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5-04 16: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梅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综述

X X X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汉中 723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梅花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分析了梅花独具魅力的景观效应;通过对梅花广泛运用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论述了梅花在古典园林中的造景作用,进而对梅花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运用加以阐述。提出梅花造景是园林造景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梅花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进而对梅花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利用提出了构想和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梅花;景观效应;园林造景

1 本综述的选题依据

1.1目的

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进展,园林建设的天地更为广阔,梅花在现代园林造景中有着广泛的利用前景。我国有着丰富的梅花种质资源,又有着深厚的梅文化底蕴,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具有令人瞩目的观赏价值。她不仅在我国古典园林中长期独领风骚,而且是当代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区建设中造景创意的独具魅力的资源。只要因地制宜合理地加以运用,把梅文化内涵巧妙地用于现代园林中,就可创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1.2意义

梅花作为中国传统名花,是园林造景创意的宝贵资源。本文在分析了梅花独具魅力的景观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对梅花广泛利用于古典皇家园林、第宅园林、寺观园林、梅花专类园以及城镇绿化的考察研究,论述了梅花在古典园林中的造景作用,进而对梅花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利用提出了构想和可行的措施。

2 文献综述

- 1 -

现代园林梅花是我国传统名贵花木,其栽培历史已有3000多年。梅花初植于殷商,渐盛于隋唐,兴盛于宋朝,明清之后发展更盛,到近代以后梅花的栽培及研究得到了飞速发展。随着对梅花的栽培和欣赏,梅花文化也得到迅速发展,人们称梅为“天下尤物”。梅花不仅姿态美丽,香气袭人,她的图案也娟秀可爱,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之赞叹:“傲雪斗霜,凌寒独放”、“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另外,梅花因其独特的生物特性和观赏特性成为中国园林中最具特色、不可缺少的植物造景材料之一。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梅花更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为现代园林带来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2.1梅花的景观效应分析

梅花较之其它花木有许多独特之处:花期特早、花期甚长、不畏霜雪、傲寒盛开乃植物界奇观。而且梅花是少数色、香、姿、韵俱居上乘的花木之一。在园林造景中根据梅花独特的优点和观赏特性来充分展现它的美和文化韵味。 2.1.1从梅花的生态习性看景观效应

梅花是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有时也可以长成灌木的模样,梅花属于阳性树种,阳光充足则树势生长旺盛、开花繁密。与其它植物相比具有很多的优越性。

(1)花期早而长,分布广

梅花最难得的是花期早。在严寒的隆冬,只有梅花不畏严寒,甚至可以和冰雪相容,在白雪皑皑的世界里,竞相开放。中国是梅花的故乡,栽培地区十分广泛,南至昆明北到华北、西至西藏东到上海都能见到梅花的踪迹,梅花花期从南到北,在我国可盛开5个月之久。

(2)适应性强

从梅花的种植的分布广泛,可见其适应性较强。梅花耐旱、耐瘠薄土壤,对肥料、湿度、水分都有较宽的适应能力。梅花喜阳光,因此在具体造景中应该植于高处、迎向太阳。

(3)长寿树种

梅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中最长寿的木本花卉,寿命可以达到几百甚至上千年。国内至

- 2 -

今存留的古梅有12株,它们是祖国璀璨文化的活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多得的自然园林景观。

2.1.2 从梅花的观赏特性看景观效应

(1)色

梅花花色丰富,变化较大,主要有粉红、淡粉、肉红、深红、白、乳黄、淡黄等色,有的具红白斑驳条纹,有的边缘洒晕,可以利用梅花的花色,创造出不同的园林景观。

“雪海香涛”景观梅花最原始、最本质的花色为白色,白色花花香浓郁、银装素裹、冰清玉洁,古人常将白梅与雪相比,赞其“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称曰“肌肤绰约真仙子,洗尽铅华,素面初无一点妆。”片植白梅,极易形成“雪海香涛”景观。如杭州邓尉超山的“香雪海”,均以大片果梅群植,气势浩瀚,蔚为壮观,既兼顾观花之效,又有其经济价值。作为园林造景,可选择花繁色亮、不同花期的品种,如江梅型的雪梅、六瓣梅、磨山小梅,龙游梅及玉蝶型的梅花品种。

“姹紫嫣红”景观红色是喜庆、吉祥、幸运之色。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胭梅”、“一种冰魂物已优,朱唇点注更风流”可见红梅较为名贵。成片种植红梅,在万木冻欲绝之际,更可见其争芳斗艳、力戟春回的梅花精神。

