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课堂笔记 叶浩
更新时间:2024-01-23 08: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课堂笔记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主编
“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艾宾浩斯
心理学派的历史发展 引自《现代心理学史》(美 杜?舒尔茨 )第11页
1650 1700 1750 1800 1850 1900 1930 1970 冯特 铁钦纳 施图姆夫 屈尔佩 达尔文 詹姆士 杜威 高尔顿 霍尔 卡尔 卡特尔 伍德沃斯 摩根 桑代克 笛卡儿 孔德 罗曼尼斯 洛勃 托尔曼 赫尔 巴甫洛夫 霍尔特 拉施里 斯金纳 格式塔 爱伦费斯 韦特墨 勒温 康德 马赫 考夫卡 苛勒 沙科 莱布尼茨 赫尔巴特 弗洛伊德 荣格 弗洛姆 雅内
第一章 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 §1.1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 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构造主义 布伦塔诺 机能主义 安吉尔 行为主义 华生 伽思里 精神分析 阿德勒 霍妮 泰勒士(约前624-前547)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其思想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区分了身体与灵魂。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
情欲(lust)三部分。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其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
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提出“四根说”(土、火、水、空气)。
(二) 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柏拉图(前427-前347)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
意气和情欲)。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后来康德明确提出)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论灵魂》。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合一的,可通过身体、行为间接了解灵
魂。最早提出演绎法。
(三) 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1、 怀疑学派(皮浪) 2、 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 3、 斯多噶学派(芝诺) 4、 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
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 中世纪哲学心理学思想
奥古斯丁(354-430)提出内省法。
(二) 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1452-1519)提出影响距离知觉的五种因素:①线条透视、②节目透视、③空气透视、④移动透
视、⑤双眼视差。 三、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概述
培根(1561-1626)“知识就是力量”,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原则。首创归纳法。
笛卡儿(1596-1650)虽未正式提出“反射”这一术语,但提出了反射论思想。在心理学史上被称为反射
动作学说的创始人。描绘了反射活动的模式。 (二)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
1、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霍布士、洛克、贝克莱、休谟、哈特莱、布朗、詹姆斯?穆勒。 △洛克提出“第一性质”,指物体的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等。
2、法国的感觉主义心理学(拉美特利、孔狄亚克、狄德罗、爱尔维修、费尔巴哈)
3、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代表人物: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沃尔夫、提顿斯、康德、赫尔巴特、陆宰。
§1.2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
一、古代医学和生理学中的心理学思想
希波克拉底(约前460-前370)西方医学之父。提出体液说(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 加伦(盖伦)(130-200)提出气质类型说。
二、天文学与心理学
三、生理学与心理学(#人物与主要成就) (一)关于脑机能的研究
1、 加尔的颅相学
(颅相学虽然在西方风行了一个世纪,但其缺乏科学依据。) 2、 弗卢龙的大脑统一机能说 3、 布罗卡言语运动中枢的发现
4、 运动和感觉中枢的发现-——弗里奇和希齐格 (二)关于神经生理学的研究
1、 【贝尔——马戎第定律】(# 概念)
贝尔于1807年发现脊髓神经的后根只传导感觉刺激,前根只传导运动冲动,证明了传导感觉刺激和运动冲动系由不同的神经纤维分担,这就是著名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差异定律。1819年,马戎第也独立地发现了这个定律,所以这个定律也称“贝尔——马戎第定律”。
2、 赫尔姆霍茨对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
他于1850年第一次对神经传导的速度进行了测量。他用自己发明的筋肉测量计,以电刺激蛙的神经,然后测量筋肉伸缩和神经长度的关系,测量结果发现蛙的神经传导速度每秒不到50米。后来他对人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人的神经传导速度为50~100米每秒。其研究的重要意义是使心理学家认识到心理过程是可以实验和测量的,过去无法形容的“灵魂”居然可以时间化,从而打破了心理不能实验和测量的神话。
(三)关于感觉生理学的研究 四、物理学与心理学——心理物理学
韦伯定律
K=△I/I 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数量法则。
“观察彼此对象间的差异时,我们所觉察到的不是绝对的差别,乃是相对的差别,这是在几种感官内都曾得到证实的观察。”
“我们把两件东西比较而观察其差别时,我们并不是看到这两件东西的差异,所看到的乃是这个差异对于所比较的东西的分量之比。”
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
S=KlgR 第一次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
§1 .3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一、实验心理学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实验心理学创立的主要贡献者(约翰内斯?缪勒、赫尔姆霍茨、韦伯、费希纳、冯特)
第一编 意识心理学 第二章 内容心理学
冯特(1832-1920)德,心理科学的建立者,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主要著作:《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第一次提出实验心理学的概念)、《关于人类和动物灵魂的讲演录》(收录实验)、*《生理心理学原理》(标志冯特实验心理学思想的成熟)、*《心理学大纲》(提出情感三维说、标志心理学体系的完全确立)、《民族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为何产生于德国? ①德国对心理学的界定比英、法更早; ②德国大学崇尚学术自由,而英法比较保守; ③德国人善于纯理论思辨的思维方式。 心理学体系: ①个体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②民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一、心理科学观
(一) 心理学哲学的关系
他认为所有学科都源于哲学,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心理学也不例外,哲学是它的基础之一。 (二) 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
他认为心理学并非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心理过程与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平行的系列。 ◎心身关系理论 主张心身平行论,认为心理过程和大脑的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系列,二者有一致的协调但不存在因果关系。其心身平行论是错误的,是一种唯心主义二元论,但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具有积极意义,区分了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避免了二者的混同。 (三) 心理学的应用性
把心理学视为纯科学,不主张进行应用研究。这就限制了冯特的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使冯特只局限于感知、联想、反应时等研究,使心理学从一独立便脱离了社会生活,从而大大削弱了其生命力。 二、 心理学的对象
他认为一切科学都研究经验,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其他科学研究间接经验。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统一起来,推动了心理学的独立,但是,他用经验代替心理,偷换客观事物,抹杀了心和物的区别,从而否定了心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的原则。 三、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和历史法
【实验内省法】冯特主张把实验法和内省法结合起来,以实验条件控制内省,即在实验控制的条件
下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以消除主观内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冯特为实施实验内省法制定了四条规则:
