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专项训练题

更新时间:2024-02-13 00:41: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

九年级散文专题

一、散文的基本知识:

1.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

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2.特点:形散神不散——①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

比、③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3.分类:(根据对象及内容)

记叙散文

①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表明作者对某种

精神的评价 ,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②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

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抒情散文

①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 ):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

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②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

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

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议论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

二、考点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题

①看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根据标题确定中心,相应地也可以根据

中心拟写标题。②依据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态度;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态度。 ③看抒

情议论句: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④看反复出现的

句(段):为了使自己所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意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

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领:(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

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1)线索 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常见的散文线索类型有: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某一具体事

物。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

答题要领: 状物散文的线索往往就是所写的“物”:如《背影》中的“背影”;高尔基《海燕》中的“海燕”;

《珍珠鸟》中的“珍珠鸟”?? 叙事散文的线索往往就是所写的“事情的经过”或“作者的所见所闻”:如《散步》中“一家人的散

步情景”;鲁迅的《藤野先生》中的“我与藤野先生的关系”。 抒情散文的线索往往是“作者的情感变化”。

(2)思路、顺序:

考题形式:

(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答题思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形式,一般我们不主张同意调整,但无论是否同意

调整,都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分析。

(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

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

(3)以叙事为主的散文,对顺序的考查,主要考查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判断或作用。

顺叙(作用:叙事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情节有起伏,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主要人物起补充、铺垫、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插叙作用的答题格式:补充交代了------,表现了------,为下文--------作铺垫。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字面意思 + 语境义。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

来推断。③关注词语在文中的引申义、比喻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看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

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

动性。

(3)赏析句子

①指出表现形式(修辞、句式、谐音、叠词等)②指出该句的表现力及所写内容(形象、生动、简洁、

传神、新颖地写出了?)③指出表达效果或作者的思想情感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手法,(形象、生动、简洁、传神、新颖)写出了某事物的-----的特点,表

达了作者------的情感。

4.标题

(1)考题形式:标题的含义:

答题格式:表层含义 + 深层含义(联系中心)(+文章主旨/表达的感情)

①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和文章内容相关的基本意思②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考题形式:标题的作用。

答题方法技巧: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所叙之事、揭示情感主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答题格式:(标题若使用了修辞,先要分析)+⑴以-------为题,引起读者兴趣。或⑵标题 概括了文章

的主要事件。或⑶揭示了文章主旨,包含了-------情感。或⑷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3)考题形式:拟写标题。

答题方法技巧:①以文章的线索作标题②以文章的中心作标题③以文章的主要情节作标题④以写作对象作

标题。

5.揣摩人物语言

考题形式: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技巧:1、必须用第一人称; 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4题: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

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考题形式:分析(归纳、写出)心理活动。只需归纳出人物的心理特点。

6.人物形象分析

这类题一般从两个角度来命题:一是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物形象;二是结

合文章中的某段文字或某个事例,说说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题思路:一看写人方法,也就是分析具体的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侧描写,细

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二看抒情和议论句,这类语句往往在叙事之后、文章结尾处、,少量在叙事

之前的过渡处,常常是对人物精神品质的升华;三看中心找角度,人物形象与作品的中心是密切相连的,

在对人物定位时,对人物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人物身上的优秀(或

低俗)的品质或性格即可。

方法总结:人物形象有三看:一看描写析方法;二看议论抒情句,作者评价析词句;三看文章找中心,

褒贬定位要分清。

三、试题演练:

(一)感谢贫穷

(1)贫穷,是生活中的一道沟坎,是岁月里的一段艰辛,是人生境遇的一种无奈。之

所以这么说,是由于我曾切身体会过贫穷。那滋味让人难以忍受,无法言表。但是,经历多

了,时间久了,竟也品味出不一样的味道……

(2)我十五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为治病,家里不仅花掉所有积蓄,还借债万元。

二十年前的万元,和如今相比,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境,更加雪上

加霜。

(3)当我考上大学时,家里凑来凑去只有五百元钱,全部给了我。学校离家千里,父

母虽不放心,但也没去送,因为要省下路费作为他们儿子上学的费用。在父母担忧的目光中,

我独自一人坐火车前往学校。

(4)到校后,交完各种杂费,兜里只剩下二百多元,这就是我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很

长一段时间,自己只吃食堂里最便宜的饭菜,有两个菜的价格至今仍然清晰记得,土豆丝三

毛、萝卜粉二毛五,而一些好菜的价格反倒忆不起来了。说来有些尴尬,老乡到学校来看望

我,我却撒谎说自己不在校,原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害怕请他们吃饭,一顿饭钱虽然只要