“绿萼飘香”景观

“梅格已孤高,绿萼更幽绝。”绿萼梅花花瓣呈淡黄、乳白之色,因其萼绿且枝小而得名,又称“绿梅”。绿萼梅花花香馥励,花蕾如碧玉,置身其中,清幽而高雅。

(2)香

我国人民传统的赏花习俗,一向以花香为重。而梅花“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梅花的花香不同于幽兰的幽香、荷花的清香、白兰的浓郁香和玫瑰的甜腻香,而是一种冷凝而清芬的暗香,在寒风中阵阵袭来,不媚俗、不轻佻,故梅之香有“一任群芳忌”,“孤压群芳顶”之赞誉。梅花花香清、幽、寒、冷,片植芳香梅花,漫步梅林,暗香浮动,更有“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一种清香,占断百花香”之感慨。梅花香不仅能带给人美的感受,其花香还具药效。据报道,梅花花香具有杀菌消毒、提神醒脑,同时还能降低血压。

- 3 -

(3)姿

梅花疏影横斜,古干虬枝,历来是诗人画家青睐的对象。梅花因品种不同,姿态有直枝向上,有横伸之梅,有枝条向下生长的垂枝梅,有枝条自然扭曲的龙游梅经及各类经过人工造型的盆景梅花。直立梅姿态挺拔,最适合群植,可形成十里梅海之壮丽景观,同时更能体现梅花的高标傲骨之美。银红台阁、桃红台阁、淡晕宫粉、复瓣跳枝以及丰后类梅花更能体现梅花的这种美。

淡寒红、小欧宫粉、小红朱砂、白须朱砂、红千鸟、米单绿、昆明小跳枝等梅花品种株型紧凑,枝条平伸生长,整株树犹如一把伞。此类梅花最宜孤植,若种植在山石间、道桥旁、溪流畔,更可体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垂枝梅姿态飘逸秀美,宜装饰湖岸水景,“玉树临流雪作堆,寒光疏影共徘徊。多情最是黄错月,配合春风不用媒。”

龙游梅根盘错节,老态龙钟,小枝自然扭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最适宜孤植。艺梅最宜布置在小庭院中,依其风格可3~5株成片栽植,可形成病梅区,或与松、竹、火棘等绿色植物或山石搭配,组合成大型的写意地景,形成一首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4)韵

梅以韵胜、以格高,梅花之传神之处在于其神韵。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所以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今天,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则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谓之“梅韵四贵”。 2.2 梅花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

梅花以其繁多的品种、优美的姿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造景素材,在我国皇家园林、园林绿化、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中均曾广泛应用。中国园林中应用梅花的历史悠久,历代帝王宫苑多植梅花,《西京杂记》载,两千多年前,汉修上林苑,种有多种梅花。粱简文帝作“梅花赋”,谓灵苑之中,奇木万品,梅花特蚤。唐开元间,唐明皇的宠妃王采萍所居栏槛,悉植数株,上榜曰“梅亭”。元汴梁宫中植有绛輎梅。明代罗伦描述北方宫苑梅花:“玉堂不让孤山趣,雪里冰肌對紫薇”。

梅花很早被选作城镇绿化树种。西汉杨雄作《蜀都赋》谓成都“被以樱、梅、树以

- 4 -

木兰”。直到宋代,陆游仍赞美成都城内至西郊,沿途梅花“二十里中香不断”。南朝何逊对道旁梅花也留有“街霜当路发,映雪疑寒开”的诗句。历代士大夫的私园和民间宅院用梅花布置成景区、景点者最常见,尤其是明清时期江南一带私家园林兴旺发达,随园主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要求,各地建成的梅花景点,异彩纷呈,如扬州的“梅庄”、杭州孤山探梅的“放鹤亭”、南京辟园的“梅屋烘晴”、瞻园的“岁寒亭”、常州红梅阁的“红梅春晓”等为其代表。

梅花寿长、质净、花香、韵胜,为中国寺观园林中的常见树种。梅花多被植于大殿前庭增添端庄、圣洁气氛,或孤植、散植于殿堂侧院美化环境。中国现存的古梅,52%保存在各地寺观里,有的单独成为古迹名胜景点供旅游观光。 2.3 梅花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运用

作为传承梅文化悠久历史的中国园林,一直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备受东西方人们的喜爱。中国梅文化深厚的意蕴对梅花造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梅花在中国园林中运用相当广泛,成为中国园林的特色之一。现代园林中应充分借鉴古典园林梅花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并巧妙运用梅文化,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中国的园林中常用梅花来造景,可见梅花的魅力所在。梅花在庭院布局、园林空间、建筑周围环境的处理上有显著的效果,易形成优雅惬意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梅花在园林造景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2.3.1 以梅花为主,建立梅花专类园

