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配合国语社会课文资料做网路搜寻,纯为教学使用.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5:06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以下內容配合國語社會課文資料做網路搜尋,純為教學使用 資料搜尋~家純博毅等同學

國 語

蕭伯納

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 1856 - 1950)出生在愛爾蘭一個中等家庭,從小就喜愛文學,時常夢想要寫小說。1876年當他移居倫敦之後,漸漸成為一位社會主義者和演說家。1879年,他鼓起勇氣,開始創作小說。在當時,雖然他的小說不受歡迎,但他並不灰心,繼續努力著作,終於成為出色的劇作家。

蕭伯納開始寫小說時,就參加了一個學術研究團體 - 求知學會。那段時間,他也做過新聞記者,從事新聞、美術、藝術、文學、音樂及戲劇等評論工作。蕭伯納的劇本是他對社會的批評,他常在劇本中用諷刺的話語去刺激讀者,使他們有所警覺。他的一貫手法都是先提出,接著推翻他所想的觀眾看法,然後再提出自己的解決之道。

從1893年到1939年間,他共作了四十七部劇本,深受大眾的喜愛。其作品包括:《倫敦的音樂》(Music In London, 1890-1894)、《素描與回顧》(Pen Portraits and Reviews, 1931)、《我們在九十年代的劇場》(Our Theatres in the Nineties)等。 並且他於1925年獲得諾貝爾獎文學獎。

林語堂

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省龍溪(現為漳州市平和)縣坂仔村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林語堂父親是一個基督教牧師,他從童年時代起就是一個熱誠的基督徒。 1912年在上海聖約翰大學學習英文,1916年獲得學士學位,畢業後於清華大學英文系任教。1919年赴哈佛大學文學系留學,並於1921年獲比較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萊比錫大學攻讀語言學。1922年獲博士學位。1920年與廖翠鳳女士結婚。 1923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出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同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到武漢任中華民國外交部秘書。隨後的幾年當中,他創辦多本文學刊物,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凋」的小品文,對之後的文學界影響深遠。 1924年5月將英文的humor譯為「幽默」,此為中文幽默一詞首次出現。 1930年代林語堂所編著開明英文讀本,與張其昀所編初高中地理和戴運軌所編著初高中物理教科書鼎足而立,成為全國各校通用之教材。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撰寫《吾國與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京華煙雲》(Moment in Peking1939年)、《風聲鶴唳》(1941年)等作品。 1944年到重慶講學。《吾國與吾民》介紹和譯述中國的傳統思想﹑哲學和文化藝術﹐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性格﹑精神作出了敘述﹐並是風行歐美的暢銷書。1947年林語堂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後到巴黎寫小說《唐人街》。1948年返回美國從事寫作。1954年赴新加坡籌建新加坡南洋大學,並擔任首任校長,但後來由於與該大學董事會意見不合,在大學開學前一段時間就離職。1966年定居臺灣,論古說今的雜文,後來收集在《無所不談》一集﹑二集(1967)中。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同年被國際筆會推薦為當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同年四月移靈臺北,葬於臺北陽明山仰德大道林語堂故居後園中。1947年,林語堂發明「明快中文打字機」,1952年獲美國專利。 陶淵明 陶淵明生於東晉哀帝興寧三年(西元365年)卒於宋文帝元嘉四年(西元427年)是晉、宋易代之際的大詩人。東晉,一個偏安的王朝,一個擾攘不安的年代,在外,經過淝水大戰等戰役,中國已被五胡亂華弄得烏煙瘴氣,在內,是一個偏安的王朝,,中間經過了王敦、蘇峻、孫恩、桓玄等人作亂,國祚早是搖搖欲墜。終於,劉裕得以篡位自立,結束了一百多年的東晉時代。 陶淵明是陶侃的曾孫,祖父外祖父皆為東晉的名士。但到陶淵明時,家世已經衰落,生活相當艱苦。他常在飢餓邊緣,生活沒有保障,自幼就在貧困中掙扎,但他不以貧為苦。他一生沒做過大官,也沒有赫赫的功業,只因他的人格高超和詩文上的成就,才博得後人的崇仰。 陶淵明從小就是博學能文的材料,對知識的追求,一向是認真的。少年時期,是『猛志逸四海』,對國家社會胸懷大志。生於華夷混戰的時代,深受離亂的刺激和痛苦,他從小就立下『澄清中原』的大志。但身處亂世,有志不得伸,陶淵明只做過幾個小官,且時間皆不長。最為人所知的是擔任彭澤令。在這期間,有一督郵到當地視察,屬下請陶淵明戴冠束帶前往城外迎接,陶淵明很不樂意,尤其那督郵是把自己的妹妹嫁給郡守做小妾而得了這官職,行為令人不齒,陶淵明視之為小人。督郵至,縣吏應束帶見之,陶淵明慨嘆:『無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後來,靈魂不賣的陶淵明掛冠解印而歸回田園,寫了『歸去來辭』一文以見其志。 紀曉嵐