几十元,却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费用。

(5)坦白讲,贫穷实在不讨人喜欢,让我那段人生充满艰难与沉重,在无人的夜里,

自己也曾抱怨过、痛苦过、自卑过,在最绝望的时候,甚至嚎啕大哭过。但如今却深深感谢

此番经历,因为贫穷是我另一所大学,教会我很多东西。

(6)贫穷告诉我,要学会珍惜。由于领教过一无所有的滋味,在自己眼中,得到的一

切都是如此来之不易。一点小小的收获、一个浅浅的微笑,都会让自己满心欢喜。当遇到挫

折和烦恼的时候,回头看看来路,就会觉得,曾经赤贫的我,没有什么输不起,那么难的日

子都过来了,大不了一切归零,从头再来,没必要患得患失,内心也就坦然起来。这种状态

让自己变得豁达,在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世界中,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

(7)贫穷教会我,如何去爱。对于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无论走多远,心中永

远珍藏着父母省吃俭用给我治病、供我求学的伟大的爱;记着朋友之间不为金钱设防的坦

诚;感动于妻子可以不要钻戒、不要婚车、不要住房就嫁给我的真挚爱情……贫穷让我剥开

事物的表层,看到真实的内核,使我不用去怀疑感情的纯度与爱的温度。人生中又多了一块

试金石,能够去伪存真,感受真情的可贵。

(8)贫穷更教会我,要去努力。可以说,自己最早的哲学老师就是贫穷,它让一个十

几岁的孩子明白:一个人金钱上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志气上的穷,只有奋斗才能改变命运的

道理。在大学读书时,自己同时兼作三份家教,寒暑假经常在外打工,尽量为家里减轻一点

儿负担。参加工作后,从来不敢荒废时间,一直在加倍努力。如今,自己已在社会的坐标中

找到了位臵。虽然在很多人眼中,这微不足道,但对于我,已经足够开心,足够庆幸,足够

珍惜。

(9)说来这世界其实也公平,每个人在得到的时候,也在失去,在失去的同时,也在

得到,很难说谁更贫穷,谁更富有。所以觉得,面对贫穷没必要唉声叹气,妄自菲薄,其实

贫穷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1.“贫穷,是生活中的一道沟坎,是岁月里的一段艰辛,是人生境遇的一种无奈”根据自己

对贫穷的理解,再续写两句话。贫穷,是 (2分)

2.简要概括作者遭遇过生活中的哪些贫穷?(2分)

3.纵观全文,作者是如何面对贫穷的?(2分)

4.作者为什么要“感谢贫穷”?(3分)

5.文章最后一段说“说来这世界其实也公平,每个人在得到的时候,也在失去,在失去的同

时,也在得到,很难说谁更贫穷,谁更富有”结合自身,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二)牵手母爱

1那一次,我应一位朋友之邀,客串为他的学生讲了两堂作文课。他们即将面临高考,

学习生活异常紧张。课堂上,我给他们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如果命运之神可以满足你一个

心愿,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当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能够顺利通过高考,也有部分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像超女,

或像比尔〃盖茨一样成为某个领域的偶像。

3然而,有一个男孩的回答却是:“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牵一下妈妈的手——”他说这句

话的时候,眼睛里竟泛着泪花。然后,他讲了这么一件事情:

4他家是在一个小山村里,距离所在的学校有数十里路。因此,他升入这所学校之后,

一直在学校寄宿。他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在家种着两亩果园。因为他父亲的腿有

残疾,所以果子成熟后,总是由母亲登着三轮车,将摘下的果子驮到离家二十余里路的小镇

上卖掉。每次卖掉果子后,她总是要在市场上买一点好吃的东西,然后再登上十多里路来探

望他。

5那是在去年中考前夕,母亲趁早将几筐桃子卖掉,然后买了他最爱吃的葱花饼。她

怕葱花饼凉了,就用干净的布巾包了又包。

6中午的最后一遍铃声响过后,他急匆匆往学校门口跑去。母亲将三轮车停在远处的

树底下,她却站在没有一点遮阴处的校门口。毒辣辣的日头,将她黧黑的面孔烤出一层细密的汗珠,蓝色的短袖衫泛着亮晶晶的盐粒。母亲笑着上前抓住他的手,关切地说:“走,到

那边树阴下,妈给你买了葱花饼。”