1、 要让被试了解自我观察开始的时间,以便使被试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2、 观察自我的过程开始以后,被试必须集中注意于内部的心理活动,避免各种无关刺激的影响; 3、 必须控制实验条件,使自我观察能重复进行以便于验证; 4、 经常变换刺激条件,以使被试能把刺激和自己的心理过程分离开来。 尽管冯特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内省法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但他更注重实验。他的历史功绩之一就是把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一套实验方法引入心理学,把传统的经验性内省改造为实验性内省,特别注重利用各种仪器和工具等客观实验技术,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获得明显的进步,也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
四、心理学的任务与内容——对经验或意识的元素进行分析和综合 (一) 经验的分析
意识是一种过程,其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个:感觉、情感。 经验 :①主体——感觉、心理意识过程
②客体——人对外部世界的经验是间接推论而来的自然的现象
【情感三维说】冯特通过实验认为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和兴奋-沉静是情感的三个维度。它们彼此独立而不相同。每一特定的情感都是这三个维度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情感是动态的,不同的情感元素结合成情绪。 (二) 经验的结合
1、 联想 方式:融合、同化、合并(复合)、相继联想
2、 【统觉】把特定心理内容由意识的范围提升到注意焦点的过程。
3、 心理复合的规律:①创造性综合原则
②心理关系原则 ③心理对比原则
▲对冯特的评价
[贡献]①由于冯特的努力,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是冯特最大的贡献。冯特全面总结了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哲学心理学的体系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心理学有关的研究课题结合起来,把实验法引入心理学,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办第一种实验心理学刊物《哲学研究》,确定了一批典型的心理学实验项目,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和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②冯特不仅是心理科学的建立者,也是心理学发展的促进者。冯特广招门徒,霍尔、卡特尔、安吉尔、斯皮尔曼、铁钦纳等人都是他的学生。他们多数都成为各国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冯特主张以实验法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工具,把传统的内省改造为实验的内省,从而使经验、思辨的心理学成为实验的心理学。首创内容心理学派。主张二分法,把意识分析为感觉和情感两种因素。提出情感三维说。这些观点对心理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局限]①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无疑犯了主观唯心 主义的错误;
②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省法,内省的成分在他的方法中仍占一定比例; ③冯特的理论体系既复杂又混乱。
◎最早用实验法研究身心关系的是费希纳,为什么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①费希纳的研究只限于感觉,而冯特的研究志在建立一门新的学科; ②任何一个学科的出现都要具备三个条件:明确的主题、具体的方法和系统的理论,冯特的研究恰好具备; ③冯特创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实验心理学家,使得科学心理学得以在全世界迅速发展。 艾宾浩斯(1850-1909),著作:《记忆》、《心理学概论》
△对艾宾浩斯记忆研究工作的评价:
[贡献]①他的研究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记忆的实验研究,是首创性的工作,具有历史意义;
②康德曾认为高级心理活动不能用实验研究,而艾宾浩斯用实验方法研究学习、记忆、思维等高级心理过程,打破了这一禁区,为实验心理学打开一个新局面;
③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④激起了各国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的热潮,大大促进了记忆心理学的发展。
[局限]①艾宾浩斯对记忆过程的发展只作了定量分析,对记忆内容性质上的变化没有进行分析;
②他所用的无意义音节是人为的,脱离实际,有很大的局限性; ③他把记忆当作机械重复的结果,没有考虑到记忆是个复杂的主动过程;
④他以自己作被试,产生大量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且知道实验意图,就给实验结果带来微妙的变化,因而不具有普遍性。
格奥尔格?缪勒(1850-1934)
△关于记忆的实验研究
修正了艾宾浩斯的缺陷。提出记忆干扰理论(前摄抑制、倒摄抑制)。与舒曼一起发明了记忆鼓。使用联对词,发现人的记忆过程是有目的、主动的过程。 △缪勒的学生
舒曼(1863-1940)强调视觉整体性,以研究视觉的空间知觉著称。
乔斯特(1870-1920)“乔斯特法则”,如果新旧两种联想的强度相等,那么每重复一次,都有加强
旧联想的作用,因而使旧联想比新联想更有效地保持它的强度。
卡茨(1884-1953)以研究颜色现象闻名,强调经验在颜色知觉中的作用。
鲁滨(1886-1951)研究对象和背景之间的关系,认为图形和背景的关系因注意点而互换。
第三章 意动心理学 [意动]指没有外化的动作(意识活动) ※§3.1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与冯特对比)
布伦塔诺 Brentano(1838-1917)意动心理学创始人
著作:《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论感性和知性的意识》。 ▲布伦塔诺的心理学思想
思想渊源:①官能心理学(亚里士多德)
②理性主义(莱布尼茨)
(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冯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感觉、情感等直接经验;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应以意动作为自己的
研究对象。
2、 布伦塔诺指出,意动与内容是有区别的:意动指的是各种心理的活动或动作,内容则为意动所涉及的
各种对象;另一方面,二者又是联系在一起的:任何意动总是指向于一定的内容,指向于一定的客体。[但这个客体不是一般心理学家所称的客体,它不存在于外在世界而存在于内在世界,所以叫做“内在的对象性”。心理
活动就是以这种内在的对象性为其特征并与物理现象想区别的。物理现象就没有这种特征,它是自己包含着自己,是自足的。意动虽然是以其内在的对象性为特征但这个内在的对象或内容却不是心理本身,它是物理现象,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只有意动才是心理现象,因而,说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也就是说心理学是以意动作为研究对象。]
△布把意动分为三类:①表象的意动(感觉、想象活动等);--最基本的
②判断的意动(知觉、回忆、承认、拒绝等); ③爱憎的意动(情感、决心、意志、希望、欲望等)。
(二)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冯特:实验内省法、历史法) [内省:以正在进行着的心理过程为对象的观察]
布主张经验法(侧重观察而非实验)。他认为,科学心理学不应局限于一些细节的实验上,而应着眼于对心理现象作大体的解释,这样才不至于使心理学迷失于实验法之中。
布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
1、 内部知觉或反省——指对刚刚过去的在记忆中仍呈鲜活状态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的观察。布
认为心理现象是不断变化的,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内省实际上是根本不可能的;
2、 自然观察法——观察别人的言语、动作以及其他表现,并对儿童、动物、变态的人以及不同
的文化进行研究。
▲对布伦塔诺的评价
[贡献]①其贡献不在于研究某一问题,而在于基本研究取向和基本观点;
②布的意动心理学直接促进了奥国学派的建立,并推动了欧洲机能心理学的兴起;
③由于意动心理学重视人的心理能动性和整体性,因而它对目的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和完形心理学均起了理论先驱的作用,并对二十世纪美国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也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④意动心理学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心理学只能是经验的科学”被经验心理学视为经典。 [不足]①对心理学的具体问题未作较深入的研究,即使是意动问题,也只作了一些分类,并未对各种意动的特性、关系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做细致的研究;
②他把心理活动的内容与作为心理的源泉的客观现实混为一谈,进而把心理内容排除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外。
§3.2斯顿夫的机能心理学
斯顿夫 Stumpf(1848-1936) 乐音心理学
音与音之间的谐和是形成音乐的基础;
同时发生的数音是否和谐决定于音与音的融合程度,融合程度越高,音乐越和谐; 谐和的数个音使人在心理上形成一个统一体,即形成单一音;
人对音乐谐和的辨别不是经验的,而是先验的。
§3.3形质学派
主要观点:认为形、形质的形成有赖于意动。 代表人物:
1、 厄棱费尔(1859-1932)形质学派的创立者,著作《论形质》。他抛弃了形质的要素构想,提出:
①形质具有感觉和观念复合的新属性; ②形的概念具有限定的特征;
③把形的概念由空间的形扩展到音的形。
他认为比较或集合的心理的意动可把形质从基体中抽出来,这样,就使形质和意动联系起来,他也就成了一位意动心理学家。
2、麦农(1853-1920)形质学派或格拉茨学派的领袖,著作《复型和关系的心理学》,主要观点:
创造的(即厄棱费尔的基素)和被创造的内容(即厄棱费尔的形质)合起来可造成一种复型。复型分实在复型和思想复型两种。实在的复型等于知觉,思想的复型等于概念。思想的复型形成于创造的行动,即创造意动,再通过创造意动把感觉元素变成统一的整体,而实在的复型的形成除有赖于创造的行动之外,还有赖于被认识事物所固有的关系,也就是刺激的特征。 3、威塔塞克(1870-1915)
他认为,复型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心理的创造意动。并且,复型可以是简单的,在这时,创造几乎是自动的;复型也可以是复杂的,在这时,复型既取决于客体刺激物的外在因素,也决定于内在的创造的意动。
§3.4二重心理学
麦塞尔最早提出二重心理学的主张
符茨堡学派代表人物:屈尔佩、马尔比、瓦特、阿赫、彪勒
第四章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