所谓梅花专类园,指以梅花为主体植物材料,在一定范围内采用群植、片植的形式栽于重要位置,宏观欣赏梅花的群体美。同时宣传丰富多采的中国梅文化,使之成为园林建设中极富中国特色的专类花园。当今的梅花专类园,根据营建目的和服务对象,分为不同类型。有以生产梅子或药花为主要目的的梅园,如江苏吴县邓尉观梅、广东罗冈观梅、安徽歙县观梅等;有公园型梅花专类园,以面向大众赏梅为目的,多建于城市市区或近郊或原有植物园、公园、景区内。如昆明黒龙潭公园“龙泉探梅”、杭州“灵峰探梅”等;有以收集整理梅花品种资源为主,开展科学研究为中心,弘扬梅文化,兼具旅游和开发任务的的综合型梅花专类园,其代表当推武汉市东湖磨山梅园,其也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在梅花花谢后的漫长时期内,全树观赏价值不突出。故梅园中选择适当的陪衬花木,

- 5 -

至为重要。梅花为小乔木,一般应选择比梅低矮的灌木、球根、宿根花卉和地被植物为主,种类和数量都不宜过多,要求主次分明,充分体现群体美。梅花品种繁多,不同品种花期不一。大型梅园应注意品种的搭配,可划分小区栽培将早花品种如龙游梅、寒红梅、江梅等栽植一区,晚花品种如虎丘晚粉、金钱绿萼、丰后等

另栽一区。其它多数品种花期集中可集中连片栽植。这样可延长群体花期,造成梅花交替开花的优美季相景观。也可将花期相近的品种,按花色分小区栽培。花开之日,梅园里红一片、绿一片、白一片,对比鲜明,别有一番特色。 2.3.2 梅花与园林元素的搭配

园林元素包括自然景物、园林建筑、园林植物等诸多体现园林景观的事物。人们在创造梅花美学时,除了体现梅花百花园自身的形态美之外,还需借助其它的园林元素来创造更丰富、广阔的意境之美。

(1)梅花与自然景物的组合

《梅品》云:“梅在淡云、晓月、薄烟、细雨、清烟、佳月、夕阳、微雪、晓霞中观赏格外传神;尤其月夜、雪中赏梅,韵味别具。”

水是生命之源,梅花开时,在清亮柔缓的溪水映照下,梅花更加坚劲突出。梅花景观与水体环境配置可营造出简远、疏朗、雅致的园林意境。垂枝梅、龙游梅栽植在水边,风姿飘逸潇洒,照水画卷优美生动,观赏效果倍增。武汉东湖磨山梅园设有多处这般临水观梅小品,成为游人留影佳处。

雪是纯洁的化身,严寒的使者,雪为梅花铺开了宣纸般的银白世界。因雪与白梅在色彩和形状上非常相似,诗人常以此大做文章。有时故意将两者混淆:“似雪是花花似雪,梅花又向雪中开”。有时又让两者比赛:“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石为大地之骨,其坚贞、刚硬与梅花同格。梅石相配,刚劲简洁,能创造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如云南小石林风景区,在奇峰怪石之间,散植几株宫粉型梅花,梅石对比强烈,梅花借石更艳,岩石因梅而活。无锡梅园有一组象征“福禄寿三仙”的太湖石群,环绕红苞绿萼梅树,横斜影动,好似一幅幽雅的群仙赏梅图。

(2)梅花与园林建筑的搭配

- 6 -

在亭、台、楼、阁、桥畔、水榭附近,孤植或丛植梅花,不仅能起色彩和谐的作用,而且烘托了园林建筑的静幽、壮观和梅花的清丽、明艳。如昆明大观楼,人们在其左侧孤植了一株玉蝶型梅花,冬日一树银花,把名楼烘托的更为壮丽。有的孤植梅树与建筑小品相衬,烘托特定环境,如武汉东湖梅园的冷艳亭与梅花相映成趣。在湖池桥畔水边植一株或一丛姿态优美的梅树,如垂枝梅,更有“池水倒窥疏影动”的韵味。在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的空间中用这种拟画法配置是对我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手法的继承。

