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案例

更新时间:2024-05-06 01: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1、分析案例

分析案例首先要站好角度,案例分析应注意从两个基本角度出发:

当事者的角度。案例分析必须站到案例中的主要角色的立场上去观察和思考,设身处地的去体验,与主角同命运。

全面综合的角度。这是综合型案例而言的。 要针对相关案例选用恰当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案例。 2、案例分析的具体技巧。

案例分析包括两个互相关联的方面。第一方面就是要对所指定的将供集体讨论的案例做出深刻而有意义的分析(包括找出案例所描述的情景中存在的问题和机会,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问题间的主次轻重关系,拟定各种针对性的备选行动方案,提出它们各自的支持性论据,进行权衡对比后,从中找出抉择,制定最后决策,作为建议供集体讨论。)

第二方面是以严密的逻辑、清晰而条理的口述方式,把自己的分析表达出来。 案例分析过程包括五个主要步骤:

确定本案例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找出此案例中的关键问题。 确定是否还有与已找出的关键问题有关。 选定适合分析此案例所需采取的一般分析方法。 案例分析一般可采用三种具体的分析方法:

系统法。就是把所分析的组织看成是处于不断地把各种投入因素转化成产出因素的一个系统。

行为法。这种方法,在分析时看眼于组织中各种人员的行为与人际关系。 决策法。就是要使用各种规范化、程序化的模型和工具评价并确定各种备选方案。 明确分析的系统与主次关系,并找出构成自己分析逻辑的依据。 将分析转化为口头发言的有效形式。 3、分析案例应注意的问题。

在案例分析中要做好学习记录;

对撰写案例的方面分析报告要简明扼要,一针见血,开门见山,一般不超过2500字。要用一句话把案例分析的主要成果概括出来,并成为报告的主题。

【人的认知】

一、经理的麻烦与小道消息

请想象你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有这样一个早晨:给你带孩子的保姆病了,你太太又不能请假。因此,你只得给邻居打了好几个电话,为照料三岁多的孩子作安排。你抓起一杯牛奶往外赶时,你家的小狗又绊了你一跤,你不得不去换掉溅满牛奶的西服。路上开车比平时更让你神经紧张,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横穿马路,你的车差点撞上他。

你的雇员谁都不知道这些事情。他们只看到:上司绷着脸进来,径直走进他的办公室而没有像平时早上那样与大家打招呼,然后重重关上门。

到上午10点钟,关于你的行为已经有许多种说法。有的人说你遇上婚姻危机了;有的人说你在路上吃罚单了;还有一个职员说他昨天看到报纸上一篇文章,文章说当地一个投资者正在物色购买公司。正当大家推测“出了什么事”时,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到了中午时,这一说法已经传遍了公司,说得像真的一样:公司已经被卖掉,上司就要丢掉饭碗,在今后的几个月中还会有许多人像他一样,加入失业行列。

问:通过这个案例你还能同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生活经验受到挑战的原因是什么?

二、吃一堑能否长一智?

一天晚上,上任不久的厂长老方在厂里值夜班,当他打着手电筒,穿过一道灌木丛,走进铸造车间时,只听一个人在喊:“救命!救命!你不能这样对待他,你会把我师傅弄死的。”老方跑到铸造车间门口,往里一看,天哪!一个头发灰白的老工人躺在地上,地上流满鲜血,一股血腥气直朝鼻子冲来。一位陌生的彪形大汉一脸凶相正骑在老工人身上,一会儿揪住老工人的衣领,把老工人的头往地上撞,一会儿又去咬老工人的脸,老工人只会发出哼哼的呻吟声了。

老方马上掏出无线电对讲机,叫保卫科和医务科的人员马上赶来,然后冲进去,朝那个彪形大汉扑过去。一会儿保卫科的人来了,医生也来了,老工人马上送医院抢救,但彪形大汉并没有拘留,反而受到了表扬。

原来这位老工人名叫张富生,平时患有癫痫,但很少发作,今天上夜班,不知怎么一下

子病就发作,昏过去了,他的徒弟小李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情景,立即惊慌地叫起来了,张富生摔倒时,关正好碰到一颗地上的螺帽,头上碰开了一个小洞,出了一点血,车间主任老朱闻讯赶来,马上解开张富生的衣领,又是人工呼吸,又是心脏按摩。正在这时,方厂长赶到了。方厂长朝老朱仔细看看,并不陌生,昨天在开会时还见过面,个子也不高,而且看上去很慈祥可亲。

讨论题:

1、 老方在此案例中出现了哪些错觉? 2、 老方为何会产生这些错觉?