◎威尔斯把实用主义哲学称为“帝国主义哲学”,为什么? ①实用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但到二战前期才广泛传播; ②实用主义把经验作为事件的基础; ③实用主义是贝克莱和休谟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继承者; ④实用主义把经验说成是超越物质和精神对立的东西,也超越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范围; ⑤实用主义既是实证主义和马赫主义者的同伙,又继承了尼采、叔本华、伯格森等人的反理性主义; ⑥实用主义强调要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的要求,并把资产阶级处世秘诀当作普遍的认识和行为准则。 詹姆士(1842-1910)
▲实用主义心理学体系
(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指感觉、愿望、情绪、认识、推理、决心、意志等的原因、条件和直接后果。 “意识流学说”:意识不是一些割裂的片段,而是一种整体的经验,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 *意识具有五个基本特征:①意识是属于私人的(主观性);
②意识是常变的; ③意识是连续不断的;
④意识必定有它自身以外的对象,而意识又具有对这些对象认识的功能; ⑤意识具有选择性。
△意识状态的原因——他反对以灵魂来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同时又主张“思想自身就是思想者”,实质
上把意识状态的原因归结于思想本身,归结到思想的各种官能上,与灵魂说无本质区别。
△意识状态发生作用的条件——认为“意识状态的直接条件是大脑两半球内的某种活动”,“心理动作
可能一致地和绝对地是脑动作的功用”。
△意识状态的直接后果——意识的功用是指引有机体达到生存必需的目的。 (二) 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冯特比较) 冯 特:实验内省法、历史法 詹姆士:内省法、实验法、比较法
(三) ※习惯论——“习惯产生机制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凡是习惯都是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简
单的习惯是简单反射的发泄,复杂的习惯则是相互连锁着的更多的神经中枢的反射”,“因此,习惯是神经物质受外力作用而产生的适应性变化的过程”。
△ 人的习惯主要有两类:①由先天的倾向而来的习惯,叫本能;
②由教育而来的习惯,叫理性行为。
△ 习惯对个人的实用效果:①习惯使达到特定结果的活动更准确、更简化,减少疲劳;
②习惯减少完成动作操作时随意或意识注意。
(四) 记忆理论
△ 记忆的两种要素:①初级记忆—存在于意识之中的内容;
②次级记忆—“一个过去心灵状态,已经脱出意识之外,又重新回到我们的知识上”。
△ 关于记忆的原因,詹姆士认为,保持得好,回忆也好,其原因“就是神经系统里的习惯定律”。 △增进记忆力的唯一途径,就在于“对所愿保持的事实上连带构成各种异样联想”。 增进记忆力的方法:①机械方法(强化、拖延、重复);
②明哲方法(将记忆的事情按逻辑的方式使它们构成合理的系统,也就是将它们分
类分析成不同的部分);
③巧妙方法(发明许多技术性的记忆方法,如分析事实、名称列表)。
(五) 情绪理论
△“对于激动事件的知觉立即引起身体上的变化,而正当这些变化发生的时候,我们对这些相同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
△情绪有两种:①较粗糙的情绪,常伴有较强烈的身体的骚动;
②较精细的情绪,其身体反应常常是微弱的。
△情绪发生的原因:①以往情绪的重复;
②同类情感的刺激引起同类的反应。
△评价:其理论看到了情绪与身体变化的联系,强调了外周神经系统的活动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却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詹姆士在心理学史的地位和贡献
①詹姆士在心理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875-1876年詹姆士在哈佛大学开设《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关系》,这是第一个美国人开设的新心理学课程。并建立了供其教学示范用的心理学实验室。1890年,他出版的《心理学原理》是其最重要的心理学著作。他提出意识流学说、习惯论及记忆和情绪理论。由于他独特的人格,新颖的见解和流畅的文笔,更由于他的思想适应了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他的著作和学说对美国甚至世界心理学的发展均有重大的影响;
②詹姆士在美国心理学发展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美国许多心理学家如霍尔、安吉尔、桑代克、武德沃斯等人都承认受到詹姆士的影响而走上实验心理学的道路。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的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也都从詹姆士关于“意识流”、“表象”、“自我意识”等理论中吸取了养分。此外,他和皮尔士、杜威等人还是实用主义哲学的倡导人。所以说,詹姆士是美国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科学心理学家和最后一个哲学心理学家,在美国心理学的整个发展中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
③詹姆士的影响不仅限于美国和心理学领域。詹姆士的心理学体系既有自然主义心理学传统,又有人本主义的传统,奠定了美国心理学的发展方向。作为美国心理学之父,作为心理学的一代宗师,詹姆士是
当之无愧的。其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绝不限于美国,而其实用主义生活化及意识流学说也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三个德国人是:赫尔巴特、费希纳、冯特。 ◎对西方现代心理学影响最大的三个人:巴甫洛夫、弗洛伊德、斯金纳。 第五章 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
◎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的主要分歧 1、 研究对象上的分歧 ①构造主义研究意识内容和意识构成的要素。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或意识内容本身,不应该研究其意义或功用; ②机能主义研究意识的机能。杜威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有机体的适应活动,心理学研究应当以心理“效用”为目的。哥伦比亚学派也主张研究意识的功用。 2、 研究方法上的分歧 ①铁钦纳采用内省法,是重在内省的实验内省法; ②机能主义重视客观的方法,虽不取消内省法,但不把它作为主要的方法,而主张多种方法并用,如实验法、测验法、统计法、等级法、评选法、社会研究法等。 3、 研究内容上的分歧 ①铁钦纳研究意识经验,他把意识经验分析成感觉、意象和情感三种基本元素; ②杜威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不能把整个活动分析为反射弧和把反射弧分析为刺激和反应,正像不能把意识分析为元素一样。他提出心理学要研究的是动作机能,哥伦比亚学派认为研究意识内容是为研究意识的机能服务的,但后者又要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此外还研究个体差异。 4、 身心关系上的分歧 ①铁钦纳主张身心平行论; ②机能主义认为生理与心理交互作用、互相影响。
◎为什么说构造主义学派是由铁钦纳所建立,而冯特仅仅是构造主义的前驱? ①铁钦纳虽然在一般观点上接受了冯特的心理学思想,但他本人有具体的研究和著述; ②他的构造主义体系也没有包含冯特心理学的全部思想; ③铁钦纳之所以称他的心理学是构造主义,是因为他以严格控制的内省观察为研究方法,认为意识经验是由感觉、表象、情感三种最基本的心理学元素构成的,心理学的最终任务就是把人类经验的元素完整地描述出来; ④与其说冯特是构造主义者,毋宁说构造主义是新型的冯特、是发展了的冯特。 铁钦纳 (1867-1927)英,一个把德国心理学引入美国的英国人。
主要著作:《心理学纲要》、《心理学入门》、《实验心理学》、《心理学教科书》 一、研究对象
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经验、心理、心理过程和意识都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表现形式。他认为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心理的结构,机能心理学虽然有用,但它必须建立在构造心理学的基础之上。铁钦纳这种把意识的构造或内容和它的机能截然分开的观点,含有明显的形而上学因素。 二、研究方法
内省法,认为内省是对意识经验的自我观察。铁钦纳只是对冯特的实验内省法加以改造,冯特的实验内省法重在实验,而铁的实验内省法重在内省,只不过他对内省的限制比冯特更加严格。
①铁坚持只有训练有素的观察者才能进行内省,坚持反对使用未受过训练的观察者; ②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是根据记忆来进行内省描述,这样内省就变成了回忆,内省考察变成了事后考察。而老练的观察者则会养成一种内省态度,因而他在观察进程中不仅可以在心理默记时而不干扰他的意识,甚至还可以做笔记; ③自我观察包括注意和记录两部分。注意必须保持最高度的集中,记录必须像照相一样地精确; ④内省者必须在情绪良好、精神饱满和身体健康时,在周围环境安适,摆脱外界干扰时,才能进行观察; ⑤内省必须是公正而无私地描述意识状态自身,而不是描述刺激本身。 三、任务和内容
铁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同自然科学的任务是一致的,都必须回答以下三个基本问题: ①“是什么”,即把意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元素; ②“怎么样”,即确定这些元素如何结合和结合的规律;
③“为什么”,即把这些元素跟它们的生理条件(神经过程)联系起来。
铁把意识经验分析成感觉、意象和情感三种基本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由当时环境的物理对象引起;意象是观念的元素,可以在想象或当时实际不存在的经验中找到;情感是情绪的元素,表现在爱、恨、忧愁等经验中。
铁认为意识元素有性质、强度、持续性、外延性和清晰性五个属性。 四、评价 [贡献]
①铁钦纳继承和发展了冯特创立的实验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坚持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向,为推动心理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②他正式打出构造主义旗帜,明确地划定了构造主义与其他学派,尤其是与美国机能主义之间的界限,导致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心理学派别的对立;
③他的构造主义提供了一个相当强有力的正统体系,充当了批评的靶子。 [局限]
①在心理学对象上,铁钦纳只主张研究意识的内容或结构,反对研究意识的机能或功用。坚持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反对把心理学看成一门应用科学;
②在对意识经验的分析上,他只重视元素而忽视整体。对意识元素进行了频繁的分析,因而最终成为一个元素主义者;
