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的相关文章推荐

更新时间:2024-02-14 09:59: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三十而立,应该实现的十个人生目标

三十而立,应该实现的十个人生目标

1、较高的学历、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立之年应该有了一个自己的知识库,并像存储器那样有层次地分成若干个存储单元,分门别类的存储于自己的大脑中,这样才会有竞争力。文化素养是最基本的知识要求,要学会本行业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并有所发展。

2、在感情生活方面平和安定。

在攀登事业的高峰时,家庭是自己坚强的后盾,你需要一个理解和支持你的爱人和家庭。

3、突破困境,从失败中积攒成功的资本。

人生总要面临各种困境的挑战,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进取的。切忌让情绪伤害自己,心态消极的人,无论如何都挑不起生活的重担。

4、储备准备、另谋生路的存款。

在这个多变的职业世界里,你也许不会永远在一个地方工作,或者永远在一个位置上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如果你事先储蓄了足够的钱,你便有了一个安全的后盾。

5、学会在任何时候三缄其口,说话慎重。

因信口开河、夸夸其谈而自毁前程的人,比因为任何其他原因丧失成功的人都多。要学会保持沉默,凡事三思而行、不该说的话守口如瓶。

6、人际关系网基本成型。

这个人际关系网包括老师、朋友、亲人、同学、同事和所有可以互相帮助的人。( /)人际关系网表现了一个人情商的高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它需要以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气质,摩肩接踵的结交励志名言()名人名言很多朋友。

7、养成个人风格。

在30岁以前,找出你所喜欢的榜样,经常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理念、思维,不断模仿、不断尝试、不断改变,养成一种风格、风度,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注意品质,以优良的品德做人。

那就是:诚信建立信誉,谦虚使人精进;夯实职业金字塔,走健康职业路。如果你到了

30岁仍未能建立起坚如磐石的忠诚信誉,这一缺点将会困扰你一生。

9、善于整理和集中自己的优势、长处。

不管你目前担任什么样的角色,知道自己的长处对都很重要。一定要投入你所喜爱、发挥强项,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并扬长避短从事好自己的职业。

10、最重要的就是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给自己一个清晰、科学和客观的职业定位,评估一下自己的职业气质、职业兴趣、职业倾向、职业能力和职业潜力等,然后以此为目标,使未来的职业处于稳步向前发展的状态。

如果你目前还没做好以上十个目标,或者只做了其中一部分,那么你不用气馁,马上行动,去努力实现吧!愿您的人生前程似锦,如你所愿!

阅读了本文的网友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可以复制的成功]

人生感悟《三十而立,应该实现的十个人生目标》 原文地址 /renshengganwu/15468.html 转载请保留。

篇二:励志文章

天才盛名背后,那些巍巍如山的草稿

随笔 读书 文化

人人都爱天才,因为这个词美妙清脱,是神赐的恩德;但大多数时候,每个一朝成仙的传奇,都曾默默面壁打坐渡尽劫波。就像天才们最后回顾各自的传奇人生时,并不总是提起他们不朽作品背后,那些他们拾级而上、狼藉散乱、堆山填海的草稿纸。

2012年秋天到2013年1月,卢浮宫有个《拉斐尔最后几年》的展览。凡是他能搬得动的作品——如你所知,拉斐尔有些大玩意,诸如《雅典学派》,没法运到巴黎——都从意大利送来展览了。 以我之见,看这个展览有两件事令人鼓舞。其一,因为作品齐,易于对比。哪怕拿外行人的眼光来看,你也能发现:拉斐尔1508年25岁时的画,就是不如1516年33岁时画的画圆润活泛——就是说:这么大的人物,也是一点儿一点儿进步,而非娘胎里出来,一抬手就有支笔,就在产房开始刷拉拉画的。其二,展览里出现了他的一些草稿。你会发现:拉斐尔的那些被艺术史家齐赞为圆润、完美、轻盈不着力、信手拈来的神作,其草稿也是细密无比。实际上,拉斐尔的草稿和如今一个艺校学生的一样,有叠笔、有勾勒、有许多不确定的试

探定型,也撩乱,也杂散。众所周知,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成品就有三个版本,而他在草稿本上,涂抹过的姿态,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伟大如他,也要涂改过无数遍,试过无数姿态,才能定一个稿下来。