3、 从本案例中分析“眼见为实”的可靠性?

4、 根据本案例的情况谈谈你在管理中曾遇到过的错觉。 5、 今后如何防止错觉?

【人格与能力】

三、他应该跳槽吗?

高薪白领阿盛今年31岁,是一家著名企业的客户经理,年薪近10万。但是现在正面临着职业困惑。他向职业咨询师描述了他的苦恼:“一个对公司很重要的客户一直对我的工作很不满,上次例会上甚至当着上司、下属的面批评我做得不好,我当时很气愤,恨不得要上去揍他一顿!最近上司也找我谈话,让我处理好与这个客户的关系。我想到走人,但想到总体来说自己在这里做得还不错,又很犹豫。如果走,又该选择哪行呢?我一直希望从事市场工作,但是自己适合吗?另外,也许受到很多《富爸爸穷爸爸》一类思想的影响,我不想一直靠工作来赚钱,希望不工作的时候也有收入,实现财务自由,不知道自己业余是否适合从事直销工作(如安利、nuskin)?”

思考:

1.阿盛应该辞职吗? 2.阿盛适合做直销的工作吗?

四、招聘保安

某公司的工厂需雇佣一批保安人员,最初聘用的标准为高中生,而且还要具备三年警察或工厂警卫的经验。按这个标准雇佣的保安人员,因文化水平高,故感到整天只检查进门的证件,太单调、乏味,表示无法容忍,因此对工作不负责任,离职率很高。后来工厂改为只雇用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来担任这项工作,他们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缺勤率、离职率很低,保卫工作做得很出色。试解释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

五、W电气制造公司的危机

张建是一个十分铁碗的人,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会毫不犹豫地坚持和实施。大学毕业以后,他以出色的成绩和工作能力被W公司看重,先后在研发部、人事部和客户部等部门担任职位。2004年被董事会任命为总经理,张建以为可以大展宏图了。

上任伊始,张建就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措施,例如明确纪律、奖惩分明、工资与个人绩效挂钩等方法改变了W公司原有的拖沓、人浮于事的状况。使得整个公司的面貌焕然一新,员工们就像是严格控制下的机器,高效地运转着。年底时,W公司以其出众的经营状况和令同行难以企及的利润额成为国内电气制造业的佼佼者。张建沉醉于赞美声中,但是他并没有盲目乐观。他知道,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于是,张建故意作出了把战略重点转移到客户的稳定和开发上来,同时大力从外界引进新员工,他相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于是公司的一部分管理费用从研发和生产部门转移到客户部,并且许多新招聘来的员工也在各个部门担任主要职务。张建认为者将给公司输入新的血液,很是得意。

其实在此之前,公司内部也不是没有不和谐的音调。张建十分强调自己的权威地位,对于自己的下属特别是广大员工只是“告知“而没有”解释“和”讨论“。他的这种政策让员工非常不满,大家曾多次在会上直接或间接地向张建提出过意见,但是张建根本就不予采纳,而且通过各种渠道对于多次提意见的员工和管理人员报复性的惩罚。但是由于近年来公司在他这种领导方式下发展得较好,所以渐渐也就没有人说什么。张建曾经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

合表示,他的目的就是要把公司带进世界500强。但是自从公司大量引进外来人才,并且让他们取代原来的老员工而担任要职后,对张建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很多老员工抱怨说自己没有安全感,自己干了这么多年到头来还不如一个新来的。公司里蔓延出一股不安的情绪。张建也觉察到了这一切,他通过给老员工适当加薪的方法,暂时稳定了人心,但是各个部门的要职还是由新人担任。