③在内省方法上,一方面要剥夺内省者的主观价值判断,只能严格如实地描述自己的经验,另一方面要防止把物理刺激与感受相混淆,避免犯刺激错误。这样把心理学引向封闭的主观世界。并否认主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④在心身关系上,他坚持心身平行论,他只承认神经过程是心理过程的条件,而否认前者是后者的原因,只承认两者是平行的对应关系,而否认两者的因果关系,这样他就不可能用生理来解释心理。
机能主义↗(狭义)——芝加哥学派:杜威、安吉尔、卡尔 ↘(广义)↗欧洲机能主义 ↘美国机能主义——哥伦比亚学派:卡特尔、桑代克、武德沃斯 ◎机能主义产生的背景
1、 社会历史条件。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使其强调实际、效用和功能的要求反映到心理学中来; 2、 进化论的影响; 3、 高尔顿的个别差异研究对卡特尔产生重要影响; [高尔顿在心理学史上的贡献]①最先研究个体差异心理,被称为差异心理学的创始人、英国新心理学的先锋;②利用仪器进行心理测量,在相关因素分析上作出巨大贡献,是心理测验的肇始;③其研究对卡特尔产生很大影响。
4、 皮尔士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观对心理学的影响。 ▲美国机能主义的先驱
霍尔(1844-1924)冯特的第一个美国学生,任克拉克大学校长达36年之久。
1883年,在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887年,创办美国第一种心理学刊物——《美国心理学杂志》 1892年,就任第一届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理论贡献:提出【复演说】,即把个体心理的发展看作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的历史。 研究方法:使用问卷法,对其推广和应用作出重要贡献。
简评:霍尔在许多方面贡献于美国心理学,被认为是“心理学的达尔文”,对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形
成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
鲍德温(1861-1934)
任第四届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国际心理学联合会主席
理论贡献:
1、认知发展观——儿童认知或意识,开始于生物过程,然后经过感觉运动和意念运动阶段,最后达到表象和观念的转换阶段;
2、人格发展观——儿童人格要经历自我中心到主观自我再到移情的社会性自我的发展过程; 3、个体与种系发生观——人类的种族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在阶段顺序上是大体相同的,人类心理的大多数有用的模式都能通过循环反应保留下来,从而保证其对环境的适应。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杜威、安吉尔、卡尔)
杜威(1859-1952)
1900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贡献:1896年《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标志着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的正式开始
观点: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不能把整个活动分析为反射弧和把反射弧分析为刺激和反应,正像不能把意识分析为元素一样。反射弧是一个“回路”或叫做“器官”。他提出,心理学要研究的是动作机能,这种动作机能表现为协调,实际上就是一种适应活动。心理学的真正对象是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有机体的适应活动。
杜威把意识看作是有机体适应生活的工具,意识在人的智力与现实的斗争中为有机体的生存而发生作用。与此相适应,心理学研究应当以心理“效用”为目的。因此,杜威是从其实用主义哲学立场出发来理解心理学,必然导向机能主义。但他只为狭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安吉尔(1867-1947)
1906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贡献:1896年,他和穆尔一起发表关于反应时的研究,在心理学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完成了铁钦纳论题和鲍德温反论题之间的黑格尔式的综合。 主要观点:
1、1904年,《心理学》教科书,宣扬意识的基本机能是改善有机体的活动,而心理学必须研究心理是如何帮助有机体适应它的环境的;
2、1907年,论文《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领域》,对机能主义的概念、原则、任务及其特征作了概括。是对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的第一个明确的表述。他认为,机能主义心理学就是要分辨并描写在实际生活条件下意识的典型作用,它是关于心理活动的心理学;
3、关于心身关系,他更注重从方法论的区别来处理,只考虑决定机体的身体部分和心理的部分彼此的关系;
4、将行为问题引入心理学,认为我们的精神生活或许可以被规定为客观的行为。为行为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思想前提;
5、主张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生物科学,并重视应用心理学。 上述观点标志着芝加哥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体系的形成。
卡尔(1873-1954)
主要观点:
1、 心理学是“心理活动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机能在于获取经验、确
定信念、保持经验和评价经验,并利用这些经验来确定行为。并把心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称为【适应性行为】,即有机体对于具有能满足其动机条件的那种特性的物理环境或社会环境的反应; 2、 关于研究方法,卡尔认为心理学研究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主观观察法(内省法)、客观观察法、
实验法、社会研究法等;
3、 在身心关系上,卡尔认为反应针对的刺激异常复杂,构成了一整个的情境,而反应则在一个带有动
机性的刺激推动下发生。因此,他认为身心关系的因素包括刺激、动机、反应,为心理学的发展从机能主义走向动力心理学起了先导作用。
▲机能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卡特尔、桑代克、武德沃斯)
[特点] 1、从研究心理的共同规律问题转向个别差异问题。它着重对个体的智力和能力进行研究,心理测验是主要的方法;
2、从研究意识内容转向研究意识活动,它并不将意识排除在心理学之外,但只注重意识的功用; 3、从重视内省方法转向重视客观的方法,它不取消内省放,但并不把它作为主要的方法,而主
张多种方法并用,如实验法、测验法、统计法、等级法、评选法等;
4、从研究心理学“是什么”问题转向心理学“为什么”问题,它主张研究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
但后者又要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
5、从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转向主张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把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提出
的个体适应环境的一些原理加以具体化,使之应用于生活实际。
卡特尔(1860-1944)
1888年,被任命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教授职位; 1895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00年,成为美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心理学家; 1921年,创立应用心理学;
1929年,任第9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贡献:
1、 关于反映时的研究。依据统计学规律进行实验设计,研究包括辨别和认识的时间及选择“意志”的
时间,控制联想的反应时间和自由联想的反应时间。其制作的正常联想表成为以后编制正常联想表的依据;
2、 关于个别差异和心理测验的研究。首创“心理测验”这一术语。继续高尔顿的工作,对科学探索能
力的性质和起源进行了研究。发展了次序评量法;
3、 关于除了物理法的研究。认为内省可以为感觉距离做出可靠的判断。批评均差法和最小可觉差法,
认为只有常定刺激法才是可信的。用反应时间来测量感觉的差异量;
4、 关于知觉和阅读过程的研究。随着呈现物数目增加,各项所需要的时间随呈现物的增加而减少。这
个研究同注意范围有关。并发现不同文字的阅读时间随对文字的熟悉程度而异。
[评价]卡特尔一方面通过主编刊物和建立组织宣传和扩大心理学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具体研究,从应用方面推动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不过他并不重视心理学的理论建设。
桑代克(1874-1949)
主要著作:《教育心理学》、《动物的智慧》、《智力测量》、《人类的学习》、《比较心理学》?? 主要贡献:
1、首先用实验法研究动物心理,为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并由此提出学习联结说,认为“学习即联结,心理即人的联结系统”,对行为主义产生巨大影响; 2、重视教育测量和智力测验;
3、确定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武德沃斯(1869-1962)
1915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著作:《论运动》、《生理心理学》、《动力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行为动力学》?? 主要观点: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全部活动,包括了意识和行为两个方面; 2、 将心理动力观引入心理学;
3、 主张既用客观的实验和观察,也用内省的研究方法。
第二编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历史条件。行为主义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政治改良的要求和反映。 2、哲学背景。行为主义以机械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作为哲学基础。 3、心理学背景。行为主义受机能主义、动物心理学和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研究的影响。 4、行为主义还受到其他科学的影响。 ◎实用主义的特点 1、实用主义是强调行为、实践、生活的哲学; 2、它以确定信念为出发点,以采取行为为主要手段,以获得效果为最高目的; 3、其哲学要点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 行为主义分三个阶段: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