紀曉嵐名昀,字曉嵐。生於清雍正二年六月,卒于嘉慶十年二月,享年82歲,河北省獻

縣人。

紀曉嵐出生在一個世代書香之家,父親紀客舒是一位著名的考據學家,做過京官,外放姚安知府。紀曉嵐4歲開始讀書,12歲隨父入京。24歲應順天府鄉試,為解元。因服母喪,閉門在家,專攻考據之學,頗有造詣。31歲中進士,入翰林院為庶起士,繼授編修。乾隆三十三年,授貴州都勻知府。但皇帝認為紀昀學問優勝,到外省做官不能盡其所長,將其留在身邊。同年四月,提升為侍學士。六月,因親家做官虧空庫銀,要被抄家,他秘密通風報信,事發後,被發配到新疆,佐助軍務。三年後召還,授編修,侍讀學士等職,受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慘澹經營13年,所編《四庫全書》告竣。在此期間,紀曉嵐由侍讀學士升任內閣學士,一度授兵部尚書。《四庫全書》告竣當年,遷禮部尚書。60歲後,曾五次掌都察院,三任禮部尚書。嘉慶八年,紀曉嵐80大壽,皇帝派員祝賀,並給予厚贈。旋拜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兼理國子監事,官居一品。 楚靈王

楚靈王名圍,又名熊虔,西元前540年至西元前529年在位。他是春秋後期聲名昭著的楚國國君,也是兩千多年來人們議論最多的楚國歷史人物之一。楚靈王在世之時,列國卿士大夫如鄭國子羽、子皮、子產,衛國北宮文子,魯國穆叔,晉國趙文子、叔向,宋國向戌等著名人物,以“侈”、“無厭”之語紛紛議論他;楚靈王死後,自《墨子》、《管子》、《荀子》、《韓非子》、《戰國策》至《淮南子》、《史記》、《後漢書》等先秦兩漢典籍以及歷代的無數詩人騷客,都有關於其昏暴行徑的敘寫吟詠。靈王“作章華之台,築乾溪之室,窮木土之技,單珍府之寶”,“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這已是人們耳熟能詳的靈王故事。

劉墉

畫家、作家。1949年生於台北。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研究,聖若望大學研究所及師大美術系畢業。1978年由行政院新聞局及國立歷史博物館推薦前往美國講學。

曾任紐約聖若望大學專任住校藝術家、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全美水墨畫協會國際展主審,並應邀在世界各地舉行畫展三十餘次。著有〈螢窗小語〉、〈螢窗隨筆〉、〈點一盞心燈〉、〈肯定自己〉、〈創造自己〉、〈我不是教你詐〉等四十餘種著作。

社 會

排灣族

排灣族分佈於中央山脈南端及東部海岸山脈的南端,以大武山為祖先發祥地,人口六萬六千餘人。

早期日本學者將排灣、魯凱、卑南地緣相近的三族合稱為「排灣群」,後來才區分為現在的三族。排灣族又分為拉瓦爾群(北排灣)及伏主勒群兩大系統,伏主勒群包括屏東瑪家鄉以南的南排灣,和台東地區的東排灣。北排灣由於和部份魯凱族仳鄰而居,在服飾、器物的風格型式上,反而與其他地區的排灣族差別較大。

排灣族和魯凱族有社會階級,頭目、貴族和平民之區分,世代相承,各司其職。從前項目及貴族的身份常藉住屋及及器物上雕刻的圖案或服飾衣物而表現,如:百步蛇紋、宇宙神圖樣等。從前排灣族有刺青之習俗,依社會階級的認知不同,各家族有特定的刺青花紋,通常女子刺青在手背、小腿上,男子刺青在前胸、手臂、背部上。這是某些家族特有的權利,與泰雅全族的刺青習俗意義不同。

教育基本法

教育基本法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六月四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共十七條。 (一)什麼是「教育基本法」?