问题出现在上个月,生产部门新任的经理由于和张建顶嘴而被就地免职。事情是这样的:张建为了争取到一个客户而要求生产部门加快生产进度。但是当时生产部已经是超负荷运转了,因为在此之前张建未来争取客户已经给了生产部门很大的压力。工人们已经怨声载道,许多老员工都有辞职的念头,幸亏那位部门经理说服力很强,留下了员工。这次加班无疑是火上加油,部分员工甚至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部门经理向张建提出建议说宁可失去一个客户,也不能以伤害员工积极性和影响产品质量为代价。张建对此大为不满,大声斥责部门经理,说他不懂公司经营,说自己干了那么多年都是对的,还没有人说不。要求经理回去好好反思,并且要求他但领生产部全体员工加班加点,以公司利益为重,一定要按时完工。谁知生产部经理也十分倔犟,回去后马上写了一份辞呈,第二天就交给张建。张建看后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竟然还有人辞职。但是他不愿意为了一个员工的辞职而改变自己做事的原则,他当天就批准了这份辞呈。他以为这种杀一儆百的做法能镇住大家,稳定住局面。谁知事与愿违,就在生产部经理辞职后一个星期,很多部门的经理也纷纷提出辞职。因为在他们看来,张建仅仅重视客户部一个部门,自己部门的此阿无状况很紧张,加之别的公司发现W公司的内讧之后,纷纷向这些部门的精英们抛出了橄榄枝,更加促成了他们辞职的愿望。与此同时,公司许多经营丰富、技术熟练的老员工也想跳槽,理由是自己多年的努力和辛勤根本得不到公司的认可,也看不到什么发展前途。

这时,张建着急了,他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要是让他们这些骨干都走了,关系的发展怎么办,但是要留住他们也很难,张建陷入了深深的惆怅之中??

思考:

1.从张建的管理行为分析张建的个性特征?

2.张建的哪些个性弱点引起W公司目前的困境和矛盾? 3.如果你是张建,你会采取哪些举措挽救目前的局面?

以厂班子研究,决定依靠本厂内部技术力量,自力更生,组建攻关组。在征询原调试组组长黄式意见时,他表示自己搞无把握,而这是英方无法推卸的责任。他请求派他去英国打官司,保证胜诉。陈厂长认为:“我们不熟悉国际诉讼,法庭相见,并无把握,且费用昴贵,拖延时日,难以随,而设备闲置,吃亏仍是我方,所以还是靠自己好。还是你来主持攻关组吧。”黄工却以身体、精力不济推辞。可是姜工却主动来请战,他说:“跟洋鬼子们干了几个月,已经看出他们也只有那两下子,还瞧水起我们,对我们的建议不屑一顾,自己倒撒一摊烂污溜了。我们就自己干!就不信不如他们。我敢立个军令状!”陈厂长部他要谁配合,并说黄工退缩了。姜工说:“我就要小汪一个,他能吃苦,会钻研,两人心齐,又精明灵活。”陈厂长点头了。

连续一个半月,姜、汪二人每天三班不下岗,在机器边铺上席子,干累了一倒,饿了啃个面包,渴了喝口矿泉水。六周下来,居然进展显著,许多难点都有不少突破,总产品合格率提高到近60%,虽然距能实现盈利运行的80%成品率标准还有点差距,总是令人鼓舞的,是咱自己干的呀。

厂领导班子决定,给攻关组姜、汪两人各发800元奖金,其余组员各发500元,以资鼓励。陈厂长承认这奖金是显得少了点,但再多发又怕别人不服气。

果然,很快就听到许多怪话:“英国专家干得差不多了,他们去摘桃子,有哈了不起,就发那么多钱?难道我们没干活!”“没让我去,要不比他两干得更好!”“不是并没达到要求吗?干啥还给奖?”甚至公司也来电话打听,显然有人去上头告了状。

陈厂长路遇姜工和小汪,榻安慰几句。姜工先说:“厂长,听见了吧?我不是为几个奖金去干的,是不服那几个洋鬼子,也不愿看见这么贵的机器闲着。可哥儿们苦干一场,还得受这多气。不是不能再改进,可召集谁还愿再干。”小汪没多话,只说了声:“真没意见,还不如调走好。” 思考题:

1、姜、汪二人解决了进口设备存在的总是得到厂里的奖励后,为什么大家对这个事不平?姜、汪二人也很洩气准备调走呢? 2、事到如今,请你给陈厂长出些点子。

十七、固定工资还是佣金制

白泰铭在读大学时成绩不算突出,老师和同学都没认为他是很有自信和抱负的学生,以为他今后无多大作用。他的专业是日语,毕业后便被一家中日合资公司招为推销员。他很满意这份工作,因为工资高,还是固定的,不用担心未受过专门训练的自己比不过别人。若拿佣金,比人少得太多就会丢面子。

刚上班的头两年,小白的工作虽然兢兢业业,但销售成绩只属一般,可是随着他对业务和他与客户们的关系越来越熟悉,他的销售额也渐渐上升了??,到第三年年底,他觉得自己已可算是全公司几十名销售员中头20名之列了。下一年,根据跟同事们的接触,他估计自己当属销售员中的冠军了。不过这公司的政策是不公布每人的销售额的,也不鼓励互相比较,所以他还不能很有把握说自己一定是坐上了第一把交椅。

去年,小白干的特别出色,尽管定额比前年提高了25%。可到了9月初,他就完全成了全年销售定额。虽然他对同事们仍不露声色,不过他冷眼旁观,也没发现有什么迹象说明他们中有谁已接近完成自己的定额了。此外,10月中旬时,日方销售经理招他去汇报工作。听完他用日语汇报的工作后,那经理对他说:“咱们公司要再有几个像你一样棒的推销明星就好了。”小白只微微一笑,没说什么,不过他心中想着,这不就意味着承认他在销售队伍中出类拔萃、独占鳌头了么?

今年,公司又把他的定额提高的25%。尽管一开始不如去年顺手,但他仍然是一马当先,比预计干的要好。他根据经验估计,10月中旬前他准能完成自己的定额。不过他觉得自己心情不舒畅。最令他烦恼的事,也许莫过于公司不告诉大家干的好坏,没个反应,。他听说本市另两家中美合资化妆品制造企业都搞销售竞赛和奖励活动,其中一家是总经理亲自请最佳销售员到大酒店吃一顿饭,而且人家还有公司内部发行的公司通讯之类的小报,让人人知道每人的销售情况,还表扬每季和年度的最佳销售员。想到自己公司这套做法,他就特别恼火。其实,他在开头干的不怎么样时,他并不关心排名第几的问题,如今可觉得这对他越来越重要了。不仅如此,他开始觉得公司对销售员实行固定工资制是不公平的,一家合资企业怎么也搞“大锅饭”?应该按劳付酬。

上星期,他主动找那位日本经理,谈了他的想法,建议改行佣金制,至少实行按成绩奖励的制度。不料那位日本上司说这是既定政策,母公司一贯就是如此,这正是本公司的文化特色,从而拒绝的他的建议。昨日,令公司领导吃惊的是,小白辞职而去,听说他被挖到另一家对手公司那去了。

讨论题:

1、 分析白秦铭跳槽的原因是什么?

2、 你认为公司是应该让白秦铭留下还是让他离开?为什么? 3、 如果要留住白秦铭,公司应采取什么措施?

十八、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

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苗晓光,是公司先进人物中的典型代表。他从学校的校门出来就进了工厂,他有一种追求,就是要用他在学校里面的所学,结合“生产的需要”,结合“中国是个羊绒的大国,不仅仅是资源大国,也是一个生产大国,如何要把自己的所学,结合实践发明创造出最好的分梳技术”这样一种抱负、这样一种追求,激励他在将近6年的时间内,在研制小组的领导下,发挥了他自己的特长,终于在1995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得了专家鉴定,这是这项工艺BSLD?5的工艺技术,获得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这样一个评价。