[特点] 早期行为主义①客观主义②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③强调联结学习④外周论⑤环境决定论
新行为主义 ①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②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③以操作主义观点解释中介变量
新的新行为主义①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②把认知、思维看成是积极、主动的过程③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第六章 早期行为主义(1913~1930年左右)
华生(1878-1958)美
1916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著作:《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行为主义》 主要观点:
(一)关于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
△华生认为心理学是纯粹自然科学的一个客观实验分支
△他认为凡是不可经验的对象都不能作为心理学的对象,主张放弃传统的内省法,放弃所有与意识有关的范畴,诸如感觉、情绪、思维等
△在他看来,讨论意识问题无疑属于一种空论,所以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华生所讲的行为首先是一种可观察到的机体反应。这种机体反应的本质是人和动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
△华生把反应分为四类: ①外显的习惯反应(与人说话、与人交往)
②内隐的习惯反应(思维、态度) ③外显的遗传反应(抓握、眨眼)
④内隐的遗传反应(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变化)
△华生特别注重有机体对一定刺激情境的整体反应。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规律。以便人们在已知刺激之后,就能预料将会发生怎样的反应;或者当已知反应之后,能够指出有效刺激的性质,从而建立起S—R公式。 (二)关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种方法: 1、观察法:①无帮助的观察(自然观察法)
②借助仪器的观察(实验法)
2、条件反射法 3、口头报告法 4、测验法
(三)在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上的主张 1、 关于感觉的理论
华生从他的行为主义观点出发,避免应用“感觉”之类的传统心理学名词,代之以“刺激”和“反应”等字眼。用差别反应取代差别感受性,用白光反应取代补色视觉,用后效取代后象,用视反应错误取代错觉。但他实际上并未能脱离传统心理学所讨论的各种问题,把一切对传统心理学的革命降格为文字游戏。可见,由于偏激造成了华生的革命,而恰好因为革命的偏激致使他不能清醒地应用理论,导致了一些徒劳无效的过激行为。 2、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本能行为,认为人的行为类型完全是由于环境造成的。 3、 关于情绪的理论
情绪是一种遗传的类型反应,包括整个身体机制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系统的深刻变化。人有三种原始的或基本的情绪:恐惧、愤怒和亲爱。 4、 关于思维的理论
△思维是一种感觉运动的行为。语言的习惯有两种,一种是外显的语言习惯,即言语;一种是内隐的语言习惯,即思维。思维是由言语逐渐演变而来的。
△他把思维的创造作用解释为:人们将词的反应变来变去,最后得到一种新的反应模型。 △人类除了语言形式的思维以外,还有非语言形式的思维。 5、 关于人格的理论
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人格是可以改变的。
评价:[贡献] 1、华生以行为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使心理学获得了与其它自然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从而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
2、华生的行为主义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3、华生的行为主义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
[局限] 否定意识,贬低生理和遗传的作用,否定本能的存在、脑和神经中枢的地位,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早期行为主义的缺陷 ①早期行为主义者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中全盘否定意识,但是意识是人类最重要的心理现象之一,是客观存在的,心理学不能因为它难以研究而回避它、排斥它; ②忽视有机体内部条件的研究,贬低大脑等中枢神经系统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使心理学产生了无头脑的倾向,将人的心理活动降低到动物的心理水平; ③过于强调外在刺激对行为的意义,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的行为动机,使得人们对行为的理解过于简单。事实上,人的行为不仅受外在刺激的影响,也受个体内在动机的影响。心理学只有认识这一点,才能了解人的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七章 新行为主义(1930~1960左右)
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原因: ①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孔德、斯宾塞、马赫、阿芬那留斯)
②操作主义的影响
③行为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 ④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古斯里(1886-1959)接近联想行为主义
主要观点:条件作用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而刺激与反应的接近则是条件作用发生的普遍原则。因此,刺激—反应接近的条件作用原理足以说明人类的学习行为。 (一)研究对象——心理学应该研究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二)学习律
1、 学习定律:接近条件作用。他认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因为刺激与反应的接近(同时性条件作用)。 2、 两条附律:①一个刺激模式在第一次和某一反应配合时就取得了它的全部联系力量,即“一次尝试
即建立联系”;
②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形成联结,一组刺激与一组反应形成联结,而一组刺激发生时所联系的最终动作(最接近动作)将会在这组刺激再次出现时发生。 (三)练习观
练习的效果表现在反应与众多的情境刺激建立了联系,而对于反应与某一特定的刺激的联系来说,一次接近就足够了。 (四)遗忘(消退)
古斯里认为,遗忘是因为缺乏重复,导致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减弱,是已有的线索不能唤起先前出现过的反应。 (五)强化观
假设有这样一条行为链,刺激—反应(刺激)—反应(刺激)??反应(即最终行为)—奖赏,在这里,奖赏总是在最终行为之后,它的作用在于保护最终行为,使得引起它的刺激不至于与其他的行为或反应形成新的联结,从而抑制已有的最终行为。
1、奖赏是安排在某一反应之后,使受奖赏之前的刺激—反应的联结没有机会受到破坏以至形成新的、不必要的联结;
2、惩罚则是在原有的刺激—反应之后,安排一个厌恶性刺激,此厌恶性刺激所激起的反应使得有机体逃脱原有的刺激情境。 (六)动机观
在古斯里看来,既然一切行为皆是由刺激所引起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反应,那么行为原因的唯一解释便是刺激。所以,动机就是刺激。通过过去的联系引起持久行为的持久刺激是人们做出指向于过去成功动作的原因。动机作为一种刺激,是机体内部的刺激,能激起机体行为的动力。动机的重要性表现在它提供维持性刺激,并且倾向于将一系列行为综合起来,直至机体达到目标。目标一旦达到,维持性刺激物得以消除,因而相应的活动也就终止了。
[评价] 1、古斯里以较少的实验、较多的经验事实和操作主义的术语表现出很强的内在一致性,简明、扼
要是他的理论的最大特色;
2、古斯里坚持早期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又克服了他们的不足,他关心整体的活动,而不是具体的动作,说明他的理论更加灵活而不刻板,为新行为主义的流行做出了贡献;
3、古斯里的接近联想行为主义对学习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理论除了被广泛地用于学习行为控制和一般学习行为控制之外,还被用于相关学习的研究;
4、古斯里的理论也因为过于简单而遭受批评和怀疑。人们怀疑,以一种简单得几乎无懈可击的理论来解释一切学习现象是否具有足够的现实性;
5、具有一般行为主义者将人的心理等同于动物心理的通病。
斯金纳(1904-1990)激进的行为主义者。“心理学只探索实验框架下相关变量的函数关系,甚至对变量
之间是否存在因果性也不必断言”。
主要贡献:①他漫长的学术生涯给心理学以持续、长期的影响;
②他坚持行为的实验分析方法发展了一套理解动物和人类行为的操作主义体系。
主要观点:
△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直接描述行为的科学。
△反应等于刺激的函数:R=f(s),但过去形成的条件(A)会改变R与S之间的函数关系,所以R=f(s)可以改写为R=f(S,A)。 △行为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 (一)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将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①前者指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②后者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
应答性行为比较被动,由刺激控制,操作性行为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由行为的结果所控制。人类的行为大多数都是操作性行为。
认为华生仅以经典式条件作用来说明一切机体行为,过于简单。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 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