小孩子拿蜡笔水彩笔涂颜色,也有个定规。有的喜欢直笔长刷,有的喜欢细碎短刷。大人物画画也有类似玩意,是谓笔触。比如,你盯着素描细看,凡高的笔触就是弯弯卷,德加的笔触就是细密平行线。19世纪法国首席浪漫主义狮子德拉克洛瓦,是第一个公开嚷嚷“我要把笔触留给人看”的人。所以你看他的画,虽然狂放不羁、蓬头粗服,但大概能看出他做画的来龙去脉;在他之前的古典画家,笔触大多都收拾得干净,乍一看,画凭空生来,清静细腻、毫不费力,草稿都不用打似的。

这就像,你去一家吃饭,主妇娉娉婷婷仪态万方,端上一盘红香浓辣毛血旺,你去厨房看时,一尘不染,你都怀疑这是仙女手艺、田螺姑娘了——光看画,拉斐尔就是这样的存在,惊为天人。但看他的草稿,就像是一个没打扫过的厨房现场。你会恍然大悟:

噢,虽则说还是非普通人所能想像的天才,但他老人家毕竟是人,也像凡人一样,要打好多草稿啊!

世界的各类传说里,都很爱描述匪夷所思的天才。比如王勃写《滕王阁序》是个现场秀,把当时等着看他出丑的都督阎公,吓得屁滚尿

流。比如瓦格纳只正经学过六个月作曲。比如雨果不到三十岁,花半年闷在家里,写了《巴黎圣母院》。凡天才们,必会得上天灵感庇佑。古希腊诗人觉得,只要心诚,奥林匹斯山的神灵会特给他们面子,忽然送出“长翅膀的语言”,把观念“送进人们的心间”——听上去,有些像每逢期末考试到来时,中学生一起膜拜的“考神”一样,答案不知道,硬塞给你了,笔端如流,源源不绝。中国的传说里,大文人江淹,一度文采横竖都溢止都止不住,后来做了个梦,被谁拿走了支笔,从此“江郎才尽”。《儒林外史》里,胡屠户骂范进,也说那些举人,都是天上文曲星下凡。

这里面有种类似的价值观:文思、灵感,都是上天赐予。施特劳斯说过,灵感到来的一瞬间,就是一个两到四小节的乐思会忽然浮现,于是他高高兴兴,把这段乐思作为主题,衍生出许多曲子来??总之,天才是天生的,天才的灵感,就像上天赐予的一见钟情,“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一样,照亮了世界。尼采就认为,天才的灵感,如取之不尽、喷泻无穷的阳光。施特劳斯们就相信,像莫扎特这样的天才,一辈子创作出的东西,让个抄字员来抄都嫌累,只能说是才华无止尽。

但是,非天才们没灵感时,怎么活呢?

作为音乐家和评论家的科普兰先生,这么总结:

无论有没有灵感,作曲家们每天都会“工作”,然后做出点什么——他用的词是“工作”而非“创作”。众所周知,门德尔松可能是除了莫扎特和舒伯特外,最依靠天才灵感的作曲家。但他的工作态度,参考这个故事:当年门德尔松初见柏辽兹,道不同不相与谋,心情不好,写信跟人诉苦说自己不舒服:

“居然两天没能工作”。

伟大如巴赫,也不是少年早慧——美国写专栏的写过恶毒的玩笑,说如果海顿和巴赫只活到门德尔松(享年38岁)、莫扎特(享年35岁)那年纪就死,他们俩会湮没无闻。但时间给了巴赫力量。到他晚年,总结自己浩如烟海的伟大作品时,也只说:

“我努力工作。”

说那些伟大烂漫的曲目,都是“工作”出来,而非天才随心所创,是挺杀风景的。因为世界总习惯想像,认为伟大的创作者们,都过着颠沛流离吊儿郎当的生活,乐滋滋的充当酒神,把握住脑海里飞短流长的美丽诗句、旋律或形象,然后写字、记谱、绘画,其他时间就用来传传绯闻、喝酒服药、乱搞男女关系。

这事很浪漫,但实际上远非如此。20世纪20年代,海明威在巴黎竭力写作。他像工匠一样,总结出许多定律,比如:规律的生活和宽裕的经济有利于写作。比如:一天中写得最流畅时停笔,第二天才好继续。他不信奉天才,不相信灵感从天而降,他有法则,有套路,然后勤恳的工作。比如,斯汤达说他写东西前,先要死看一页法典书,找语感;比如,巴尔扎克有钱时花天酒地,但要写东西时,规律得犹如机器人:深夜一点起床,仪式般的穿上洁白袍子开写,然后改??一天只睡四小时。光听这些故事,就像些匠人在促生产。但伟大的东西,就这么产生的。