7这时候,离家较近的同学推着自行车出来。他感到有些难为情,便把手轻轻一甩,

将母亲的那只手掌甩开。母亲的脸上闪过一抹失落,然后他们一前一后地朝树下走去。树阴下,当母亲将一摞温热的葱花饼放到他手中时,她脸上的失落完全被欣慰的神情替代了。

8他低着头对母亲说:“这么远的路,以后就不要来了。”

9母亲笑着摇了摇头,仍像先前一样不厌其烦地叮嘱他保重身体;然后,目送着他走

进校园,才登上三轮车离去。当他咬了一口手中香喷喷的葱花饼时,忽然想起忘了问母亲是

否吃过午饭。

10一个星期后,噩耗传来,他的母亲在去小镇卖果子的途中遭遇车祸。当他心急如焚

地赶回家时,面对的只有母亲那僵硬而苍白的面孔。他扑通跪倒在母亲的身下,万般痛悔地

哭喊道:“妈!——你为什么不牵儿的手啊?………”

11他流着泪说完这件事情,然后郑重地说:“现在,我愿意用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

来换取跟母亲牵一牵手的机会!”

12此时,不光是我,几乎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亲情,是我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紧紧牵住爱的手吧,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1.文章以“牵手母爱”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

2.赏析第6段划线句子。(3分)

3.第7段划线句子说说母亲为何闪过一抹失落,又“欣慰 ”什么?(4分)

4.仔细体会“他感到有些难为情,便把手轻轻一甩,将母亲的那只手掌甩开”,揣摩一下此

刻“他”心里想些什么?(2分)

5.对文章的“男孩”你是什么看法呢?(3分)

四、文言文阅读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

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

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一.解释加点的词(4分)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 ....

二.翻译(6分)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

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

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

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

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征求不已 ② 惟欲清净 ..

25.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二:散文阅读练习题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项练习

熬 药

所谓的药大都是些亡去很久的草。长得正好的草是不配叫药的,即使硬放进药屉,不久它也会烂掉,因为它未经晒、烘、焙或炒——九九八十一劫,少了一劫,也不能成药。所以药都身世沧桑。身世沧桑的药只能以文火慢熬。我喜欢这个“熬”,“煎熬”的“煎”太轻薄,与药的身世不协调。

急火出菜,文火出药——饱经沧桑之心,除了以文火轻拢慢捻,是断不能把它再打开了——且看文火不急不徐在药锅底下缭绕——缭绕成花的瓣,那么锅中药就是瓣中蕊了,熬着熬着,蕊心舒开,尘封已久的沧桑便一丝一缕的倾吐出来。

越王勾践很善用文火熬药。越国病入膏肓,他却不慌不急,他用去二十多年的光阴,来熬一剂复国之药。伍子胥在这方面可就逊色了,他输在一个“急”字上,一急,药糊了。急火攻心,自己当然也在劫难逃了。

沧桑是苦涩的,所以药都苦。

苦药祛病。

魏征是个善献苦药的人。唐太宗善喝苦药。虽然有时他也会紧皱眉头,但他最终还是咽了下去。纣王咽不下去,渐渐就百病缠身了。病是潜伏着的阴谋,肉眼一时半会儿很难看到,它一旦现出山水,就势如破竹了。

小孩子理解不了药的苦心,所以小孩子总拒绝好心好意的药。我甚至都拒绝走进父亲的药房——我至今仍记着那个春夜,月色正好,我溜进父亲的药房,倚着门,看他熬药。摇曳的烛影里,父亲被药拥着,也如一味药了。药香如蝶,满室翩跹。父亲:“过来啊,过来叫药熏熏。”我可不愿让它熏,我一扭头,转身就跑,一地花影都被我踩碎了。

今夜,父亲故去整已十年。当初被我踩碎的花影仍在。春夜也在。月也正好。可是再也不会有人唤我熏药??

当初面对那些苦药,我真不应拔腿就跑??

从生到老,谁能离得了那些药?从生到老,谁能说清,究竟要咽下多少药?

1. 第二段写道:“我喜欢这个‘熬’,‘煎药’的‘煎’太轻薄,与药的身世不协调。”作者为什么喜欢用“熬”而不喜欢用“煎”?