“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只不过,强化增加的不是某一具体的反应,而是反应发生的概率。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所建立的原理,在许多动物和人类的学习中得到印证。实际上,只要巧妙安排强化程序,可以训练动物习得许多复杂的行为。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如果在一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发生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它的力量就削弱”,反应的消退表现为一个过程。消退的时间与该习得反应本身力量的强弱成正比。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
【分化】指通过安排强化动物条件反应的某一个特征,如速度、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动物可逐渐形成有选择性反应。与消退一样,分化的关键因素也是强化。 (三)强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作用 1、积极强化物和消极强化物
【积极强化物】指与反应相依随的能增强该反应的刺激物。
【消极强化物】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物,从情境中被排除时,可增强该反应。 2、条件性强化
【条件性强化】指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强化刺激反复匹配联合,那么它也具备了强化的性质。条件强化物的强化力量与相匹配的原始强化物的配对次数成正比。 3、强化的程序
↗连续强化 ↗定时强化(以反应时间而非反应数量为单位来实施强化) ↘间歇强化↗固定强化 ↘定比强化(以反应的数量而非时间为单位来实施强化) ↘非固定强化 △行为原理的推广与应用 (一)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弊端:机器教学无法取代教师的人格教育活动;只适用数学等理科教学,其评价为自我评价,不适用于低年级学生。 (二)言语行为
语言是动物和人类的最明显区别所在;
言语也是一种行为,它与其它行为反应一样,服从于操作强化原理,并且也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 (三)社会控制计划
他认为人类根本没有自由可言,人类的一切行为皆由环境所决定。我们所说的自由不过是我们逃避环境中的厌恶性刺激的一种欲望而已。实际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风俗、文化习惯、宗教信仰,包括法律和教育都是一种控制。
斯金纳希望以行为科学的原理来进行社会控制,愿望是良好的。但问题是,谁是最后的控制者呢?控制者又是由谁来控制呢?人类除了受控制的行为以外,难道就没有其他理念和有价值的东西?对此,斯金纳的社会控制计划未能作出说明。 △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评 [贡献]
1、斯金纳是杰出的当代心理学家之一。
①他严谨而富有生气的观察和实验方法以及高度精确的实验技术,对当代心理学产生很大的影响; ②他坚持极端客观的行为主义立场,严格遵循科学的描述原则,使得他的行为主义体系非常精确、清楚,他对动物行为的研究也非常精细、彻底;
③他用不同于心灵主义的术语清楚解释了反应形成、表象等现象,他竭力反对研究有机体的内部过程,使得他的立场似乎比华生更加激进,所以,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被称为“激进行为主义”。
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对心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斯金纳及其追随者统治学习心理学的领域。
3、他的行为理论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行为治疗和行为矫正中。 [局限]
1、对斯金纳的最经常的批评在于他所宣称的心理学不需要任何理论。其实,不要理论本身就是理论。斯金纳坚持描述行为而不是解释行为原因的立场本身就代表了他的理论倾向;
2、因为斯金纳坚持只有能够予以客观观察和实验证实的东西才可以予以研究,这样将人们的主观事件摒弃在心理学的大门之外,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了解的,所以有人指出斯金纳所研究的是空洞的有机体; 3、斯金纳以有限的动物行为研究推导出普遍的动物行为规律,并用于描述和控制人类行为,不免有过分简单化、片面化的嫌疑;
4、斯金纳的极端环境论忽视了影响行为的其他因素,如机体状态、脑损伤等; 5、他以操作强化的唯一模式解释言语获得,令人难以信服。
第八章 新的新行为主义
△代表理论: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 罗推尔的社会行为学习理论 米契尔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共同特点:既坚持行为主义的研究精神又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具体表现(特点):
1、大胆地使用以往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和拒绝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2、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既可以通过人的思维、信念和期待等认知过程预测人类的行为,也可以通过改变人的认知来改变人类的行为,通过行为的改变也可改变人的信念、期待等认知过程; 3、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传统的行为主义强调外在强化对行为的影响,忽视了“自我”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新的新行为主义者认为,如果行为仅仅由外部的奖励或惩罚所决定,人就会像风向标一样,不断地改变方向,以适应作用于他们的各种短暂的影响;
4、强调心理过程的积极与主动性。新的新行为主义者强调要把行为主义同建构论结合起来,重视以往经由学习而获得的认知规则在对环境信息作出反应过程中的作用; 5、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
班图拉(1925- )美,观察学习理论。1974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思想:
【观察学习】又称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由于人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得信息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得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不必事事经过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
特点:1、观察学习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2、观察学习并不依赖直接强化; 3、观察学习具有认知性; 4、观察学习不等同于模仿。 基本类型:
【直接的观察学习】也称行为的观察学习,指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
【抽象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以后在一定条件下观察者会表现出能体现这些规则或原理的行为,却不需要模仿所观察到的那些特殊的反应方式。
【创造性观察学习】指的是观察者通过观察可将各个不同榜样行为特点组合成不同于个别榜样特点的新的混合体,即从不同的示范行为中抽取不同的行为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P262)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动作复现过程 动机过程
示范行为—→ ↓ ——→ ↓ ——→ ↓ ——→ ↓ ——→匹配行为 对榜样的知觉 示范信息的储存 记忆向行为转变 从观察到行为 ▲交互决定论
个人 ↗ ↖ ↙ ↘ 行为 ←—→ 环境 班图拉主张行为、环境、个人内在诸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
一种三角互动关系。他认为个人的成就如何是由外界环境与人的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评价交互决定论的独到之处在于把人的行为与认知因素区别开来,指出了认知因素在决定行为中的作用,在行为主义的框架内确立了认知的地位。此外,这种观点视环境、行为、人的认知因素为相互决定的因素,注意到了人的行为及其认知因素对环境的影响,避免了行为主义的机械环境论的倾向。
▲自我调节论
自我调节论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的过程。它由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过程组成。
评价班图拉的自我调节论强调了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作用,表明人具有理性认知的能力,能合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这一点无疑是值得称道和肯定的。 ▲自我效能原理
△知觉到的自我效能是一种对自我生成能力的知觉,被感知到的自我效能结果即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深化到价值系统就成为自我效能信念,即有关自我能力判断的认知取向。 △自我效能从本质上讲是自我生成的能力。
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①行为的成败经验;②替代性经验;③言语劝说;④情绪的唤起;⑤情境条件。 ▲对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评价 [贡献]
1、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传统学习理论重个体轻社会的思想倾向,把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对学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独树一帜的贡献;
2、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强化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行为主义重“刺激—反应”轻中枢过程的思想倾向,使解释人的行为的理论的参照点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转变;
3、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和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方法论上注重以人为被试的实验,改变了行为主义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把由动物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推广到人类学习现象的错误倾向;
4、他的概念和理论建立在丰富坚实的实验验证资料的基础上,其实验方法比较严谨,结论比较有说服力。 [局限]
1、由于班图拉的理论具有开放性特征,导致了它缺乏富有内在统一性的理论框架;
2、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班图拉的观点忽视了发展变量的重要性。即它忽视了儿童在多大程度上能独立进行学习,以及发展阶段在多大程度上对儿童的观察学习产生影响;
