想。其二是思维缺乏灵活性。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从这次测试来看,小学阶段的思维训练的成效很不明显。很多小学教师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只盯书本、机械训练、不注重灵活运用的现象,致使学生只能死记公式、运算律等,不能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准确把握解题策略,思考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执笔人:匡银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2e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