作家们的早年作品,就像画家的草稿似的,是最容易露馅的东西。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猛一看,很容易被其斑斓意象吓唬到,惊为天人。但如果你从他早年的小说,比如《枯枝败叶》,比如《疯狂时期的大海》,比如《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篇篇看过去,就会发现小镇、狂欢、外来者、香蕉公司??好,这家伙,原来和他奉为师傅之一的福克纳一样,也使“用短篇攒长篇”这招儿啊!实际上,《百年孤独》写出来前,酝酿了十五年之久。马尔克斯累计了无数短篇和小故事,就像在自己脑海里种起大片森林;直到某次旅游时,他猛然找到了传奇的第一句话“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火种有了,森林被点燃了,《百年孤独》开始了。在此之前,他那些五彩缤纷的短篇小说,就是他的漫长草稿。

就像,我以前有个朋友,自命王小波门下走狗;看王小波《万寿寺》、《红拂夜奔》,废然长叹,人都傻了;但后来。看了看《歌仙》、《三十而立》,就觉得略受鼓舞。这当然不是说他获得了“完败王小波”的信心,而是多多少少,看出了一条由弱而强的上升轨迹。

人都爱天才,因为这个词美妙清脱,是神赐的恩德;但大多数时候,每个一朝成仙的传奇,都曾默默面壁打坐渡尽劫波。就像天才们最后回顾各自的传奇人生时,并不总会提起他们不朽作品背后,那些他们拾级而上、狼藉散乱、堆山填海的草稿纸。

欧阳修被人问起怎么写文章,答了句“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其实差不多,也就是这意思。

关于清理

2011

年度到期未结项的省社科规划项目的通知

2013-

关于2013年卫生政策研究课题结项通知2013-

关于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教育廉政理论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2013-

关于征集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选题的通知

2013-

关于《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计划任务书》

填报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2013-

关于河南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申报的通

知 2013-

关于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

的通知 2013-

科技厅关于请协助推荐优秀科技著作出版项目的通知 2013-

篇三:最好的关于人生规划的文章

请别浪费你35岁以前的时光:迄今我看过最好的关

于人生规划的文章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可阻挡的是时间,它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地向前推进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的行进产生丝毫颠簸,它却改变着一切。”

一、每个人都会遇到的“35岁现象”

在最近的一年的职业规划观察过程中,我明显地感觉到35岁以上人群对于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的迫切性。也正是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得以清晰地洞察到,时间点的把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如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我遇到的客户中,往往是两类较为极端的案例:一类是已经做到一定级别,至少是总监级以上,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年薪不少于20万的人;另一类是工作多年,但依然处于一个相对低的位置,无论是职位层级和物质回报,还是个人的价值感,均无法得到较高认同。

这两类案例虽然极端,但却给我们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考。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但凡那些在职业发展上获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长的领域,至少精耕细作了10年以上。

而那些在职场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往往属于每隔一两年换方向,从来没有在某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下去。当然,除了频繁跳槽的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已经在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但这种积累属于重复劳动式的,并没有上升,致使职业发展原地踏步。

不管你是否承认,你都必须重视“35岁现象”。

很多企业在招募人才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断跳槽的话,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当然,根据我们的实践咨询经验来看,如果你真到了35岁甚至更高的年龄才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有可能这个问题你已经无力解决了,很多现实的困难会让你有心无力,束手无策。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因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不迭,但却欲哭无泪。所以,无论是为了避免走更多的弯路,还是迈向更大的成功,你都必须提前思考你未来的谋生之路。已经有太多的案例证明:未雨绸缪会比临时抱佛脚有用得多。

在我的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80后,也是职业规划问题的高发区。年龄最大的一批80后,已经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80后,正在迈向三十而立的路上。如果说年轻是上帝给予你的犯错的资本,你还有时间去弥补;但如果你已经到了二十岁的尾巴上,这种资本将不再是你的专利。从大学毕业,到你的而立之年,这个时间已经足够长,让你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并反思自己的成长。

从30岁到35岁,这其中有5年的时间。假如给你足够犯错的时间,那么,为了不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变得一塌糊涂,你至少应该在30岁就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利用5年的时间去追赶。这可能是你成长的最后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你已不再年轻,社会也不会再以包容的心态去原谅你的年少轻狂。否则,你多走一步错路,就必定要在以后以十倍的代价补回来。从30岁到35岁,你应该学着为你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以便让你下半生的职业生涯不要在“假如一切能够重来”的悔恨和遗憾中度过。