3、班图拉在研究攻击行为观察学习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难以让人苟同。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4、班图拉虽然强调了人的认知能力对行为的影响,但他以研究行为为重心和目的,实际上并没有给认知因素以应有的位置。
第三编 精神分析
第九章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又称心理分析,其特点为:
①精神分析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但它又不同于其它心理学流派,它起源于精神病的治疗实践而非大学心理学实验室研究,是一个非学院心理学流派;
②精神分析研究的不是正常的心理,而是研究变态的心理、精神异常、神经症等; ③传统心理学研究正常的心理活动,精神分析研究潜意识,也被称为深度心理学; ④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常为实验法、观察法,而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为临床观察法。
弗洛伊德(1856-1939)捷克
主要著作:《梦的解释》、《性学三论》、《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 主要思想:
▲研究对象:无意识现象和内容
意识过程在人的全部精神过程中不过是极小的一部分,[无意识]就像冰山水下的部分,在人的全部精神活动中占主要地位。无意识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人们能够从无意识中回忆起来的经验。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分,从前意识到意识,或从意识到前意识,二者虽有界限,但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潜意识很难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中去。[潜意识]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是弗洛伊德整个学说的理论基础。潜意识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以及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对日常生活的分析
①自由联想——精神分析者让患者在全身心都处于放松的情况下,不给患者的思路以任何有意识的引导,但是患者必须如实地报告他所想到的一切,不管他们是怎样的荒唐、不重要或毫无意义,都不应该隐瞒。精神分析者把患者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分析者和患者双方都认为找到了发病的最初原因为止。
②梦的分析——弗洛伊德把梦境分为“显梦”和“隐梦”两部分。显梦是指人们真实体验到的梦,隐梦是指梦的真正含意,即梦象征性表现的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梦的分析就是从显梦中破译出隐梦来,从而揭示出梦境中所表达的潜意识的本能欲望,揭示出梦的真正意义。
③对日常生活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的遗忘、口误、笔误、疏忽等过失现象往往都有潜意识的欲望动机,都是意识和潜意识矛盾斗争的结果。 ▲本能论
【本能】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在驱力。 本能有四个基本特征:①来源——本能的来源是身体状态或需要(欠缺);
②目的——本能的目的是消除身体的欠缺并重建内在平衡;
③对象——本能的对象是指减少或消除身体欠缺的经验和事物,有的对象是固定
的,有的对象是不断变化的;
④原动力——本能的原动力决定于身体欠缺的程度。
本能的种类: ↗生的本能↗自我本能
本能 ↘性本能
↘死的本能 ▲人格论
(一)人格结构:伊底(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①伊底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是人格形成的基础。伊底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如饥、渴、性等。其中以性本能为主。伊底不考虑外界现实的情况,不考虑时间、地点,不考虑用什么方式、方法进行活动,而是趋向于立刻寻求满足,以发泄原始冲动。伊底是人格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
②自我是从伊底中分化出来的,是有意识的结构部分。自我按照现实原则活动。自我既要满足伊底的即刻要求,又要按客观的要求行事。自我所代表的是理性,而伊底所代表的是情欲。但自我不能脱离伊底而单独存在,自我的力量来自伊底,自我是用来帮助伊底并力图使伊底得到满足的。
③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自我分成两部分,一种是执行的自我,即自我的本身,另一种是监督的自我,即超我。超我按照至善原则活动,其功能是监督自我去限制伊底的本能冲动。超我的监督作用是由自我理想和良心实现的。
(二)人格发展(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①口唇期(0~1岁) ↖
②肛门期(1~3岁) ①②③属前生殖阶段 ③性器期(3~5岁)恋母、恋父情结↙ ④潜伏期(5~12岁) ⑤生殖期(12~20岁)
△力比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两种危机:固着和倒退
【固着(固恋)】fixation,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习惯反应的刻板化。
【倒退(退行)】regression,一个人的发展到相当阶段后因遭受到挫折而重新倒退到较原始的发展水平。 [评价]
积极意义:①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关于潜意识的研究,不仅扩大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范围,而且为个体行为的深层认识提供了条件;②重视早期经验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重视行为的历史原因,强调行为发展的重要性。这对现代发展心理学有深远的影响。
缺陷:过分强调潜意识和性本能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性本能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人格的发展。 ▲梦论
“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欲望的象征性满足”。 梦的工作有四个基本过程:
①凝缩——几种隐意用一种象征(或符号)出现;
②移置——在梦的工作中,把隐梦内容加以转移,用不重要的部分替换其主要的部分; ③象征——以具体的形象代替抽象的欲望;
④润饰——醒后把梦中无条理的材料加以系统化来掩盖真相。 ▲焦虑论与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把焦虑看作是神经症的关键因素,认为焦虑主要是对不可发泄的性冲动的一种有害反应。 △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①现实性焦虑;②神经性焦虑;③道德性焦虑。 △自我防御机制的特点:①其作用是避免和减轻消极的情绪状态(趋乐避苦);
②大多数通过对现实的歪曲起作用;
③大多数防御机制在起作用时人们通常意识不到。
△自我防御机制的种类:①压抑;②投射;③移置;④否认;⑤反向作用;⑥认同;⑦退行;⑧升华。 ▲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贡献]
1、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的研究。在西方,弗洛伊德有无意识领域的哥白尼或达尔文之称。 2、开拓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开辟了性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3、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西方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局限]
1、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正确态度。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解释中忽略了心理因素的作用。
2、在方法论上的局限。坚持还原论、等同论。①单纯用物理学定律、生物学范畴说明人的内在动力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实质上完全抹煞了人的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和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否定了意识在日呢的心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把人的高级心理活动简单地归结为低级的物理、生物的运动;②把特殊的变态心理与一般的常态心理相等同,企图用变态心理的规律去说明常态心理的发展,把正常人和精神病患者混为一谈。
3、学说的生物化倾向。整个学说具有生物化倾向,提倡泛性论。
4、整个理论主观色彩浓厚。其概念和理论纯粹出于主观的臆想和纯粹的逻辑演绎,甚至简单地运用神话传说来证实和提出自己的观点,既没有事实为根据,也无从加以客观的验证,故通常被称为心理玄学。
荣格(1875-1961)瑞士,分析心理学创始人
主要著作:《潜意识心理学》、《心理类型学》、《分析心理学的贡献》、?? 主要思想:
(一)字词联想实验与情结理论
在潜意识之中一定存在着和人的情感、记忆、思维等相关联的各种情结,任何触及到这些情结的词都会引起反应时延长。通过情结可以找到心理疾病的原因。 【情结理论】
①情结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群集,是整体人格机构中一个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 ②情结虽然是潜意识的,但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并足以影响意识活动;
③情结属于个体潜意识的范畴,它可以把个体潜意识及其被压抑的内容与集体潜意识及其原型联结起来;
④人人都有情结,只是在内容、数量、强度和来源等方面各不相同。 △情结的主要来源:①童年期的心理创伤;②与本性不和谐的道德冲突。 (二)人格结构理论
↗意识
人格→“心灵” ↗个体潜意识(情结)
↘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原型)
【意识】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伴随着生命的诞生而出现。
【个体潜意识】与意识中的自我最接近,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含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被压抑的经验以及属于个体性质的梦”,是发生在个体身上与个体的经验相联系的心理内容。
【情结】就是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的情绪性观念群,也就是具有相对自由性的一簇簇潜意识的心理丛,它决定着人格的取向和发展动力。
