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更新时间:2023-10-26 01: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急性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

置技术方案

抗凝血类杀鼠剂主要包括香豆素类和茚满二酮类两大类,前者如溴敌隆、杀鼠灵、杀鼠醚、杀它仗等,后者有敌鼠、氯敌鼠、杀鼠酮等。急性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是指短期内接触抗凝血类杀鼠剂后引起的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概述

抗凝血类杀鼠剂多数为黄色/白色粉末或结晶,难溶于水,可溶于丙酮、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化学性质大多稳定。抗凝血类杀鼠剂大多为高毒或剧毒化学物。

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途径主要为经口摄入,绝大多数为食源性中毒,如食用抗凝血类杀鼠剂污染的食品和饮料,偶见于鼠药的生产和分装。

2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2.1现场处臵人员的个体防护

现场调查人员进入杀鼠剂生产、储存现场调查时,必须穿戴防颗粒物口罩、工作服、乳胶手套或化学防护手套。

现场采样人员采集食品样品时,需要穿戴防颗粒物口罩、工作服、乳胶手套或化学防护手套。

医疗救护人员在救护中毒病人时,一般不必穿戴防护装备。 2.2中毒事件的调查

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概况,然后进行中毒事件相关场所、人员等调查工作,并及时向中毒事件指挥部提出收集并封存所有可疑中毒食品、其他可能导致本次中毒事件物品的建议。 2.2.1中毒事件相关场所的调查

生活性中毒事件的调查对象包括中毒事件涉及的食品生产、加工至食用整个过程的各个场所,调查内容包括食品加工过程(包括使用的原料和配料、调料、食品容器、使用的工具),食品的分装、储存的条件等。生产性中毒事件的调查对象主要为生产、储存场所,调查内容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环境状况、通风措施、防护条件、人员接触情况等。

2.2.2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

调查对象应包括中毒病人、目击证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如饭店负责人、厨师、服务员、食品采购员、同工作场所工人等)。调查内容包括接触时间、接触物质、接触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件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饮食的加工方法、食品的来源等。同时,还应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2.2.3现场周围环境和生活习惯的调查

如某一地区反复出现此类事件,则调查内容还应包括现场周围是否同时有动物大量死亡,动物死前的症状表现,现场周围鼠药使用情况(包括鼠药的种类、投放时间和数量、储存等),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如饮水、饮食等)。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2.3 现场中毒样品的快速检测

中毒事件现场采集的可疑中毒食物、水、毒饵、鼠药以及中毒病人的呕吐物等样品可在现场进行快速定性检测。主要的香豆素类和茚满二酮类抗凝血杀鼠剂的分类及稳定性见下表。测定毒饵、鼠药中的其他香豆素类和茚满二酮类抗凝血杀鼠剂,建议使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测定。考虑敌鼠钠中毒时,可使用硫酸铁试纸目视比色法定性测定 2.4 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 2.4.1 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

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事件: a) 中毒病人有抗凝血类杀鼠剂接触机会; b) 中毒病人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 c) 血液、呕吐物和食物等样品中检出抗凝血类杀鼠剂。 2.4.2 中毒事件的鉴别

急性抗凝血类杀鼠剂群体性中毒事件通常容易确认,在数天内出现多名相互关联的凝血功能障碍病人时应注意考虑此类事件的发生。

2.5 现场医疗救援

急性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后有较长的潜伏期,通常不需要在现场进行特殊处理。如病人出现大量呕血或咯血,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中毒病人应就近转送至综合医院

观察和治疗。

3 中毒样品的采集与检测 3.1 采集样品的选择

可能导致中毒的食物、中毒病人的呕吐物、胃内容物和血液是首选样品。另外,可根据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卫生学调查结果,初步确定还应采集的其它样品种类。 3.2 样品的采集方法

呕吐物、胃内容物、固体食品和半流质食品使用具塞玻璃瓶或聚乙烯瓶密闭盛放,采样量50g~100g;液体样品(血液除外) 使用具塞玻璃瓶或聚乙烯瓶盛放,采样量300ml~500ml;血液样品使用具塞的抗凝试管盛放,采血量应大于10ml。 3.3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所有样品采集后最好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和运输,如无条件冷藏 保存运输,样品应在采集后24h内进行实验室检测。所有实验室检测完毕的样品,应在冷冻条件下保存一周,以备实验室复核。 3.4 推荐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3.4.1血液、尿液和动物组织中香豆素类和茚满二酮类抗凝血类鼠药的定性、定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

3.4.2血液、尿液和动物组织中香豆素类和茚满二酮类抗凝血类鼠药的定性、定量(确证)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4医院内的救治 4.1 病人交接

中毒病人送到医院后,由接收医院的接诊医护人员与转送人员对中毒病人的相关信息进行交接,并签字确认。 4.2诊断和诊断分级

救治医生向中毒病人或陪护人员询问病史,对中毒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认中毒病人的诊断,并进行诊断分级。

诊断分级 a) 观察对象

有抗凝血类杀鼠剂接触机会,而无临床症状者。 b) 轻度中毒:

出现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瘀斑及紫癜等症状。 c) 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具有下列之一者: i 血尿; ii便血; iii 阴道出血; iv 球结膜出血。

d) 重度中毒:出现下列之一者: i消化道大出血; ii颅内出血; iii 咯血。 4.3 治疗

接收医院对所接收的中毒病人确认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后,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病人送往不同科室进行进一步救治。观察对象应进

行至少1周医学观察,轻、中度中毒病人住院治疗,重度中毒病人立即监护抢救治疗,重点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变化。。 4.3.1 清除体内毒物

意识清晰者,早期可进行催吐。对经口中毒不足6h的病人应进行洗胃。

4.3.2 特效解毒药物

维生素K1为抗凝血类杀鼠剂的特效解毒剂,需早期、足量应用。轻、中度中毒病人每次10mg~2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日2~4次;重度中毒病人每次20mg~40mg,静脉注射,每日3~4次。在给予特效解毒剂期间,应密切监测中毒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在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后,维生素K1逐渐减量,停药后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 4.3.3 其他止血措施

重度中毒病人可予以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或凝血因子以迅速止血,并可早期、足量、短程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4.3.4 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加强营养、合理膳食,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密切监护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5 应急反应的终止

中毒食品和其他可疑毒物已经完全收缴和销毁,中毒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有效控制,未出现新的中毒病人且原有病人病情稳定24h以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zs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