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戏曲的谚语

更新时间:2024-02-19 10:44: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尔雅课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答案

相声中的说、学、逗、唱(一)

1

以下关于普通话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B、以北方语言为基础方言

C、以现代白话文作为与法规范

D、是大和民族共用的语言

正确答案:D

2

相声是北京地区的土产,但是说相声的人要求要用普通话

正确答案:√

3

“抬杠”一词由北京方言中逐渐引申出来,成为一个褒义的词汇,意为同大家保持一致的步调

正确答案:×

相声中的说、学、逗、唱(二)

1

下列关于绕口令说法错误的是?

A、练习绕口令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口齿清楚、语言明晰

B、它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

C、同英文的绕口令是一样的,都是有故事情节的

D、读起来节奏感强、妙趣横生,内容五花八门

正确答案:C

2

下列关于练习绕口令的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有固定的一套标准

B、因人制宜

C、三五成群,每天一段绕口令

D、每天比赛,看看谁的嘴最快

正确答案:B

3

以下哪个音比较适合练习鼻韵母的音?

A、an

B、b

C、i

D、e

正确答案:A

4

相声当中的绕口令同平时生活中用于练习的绕口令是不一样的。

正确答案:√

5

练习绕口令的时候,语速越快越好。因为语速越快,说明你的口齿越清晰。 正确答案:×

相声中的说、学、逗、唱(三)

1

传统相声贯口《八扇屏》属于哪个种类的贯口?

A、语词的堆积

B、故事性的

C、抒情性的

D、将同样的事物串连在一起的

正确答案:B

2

相声段子一般称为“活”,以下哪个“活”不是相声当中的段子分类?

A、柳活

B、腿子活

C、贯口活

D、逗哏活

正确答案:D

3

下列关于贯口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相声当中的一种技巧和基本功

B、贯口的“贯”是一气呵成、一贯到底的意思

C、说贯口就是要快速地一气呵成,越快越好

D、在说贯口的过程中,要做到慢而不断,快而不乱

正确答案:C

4

贯口的使用方法和场合很有限,现在相声段子中只有八大贯口

正确答案:×

5

柳活是指学唱各种地方戏曲和歌曲,类型可分为歌柳儿和戏柳儿。

正确答案:√

相声中的说、学、逗、唱(四)

1

以下哪个内容一般不会用于集句联?

A、诗

B、词

C、人名

D、骈文

正确答案:C

2

下列关于《对春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清代旗藉子弟撰写的文字游戏之作

B、同诗词歌赋的韵律是一样的

C、讲究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弄清平仄

D、是传统相声的经典段子

正确答案:B

3

以下哪个声调不是普通话当中的声调?

A、阴平

B、阳平

C、上声

D、入声

正确答案:D

4

汉字的韵可以分为10组,成为10组辙。

正确答案:×

5

相声本身的特点就是能够随时随地跟当时当地的一些情况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

相声中的说、学、逗、唱(五)

1

以下哪种说法不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

A、结绳

B、八卦

C、杜康造字

D、书契

正确答案:C

2

根据专家对计算机上的大规模的汉字字频统计,常用汉字大约有多少?

A、1000个

B、2000个

C、3000个

D、4000个

正确答案:D

3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以下哪个问题是最为关键的?

A、死记硬背

B、营造环境

C、发音正确

D、笔顺正确

正确答案:B

4

数字8和汉字“发”中间的谐音关系,完全是毫无缘由出现在生活中的,它不代表任何意义

正确答案:×

5

汉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一直延续下来,没有断的文字。 正确答案:√

相声中的说、学、逗、唱(六)

1

俏皮话的范围很广,以下哪类语言不属于俏皮话?

A、俗语

B、谚语

C、绕口令

D、普通话

正确答案:D

2

下列关于俏皮话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中国人民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

B、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C、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解释、说明

D、一般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

正确答案:C

3

以下歇后语搭配错误的是?