二、30岁:你必须要面对的三大问题

1第一个问题,就是家庭与责任的问题

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不要以为有些问题离自己还很远。无论是颓废还是忙碌,你的时间都在飞快地逝去,你感觉自己在加速变老。有些问题,不管你是否愿意去面对,但你的成长阶段决定了你必须要承担与年龄相匹配的责任。 大多数的人,到了这个年龄段,都必须要考虑一下家庭问题。如果你已经成家立业,你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你的职业到底该如何发展,才能确保让你支撑整个家庭的负担?这不仅仅包括你的爱人,还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尤其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时候,你要承担的是双方四位老人的供养)。到了这个阶段,你的压力是成倍增长的,但如果你在职场上的成长无法实现倍增,甚至还在以某种形式进行着倒退,那么,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会面临更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更多的时候,会使你没有余力去谋求更好的发展。

很多人在跳槽时,往往会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如果我跳了,如果收入没有现在的高,那么,现在的工作,我还会轻易再动吗?说得更不客气一点:我还敢轻易再动吗?我还有那个胆量与勇气吗?所以,要想行动,就趁早,趁你还没有背上家庭的包袱的时候,轻装上阵,拼尽全力向前冲,这是你唯一的选择。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享受安逸,否则,你的后半生都将永远在碌碌无为中“被安逸”下去。

2第二个问题,是能力与年龄的匹配度问题

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明确规定要5年经验、10年经验等等类似的工作经验要求呢?因为工作时间意味着与之匹配的能力等级。同样的工作,5年经验和10年经验所积累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能承担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你的工作年限越长,往往也意味着你的能力越强,这二者之间是一种正向倍增的

关系。但如果你违背了这种关系,那么,你就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进而丧失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在我们的很多客户中,其中较为棘手的一种情况,就是能力与年龄不匹配的问题。很多工作3年、5年的人,甚至和工作一年的人在能力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所以当他们的职业想向上突破时,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是频繁跳槽,没有在一个方向上积累,无一技之长;二是虽然在一个方向上长期积累,但只有第一年是成长的,剩下的几年都是在做重复劳动,原地踏步。 所以,对于那些年龄30岁的朋友来说,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要慎重审视一个问题:从毕业到现在,我工作几年了?我身上所具备的能力是否与我的年龄相匹配?如果不匹配,那么,你一定要及早树立危机感,并跑步前进,以弥补与那些先知先觉者之间的差距,确保自己不会在竞争的过程中被他人挤下马。

3第三个问题,是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提升问题

我们曾经服务过一个客户,做销售做了五六年,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操作经验。有一次跳槽去应聘某知名快消企业的区域营销经理的职位。在面试的过程中,所有关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他都能够对答如流,但上升到系统层面及战略层面的问题时,他的脑子就一片空白。我相信在职场上做过五六年的人都有这种感受:感觉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无论是流程,还是技巧与方法,都能够熟练掌握;但如果从更高一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往往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身在职场,不同职位等级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他们所具备的眼光与思维模式同样也有差别。一个最基础的业务员,想着如何维护好终端,这是战术层面的东西,也是他的职责所在;但如果一个营销总监这样的角色,还和业务

员一样天天想着如何去和终端老板打交道,那就是他的失职了。每一个企业的运营,都会由战略与战术所构成。大的战略会细分成小的战略,小的战略会细分成一个一个的执行战术,由基层人员去付诸实施。不同层级的人,分别负责不同高度的工作,各司其职,这也是团队协作的意义所在。同样,每一个不同层级的人,也存在不同的知识结构。层级越高,你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体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要不然,你的能力,永远只能停留在具体的基层操作层面上,不会有大的发展,职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

另外,从沟通的层面来说,你的职位越高,你与老板的距离就越近,你与公司最高领导接触的机会也就越多。如果你看待问题的思路无法与老板们保持在高度上的一致性,那么,你的能力是无法得到认可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向上晋升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职业生涯也会就此止步。

三、30岁之前:如何打好基础 30岁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如果你30岁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积累,那么,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要想获得突破是十分困难的,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无法解决。这是硬伤。所以,要想让你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不后悔,顺利渡过30岁这道坎,你就需要在30岁之前对自己负责,未雨绸缪。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

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因为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让你的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而这种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也是你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虽然经验并不一定与能力相关,但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没有提升的可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0h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