因为“熬”更符合药的特点,要经晒、烘、焙或炒,这样其中的药味用文火慢熬才能表现出来,其药效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体现。“煎”是用急火,出不了药,药效也就少了。

2. 文中“勾践用文火熬药”和“伍子胥急火攻心”的对比、“唐太宗善喝苦药”和“纣王咽不下苦药”的对比,其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1)说明治理国家需要花时间、下功夫,不能急于求成,再次说明“熬”比“煎”好;

(2)说明忠言逆耳,革除国家体制的弊病的方针策略,虽是“苦”的,但其效果是显著的。

3.文中说:“摇曳的烛影里,父亲被药拥着,也如一味药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父亲走过了沧桑岁月,有着许多的人生感悟、经验和教训,所以像药一样有“沧桑的身世”;(2)他能为年轻人扶正人生之路,帮助他们越过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和障碍,有着像药一样的疗效。

4.本文以“熬药”为标题,阐述了“药”的丰富内涵。根据全文,指出文中“药”的多层含义。

(1)治人疾病的药;(2)针对国家的弊病,为复兴和发展提出的方针策略;(3)人生中反省过失、克服困难、纠正错误的方法和行动。

访 兰

父亲喜欢兰草,隔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几年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个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从此,他进山,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对此,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后来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他对我说:“一起去访兰吧!”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高可盈尺,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动手要挖,心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前就是这样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呢!

父亲却制止了我。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吧?”“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培栽了,便成了供人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欣赏它呢?我向父亲说了我的想法,父亲说出了他的见解:“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我为它的这种纯朴而高兴,痛悔以前喜爱着它却又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 文章说,“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又说,“我为它的这种纯朴而高兴。”兰草的“清妙”和“纯朴”具体表现在哪里?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

清妙:淡淡的兰花,香气浓烈;

纯朴:不为欣赏而生长。

2.盆景中的兰草与野生野长的兰草有什么本质区别?请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盆景中的兰花: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俗,供人玩赏;

野生的兰花: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有着灵性。

3.父亲不因栽培野兰取得成功、人们竞相观赏而高兴,“反倒有几分愠怒”,并不再带回野兰来栽培了。这是为什么?

因为兰花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而不应作为盆景,供人玩赏。在访兰的过程中,与父亲有多处对话。这些对话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请作赏析。(80个安左右)用野生兰花清纯、脱俗,充满灵性与盆景中的兰花的太甜、太媚、格调俗作对比,说明人也要具有自己的真性,不能献媚处世,格调低俗。

带刺的野蒺藜

他太年轻,才25岁。他的坟头,爬满了野蒺藜。

三年的风剥雨蚀,墓碑衰老了,可他永远是25岁,他不会老。

山野的杂粮和溪水养大了他,遇难后,他重回到这里——他的故乡。人们赞叹这里山清水秀,又是远近闻名的花乡,然而谁也不知道这里掩埋着一个年轻的躯体。

我却永远忘不了他,忘不了令我懊悔不已的那个场景。

在长途汽车上,一只罪恶的手伸进我的衣袋。虽然我发现了,但我没有吱声。衣袋里只有两毛钱,大量的钱在衬衣的口袋里。我怕为两毛钱惹事。他太傻,他捉住那只罪恶的手。车到站了,惊愕的乘客却为扒手让开一条路??他太傻,又下车去追赶。

匕首??鲜血??麻木的人围着倒在血泊中的他??一条年轻的生命!为了两毛钱!我的心在颤栗??

奇怪的是,乡亲们没有很悲伤,只是说他太傻。他没有亲人,孤零零地住在早年当作饲养室的破窑洞里。土地承包以后,别人种田、做生意,他却种花养草,他说迟早人们会爱花的。谁要偷他的花,他骂,他打,穷追到底。向他要花,他给。家家都有他的花,谁要他都给,可人们还是说他太傻,他种花却没有花。不久,这里成了著名的“花乡”,花,使乡亲们富裕了,却不曾有人想起他,但大家却真的品尝了花的“蜜”。

此刻,我怀着一颗负罪的心,在他的坟头埋下一颗名贵的花种,因为他爱花。然而,他的坟头却爬满了野蒺藜,没有一株花。

我的眼睛湿润了,心在颤抖。他把花给了世人,自己只留下了蒺藜。

啊,带刺的野蒺藜。

1. 文中那个“令我内疚的场景”具体指什么?请简要回答。为了我的两毛钱,他捉住小偷,进而牺牲在血泊中,我却无动于衷。

2.文章为什么说“可他永远是25岁,他不会老”?请用自己的话回答回答。他死了,岁数不能增加;他的精神永远存在。

3.文中的“我”和“乡亲们”都说他“太傻”,它们的含义各有什么不同?为了两毛钱而献出自己的生命;种花养草不务正业,给花却不要钱,不可思议。

4. 文中的野蒺藜象征了什么?