A、茶壶里煮饺子-白玩

B、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明白

C、哑巴吃扁食-肚里有数

D、八个歪脖坐一桌-谁也不正眼看谁

正确答案:A

4

文人墨客这样一些人因为没有实际的生产生活经验,所以他们对俏皮话的形成没有什么贡献。

正确答案:×

5

俏皮话的一个含义就是指谈话风趣,举止活泼、伶俐。

正确答案:√

相声中的说、学、逗、唱(七)

1

下列关于“顶针续麻”说法正确的是?

A、是清代旗藉子弟发明的文字游戏

B、是民间游戏,文人墨客不屑于玩此游戏

C、是宋元以来的一种首尾相连的文字游戏

D、只是在相声表演中使用的一种手法

正确答案:C

2

顶针续麻中“续麻”的意思就是连续不断、不能间断,这是一种语文的修辞方式。 正确答案:√

相声中的说、学、逗、唱(八)

1

小品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以下哪个时期是小品开始成熟并快速发展、红火程度甚至一度超越了相声的时期?

A、1983-1986

B、1964-1966

C、1986-1996

D、1980-1986

正确答案:C

2

下列关于“农历”说法错误的是?

A、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

B、同公历的计月方法是完全一样的

C、用置闰的方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

D、安排了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正确答案:B

3

下列关于小品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本义是指小的艺术品

B、在散文中指篇幅较短的文学样式

C、狭义的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

D、专指一种舞台表演的艺术形式

正确答案:D

4

篇二:练习3第二、三课时教案

篇三:治理国家的名言42条

无为而治。——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卫灵公》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治以教化为本。——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萧服传》 治理国家名言 治国无法则必乱。—— 清代大臣 张廷玉 《明史》

治大国,若烹小鲜。——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道德经》

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鲜: 鲜美的食物;味美的食物。本句的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通行的解释是:治大国就好像煎(煮)小鱼(不要经常翻动)。商·伊尹见商汤是个贤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一次,伊尹借汤询问饭菜的事,说:“做菜即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便产生重用伊尹之意。商汤和伊尹相谈后,顿觉相见恨晚,当即命伊尹为「阿衡」(宰相),在商汤和伊尹的经营下,商汤的力量开始壮大,想进攻夏桀。

为无为,则无不治。——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宋祁传》 关于治理国家的名言

元·脱脱等《宋史·宋祁传》。三冗:指天下有定官而无限员,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僧道日益众多而无定数。为国:治理好国家。这两句大意是:不把三种多余的人员去掉,就不能把国家治理好。这是宋祁给宋仁宗赵祯上疏中的两句话。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及藩镇兵权,从中央到地方,官职虽是一定的,但官员没有限制,吏治混乱;除京师正规军禁军外,各州还招募大量厢军,国家供养了一支庞大而不能作战的军队;不从事生产的和尚、道士也日益增多,不加节制。“三冗”的存在,消耗了国家大量的财政开支,形成了宋代积弱积贫的严重局面。针对这些政治弊端,宋祁提出了罢还僧道,驱散厢军、裁减冗官的主张,以期改变宋朝的孱弱局面。这些卓有见地的政治主张,也可供后世人作为借鉴。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

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载魏征语。备豫:事先防备。不虞:意外。为:治。这两句大意是:事先防备意外之事,是治理国家的常道。一个国家要想常治久安,就必须在平日时时预防着意外事变的发生,以免遇到灾害、战乱时无法应付,危及国家民族。这两句可用于治国,也可单用前句泛指一般事务。

拙制伤锦,迂政损国。—— 北宋文学家 宋祁 《杂说》

宋·宋祁《杂说》。迂:迂腐,不切实际。这两句大意是:拙劣的制作会掼毁美丽的绸锦,迂腐的政事会损害整个国家。像一个拙劣的裁缝会损毁整批绸锦一样,为政迂腐,不切实际的人治理国家,会使好端端的国家遭到损害。这两句可借以论述国家官员为政的好坏,行政能力的高低,对国家有重要的利害关系。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九十六回。幸:尊祟。本句大意是: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遵守国家法令,以遵纪守法为第一要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有作到这些,才能真正实行法治。一个真正的治国者,必须把自己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决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那种朕即国家,朕的话就是法律,既可以一言兴法,也可以一言废法的专制主义,必将把国家搞乱。本句具有重要的警戒意义。

