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一把倒地老人有多难

更新时间:2024-03-06 12: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导语:“老人摔倒无人扶”,这样的新闻最近屡屡见诸报端。重庆一老人摔得头破血流,数十围观者中无人将其扶到医院救治;武汉李大爷摔倒街头无人扶起,最终窒息死亡。人们纷纷拿出彭宇案作为不去扶老人的理由,这站得住脚吗?

彭宇案之后便有人痛心疾首,称道德一夜之间倒退30年。自此之后,屡屡遇及此事总有彭宇案的身影。但道德真的因为一个法院判决就彻底沦丧了?

社会道德在彭宇案之前没多好,也无法证明之后更差

若你足够细心,记性足够好,也许有所意识,其实在彭宇案以前,有老人街头摔倒,哭天抢地,亦是冷眼旁观者居多,孩子欲扶助,家长却横加劝阻的情形居多。公众的道德水准本来就已经斯文扫地,并未因彭宇案的出现而发生惊人的质变,更不是由于法律判定了彭宇必须作为一个冤大头,才导致道德大滑坡——什么时候,我们走在了道德的上坡路呢?

不必低估彭宇案的意义,然而更不能高估。“彭宇案”之后,也没有数据显示此类案子多了起来——不过,倒有不少案子的当事人,努力给自己戴上“彭宇第二”的帽子。 媒体报道为追求耸动性,有故意放大人心败坏之嫌

但如果只看新闻的话,给人的印象确实是道德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舆论将这种人人自危,责怪到当年的“彭宇案”判决上。但这种“因果关系”,未免有些宏大叙事。按信息学的原理,越是小概率事件,包含的信息量越大,这类事件就会得到媒体更多关注。所以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都是“小概率”事件,大家不能以偏概全,认为世风就像某些新闻曝光的那么冷漠。我们社会中发生的更多事儿,是老人受伤、走失,就有人报警、施以援手。只因这些事太普遍,媒体不可能一一报道。这样报道的结果就是媒体放大了社会冷漠。 类似事件总能引发关注和争议,正说明人心没变得多坏

实际上,面临这些事情的时候,每一个人应该怎么做,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要做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果真的道德退化了,是什么情况?媒体再去报道老太太跌倒没人扶的事时,根本没人再去关心这个新闻。而现在的情况时,只要是这样的新闻,尽管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每次都能受到大量关注和评论,这正说明人心并没有变的多坏。

尽管人心没有多坏,现实却是一次又一次的道德悲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为何人们的善心无法付诸实践?

人与人缺乏最基本的信任,扶老人怕被讹诈

类似事件的再三出现,从根本上说,恐怕是社会诚信系统出了问题。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备,一个公平的、透明的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在商业领域出现了不公平竞争,甚至商业欺诈。而这种经济现象的不良影响,也会逐渐渗透入社会生活中。在国家治理和政府管理领域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人与人之间再也不是熟人社会,而现代化的契约型社会仍然很不成熟。再加上助人没有好报等事情的出现,加深了人们对于陌生人的不信任感和恐惧,被讹诈的担忧也就自然而然了。

公民意识不成熟,不愿在公共事务中承担责任

老人跌倒,没人出手,都成了围观者,这与当下很多人的公民意识不够成熟有关。因此,一旦出现信任危机,社会又呈现原子化的个体状态,自利、自保成为本能的第一选择。

社会信任危机,一方面也是公民责任危机。大家如果都不肯承担责任,肯定没有好结果。越是信任缺失,其实就越需要公民履行自己的责任。也许,你不能确定帮助倒地的老人是否会遭到讹诈,但是,你可以确定,不帮助他,肯定就没有尽到公民的责任,就会遭受良知的惩罚。走出信任匮乏的恶性循环,除了从确定无疑地去履行公民责任开始,并无其他更好的办法。

缺乏最起码的急救常识,遇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

除了不敢出手帮忙、不愿出手之外,还有不知道怎么帮忙。比如在武汉老人摔倒之后无人扶起导致窒息死亡一事中,除了害怕担责之外,还担心自己是不是缺乏相关的急救知识。媒体报道中,当时在场的街坊称,看到李大爷当时没有明显外伤,不知该怎么去施救,生怕冒然扶起之后会加重病情。

这样的担忧完全有道理。事实上,急救是一门非常专业的技术,如果一个人完全不懂这方面的知识便贸然上去施救,反而会好心办坏事。同时,也正由于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围观人群往往无法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所表现出的冷漠可能只是源于无知。 看到老人扶不扶?当然要扶,但怎么扶是一个问题。

彭宇案,多少懦弱假汝之名以行

面对一个匍匐于地的老者,那么多人拒绝伸出援助之手,同时却言之凿凿以彭宇案的教训为理由,一面确如惊弓之鸟,害怕一伸手就要赔偿上万元;另一面,何尝不是为自己的道德贫血症编织一块遮羞布?

有时,我们需要告别对别人的高分贝声讨,倾听自己心里的实话:我们不愿救人,真是因为“彭宇案”吗?真是害怕传说中的法律风险吗?或许,只是因为我们的懦弱、胆怯,甚至是看客心态;或许,“彭宇案”成了最好的麻醉剂,让我们良心得以安宁,不致愧疚。 扶还是不扶?这不是一个问题

犬儒主义总是能找到借口,但真正强大的人并不会就此屈服。作家罗永浩在一次演讲中便举了扶老太太的例子来说明理想主义和犬儒主义的区别。

如果马路边一个老太太躺在地上求救,正常的人会怎么样?把她送医院。这本是不需要讨论的,正常人都会这么做。但送到医院去的结果是自己反被诬陷。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理想主义者怎么做?会停下来,看看是不是上次的老太太。如果不是?再把她拉到医院去,可能又被诬陷一遍。下次再碰到一个老太太求救,怎么办?老被敲诈当然会怕,会有

顾虑,但如果有老太太求救,还是会停下来,看是不是前两次的老太太。如果不是再拉上,送到医院。

做正确的事,不是为了被帮助的那个人,而是为了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原则。看到老人跌倒去扶、去救人,这并不需要讨论。 帮助别人的同时保护自己,二者可兼顾

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在技术上却有很大的讨论空间。首先你有没有看到事发全过程,如果看到了,分析老人是绊倒还是突发疾病。这些是能一眼看出的。如果是突发疾病,懂急救的可以上前救助并拨打120。不懂急救的立即拨打120。如果当时周围还有人,找个人做帮手是最好的。如果不是突发疾病而是绊倒,可询问是否需要帮助,然后视情况拨打120。

如果没有看到事件发生全过程,那直接拨打120或110。不要轻易去触碰伤者,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如果当时有路人最好,留下电话,以便日后事情有变。如果还是觉得不放心的话,现在手机都有录音设备,也可以现场录音以防万一。 越是信任缺失,越需要有人能坚守自己的道德理想,用行动走出信任匮乏的恶性循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0a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