外表平凡而实际不平凡的人和精神。

不倒的江南柳

柳,向来被当作柔弱、秀丽的化身。“弱柳从风疑举袂”,“芙蓉如面柳如眉”,“杨柳岸晓风残月”??柳向来被当做柔弱、秀丽的化身。诸多咏柳的诗文,朝复朝代复代地,在人们心目中加深了这种印象,以至于一提起柳,就想到江南水乡,想到细腰一掐儿的弱女子。柳就没有阳刚之气?江南尽是一片阴柔?

如果你是一位江南水乡人,你就不会盲从,你还对古往今来“女儿柳”的思维定势大大的不服气哩!

你会领着远方来客,看村前屋后、江河湖堤、沟渠路旁千百种树木,哪一种最先报告一年一度的春消息?是柳。哪一种在寒露霜降后还绿绿黄黄地装点着晚秋?是柳。哪一种旱不怕也淹不死?还是柳。你还会告诉客人一段祖辈流传的水乡谣谚:“顺插顺生根,倒插倒生根,不插自生根,浮起生吊根。”是哪种树这么易栽易活,生命力这么强旺?依然是柳!要真正认识柳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最好是在盛夏时节江河水涨,气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的中午,你领着远方客人到江河湖堤防汛第一线去看看。

狂风是一阵紧似一阵,宽阔的水面鼓起“白鹤浪”一排高过一排,朝那泥沙筑成的堤岸扑杀过来,那一股又一股的凶劲、蛮劲、狠劲,简直要冲刷一切、捣毁一切、吞没一切!没

见过这阵势的,稍微胆小一点,腿肚子也许会筛糠。可你会告诉客人:不用怕,有柳哩!也许客人会惊讶地问:是那细叶纷披的柳么?是那劳劳挥手伤离别的柳么?就是那系不住玉骢挽不得兰舟的弱柳?

是的,你说。柳如果是单独一枝,星点数株,摇曳于纱窗散布在庭院,那姿色那态度,是够轻柔够秀丽的。可在这儿,在最需要力量最依赖意志最迫求阳刚的抗洪前线,请看吧———看那沿着堤外长龙阵似的摆开的防浪柳林。他们一排排一行行站在浑浊的洪峰浪尖之上,水是淹齐了腰,淹过了胸,甚至淹至颈,淹至喉,头上是骄阳烤着,脚下是热水蒸着。他们那阵中,没有一棵蔫头耷脑的,没有一株弱不禁风的,没有一个面黄肌瘦的,全都郁郁葱葱蓬蓬勃勃威威武武潇潇洒洒从从容容地泰然屹立着,用他们的身躯、他们的臂膀、甚至他们的毛发,挡住那排山倒海的巨浪,把洪水猛兽的嚣张气焰消融在一片绿荫里。如果说洪峰浪头在进入柳林之前是关西大汉击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的话;那它接近堤岸已是十七八女子执红牙象板吟“晓风残月”了———哦,还有个“杨柳岸”,不过,此杨柳岸绝非彼“杨柳岸”了!须知凶猛的汛期洪水真正是“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呀,连穿空的乱石都能咬成碎块儿哩,可它在柳林面前却显得这样子虚弱,足见柳的坚强,怕要赛过铁石了!你若是留心看柳的,还会指给客人细细观察,水淹齐哪里,柳就把红色的浮根长在哪里,就像洪峰撞击胸膛撞出的血丝,喷吐开去,散作生命的鲜花,也来帮着抗击洪魔,平息风浪。看到这儿,远方客人才会服了你的“不服气”,也会由衷赞赏这柳原是“男儿柳”,这柳所象征的江南人也是够汉子够阳刚的了。不是吗?那些和柳树一样站在洪水里,给大堤打桩、填土、扎浪把、护坡岸的,就是被刻板印象认定为精瘦小巧、不粗不犷的江南汉子和柳眉杏眼、柔若无骨的江南女子。况且,这些抗洪挡浪的柳树,还是他们随意儿扦插就长成“水上绿色长城”的,“长城”内有他们慈笑的长辈、天真的儿女、温馨的家庭,还有纵横的交通动脉、密集的工厂商厦、繁华的现代城市??这一切,都靠江南水乡的男儿女儿来保护。他们是警惕的哨兵,是刚毅的斗士,是真正的勇者。而柳哩,只是他们的帮手。人和柳,就这样相依相存,年复年代复代地奋斗。

一旦洪水消退,柳是更涂了一层绿意,人是再添了一份壮色,柳的胸前那一团团一簇簇浮根攒成的红花,在成熟的秋风中醉笑。你说,这是江南水乡人给柳佩戴的英雄花呢,还是柳献给江南主人的庆功花?