(3)梅花与其他植物配置

梅花与其他植物材料的组合,不仅能创造优美的景致,更能将无限的诗情画意带入园林,并形成中国园林特有的情境与意境。梅竹合植,可谓“竹间璀璨出新枝”;梅与柳相配,刚柔相济,相得益彰。梅花配草坪,这是古人不曾接触的梅花配置技术。小范围的梅花与草坪以及其它花木配置组景,效果特佳。如武汉东湖梨园路旁有一小块草坪,五株寒红梅丛植于草坪一侧构成主景,与梧桐、侧柏、桂花等边沿木靠近。一株青枫高过梅树居其后,天际线高低曲折,立侧面通透开朗。早春,人们不仅可从路旁观看红梅,还可席地草坪欣赏风姿各异的梅花个体美。另外,以竹为背景,兰花、寒菊为地被植物衬托,几株梅花点缀其间,构置景观,既突出了“四君子”的主题,又给萧瑟的冬季带来清丽。亦可把严冬时节傲霜斗雪、屹然挺立的松、竹、梅混栽,称之为“岁寒三友”图。

3 讨论

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进展,园林建设的天地更为广阔,梅花在现代园林造景中有着广泛的利用前景。 3.1 建立种质资源圃

继续调查收集国内梅花品种资源,进行品种整理、品种分类,培育新品种,繁殖推广良种,为深入开展梅花的科学研究提供物质基础和基地。 3.2 建立梅花专类园

所谓梅花专类园,指以梅花为主题植物材料,在一定范围内采用丛植或林植方式栽培梅花,从而在宏观上欣赏梅花的群体美。或是精工制作桩景,细品梅花的姿韵美。同时宣传丰富多采的中国梅文花,使之成为园林建设中极富中国特色的专类花园。当今的

- 7 -

梅花专类园,根据营建目的和服务对象,可分为如下几种主要类型: (1)生产型梅花专类园,以生产梅子或药花为主要目的的梅园,按果树栽培技术经管; (2)公园型梅花专类园,以面向大众赏梅为目的的梅园,可建于城市市区或近郊或原有植物园、公园、风景区内。根据当地的地貌环境、历史背景、风土民情、人文因素,因地制宜。建成山水型、山林型、古典园林型、桩景型等各具特色的梅园; (3)纪念型梅花专类园,为纪念著名人物或英雄群体为目的梅园; (4)综合型梅花专类园,以收集整理梅花品种资源为主,开展梅花科学研究为中心,兼具旅游和开发功能的综合型梅花专类园。

建设梅花专类园要注意梅园选址应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灌溉便利的小丘岗地。在梅园性质确定后,设计施工中要突出本园特色,以有别于其他梅园。梅花为长寿花木,以古朴苍劲见胜,故应移植一批大梅树和几株百年以上的古梅,奠定基础。梅花品种繁多,不同的品种,耐寒程度有别,花期早晚不一。北方地区应选用能抗-20℃以上的抗寒品种。长江流域一带梅花的群体花期可从春节一直到仲春。大型梅园应注意品种搭配,可按花期早晚划分小区栽培,将同期开花的品种集中连片栽植,从整体上延长群体花期,造成梅花一地交替开花的季相景观。或将花期近的品种,按花色分块栽培。花开之日,梅园里红一片、紫一片、绿一片、白一片,对比鲜明,绚丽多彩。梅花花谢后景色冷落枯寂,应考虑与其他常绿、落叶乔灌木的合理配植,使四季有花,长年园景宜人。梅园以植物造景体现自然美,园中建筑物宜少、宜小,造型力求与主题协调呼应,结构开阔,无碍视野;淡抹粉墨,雅丽大方。 3.3 梅花配植组景

可利用古梅,形成为象天台山的“隋梅”、曹溪寺的“元梅”、醉翁亭的“欧梅”等类似的著名旅游观光景点的主景。梅花还可与其他植物物种组合构景,如古称梅、兰、竹、菊为 “四君子”,以竹为背景,兰花、寒菊作为地被植物衬托梅花,冬景分外清丽。梅花还可充当配角,作为对植于厅堂院落、亭台以及桥头的点缀,起到拱托、丰富景观画面的作用,并协调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在水域风光地,可临水植梅组景,采用垂枝型、龙游型、照水型等姿态飘逸潇洒的梅花,使照水画卷优美生动,观赏效果倍增。在山林风景地,可依山植梅组景,体现古干扶疏,苔枝浮翠,“高卧梅花月半床”的山林野趣。梅花配草坪,这是顺应大规模游人赏梅活动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梅花配植形式。可将几株梅花丛植于草坪一侧构成主景,与其背后的松类、侧柏等乔木相接,视觉通透开朗,景物深远,便于游人在草坪席地欣赏风姿各异的梅花个体美。梅花配奇石,