我們談教育改革,對法律層面的一項建議,首先就是制訂「教育基本法」。什麼是「教育基本法」?簡單的說,就是提出有關教育現代化的一個總綱領,宣示一套完整的教育理念。台灣目前相關的教育法令各式各樣,彼此理念不完全一致,甚至有些互相衝突。如果有一部「教育基本法」,日後各種法令的修訂都有共同的原則。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教育基本法」就像是教育的憲法,使每個公民可以明白自己的基本教育權利。

(二)訂「教育基本法」的積極目的

「教育基本法」不一定管些枝微末節的辦法制訂,但有些積極的目的希望能達成。首先我們希望建立人民有「教育權」的概念,而不是像過去一樣,一切由政府來管制,政府來主導。其次,中華民國憲法雖然設有關於教育文化的專章,但有些基本的規範不夠充分,可以藉「教育基本法」來彌補。第三,國際間有些先進的教育理念,例如關於教育人權、教育原則的現代觀點,可以藉「教育基本法」在我們的國民之間建立共識。

教基法的基本核心應該是「學習權」吧!保障學生的學習權...教基法根據人本是因為教基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出發點設立的因此主要是以人本心裡學為理論根基。

燒王船

一般在王爺信仰興盛的地區或多或少就有燒王船的習俗,王船就是王爺船,是瘟神信仰中重要的一環,為什麼會說燒王船是瘟神信仰中重要的一環呢? 在早期燒王船一般認為是一種送瘟儀式,有著趕走瘟疫的涵義,為民眾帶來平安,所以這種民俗就普遍盛行於王爺廟宇稠密的地區,像嘉義西南沿海也就是東石、布袋一帶,就是如此。

現今全省各地的燒王船習俗,隨著其流域系統的不同,也有不同的風貌呈現,像布袋就是屬於八掌溪流域系統,這一系統大多是依附在不定期的王醮裡來舉行,也就說有建醮的時候才會舉行燒王船。

而東石鄉境內燒王船的濱海村庄,是屬於朴子溪流域系統,他們都是每年定期舉行,像網寮、塭港都是在每年農曆四月中旬或下旬舉行,而型厝、副瀨就在冬季也就是在農曆的十月左右來舉行,以單一村庄為主,最特別的是這裡的王船體型小,而且採扛船方式送王爺呢!

燒王船是一般醮儀或是王爺祭中的壓軸好戲,燒王船的儀式大多從點貨入艙開始,依照王船艙口簿一一點貨上船,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時辰一到王船就啟程,在信徒的護送以及個陣頭的開路下到達目的地,放妥王船之後,民眾所供奉的金紙就陸陸續續放上船,或者堆放在王船的四周,一堆又一堆,因為一般民眾認為火勢越旺,王爺就越高興,庄頭會更發,家家戶戶也更平安,所以每次燒王船的金銀紙錢,就多得好像要把王船淹沒了一樣,時間一到,點火送駕,代天巡狩搭坐著華麗的王船,載著信徒的祈求與祝福航向天祭,在熊熊的大火中,整個燒王船的儀式就此落幕。

文化資產保存法

文化資產保存法是在台灣為保存及活用文化資產,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元文化而立之法。最早於1982年制定,1998年和2005年曾加以修訂增加,共有11章,104條。根據該法,文化資產為具有各種價值經指定或登錄而成的事物,可包括下列七類:

1. 古蹟、歷史建築、聚落 2. 遺址

3. 文化景觀 4. 傳統藝術 5. 民俗及有關文物 6. 古物

7. 自然地景

管理一至六項文化資產保存的中央單位為文建會,第七項自然地景為農委會。

燒王船是一般醮儀或是王爺祭中的壓軸好戲,燒王船的儀式大多從點貨入艙開始,依照王船艙口簿一一點貨上船,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時辰一到王船就啟程,在信徒的護送以及個陣頭的開路下到達目的地,放妥王船之後,民眾所供奉的金紙就陸陸續續放上船,或者堆放在王船的四周,一堆又一堆,因為一般民眾認為火勢越旺,王爺就越高興,庄頭會更發,家家戶戶也更平安,所以每次燒王船的金銀紙錢,就多得好像要把王船淹沒了一樣,時間一到,點火送駕,代天巡狩搭坐著華麗的王船,載著信徒的祈求與祝福航向天祭,在熊熊的大火中,整個燒王船的儀式就此落幕。

文化資產保存法

文化資產保存法是在台灣為保存及活用文化資產,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元文化而立之法。最早於1982年制定,1998年和2005年曾加以修訂增加,共有11章,104條。根據該法,文化資產為具有各種價值經指定或登錄而成的事物,可包括下列七類:

1. 古蹟、歷史建築、聚落 2. 遺址

3. 文化景觀 4. 傳統藝術 5. 民俗及有關文物 6. 古物

7. 自然地景

管理一至六項文化資產保存的中央單位為文建會,第七項自然地景為農委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z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