1.第一段中引用咏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突出杨柳柔弱的一面,为下文写杨柳的阳刚之气作辅垫。

2.江南柳的阳刚之气表现在哪些方面?根据文意,分点简要回答。

(1)报告春消息,装点晚秋;

(2)易栽易活,生命力旺盛;

(3)抗洪挡浪,坚强不屈。

3.下列对江南柳的描写十分细腻、生动,请作具体赏析。

①他们那阵中,没有一棵蔫头耷脑的,没有一株弱不禁风的,没有一个面黄肌瘦的,全都郁郁葱葱蓬蓬勃勃威威武武潇潇洒洒从从容容地泰然屹立着,用他们的身躯、他们的臂膀、甚至他们的毛发,挡住那排山倒海的巨浪,把洪水猛兽的嚣张气焰消融在一片绿荫里。运用排比、拟人手法,写江南柳在洪峰面前泰然屹立,阻挡巨浪,形象地表现了它们具有坚强不屈的阳刚之气。

②一旦洪水消退,柳是更涂了一层绿意,人是再添了一份壮色,柳的胸前那一团团一簇簇浮根攒成的红花,在成熟的秋风中醉笑。

运用拟人手法,写了江南柳在洪水消退后更涂绿意,在成熟的秋风中醉笑,突出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和作为胜利者的喜悦。

4.本文写“不倒的江南柳”,其目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热情赞颂江南水乡人们在战胜自然灾害、保卫家乡中表现出来的坚强刚毅的精神风貌。

父亲的斧头

一把斧头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淬火。

父亲的习惯是把一把刚刚淬过火的崭新斧头钳起来,将斧头对准砧子后的那尖角,在那上面用力啃一啃,看这把斧头的钢口如何,它能否吃得动这铁。

正因为这样,那只砧子的尖角斧痕累累,刚刚削过的新痕泛着银白。而那把父亲才试过后用力抛在地上的斧头还很烫手,新斧头发着蓝光。

这时候,父亲瞅一眼躺在前面的斧头,一只脚踩在砧墩上,端起那只水烟锅,咕嘟咕嘟抽起烟来。而此时,我就能歇歇手,赶快离开打铁铺,跑到大门外边去。我始终想远离这丁当作响的日子,跑到外面的世界闯荡。那时候我像一把刚刚打造好的斧头,准备磨快刃子,等待机会,狠狠砍生活两斧头。

一次,放了暑假,父亲要我给他搭下手,打造一批镰刀。满山遍野的庄稼都黄了,都在等待镰刀来收割。人们需要镰刀,庄稼更需要镰刀,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父亲心里很着急。我不在乎这些,我想我的事。

我对父亲说,我不想打镰刀,我想去采药。我想像着采到了一大麻袋药。那时候我们那里的秦艽②正在卖着好价钱,我想自己挣回自己的学费。我觉着打镰刀挺费事的。父亲并没有反对我去采药。他说,去吧,去干你爱干的事。

其实,我不知道什么是我爱干的事。比如说父亲,打一把斧头,打一张镰刀,然后抽一锅水烟,睡时喝二两烧酒。这些他都肯定爱干,而且每样都干得从容不迫。我呢?截止那一个秋天,还没有干成一件事。我总是喜欢想入非非。

我打定了主意去采药。我在离家二十里的山上转悠了三天就没有耐心了。别人总在低头工作,而我却怎么也找不到药,那些长在灌木中的药材总是与我擦身而过。

二十里外我似乎听到父亲锻打镰刀的声音。我想,那些刚刚打好的镰刀正被它的主人磨得锋利无比,一张张镰刀正伸向成熟的麦子。

父亲打完了镰刀,紧接着又开始打造斧头。父亲的斧头总是供不应求。

我垂头丧气地站在父亲面前,父亲一声不吭,他钳起一把刚淬过火的斧头,在砧子上狠狠啃了两下。

这时候,我确实该为我自己羞愧了。我不能眼看着自己这把刚出炉的斧头就这样白白地锈掉,然后当废铁处理掉。我总得好好用上两下子,砍出两道新印子。父亲打造了大半辈子钢口很硬的斧头,不能败在我这把斧头上。