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政理》 治理国家名言 汉·刘向《说苑·政理》。道:这里指方法。而已,罢了。这两句大意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不过是爱护人民罢了。这是周武王向姜太公问治国方法时,姜太公作的言简意赅的回答。治国,是件大事,也是件难事。但治国者若能抓住根本,难事也就变得窖易了。这个根本就是“爱民”二字,因为治国,实际上就是治人。姜太公从正反两个方面—一列举了爱民的具体方法,最后归结说:“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耐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能够做到这一步,国家必然就会治理好。“爱民如子”的成语即来源于此。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宋代教育家 程颢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经邦有术,持之以理。—— 《尚书》 《尚书》

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赵策二》 关于治理国家的名言

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二》。经:常规,原则。这两句大意是:处理国家政务有一条常行不变的原则,那就是法令能切切实实执行为最好。~是为政的经验之谈,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倘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自为政,自行其事,法令失去了权威性和震慑力,这个国家就会陷入混乱而难于治理了。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汜论训》

汉·刘安《淮南子·汜论训》。常:常规,国定的规律、法则。本:根本。这两句大意是:治理国家有一定的法则,就是以对人民百姓有利为根本,国家有诸多政夸措施,也有诸多规章制度,所有这些都应以利民为出发点。可用于论述治国施政如何抓住根本。

理生于危心,乱生于肆志。—— 五代时期历史学家 后晋政治家 刘昫 《旧唐书·李绎传》

五代·张昭远等《旧唐书·李绎传》。危:危惧,这里是瑾慎的意思。肆:放肆,这里是恣意妄为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国家治理得好,是由于当权者小心谨慎,励精图治的结果;国家发生祸乱,是由于执政者恣意妄为,奢侈荒淫所致。唐宪宗曾同宰相李绛:为什么开元时期天下治理得很好,出现“开元之治”,刘天宝末年则发生了“安之乱”,同是玄宗一朝,前后却截然相反呢?李缂用~两句话说明,国家的,安危理乱,与国君的所作所为有密切关系。唐玄宗前期后期判若两人,所以就由开元时的天下大治发展到天宝时的天下太乱了。~言简恩赅,富于理性,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发人深省。

无常乱之国,无不理之民。—— 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魏征上疏。不理:不能治理。这两句大意是:没有永久动乱的国家,也没有不能治理的人民。这两句用于说明治国者如果没有治理好国家,应该在自身寻找主观原因,而不应在百姓身上寻找客观解脱。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尚书》 《尚书·周官》 治理国家名言

《尚书·周官》。制:控制。冶:秩序。邦:国家。这两句大意是:控制社会秩序于没有发生动乱之时,保护国家安全于没有发生危机之时。国家要求得长久的稳定和安宁,必须防患于未然。在安宁之时就采取措施维护安宁,以防止发生动乱;在稳定之时就采取措施维护稳定,以防止发生危机。如若等到动乱发生,危机来临,再采取措施,动乱和危机就不易平息,而且会劳民伤财,给人民造成痛苦,使国家元气大伤。这两句用于表示治国保国要防乱于未乱,防危于未危。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商鞅 《商君书·更法》 >战国·商鞅《商君书·更法》。道:方法。便国,为国家谋利益。这两句大意是:治理国家不要只用一种方法,只要为国家谋利益,就不必效法古人。社会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前世不同教”,“帝王不相复”,当政者需要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调整自己的政策与策略,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盲目地崇拜古人,商鞅这种不墨守陈规,不生搬硬套的大胆进取精神,是值得后人效法的。

治国之道,在乎猛宽得中。——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墨子·天志下》

去冗官,用良吏,以抚疲民。——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论御贼四事札子》 关于治理国家的名言

宋·欧阳修《论御贼四事札子》。这几句大意是:去掉闲散无用的官员,任用贤良能干的官员,以安抚困苦的百姓。闲散无用的官员,与政事无补,徒然增加百姓的负担。罢掉他们。任用贤能的吏员,减轻百姓的负担,帮助百姓休养生息,才能安抚困苦中的百姓。