【集体潜意识】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上的沉淀物,是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固存在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集体潜意识不是后天习得的,而是种族先天遗传的;它不是被遗忘的部分,而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东西。)
【原型】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与本能相区别的,本能是一种典型的行为模式,原型是一种典型的理解模式;本能与原型又是相互依存的,本能是原型的基础,原型是本能自身的潜意识意象。 原型的种类: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妮姆斯、阴影和自性。
①人格面具——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现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的认可。
②阿妮玛和阿妮姆斯——又称男女两性倾向。阿妮玛指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成分或意象;阿妮姆斯指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
③阴影(阴暗自我、“兽性”)——一切不道德的欲望和倾向。
④【自性】即潜意识中的自我,指自我的本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即自我实现。 (三)心理类型学 1、态度类型
荣格划分了内倾和外倾两种态度类型。内倾型的人其心理活动经常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外倾型的人好社交、活泼、开朗、喜欢标新立异,易适应环境。事实上,许多人介于两者之间。潜意识中的类型与意识中的态度类型相反。
2、功能类型:①思维;②情感;③感觉;④直觉。 3、态度类型与功能类型的组合:
①外倾感觉型——常注意并记住事物的外部特征,追求欢乐,活泼有魅力,精明而求实。 ②外倾直觉型——对不确定的事物有敏锐的感觉,易变而富有创造性,做事常凭主观预感。 ③外倾思维型——对事物的结果感兴趣,对结果后面的观念不感兴趣,思维常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④外倾情感型——为人热情,乐于助人,思维常被情感压抑。
⑤内倾感觉型——对事物有深刻的主观感觉,情绪易受外部影响,注重事物的效果。 ⑥内倾直觉型——具有超然直觉,富于幻想,性情古怪,思想往往脱离现实,体验奇特怪异。 ⑦内倾思维型——喜欢抽象思维,遇事主观,待人冷漠,倔强偏执,情感受压抑。 ⑧内倾情感型——富有同情心,沉默寡言,不易接近,内心体验丰富、强烈。 (四)心理动力学
动力系统——向人格提供各种能量。
1、心灵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或自给自足的能量系统。 2、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动力。 3、心理值是测量心理能量的标准。 4、等量原理和熵原理。
【等量原理】指用于某种心理活动的能量减少或消失,意味着另一种心理活动的能量增加或产生。 【熵原理】心理能量的分布和流动是有方向的,这种方向性是为了保持心灵所有结构之间的平衡。 5、心理能量的前行和退行。
【前行】指人利用日常生活经验来满足环境的需要。
【退行】指通过剥夺对立机能的能量,使对立机能的值逐渐丧失,最后用新的机能取代对立机能。 6、能量输导系统。
【能量输导】当一种新的活动模拟本能活动时,本能的能量就会被纳入到这种新的活动中的现象。即心理能量必须经过一个能量输导系统,发生能量转换,纳入到新的活动中,才能像物理能量那样做功。心理能量是通过模仿或制作的方式进行能量转换的。 (五)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1、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
①无序阶段——婴儿期;②君主阶段——自我开始发展;③二元论阶段——区分主客体。 2、青年时期(从青春期到35岁或40岁)——“心灵的诞生”时期
主要任务:克服童年期意识狭窄的倾向,努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力量,不要过分迷恋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否则他就会在人生的后半段发生障碍,不利于实现个性化。 3、中年时期(从35岁或40岁到老年期)
如日中天,事业有成,社会地位和家庭都比较满意的时期,但也容易出问题,如中年期心理危机。 4、老年时期
喜欢沉浸在无意识中,喜欢回忆过去,更愿意考虑来世生活问题。 ▲分析心理学简评
[贡献] 1、分析心理学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
学研究,为我们探究人类意识、心理的起源提供了理论启示。
2、强调人格的整体性。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在“自性”原型的统一指挥下,把人格的所有成分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整体需要,即自我实现,这种整体观对正确理解完整的人格是有积极意义的。
3、荣格对人格类型的研究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领域。
4、字词联想实验和情结理论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研究方法的灵活性。荣格先后使用过机械因果论、目的论、“共时性”等方法。
[局限] 1、荣格采用经验分析和主观推测的方法,使他的学说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科学依据。
2、荣格的著作不仅晦涩难懂,而且到处都充斥着神秘主义的色彩。
3、荣格的理论体系过分夸大了潜意识,特别是集体潜意识的作用,把意识降格到了附庸的地位,不符合人类的心理现实。
◎结合史实论述荣格和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中的分歧 (一)心理动力上的分歧 1、弗洛伊德在其本能论中把性本能称为里比多,认为里比多是人最基本的驱动力,促使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满足。 2、荣格在早期曾用里比多来代指心理能量,但他的里比多和弗洛伊德的不同。荣格认为里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后来他用心理能量取代了里比多。 (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1、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他重视前半生和早期经验的作用,重视行为的历史原因,强调行为发展的重要性。 2、荣格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童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他重视后半生对人的影响。中年期是他最关注的时期。 (三)概念体系上的差异 1、弗洛伊德以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为研究对象,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系统。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动态的形式相互结合。如果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则正常发展,反之个体往往产生焦虑,导致神经症和人格异常。他的研究方法为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和对日常生活的分析等。其代表著作《梦的解释》于1900年出版,大大推进了精神分析运动,大体上构造起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 2、荣格除了研究无意识外,还研究人格差异。他将人格结构分为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次。它们在“自性”原型的统一指挥下,把人格的所有成分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整体需要,即自我实现。荣格采用机械因果论、目的论“共时性”的方法研究。 (四)研究倾向的不同 1、弗洛伊德把性本能视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属于生物本能的取向。 2、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学研究,他把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看作某一民族独特历史的心理状态,可见其社会文化的研究取向。
正在阅读: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课堂笔记 叶浩01-23
电动吸痰器吸痰法操作流程.doc新11-07
分句法与合句法练习(1)12-23
信赖作文700字07-12
爸爸的陪伴作文600字07-06
我后悔的一件事作文600字07-07
河南省永城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06-15
2013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热点:微博“国家队”如何更好发力04-25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错别字总复习11-23
写申论有用06-20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课堂笔记
- 心理学
- 西方
- 体系
- 历史
- 叶浩
- 社会保险缴费结算通知单201612
- 成考专升本英语历年真题及答案归类汇总名词
- 温岭市城东街道解放思想破解难题汇报材料
- 温度控制系统校正环节设计
-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管理课件重点总结 7-9章
- 中国区著名消费品行业资深高级经理和总监名录
- 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依据NRS2002)
- 《电气控制及PLC》综合自测题B(试卷及答案)
- 天纪-先天卦-后天卦-流年卦
- 梁山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年) - 图文
- 2018线性代数复习题
- 吉林大学《工程传热学》试题及答案2009--2013
- 化工医药(化工投资项目项目申请报告)试卷
-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 国际金融习题
- 昆山入党积极分子考试试题2
- 练习三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及进出口商品的价格
-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反思
-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 计算机技术基础VFP测试题(4)