- 8 -

朴素简洁,妙笔生花,亦别有一番韵味。奇峰怪石因梅而活,铁骨梅花借石更艳。 3.4 梅花展览的造景素材

梅花桩景、瓶插是梅花展览厅堂中不可缺少的造景素材;是中国盆景艺术作品中独具特色的珍品,一般以树干苍古、盘曲裸根、枝瘦花疏为佳作。桩景可作中心展区的主景,采用大型风致盆景形式布置,借古人颂梅诗词散句为意境,创作“香雪海图”“岁寒图”之类的立体画面,宜选用南天竹、火棘、枸杞等小果型的观果盆景及迎春、水仙、万年青、兰花、吉祥草、凤尾草等陪衬,既收相得益彰之效,且有共祝人寿年丰之意。梅花是理想的木本插花素材,其切花期长。枝条单条直立者挺拔,分枝多者横斜,干老缠苔者苍劲,扭曲低垂者潇洒,各具独特的线条美,便于造型。梅花花色繁多,宫粉梅绯丽,绿萼、玉蝶梅冰清,朱砂梅嫣红。单色插花各领风骚,诸色配插绚丽多彩,芳香淡远。插花的插材与容器、背景(道具、环境)之间讲究和谐统一。

通常供盆栽或制作桩景的梅花,多注重姿态的优美,很少讲究品种。为满足人们欣赏梅花品种的要求,展览时可用插瓶的办法弥补。如将品种花枝,用瓶、盘、竹筒等不同容器分插,并配插观叶、观花、观果植物,按梅花品种分类系统排列,分散陈列在展室的桌、几、架及壁、柱、门窗上,并悬挂品名牌。这样,既有梅花品种的演变进程和选育知识的科学内涵,同时又给观众以瓶梅艺术美的享受。

梅花高标逸韵,展览宜取清净素雅的格调,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布展,展室背景颜色,均以浅灰、水蓝、米黄、淡绿等冷色调为宜。使用窗帘、台布、屏风、灯饰、品种牌、题名牌、相框等配件,其图案、色彩,要与梅花主题协调。几架以红木、根藤、竹架较为理想,花盆以紫砂陶盆为上乘。展台、展架搭配合理,盆梅、桩景上架,注意高低错落、花色相间、宜疏不宜密,在体现群体美的同时,充分显示出个体美。背景墙面可挂梅花诗画、照片衬托。门柱用壁瓶、竹筒插花、插叶、插果枝装饰。空间悬吊一些吊兰、天门冬、长春藤等观叶植物。窗台、桌几间隙,适当布置一些水仙、兰花之类,地上用棕竹、橡皮树、龟背竹、风尾竹、红背桂、吉祥草、万年青、肾蕨、迎春、云南黄馨等填空、护脚。总之,使展厅内梅花醒目,春意盎然,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4 结论

以梅造园,梅因园而茂,园因梅而彰;以梅造景,梅因景而活,园因景而显。不管

- 9 -

是以梅造景、借景、或是用梅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多种多样。我国有着丰富的梅花种质资源,又有着深厚的梅文化底蕴,只要因地制宜合理地加以运用,把梅文化内涵巧妙地用于现代园林中,就可创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植物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 陈俊愉.中国梅花品种图志[M].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3] 陈俊愉.梅花漫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4] 晏晓兰.梅花[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5] 阿苏荣,郑维伟.浅议梅花造景[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增刊):119-120. [6] 王其超等“古梅与名梅”载:陈俊愉主编《中国梅花》海南出版.1996. [7] 王光耀“南京城市绿化树种选择问题讨论”《南京园林资料汇编》.1981.

[8] 李志鸿. 从传统到现代:长乐梅花岛海洋文明的曲折之路[D]. 福建师范大学 , 2007

[9] 张盛钟.梅花山苦竹资源经营利用.中国现代农业文集.刘茂才主编.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 [10] 卢圣.植物造景[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4.

[11] 张艳芳.中国梅花大观[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12] 张孝岳.梅与梅文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13] 华海镜,金荷仙.梅花题画诗[ J].中国园林, 2005, 21 (3): 41-43.

[14] 林雁.浅论梅花与屋宇楼阁的配置[ 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2, 17(2): 86-89. [15] 林雁.梅花与植物的配置[J].园林, 2003(1): 7-9.

[16] 林雁.论梅花与背景植物的配置[J].中国园林, 2003, 19(2): 50-52. [17] 林雁.论梅花与水体的配置[ 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4, 21 (1): 65-69. [18] 李义,朱红霞.花文化与园林植物配置[ J].园林, 2003(10): 14-15.

- 1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yd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