1.指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①那时候我像一把刚刚打造好的斧头,准备磨快刃子,等待机会,狠狠砍生活两斧头。表现自己年轻气盛,准备到外面的世界好好闯荡一番。

②父亲打造了大半辈子钢口很硬的斧头,不能败在我这把斧头上。

表达自己要好好经受磨炼,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2.最后一段说:“这时候,我确实该为我自己羞愧了。”“我”羞愧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只会想入非非,不愿脚踏实地地工作,因而一无所获。

3.文中用较多的笔墨写父亲打造斧头,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突出了一把成功斧头需经过艰辛的打造,从而说明一个人成才需经过艰苦磨炼。

4.父亲和“我”是两个各有个性的人物,请选择其中一个,结合具体材料作出分析。父亲:热爱自己的工作,做事从容不迫,待人宽容。

我: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新的生活,但做事不踏实,心境比较浮躁。

篇三:2014届高考专题练习:散文阅读1

2014届专题练习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亲 亲 麦 子

张佐香

①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心坎上

②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颗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③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它们挨挨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

④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

⑤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穗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风了麦浪一波又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穗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

⑥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⑦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

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

(选自《诗意的栖居》)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文生动详细地记述了麦子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的一生用词优美情深意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本文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以及拟人、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条理清楚又显得很有文采

本文安排文章的结构颇有匠心如写父亲播种、母亲收割时各有侧重行文富有变化 D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我”的父亲种麦子很有经验例如在第⑤段他吃下鲜嫩的麦子就能判断麦子的长势

E本文作者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他在文中运用冷静客观、准确细致的语言表达了对麦子的情感

解析B项主要手法不是叙议结合而是描写;文中没有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D项该项说法于文无据E项本文的语言不是“冷静客观”的而是充满热情的

答案A

2作者在第②段说“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答 解析本题重点查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时需要联系前后文分析句子的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

答案①麦子以它充足的物质营养哺育着人类使人类的历史得以延续;②麦子美丽的生命过程、真善美的精神实质也一直启迪着人类滋养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3本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各举一例说明其表达效果

答 解析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表达技巧包括哪些然后再结合文本找出对应的句子分析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效果

答案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举例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收割麦子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劳动之美使读者对“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这句话有了真切的感受②作者把麦粒比作土里的珍珠、大地之树结出的果子、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既形象又生动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劳动果实的珍视及作者对麦子的赞美之情

4联系全文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

答解析要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就必须明白作者的情感倾向和文章的主旨从文本看作者对麦子是喜爱的、感激的甚至是赞美的在答题时可以此为出发点进行阐释

答案①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是真善美的一生②人类种植麦子麦子供给我们营养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这种关系是美丽的③收种麦子的劳动过程是美丽的播种麦子就是播种希望收获麦子是对自己辛劳的奖赏收种麦子的过程是人类美德闪光的过程④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七里香花开

①当我站在庭院里眺望着春天的油彩渐渐将山野涂出五彩斑斓的色彩时常常被那种热烈而浓郁的芬芳围绕、浸润直至陶醉在无边无际的春景里??这一幕是我童年记忆的剪接式回放如今身陷闹市整日穿行于水泥丛林太多的时光被通俗影视占据特别是融暖的阳光在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上呈现春天的葱郁的日子觉得空虚难耐而每夜的梦中也回放着七里香花开遍山野的迷人丽景

②提及七里香内心往往被芬芳填满我视其为童年生活的灿烂霞光映照得懵懂的记忆一片艳丽更像生活的周遭激荡着浓重的花香连空气中都布满新鲜的蜜味身心如沐浴在用各种鲜花精配的浴池里那样心神飘然当推开回忆的门扉逼入眼帘的是起落的山脉、纵横交错的沟壑和苍翠浸泡的碧野然后跳入视线的是熟悉的村落——二十多座房舍镶嵌在七里香围绕的山窝里一缕缕炊烟袅袅腾升着静态的山水有了灵动的意味还有那条淙淙不息的小溪便构成了童年生活的朴素花园

③那年月每当田埂边的水桃花、杏花、苹果花、梨花赛事式地开罢后春阳的目光钟情于苍翠的山野在初夏的边沿那刺藤上的七里香便被风儿唤醒或是被鸟儿喊醒了渐渐钻出绿叶的包裹将洁白的嘴唇轻轻张开一朵接着一朵次第绽放清晨出门山野会给你一个惊喜仿佛一夜之间那神奇的嘴唇满山皆是都笑盈盈的哈着特有的香气或许每一张小巧的嘴里倾诉着

对春光的赞美吧!一朵朵组成串一串串聚成簇一簇簇围成堆一架挨着一架一坡望着另一坡整个山上成了洁白的海洋雪白的波浪随风涌动芳香如潮把山村装扮得宛如头上插满头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让人打心眼里怜爱这时清风徐徐香气侵入肺腑你不沉醉哪能由你?