苗晓光自己曾说“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在企业里想干一些事,像我们这样一些从学校毕业以后到基层工作的人,想要做出点贡献。事实上,一个人要想干成一件事,没有企业领导的支持,没有周围人创造的环境条件是很难的,我们这个项目就是这样的,所以历时有6年。在刚开始研制的时候,因为我们厂处于低谷的特殊情况,一个是人们也不理解,因为消耗资金比较大,再一个是人力、物力的条件都不特别具备。这样情况下,李总来了(因为他是技术出岙),当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又了解了分梳的重要性以后,决定把这个项目干下去。回想这个项目的完成,我自己觉得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为企业做了一点贡献,今后的路还很长,我想这还只是走完了第一步,今后还有推广和有一个更好地应用和发展的过程。”

苗晓光指着公司奖励他的房子,激动地对人们说:“这就是公司奖励给我的一套住房,是公司最好的住房了,对我来说是非常知足的。因为什么呢?在这个项目搞好之前,公司曾两次给我调整住房,从原来我住房子的8平方米到16平方米,后来又给了一套两居室。后来公司认为贡献(与报酬)应该是相对应的,所以就奖给了我这套住房,建筑面积大约有

90多平方米。对我自己来说,心里感到一种踏实、一种满足。在北京有套住房是比较难的,给套住房也是对我工作的一种承认。不仅是在住房上领导给了奖励,而且在工作的其他方面,如:严晋级、职称,还有工资待遇上也给了相应的奖励,我想我不能辜负领导对我的奖励,对自己来说,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在工作上应该更努力,为企业做出新的贡献。” 思考题:

请用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来分析小苗的成长过程。

【群体过程】

十九、营销队伍的发展

某公司总经理自创业以来一直都亲自主管营销工作。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他所直管的营销队伍从5人增加到了80多人。最近,总经理发现公司的营销人员有些散漫,对公司的一些做法有异议时也不像从前那样直接找总经理本人沟通,常常采取背后议论的方式。这种情况是以前所没有过的。对此,总经理感到比较困惑,但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你认为产生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十、建造“大家庭”

企业家们常常号召职工“以厂为家”、“以公司为家”,谋略以此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但真正能让职工感到企业是自己的“家”,却没有那么容易。这要求企业家真正在企业营造出“大家庭”的环境。

香港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是1969年由冯景禧所创办,该公司在日成交数亿港元的香港证券市场上,占有30%的份额,公司年盈利额达数千万元,冯景禧的个人财产达数亿美元。他成了称雄一方的“证券大王”。

“新鸿基”之所以能创造出世界证券业少有的佳绩,主要得益于冯景禧的“大家庭”式的经营管理哲学。

“新鸿基”执行董事谭宝信介绍说:“在冯景禧的掌管下,公司形成了一股难以形容的奇妙力量。这样的气氛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在这里工作,成就肯定比别的机构大。”

实际情况正如谭宝信所说,冯景禧的“大家庭”式的经营哲学,不但使本国职工感到和谐,而且也使外籍职工感到“大家庭”的温暖。这样,一种奇妙的力量就自然形成。这种力量之大是难以形容的。

为了实施“大家庭式”的经营哲学,在管理方式上,他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强调发挥人的创造性。他曾声明:服务行业的资产就要靠管理,而管理是靠人去实行的。

新鸿基集团不以拥有巨额资产为荣,而以拥有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胆量、善于运用大好时机、敢于接受挑战的人才队伍为骄傲。

冯景禧的管理哲学和用人艺术,既有西方人的科学求实精神,又有东方人和谐情趣的气氛;既有美国现代化管理原则,又有日本人的以感情为核心的人际关系,融东西方优点于一炉。

在管理原则上,他十分强调团结的力量,注重全公司上上下下的团结一致。他的经营业务有大政方针决定之前,总是广开言路,尤其是重视反面意见,然后加以集中,再向全体员工解释宣传,使大家齐心协力。

他在实施公司的决策时俨然像一位“铁血将军”,而在体谅下属时又俨然是一个宽厚的长者。如果有哪个职工向他辞职,他首先会询问是否有亏待过他的地方?如有,就诚恳道歉、改正,并全力挽留。因为他知道,失去一个人容易,但培养一个人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zv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