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鲍宣传》

汉·班固《汉书·鲍宣传》。心:思想,愿望,情感。本句大意是:治理走下的人应当把天下人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治理天下的人必须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要想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得天下人之心,那么,就得想天下人之所想,急天下人之所急,爱民、惠民,为天下人的利益着想。不可为一己之私,一意之专,只求个人的舒心快意,而毫不顾及天下人的心情和愿望如何。此句可用来说明要时时想着人民,为人民着想。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战国思想家 列子 《列子·说符》

战国·列子《列子·说符》。本句大意是:治理国家的困难在于识别贤能,而不在于自己贤能。这句话道出了识贤择佐的重要性。治理国家,光凭孤家寡人是不行的。个人贤能,只是使一个人的才智起作用;善于识贤择佐,使众多的贤人能者都发挥自己的才能,那国家治理起来就容易得多了。这句可用于说明知贤择佐的重要性。

治天下者惟君,乱天下者惟君。—— 明末清初思想家,政论家 唐甄

能者进而由之,不能者退而休之。——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梓人传》 治理国家名言

唐·柳宗元《梓人传》。能者:有能力的人。由之:任其发挥才能,即放心使用。退:辞退。这两句大意是:对有能力的人提拔他,放心使用他;对没有能力的人辞退他,停止他的职务。柳宗元的《梓人传》是以木匠度材而用为喻,说明治国为政的遭理,是篇寓言体传记文。~两句可借以说明国家须由有能力的人来治理,要不断地进贤退庸,吐故纳新,才能使领导始终保持生气和创造力。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居:处于,在。马上:马背之上。此句指班武力取得无下。宁:难道。这两句大意是:骑在马背上得到天下,难道可以在马背上治理天下吗?陆贾常在汉高祖刘邦面前称道《诗经》、《尚书》一类典籍的教化作用,刘邦不喜儒术,不以为然地骂道:“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回答道:“~?”这是一个反问句。它的意思是,靠武力取得的天下,不能用武力来治理。这一名句内含发人深省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治国有治国的道理,统治者必须遵守、掌握其中的规律,进取而顺守,文武并用,才能长治久安。用今天的话来说,取得天下、巩固政权后,就应赶快由“武功”转入“文治”,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实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变。反之,国家就不能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宽以济猛、盛以济宽,政是以和。——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昭公二十年》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载孔于语。这几句大意是:治国以宽厚与严峻相互补充,政事就和美。所谓宽,就是宽松仁厚;所谓猛,就是严厉峻苛。治国之道,宽则人民心情舒畅,无所顾忌,敢说敢言,易于造成一种民主的气氛;但一味地宽,则易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给社会造成混乱,影响社会的安定。猛,可以严肃法纪,使不法分子镇慑于法纪的威力而不敢轻举妄动;但一味地猛,又易于使一些人被逼得铤而走险,一般的人也不易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唯有宽猛相济,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而去其弊端,形成一种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这几句多用于指导国家政第法令的制定。

天下虽得之马上,但不可以马上治。——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西汉哲学家 董仲舒 《春秋繁露·通国身》 关于治理国家的名言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通国身》。治身:调养自身。道:方法,途径。这两句大意是:善于调养自身的人,以积蓄精力为最宝贵;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以积聚贤才为正确的途径。精力为身体之精华,贤才为国家之精华,就像养身者以积蓄精力为贵一样,治国者也要以延揽贤才为正途。这两句一为比体,一为喻体,比喻精确,说理透辟,这种以喻达理的方法值得学习。

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乞补馆职札子》

宋·欧阳修《乞补馆职札子》。一端:某一件事。一路:某一方面。这几句大意是:治理天下的人,用人不止于某一方面,所以选用办事的人也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这几句用来说明治理国家要选用多方面的人才,不可限于一格。

吐一言可以匡俗振民,动一议可以固邦兴国。—— 南朝梁官吏 学者 王僧孺 《与何逊书》

梁·王僧孺《与何逊书》匡:端正,纠正。 邦:国家。

为国者,取之民而藏之官,出之官而散之天下。—— 明代学者 邱濬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为政》 治理国家名言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北辰:北极星。所:处所,位置。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1a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