④我记忆最深的是——七里香花被剪的情景每当七里香开满山野的时候村里人乘农活不忙全家老少全部出动背着背篓提着竹篮拿着镰刀、剪刀围在一架架七里香下他们先用镰刀割下花朵繁茂的藤然后用剪刀一朵朵剪到篮子里剪满一篮后倒入背篓如果手快一上午可以剪满一背篓七里香花乡亲们满脸笑容像背着一背篓一背篓幸福欣喜而归次日就可以去卖了那十多天里满山都能听到人们欢快的笑语和剪刀快速的咔嚓声七里香被剪得遍体鳞伤但绝对不会抱怨乡亲们的残酷到了第二年她又会捧献出更多的花朵!每年七里香给每家可增加上百元的收入因此男孩子才能穿上了新买的短袖、短裤女孩子才可以穿上好看的花裙子

⑤转瞬间十多年的时光不觉而逝当回过头瞧望门前的山坡时山上却再也找不到花开如白蝴蝶飞舞般的情景也嗅不到那种浓郁的芬芳了虽然可以找到七里香花但稀疏的令人顿生遗憾和怜悯究其原因或许当初镰刀和剪刀肆意的伤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无节制的开荒使农田日益占据七里香的家园将她们逼到远离视野的地步但这能埋怨被贫穷吓怕了的父老乡亲吗?他们当初的作为不也是为了赶走贫穷吗?

⑥这几年我分明看到乡亲们富裕了——座座砖房拔地而起电视、冰箱等家电拉近了和城市的差距很令人欣喜而回顾四野脉络依旧的山坡上很难找回童年记忆中的景象我曾无数次扪心自问现代文明给我们带了什么?仅仅是喜悦吗?每临七里香花开放的季节我异常怀念满山洁白、香味扑鼻的七里香

(选自2008年12期《散文百家》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作者身陷闹市无缘接近山乡只好站在庭院里眺望着春天的油彩渐渐将山野涂出五彩斑斓的色彩算是一种对春天的补偿

B文章第三段在描写春末夏初七里香漫山遍野开放的时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七里香的美

七里香不仅装饰了童年的记忆又装点了山野也给贫穷的乡亲们带了生活上的实惠所以文章对村里人剪七里香卖钱的做法并没有过多的指责

D文章认为现代文明没有给我们带喜悦反而作者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的疏离环境的破坏心中有深深的隐忧

E通观全文作者对七里香花充满了爱恋可以说是刻骨铭心梦魂萦绕这既缘于儿童时的情结也缘于对优美环境的喜爱

解析A项“站在庭院里眺望”是儿时的回忆;D项“现代文明并没有给我们带喜悦”不对原文是“现代文明给我们带了什么?仅仅是喜悦吗?”

答案AD

2文章以“七里香花开”为题有何寓意?

答 答案既表明文中主要写七里香又表明这是大自然美丽景致的一个缩影这美丽景致极容易引起人们的喜爱从而对七里香的消失大自然的破坏表示惋惜对现代文明带的负面后果进行反思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3文章第一段写到童年时山野的记忆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 答案以乡野那色彩绚烂充满生机的美好春色与城市的冰冷、孤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对乡野五彩斑斓的春天的赞美也包含了对空虚的城市的无奈与厌弃;引出迷人的七里香为下文张本

4第二段中说“提及七里香内心往往被芬芳填满”请说说文中是从哪些角度描绘这“芬芳”的?

答 答案(1)家乡的小山村被七里香环绕构成了童年生活的花园(2)漫山遍野开满了七里香让人沉醉(3)乡亲们剪七里香卖钱十分欢快

三、(2010·镇赉一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生命的灯

①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村民们默默地你我往

②苦行僧转过一条巷子时他看见有一团晕黄的灯光正从巷子的深处静静地亮过他听到有个村民说“孙瞎子过了”

③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那灯笼渐渐近了晕黄的灯光渐渐从深巷游移到了僧人的跟前僧人忍不住上前问道“很抱歉地问一声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笼的盲人回答他“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眼混沌”

④僧人问“既然你甚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你是为别人照明啊?”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ym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